登陆注册
1954300000242

第242章 风云突变

李玮二十岁左右,身材高大,体态匀称,长相俊逸,白净的面庞上有一双孤傲而充满了灵气的大眼睛。他衣着朴素,腰悬长剑。虽然他对李弘躬身行礼貌似非常谦恭,但他神态狂放不羁,嘴角始终含着一丝淡淡的冷笑,一副天下人皆不入其眼的样子,让人浑身不舒服。

李弘想起了远在冀州的审配。审配虽然没有眼前这人的狂放,但他和李玮一样都是那种颇为自负的人,那种埋藏在士人骨子里的自负。李弘又想起了远在洛阳的陶谦,这个人会不会象陶谦一样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呢?

随着李弘不断获得升迁,他的官职越来越大,接触的豪门和寒门的士子也越来越多,但他觉得就刘虞最谦虚最平易近人,那个慈祥的老者就象在田间地头忙碌的农夫,一点架子都没有,更看不出来他是个满腹经纶的名士。在冀州的时候,瘿陶城的士子官僚们一点心胸和气量都没有,竟然不让救了他们性命的胡人进城避避风寒,这种人李弘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读书念经把脑子读坏了,做人做事都不该这样薄情寡意,他非常反感他们。到了西凉,大概是因为边郡的关系,汉人和胡人杂居较多,西凉的士子对胡人的态度要宽容一些,虽然他们也仇视和鄙视这些蛮羌,但李弘认为他们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他和边章、韩遂、傅燮这些人接触多了,感觉有口碑的名士无论学识还是人品,都远远不是那些庸碌无能之辈可以比拟的。

李弘一边请李玮坐下,一边笑道:“大战刚刚结束,事情非常多,怠慢之处请多多包涵。”

李玮笑道:“大人客气了。大人率大军全歼六月惊雷和他的羌胡联军,重创叛军,立下盖世功勋,下官在这里先行恭贺大人了。”

李弘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听到几句好听的语调。他转头看看站在身后的赵云。赵云知道他想问什么,赶忙小声说道:“听李大人说话的口音,好象是扬州吴郡一带的人。大人你听不懂吗?”

李弘摇摇头,轻声问道,“你知道他在说什么吗?”

赵云凑到他耳边低声说道:“他恭喜大人打了胜仗。他说的是中原话,只不过他家乡口音重,你听不习惯而已。大人多听几句,慢慢就听懂了。”

这时李玮已经看出来李弘听不懂他的话,于是一字一句,慢慢说道:“下官是扬州吴郡人,虽然在洛阳待了两三年,但我家乡口音太重,一直说不好中原话。”他自嘲地笑道,“没有办法,学人说话很难,口音更难改了。”

他说慢了之后,李弘稍稍听明白了一点,他苦笑道:“翼城大战,我们能够惨胜,纯属侥幸。羌人和叛军实力强劲,将士们阵亡达数万之众……”他蓦然想起死去的拳头,想起壮烈殉国的傅燮,想起几万长眠在泥土之下的士卒,心里顿时惨痛,泪水立时浸湿了眼眶。他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悄悄侧身抹了两把滚下的泪水。

李玮用敬佩的眼神望着神情悲怆的李弘。一个闻名天下的血腥豹子,竟然当着一个陌生人的面泫然泪下,说出去,谁能相信。看起来,这也是一个血性率真的汉子啊。

李弘稍稍平静了一下,说道:“这一战,我的兄弟死得太多,我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刚才失态,让你笑话了。”

李玮拱拱手,说道:“大人重情重义,下官钦佩。”随即问道:“大人军务繁忙,不知找下官有什么事?”他在汉阳郡府是主管教育的郡掾祭酒,和军队的事一点都扯不上边,所以他很奇怪,中郎将大人找自己会有什么事?

李弘说道:“傅大人的儿子叫傅干,目前在翼城。我听说傅大人曾经把这个孩子托付给他的主薄杨会。杨会要随同傅大人出战,就把傅干托付给你了,是吗?”

李玮恍然大悟,原来李中郎找自己是为了傅干的事。他赶忙说道:“大人所说不差。杨大人和我都喜欢下棋饮酒,我们彼此投缘,结为知己。他出战前,把傅大人的孩子托付给我,希望我把这个孩子送到安定临泾的王府,拜名士王剪王先生为师。王先生和我老师是同门,又是多年的老朋友。我到西凉后,曾经数次登门拜访,和王先生比较熟悉。如今傅大人和杨大人都为国捐躯,他们生前所托之事,我当然会尽力办好。请大人放心。”

李弘挥挥手,说道:“李大人不要误会,我不是催促你,也不是担心你办不成这事,而是想问问你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傅大人一声廉洁,死后身无分文,你送傅干去从名师,这几年的学资怎么解决?”

李玮愣了一下,随即感激地说道:“谢谢大人了。我正在愁这个事,我毕竟是王先生的后辈,能够求得他老人家收下傅干,先生已经是给了天大面子,如果再要求先生免了学资,实在有点难以启齿。大人愿意帮忙解决?”

李弘假作严肃地说道:“难道李大人有钱?几年下来,加上傅干的日常开销,至少要几十万钱,李大人难道也有……”

李玮吓了一跳,笑道:“大人说笑话了。我要是贪赃枉法,何苦还在这西疆受苦,我早到洛阳去了。”随即他站起来躬身施礼道,“下官代傅干谢谢大人了。”

李弘摇头苦笑道:“李大人送傅干到安定之前,到我这里来一趟,要多少学资,你就拿多少。你最好这几天就来。”

李玮大喜再谢,笑道:“大人急着要离开吗?难道大人要继续攻打叛军?”

李弘脸色一黯,叹道:“我这个护羌中郎将做不了几天了。”

李玮疑惑不解地望着他。

“大战之前,我已经下令把关押在槐里大营的贪官及其家人全部斩首了。”李弘说道,“此事估计已经轰动洛阳。”李弘看看大惊失色的李玮,笑道,“你该知道我的下场是什么,所以你趁着我还在总督西凉军政的时候,早点把钱拿走吧。多拿一点,反正都在军资里开支。”

李玮冲着李弘拱拱手,叹道:“大人当真是我大汉朝第一酷吏。”

李弘无所谓地说道:“不就是几千人嘛,有什么大不了。你看看昨天,我杀了多少人?几万人我都杀了,还在乎这么几千人。酷吏就酷吏,好歹也是大汉朝第一嘛。”

李玮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弘接着说道:“李大人,你说的那位王先生,他在西疆很有名气吗?我到西疆也有五六个月了,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李玮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望着他,好象望着白痴一样。李弘给他看得很不好意思,尴尬地笑笑,转头看向赵云。赵云小声解释道:“西凉的名士,这位王先生应该排在第一位。”

李弘轻轻埋怨道:“你怎么不早告诉我?”

赵云哑然。他心说这又不是什么军机大事,告诉你干什么?没事找事啊。

“大人听说过马融吗?”李玮很不高兴地看了李弘一眼,问道。

李弘点点头。马融是本朝名将马援的从孙,博通今古文经籍,世称“通儒”,天下人皆知。

“和马融齐名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西凉安定的王符,一个是南阳张衡。”李玮说道,“这位王先生就是王符的儿子。”

李弘惊奇地说道:“哦,他父亲和马融齐名,那这位王先生的父亲一定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了。”

“对。老先生生性耿直,为人狂放不羁。他看不惯官场恶习,一生不曾出仕。老先生博学广闻,博通经典,隐居乡里著书立说,论说治国安民之道。”李玮一脸崇拜地说道,“老先生是西北边陲的大儒,他和马融、张衡、崔瑗等大儒名士都是至交好友,也是皇甫将军的已故叔父皇甫规将军的挚友。当年皇甫规将军解官回乡,太守来了都不见,而王符一到,将军竟然惊遽而起,衣不及带,倒履出迎,援手而入,同坐欢语。”

“老先生不愿意让自己的精神受到世俗的束缚,也不愿意让自己纯正的理想去碰撞污浊的现实,所以他甘心做一个隐士,自号‘潜夫’。老先生穷一生之精力,写了一部巨大而系统的著作,叫做《潜夫论》。他在书中对大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风俗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作了批判和提出了治理改良的办法。王老先生对西凉的事情更是有自己独道的看法和见解。”李玮说道,“他提出了许多稳定和发展西凉的建议。”

李弘顿时来了兴趣,他急忙问道:“李大人知道王老先生都有哪些治理西凉的办法吗?”

李玮点点头,说道:“我的老师朱俊朱大人曾经远游西凉,从师王符王老先生学习治国之策,说起来,我还是王老先生的徒孙,当然知道了。大人愿意听吗?”

“愿意听,愿意听。”李弘笑道,“西凉的事情非常复杂,我非常想知道王老先生的高论。”

李玮想了一下,说道:“西凉是大汉国的西部边陲,治理西凉当然离不开治理大汉国,所以我还是先说说老先生关于治国的策略,大人认为如何?”

“这样最好了。”李弘笑道,“就是劳累李大人了。”

李玮稍稍思索了一下,慢慢说道:“本朝中期以后,外戚当政,宦官专权,朝政腐败黑暗。特别是安帝以后,又连年对羌族、鲜卑族等少数民族用兵,加上水灾旱害频繁发生,导致国库空虚,民穷财匮,饿殍遍野。老先生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重振大汉雄威,必须要尊贤事能,革新吏治,农工商并重和反对奢侈淫乐,在人口问题上要重视移民戍边。”

李弘急忙说道:“李大人可否详细说说?”

李玮笑笑,解释道“老先生一贯坚持以气为本的宇宙生成论,他认为一切自然现象‘莫不气之所为也’。在天人关系上,老先生认为‘凡人吉凶,以行为主,以命为决’,强调人为的重要。在对事物的认知上,老先生反对圣人先知说,他认为即使是至圣、至材也不是生而知之,生来就什么都会干的。”

李弘大声说道:“对,对,老先生说得好。孔圣人难道生下来就是无所不知吗?但是现在许多人说到孔圣人,好象孔圣人生下来就是圣人似的,谁都不能说什么忤逆之言。老先生说得好啊。你接着说,接着说。”

李玮好象很反感他插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老先生强调‘国以民为基’,主张德政教化,但也提出来重视要法治。他主张君者应‘顺天心’即顺民心。基于这个前提,老先生在经济方面提出了富民说,把富民作为首义。”

李弘愈发感兴趣了。

“真的?老先生真的这么说的?”李弘一拍案几,大声说道,“王老先生说得真是太好了。富民,民不富,国家怎么会富嘛。”

赵云也在凝神细听,他看到李弘激动地拍案而叫,赶忙皱着眉头提醒道:“李大人好象不高兴了。”

“你说,你说。”李弘连连举手道歉,不好意思地说道,“老先生说要怎样才能富民?”

“老先生主张农工商并重。我大汉自古至今,无不重农抑商,历来存在农本商末之说,而老先生认为农、工、商各有其本末,并非是凡农皆本,凡工商皆末。农、工、商各守其本而民皆富,各离其本则民皆贫。老先生所说的‘本’,是指农、工、商的本业、本务,即农桑、致用、通货;所谓末则是农、工、商的末业、末作,即游业、巧饰、鬻奇。老先生提出来的农、工、商皆有本末说,虽然对百姓致富有很大的作用,但因为悖离了大汉律,所以遭到了很多士子名儒的抨击。

李玮停了一下,整理了一下思路,接着说道:“老先生极力主张德政教化,他非常重视对百姓进行教化。他认为对百姓进行教化,不仅是立国的基础,也是提高大汉人的道德情操,使社会风气淳朴,安定社会秩序的根本。他认为王者统世,必须要观民设教,这样才能变风易俗,以致天下太平。老先生认为教化也有本末之分,他说只有对人们进行正直的教育,诱导向善,他们才不会违法乱纪。反之,对人们施以奸邪的教育,‘学淫则诈伪’,就会败坏社会的正直风尚,不利于大汉国的安定和富强。”

“马融和张衡等大儒认为老先生主张加强对百姓进行教化,是继承了前人的观点,但老先生的教化也有本末之分的说法,则是前无古人的,是一大创举。”

军帐内鸦雀无声,三个人都在想着王符的理论和主张。

“李大人,能不能再具体说说老先生治理西凉的办法?”李弘沉思良久,缓缓问道。

李玮点点头,说道:“如果大人一直在西凉总督军政,用老先生的办法,十年之内一定可以稳定西凉,让西凉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王老先生是西凉的边民,他在《潜夫论》中,特地用了四个章节讨论了帝国的边患问题,老先生分别命名为‘劝将’、‘救边’、‘边议’和‘实边’。老先生认为朝廷在与羌族等外族的战争中,采取放弃边地,迫使边民内迁的政策是错误的。这种退缩的政策不仅给边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损失,还给敌人造成了可乘之机。”

“老先生认为塞外羌人屡屡入侵以及现在整个西凉的归属羌人、汉人的大叛乱,其根源就在于大汉国一开始就采取了放弃凉州的错误政策。这个苟安退让的政策最初还是在孝安皇帝永初年间羌人叛乱时,由当时的公卿们提出来的,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竟然提出了捐弃凉州、退保三辅的妥协办法。”

李弘对李玮的话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大人,我记得边章和北宫伯玉他们刚刚造反时,司徒崔烈就曾提出过放弃凉州。原来这个退守策略还是有历史的。”

“对。”李玮说道,“当时任议郎的傅燮傅大人在朝堂上暴跳如雷,厉声高喊:‘斩了司徒,天下乃安!’傅大人因此得了个傅疯子的外号。西凉人深受其害,所以对这个办法深恶痛绝。”

“天子后来召见傅大人,问他为什么要当廷痛骂位列三公的崔烈大人。傅大人说,当年孝惠皇帝时,匈奴昌顿单于触犯大汉,樊哙将军为之稍加开脱,季布将军犹言:‘樊哙可斩’。如今凉州居天下要冲,是国家的藩卫。高祖皇帝初兴之际,就委派郦商将军为陇西都尉,专门负责平定北地郡。孝武皇帝开拓边境,于元狩二年降匈奴浑邪王。太初元年,置酒泉、张掖二郡;四年,又置匈奴休屠王领地为武威郡;后元元年,再分酒泉郡置敦煌郡。这一切举措,都是为了斩断匈奴的右臂,打通大汉西北的道路,安定大汉西北的边陲。而今边郡的牧御官吏们,贪赃失和,使得整个凉州刺史部发生叛乱,而崔烈身为宰臣,不念为国家考虑平叛之策,反而要割弃一方万里之疆土,臣私下大惑不解。如果让羌人这样的披发左衽之虏占据凉州,待到他们士甲坚劲,因此为乱,这是天下的至虑、社稷的深忧啊!倘若崔烈不知此中厉害,这是他的愚蠢;倘若他知道这一点却说出这种话来,则是他的不忠!正是因为傅大人的铮铮直谏,才使得天子和公卿们下了平定凉州叛乱的决心啊。”

李弘连连点头,心情沉重,赞叹道:“傅大人之忠烈,世代景仰。”

帐内三人想起傅燮,不胜唏嘘。

李弘忽然问道:“李大人,那你知道我大汉为什么要对西疆采取这种妥协的策略呢?”

李玮沉吟良久,缓缓说道:“我大汉对西凉采取放弃的策略,是从世祖光武皇帝光复本朝以后开始的。这与高皇帝开创的大汉帝国风格迥异,特别是与孝武皇帝一朝北击匈奴、开拓西域的雄武气魄大相径庭。”

“以国力论,本朝并不逊于前汉,而且,本朝还曾经动用了小军队和几个勇敢的使者,就成功地迫使王莽篡汉时期纷纷背叛大汉而投向匈奴的西域诸国重新归顺。这便是本朝大学者和历史学家班彪先生的小儿子班超创下的伟业,他年少时就不愿意像他的哥哥班固一样继承父业,做个文人,于是他扔掉笔,穿上了军装。此外,本朝安丰侯窦融之侄、光禄勋、车都尉窦固,其曾孙、外戚大将军窦宪,都曾于孝明皇帝朝和孝和皇帝朝大破匈奴和西域叛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从地理上看,这些征服的地区尚在凉州的西北,而且大汉还在这些地域设置了行政机构和卫戍区。再则,居住在凉州的羌人比起匈奴和西域诸国来,其文明进化、部族人口以及武装力量都落后一大截。老先生在《潜夫论》中说羌人开始叛乱时,‘党羽未成,人众未合,兵器未备,或持木枝,或空手相搏,草食散乱,未有都督,甚易破也。’还说:‘虏或持铜镜以像兵器,或负案板以类盾牌,惶惧扰攘,未能相持。’”

“但是,为什么我大汉竟然对付不了这等弱小的敌手?为什么甘心让羌人扰乱凉州,再次切断了大汉西部的通道,丢失了班超和窦宪以及无数将士用生命和鲜血筑就的浩瀚疆域?为什么现在就连我西凉的大汉子民也参加了凉州的叛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推究起来,首先要追溯至世祖光武皇帝的立国姿态。”

“光武皇帝不是关中人,他的家乡南阳与洛阳靠得很近,他即皇帝位后,进了洛阳。他认为一个好的国家并不一定以拓土开边为事业,而是达到德治的境地。光武皇帝曾感慨自己的国土不够辽阔,但是太傅邓禹告诫他说‘古之兴者,在德厚薄,不以大小。’”

“当时有个叫杜笃的人写了篇《论都赋》呈送给皇帝,说关中是守卫国家的利器,不可以久虚。一些故国老臣也伫立西望,提出迁都长安。光武皇帝不愿意迁都,他让人造谣说洛阳发现了神雀凤凰等祥瑞,打消了官僚们迁都的念头。由于光武皇帝相信谶纬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天下的帝王兴替都按照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相生次序,大汉禀承的是火德,火与水相克,因此朝廷下令洛阳的洛字一律写成‘雒’。直到孝章皇帝朝,还有人想念长安,于是朝廷让班固写了篇《两都赋》,在比较两座都城时,故意抬高洛阳的形象。大汉的都城留在了洛阳,但是,大汉却从此失去了关中的好处,以至于人们渐渐忘记了关中,而关中因为得不到关东文化和经济的润泽,渐渐衰萎败落。”

“关中的故都都可以放弃,何况是更加遥远的凉州呢?”

李弘和赵云恍然。

李玮说道:“王老先生认为要彻底解决西凉问题,要想巩固边防,巩固我大汉的内部,首先要解决西凉的人口问题,应该把内地的人口适当地迁移一部分到边郡。”

“老先生认为,土地就是百姓的根本,不可以一直荒废,否则就会引起敌人的窥伺。如今大汉边疆千里,以凉州为例,每郡有两县,只有百多户居民,而太守府周围万里,无人居住,大量良田被废弃无人耕种。反观中原各州郡,田地都设置界限,耕种不能越界,司隶、冀州等人口大郡住了数百万户的百姓,很多人无田可种,人多而地少,没有立足之地。这就是土地与人口分布非常不平衡的问题。周书上说:土地多而人少,没有出产的,叫做虚土,容易被占据。土地少而人多,人民得不到工作,国家容易衰竭。所以百姓与土地必须相称。”

“老先生认为,现在西凉全境只有五六十万人口,实在太少,要征调招募各州郡的精壮士卒,工匠和农民,迁移西凉各郡县以充实边境,这么做,一则可以稳定大汉国,减少边郡战祸,二来也是为了中原的安定。举个例子,好比一家人遇到了贼寇抢掠,必定要让老弱妇孺呆在中央,而让强壮的男子护卫在外。住在内地的人耕种积累财富,居住在边地的人防御外来的威胁,守望相助,互相扶持,这样才能共享太平。”

“现在西凉等边境多战乱而劳役严重,百姓一不小心就有没顶之灾,所以大家纷纷逃离家园,以至于边郡的人口日渐稀少。如果不实行妥善的政策并除去灾祸,劝说百姓尽早返回故土,时间长了,凉州各边郡就有可能不再属于大汉了。如今,我大汉内有贼寇叛乱不止,外有西北的羌族与北边的鲜卑等族时刻窥伺大汉的财富和土地,这实在是我大汉最大的忧患啊。”

李弘目瞪口呆,半晌无语。

“移民戍边的确是个根治西凉战祸,一劳永逸的好办法,但它是个长远策略,远水救不了近火。现在,西凉的事情很复杂,我希望得到一种暂时稳定西凉的办法。王老先生有没有这方面的建议?”

李玮想了一下,说道:“严格地说来,羌人的暴动是叛乱,因为这是大汉帝国内部的民族问题,而不是外来民族入侵造成的边患。大汉国对境内民族问题的做法非常矛盾。一方面大汉国将他们视为同类,认为自己有责任去安抚他们,给他们种种便利,希望他们归顺大汉,而另一方面又觉得他们是大汉的负担,要放弃他们。大汉国的这种摇摆不定的政策让羌人无所适从,加上我大汉人几百年来对他们的仇视和鄙夷,吏治的极端腐败,终于引发了叛乱。”

“人如果疑惑就容易分化。西凉的反贼虽然掠地无数但都是新占,并没有稳定的统治,很容易动荡。西凉的百姓刚刚离开故土,必定十分想念,民心很容易收拢。此次朝廷大胜,击溃叛贼主力,乘此机会,如果可以宽限些时日,使西凉各族百姓休养生息,各安本位,西凉的长治久安并不难实现,归属羌人和汉人即使有心反叛也无机可乘。周书上说的好,‘凡彼圣人必趋时’,贤明的人一定要懂得把握时机。所以这战后恢复西凉的策略,大人要尽早确定,以免叛军卷土重来。”

李弘苦笑道:“李大人的意思,就是王老先生也没有给我们提供现成的办法了?”

李玮点点头,笑道:“大人总会有办法的。关键还是要有永久的稳定西凉的办法。”

帐帘突然掀开,郑信急步走进来,大声说道:“大人,左司马来书,京兆尹盖大人率军包围了槐里大营,扬言要击杀叛逆。”

“叛逆?”李弘奇怪地问道,“谁是叛逆?我吗?左司马可把大营里的贪官都杀了?”

“杀了。”郑信说道,“正是因为杀了,所以……”

“子龙,带上黑豹义从,立即赶到槐里大营,把左司马,老伯还有一千多兄弟立即护送到子秀山大营。谁敢阻拦,格杀无误。”

同类推荐
  • 大唐龙牙

    大唐龙牙

    苍茫秦岭,深夜枪鸣。一个杀手,在力竭昏倒过后,穿越到了唐朝。 历史,终将因他而改写! 唐,不会因强而亡,它终将屹立世界之巅。 群聊:177146582,欢迎书友来嗨聊。 新书已发,万更进行中《孤才不要做太子》
  • 灼世风云录

    灼世风云录

    当天下共主不再尊贵,当各方诸侯摩拳擦掌,历史的画笔沾染着阵阵腥风血雨,徐徐地描绘出一副乱世画卷。拥有独特血脉的少年,手持名刃,历经各种变故和尘世沧桑之后,悄然成长。
  • 百度宅男当崇祯

    百度宅男当崇祯

    百度在手,天下我有。 二十一世纪的宅男杨改革,穿越时空,附身崇祯,开始皇帝的生涯。 梦回百度,搜寻自己需要的东西,脚踏野猪皮,拳打李自成,踹翻明朝士大夫精英。 实现一个宅男心目中的大明帝国。
  • 最强罗成之横扫天下

    最强罗成之横扫天下

    横穿乱世隋唐第七好汉罗成。得系统,强属性,获技能,武艺超群谁人可当?胜伍天锡,败伍云召,战雄阔海,裴元庆非我敌手,宇文成都手下败将。李元霸亦非我手下之敌!携精骑横扫天下,收猛将,战群雄,史上最强罗成谁与争锋!PS,书友群939924793
  • 乱世英雄寞

    乱世英雄寞

    九州之上,统治千年的大汉帝国,在经过数次内乱之后,终于走到了的风雨飘摇的边缘。汉失其鹿,而天下共逐之!在这即将来临的乱世之中,多少英雄豪杰竟纷沓登场,风云变色间,又有谁能留青史几章!而在这冥冥之中,一双看不见的手缓缓拨动着命运的线,天意还是阴谋,人心还是诡计?对与错,功与过,谁人说?身处乱世之中的英雄们,最终将会谱写出怎样的悲欢离合乱世悲歌!?血色映山河,恍听马蹄迫!然而尘埃落定后,又是谁在昆仑之巅,长叹英雄寂寞!
热门推荐
  • 栖霞民间故事

    栖霞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勤劳朴实的栖霞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创造和积淀了丰厚而博大的民间文化遗产。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旧时,乡间信息闭塞,精神生活和物质需求一样贫乏,一代一代的人们口口相传的“真事”经过不断的加工完善,就成了现在人们听到的民间故事了。
  • 战族传说(7)

    战族传说(7)

    洪荒岁月,涿鹿一战,战神蚩尤虽亡,却留下不灭魔志,战族子民重承魔志,隐匿于武林之外,成为超越武林的隐世武门,只待五星逆行之时乘时而作,东山再起。岁星、荧惑、填星、太白、辰星五星逆行之日终至,千古战意随着时光的轮回而再现武林,一位神的传人,一位魔的后人,在经过无数次武林纷争后慢慢崛起江湖,而世间的种种魔缘机遇终究将两人铸成了左右武林的盖世高手。
  • 升仙漫漫

    升仙漫漫

    羲和道长瞪着眼睛掐着腰大喊:“臭丫头,你啥时候破境,再不破境,为师都不行了。”芃芃:“师傅,你如此英俊潇洒,温文尔雅,怎么可以说不行。师傅且放心,这夜景如此醉人,待徒儿看够了便破境。”羲和道长:“两百年前你就是这句话了,徒弟啊,我这当师傅的好累啊……”芃芃一头黑线,摩拳擦掌,实在忍不住想打断师傅的“千言万语”。羲和道长叹道:“徒弟啊,你只有飞升至上界,才更有能力与机会唤醒沈家小子。”万水千山间能与你相识相知相恋,是我前生几世修来的福缘。
  • 我的神秘宝宝(全本)

    我的神秘宝宝(全本)

    【浪漫温馨】【偶有小虐】★★★亲们快快收藏吧!一个两世都来寻找她的孩子,带给她珍贵亦难舍的亲情。悲催的无奈,这孩子居然两世都寄托在不给她带来好运的精子上。爱她的男人包容一次,把一切归为她命运的坎坷,娶她为妻只因爱她,不料她结婚之后一月怀胎,七月生子。又不是他的孩子。≠≠≠≠≠≠≠≠≠≠≠≠≠≠≠≠≠≠≠≠≠≠≠≠≠≠≠≠≠≠任你有再大的委屈都不敌一个男人伤了尊严来的猛烈。他要报复她、摧毁她、折磨她亦不要放开她。★命运悲催女——【李米】注定不能动什么坏思想,总是会遭到报应。一心想要过更好的生活,甚至见到很多钱或者很贵的东西就会晕倒。本想丢弃廉耻之心,却总是无数次找到良心,还是认命做一个良家妇女算了。可是回头太难,爱她的男人已经发誓,绝对不能让她过清闲的日子。★痞子二少——【比利】他是私生子,本就是昏昏度日,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让父亲不得安生。于是找来一个不如流的洗碗妹说是一见钟情,带进家门。开始了一场似爱非爱、交易又不交易的旅程。他承认自己是花花公子,对一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又能有什么真心。却在分开后发现那若有似无的爱早已留在心里。本想成全她的幸福,却发现她带着自己的种离开,自己的儿子竟要管别的男人叫爸,这可怎么容忍。★儒雅公子——【吴明昊】身价不菲、一表人才。心脏病突发的父亲,居然认为李米那所谓的弟弟是自己的嫡亲孙子。明知那女人的接近是必有所图,却也只能将错就错。只为给父亲一个活着的希望。相处之下,感觉这女人真是不错,怎料她的秘密越来越多。她是好朋友的未婚妻,所谓的弟弟居然是她的儿子,可那已是她的过去,爱情,本就该从遇到自己那一刻开始算起。他还是要定了这个女人,许她一生承诺。怎料怀胎七月,惊喜期盼的却是别人的孩子。从此他一改本性,百般刁难,开始了另一场人生之旅。≠≠≠≠≠≠≠≠≠≠≠≠≠≠≠≠≠≠≠≠≠≠≠≠≠≠≠≠≠≠≠≠【PS】收藏!收藏!希望亲们天天都有好心情,你一定会有福报——愚子匠微博地址:http://m.wkkk.net/yuzijiang501
  • 极品妖女入豪门

    极品妖女入豪门

    他,顾城西,有名的京城贵公子,典型的富二代,身边形形色色的女友走马换灯一般,八卦周刊上有关他的绯闻接连不断。她,墨幽幽,貌不惊人,家境一般,贪吃自恋,没心没肺,脸皮厚得可以媲美城墙。偏偏最瞧不上的就是“米虫”人类富二代,从来没有妄想过攀上高枝,嫁入豪门。两人因一场相亲结实,从此纷纷扰扰,战火不断。他们本来郎无情,妾无意,按说可以相安无事。怎料到一场醉酒,两人疯狂缠绵一夜,事后被捉奸在床,被逼无奈才结了婚。原本不屑嫁入豪门的墨幽幽,就这样进了豪门,做了豪门少奶奶。★本文:前文火爆诙谐,十分搞笑!后文则稍稍虐心,内容精彩,值得期待!★某朵不才,文中也许没有太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太感人肺腑的情节,但是一直都在用心写,自问无愧!朵不要假收藏,假评论,更不要所谓的刷点击。一切都只看你们,我亲爱的读者,让你们告诉我一切!【精彩片段一】:车子一停稳,男人忙下车,绅士地为女人打开车门。女人黑眸含笑,波光潋滟的一双眼,“哧哧!”的往外直放电,紧接着玉腿一伸,蛮腰一扭,风情万种,华丽丽的下车。男人顿时又有些傻眼,这个女人,脑子是不是有毛病,就这么点肉的干瘪身材,还想学人家玛丽莲梦露!这样一个“举世无双”的妖女,叶庭铮究竟是从哪里挖出来的?偏偏还要介绍给他,这不是成心整他嘛!?谁知道更骇人的在后面,女人矫揉造作的朝他抛了个媚眼,声音嗲得足够听到的人掉一层鸡皮疙瘩:“富二代,要上楼坐坐吗?”【精彩片段二】:女人眼巴巴的看着男人,可怜兮兮道:“富二代,要不我们结婚吧,我实在受不了我老妈的炮轰了!”都说酒后乱性,她原来不信,直到酒后乱性还被抓个现行,她信了,可惜晚了,因为她这辈子都栽在这上面了!男人感同深受,要知道,他也快被他家的老头子逼疯了,“结就结吧,和谁结婚不是结,但是你别奢望我会爱你。”女人豪爽地冲他摆摆手,“结了婚你也是自由的,知道你还惦记那个慕凝霜,你爱什么时候找她就什么时候找,行了吧?”“成交!”【精彩片段三】:花园,蓝色的躺椅上,一个大肚子女人躺在上面,正悠闲的晒着太阳,啃着薯条。男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的,恼怒的将薯条夺过来,咬牙切齿道:“这么没营养的东西还吃,你不知道现在你怀孕了!?”
  • 废材狂妃:邪王宠妻上瘾

    废材狂妃:邪王宠妻上瘾

    她是毒医世家家主,穿成丑女废物。丑女?脱胎换骨,让无数英雄尽折腰。脸疼吗?本姑娘想打就打,没有理由!他傲视天下,冷血无情,可只对她情有独钟:“这个女人我罩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高冷男神放肆爱

    高冷男神放肆爱

    初见时宁璟月叼着奶黄包被沐洛轩看到,他说快吃吧冷了就不好吃了!后来宁璟月将沐洛轩堵在厕所门口想要强吻他,反而被强吻了!“老师,你变了!”那人眉头一挑带着戏谑看着宁璟月:“哦?怎么就变了?”宁璟月简直是恨死了沐洛轩这幅云淡风轻的模样,牙关瞬间咬上了沐洛轩裸露在外的胳膊:“以前以为你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又夹杂着冷傲;呵呵,现在看来……”就是个衣冠禽兽,人前人后不一样,要怪只怪当年的宁璟月太年轻!
  • 当代女马可波罗日记(意大利文)

    当代女马可波罗日记(意大利文)

    《当代女“马可·波罗”的中国日志》,《当代女[马可.波罗]的中国日志》记录作者唐云,意大利人,在中国生活工作20多年,她热爱中国文化、中国艺术,《当代女[马可.波罗]的中国日志》中记录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 小女当家有点田

    小女当家有点田

    贫苦家境,兄弟年幼,爹娘疟疾,未婚夫嫌弃……那又如何?且看她如何种田把家发,居高临下的怒甩巴掌把这婚退了。佳公子她尚且不要,又怎会将这从前就不看在眼里的未婚夫纳入囊中?直到有一日她遇见了世上无可比拟的他,才惊觉这发家的道路之上当真可以有红尘……嘿,一起组队打脸升个级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就这样慢热地活着

    就这样慢热地活着

    《就这样慢热地活着》里,作者田禾通过漫无目的地行走去解读自己。有时,只是停下来闻植物的味道,然后转身走开;有时,随便搭上一列最快开动的火车;有时,又像最真诚的朋友,听自己忏悔傲慢和无知。卸下向世界对抗的戾气,去拥有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和无需声张的厚实。不做遥不可及的梦,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人际,使得生活少些负担和承诺。何必要用一个模子去度量生活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