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0900000005

第5章 鲁迅不与人言的内心世界(4)

当然,就我所知而言,那时似乎还没有演讲收取劳务费的惯例。但请名人演讲要雇汽车去接确是风气。就温梓川等在讨论请谁来演讲时,曾有人提出要请郁达夫。因为他比较穷,只要雇一辆黄包车即可接来,这样就能节省经费。可见即使是黄包车也是要雇的。当然,我不是说坐车就怎么样,不坐车就如何,也不是说鲁迅就没有坐过别人雇的车。问题不是这么简单。即使是鲁迅也同样坐过学生雇的汽车。如据王志之先生回忆,在一九三二年冬鲁迅北返省亲的时候,他曾和其他几位同学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到鲁迅的家中请鲁迅到师大演讲。第二天,他们雇了一辆汽车去鲁迅家里接鲁迅。鲁迅见有汽车,竟然“惊叫起来”,说“你们还叫汽车?”又不放心地逼问他们“车钱呢?是学校出还是你们出?”演讲结束后,鲁迅要“走出去,说是他还要到琉璃厂去买东西”。但王志之等还是坚持要叫一辆汽车来。一来他们要送鲁迅,二来,那天来听演讲的人实在太多,以至于从礼堂改到了操场。演讲结束后,人们包围了鲁迅,一直跟着他。“这样多的群众摆不开,怎么能够拖起一道在大街上走?”所以最后他们还是用汽车把鲁迅送走。可见鲁迅还是坐过学生雇的汽车的。不过在鲁迅而言,是从来也没有让学生雇车来接自己的想法的。

坐不坐汽车本来只是一个小节。但这里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某些心态和品格。要了解一个人,从大处着眼当然是很对的。但往往从小处也可以很生动地体察到人的内心。了解鲁迅也是一样的。

9、鲁迅不修边幅

如果要问鲁迅是什么样子,人们肯定会觉得这样的问题太简单,太小儿科了。没有见过鲁迅本人,还没有见过他的照片吗?的确,鲁迅的照片是很容易见到的。因为关于他以及和他有关的各种出版物上都可能有他的照片。他有时沉思,有时严峻,有时在微笑;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和蔼的人,一个让人心生敬意的人。但是,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地问,鲁迅穿什么衣服,穿什么鞋,是什么质地,什么款式,恐怕就难以说清了。因为我们对他实际上还了解太少,太不具体。通常的情况下,我们说的都是一些印象。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鲁迅和胡适的着作,其中谈到了许广平初次见到鲁迅时的情景。书中写到:“首先惹人注意的便是他那大约有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笔挺的竖立着,真当得‘怒发冲冠’的一个‘冲’字。一向以为这句话有点夸大,看到了这,也就恍然大悟了。褪色的暗绿夹袍,褪色的黑马褂,差不多打成一片。手弯上,衣身上的许多补丁,则炫着异样的新鲜色彩,好似特制的花纹。皮鞋的四周也满是补丁。”这段话是孙郁在他的《鲁迅与胡适》一书中摘引自《许广平文集》中的描写。他是用来说明鲁迅所具有的平民意识的。所以当我看到这些描写后,感到是孙郁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特意挑选的资料,或者这只是彼一时期的鲁迅,而不是平时的鲁迅。然而在读了一些关于鲁迅的回忆之后,发现鲁迅的确是一个不修边幅的人,是一个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的人。

夏丐尊是鲁迅在杭州两级师范学校中的同事。那时是一九零九年的后半年到第二年的前半年。鲁迅也就是三十岁上下。夏丐尊说,“周先生那时虽尚年轻,风采和晚年所见差不多。衣服是向不讲究的,一件廉价的羽纱--当年叫洋官纱--长衫,从端午前就着起,一直要着到重阳。一年之中,足足有半年看见他着洋官纱,这洋官纱在我记忆里很深。

民国十五年初秋他从北京到厦门教书去,路过上海,上海的朋友们请他吃饭,他着的依旧是洋官纱。”可见鲁迅在青年时代就不太注重讲究服饰。后来鲁迅到了北京,依然如故。用孙伏园的话来说,就是“他平常只穿旧布衣,像一个普通大学生。西服的裤子总是单的,就是在北平的大冷天鲁迅先生也永远穿着这样的单裤”,以至于鲁迅先生的母亲看到他仍然穿着二十多年前学生时代的裤子,已经补了多少回,实在看不下去了,才让人给他做了一条棉裤。可是鲁迅还是不穿。马珏是马隅卿的女儿。鲁迅先生与马隅卿关系密切,对马珏也很喜欢。只要是自己出的书,都要送她一本,直到她长大成婚。马珏曾撰文谈到她初次见到鲁迅时的印象。

那时大概是一九二六年的时候。鲁迅去访她的父亲,“看他穿了一件灰青长衫,一双破皮鞋,又老又呆板,并不同小孩一样,我觉得很奇怪。鲁迅先生我倒想不到是这么一个不爱收拾的人!”“衣架上挂了一顶毡帽,灰色的,那带子上有一丝一丝的……踮起脚来一看,原来是破的一丝一丝的。”萧红在她的回忆文章中也提到了鲁迅先生的衣着。

她说“鲁迅先生不戴手套,不围围巾,冬天穿着黑石蓝的棉布袍子,头上戴着灰色毡帽,脚穿黑帆布胶皮底鞋。胶皮底鞋夏天特别热,冬天又凉又湿,鲁迅先生的身体不算好,大家都提议把这鞋子换掉。鲁迅先生不肯,他说胶皮底鞋子走路方便。”总之,人们提到的最多的是鲁迅总是穿着一件灰色的袍子,冬天是棉的,夏天是单的;脚穿一双陈嘉庚式的胶鞋;手里夹着一个布包袱,里面包着他要用的东西。陈嘉庚式的胶鞋是什么样子,不太知道,但那布的包袱却是鲁迅的公文包是肯定的。不知是那时没有更好的公文包,还是鲁迅不喜欢用别的东西。总之,不论在北京,还是到了上海,他都是用一块布包袱夹在腋下来来去去。

由于不修边幅,不讲究衣着,鲁迅常常被人误认为做苦力的下等人。据许广平回忆,他到医院给朋友当翻译,医院里的人就当他是吃翻译饭的;到印刷所去接洽印件,就被当做跑街的伙计。最典型的一次是鲁迅到一家高级旅馆去拜访一位外国作家,大概是萧伯纳,结果被开电梯的伙计挡在电梯外,不让他进去。因为那伙计以为鲁迅是一个跑堂的,要鲁迅爬九层高的楼梯上去。后来那外国作家送鲁迅出来,恰巧又碰到了那位开电梯的伙计,见洋人对鲁迅恭敬有加,十分客气,反使那认衣服不认人的伙计尴尬不已。那么,为什么鲁迅如此不注意自己的衣饰呢?许广平说,鲁迅“破帽遮颜过闹市”,并不是标新立异,经济关系是一大原因。她说,谁不愿意穿得体面些,受人尊敬呢?但是假如两餐不饱而衣履簇新,专门讲究门面,鲁迅是没有这样傻的。

的确,鲁迅虽然比一般的文人要手头活络些,但从来就没有宽裕过,有时甚至要靠借贷过日。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据许广平讲,则是由于习惯。鲁迅从小就不愿意穿新衣服。因为他小的时候,家人叫他穿新衣服,又怕他弄脏,总是警告他,结果使他坐立不安,很不自在,对穿新衣服产生了反感。于是他宁可穿得坏些,旧些。他和许广平初到上海,一件穿得久了的蓝布夹袄破了,许广平给他做了一件蓝色的毛葛衣服,可是鲁迅无论如何不穿。川岛是鲁迅绍兴的老乡,曾长期在山西生活,与高君宇为北京大学的同学。他在北大读书时与鲁迅相识,毕业后留校,并参与《语丝》的编辑和撰稿,曾和鲁迅同住八道湾,过往甚密。他说他和鲁迅同在厦门大学教书时,有一次鲁迅吸烟把自己的棉袍烧了一个大洞,让人补好后照穿不误。一直到了上海,还仍然穿着这件棉袍。川岛认为,鲁迅之所以如此,乃是在他身上保持了劳动人民勤劳和俭朴的优良作风。在这一点上,鲁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外,鲁迅先生对事业、对理想的执着与献身的精神,可以说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许广平说:“沉迷于自己的理想生活的人们,对于物质的注意是很相反的。有谁见过那些发明家在沉浸于学问的研求时,还时刻想到他的生活……所以鲁迅的一种寒伧之状,是不足为奇的。”这一点也可以从鲁迅自己的话中找到证明。孙伏园在他的《哭鲁迅先生》中写到,鲁迅曾和他说,“一个独身的生活,决不能常往安逸方面着想的。岂但我不穿棉裤而已,你再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棕绷,我也从来不愿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由此看来,鲁迅不是不懂得讲究衣着和舒适,而是不愿意把自己的精力无谓地消耗在安乐和享受中。他把自己生活的所需限制在最小的程度上,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工作上。他的生命虽然短暂,而工作与奉献的有效程度却发挥到了最大。他是最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工作的人,也是最讲究生活质量的人。他对自己享乐的漠视使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战士和圣者,以至于今天还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后来的人。

10、鲁迅勤做小事

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先生一直是那一时代思想文化的先驱。他没有像有的人那样,趋于消极,躲入书斋,只专注于对纯学术问题的研究。也没有像另一些人那样,与黑暗现实妥协,甚至随波逐流。鲁迅总是保持着一贯的战斗性和不妥协精神。因而,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一直是那一时代最大的。按一般人的印象来看,鲁迅是战士,是先驱,他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枪。那么,鲁迅本人也是一个冷峻严肃,不苟言笑,不谙小事的“非凡”之人了。然而,与人们的印象不同,鲁迅事实上是一个非常富有人情味,特别勤于小事的“普通”人。

最近读了一些关于鲁迅先生的回忆录。虽然我们与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相隔甚远,但先生的为人做事仍历历在目,如教如诲。一个慈祥的师长,不谙世故的老人,风趣幽默的朋友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他不以名人自居,不自视清高,不厌其烦而又不拒琐碎地做那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的品行更令人感动。许广平先生在她的有关回忆中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多有描写,其中有好多地方提到了鲁迅先生不烦小事的细节。如她在回忆他们刚刚有了孩子,从医院回到家里的时候,发现家里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许广平还担心在她住院期间鲁迅难以安心工作,没有想到,在她回到家里的时候,“哈!清洁整齐,床边也一样摆起小桌子,桌子上安放些茶杯,硼酸水之类的常用品,此外更有一盘精致的松树。每一件家具,尽可能的排换过位置,比较以前我在的时候调整得多了。”也许平时鲁迅不太理家务,但在他们的孩子降生的时刻,他做起了真正的、慈爱的父亲。那时,鲁迅总是在夜里十二点到两点的时候值夜看护孩子。而常常这时,多是孩子睡足之后。于是,鲁迅便抱着孩子坐在床头,和孩子玩。孩子要睡了,他便把孩子抱在怀中,一边来回从门口走到窗前,一边唱着儿歌,直到孩子睡熟。许广平还记叙了他们给孩子洗澡的事情。由于孩子小,鲁迅不许给孩子用不开的水,也不愿意让别人代劳。他们在一个小面盆里盛了半盆温水,由许广平托住孩子,由鲁迅来给孩子洗。父子深情,融融人伦,全在这细小之中表现了出来。

对家人如此,那么对他人又如何呢?版画家黄新波在他的《不逝的记忆》一文中有着非常生动的记载。黄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学生,他曾参加左联,并得到了鲁迅先生的关怀和指导。他说,在一九三四年的时候,鲁迅先生编选《木刻记程》,曾经借用过许多木刻家的木版。书编完后,鲁迅要将木版还给作者本人。按说,像他那样的名望,只要写信让作者来取就可以了。但他却不是如此,而是做了许多琐碎的工作。首先是鲁迅自己把每块借用过的木版上的油墨都清洗干净;然后再把弯曲的木版设法压平,并且仔细地检查有没有损坏。

之后,鲁迅再把每块木版用厚纸垫好版面,用牛皮纸包好,再用细麻绳紧紧缚好。然后才退还给原作者。黄新波说,看着鲁迅先生给他退回的木版,“内心有说不出的激动”。在二十年代的时候,孙伏园与鲁迅过从甚密,曾一起去西安、厦门、广州等地。他回忆说,“我是一个甚事情也不会动手的人,身体又薄弱,经不起辛苦,鲁迅先生教我种种保卫锻炼的方法。现在想起来真是罪无可逭;我们一同旅行的时候,如到陕西,到厦门,到广州,我的铺盖常常是鲁迅先生替我打的。耶稣常为门徒洗脚,我总要记起这个故事。”许广平也曾经谈到,鲁迅出门,行李都是自己检点,甚至卷铺盖捆绳子都是自己动手。在一九三一年的时候,他们因为避难,住在一个旅馆里。有一位当差的老杨,当鲁迅是教书先生,天天和他围着炉子谈天,叫鲁迅为他代写家信。而鲁迅也乐于为这位不知自己为谁的老杨做事。“这就是十足的鲁迅”。

看一个人是否伟大,其对社会的贡献是最重要的标准。但是,看一个人是否可敬,则还需看他为人做事的许多细节。鲁迅是伟大的,这一点自然不容置疑。而鲁迅的可敬却是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的。也许,从人的天赋来看,做一个伟大的人还是容易的。因为只要你有了同样的天赋,机会就会等待着你。而要做一个可敬的人,则是太难太难了。因为它对人的要求更加严格、苛刻。特别是几乎天天都要发生的琐碎的“小事”,时时刻刻都在考验着你,看你能否经受得住。只有不仅在大节上,而且也同时在这些小节上都通过了考验,一个人才能进入一种至高的境界,才能让别人既敬且爱。鲁迅就是这样的人。

11、鲁迅和他的母亲

鲁迅的母亲鲁瑞可以说也是出身名门。她的父亲曾经在户部做过主事,后来因病辞职回家。鲁瑞生于一八五七年,在八十七岁高龄的时候即一九四三年在北京辞世。她的一生也可以说比较坎坷。先是经历了鲁家的家道中落,后又经历了周家的家道中落。在她年轻的时候,丈夫因病去世,而人到晚年之时,又痛失爱子。她在六十岁的时候离开故乡,随子北上,一直没有能够再回家乡。晚年又独居北京,只与朱安女士为伴,直到走完她的人生之路。对于自己的母亲,鲁迅有着难以言说的心情。一方面,他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孝子,对自己的母亲既敬且爱。另一方面,在思想深处,他与自己的母亲又有许多难以认同的地方,因而常生苦恼。不过,从表面的日常生活来看,鲁迅对自己的母亲确实是尽到了一个儿子的责任和关爱。在对待老人、赡养双亲方面,鲁迅亦是一般人的表率。

同类推荐
  • 高语罕传

    高语罕传

    高语罕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曾参与发起新文化运动、参与策划八一南昌起义,本书叙述了高语罕61年生涯中的61件重要事件,以此反映其参加革命和曲折坎坷的一生。
  • 王阳明传:心学大师修炼记

    王阳明传:心学大师修炼记

    书香门第奇葩子,龙场觉悟终得道。平定宁王、讨伐两广,且看一代圣贤的传奇人生。阳明者,姓王,名守仁。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最著名的一代圣贤。就让我们翻开这本书,看看这样一位文韬武略、拯救大明的“古今完人”传奇却又极其充满坎坷的一生。
  • 平民建筑师:齐康传

    平民建筑师:齐康传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碑轴线;南京梅园新村周恩来纪念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农业大学金陵研究院;沈阳“九一八”纪念馆扩建工程…… 建筑大师齐康的设计善于运用中西方建筑传统手法,探索中国现代建筑风格。建筑理念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建筑设计中重视空间的处理,就是要“留出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强调转化与创新。 《平民建筑师(齐康传)》是齐康先生的传记。本书生动叙述了平民建筑师齐康的人生经历和如何成为建筑大师的经过。
  •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谁可以为我们竖起一道不变的航标?在事业的漠漠荒野里,谁可以向我们昭示一条坚实的路径?在心灵的干枯河床上,谁可以帮我们挖开那个堵塞的泉源?当你真切感受过他们的青春激情,细细品味了他们的人生故事后,你会发现,贫穷、危难、冷眼、嘲笑、挫折、失败也曾光顾过他。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上)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上)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合作式养育

    合作式养育

    我们不想大吼大叫,却总是忍不住发脾气;我们不想动手打孩子,却总是情绪失控到抡起巴掌;我们很想跟孩子好好聊聊,却总是以争执结束对话……怎么办?!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罗斯·格林教授通过总结自己40多年的专业经验,终于找到了解决亲子冲突的颠覆性新方法:用支持、正面、非惩罚、非对抗性的方法,减少挑战性事件,改善沟通,修复关系,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一问世就引起轰动,名嘴奥普拉也邀请格林博士登上《奥普拉脱口秀》的舞台,介绍他著名的“积极合作式问题解决法”。有了这种方法,家长可以放弃唠叨、训斥、威胁、惩罚等手段,允许孩子发表意见,从而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从家庭作业到个人卫生,从睡前时间管理到看电视、电脑的时间,让家长和孩子都有最好的体验。
  • 总裁大少爷的未婚小妻子

    总裁大少爷的未婚小妻子

    无意中在大雪救了何氏集团老爷子,却没想到竟然是何氏唯一的女儿,并且认识了同是四大家族的景云,由此开始了一场甜蜜的爱情
  • 千里走貂蝉

    千里走貂蝉

    赵焰,中国作协会会员、安徽作家协副主席。创作形式多样,出版有长篇小说《无常》,徽州文化系列散文八种,历史传记《晚清三部曲》等书籍二十多种。多种作品在全国有较大影响。题记真相就像一个迷宫般的城镇,里面有很多街道。现在,就让我们在这些街道上穿梭行走。在这些街道上行走的时候,就是我们认识街道的过程。——卡尔维诺我是关羽很多年后,当我已拎不太动那把沉重的青龙偃月刀的时候,我总是让周仓把它扛在肩上,和他一起漫步聊天。我喜欢漫步在襄阳的城墙上,眺望不远处的汉水迤逦流淌。
  • 最强债主

    最强债主

    言灵模拟热武器,人情值能换合剂。系统里面藏神器,随心所欲放秘技。身怀人情债系统,觉醒言灵天天赋,明人不说暗话,我……只是个债主。最强债主【交流】群聊号码:884591403
  • 智慧中国

    智慧中国

    十二五期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的发展,国家在智慧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将投入大量资金,各城市正在加紧研究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部分城市已经开展了具体的实践。但目前国内尚缺少系统地介绍智慧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内容与实践的书藉,本书主要阐述了如下内容:智慧中国的定义、内涵、建设现状,智慧中国的总体架构;智慧中国基础网络建设;智慧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智慧中国各系统的建设(智慧政务协同平台建设、智能医疗建设工程建设、智慧中国智能电网工程建设),最后介绍了智慧中国建设发展展望。
  • 男神心尖宠:丫头不准逃

    男神心尖宠:丫头不准逃

    他穷追不舍,她避他如蛇蝎。 后来,他想和她结婚,想的不得了。 明琉月没忍住笑了出来,慢悠悠的从包里拿出了一个本子,摆在他面前,“我从我妈那里把户口本拿来了。”“所以,请问沐浔羽先生,准备好成为我的唯一法定配偶了吗?” 【1V1无脑甜】
  • 末世毒宠女王

    末世毒宠女王

    简爱一个宅女,重生后变成了一只僵尸,并且来到了末世。丧尸?不怕,她一身铜皮铁骨,想咬她,当心崩了你的小钢牙。末世?更不怕,她有系统在手,商品多多,还附送穿越技能,自能逍遥自在。亲,空间什么的落伍了,系统才是王道。想要来末世旅游吗?想要感受末世风采吗?找她就对了,包往返。想要美男吗?想要帅哥吗?找她就对了,各种型号,应有尽有,包满意。想要丧尸吗?想要变异人吗?想要特殊宠物吗?找她就对了,批发商品,调教好的。且看一个僵尸如何行走在末世,造就属于她的辉煌,凌驾所有法则之上,她走私一切,扶持人才,造就帝国,湮灭敌人,她是救世主,也是恶魔,仅仅一个名字,便能震颤寰宇,号令天下。【宠无下限】“我的女人就该霸道,想要什么,放心大胆的抢,出了事我给你抗着,有问题我给你撑着,只要我不倒,你就是永恒的女王。”他这一生、这一世,只愿做她背后的男人,她安好,他放任她光华万丈,她受伤,他将化为恶魔。【温馨母子】“妈咪,我其实知道,天将降大任,必先品种不详,必先把不到妹,但我有一件事很苦恼啊!”“来,宝贝,给妈咪说说,妈咪帮你想办法。”“嗯,他们说了,小妹妹就像生活,需要来强的,不然啥都没有,妈咪,你就帮我想想我这到底是QJ呢?还是QJ呢?”“……”【本文背景宏大,强强联手,美男多多,结局一对一】
  •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丛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本书为其中一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先秦诸子学说,使深奥难懂的学术著作成为广大群众能够读通弄懂的人文素质教材,这无疑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
  • 任凭风吹叶摇

    任凭风吹叶摇

    刚大学毕业的陆北北搬到了租住的房子,隔壁住的是一位做漫画编辑的19岁少女,这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一场海啸,也是一次没有返程的成长,关于友情,关于爱情,关于选择,关于追寻。
  • 黄泉阴镖

    黄泉阴镖

    你知道鬼节烧去的祭物去哪了吗?我们所认知的这些冥物,又真的能在阴曹地府流通吗?刀口舔血,苍莽一生!我受生人之托,为亡人走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