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7000000004

第4章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2)

四月初八,即佛诞节,亦称“浴佛节”,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届时,佛寺举行诵经法会,五台山地区民间还举行一些拜佛祭祖、施舍僧侣等活动。晋北和晋西北一些县则在这一天过奶奶庙会,以求子祈福。运城则有男女老少头戴皂角叶,以纪念黄帝战胜蚩尤。这一天,各地多举行庙会,灵石县举办“看神花会”,乡宁县称是“油糕会”等。记载中最另类的要数大同,“在昔每年四月初八日,为赛脚大会之节,家家妇女骈坐门前,翘足道旁,恣人品论,以博得好评为荣;游人可驻足俯首观玩,唯弗得捏弄耳。其好尚有如此者,无怪其所缠之小足之无美不备也”(姚灵犀《采菲录》)。原来是在搞所谓的赛“纤小莲钩”的金莲会。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也称端阳节、端五节、重午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节等,是山西民间夏季最隆重的节日,普遍的说法是为纪念屈原、介子推。在忻州地区流传有纪念明初大将常遇春之母的说法,大意是:常遇春之母是只熊,与常姓客商婚媾生下常遇春。长大后的常遇春以为人兽不同居,遂背其父逃离山洞,其母因此而绝望地跳进滹沱河。此时正是五月初五,常遇春父子向附近的乡民要了黄米和红枣,包了粽子丢进河里以祭其母,乡民们闻讯也纷纷包粽子投进河中。此说后来输入了儿不嫌母丑、后辈不忘对先人尽孝的思想,但究其历史,当与元明之战中常遇春在当时的“秀容”杀戮过甚有关。

端午节还应该与夏至到来有关,其内涵源于人们的驱邪避瘟思想。盛夏是黄土高原上各种疾病滋生、蔓延最活跃的季节,人们由此创造了一系列驱邪避瘟的手段,后相沿成俗,形成了端午节民俗活动。

山西端午节的风俗主要体现在包粽子、饮雄黄酒、插艾蒿、戴香包等上。山西人认定的粽子形象是以鲜芦叶相包、至少要由四个三角形平面缠扎形成的棱型,原料为黍米、红枣,吃时要拌糖。晋南地区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缠,其用意是避邪。在端午节以前,民间要用菖蒲根和雄黄泡酒以备节日饮用,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走”的谚语。节日期间,成年人饮雄黄酒时,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小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以避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虫害。艾蒿味辣,是一种芳香化浊驱蚊蝇的药物,具有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功效,晋北习惯将艾蒿编成人形悬于门楣称为“艾人”,晋南习惯将艾蒿编成虎形称为“艾虎”。还有一些地方是门上贴钟馗像,或用五色线将家具、门环等缠绕以驱邪。戴香包,妇女们要在节前用碎布片做成各种形状的小包,内装雄黄、苍术、香需等中药材及香料,佩带在少儿身上。晋北一些地方则用碎布、细茭杆做成符节缝在孩子背上,俗称“讨吃子”,取意人穷命大。还有用五色花线搓成彩绳系在孩子们的脖颈和手腕、足踝上,戴够100天称为“百索”。一些地区则要逮回一只疥蛤蟆保存,当日把墨锭塞进蛤蟆腹内,阴干,称为“蛤蟆墨锭”,传说有清热解毒功效,可以涂抹肿毒。据说蛤蟆这天都要蛰伏以避被杀,故民间有“疥蛤蟆躲端午”的说法。

六月初六,晋南称为“回娘家节”。传说春秋时,骄傲自大的晋卿狐偃气死了亲家赵衰。某年晋国遭灾,狐偃外出放粮,约好六月初六要回家庆寿。他的女婿决定乘庆寿之机刺杀狐偃以报父仇。狐偃之女探知此事,赶回娘家报了信。狐偃放粮归来了解了民间疾苦,悔恨自己未听亲家赵衰忠告而做了错事,因此,不但不怪罪女婿,还当众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从此,每年六月初六,狐偃必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团聚。传到民间,百姓纷纷效仿,相沿成俗。追溯其原因,晋南盛产小麦,农历六月六前麦收皆已归仓,正好出现几日农闲,正是走亲访友共话收成的时期,因此,民间“六月六走麦罢”的谚语早已代替了狐偃之说。山西许多地方是将这一天定成了赶庙会的节日,尤其是在五台山,从六月初一到月底一直举办大型庙会,赶会者有汉、蒙、藏各族群众。这一天,还有“晒衣节”、“晒书节”之称,要将自家的皮大衣、棉衣、书籍等统统拿到烈日下曝晒。佛教、道教还把这天称为“天贶节”,寺观里的僧道要在这一天翻晒经卷。这一天,民间盛行做醋曲,认为用这天做的酵曲酿醋味道醇美。

3.秋季节日

秋季节日主要有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七月初七为七夕节,亦称“鹊桥会”、“乞巧节”、“少女节”。源于神话传说,是庆贺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跨过星河的一年一会,民间习惯称“天河配”。山西民间有依照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扎像以庆贺的风俗,即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在像前敬献瓜果以示祝贺。人们把牛郎织女当作勤劳的化身,当看到星河有光芒,便要跪拜,跪拜者求耕、求织、求婚均可,求金银者则适得其反,且只能祈求一事,多则不灵,连续三年诚心诚意祈求一事者则必应验。七夕节里,姑娘媳妇要向织女讨教手艺,称“乞巧”。祈祷后,手捏七根绣花针,用一根彩线来穿针孔,能一次顺利穿过七个针孔者就被认为乞得了巧。曲沃县盛行儿童以星星草、香节投水乞巧。晋北地区习惯白天在院里晒一盆水,待水面形成薄膜,将涂过油的绣花针能放置在水面漂浮者则被认为是乞得了巧。晋西北地区是在一盆水的水面上放置豆芽,弯曲的豆芽在水底的倒影图案越复杂、越逼真,则意喻乞得巧越多。晋东南一些地区则要女孩逮一只吐丝的蜘蛛圈在匣子里,第二天观察蜘蛛的结网状况,网结得越密,说明乞得巧越多。男孩要向牛郎讨教耕作本领,牧童要为耕牛编戴花环,称这天是“老牛过生日”。

中元节是在农历七月十五,道教称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民间称鬼节。道教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祇,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是在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佛教则确定七月十五是盂兰盆(梵语音译,意思是“救倒悬”)节,是为追荐祖先而举行的节日,借目连救母的故事,劝谕人们只有善济十方僧众,才能解脱已故亲人在地狱中遭受的倒悬之苦,后又借助儒家的“孝亲”传统礼俗,将之演化成弘扬佛法的“孝亲节”,使民众普遍接受。于是,民间这一天要祭奠祖宗。晋南习惯用纸灯祭祖,晋北习惯用花馍面塑祭祖,临河濒水的地方则以放河灯祭祖。河曲县城濒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每至此日夜,男女老少咸集岸边,各家各户用木板加五彩纸制作成被称为“大法船”的小彩船,中点蜡烛,放到河面任其顺水漂流,人们依据彩船的漂浮状况来判断亡灵是否得救,如船在水中打旋,则被认为亡灵是欢喜的;如船在水中沉没,则被认为亡灵得到了拯救,且已转生投胎了;如果船漂得很远或靠岸,则被认为亡魂已超度到彼岸,位列天国仙班了。总之,一切都是良好的祝愿。

中秋节是秋季最隆重的节日。《礼记》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春华秋实,此时正是果实丰收之时,祭月之物就是果品和月饼。月圆之夜,自然是月亮满圆,山西讲究“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都是吉祥之兆。这时,全家团圆共赏明月。山西民间月饼皆以圆形模具扣制,制作有烤制与蒸制两种,烤制者多为糖馅,蒸制者多为油咸卷层。旧时,山西大部分地区有“男不拜月”,晋东南则有“女不望月”。老人们还要念拜月歌,大体内容为“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神仙;有吃有喝还有穿,一家大小都平安”。人们还要讲关于月宫的神话故事,如玉兔捣药、蟾蜍攀桂、吴刚伐桂、嫦娥起舞,等等。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也称重九节。“九”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数字,称之为至数。古人讲究物极必反的事物规律,在自然气候的征兆上,秋分之后暑热已过,寒霜袭来,树叶凋零,清阳之气逐渐消失,萧瑟寒风将至。为避免邪气中身,人们采用一系列蓄阳储能的措施,以迎接肃杀寒冬的到来。重阳节,天高云淡、金风送爽,这是秋天最好,也是最后的日子,因此,这一天成为亲人们团圆的佳节。晋南地区自古就有重阳节登高的习惯,这一天,各地多举行庙会,赶会的人都以登高为乐事。赏菊饮酒也是山西重阳节的主要传统活动之一,“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菊花开后的山西百日内再无花可赏了。晋北一些地方,年轻人在这一天还要常常去打猎饮酒,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绿色的季节了。

4.冬季节日

冬季节日主要有送寒衣节、开斋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节、除夕。

十月初一为送寒衣节,与清明节、七月十五并称为三大“鬼节”之一。这一天,人们要祭奠先亡之人,依据是孟姜女为修筑长城的丈夫送棉衣的故事。元好问在《九月晦》诗中描述道:“九月忽惊今日尽,满城风散纸钱灰。”十月初一是进入寒冬的第一天,人们由御寒加衣而想到逝者的需要,因此,要为逝者送寒衣。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逝者做棉衣、棉被用。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做成衣被、鞋帽等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纸房、纸马等。凡送逝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焚烧,只有焚烧干净,才能将阳世的纸张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等。焚烧寒衣时,有些地区讲究要在逝者坟前进行,或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或在自家门前进行。民间送寒衣还讲究,夜晚在十字路口给自己家中逝者焚纸时,还要焚烧一些五色纸以救济那些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抢去有主之衣。有些地区讲究妇女不去坟前烧纸,但傍晚时分妇女要在门外放声痛哭。这一天,穿孝服的儿女们可值此日换穿常服,也可进行迁坟合葬等仪式。

冬至在农历十一月。殷周时期,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今天的春节。冬至节大部分地区讲究吃饺子,但晋南地区讲究“冬至馄饨夏至面”,以为饺子、馄饨包得像耳朵,吃了饺子、馄饨就不会冻掉耳朵。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先生要带学生拜孔子牌位。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隆冬季节,山西民谚有“一九二九袖不出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消井口(五九半凌汛散),六九去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民间有涂画“九九消寒表”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八十一朵花,每日用红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尽出则数九完,称为“九九消寒图”;有画九个空心繁体字,每字皆有九划,每日一笔,数九完而成一句话,称“九九消寒句”,如“亭前屋后看劲柏峥骨”等句。最雅致的是做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日在上下联各填一笔,数九完而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联”。当然,也有类似结绳记事、刻墙画壁、画格填涂的“数九法”。总之,“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当中。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数完八十一天,春天就到了。

十二月初八过腊八节。腊八节的渊源来自上古祭祖的蜡节。《风俗通》记:“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荆楚岁时记》:“腊节在十二月,故因是谓之腊月。”佛教借助腊月祭祖与吃粥的民俗,称十二月初八是佛祖成道日,然后进行布道,其大意为: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苦行多年,饥寒交迫,箕踞树下而不能起身,此时,一牧女送他“乳糜”充饥。食后恢复体力的释迦牟尼到河中沐浴,也净化了心灵,坐在菩提树下静思七天七夜,于十二月初八日觉悟得道。为纪念此事,每逢此日,佛徒便以米加果物煮粥充作“乳糜”供佛,称为腊八粥。此项活动仪式在五台山佛教界甚为隆重。

民间传统腊八粥讲究选用八种主料、八种佐料,意喻吉利。主料以豆米为大宗,有红豆、绿豆、豇豆、扁豆、豌豆、蚕豆及各色莲豆等,米类有小米、大米、黄米、江米、玉米、高粱等。过了腊八节,民间就要为过大年做准备了,民谣有:“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祭灶节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民间称腊月二十三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灶君为何方神圣呢?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道教兴盛,将灶神说成是一位老妪,她善知人间事,每月都要到玉皇大帝那里汇报人间灶炊之事,玉皇大帝根据她所述的善恶,来定夺为人间赐福的多寡。后来,民间又发展成了既有灶君奶奶也有灶君爷爷之说,不过山西多称“灶王爷”。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定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山西民俗》第100页,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山西只有榆社、文水、黎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祭灶。平时在锅灶旁正对风箱的墙上贴着灶君夫妇神像,两边配对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回宫降吉祥”,为灶君献供的是糖瓜(晋北称饧板),即麻糖的初级品,嚼在口中能粘住上下齿。民间以为这种糖制品能粘住灶君的嘴,免得灶君上天说房东是非。

腊月二十三,房东要为灶君上天放炮送行,烧掉灶君旧像,除夕再请回灶君新像,祈求保佑新的一年。晋北流传有民谣:“腊月二十三,灶王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晋南的民谣是:“灶王呀呀(爷爷)你听着,火房里你是天天瞅着的,我顿顿省吃又俭吃,抛米撒面是一时错。锅台上日脏是娃娃多,你老人家可得耽待着。这糖瓜儿你吃不了全拿上,捎给玉皇呀(爷)尝一尝。我这儿给你把头磕,上天去千万要把我好话说,初一早起回来别耽搁,回家吃咱蒸下的油卷子馍。”过了腊月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皆已上天回宫,百姓多无禁忌,办喜事也不用择日子了。在一年最后的六七天里,办喜事的人家特别多,故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在洞房。”过了二十三,过年步伐顿时加快了,晋东南有民谣:“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晋南有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同类推荐
  • 漫品二十四节气

    漫品二十四节气

    2015年,中国二十四节气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本书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二十四节气知识进行普及性宣传,对节气内容加以品读赏析,帮助读者感知节气内容的美感和文化魅力。本书寻根溯源,着眼现实,首次对二十四节气及节气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细致的解读,融入了大量历史、人文、气象、生活、自然、物候、传统农耕、典故传说、民谚民俗等各类知识与信息,融入了大量鲜活资料及生活体验,同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及对生活的引领作用,从而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及实用性,使读者感受到节气转换的每一步声息。本书是一本通俗读物,适合各层次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阅读。
  •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系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几十年来在台讲授《孙子兵法》的集大成之作。《毓老师说孙子兵法》重在告诉读者要懂得变局,知晓为人处世之道;要有智慧,遇事要以智取;更强调,凡事要留余地,得势时不可以赶尽杀绝。《毓老师说孙子兵法》告诉我们,《孙子兵法》最终的目的是使人类和平,天下一家,所有人类都同一尊贵,应同等对待!如能用此一眼光读《孙子》,相信人人皆可用智慧,为自己也为家人谋得一幸福的人生。如果社会因为智者多了,大家遇事能以智取,不作无谓之争,和睦相处,社会、国家也就日趋于安宁。大家共存共荣,互不侵害,最终才能达成天下一家的理想。
  • 人杰的抒情志(中华千年文萃)

    人杰的抒情志(中华千年文萃)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亦可以知兴衰,最真实的是历史,而最模糊的也是历史,历史的魅力与精彩就在于此。“人杰”是历史中极具魅力的一群人物。顾名思义,“人杰”简单地说就是人中之杰,是芸芸众生中的杰出人物。既包括那些定国安邦、成就霸业的人杰,也包括那些心怀壮志的豪侠之士,而那些忧国忧民、满怀豪情的文人墨客,也可以称之为人杰。人杰应该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谚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文化经典的部分,凝结了民间百姓生活智慧,它们以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人生道理。本书精选谚语与歇后语中的精华部分,加以点评,阐释谚语、歇后语的含义,力图揭示其包含的生存智慧,给人以警醒、鞭策、鼓励、教育,使读者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对为人处世有所裨益。
  • 老北京的记忆

    老北京的记忆

    《老北京的记忆》讲述了定格正在消失的京味儿生活,留住一座记忆中的城,图文版老北京风物志,百余幅珍贵图片,完美展现老北京风韵,再现京城市民生活图景,描摹一个时代的人文风情画。
热门推荐
  •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性的优点全集

    一滴墨水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改变无数人的命运。10位伟大的励志导师带你步入成功的人生。本书详剖这些人物本人及其励志精神,并介绍一些从烦恼中站起来,创新人生的实证,本书融哲学性、理论性、实用性为一体,为读者开启人性的优点。
  • 两世情劫一世缘

    两世情劫一世缘

    她,是某公司的一名经理,遭男友背叛,割腕自杀,却重生在凤麟大陆东青国将军府嫡小姐的身上!他,是凤麟大陆东青国的五皇子,容貌无双,行事果断,毫无情感,却唯独为一人动心,奉上温柔!可两世都错过他(她),最后在第三世与他(她)白头偕老。不喜欢本书的请按×离开,谢谢配合!
  • Ayala'  s Angel

    Ayala' s Ang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业宏图:1954年的中国

    大业宏图:1954年的中国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选择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一年一本,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这一年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描述其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和社会风貌,论述其在新中国65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 七世怨侣

    七世怨侣

    七世情缘,七世苦苦相恋,绝唱千秋,千古绝恋啊。二十一世纪的余秋雪是死于意外还是命中就该死于次劫?在古代以新的身份复活,遇到了那个和她有着七世的情人,那个人是谁?她和他真的能苦尽甘来还是又一次的被命运给分开?
  • 做更幸福的自己

    做更幸福的自己

    幸福的人生不会从天而降,不要埋怨先天的不足,也不要懊恼先天的缺陷,因为这一切都不能改变。走过的已是历史,走进的将是明天,尊重现实,改变自己。不管未来如何,抓紧现在是我们的选择,把握明天是我们的补救措施。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不会失去光泽。刘萍编著的《做更幸福的自己》从塑造个性、生活技巧、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生活细节、人生规划、心态调整、人生交际等方面,运用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态思维全面传达了新的幸福理念,告诉我们如何用新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以及走向成功。通过阅读《做更幸福的自己》,你会变得更坚定,更有信心,使自己更幸福。
  • 控卡师之卡神传说

    控卡师之卡神传说

    一位小贵族突然得到了一张绝世卡牌,他会怎么办?当然是束之高阁,什么控卡高手,伦家才不稀罕!吃吃喝喝,逗弄逗弄小侍女这才是伦家向往的生活嘛!
  • 溺爱之暖妻至上

    溺爱之暖妻至上

    青黛,就读于医药大学,平凡低调。却没人知晓,她天赋惊人,一手针灸更是使得出神入化。一个冬日寒夜,好心救了个中枪男人。却没想到,随后而来的竟是无穷无尽的纠缠。救她于危难,送她千金古籍,替她撑场子······好吧,这个男人其实也不错。***薄桀傲,四九城的天之骄子,放肆、桀骜。一次救命之恩,让他认识了这个看似普通的女人。从此,却再也放不下。以往的骄傲不逊在她面前通通化作了柔情似水。不过,拿了我的心,你怎么能不偿还呢?就让你赔我一辈子吧!——————————————薄桀傲步步逼近,盯着青黛的目光,灼灼如火。一字一句,从他的薄唇里吐出,摄人心魄,“青黛,我要定你了!”一句话简介,这就是一个桀骜天才汉子遇上淡定中医软妹子,化身痴情好男人,无限宠溺的甜文。【脱衣篇】“脱衣服。”薄桀傲一脸正经。什么?青黛瞪大双眼,他们总共才见过两次面吧!“脱掉。”薄桀傲口风不改,却多解释了一句,“给我看看伤。”看着一旁的医药箱,青黛才发现自己想多了。“我自己来就行。”男女有别,这种事情还是自己来吧。“我不想重复第三遍。”“要么,就让我来帮你。”薄桀傲嘴角忽地跳起一抹笑意,像是冷冬中百花盛开似的。青黛一愣,薄桀傲已经开始上手准备自力更生了。“流氓!”“啪”的一声,一记响亮的耳光印在薄桀傲俊美无瑕的脸上,格外刺目。【宝贝篇】薄家才五岁的小不点,眨巴着大眼搂着青黛,声音软软诺诺地,“妈咪,爸比昨天晚上是不是叫我了啊?”青黛一愣,昨天晚上,小宝宝不是很早就回房睡了吗?“怎么了?”青黛搂着自己儿子的小身子,笑着问道。小宝宝童言无忌,“我昨晚起床上厕所的时候,听到爸比在房里喊道,‘宝贝,宝贝!’,声音好大呢!”青黛脸上的笑意一僵,无言以对。倒是一旁的薄桀傲,嘴角勾起,傻儿子,此宝贝非彼宝贝啊!本文一对一,不喜勿入。情节虚构,较真者请点右上的小叉,谢谢合作。
  • 繁星落城:漫若浮光

    繁星落城:漫若浮光

    她本是21世纪医术高超的中医,穿越到古代,竟然带着手机,还能连上WiFi!生活惬意,遇见老乡皇帝?和太子缔结婚约,与他共赴生死,一次意外,过了曼陀罗山,无尽寿命,造灵,布阵,驯兽,信手拈来,一切皆是天道所致。坎坷情路,小三无数,挥手白莲花gameover。回归现代,不见他的身影,难道一切都只是梦?是孤独一生还是与他厮守?本书感谢墨星免费小说封面支持,百度搜索“墨星封面”第一个就是!
  • 直播之天武问道

    直播之天武问道

    一位知名玄幻作家魂穿到了异世大陆,从一位飞剑门记名弟子一路崛起的修道之旅……他不是一个人战斗,凭借直播人气一路扶摇直上九万里的传奇故事[直播流,悬疑风。我布下这珍珑棋局,谁人来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