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0700000005

第5章 剖析问题本身(3)

“幸福的真正本质常常被误解。人们往往会把它和称心满意、知足常乐或者内心平和混淆起来。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的最佳方法是,把称心满意描述为生活美满时的心境,而幸福则是我们的生活突然改善时体会到的激动心情。当我们生活中发生了某件很好的事的时候,我们会产生激动的情绪、强烈的幸福感和满心的欢喜,此时此刻,我们是真正幸福的。”

从这段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莫里斯先生是把幸福等同于“感到的愉快心情”,并没有强调这种“激动心情”还必须附加什么“意义”才算是幸福。

为什么我们只把这二位的说法摆在这儿?其一,因为他们都是重量级的、专门研究幸福的问题的西方人。遍观其他学者,研究幸福的问题,而其观点又与西方人的主张相左的极少;其二,他们代表了两种典型:前者把幸福理解成必须附带客观评价的一种感觉,即没有“意义”的好感觉不能算是幸福;后者把幸福理解成就是一种主观的好感觉,幸福的定义不需要附加上其他人对这种好感觉进行是善或是恶的客观评价。但是,后者用对情境或状态的描述来表达,没有能够给出简明、准确的幸福定义。

无论如何,上面的例子可以说明在什么是幸福的问题上,直到现在西方的学术界中也仍然没有达成共识。

从下面这个例子更可以看出,如今西方人对于幸福的内涵确实还处在模糊不清的阶段里:

专门研究过幸福,能在最近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写出《中国人的幸福观》这种书的、德国人鲍刚先生这样描述幸福:

“每一种幸福的形式——不管是个人幸福还是集体幸福——根本上都是难以描绘的。它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那样无影无形,只能保持一段距离,当它披上色彩时才能辨认出来。如果要忠实地描绘幸福是什么,那么情形总是如此:要么因太近而被蒙蔽,要么——更为常见的——因太远而模糊不清,只能感受到隐隐约约的一些轮廓。”

听起来很神秘,与在哈佛大学讲了二十多年心理学和人生哲学的尼科利先生对幸福感的看法相当。尼可利先生在他的《终极之问》一书中说:

“什么是快乐(快乐是最重要的幸福感之一,西方人因为始终没有能够悟出幸福感的真意,所以常常把快乐完全等同于幸福感的同义词来使用——笔者)?怎么下定义?几千年来,不少思想家试着阐释这项人类最重要的体验。有些哲学家总结说,快乐是永远无法达到的一种虚幻目标。”

看来,什么是幸福这一问题就算在西方人那里,也还是个难缠的、模糊不清问题。

在中国,尽管“幸福=快乐+意义”这一主张是更名牌儿、更权威的“进口货”,认同和坚持这一主张的那些人也都很有威望,而且有一定的社会话语权;他们之所以坚持这样的说法可能也有考虑到社会影响等因素。但是无论如何,真理是容不得半点虚妄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胜于雄辩:作为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人民大众,包括一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并没有对上述大多数学术权威们所认可的观点形成多大的认同。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可以到闹市中随便问一个人:“您认为什么是幸福”?大概问到多少人,就会得到多少份不同的答案。社会大众不认同权威们早已给出的幸福定义的根本原因,就是学者们给出的幸福定义不中肯、不简明易懂、不服众。

其实,西方有些人主张幸福就是一种主观的好感觉的观点,之所以不能得到学术界主流的普遍认同,是有其深层原因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西方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哲学、伦理学等方面,皆视古希腊圣人们的观点为“雷池”,谁也不敢轻易地越过一步。

那么,古希腊那些专注地研究过幸福的顶尖人物,如把研究幸福的问题作为重要学术内容的学派中的领军人物伊壁鸠鲁,以及威望极高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究竟具体是怎么样说的呢?

在引述之前,这里需要强调这一点:自古至今,西方人习惯于把“快乐”等同于“幸福感”,即主观幸福。可是,他们又不去刻意地去区分主观幸福和客观幸福。如现代的美国人尼古拉斯·怀特先生在他所著《幸福简史》一书的第二页中说:“‘快乐’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哲学意味不是很浓,它表达了一个概念——幸福。”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在《快乐和幸福》一书中是这样介绍的:

“伊壁鸠鲁力图说明,他那作为人生之目的的快乐概念与节制、勇敢、正义及友谊的美德是一致的。但他把‘感受作为我们判断善的标准’,这并没有克服基本的理论困难,即把快乐的主观体验与快乐之‘正确’和‘错误’的客观标准相混淆。他为调和快乐的主观性和客观标准的努力,不外乎提出了这样一个主张,即和谐已存在与两者之间。”

很明显,这里暴露出伊壁鸠鲁把对快乐的主观体验,与“正确”和“错误”这种对主观体验的客观评价没有办法分开,因此被困于主观幸福与客观幸福之间,最终也不知如何来表达幸福的真意。伊壁鸠鲁所创建的学派是古希腊最著名的研究幸福的问题的学派。

再看弗洛姆是如何介绍柏拉图对幸福真意的描述:

“柏拉图是把真实与否的标准应用于欲望和快乐的第一人。快乐就像思想一样,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柏拉图并不否认,快乐具有主观感觉的成分,但他指出,快乐的感觉可能会产生‘谬误’而且快乐像思想一样,具有认识的功能。柏拉图是以这样的理论来支持这一观点的,即快乐不仅产生于人体的某一器官,而且来自于整个人格。因此,他的结论是,善者享有真正的快乐;恶者具有虚假的快乐。”

柏拉图与伊壁鸠鲁如出一辙——同样被困在主观幸福与客观幸福之间。在实在没辙的情况下,为了摆脱困境,柏拉图竟然把别人的主观感觉硬说成有“真”、“假”(符合还是不符合他认为的客观的评价标准)之分。从文献上看,苏格拉底的观点主要是由柏拉图传达的。在对幸福的真意的理解方面,可以认定,柏拉图与苏格拉底是一脉相承的。

“和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认为,快乐的主观体验并不能成为行为善良与否的标准,因此,它也不能成为判断其价值的标准。他说:‘如果有些事情使道德败坏者感到快乐,那么,我们不可假定,这些事情也会使其主人快乐。就像我们没有理由把病人视为健康、甜美或苦涩的东西当做论断,或把患眼病者似乎视为白色的东西也认定为白色的东西一样。’不名誉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而只是一种堕落的感受’;客观上名副其实的快乐,‘对人来说,才是正当的快乐’……由此,亚里士多德得出了这样一个真正的快乐的概念,即它是与健康成熟者的主观的快乐体验相一致的。”

按照亚里士多德们的逻辑可以断定:尽管朝鲜领导人感到了快乐,但从美国总统或西方价值观的角度来看,那不是“真正的快乐”。其实那是美国总统的“真正的不快乐”。相反,美国总统的快乐,朝鲜领导人也可以看作不是“真正的快乐”。到头来,到底什么是快乐就无从断定了。现时人类社会对幸福(西方人这里所说的快乐)究竟是什么的认识现状就是如此。

说到底,弗洛姆先生本人又是如何理解幸福真意的呢?他是这样说的:

“快乐或幸福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中,而不是他的人格的一种状况,我把此称为虚假的快乐或虚假的幸福。例如,一个人作了一次旅行,且感到很幸福,然而,他那种幸福感是由体验了一次快乐的旅行所产生的,而实际上,他也许对失望和不幸福无所觉察。”

弗洛姆先生也没有胆量敢于拿出与古希腊圣人们的观点有丝毫差异的高见。尽管他已经感觉到或意识到,人的感觉与对这种感觉的评价是两种性质绝然不同的事物。他们的共同点是硬不承认快乐仅仅就是人或感觉主体的一种好感觉,而一定要添加上一些带有道德性质的或其他什么带有价值观性质的附属物。

所以,到如今幸福定义或究竟什么是幸福不能落定,古希腊的圣人们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他们定了调儿,他们的后代、现时的西方人是轻易不敢改辙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们又都心甘情愿地做西方人的忠实信徒,所以致使现今世界对究竟什么是幸福的问题仍然没有定论。

因为幸福定义不能确定,又说人们追求的目标是幸福,也就是追求的目标模糊,那么,人们能不迷茫吗?在人生哲学中,幸福是什么的问题又是举足轻重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不能达成共识,阻碍着很多重大的人文学科中的问题的进展。鉴于上述理由,笔者认为,要想彻底解决人性、人为什么活着、人的生存意义等亘古不解的难题,必须从探求幸福(西方人有时称为快乐)的真意入手。

同类推荐
  •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从根本上说,正义的实质内涵体现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交换。说得再直接简明一点,所谓正义,就是相互性基础上的利益交换。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正义直观上表现为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安排或分配。但社会不是抽象集合体,它是由诸多个人在一定共契上组织成为的生活共同体,其组织结构及其运作凭借或通过诸如国家政府、社团组织机构或特定的社会管理机构得以实现。
  • 前世今生2:总有奇迹降临

    前世今生2:总有奇迹降临

    魏斯和他的女儿艾米跟我们共同分享了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不同寻常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前世回溯即通往灵性目标的神秘之处。这里有个人讲述的故事和魏斯博士的教导,这些都为根本地、永久地慰藉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提供了可能。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曾有过多次生命经历,只是被心灵的插曲隔开而已,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可能就会消解,我们将焕然一新。或许当我们沿着灵性之路循着自我的目标前行时,也能为当下的自己带来更多的平和与喜乐。奇迹仍在上演,上万读者参悟生命真谛,改变命运的连锁反应仍在传递中……
  • 论魏晋自然观:“中国艺术自觉”的哲学考察

    论魏晋自然观:“中国艺术自觉”的哲学考察

    《论魏晋自然观:“中国艺术自觉”的哲学考察》主要是考察魏晋哲学自然观的转变。全书从中国艺术何以在魏晋时期达到自觉这个问题入手,采用一种超越具体历史的内在把握——哲学的把握,对代表性哲学家进行个案考察,探讨中国哲学自然观在魏晋时期的转变及其本质特征,揭示其对于中国艺术自觉的意义。
  • 浩劫之书

    浩劫之书

    《浩劫之书:马雷沙尔无神论著作选择》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哲学、历史学、宗教学研究者和爱好者,以及对欧洲近代哲学和法国大革命史、法国大革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以及有一定文化程度,希望整束精神的读者。马雷沙尔,法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哲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投入巴贝夫阵营,也是雅各宾派党人,是《平等派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的著作以揭露专制主义,批判社会不公平现象为主,用唯物主义观点反驳上帝和教会。
  • 孙子大讲堂

    孙子大讲堂

    《孙子兵法》一书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著作,其军事思想至今仍然光芒万丈,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不仅如此,作为军事著作的《孙子兵法》,不仅对当今世界军事学起着弥足珍贵的启迪意义,其所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尤其是现代商业竞争中,它的作用已被愈来愈多的商界人士所重视。一部论语可治天下,一部《孙子兵法》亦足以称霸商场。大唐盛世的开创者李世民曾经说过,“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日本商界,《孙子兵法》几乎人手一册,更有甚者,号称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竟把《孙子兵法》列为松下公司全部管理人员的必读书。
热门推荐
  • 恐怖漫言

    恐怖漫言

    鬼怪、科技、奇幻、道法...当这些来自无尽世界的垃圾成为某些人的斗兽场,磨砺出的是合格的士兵,还是斯巴达勇士?来自异世界的陆巡,在地球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发现自己竟然疑似有一个大佬亲爹,大佬干爹,大佬亲爹基友...那么,thisworld、thatworld...还有who?!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只脚踏入清洁工,一生...都不要想逃脱!
  • 载满少年罪犯的大篷车队

    载满少年罪犯的大篷车队

    “父母?我没有父母,就我一个人。”亚里桑那州出生长大的白人少女贝克(15岁)粗鲁地回答了我们的提问。这位乐观的姑娘喜欢和女职员摔跤,在强大的寒流面前,她也没有停止欢闹。在她看来,“这点寒流算不了什么。”但一涉及到家庭问题,脸色却陡然变了。“对不起,刚才我是在说谎。实际上,在我还是婴儿的时候,就被送给别人做了养女。我和养父,养母的关系很紧张……我经常离家出走,不知不觉地就走上了邪路。”
  • 灵浮生

    灵浮生

    “疯子”、“怪人”、“神经病”这三个词语几乎是伴随着沈云今整个童年。一个金融学博士,毕业后每天除了诵经就是打坐,这谁顶得住呢?母亲气得病倒,沈云今便在母亲榻前为她祈福,摇头晃脑之时,再睁眼,世界没了!吓地昏迷了七天七夜,再睁眼,沈云今变成了真正的通灵巫师。“我一定是睡得太狠了,竟然出现了幻觉。”当这些东西真正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沈沉今当然是接受无能啊,可谁知一股寒气直顶脑门。“云今,等了你这么久,我们才得以重逢,你怎能弃我而去?”……高冷蛇精女主沈云今×看似纯情实则老得不行的男主司夜瀛
  • 盟主夫人不好当

    盟主夫人不好当

    张沫楚的人生中有两个男人,养父教会了她杀人,男友教会了她如何过普通人的生活,其余的一切张沫楚就像是一张白纸一般。然后,曾经是杀手的张沫楚在没有一丝防备之下就被男友推到了马路上,然后,被车撞死了。张沫楚想着男友明明说过杀人是不可以的,但是,为什么男友要杀她呢?在张沫楚思考着的时候,张沫楚就穿越了,她成了魔教少主。洞房花烛,她居然成亲了,成了万仙盟盟主的夫人。这些她都接受了!可为什么万仙盟盟主都成亲了,还有一大推的小姑娘在山庄下面喊着要和万仙盟盟主成亲啊!有情敌就算了,这个盟主大人也不是什么安分的主子!张沫楚真的很想过一天安生日子啊!这个盟主夫人太不好当了,她可以不要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初晨暮年也是你

    初晨暮年也是你

    当不可一世的女魔头,遇见强势腹黑的神秘殿下。她挑着他的下巴:“只要是活着的东西,就算是神,我也会杀给你看。”他笑得魅惑众生:“从天堂到地狱,我路过人间,遇到了你,一眼心动,两眼沦陷。”她是人人畏惧,玩命加载的女魔头,却被至亲算计,送进暗无天日的深山古村,饱受折磨。好不容易逃出来,又残忍将她推入狼蛛洞,尸骨无存。重生的她,邪恶的吟唱着圣歌:“天堂人满了,地狱也打烊,以后,我就留在人间,做一个祸害……”(1V1爽宠文,女主病娇指数50%)
  • 那些年那些事江铭离

    那些年那些事江铭离

    这本小说是去年我在收拾书房的时候,看到我初中时代写的虚构小说,然后就码上网上,给初中时代的自己一个交代吧
  • 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她只是个宅女为何苍天也不让她好过?她只是个宅女为何苍天也不让她好过?她明明就是为了救朋友而来的为何还要扯上这些幺蛾子什么的?其实——本文就是一个真正的宅得有滋有味的女子为救朋友而到了一个让她晕头转向的古代,有一个让她晕头转向的身份,最后晕头转向中发誓要找到朋友一起回家的故事。
  • 传媒赢利模式

    传媒赢利模式

    本书的核心是建立传媒产业竞争的模式理论,在总结当今传媒主流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渠道产品模式”。该模式以实践为基础,因此这一模式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传媒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老婆,别想不要我

    老婆,别想不要我

    他是D市王国总裁,操控整个D市经济,她是默默无名的模特,两人相遇了…“老婆!”某男讨好笑叫道。“什么事!”某女淡淡问。“老婆你今天还没打我!”“滚!”这人敢情是被她打上瘾了。吃醋篇“老婆你这一辈子只能打我,你打人的专利是属于我的,你手只能碰我,不可以碰别的男人。”某男是因为看到她打别的男人,手的肌肤与别的男人有接触了。生子篇“我要杀了你!”某孕妇挺着快临盆的大肚子在医院走廊追着某男,“竟然让我怀孕!”“老婆!是宝宝说一个人太孤单了!所以我才会让你怀孕的!”他完全是听儿子的话来做的。“那宝宝说你去死那你为什么不去呀!”某孕妇暴跳如雷大吼。推荐自己已完文《重生—花痴丑女》《总裁的纯纯老师妻》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亲亲老婆别不要我》
  • 错进洞房:天才萌妃戏邪王

    错进洞房:天才萌妃戏邪王

    为保一国平安,太子沦为他国质子,遭受欺凌,忍辱负重。再次睁眼,眸中寒光乍现,“他”已不是原来的他!前世身为黑道老大的她,轻笑间掀起血雨腥风,血眸乍现,天才小神医一举成名。传言,小神医脾气古怪,救人全凭喜好。传言,小神医不仅爱女色,更爱男色。传言,各国太子,神药谷里一众神秘师兄们,被他迷得神魂颠倒,却不知他,原来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