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6900000004

第4章 孔子与赵简子 赵襄子(1)

晋文公成就霸业之后,晋国盛极而衰。从晋文公于公元前628去世到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有将近两个世纪的历程。在前一个世纪,晋国勉强维持百年的霸主地位。但是,这样的维持是与若干个异姓大家族的崛起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正是由于晋国姬姓之外的异姓大家族的强势,才使得晋国在晋文公时代结束后继续占据天下霸主地位近百年。但是,晋国公室也正是在异姓大家族的发展中走向了衰亡。孔子是积极面对历史发展中的必然进程的,所以,对于异姓家族在晋国的得势,以及这种得势对于晋国政治和天下政治的积极作用,孔子并没有表示过异议,而是认真地面对和评价这一历史现象。从孔子儒学的角度来看,如果这些大家族能够在个人和社会道德的培育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他们治理晋国,甚至治理天下,也未尝不是一种可以接受的选择。

在孔子时代,晋国所谓“六卿专政”的代表家族是赵氏家族,代表人物是赵简子(赵鞅),以及他的继承人赵襄子(赵无恤)。此父子二人的政治措施,不仅成就了赵氏家族在晋国独一无二的地位,也是晋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世称“简襄功烈”。孔子虽然未能与赵简子和赵襄子谋面,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孔子既然能够面对现实,并不以为晋国的家族专政有什么可非议之处,而赵简子又是这方面的杰出人才,当然孔子就会给予很大的重视,这从一些历史佚事中能够略睹一二。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传统中,因为专制政治体制一向占主导地位,所以,各级政治权力的运作过程,就是一个用人的过程。用人得当,权力运作体系就会比较正常,并且能够发挥其积极作用;用人不当,则会走向权力正常运行的反面。就历史事实而言,无论是旧的政治势力要想保持其统治地位,还是新的政治力量想努力获得地位,能否恰当用人,都是最关键的因素。而晋国赵氏家族的崛起和得势,同样在用人的环节上下足了力气,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特别是在赵简子当政的年代,赵氏家族人才济济,最终成就了赵简子不朽的政治事业。据记载,赵简子曾经有两位重臣,即尹绰和赦厥。这两人的个性和政治风格都截然相反,用赵简子的话举例来说就是:“厥爱我,谏我必不于众人中;绰也不爱我,谏我必于众人中。”意思是说,赦厥非常在意赵简子的面子,不公然在众人面前纠正赵简子的过失,尹绰则刚好相反,越是在人多的场合,越要劝谏赵简子的不当行为。对于这样的不同,赵简子的解释是,赦厥是真心喜欢主人的,而尹绰则达不到这个程度。对于赵简子的这种看法,尹绰坚持了他一贯的作风,针锋相对地指出:“厥也爱君之丑而不爱君之过也,臣爱君之过而不爱君之丑。”赦厥看重的是主人的面子,而不在意主人是不是有过失,是不是能够改正错误;尹绰则相反,他更看重主人的过失,而不在意主人的面子。

很显然,赦厥的做法更注重主人的感受和他自己在主人心目中的印象和地位,而尹绰则更看重事情的是非对错,更在意主人的实质性的政治成败,更希望赵简子知错即改,从而有益于他的政治事业。显然,尹绰的做法更符合孔子儒学对君主的要求。对于过失,孔子最著名的观点是:“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而孔子本人对于君主和各国的当政者,也是要求他们直面自己的过失。所以,对于赦厥与尹绰的不同,孔子的评论是直截了当的。孔子说:“君子哉!尹绰,面訾不誉也。”要想有效地批评一个人的过失并希望他改正,最好是当面提出,这是孔子式的尽责大臣起码的政治素质。如果当着君主或主人的面,只会说一些好听的称誉之辞,最终只会毁了对方,而达不到尽职尽责的臣子或下级的基本要求。

在另一项记载中,当孔子弟子子路请教“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时,孔子的回答是“尊贤而贱不肖”,尊敬贤能之人,鄙视修养太差、没有实际才能的人。对于孔子的这个观点,子路提出了异议。子路举例说,在赵国,范氏和中行氏家族也能做到“尊贤而贱不肖”,最后却被赵简子主政的赵氏家族所消灭。换句话说,子路怀疑孔子的观点并不是普世价值。对此,孔子的解释是,范氏和中行氏虽然能够尊敬贤能,但却止于尊敬,而没有把贤能之人任用在适合于他们的位置上;虽然他们也能够鄙视无才无德之人,但却不能把这种人从不适合他们的位置上赶下去。结果是,贤能者因为得不到任用而抱怨,无才能者却因为受到鄙视而怀恨在心。这样一来,范氏和中行氏家族的臣子,非怨则恨,这两个家族的灭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从上述两则记载来看,身在晋国之外的孔子,颇为关注近邻晋国的政治动向,而对于处在晋国政治中心的赵简子,孔子更是关注有加。特别是对于赵简子的政治指导思想,孔子不仅有比较多的了解,而且认为与他的思想有诸多契合之处。不过,虽然孔子对赵简子之政有欣赏的地方,但他也清楚地知道,赵简子毕竟是现实中强权政治人物,在其现实的政治经营中,出于私利而忽视政治道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他的身上。对此,孔子既有隐忧,也有直截了当的批判。比如说,对于赵简子收留阳虎的事件,孔子就表达明确的反对意见。

阳虎是鲁国人,在孔子年轻时,阳虎就是掌握鲁国大权的季氏家族的家宰。据记载,有一次季氏大宴士人,年轻的孔子也兴冲冲地赶去参加,却被阳虎挡在门外,理由是孔子没有“士”的身份和地位,也就是没有贵族的出身和头衔,而孔子则认为真正的“士”应该是有修养和学识的人。但是,现实政治毕竟更多的是讲求实利,年轻的孔子当然无法抗衡阳虎的力量。直到公元前501年,50岁的孔子开始踏上鲁国政坛,而阳虎则开始跃跃欲试地打算取季氏而代之,企图掌控鲁国的大权。

到这一年的六月,阳虎的篡权阴谋失败,他本人逃往齐国。齐国和鲁国相邻,双方有一些矛盾,阳虎很想利用这样的矛盾,借用齐国的军队攻伐鲁国,以期实现私利。幸好齐国上下对于阳虎的借刀杀人之计及时识破,并将阳虎囚禁起来。阳虎意识到在齐国的结局不会很好,就设法逃离了齐国,在被宋国拒绝收留之后,投奔了晋国,被赵氏家族接纳。出于对晋国政治和阳虎其人的特殊关注,当孔子得到赵简子收留并任用阳虎的消息后,不禁叹息道:“赵氏其世有乱乎!”(《左传·定公九年》)有阳虎在,什么地方也不会安宁,包括晋国及赵氏。而事实上,赵氏因阳虎而乱,被孔子不幸而言中。

显然,孔子对于晋国,特别是对于当时执政的赵氏家族政治成败的关注,很容易让人感觉到,孔子与像赵简子这样的有头脑的政治人物的会见,必是或迟或早的事情。

另一方面,既然是同时代有影响的政治人物,孔子当然不会仅仅满足于传闻中的了解,也不会满足于通过各国政治间信息交流的了解。《论语》中记载,孔子会见了当时许多有影响和有成就的政治人物,并且这些人物或者由于自己的成就,或者由于与孔子的交往,最终成为历史名人。比如楚国著名政治家叶公、齐国政治家晏婴,还有卫国的蘧伯玉,而鲁国的政治人物就更多了。另一方面,孔子50多岁以后周游列国14年,也热切希望能与各国的当政正面交流,以期有机会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那么,既然孔子对赵简子相当注意,到晋国去看一看,实地了解一下赵简子的政治风采和政治成就,也应当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期间,孔子在黄河东岸的卫国未能得到政治发展,就打算西行去晋国,与晋国掌握实权的正卿赵简子会见。也许在孔子看来,赵简子的政治思想中,有许多与孔子政治思想可以沟通。但是,由于一直未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孔子并不能确认这一点。所以,如果能够西赴晋国,与赵简子进行一番正面交流,就既能真正了解赵简子的政治作为,还能找机会与赵简子合作,在晋国创造政治业绩。

然而,不幸的是,当孔子与弟子一行人到达黄河岸边时,却听到来自晋国的令人震惊的消息,致使孔子马上就打消了渡河赴晋的想法。那么,究竟是个什么消息呢?原来,一直被孔子所称道的晋国贤臣窦鸣犊和舜华被赵简子杀死了。

按理说,在那个时代,当权者杀死自己的臣下是常有之事,孔子遇到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很显然,赵简子杀死的这两位贤臣,肯定在孔子的心目中不是一般的人物。所以,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们,特别是窦鸣犊。

窦鸣犊名犨,字鸣犊,是赵氏家族有名的贤大夫。用孔子的话说就是:“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两人而后从政。”(《史记·孔子世家》)换句话说,赵简子之所以能够掌握晋国的大权,在其权力上升的过程中,得到了这两贤臣不可或缺的支持。但是,随着赵氏家族的势力不断上升,随着赵简子的权力和地位越来越稳固,赵简子与窦鸣犊之间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思想分歧。据《国语·晋语》的记载:

赵简子叹曰:“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淮为蜃。鼋鼍鱼鳖,莫不能化,唯人不能。哀夫!”窦犨侍,曰:“臣闻之,君子哀无人,不哀无贿;哀无德,不哀无宠。哀名之不令,不哀年之不登。夫中行、范氏不恤庶难,而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人之化也,何日之有!”

这段记载说的是赵简子与窦鸣犊的一场对话,二人围绕“化”的意义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说。赵简子以自然现象为例,说的是有一些动物,随着环境的不同,就会蜕化为不同的种类。赵简子所举的例子,究竟是不是生物学意义的事实,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赵简子话中所传达出的政治信息。赵简子真正想说的是,人也应该像他所列举的那些动物学习,外界环境不同了,就要改变自己的主张和做法。按理说,赵简子的话确有些精彩之处。任何一种思想理论,或任何人的思想观点,确实是应该面对现实、顺应环境,不能够一成不变。但是,问题的关键是,面对现实和顺应环境,并不等于失去立场、不讲原则。所以,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说“化”是对是错,而需要看具体的“化”的内容和“化”的取向。动物的“化”多半是本能使然或天然遗传使然,而人的“化”,特别是思想观点、行为动作的“化”,则远比动物之“化”要复杂得多。

同类推荐
  • 长物志

    长物志

    “长物”,原指多余之物,它们虽非生活必需品,却是中国古代文人构筑精神世界不可或缺之物,寄托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品格意志。这部中国古代名士精致生活的百科全书,共十二卷,集合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其中讲述居家陈设的有室庐、几榻、器物、位置四卷,与造景布局相关密切的有花木、水石、禽鱼三卷,与文人雅趣直接关联的有书画、香茗两卷,集中谈论日常生活的有衣饰、舟车、蔬果三卷。
  • 草原王国吐谷浑(一)

    草原王国吐谷浑(一)

    最初的民族起源于姓与氏,寻根追究,姓的起源是氏族的称号,有女系易而为男系,说己见前。后来姓之外又有所谓氏。什么叫做氏?氏是所以表一姓之中的支派的。如后稷之桓公的三子,又分为孟孙、叔孙、季孙三氏是。始祖之姓,谓之正姓,氏亦谓之庶姓。正姓是永远不改的,庶姓则随时可改。依据青海史学家李文实先生所著《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记载:吐谷浑,据《金壶字考》谓其音读为“突浴魂”,“谷”读为“浴”,是从吐谷浑语原音,但今土族自称“土谷家”或“土户家”则谷、浴仍通用。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内容简介:世界遗产包含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它们或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或是人类自身的杰出创造。了解这些世界遗产对于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民族风情、社会历史、建筑艺术、价值观念、文化内涵等具有窥斑知豹的作用。
  •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它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他源远流长,博大情深……
  • 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本书选取了民国时期九个颇具代表性的名人爱情故事,以三男三女以及三对夫妻作为本书的主角,力求把故事讲得精彩透彻,而又删繁就简。“何事秋风悲画扇”部分的三个男主角分别是胡兰成、郁达夫、李叔同;“恨君不似江楼月”的三名女子为萧红、苏青和吕碧城,“那年花好月正圆”部分,选取了三对夫妻,分别是溥杰与嵯峨浩,徐悲鸿与蒋碧微,胡适与江冬秀。
热门推荐
  • 一生的财富运算:获得财富的方法与步骤

    一生的财富运算:获得财富的方法与步骤

    本书首先介绍了比黄金更有价值的东西,接着介绍了成功者的第一课、富裕意识、想要黄金的人、经济学家这样看待金钱、情绪与金钱、财富是隐形的、改变你一生的金钱格言等。上篇:积累你的创富资本。每个人的潜力都是差不多的,可是世界上为什么有穷人和富人呢?原因恐怕在于富人善于利用和积累他自身的创富资本。而穷人则忽视了这一点。从现在开始,积累你的创富资本!这对你的一生都会起到莫大的帮助。下篇:实施你的财富计划。如果你想获得更多的财富,你一定要制定你的财富目标与计划,并且要全力以赴地去实施。
  • 这是个游戏世界

    这是个游戏世界

    某一天,林凡觉醒了前世的记忆,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个以游戏为主导的神奇世界。…… 新书《炼器祖师讨厌女人》已经上传,请多多支持
  • 数字艺术德性研究

    数字艺术德性研究

    当下数字艺术发展中出现的日趋严重的致瘾化、泛低俗化、高碳化、自由化和虚假化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数字艺术德性失范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本质在于数字艺术德性生成机制与原子艺术德性生成机制相比发生了重大嬗变。因此,阐明数字艺术德性本质,进而研发有利于数字艺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低碳路径就是本课题的基本研究目标。本课题有四个创新点:一是首创了“利他行动”德性本质观;二是首次阐明了数字艺术德性生成机制与原子艺术德性生成机制的异同;三是首次阐明了数字艺术生产德性、传播德性、消费德性、文本德性的不同本质及其互作关系;四是首创了低碳艺术理念,并阐明了其德性价值。本成果在国内外首次阐明了数字艺术德性的基本规律,开创性地建构了一整套关于数字艺术德性和低碳数字艺术的理论体系,这些研究开辟了当代伦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填补数字艺术伦理学研究的学术空白,增加了该学科的知识储备,初步形成了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数字艺术中国学派。
  • 中外人生名言录

    中外人生名言录

    名言是人类思想花园中的一束奇葩,是人生智慧的结晶。它寓意深远,极富哲理,引人深思,耐人寻味。从名人的著名言论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的奋斗历程。本书收录了富有人生哲理的名言,我们围绕着“人生”这个总命题,选编了古今中外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文学家、社会学家、科学家、军事家等的名言。有益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拼搏进取。
  • 无我剑

    无我剑

    本是救死扶伤的医生穿越到异世界为何成了剑客杀手?是不是要佛拿起屠刀的时候,才会有人开始忏悔自己的罪行?当发现杀人才是救人的时候,医生握起了剑;当罪孽无法饶恕的时候,善良的人也会成为死神。“呐,为什么要给它取名无我剑啊?又不霸气,又不好听的。”“因为没有我,它就只是一把剑而已啊。””
  • 孩子,别再对我说谎

    孩子,别再对我说谎

    家庭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环境,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言传身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能够多学习一些亲子教育理念,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孩子交流互动,那么就可以纠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许多不良习惯,培养出真正适宜现代社会的高品质人才。亲子教育的本身是爱的智慧,是无条件、有原则的爱的能力体现。本书不仅告诉你这些,更提醒一直接受中国式传统教育的年轻父母们,在教育孩子时最容易进入的误区是哪些,以及必须知道的亲子基本功。
  • 凤血江山

    凤血江山

    她是前朝亡国的公主。一朝宫变,十年蛰伏。可一场错嫁,令她陷入无法摆脱的境地。成亲夜遭受的羞辱,他的冷漠,姬妾间的争斗……令她无法置身事外。她从容淡然,助建王,谋江山,在男人的野心中步步维艰,只盼能早日了结恩怨情仇。他是南楚最不受宠的大皇子慕容修。新婚初夜,他给她侧妃之位,任她自生自灭,却不想她丝丝缕缕缠住他的心,从此挥之不去。他是当朝权势熏天的龙影司统领殷凌澜,为她的秘密苦守十年。他的杀,为了她的不杀。他是北汉百战百胜的萧王萧世行,他为了她兴兵千里,只为得她倾心一顾。江山社稷,美人英雄,一曲乱世离殇,如泣如诉。笙歌尽,江山定,她放弃所有,只愿与心爱之人江湖逍遥,从此不离不弃。
  • 蓝桉跑过少年时(全集)

    蓝桉跑过少年时(全集)

    50万少女苦等6年大结局,蓝桉系列全集爱一个人,有一万种方式。有人长相厮守,有人嘴利情深……而我与蓝桉,仿佛是注定要错过与等待。我们6岁相遇,在命运的地图中不断失散、重聚、相爱、分离。如果,这是场有关爱情的试炼,我们早已炼成一颗微小,却纯度极高的赤金。虽然不再灿亮,却没有一丝杂质,躺在渐渐冷却的灰烬里,等待属于我们的结局。我们究竟会有怎样的结局呢?我不敢想,也不敢问。
  • 我是家政服务能手

    我是家政服务能手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亿万农民的大事、实事、好事。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培养新农民。农村要小康,科技做大梁;农民要致富,知识来开路。本书的出版发行让农民朋友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用书上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早日把家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书主要介绍了家政服务人员所需具备的素质、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家政服务人员面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家政服务人员择业的注意事项、如何做好家政服务、家政服务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常见家政技能须知、家政服务涉及的工作范围、如何照顾老年人等知识。
  • 祖剂

    祖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