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3400000002

第2章 文艺鉴赏的意义和方法(2)

文艺创作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一定读者、听众和观众的鉴赏需要。文艺作品的存在是因为鉴赏者的存在。广大群众的鉴赏需求,是以文艺创作为前提和依据。作家、艺术家对于群众鉴赏需求的认识、理解和反应,是创作的最基本的动因之一。没有愿意接受并且能够理解作品的鉴赏者的存在,作家、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就很难产生,产生了也难以持久。事实上,不管作家、艺术家是否意识到,他在创作时总要设想一个鉴赏者的存在,而且往往自己实际上在充当作品的第一个读者、听众和观众。群众的审美心理和鉴赏需要、鉴赏趣味给予艺术家创作的内容和形式以重大影响。在创作前,他必须考虑群众的需要、爱好和趣味,以确定选材和构思;在创作中,又要考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改变;当作品公诸于世后,群众鉴赏的反响起着信息反馈的作用,它对艺术家今后的创作将发生重大影响。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别林斯基也说过:“对于文学来说,公众是最高的审判,最高的法庭。”他们的讲话都高度概括了文艺鉴赏对于文艺创作的意义。许多优秀作品之所以能受到群众广泛的欢迎,甚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适应群众的鉴赏需要无疑是其中一条主要的原因。所以,高明的作家、艺术家都懂得征服群众必须先适应群众这条创作规律。他们经常汲取来自鉴赏者方面的审美反应,十分注意了解和尊重鉴赏者的审美心理和鉴赏需求、鉴赏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使之更大程度地适应鉴赏者,以便最大限度地征服鉴赏者。然而,是不是读者、观众和听众越多的作品就越好呢?也不尽然。我们看问题不能简单化、绝对化。群众的状况是很复杂的。从总体上看,群众的审美心理和鉴赏需求、鉴赏趣味是正确、健康、积极的,这是主流,但同时也不可否认,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群众也会有某些不健康的趣味。迎合群众不健康趣味的作品,有时也会招徕相当数量的读者、观众和听众。但这种“迎合大众、媚悦大众”的作品,“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所以,文艺创作,既要适应群众鉴赏的需要,又要对群众的鉴赏需要、艺术趣味作具体分析。要讲究社会效益,不能把作品当成纯粹的商品。对于群众的文艺鉴赏活动,我们应该予以必要的、正确的引导,而不应去投合群众低级的、不健康的审美趣味。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文艺的社会功能,促进文艺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文艺评论是对各种文艺现象和文艺实践活动所作的理论探讨、分析和评价。文艺评论离不开文艺鉴赏,离不开对作品的具体把握,离不开对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体验、品鉴和理解,所以,文艺鉴赏是文艺评论的基础。如果文艺评论不是建立在文艺鉴赏的基础上,不是从形象出发而是从概念出发,便会忽视文艺本身的特点,容易走上简单化、概念化、公式化的道路。但是,文学评论又不同于文艺鉴赏,它应该是文艺鉴赏的深化和发展。

文艺评论家由接触而深入作品的过程,首先是鉴赏的过程。评论家只有通过深入的鉴赏活动,才能体验到文艺作品在广大群众精神上可能产生的影响。文艺评论的目的,是要根据一定的文艺鉴赏实践,对作品的客观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作出科学的分析、评价和判断,揭示出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上的独创性,来引导和提高群众的鉴赏水平,使群众对作品作出正确、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从而多受益,少受害,增强或消弥文艺作品的各种社会影响,更好地发挥文艺的社会作用。因此,只有当评论家的文艺鉴赏的能力、趣味和要求既代表广大群众又高于广大群众,并且使文艺评论成为群众审美心理、鉴赏需要和鉴赏趣味的集中表现的时候,这样的文艺评论对文艺鉴赏才可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文艺鉴赏的一般方法

通常说,文艺作品和鉴赏者是同时存在的。从鉴赏者的角度说,只有当你是一个具备了艺术修养的人,即对文艺鉴赏的性质、特点、心理过程、社会意义有所认识,又能遵循文艺鉴赏的规律,懂得鉴赏的正确方法,这才称得上是自觉的鉴赏,文艺作品对你来说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存在”。文艺作品必须通过正确的鉴赏,才能使其社会功能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以不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鉴赏文艺作品,就会取消或者贬低、歪曲作品的社会意义。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来鉴赏文艺作品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不同艺术门类和不同体裁、样式的作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在鉴赏时自然会有一些特殊要求。后面我们在谈到各个艺术门类及其不同体裁、样式作品的鉴赏时,将结合具体作品作具体介绍。这里,只是提出在鉴赏各个艺术门类及其不同体裁,样式的作品时都适用的方法,即文艺鉴赏的一般方法,供大家在鉴赏实践中参考。

一,要以审美的态度来鉴赏文艺作品。

文艺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要求鉴赏者要以审美的态度,也就是要用艺术的眼光来鉴赏文艺作品,这样才能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并在思想上受到启迪。

在文艺鉴赏实践中,常见的有这么几种不正确的态度:一是消遣的态度。有些人鉴赏文艺作品,只图轻松、惬意、消磨时光,为鉴赏而鉴赏。他们感兴趣的是一些游戏消闲、逗趣取笑的所谓“通俗文艺”,至于这些作品的审美情趣是否健康,思想内容是否有益,则一概不予过问。

二是猎奇的态度。有些人单纯追求题材、情节上的离奇,整天沉浸在侦探、凶杀、武侠、言情等作品里;就是观赏一些优秀作品,也只是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满足于对故事梗概的了解,迫不及待地想一下子知道事件的结局,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心灵的展示、环境的描写等,则不耐烦地“隔”过去。有一段时期街头上小报泛滥,一些末流作家“创作”了各种离奇古怪的“作品”,引猎奇者上钩,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已经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有关的监督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整治,取得了一些成效。三是趋“新”的态度。有些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认为只要是“新”的东西,就必定是美的,错误地认为这是一种“新潮”,于是趋之若鹜。尤其令人奇怪难解的是,有些人以趋“新”的态度对待文艺作品,如果听说哪篇小说、哪一幅画、哪一部电影、哪一首歌曲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他就想方设法去“见识见识”,从中寻找某种刺激,看过后即对这些作品大加赞扬,认为这才是赶上了“时代的潮流”。四是庸俗的态度。有的人以一种浅薄、庸俗的态度去看待那些伟大的、成功的作品,如读《水浒》,单看潘金莲和西门庆污秽关系的那些章节,看《红楼梦》,也只对那些乱伦,淫泆的部分感兴趣,以满足官能的刺激;就是对那些男女相悦的内容,也只是从满足情欲的心理要求出发去鉴赏。

看电视、电影和戏剧也一样,他们热衷的是那些拥抱、接吻的镜头,津津乐道的是男女间性的追逐。这简直是嗜痂成癖!以上四种态度都是文艺鉴赏的病态现象。在文艺鉴赏中还有一种非审美的态度,就是单纯用政治、伦理的眼光去理解文艺作品。如毛泽东同志早年写的爱情词《贺新郎》,有的人却硬把它说成是一首政治诗,词的上阙末两句,“人有病,天知否。”这里的“人”明确指的是依依难舍、不忍分离的男女主人公,“病”是指郁结在他俩心中难以言表的相爱深情;可是不少人却将词中的“人”解释为劳苦大众,将“病”解释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又如《诗经》的第一篇《关雎》;明明写的是一个青年男子痴心追求窈窕淑女,其狂热达到了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的地步;可是孔子却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的典范,以后的经学家更有说这首诗是颂扬“后妃之德”

的,和诗的原意真可说是南辕北辙了!

文艺鉴赏中的非审美态度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把艺术与现实生活等同,用生活的真实机械地来裁断艺术的真实。如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七绝《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明朝杨慎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这未免太迂腐可笑了!文学史上这方面的笑话是很多的。如北宋大科学家沈括责难杜甫《古柏行》中的名句“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不实,南宋严有翼嘲笑李白《北风行》中“燕山雪花大如席”

和《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的诗句是“奈无此理何!”

这都是把艺术等同于现实生活,忽视了文艺反映生活的特点和规律,不能用审美的态度去鉴赏文艺作品的缘故。

不能用审美的态度来鉴赏文艺作品,这在鉴赏上称之为“隔”。一“隔”,就既谈不上“鉴”,也谈不上“赏”。为什么产生“隔”呢?根本的原因在于对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没有正确的理解,对文艺鉴赏是感性和理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等特点缺乏认识。为了从鉴赏中的“隔”过渡到“透”的境界,我们应该努力在鉴赏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艺术眼光,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用整个心灵去感受、体验,领悟艺术形象或意境,探寻艺术境界的幽胜,使自己在艺术享受中同时获得有益于心灵成长的营养。

二,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是社会生活在作家、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又受其所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时代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任何一篇作品,都是与作者本“人”和他所处的“世”密切相关的。

鲁迅说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例如,我们听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如果对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即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黑暗现实,对柴可夫斯基这样一些向往自由的俄国知识分子当时苦闷彷徨的精神状态一无所知,那就不可能深刻地体验到这部交响乐曲的感情内涵以及它的社会意义。

同样,我们吟诵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优秀诗作,如果对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他们的生活、思想、创作缺乏了解,那对作品的理解就只能是表面的。山水田园诗为什么在盛唐盛行呢?这和继承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田园诗的传统有关,但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尤为密切。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孟浩然、王维等山水田园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

统治阶级提倡佛老,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生活局面:对那些求仕困难的文人,由隐而仕,往往是一条“终南捷径”;对那些有高官厚禄的文人,由仕而隐,名利双收。此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也促成隐逸思想的流行。

同类推荐
  • 赌誓

    赌誓

    一千五百名扛着英国步枪的英军部队,其中一千人是雇佣的廓尔喀人,廓尔喀人的身材不如英国人高大,但灵巧,能吃苦,使英国人感到满意。这支部队从一九〇三年的十一月开始入侵中国的西藏,管理西藏的中央清朝政府已到暮年,无力派兵去西藏阻止这支入侵的英军,致使英军从西藏的边境亚东口岸入侵到帕里宗,又入侵到西藏的山谷地带古鲁这个地方。这是一九〇四年三月二十三日。古鲁山谷中有一排横跨三公里的石头墙,墙高约一米二,厚约四十至五十公分,全是由石头垒成的。墙背后有大大小小几百顶黑色牛毛帐篷,这都是西藏各庄园派出来的庄园军的集合点,简称藏军。
  • 义理与考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义理与考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系作者的自选集,分为“论文”、“书评”、“序跋”三编。从材料出发,重视考据,以文献带义理,学术研究与校注古典文献并重,构成作者的治学路向与方法。论文如《〈红楼梦影〉的作者及其他》,首次揭示署名“云槎外史”的《红楼梦影》作者就是晚清女词人顾太清。《寻诗与灵感——读钱钟书〈寻诗〉诗》一文,曾得到钱钟书先生的指教。《〈四溟诗话〉考补》、《李东阳〈怀麓堂诗话〉的融通意识》亦多发前人所未发之见。书评如《走近大师——写在《季羡林全集》出版之后》,意在廓清社会对季先生学术研究成就的错位模糊认识。
  • 亚洲现代作家作品浅析

    亚洲现代作家作品浅析

    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此书堪称亚洲现代作家及作品的博览会,内容全面具体,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知识性。
  • 奇怪的美国人

    奇怪的美国人

    我是这样想的,这本书所有的故事,都用我和菲里普的生活串联。我们的生活很琐碎,很细小,但对我来说,点点滴滴都是新奇,它们组成了我的美国日子。它们和我以前的生活大不相同,它们的不同,在于它不是约定成俗的生活,不是人云亦云的生活,不是亦步亦趋的生活。是什么生活?是第一人称的生活——我的生活。
  • 品味的记忆

    品味的记忆

    香港著名教授,穿行欧美亚三大洲,在旅游和美食中寻找故乡。郑培凯在台湾生活了二十年,在美国生活了三十年,现在又在香港生活了十五年,何处是他乡,何处是故乡?对他而言,既暧昧又吊诡,既真实又虚幻。这将近一百篇文章,多半是作者过去十年到处游览的经历,以及品尝饮食佳肴,记载各地风土特色。在他乡与美食中,作者在有意无意间寻找着家乡的记忆。
热门推荐
  • 提魔王

    提魔王

    一!二!三!四……没有人还是无辜的,没有人是无辜的。提莫大魔王,整装待发......正在送命——欢送生命!
  • 魔女成长的日记

    魔女成长的日记

    对帝国感到失望的寒伊决定离开帝国,前往绝境森林中独自生活,五年的时间,他在绝境森林内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庄园,过着愉快的隐世生活,他本以为自己会一直一个人个生活下去,直到有一天,他在外出采集食材时,遭遇了一头黑色野兽,以及一名即将被黑色野兽吃掉的小女孩,在救下那名小女孩后,寒伊才得知她原来是一名魔女......本书是日常文,是日常文,是日常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过也会写一些战斗的情节。本书将会以两个视角来写,一个是作者视角,一个是主角视角,希望大家能够有一个全新的阅读体验!
  • 神探刘曦

    神探刘曦

    新文此案不关风与月已经上线,大家多多支持古代推理文,看女捕头如何断案,有小虐,有小宠。容侦远远地看着这一切,他拉着全京城的人演了一出大戏,两个极致的交界线,就那样呈现在他眼前。一边龙舟比赛的鼓点声,百姓的呐喊声,生机勃勃,热闹非凡。一边血流成河,迎凤楼坍塌压住的人,嘶哑地呼救,嚎啕地大哭,满地狼藉,哀声一片。两边地声音夹杂在一起,像是一篇世纪乐章,他把两个完全不同的,那么紧张的时刻的画面刻画在了一起。年少有为的将门公子,多面的江湖奇侠,罪该万死的宦官,以及当年事件的所有关系人…………前面写得不好,还请大家多多担待,后面还是可以看的。
  • 如果鸵鸟有爱情

    如果鸵鸟有爱情

    裴清溪的世界里一直都只有“努力学习,提高成绩,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这些想法,她每天都在为这些而努力奋斗,几乎不关心别的事。2004年,她收到了生命中第一封情书,她拒绝了那个字写得很漂亮的男生。2018年,在男人的书房里,她竟然看到了很多年以前,自己义正言辞回给某个男生说自己要好好学学天天向上的拒绝信。她才知道,如鸵鸟般的她究竟错过了多少美好!后来,他对她说:“因为那个人是你,所以我不在乎一直等待。”我很高兴,终于等到有你的日子。PS:从2004到2018,14年最无声的等待和暗恋,让我们拭目以待鸵鸟小姐裴清溪和温情暖男傅子恒的暖心恋曲。
  • 迷雾

    迷雾

    故事似乎发生在一九六七年十月底的一个下午。这年,哈尔滨的冬天来得很早,不到十一月就已经是冰天雪地。将城市分隔成南北两岸的松花江也早早地结冻,几百米宽的冰面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如同天地间夹了一层迷雾。爬犁在光滑的冰面上飞驰而去,三个人的身影转眼间就成了冰面上三个小点。江北和江南虽只隔着一条松花江,但却天壤之别,南岸是哈尔滨的主城区,而江北则是穷乡僻壤。
  • 重生之悍妻

    重生之悍妻

    从末世而来的兵团教官玉小小,穿成嫡长公主的第一天,就把自己嫁给了蒙冤入狱,身受酷刑,处于人生最低谷的少年将军顾星朗。从此以后,一个只会吃饭睡觉打丧尸的末世彪悍女,一个忠君爱国,冷峻寡言的骁勇将军,宿命一般的走到了一起。国家弱小,强敌在侧,朝堂之上有昏君奸妃佞臣,朝堂之下民不聊生,面对如此境地,顾将军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重振朝纲,让这个天下国泰民安,可他的公主妻却说,你这个愿意太宏伟,不可能完成,我们去一统天下好了!顾将军只能……如何成为一个名垂青史的好公主,玉小小坚定的认为,能宠爱自己驸马的公主,就是好公主!
  • 万仙至尊

    万仙至尊

    武界,宗门林立,繁星势力遍布,人人皆欲登仙。周天修无上功-法,踏天骄,踩至高,横扫仙域,登临至尊,成为万仙之主!谁挡我路,就灭了谁!
  • 珞珈兰台文集

    珞珈兰台文集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 太上洞玄灵宝大纲钞

    太上洞玄灵宝大纲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In the Shadow of the Glen

    In the Shadow of the Gl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