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8100000021

第21章 晚清权监势力出现之谜

宦官为患作为君主时代朝政败坏的重要征象之一,往注在王朝的末期表现尤著。从中国历史上宦官为患最严重和典型的汉、唐、明等几个朝代看。无不如此。有清一代的太监。由于顺治、康熙及乾隆的立法,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朝政的程度看,都远不及明朝。然而.晚清时期。特别是慈禧太后柄政的半个世纪里,大监对朝政的影响力较清前期明显加强。而关键在于受西太后的保护出现了一批“权监”人物他们与朝政发生了密切关系。

太监,作为被皇家役使的对象,从总体上说是处于被压迫的地位。然而,该群体又专门服务和完全附属于皇家,不免是一个寄生性的社会赘疣,并且,因为与皇家权贵形影相伴的特殊条件,及其内部管理体制上的需要,也总有少数太监爬到比较高的地位,甚至窃取干预朝政的相当权力,扰乱正常的社会政治生活。清朝前期,由于统治者尚能注意总结和汲取包括太监干政在内的过去王朝施政失败的教训,整肃纪纲,对太监约束较为严格也较为有效。顺治帝时,特铸铁牌立于内务府和交泰殿内,上面载有皇帝敕谕,宣明以明朝阉寺害政祸国为鉴,严禁太监干政。康熙帝登基之初,即将原太监系统的“十三衙门”尽行革去,只设从属于内务府的“敬事房”作为太监的专门管理机构,并修撰《国朝官史》,详定宫制。乾隆时又作出太监官衔最高不超过四品的规定。有关种种法规,切实执行。

清朝后期,国势江河日下,朝政日益腐败,弊端愈形严重,情况较前发生明显变化。有迹象表明,自道光朝开始,皇帝对所喜爱的太监就有所放纵,至咸丰朝更变本加厉。特别是从慈禧太后柄政的同治朝开始,女主对亲信太监的利用、纵容和封赏,愈加漫无限制,开晚清权监势力彰明之门。

慈禧之所以违反祖制,大用太监,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专权的需要。慈禧太后自酝酿政变夺权之始,就离不开心腹太监与有关人员的秘密联络。譬如,她在热河召见恭亲王奕?即由“太监数辈传旨出宫”。至于政变成功后,对于亲信太监的非分利用和放纵,更是明日张胆。并且,由于外国势力的介入干预,以及统治阶级内部派系分化繁杂,使得朝政空前复杂化。慈禧太后为了对付政敌,维护和加强自己的专制统治,千方百计地广置耳目,豢养爪牙,网罗党羽,培植亲信。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伴随她的太监便大有用场可派。事实上,权监成为后党势力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

第二,后宫私生活的需要。在以声色犬马为常乐的宫闱环境中寡居,对于女主来说不能不是一种难言的悲苦,由所喜爱的太监伴玩,便成为其日常不可缺少的一种微妙排遣。据晚清宫廷的知情太监忆述,慈禧太后与总管太监李莲英的关系即非同一般,每日三餐,早起晚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慈禧太后常邀李莲英与她一道“溜弯儿”,或是把李莲英招到她的寝宫,两人常常谈到深夜。李莲英则不择手段地垄断专宠。亦据在清官的知情太监说,慈禧太后曾宠爱上一个叫姚宝生的御医,经常传他进宫诊脉,同他聊天,李莲英怕这个御医占了上风,便设计挑唆恭亲王奕沂,逼这个御医自杀了。

因为有合适的气候和土壤,晚清权监势力的生发即不足为怪了。当然,所谓“权监”人物在太监群只占少数。有清一代太监较之明朝一直少得多。然权监少则少矣,但又毕竟形成了一股群体势力。慈禧为利用他们,自然也得保护他们,有时甚至还替他们遮瞒。于是,权监们倚仗女主的宠爱,无所不为,使晚清已经败坏的政治雪上加霜。表现在:

第一,媚主邀宠,寄生累国。晚清太监最有权势者为安德海、李莲英、张兰德(小德张)三人。三人能在众多的太监当中“脱颖而出”,出人头地,全赖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不择手段地媚主邀宠。安德海即“以柔媚得西太后欢”。李莲英更为典型,他“本一无赖子”,入宫由梳头太监爬到总管的地位,被封二品,靠的就是善投慈禧太后所好,哄得主子欢欣。譬如他那梳头“绝活”,就是专为邀宠于慈禧而学就的。平时总是挖空心思地对慈禧太后百般谄谀。李莲英自己就曾公开标榜“不会做人,要学做狗”。张兰德则同样用“奴狗”献媚的方式换取晋身之阶,他曾有这样的现身说法:“侍候人的人,应当比被侍候的多三招,如随太后出宫,得要先看天气预测冷暖,好带衣服,不能忘记携带她日常用的东西,察颜观色,一呼即到,一要就有。”“奴狗”们的这种卑鄙心术和行径,势必更助长主子恶听逆耳忠言,而生活上愈发荒唐的劣性,从而直接间接地害及朝政。

权监们又是寄生为害的大蛆虫。其食俸待遇按定制虽然已比一般太监所享高若干倍,但这对权监们的实际消费和收入来说不啻九牛一毛。从日常生活看,总管和首领太监都有专人厨房,有的和主子吃一个厨灶-o权监们积累的财产之巨更是惊人的。如李莲英在家乡大城县有地36顷,浮财难知其数。张兰德的财产,据估计,约有2000万两。他们的惊人消费和积累,无疑成为国计之大害。

第二,贪赃纳贿,败坏朝风。权监们巨额财产的积累,主要靠贪赃纳贿,巧取豪夺。因为他们是主子身边的亲信,可以障蔽官府,淆乱宸廷,并且自身也窃得很大权势,大臣们要向上邀宠,不得不先走通他们的门路,甚至正常公务方面的必须请示,有时也得买通他们的关节,故大臣伺机向权监送礼行贿直成趋之若鹜之事。李莲英过40岁生日,“内白军机,外自督抚,无不有庆祝之礼,赃私之积以千万计”。荣禄、袁世凯都曾向李莲英行贿。至于张兰德,袁世凯为了窃权逼清帝逊位,大肆贿赂张兰德。除了受贿之外,权监们还利用在宫内的方便条件大肆盗窃和侵夺珍宝器物,像张兰德建造的私宅,室内装饰陈设之物大量的是宫中珍品。若辈所获不义之财难以有精确统计。如果说,是当时腐败的朝风给权监们的贪赃纳贿提供了可能而合适的条件,那么,他们这种恶举,无疑又反过来促使了朝风的进一步败坏,朝纲的进一步紊乱。

第三,为虎作伥,戕害异己。主子脚下的“奴狗”,其另一面又是恶犬。对于主子的政敌和所憎恶的人物,他们阴毒凶狠,非常人所能为。若辈既然能“恃太后之宠幸,凌蔑皇上”,既然不惜对落难的珍妃投井下石,那么对主子所恶的臣工们也就可想而知了。更不消说对于手下敢于拂意逆行的一般太监了。他们不光是充当主子的恶棍打手,为了自己的争宠竞势,也很惯于拉帮结伙,互相利用,勾心斗角,戕害异己。他们之所以能够爬升成为权监,这方面的心术和本事不可或缺。安德海、李莲英是这样,张兰德在这方面更典型。他靠倾轧别人爬上大总管的职位后,为了防止别人对此位侵夺的可能,又搞跨了杜兰德、李兰芳、颜海潮、陈瑞峰、万宝斋、狄八等号称“三十六友”的联合势力。他还用拜把子、收徒弟等方式来网罗和扩充亲己势力,将他们安置于各个管事的职位。宫廷内部的派系斗争,是牵连朝政大局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权监势力的介入,不但直接作为后党的帮凶,而且使派系争斗更为复杂化,更加重了朝政的混乱。

第四,仗势恃强,公然干政。严禁太监与外官交结及干预朝政,乃是清一代的一条重要“家法”、“祖制”。顺治帝时特立的铁牌犹在,但晚清权监们已视若废器矣。交结外官、干预政事对于若辈来说已成为明目张胆、司空见惯之事。自慈禧太后在热河酝酿发动政变之时,与恭亲王密谋,安得海即参与联络,成为得宠的一大事功。其后遂愈发“干预政事,纳贿招权,肆无忌惮”。他在出宫南下途中,尚“一路招摇”,“于预地方公事”。李莲英的气焰更不得了。据在军机处供职的官员忆述,李莲英与大臣们在一起时,竞至“宰相、尚书、侍郎、京卿围绕屈膝折腰”,而李氏“昂然竦立于中”。在帝后两党的政争中,李莲英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日进谗言于西后,言皇上有怨望之心”,促使“西后废立之谋日蓄于胸中”。张兰德在这方面亦不落后。据在他手下当差的太监忆述,张与许多大员勾结,他在隆裕太后垂帘时,竟至“随口称奉懿旨,虽对摄政王(载沣)亦有之,以故宫中无敢与抗颜行者”。

从由上论列的几个方面,已可见权监影响朝政之彰著,危害朝政之恶劣。但也应该注意到,晚清权监势力也不是到了可以完全为所欲为、泛滥无度的地步。譬如说,从其活动范围看,主要是限于宫中,而不像明代那样权监的足迹遍布朝野四面八方,其黑手伸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无所不监”、“无监不乱”的恶局。从其干预朝政的机制看,主要还是紧紧依附和借助于专权的主子,到头来还是狐假虎威,并不像有的朝代那样,权监公然凌驾于名义上的主子之上,自行揽权施政,甚至达到在主子面前指鹿为马的横暴地步。即使清朝灭亡前夕张兰德的骄横,也主要是表现在日常意态上,而远不能一手操政。从祖遗严限太监的法度看,其余威在晚清也还没有消弭净尽,仍然有一定约束力,即使慈禧太后有时也不能全无顾忌。

同类推荐
  • 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本书立志向广大读者介绍一些人类历史未解的谜团,分别从外国军史谜团、中国军史谜团、历史疑云、名人疑案、古老的文明、传说中的历史、迷雾重重的宝藏这七个方面向读者一一展示了人类历史所存在的扑朔迷离、神秘奠测的谜团。此外,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将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谜题以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话题,借助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描绘得栩栩如生,从而披露出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再现历史的丰富与变幻。
  •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已不新鲜了。早在七十年代末,我就想好了这个题目,并且作了动手的准备。由于研究赵村理更为急迫,我改变了方向。1981年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我当时在《汾水》编评论,特地开辟了一个《鲁迅与山西》的专栏,约请王瑶先生、冈夫先生、唐诃先生以及我的朋友王峻峰,分头写了文章。
  •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系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几十年来在台讲授《孙子兵法》的集大成之作。《毓老师说孙子兵法》重在告诉读者要懂得变局,知晓为人处世之道;要有智慧,遇事要以智取;更强调,凡事要留余地,得势时不可以赶尽杀绝。《毓老师说孙子兵法》告诉我们,《孙子兵法》最终的目的是使人类和平,天下一家,所有人类都同一尊贵,应同等对待!如能用此一眼光读《孙子》,相信人人皆可用智慧,为自己也为家人谋得一幸福的人生。如果社会因为智者多了,大家遇事能以智取,不作无谓之争,和睦相处,社会、国家也就日趋于安宁。大家共存共荣,互不侵害,最终才能达成天下一家的理想。
  •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由国学大师辜鸿铭的一系列英文论文结集而成,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辜鸿铭在书中把中国人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对比,指出中国人同时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造。本书力图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出版后在西方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先后被译为德语、法语、日语、汉语等多种语言,并多次再版。德国因为本书面掀起数十年的辜鸿铭热。
  • 好名好运:最新起名宝典(修订本)

    好名好运:最新起名宝典(修订本)

    姓名是由一笔一画构成的方块汉字所组成,既有象,又有数,还有音,也有义。这些象、数、音、义都具有阴阳五行的内容,每个汉字跟周易八卦的符号来源有相通之处。科学证明,任何一种学术都是有其规律可寻的。姓名学也不例外,它就像一幅人生轨迹图。一个人名字的好坏,关系到人一生的荣枯成败,那其他各行各业的命名、运作是否也是如此呢?答案是肯定的。很有意思吧?那么,您对自己的名字满意吗?是否也想为自己的宝宝或企业起个顺风顺水的好名字呢?还等什么,赶快翻开《好名好运:起名宝典》这本有讲究、有方法、有搭配、有特色的专业起名宝典吧!
热门推荐
  • 续古尊宿语要目录

    续古尊宿语要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暗夜孤魂

    暗夜孤魂

    这是一个世俗的、光怪陆离的、躁动的世界。夜幕降临,车流繁忙。酒吧街上,这正是最热闹的营业时段。街口处,一辆接一辆的出租车到达、下客。露天的桌子上,下班还没回家的白领们,三三两两围桌喝酒,大声喧哗。下了客的出租车总是能接到离去的客人。一辆辆出租车离去,融入城市的马路上。一辆银色捷达车,开入海边的大道上,这里车少路黑。突然,车子停在了一个拐弯处,静止了一会,没有乘客下车。
  • 玉清内书

    玉清内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恶魔校草吻安小公主

    恶魔校草吻安小公主

    【全文免费】她,既是洛铃儿,也是zerO;他,既是人人爱慕的墨少,也是jraK。两人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一起,互相弥补对方的缺失,成为对方的依赖……(新作新作,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小作者是学生党请多多谅解!求推荐票!求打赏!求包养!)
  • 草根智者

    草根智者

    民间有智者,尤其是物质富裕、社会文明程度极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些草根智者,才是人中俊杰、世间精英、社会栋梁。识人而知事,温故而知新。他们的故事,应是我们的营养。一把手得知他叫“一把手”时,他的前边还有支书。作为大队长,他是“二把手。”可这“一把手”也好理解,他的另一支手早被炸飞。但这一只手,着实不凡。见他的第一面,印象并不好。那天早上,特别忙碌,他却坐在办公室不走。当时,我正与公社老文书交接手续,办公室堆满东西,他坚持不离办公桌前的椅子。从言行上判断,他对老文书不恭,进门就问:咋才交?老文书不理,我也不便搭嘴。
  • 末世之魔女重生

    末世之魔女重生

    作为一个在末世已经成功挣扎了十年的人来说,突然重生到末世初期,还是重生成一个身娇体弱易推倒的萝莉身上,冬青表示她恨这种莫名奇妙的“好运”。幸好,萝莉外表虽然很弱,但她除了有一个强悍牛逼的灵魂之外,萝莉的身体素质很有潜力,耐打耐摔耐砍,因为她是千万分之一机率的高级进化体质。
  • 诺贝尔文学课

    诺贝尔文学课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莫言、川端康成、福克纳、萨特、贝克特、罗曼·罗兰、泰戈尔等23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对每位作家的介绍包括作家小传和作品赏析两个部分。让广大读者能够通过了解这些作家的生平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作品,领悟他们文学创作的动机与创作的灵感。
  • 冀北异闻录

    冀北异闻录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我生长的那个冀北平原毫不起眼的小村落里,各种各样的鬼、尸、怪接连出现,将整个村子搞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那一年,刚满五岁的我被童年玩伴的阴魂勾走一魂,在一个半吊子神婆的帮助下抢了回来,勉强保住性命;却又因为魂位不正导致邪祟觊觎,注定永远活在鬼怪的纠缠之中。他娘的,我这辈子算是栽在它们手里了……
  • 鸡谱

    鸡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秦大娃兄弟打工记

    秦大娃兄弟打工记

    在一个偏僻村庄,有一秦姓人家四兄弟。父母叫他们为秦大娃、秦二娃、秦三娃、秦四娃。当地长辈和平辈也都这样称呼他们的小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长大成人,长辈和平辈仍这样称呼,他们一点不在乎,甚至当他们第一次与不熟悉的人相见,也会自我介绍自己的小名,久而久之,知道他们学名的很少,即便知道也觉得称呼小名顺口。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伴随打工大潮涌起,秦大娃四兄弟先后外出打工。本文集中反映了四兄弟打工的不同命运、揭示了俗习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负面影响,颂扬了党和国家对农民重大政策,特别是给农民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