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3500000002

第2章 如何在绝望中重生希望(1)

我的朋友伊布·克肖是位骨科医生,他经常来我家喝上几杯再去医院。在我的眼里,他就是一个酒鬼,但在他太太的眼里,他是一位杰出的医生。我们的相遇是在一次鸡尾酒酒会上,那次是劳伦斯·布林医生举办的医生朋友的聚会。在那次酒会上,我遇见了克肖,当时因为讨论心理与身体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与他起了不小的争执。

他认为心理的健康与身体的健康没有半点关系,但身体的健康会直接影响到心理的健康。作为心理医生的我,并不赞同他这个观点。

在酒会上我们畅谈到深夜,酒会过后我们会时而拿出病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正因为如此,我们成了朋友。

克肖最近为了两位病人经常向我抱怨。他说:“比恩,你告诉我,两位病人明明都是一样的症状,可为什么伊格尔就是比伯德开朗,比伯德恢复得快呢?我一直想不通。”

看着克肖苦恼的模样,我也开始深思,这是为什么呢?

于是,我决定一探究竟。在克肖的引荐下,我见到了伯德,他是个中年法国男人,留着杂乱的胡须,神情呆滞地看着窗外。身着病服的他双手紧紧抓着被子,被子盖住了他瘫痪的下半身,他是在刻意遮掩身体缺陷。见病室里有医生进来,他露出绝望的神情,盯着我们看。我一直都记得他那种绝望到让我发冷的目光。

通过克肖的介绍,伯德对我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但他并不想与我交谈。不管我如何进行开导,他始终只是沉默。当我决定放弃与他交谈的时候,他却主动对我说了一句话:“你不会懂绝望是什么感觉的。”

他说完这句话后,再也不想多谈。我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绝望,而这种绝望可以传染到围绕着他的人们,此时就连我心里也有种不舒服的失落感。

我见过伯德后更对伊格尔产生了兴趣,在克肖的引荐下,我见到了伊格尔,他正坐在轮椅上与他的太太一同看杂志。他的太太露出灿烂的笑容,丝毫看不出这对夫妇正经历着残酷的考验。克肖介绍过我是一位心理医生后,伊格尔爽朗地笑着与我握手。他也是一位中年法国男人,同样是法国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心态。与伊格尔接触,会让人感觉到愉快。他热情地对我说:“比恩先生,我想我的腿是好不了了,可我的心理非常健康,只怕我们见面的机会不会太多。”

想不到,一位失去双腿的中年男人会如此开朗。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坐在了他身边,说:“伊格尔先生,你是我见过的最乐观的病人,我很想跟你聊聊。”

“比恩先生,我不过就是一位很平凡的法国老男人,只是在绝望中我更能找到希望而已。”伊格尔边合上杂志,边笑着对我说。我想了想问:“希望?”

“我的父亲是位盲人,他天生如此,很多人都很同情他,但他告诉我,活着就有希望,有希望就会有幸福,要得到就该心存希望。这句话一直是我的动力,虽然刚得知病情的时候我真的很绝望,觉得没有了双腿,我就没有了奔跑能力;没有了双腿,我就再也不能爬山;没有了双腿,我就无法实现环游世界的梦想。”此时伊格尔沉默了片刻,他的表情很痛苦,但过了一会儿,他笑了。

“那是我绝望到开始怀疑活着这件事到底好不好的时候,最后我找到了答案,既然我已经失去了双腿,就不该失去健康的心理。我开始重新规划我的希望,有双腿时我希望跑遍全世界;而现在,没有了双腿,我可以给自己另外一个希望,我现在正开始写小说。”伊格尔一时兴起,让他太太拿了他写的文章给我看。他的太太骄傲地告诉我,有一本杂志愿意刊登她丈夫的短篇小说,还支付了相应的稿酬。

看着那一本本厚厚的笔记本,我很清楚,伊格尔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就学会了写作并且得到稿酬的。在医院的无聊时间很多,他利用所有的时间进行学习,而伯德则用了所有的时间来自怨自艾。

见过这两位病人后,我对于“希望”二字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新力量,克肖在我离开医院的时候问我:“要怎么样才能让伯德像伊格尔一样,病情好转起来?”

我趁着这个机会,让他承认心理健康绝对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才肯告诉他解决的办法。克肖不情愿地承认了这一观点,我们那场争辩在这里画上了句号,结果是我胜了。

我对克肖说:“我有个方法,你让伊格尔与伯德住在一个病室里,看看是不是有变化,正好我也能观测一下希望的影响力是怎样的。”

虽然克肖对于我这种双赢的方法表示赞同,但他还是要求我请他吃了一顿大餐。这顿大餐我觉得是值得一请的,因为这次去克肖所在的医院的经历让我有了新的思考。

“绝望”与“希望”两个词语肯定是对立的,但伊格尔偏偏向我证明了一件事。我画了一张分析图,如果伊格尔的第一希望是环游世界,那么,他失去了双腿,就面临了绝望。假设环游世界是希望A,那么他的希望就此落空,理应会有抑郁症或者自闭症出现。可他却从A的绝望中寻找到了第二希望--成为作家,假设成为作家是希望B,在A的经历中,他更能成就B。

转移希望点成为了改变一个人精神状态的原因。对于这种有意思的心理变化,我开始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回到家后我翻出《希望心理学》(ThePsychologyofHope),这本书的作者是瑞克·桑德(RickSynder)。他说,希望是维持生命的动力,而我们对于未来的向往则是希望的基础。桑德教授在书中提到:“就如同我们的祖先所说的,我们目前所走到的地方称之为A点;而我们所向往的地方,就是B点。”

伊格尔不但找到了B点,还找到了目前自己所在的A点。在这个过程中,他并未接受心理辅导,完全是在自我治愈的能力中调节过来的,这让我不得不佩服。

过了三个月,克肖告诉我伯德与伊格尔都出院了,他非常感谢我的建议,他们因为住在一个病室,成为了朋友。伯德的病情也稳定了很多,克肖把他们的关系形容得像好兄弟一样。这件事让我吃惊,我本以为伊格尔可能会影响消极的伯德,然而事实证明,他不仅影响了,而且让伯德改变了。

在克肖的帮助下,我再次见到了伊格尔。我上门拜访时,他正在家里给阳台的花朵浇水。见我到来了,他就嚷着让他太太为我们准备下午茶。坐下来后,我发现他还是那样精神,于是我与他寒暄了几句后问:“伊格尔先生,我非常好奇您是怎么影响伯德先生的。”

“那个倔强的老头是我见过的法国男人中最固执的,不过,我觉得他很像当时失落绝望的我。我每天都与他分享我当时的经历,他一开始对我并不感兴趣,但是后来,当我计划着每天要完成的任务时,他好奇了。”

伊格尔的太太上了下午茶,我们继续聊着:“我给他看我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他也学着我,开始规划每天要干的事。最后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他喜欢下棋,在医院里他很难找到对手,所以他开始在住院期间规划每天需要掌握的下棋技术。他出院后就想找人下棋,有事情可做,心情也好了起来,至少不会觉得自己像个废人了。”

伊格尔在我心中是点燃我对希望的探索欲望的人,也是希望的英雄。我很高兴地与他分享我对于希望探索的欲望,他听完我的讲述后,表示很期待我这项探索的最后结果。

“伊格尔先生,能不能冒昧地问下您,您的乐观是来源于哪里?”

“我觉得是源于我对未来的期待,像伯德先生,他就完全没有期待,所以他才会那么消极。我很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还觉得这样活下去还不如死了好。”

自从与伊格尔聊了一下午后,我开始着手于“希望”这个命题。如果没有希望,人类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我真不敢想象,如果没有希望,也许活着就像是木头;希望才是人类活着的重要因素。我一直在探究,但直到现在我才非常肯定,有希望,人类才能延续生命。

从业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有个难题,有些人的心理治疗需要很长时间,而有些人则可以很快康复。我一直在寻找这个难题的根源,起初我认为是IQ的问题,一个人的理解能力与看待事情的能力是紧密联系的;然而我找伊格尔先生配合我做了一项测验,测验证实,伊格尔先生的IQ属于正常的水平,但他是我见过的最乐观的法国男人。

这种差异让我有了深度的思考,一个人乐观并不能片面地说明他IQ很高。在这件事上,我有很强的挫败感,这几乎推翻了我两年以来的研究。不过在挫败感之上,我又有了成就感,因为我发现了一种新力量,足以改变悲观的人生态度,足以提高幸福感的绝妙法则。

这个法则至关重要的核心,就是希望。

希望的力量是经常被人忽略的,这是信心、幸福的源泉。许多人总在抱怨生活的不公平、生活的艰辛、生活的忧伤,但很少有人给予自己希望,所以在此就失去了一次找到幸福的机会。幸福不一定是结局,而是寻找希望的过程,这就是幸福。

希望也曾经是我所忽略的力量,就我自身而言,身为心理医生,我很少去对某件事情或某些东西给予我自己希望。生活在我看来就是循环不断地解决问题,我乐此不疲地解决病人的问题,从而忽略了我对于生活的希望。

幸福指数随着我忙碌的工作一再下降,自从深思了“希望”这一课题后,我才找到了我幸福指数下降的源头。

对于未来,我们持有何种态度取决于我们对现在是否寄予希望。当我们的内心没有一丝曙光时,就找不到出口。我相信,有绝大多数的人迷失在了自己的迷宫里,找不到出口,找不到明天。

像伊格尔这样的乐观主义者,在生活中还是极少数的,当初我参加工作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做心理医生,那是因为我相信,心理的疾病比身体的疾病要复杂得多。我坚信心理的疾病足以影响身体,从而产生许多科学都无法解释的病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尝试过思考不同的方向,持续时间最久,而且最受肯定的则是我在前年发表的论文《IQ与心理论》,将IQ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我非常认可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85年提出的关于智力的三元理论。

可现在我才清楚地认识到,IQ绝对不是影响心理活动的最主要因素。如何在绝望中重生?我认为希望是重生的法宝,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不需要高智商也能领悟到的一种道理。但往往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却会被人忽视。

当一个人失落的时候,我们常用的安慰语是:别放弃希望!加油!

然而希望究竟是什么?如何在绝望到一片黑暗的时候寻找希望,又有几个人清楚呢?如果希望那么容易寻找,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迷失在困境之中无法自拔,最后迎来的就是自闭或者抑郁。

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将迷茫的人们拉回希望之中,让他们通过阅读自助走出心理的困境。其过程是需要静心去体会的,所以请放下琐事,放下偏见,放下固执,相信一件事,那就是希望。

希望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希望就是人信念的支点,它撑起了整个人类的生活轨迹,决定着未来的方向。在遇见阿曼德·巴克后,我更加确信希望的力量。阿曼德·巴克是个肥胖到让人难以靠近的男人,他每天的饭量是我的五倍以上,就是这样一个人,成为了我的病人,也成了希望的英雄。

通过伊格尔的引导,我开始探索希望,然而就在我探索时,没想到会遇见这么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病人。护士小姐递给我他的病历时,我看了一眼,对于这个肥胖到让我印象深刻的男人,他的体重我也有所考虑,不经常运动的人才会遇到身体问题,会因为自卑或者其他因素造成心理的疾病。我按照平常的诊断手法--先问后测试再判断,然后问:“阿曼德·巴克先生,你是因为什么来到这里的?”

“医生,我得了癌症。”巴克说着就慢慢流下了眼泪,他肥胖的身体在我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冲向了阳台。我吓坏了,急忙叫护士与我一起拉住他,给他打了一针镇定剂后,他才恢复了平静。我让护士安排一间病房给他,让他好好休息,等能面谈了,再继续。

在我看来,巴克是一位极度绝望的病人,我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怎么让他先别寻死。就在我焦头烂额的时候,护士小姐急忙叫我过去看看巴克的情况。我第一反应是,巴克是不是又制造了什么难题。到了病房,我才发现他又在闹自杀,几位护士小姐根本拖不住他。我只能叫上所有的心理医生,帮我一起将他押在床上,给他打了镇定剂,锁住他的四肢,他也累了,睡了过去。

我们可累坏了,查看巴克的资料后,我找到了他的太太鲍比·贝利,她看上去是位淑女,有非常好的教养。她礼貌地向我打招呼并且道歉,支付了巴克所有的医药费后,开始坐下来与我面谈。我问:“巴克的情况家人都知道吗?”

同类推荐
  • 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摩西奶奶生前经典之作,由美国摩西奶奶基金会独家唯一授权,摩西奶奶后人钦定译者姜雪晴翻译并亲自推荐。全书完美再现了摩西奶奶清新温雅的笔触,她用自己百年人生的经历娓娓道来,讲述人生的真谛与本质。从七十岁前的田园生活,到年近八十开始绘画,摩西奶奶将一切过往感悟缓缓写出,睿智又精炼,从容而乐观,犹如一道心灵温泉,给迷茫与困惑中的年轻人带来启示与激励。正如,她在本书序言中所说:“在我们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中,找到自己发自内心喜爱去做的事情,坚持做下去。让这一点点小小的坚持,带给我们微妙的喜悦。
  • 心理曹操

    心理曹操

    三国不仅仅是一段历史,而是千百年来投注了中国人道德偏好,价值判断的一个心灵样本。用社会心理学的手术刀解剖三国英雄曹操,就有了此书。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三国人物文化基因与行为基因,读懂了他们,就认清了你自己,也就认清了你身边的中国人。
  • 跟任何人都能聊得来

    跟任何人都能聊得来

    《跟任何人都能聊得来》是一本交际口才指导书。它告诉我们,人的聊天技巧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可以在后天环境熏陶和有意识的培养下获得的。本书通过通俗易懂的事例和小故事,深入浅出地点透成功社交的小窍门,告诉你在不同场合下,与不同的人如何打交道、交朋友,让你轻松成为一个会说话、会聊天、会做人的社交达人。你想要改变命运吗?那就要学会改变自己!你想要改变自己吗?那就从读这本书开始吧!
  • 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这一理念是提升企业凝聚力,建设企业文化的最重...
  • 不瞎忙,不穷忙:哈佛时间管理课

    不瞎忙,不穷忙:哈佛时间管理课

    本书所涉及的方法简单易行、科学可靠,它们都是哈佛的学者,智者,各界成功人士经过大量的实践应用之后汇聚而成的宝贵经验。时间管理,并不是要用最短的时间去做最多的事情,而是教会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让人生的分分秒秒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热门推荐
  • 千金归来,顾少寻得萌宠妻

    千金归来,顾少寻得萌宠妻

    “哥哥,我好想你啊......”顾唯一望着病床上脸色苍白的女孩,心脏的跳动异常的快,还好,不是我一个人在想念,忍受刻骨铭心的思念。“心儿......”他呢喃着叫她,害怕这只是一场梦,把她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感受着她的温度,你终于回来了。在时光深处,你愿意回来,我愿意等,我们永远都是彼此心里永远的唯一。
  • 笔花医镜

    笔花医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痰门

    痰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跨过千年来爱你

    跨过千年来爱你

    遇到容湛,江采觉得用尽了八辈子的霉运!刚穿越就被虐的体无完肤,横着虐,竖着虐,站着虐,躺着虐。生性寡淡如江采终于爆发,腹黑帝王却笑的一脸狐狸样,提出奇葩要求。“帮朕把江山败光了,朕便放你走。”从此江采踏上了再生妲己褒姒之路,终于熬到国之将亡时。她与皇帝一同被讨伐至边境,荒芜战乱之地,蹦出千军万马伏地高呼‘恭迎皇上皇后’。嘛个叽,她一脸懵比,到底发生了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合江亭

    合江亭

    合江亭,地处成都,府河与南河于此相合,汇为一条河流。因为两江相合,永不分离的寓意,成了当地人心中的爱情圣地。《合江亭》即以此背景,讲述了在这个物欲和浮躁的现在,一对男女为追求真爱发生的悲欢离合的感人故事。
  • 这个宿主真的方

    这个宿主真的方

    有一天,一个人问众系统,你觉得你家宿主咋样?系统A(高级冷漠脸):傻。系统B:这个宿主真的方。系统C(想哭):我可以不回答吗?“叶白,为什么别家只有一个系统,就你有三个。”叶白斜倪一眼某人:你猜。至于这个某人,说来也就话长了。
  •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邂逅调香师

    邂逅调香师

    一本治愈人心的爱情小说。调香、马术,一根网线,一个美丽的意外。[神光群:454173;书友群:590118637]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本书是由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之一。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高尔基评价这篇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 废物钓上仙:傲世魔妃

    废物钓上仙:傲世魔妃

    当第一杀手穿越成众人欺凌的废物嫡女在险境中再次醒来!灭魔兽,采灵药,睥睨地将杀她之人逼进地狱。破禁地,夺灵兽,傲然地将地狱之火纳入怀中。当惊天的身世被公布而出,四面八方的势力倾巢而出。“我本自魔。“凤凰清啸,响彻九霄。当世人取笑的废物大放异彩,这乱世动荡中,谁主沉浮!这天下之巅,为谁得?(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