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0900000008

第8章 鲁迅不与人言的内心世界(7)

后来葛琴的小说集《总推却》没有如期出版。据当事人赵家璧回忆,一九三六年春天的时候,良友图书公司准备为左联青年作家出小说集,赵提到了葛琴。“鲁迅听到这个名字时,像忽然记起一件早已淡忘了的往事般,冥思了一会儿,就抬头对我说:‘我记得葛琴有一部小说集,至今未得出版,你们是否可加以考虑?’”从赵家璧的回忆来看,鲁迅似乎对葛琴有些淡忘了。当然对自己曾借钱给她也就同样“淡忘”了,或者就全忘了。赵家璧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说,从鲁迅的日记来看,“葛琴和鲁迅分别后,一九三四年,她曾写过四封信,寄过一篇小说稿给鲁迅,鲁迅复她二次。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六年,没有通信往来,只在每年夏秋之交,葛琴曾两次从杭州寄赠土产茶叶给鲁迅,借此来表达她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最后一次,离他逝世不过两个多月。”因而在一九三六年的春天的时候,鲁迅在良友图书公司表现出对葛琴的“淡忘”,正是葛琴离开上海到杭州之后的第三年。他们不通书信已一年多。这里有一个问题,即按一般的情况来说,人们可能淡忘了一个长时间没有联系的人,但不太会淡忘一个曾经借了自己钱的人。但是,鲁迅就这样把葛琴给“淡忘”了。是不是葛已经还了鲁迅的钱呢?据赵家璧的文章看,文中没有提到还钱的事。赵家璧说他曾查了鲁迅的日记。而鲁迅的日记,一般来说是要记载银钱往还的。再从葛琴的情况来看,她当时在杭州,据葛琴自己的说法是“被掷回到农村”,经济情况也许比在上海要好,但还钱的能力恐怕还不行。这样来看,鲁迅的“淡忘”,只能是对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人的一种不言谢的心理表现了。

鲁迅刚刚到上海的时候,住在景云里,和茅盾先生是邻居。那时由于时局不好,两人不敢公开来往。茅公的家人甚至对外面说,他已经去了日本。而在当时,负责鲁迅和茅盾之间联系的就是茅盾的妻弟孔另境。他常常把茅盾写的信送到鲁迅家。一九三二年八月,孔另境在天津因“共产党嫌疑”被捕。关了大约百天后,被放了出来。他知道当时为营救自己出力最多的是李霁野和台静农。而李和台告诉他,是鲁迅写信请他们设法营救的。但是营救无效,孔也被押解到北平行营军法处。鲁迅得知消息后,即给当时的教育总长汤尔和写信,说明孔之被捕原因不确,并请他设法在当时的行营主任张学良面前说明情况。据孔另境回忆,“自然,这请托是产生了效力的,我在被关了百日以后就交保释放了。到了上海以后,才知道这次被释放出来是得力于先生的营救的。当时我马上赶到先生的寓所去,打算对他表示忠诚的感谢。先生打开门看见了我,惊讶地说;‘想不到你竟出来了!’我一再表示对他的谢意,他却无论如何不承认有他的力量在内,他幽默地说:‘没事,当然要放的,他们的口粮也紧得很呀!’”一而再地帮助别人,却绝不在被帮助的人面前承认自己所做的事,并且把自己所做的一切看得很淡,看得很平常,这的确是只有像鲁迅这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的。要知道,当时的白色恐怖是很严重的。在上海,常常有人被不明不白地抓走。而左翼作家受难被捕者也不在少数。鲁迅在这样的时候反复地出面营救一个远在北方的青年,可以说是冒着生命危险的。然而,他从不为自己给别人做了什么而踞恩自负,即使是冒着生命的危险。他所做的就是他认为自己应该做的,能够做的。而帮助别人,则是他的一种天赋,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

16、鲁迅最后写了什么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鲁迅先生最后写的文章是《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这在《鲁迅全集》的注中有明确的说明,指出这篇文章“系作者逝世前二日所作(未完稿),是他最后的一篇文章”。不过,查鲁迅的日记,发现他在这一天并没有记这件事,而是记了给曹靖华写了一封信。这天,也就是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的日记写道:“得靖华信,午后复。”

而在这天给曹的信中一开头即说“十月十二日信收到,甚喜”。可见鲁迅是在收到曹的信后写的回信。在这封信中,他谈到了《海上述林》的编印情况,说下卷已准备付印。还说了一些当时文学、文化刊物的发行情况。

关于自己的病,鲁迅似乎还抱有比较乐观的心态,说“此病虽纠缠,但在我之年龄,已不危险,终当有痊可之一日,请勿念为要。”这封信,鲁迅先生说是在午后复的。那一天下午,给他看病的日本医生须藤又来到家里给鲁迅诊治,后鲁迅同谷非去拜访了正在翻译《鲁迅杂感选集》的鹿地亘。从那里出来,他又到了内山书店。那天的天气很不好,刮着大风。晚上鲁迅的三弟周建人来看他。这样说来,鲁迅在这天的下午还是很忙的,他只能在上午写那篇有关太炎先生的文章了。在许广平的回忆文章《最后的一天》中也谈到,鲁迅是在十七日的上午续写这篇文章的。从写作的时间来说,给曹靖华的信要晚于《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而且《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是一篇没有完成的作品。以此来分析,给曹靖华的信是鲁迅所写的最后一篇文章,或者说,是他所写的最后一篇文字。这是鲁迅先生生命的倒数第二天。虽然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快要走到终点,但那种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却是表现得非常之生动的。

许广平在同一篇文章中还提到,那天夜里,鲁迅的病发作得很厉害。到了第二天,即十八日的早晨六点多钟的时候,她准备去内山书店找内山先生,给鲁迅请大夫看病。鲁迅这时虽然病情严重,还是坐在桌前给内山写了便条。许广平几次要求不要写了,但鲁迅坚持要写下去,用了好长时间才写好。这便条是:“老板:出乎意料之外,从半夜起,哮喘又发作了。

因此,已不能践十点钟的约,很对不起。拜托你,请你打个电话请须藤先生来。希望快点替我办!草草顿首拜十月十八日”。而鲁迅在当天即十月十八日的日记中写的是:“星期。”十八日那天,鲁迅病得很重。据许广平回忆,上午的时候,他还翻阅报纸。“这是他最后一次和文字接触,也是他最后一次和大众接触。”许广平没有说鲁迅在那一天的什么时候写的日记。也许她没有发觉。但鲁迅确实是写了这篇最短的仅仅只有两个字的日记。他是在什么样的心情和什么样的情况下来写自己的日记的呢?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是以怎样的毅力来面对死亡的呢?在那死神即将来临的时候,他面对空空的两个字“星期”,不知有何感慨。而“星期”,这上帝造人的时候,让人休息的日子,是不是用来补偿我们这位一生都在工作,都在为了一个美好的理想而不停地奋斗的战士呢?

这样看来,鲁迅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写了这样一些东西。十月十七日上午,他续写《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虽然还没有写完,但这是他写的最后一篇文章。当天中午,他又给曹靖华写了回信,这是他所写的最后一封信。十月十八日,是鲁迅先生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写了给内山完造先生的便条,这是他所写的最后一张便条。而当天,他竟然还记了日记。这日记我们现在还弄不清是那天的什么时候写的。但肯定是他最后一次记日记了。第二天,十月十九日晨六点左右,鲁迅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他还有太多的事没有做,而他事实上已经做了太多的事。他是我们这个民族中最能吃苦,最能奉献,最富有成效的人。他用最坚强的毅力,走完了自己生命的最后历程。

17、鲁迅的实际

说鲁迅是一位最为坚强的战士,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就战士而言,鲁迅表现出了最为坚强的战斗性。在女师大风潮中,他本来是可以不管女师大的事的。那时,鲁迅是教育部的在册职员,充其量就是在女师大兼职教几点钟课,连个正式职员都不是。可鲁迅就是要管,一直管到被当时的教育总长章士钊撤职,也不回头。在上海的时候,国民党特务枪杀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干事长杨杏佛,并扬言还要继续暗杀鲁迅等人。于是鲁迅去参加杨的葬礼,连自家的钥匙也不带,以示赴死。一个人的勇敢、决绝,如果到了不怕丢饭碗,不怕死的份儿上,其战斗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鲁迅绝不是一个极端主义者,不是一个盲目蛮干、不讲策略的人。事实上,他还是一个脚踏实地,非常注重实际的人。从某种意义而言,鲁迅最懂得仅仅靠理想是难以生存,因而也就难以从生活的现实达到理想的彼岸的。比如鲁迅在他着名的《伤逝》中就描写了一对看起来勇敢,而一旦与强大的现实遭遇,就败下阵来的“新青年”的形象。所以,鲁迅说,人生的要义,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而在当时的中国,仅仅是“生活”二字也是非常困难的。杜力夫曾经回忆到鲁迅对他的一番教导。他说自己曾经在上海就读于当时的劳动大学。但是学校当局与国民党沆瀣一气,乱抓进步学生,把杜力夫等人开除学籍,驱逐出校。于是杜力夫决定参加共产党,投身革命。他对鲁迅说,自己今后定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打算学习创作。而鲁迅却“从实际出发”,对杜说,“大学失业,日子长了也不是个办法。总得先弄个立足的地方,生活下去,才能战斗下去,才能有条件去创作。”鲁迅没有要杜力夫不顾现实地去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而是实实在在地劝杜要先生活下去,再去战斗、创作。这表现了他非常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鲁迅是非常反对盲动瞒干的。他事实上和当时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是反对学生上街游行的。他在《空谈》一文中曾明确说道,“请愿的事,我一向就不以为然的”,“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在“三一八”当日,许广平曾于出发前到鲁迅的住处告假,而鲁迅却冷冷地说,“请愿请愿,又是请愿,我还有些东西等着要抄呢。”其不同意,甚或反对学生上街游行的心理袒露无疑。冯雪峰曾经谈到过鲁迅和李立三的一次会面。他说在一九三零年五月七日晚,李立三在上海的爵禄饭店与鲁迅会面,希望鲁迅能够发表宣言,支持他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

鲁迅没有同意。因为鲁迅认为,那样做对中国革命没有好处。发宣言虽然简单,但结果是自己在中国待不下去,只好到外国当寓公。而自己在国内,“还能打一两枪”。当然,这里的所谓“打枪”,指的是写文章,而不是真正的持枪作战。胡愈之也谈到鲁迅曾与他说起过同一件事。当时李立三介绍说,党要在上海搞一次大规模游行示威,搞武装斗争。李说鲁迅是有名的人,要请鲁迅带队,并且要发给他一支枪。鲁迅却说,“我没有打过枪,要我打枪打不倒敌人,肯定会打了自己人。”胡愈之把这理解为鲁迅对“左”倾机会主义的痛恨。而我却以为这正是鲁迅一贯的立场。他是从来不赞成类似的行动的。他坚守的只是文化的立场。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鲁迅也是非常讲究策略的。他在上海北四川路大陆新村九号住时,在附近的溧阳路曾经租了一间房子来存放自己的书。据周海婴先生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中回忆,他的叔叔周建人先生曾陪鲁迅去过那里,说里面有许多马列主义方面的书籍,也有许多苏联的文艺理论着作等。这是鲁迅为了安全起见,所做的准备。鲁迅还告诫周建人,不可把马列主义的书放在家里,因为这是很危险的。着名画家李桦在回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热爱时,特别提到了鲁迅教导他们,开展新木刻运动要讲究策略问题。鲁迅说,“单是题材好,是没有用的,还要技术;更不好的是内容并不怎样有力,却只有一个可怕的外表,先将普通的读者吓退。例如这回无名木刻社的画集,封面上是一个马克思像,有些人就不敢买了。”鲁迅在《空谈》中说道:“改革自然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他并且用打仗来作比,认为战士的生命是极可宝贵的,要“以小本钱换得极大的利息,至少,也得买卖相当”。

鲁迅的实际,并不是对黑暗势力的妥协、退让,而是对战斗的坚守和自信,是战士的策略和战术。他不太赞成文人们冲上街去,而愿意在文化中坚守自己的立场和倾向。他是一个不怕战斗的人,是一个打过许多恶仗的人。但也是一个讲究策略,头脑清醒,不脱离实际的人。

18、鲁迅的广告写作

鲁迅不是商人,当然更谈不上是什么广告商了。但鲁迅却有一些文字属于“广告写作”。这主要是他为了向社会介绍新出版的图书而作。《李霁野译〈往星中〉广告》、《〈唐宋传奇集〉广告》、《〈思想·山水·人物〉广告》等都是他的“广告”作品。当然也还有许多被题为“附言”、“出版预告”、“提要”等的文字,实际上也是属于广告一类的。

读鲁迅的广告文字,感到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鲁迅从不故弄玄虚,耸人听闻,而是以实实在在的文字来介绍有关的图书。比如给李霁野翻译的《往星中》写广告,他说,“这是安特列夫的反映一个时代的名剧,表现一九零五年革命失败后充满绝望与革命、坚信与怀疑的精神的俄国社会中矛盾和混乱的情绪,作者追寻人生的意义之深刻与对于人生的态度亦可于此书中见出。”这里,如果说要指出一些带有“煽动”性的字句的话,只能是“名剧”、“深刻”两词了。但我们难道能否认这些词汇的实事求是吗?这还是鲁迅给别人的书写广告。在他给自己的书写广告的时候,语言的平淡可以说真是无以复加。如在《莽原》登载的《坟》的出版预告:“这是鲁迅的论文集。自一九零七年留学日本的文言文《人的历史》起,按年代排列,经登在《新青年》的白话文而至一九二六年登在本刊的《论费尔泼赖应该缓行》,并演说二篇,共二十四篇。作者较成片段的文章,大概都收录在内。现已付印,不日出版。”在这里只是介绍了一下书收集了什么文章,却没有对书和文章的“评价”,更没有今天我们所看厌了的“商业性”吹嘘,反而有一些诸如“较成片段的文章”之类的话语,可以说与商业性的宣传是背道而驰的。

读鲁迅的广告文字,我以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平实,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就是什么。他不做任何的判断,比如说这样的“商品”如何如何会给消费者带来好处与实惠。他是不说这些话的。鲁迅也不特别强调这些“商品”的炫人之处,他不会去利用商品的某些“特点”来煽动人们的消费欲。他只是客观地把这些东西告诉消费者。当然他也绝不会言过其实。读鲁迅的广告,你会觉得他在言语之间保持了一种低调,但同时也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使人从中感到一种源于作者内心深处的自信。“《呐喊》,鲁迅的短篇小说集,从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二年的作品都在内,计十五篇,前有自序一篇。”

这就是鲁迅的广告。

同类推荐
  •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雄才伟略的政治家(1)》本书分为图特摩斯三世、管仲、居鲁士大帝等部分。
  •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叶嘉莹的诗词人生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叶嘉莹的诗词人生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叶嘉莹的诗词人生》从叶嘉莹与著名词人纳兰容若同祖同宗写起,追溯了叶嘉莹对热爱诗词的精神源头。叶嘉莹一生经历传奇,家境优渥却早年丧母,过早体会到了“一别成千古”。幸遇良师顾随,创作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提高迅速,在恩师“御风去”的祝福中,叶嘉莹却飘零孤岛,入狱、贫穷、寄人篱下……“倚竹谁怜衫袖薄”的哀叹让人唏嘘。面对家庭暴力、晚年丧女,在几近崩溃的时候,她在诗词中汲取了坚强的力量。出于对诗词、教育的热爱,她不再“余生海外悬”,而是选择叶落归根,以教育报国,到南开大学任教。本书分析了她各个作品产生的背景,使读者可以更全面理解叶嘉莹诗词蕴含的内在情感。
  • 北洋文流:六君子传

    北洋文流:六君子传

    1915年,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六人成立筹安会,支持当时的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公开支持恢复帝制,实行君主立宪。8月23日,杨度亲自起草的筹安会宣言公开发表,大声疾呼道:“我等身为中国人民,国家之存亡,即为身家之生死,岂忍苟安漠视、坐待其亡?用特纠集同志,组成此会,以筹一国之安。”此六人被称为“筹安会六君子”。《北洋文流:六君子传》从筹安会六君子入手,重现了自民国建立到袁世凯复辟失败的历史。
  •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清官与廉吏大体同义,其要旨在一个“廉”字。“廉”原指物体露出棱角,朱熹集注《论语》时说:“廉,谓棱角峭厉。”以之比喻人的禀性方正刚直。“廉”又作收敛解,引申为逊让、节俭,进而引申为不苟取、不贪求。故古时将有节操、不苟取之人称作“廉士”;将清廉守正的官吏称作“廉吏”。我们案头的这本周庆苾先生精心撰构的《中国清官廉事》一书,陈列先秦至明清一百多位清官的懿言嘉行,读来直觉清风拂面,深感天地毕竟有正气。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3)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邪龙戏凤:纨绔召唤师

    邪龙戏凤:纨绔召唤师

    她,21世纪的金牌神偷,却穿越成了被算计在花轿里的废柴王妃。他,冥玄大陆上的至尊王者,智勇双全,灵力无边,却偏偏深藏不露,装傻卖萌。当“傻王”遇上“废柴”,当腹黑遇上狡诈,是偷心,是夺爱?还是一起携手扮猪吃虎横霸天下?(这是一个腹黑坑货诱妻上钩的故事,很甜,很宠,很甜蜜。续篇《美男如云:一等魔妃倾天下》写的是他们的儿子小千思的故事。欢迎阅读。)
  • 情剑魔刀生死决

    情剑魔刀生死决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江湖上又将引起一场以刀剑之争的生死劫,杨轩手握上古神器,脸色憔悴,看着站在他跟前的这个女人,他对她只有恨,一种彻骨的恨不得恨
  • 龙窑

    龙窑

    《龙窑》是作家浦子所著的“王庄三部曲”第一部。故事发生在清末五十年间,述说社会创新变革与人道的抗争与沦落。本书故事主要描写一个十分封闭和古村落,突然来了已经失忆的各方面却都十分强悍的外来男人王世民。他带来的制陶技术与商品经济的雏形,他带来的社会变革的思想,他带来的对于人道的新观念,与王世利为代表的封建主义的宗族文化展开了势均力敌的抗争。虽然,随着以象征意义居上的龙窑的崩塌,他与他的弟子,还有数不清的他的血缘上的儿子的焚毁,一切似乎都灰飞烟灭,但是,这个古村庄再也回不到过去,出来的都是新太阳。因为,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了。作家浦子通过《龙窑》进行了一次对人性的挖掘和探索,展示人生命力的强盛。
  • 将军皇后太嚣张

    将军皇后太嚣张

    一朝穿越,她来到了一个未知的年代,那里充满了迷茫。
  • 明伦汇编交谊典同年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同年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殊途情殇

    殊途情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一生桀骜,却为你搁浅、为情徜徉!…”一生倾情,却终演绎一场缘起缘灭……向来情深,奈何缘浅,自古多情,唯愿相忘于江湖!、、、
  • 斗战狂潮

    斗战狂潮

    双月当空,无限可能的英魂世界孤寂黑暗,神秘古怪的嬉命小丑百城联邦,三大帝国,异族横行,魂兽霸幽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人类卧薪尝胆重掌地球主权,孕育着进军高纬度的野望!重点是……二年级的废柴学长王同学,如何使用嬉命轮盘,撬动整个世界,学妹们,请注意,学长来了!!!斗战一群:21222419(两千人战力群)斗战二群:12962047新浪微博:骷髅精灵
  • DEATH OF THE LION

    DEATH OF THE L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斗罗之雷龙降世

    斗罗之雷龙降世

    这本只是我的试水之作,主要是用来摸清斗罗的剧情,所以难免会和原著的剧情重合一些。注意!!!因距离骆驼上一次看斗罗已经过了好几年了,所以本书会有很多毒点,无法接受的书友请不要观看有想交流的书友欢迎加入夏天的骆驼书友群,群聊号码:983998181注:骆驼是一名运动员,平时的时间都被挤满了,而且写书只是我兴趣使然,兴趣使然,兴趣使然,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所以,更不更的话,看心情,我想更就更,不想更就不更,就是这么任性。
  • 做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做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爱迪生说,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推销行业是一个人才辈出的行业,许多人凭着努力和智慧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如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等。这些人的成功无疑给推销行业注入了活力和生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个行业之中。“如果你没有成功,只是因为你行动不够。”是的,的确如此,如果你行动足够的话,怎么不会成功呢?所以如何去做就成了每个推销员必须要学会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