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400000006

第6章 恰相逢·遇见"最贤的妻,最才的女"(1)

当爱情的萌芽滋生,天地之间的万物,无论是天边那一钩脆生生的月牙,还是河边如芭蕾舞演员的芦苇,或是伞下淅沥流淌的雨滴,都会美妙如诗。他们的一见钟情,是那样自然。仿佛那是从前生开始就种好的缘分,十几年的各自成长,都是为了在一个美丽的时光奉献一场美丽的相遇。在他们眼中,相爱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他爱她,恰好她也在爱着他,这本来就是最纯净的美好。

无锡亦有惜

在电影Her里,作为电脑程序员的Theodore爱上了他的程序,一个有血有肉的他,一个比梦更加虚无的"她",当畸形的爱恋如龙卷风一样突袭而来,Theodore选择了面对和捍卫。虽然这是一段注定失败的爱情,但当电影里它皎然绽放如春花,晕染甜蜜如蜂糖的时候,春天和粉红色泡泡,仿佛堆积了整座电影院。如果忽略这段畸恋各自的真实身份,那他们是令人羡慕的情侣:他一心一意,她则专属于他,彼此聆听,不用害怕心声的泄露──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真心话最忌讲给活人听。

最令人羡慕的爱情状态莫过如此,紧密的,相互保护的,无须防备也知道对方永无背叛的。于是,这大约也就是钱钟书、杨绛夫妇被后人深记、喜爱、艳羡的终极原因了。

少年时代的钱钟书或许想过,当有一日遇上爱情,他会和神奇的激素撞击出怎样的化学反应呢?他读过无数种爱情的模式,知道这种东西,可以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依旧痴心不改;也可以是为之生死不明,只盼黄泉碧落天地一隅长相厮守。少年的心里,或许也曾因此微微雀跃。

那时的他,只知道爱情亦是文学世界里的永恒主题,对于他来说,神秘又令人心生向往。可他还不知道,他的爱情,其实早在很久很久之前,就推开了缘分的窗,放出一只名叫姻缘的白鸽。

他的她,同样出生于江南之城无锡。在之后的十几年间,他们各自成长,各自经历人世的风霜与华彩,各自朝着相遇的那一日安静地向前走。他们也不知道,在路的尽头,会有怎样的绮丽相逢。

她是书香门第出身,父亲杨荫杭曾留学国外,是当时的新思想斗士,曾当过审判厅厅长、检察官,而姑母杨荫榆,虽然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以"反面"形象出现,但最后她还是为抗日战争而牺牲了性命。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毫无疑问,杨绛会成长为一位开明、有主见的新时代女性。但是谁都没有想到,未来的她,会那样光彩夺目,美丽动人,如同春天的山野里,第一道破冰而出的泉流,凝聚阳光的色彩。

那时,她还不叫杨绛,按照族谱,她被取名叫作杨季康。五岁,她随同父母离开无锡,迁居北京,在姑母当校长的女子学校里读书。这段经历并没有给她留下深刻印象,没过几年,她又跟着父母搬回无锡。这时候,父亲生了一场大病,于是大人们决定搬离杨家大宅,换一个地方住,也是换换风水的意思。

而钱钟书和杨绛的缘分,或许正是从此刻开始的。在杨家挑看的宅子中,有一所旧宅,位于留芳声巷,正是钱钟书家出租的。命运,可不正是如此奇妙,仿佛庭院落花,随风飘远,再飘远,直至无踪。在那个落花的瞬间,或许梳着小辫子的小姑娘踩过高高门槛,正遇上了背着书包的敦厚男孩放学回家,各自玩心切切,于是都来不及投给彼此一个好奇眼神,就这样匆匆擦肩。

很久后,他们相遇,相爱,相知,相许,她曾回忆,那座旧宅的门口似乎极其空旷,有两棵大树,墙很高,抹着白粉,在墙的高处开着一个个镂空雕花的方窗。他笑着夸她记性不错,然后又补充说,在门前还有个照墙,很大,在照墙的后面,有一条静默的河流。

可那时的他们并没有相识。在短短相逢后,他们又各自安静无虞地过着自己的人生。他北上,她来到上海,跟着两个姐姐进入了启明女校。那时候,杨荫杭已经离开了官场,担任上海《申报》的主笔。官场的是是非非远离了杨家后,杨绛更觉得自由,何况启明女校的生活,对于她来说,是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

启明女校是承袭了西方教育方式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思想开通,风气自由,并不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是采用自由快乐的方式让学生自发地意识到读书的重要。因此,在这样的学校中,杨绛像一尾小小的金鱼游入清泉,十分快乐。她成绩一贯是名列前茅的,老师并不常盯着她,于是她的课外时间大都用来读书看报。当时是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期,报纸尤其是《新青年》上时常刊登鲁迅、胡适等文人名家的作品,虽然有些文章艰涩难懂,但小杨绛依旧看得津津有味。

她最喜欢和父亲待在一起。彼时,杨荫杭除了担任主笔之外,还是一名律师。父女俩时常躲在书房,也不说话,安安静静的,一个专心钻研案情,一个捧着报纸专注得像个小老头。时光便这样静静流淌,在淡淡的墨香里,父亲头上渐渐添了华发,晶莹剔透的女孩儿也渐渐长成了温柔端方的少女──如同所有人预料和期望的那样,这个孩子出落成了一位大家闺秀,而且是一位新式的大家闺秀,她温和,在父亲的刻意培养下,兼具毅力和主见,还有极强的责任心。

一九二八年,她离开了家,走进了苏州东吴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之前,她读的一直都是女校。而东吴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以往都是招收男生,近几年才开始招收女生。因此,这所大学并没有专门的女生宿舍,甚至在杨绛入学后,女生宿舍也还在修筑中。

其实她最初的心愿是清华大学,然而清华大学虽然已经开始招收女生,却还不招收南方的女孩子。无奈之下,杨绛只好报名东吴大学政治系。

亦舒说过:"女孩子最好的嫁妆是一张名校文凭。千万别靠它吃饭,否则也是苦死。带着它嫁人,夫家不敢欺负有学历的媳妇。有自信有能力的女性,到哪里都能够自食其力。"然而,在当时,男女平等的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女孩子读书不过尔尔,读得再好也不能振兴门楣,终究要嫁人,洗手做羹汤。幸好,杨绛出生在一个民主开明的家庭,父亲并不重男轻女,他对几个孩子都是一视同仁,他觉得女孩子更应该有见识。有见识的女孩子不必拘泥于厨房和厅堂,自会拥有一片广阔世界。

在东吴大学的第一年,杨绛同四五个同学一起住在一个美国教授的宅子里,直至第二年,女生们才拥有了自己的宿舍。那是一间十分精致漂亮的小房间,她和另一位同学一同搬入,那位同学稍稍比她年长,两人感情又极好,于是杨绛便叫她"淑姐"。两人形影不离,一同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光。她在大学时光里,迅速完成了蜕变,她变得更加美丽、耀眼,浑身上下都迸发出惊人的光彩,这不仅出现在少女美丽的面容上,更出现在她无所不在的活力和魅力上。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人们惊异地看到,在这个小女子的身上,竟然蕴含着如此惊人的爆发力,她迅速蹿红了。

可谁都不知道,她的心里,还揣着一个美丽的秘密。那是一个关于文学的梦,不知在何时成形,或许是在幼时姑母的学校里,或许是在父亲的书桌上,或许是在东吴大学的图书馆里。可总之,她已深深爱上了这个世界。她不曾预料,对那个世界的深爱,将会给她带来另一段瑰丽的爱情。正是那段爱情,使她的人生充盈丰满,使她心里的那朵花永不凋谢;也正是那段爱情,谱写了二十世纪文坛最值得人们追忆的佳话,也造就了一对最动人、最美好的文人情侣。

像一首诗一样相遇

还有什么比跟一位诗人谈恋爱更浪漫呢。当然,那得是一位真正不凡的诗人。当爱情的萌芽滋生,天地之间的万物,无论是天边那一钩脆生生的月牙,还是河边如芭蕾舞演员的芦苇,或是伞下淅沥流淌的雨滴,都会美妙如诗。

钱钟书是一位诗人,他写过这样一首诗:

缬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靧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诗里,是他们的初见。天光微微,古月堂中的少女笑靥如花,信手半立,美丽得好似庭前娇艳盛开的花。不,其实她更应该是一缕九天上流转下来的雾气,飘飘荡荡,如伴着仙乐,悄然出现在他面前,顿时就令他痴了心,生了情。

爱情是什么?千百年来人们都在探寻,在汤显祖《牡丹亭》里,爱情战胜了生死;在电影《时空恋旅人》里,爱情打败了时间;而在钱钟书这里,爱情刹时成了信仰。这是一场注定要诞生的爱情,因为它,他们此前所有的曲折和跌宕都有了存在的意义,仿佛他千里迢迢北上而来,仿佛她放弃了留洋出国的名额选择清华大学,都是为了这场相遇,为了这份爱。

杨绛的母亲曾说过:"她的脚底是拴着月老的红线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是的,杨绛一开始便想要考取清华大学,后来却因为种种无奈选择了东吴大学。在大三的时候,母校的校长曾为她争取了美国韦尔斯利大学的奖学金。然而,在留洋深造和清华大学之间,杨绛还是选择了后者,成为了清华大学的一名研究生。

那一年,她离开了江南;那一年,他还在等待这场像诗一样的邂逅。

清华大学的古月堂原来是清华园主人的书房,自从清华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后,古月堂就成了女生宿舍。清华大学有规定,男生不得进入古月堂内,于是便有许多男生驻足在古月堂外,等候着女生从里面出来。而杨绛有一位苏州老乡,便在清华大学读书,杨绛考入清华大学后,这位老乡时常来古月堂找她。

妙不可言的缘分悄然开始了。那日,那位老乡一反常态,并不独身前来,而是带来了一位同学。当杨绛从古月堂中走出,她便看见了他,那个穿着长衫、戴着眼镜的男孩。他也看到了她。他们的眼睛,如同深深的潭水,就在那个转瞬的时光里,将彼此的心深深陷入。从此,他心里再也容不下其他的女子,而她的人生里,就再也无法认定其他人。

后来,钱钟书曾用这样一段话来诠释他们的爱情:一、在遇到她之前,我从来没想过结婚的事;二、和她在一起这么多年,从未后悔过娶她做妻子;三、也从未想过娶别的女人。所谓的一生一世一双人,或许就应该是这个模样,眼里和心里,都只容得下彼此,一旦决定携手,紧握的双手,便不会再松开。

最好的爱情,便是如此。

其实在世人眼里,这段爱情的最开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当时,也是如此。可是他们都不是畏首畏尾的人,既然在那电光火石的一瞬间,就将彼此认定,那不管多么艰难,都要走到彼此的身边,永不离开。

杨绛的那位老乡,原是钱钟书的表弟,名叫孙令衔。一开始,他并不看好这段爱情。于是给两人泼冷水,一方面告诉钱钟书说杨绛是有男朋友的,一方面又跑去告诉杨绛,钱钟书有未婚妻。其实两桩事都不能说他在凭空捏造,钱家原来是打算同一门远方亲戚叶家联姻的,叶氏夫妇很喜欢钱钟书,而钱基博对这门婚事也持赞成态度,唯一反对的便是钱钟书。而杨绛那头,她生得美,又有学识,家庭出身又极好,追求者如同过江之鲫,络绎不绝,其中有一个叫作费孝通的,追求很是狂热。这位费孝通先生亦不是常人,后来他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名字响当当。可见,杨绛的追求者都是人中龙凤,极其优秀的。

可爱情就是这样没有道理,在茫茫人海里,一眼望见,便是一生。她已经认定了钱钟书,正如钱钟书以为,此生此世除了杨绛,再没有其他女人可以当钱钟书的夫人。他写信约她见面,一开口便是坦坦荡荡光风霁月:我没有未婚妻,没有订婚。她亦是从容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他们的定情,就是如此简单干脆,没有一丝拖泥带水,不暧昧,不拖沓,不骑驴找马,爱了就爱了,绝不左思右想,像许多人那样,分明知道爱着谁,却期盼着更好的谁。

在定情之后,费孝通得知消息,约见杨绛。其实在很久之前,他就几乎是恳求地问她:我们做个朋友好吗?杨绛干脆利落地回答他,他们可以当朋友,但是如果他想要用朋友的身份来过渡成男朋友,那不如现在就绝交。她是恩怨分明、干净明了的女子,不爱便是不爱。费孝通怎会不明白她的性情,无奈之下,他只好放弃了这段情。后来,他也成了钱钟书的朋友。

他们的一见钟情,是那样自然。仿佛那是从前生开始就已种好的缘分,十几年的各自成长,都是为了在一个美丽的时光奉献一场美丽的相遇。在他们眼中,相爱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他爱她,恰好她也在爱着他,这本来就是最纯净的美好。然而,在清华大学众多学子的眼中,未免却大吃一惊了。

钱钟书虽然是出了名的才子,可那时的他,其貌不扬,长年穿一身青布大褂,甚至穿一双棉布鞋,戴一副旧式眼镜,土气得像是个乡下人,还是个大书呆子。而杨绛呢,那是个美丽秀气的江南女子,有才情,有气质,追求她的人众多。这个钱钟书,何德何能,打败了众多对手,赢得佳人芳心。这个疑问,令清华学子们百思不得其解,怎么想都想不通。

很多人说,爱情是没有理由的。但是,爱情其实是有理由的,任何一段爱情的产生,都不是凭空而来的。他们之所以相爱,并能够温暖地走过一生,没有出轨,没有迟疑,没有一丝一毫的后悔,白头偕老,与子契阔。那是因为,他们深知,只有彼此,才是唯一能够倾听与信任的人。

同类推荐
  • 拜伦: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拜伦: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图说世界名人:拜伦(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介绍了,乔治·戈登·拜伦,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 我的丈夫马海德

    我的丈夫马海德

    马海德(乔治·海德姆),一个年轻的美国医学博士,他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赢得了人们深深的钦佩。他生前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使人永远难以忘怀。《我的丈夫马海德》讲述了1936年6月,马海德(乔治·海德姆美国医生)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一起历尽艰辛来到陕北苏区,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故事。马海德是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在西方人士中,他是第一个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人,是唯一参加过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人;是唯一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这四个中国革命历史时期的人。
  • 细水流年里的围城故事:杨绛与钱钟书

    细水流年里的围城故事:杨绛与钱钟书

    古月堂前一见钟情,大师与才女结成了灵魂的联盟。他们的生活以书为核心,他们的爱以对方为核心。抗日战争中,他们两地分居,但彼此挂念;抗日战争后,他们在“竞争”中,洋溢着各自的才华。杨绛,一位见证两个世纪文学历史的大家;钱钟书,一位令人拜服的国学大师。
  • 布莱尔:英国新首相与工党

    布莱尔:英国新首相与工党

    英国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以压倒多数的优势入主唐宁街10号,打破了保守党“五连冠”的美梦。成为180多年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成为领导英国跨世纪的首相。
  • 发明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发明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发明家成长故事》从军事、化工、机械、医药等多方面精选了古今中外有影响的发明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并以清新流畅的文笔真实反映了世界各国各个时期的科技发明及发明家的艰辛而又传奇的发明经历。为了方便小读者的阅读,《发明家成长故事》特别标注拼音,并根据故事情节,配以精美的彩色插图,使小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
热门推荐
  • 一定要做给爱人的家常菜536例

    一定要做给爱人的家常菜536例

    柴米油盐的平和生活:由浪漫的恋爱迈入婚姻的殿堂,生活不再只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了,而是多了份柴米油盐的琐碎和平实,汤汤水水、锅碗瓢盆的交响曲才是生活永恒的旋律!厨房带来的温馨和浪漫:一个没有厨房的家不是完美的家。当你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了,回到家里还是冷锅冷灶的没有一点儿生气,要么是出去找饭吃,要么就将就一下吃泡面,这样的家怎么能是一个理想的港湾?谁不想与爱人其乐融融地共享晚餐?谁不想享受厨房带给两个人的温馨和浪漫?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句爱的叮咛,都是如此的体贴和美好。
  • 契约新娘

    契约新娘

    赵宝贝相亲失败,却莫名其妙跟路过的陌生人结了婚,一跃成为豪门富太太。但是她怎么看这块从天而降的大馅饼,都怎么觉得这里面有一股“阴谋”的味道……对此,“大馅饼”的“烹饪者”白策翼抖了抖手里的锅碗瓢盆,微微一笑:“宝贝,吃饭了。”——俗话说,抓住一个人就要先抓住TA的胃。而这就是一个总裁大人抓住迷糊娇妻的胃,最终将她拆吃入腹的美好爱情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摄大乘论释论

    摄大乘论释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冒充白人

    冒充白人

    克莱尔(Clare)和艾琳(Irene)都是浅肤色的黑人,只要她们愿意,完全可以冒充白人。这两个儿时的朋友在离别十二年的一天,在芝加哥一家饭店不期而遇。这时候,漂亮的克莱尔已经冒充白人,与一个具有种族歧视思想但对她的种族身份一无所知的白人富商约翰·贝洛(John Bellow)结了婚。而艾琳则与一个黑人医生结了婚,在哈莱姆过着安稳的中产阶级生活,虽然偶尔出于社交需要也冒充一下白人。由于克莱尔冒充白人后,没有朋友,生活很孤单,因此她经常趁自己丈夫出差在外时光顾艾琳的家。她与艾琳的丈夫相互之间产生了好感,都迷上了对方。小说涉及了种族、性别、性倾向等多重议题,同时也展示了二十年代纽约黑白混血人群的生活状况。
  • 叶少独宠前女友

    叶少独宠前女友

    曾经辉煌的圣曼帝都企业瞬间坍塌,一夜之间失去所有的叶少绫,背负着女友柯玖玖的背叛,从零开始。四年后,重新站上行业之巅的叶少绫,却在夺回“夜神的微笑”的拍卖会上偶遇了柯玖玖。曾经的背叛,如同心上的一根拔也拔不掉却会不断引起疼痛的毒刺。为了报仇,他不断接近她、试探她,却又一次次迷失在自己的心里……明明那么相爱,明明那么想靠近,可是迷雾一直萦绕在两人中间。去世爸爸的信件突然出现,一切谜题水落石出,那么沉重的“背叛”背后,居然是如此深沉的爱。真相大白后,伤痕累累的柯玖玖选择了逃避。霸道总裁叶少绫马上开启“狗皮膏药”模式——曾经错过的真爱,怎么可能再次放走呢?
  • 别人家孩子的治愈史

    别人家孩子的治愈史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会藏着一些人或事,伴随着欢欣与悲戚。家人在他们心中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利刃的剑,直刺进心脏,疼痛至消亡。她们三个青梅,他们两个足马,因为感同身受,因为惺惺相惜,因为被伤害过的孩子只能互相舔舐伤口、互相取暖、互相依靠。一路上有报复、有阴谋、有喜怒哀乐,但是他们有幸相遇,携手用爱情、友情、亲情来治愈心底无法抹平的疮疤。爱原本就该是幸福,所以,我们幸福给别人看。
  • 爹地,妈咪已出墙

    爹地,妈咪已出墙

    是谁说的“女追男隔层纱”?虽然他们男未婚,女未嫁,可是带着个拖油瓶,怎么才能追男人嘛!咦,这个男人对拖油瓶居然产生了兴趣,难道是……追男人,自然要持之以恒,五年不行,八年抗战,革命尚未成功,她暮思晴仍需努力,不拿红本本不死心!
  • 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

    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沈岩船政文化讲稿精选

    沈岩船政文化讲稿精选

    船政是非常之举,是三千年大变革的历史产物。1866年,清廷在福州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在中国近代海军史、工业史、教育史、思想文化史上都留下深深的印迹。船政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典范,是社会转型的先行先试者,其历史地位是不可磨灭或替代的。沈葆桢是首任船政大臣,认真研究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与事迹,是很有意义的。本书选取船政研究专家沈岩关于船政系列讲座和沈葆桢专题的部分讲稿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 穿越火影成传说

    穿越火影成传说

    讲的是一个现世青年,遭遇意外之后,穿越进火影世界,获得重生,却不想刚出生,火影世界中的家人被灭,而他则被一个流浪忍者收养,并在这个世界中艰难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