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1200000003

第3章 自我提升:我是人才我怕谁(2)

很快地,你就会发现自己有了很大的转变,干劲增强了,自信心也提高了,你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活,你的工作也比过去做得更多更好,你的人际关系也朝着好的方向转变。

所以在成功的路上,自制力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一个人要成大事,必定就有许多需要应该得到满足,而一旦这些需要受阻或无法满足时,就称作“需要受阻”。

心理学家们仔细地描述了需要受阻的状态:“学习停顿,找不到其他适应方法的异乎寻常的状态,有时甚至出现没有目的的行为,出现一成不变,不可通融;非建设性而带有破坏性的、抽搐似的或丧失理智的行为。同时也是目标前面横着障碍使你无法接近,来自身后的压力使你无法逃离现场,可是又不能确立另一个目标取而代之的深刻状态。”

由于需要受阻,人的内心就会产生紧张,情绪就会变得烦躁不安起来,对此自己能进行抑制,或者能根据判断加以合理解决的话,也就是说能够做到不感情用事,而是理智地进行思考,并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然后采用有效的,为周围人所认可的方法加以解决的话,就称之为忍耐度高或忍耐性好。

自制不仅仅是物质上克制欲望,在精神上的自制力也是重要的。衣食住行毕竟是身外之事,不少成大事者甚至是尽善尽美地自制,但精神上的、意志力上的自制却非人人都能做到。

人最大的敌人便是自己,而人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因此一个人成功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自身。除了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之外,自身能做的事不做或做不好,那就是自身的问题,是自制力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经常锻炼自己,面临的压力不管大小,我们都要有自控能力。只有控制住自己,才能控制住压力,让压力在你面前屈服。给你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就能撬起地球,那么给你一个支点,再接受些压力,你也一定能成大事。

[BT2]5.宽容是成大事必备的风度

比河深的是海洋,而比海深的是人的胸怀。人的胸怀之大,能容得下难容之事。这也是一种精神:宽厚平和虚怀若谷。宽容是成大事者必备的风度。

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从社会生活实践来看,宽容大度确实是人在实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成大事者必备的风度。

要想成大事,首先要有宽容的处世习惯。反之,一个以敌视的眼光看人,对周围的人戒备森严,心胸窄小,处处提防,不能宽大为怀的人,必然会因孤独而陷于忧郁和痛苦之中,一个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容待人,能主动为他人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肯定讨人喜欢,被人接纳,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蔡元培先生曾经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席话:“人家的毁誉,不必计较。”的确,在人生旅途上,人们经常会遇到毁誉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毁誉,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水平。面对荣誉我们要谦虚不张扬,而如果面对毁誉也能够坦然面对,对诽谤者以宽容,这才是一个成大事的人。

“人言可畏”,一个人的名声往往容易毁于其他人的议论里。蔡元培先生主张用“不必计较”来对待毁坏人名声的“人言”,要求人们不必把个人的名声看得过重。没有事实根据的人言,是“瘸腿”的,不会站得长久,毁人名声的人也许得逞于一时,但终究会败露,一个人的品行是客观存在的,它最有说服力。俗语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古人也说:“人言不足恤。”对待毁人名声的流言蜚语,无言是最好的方式,可以省却许多解释和精力。对于那些无中生有、信口雌黄、不负责任的“人言”,只当耳旁风,就像鲁迅先生对待这种“人言”一样,连眼球都不转一转!“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行动将“人言”打个粉碎。还是蔡元培先生说得好:“是毁是誉,无甚价值,万勿因人毁誉而忧喜。”因“毁”而忧会失去信心,为“誉”而喜会停步不前。与其因毁而忧,不如自强不息,坚定信心,走自己的路;与其因誉而喜,不如谨慎谦虚,不骄不躁,更上一层楼。先哲们谆谆教诲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忧。是我们做人处世应该牢牢记住的。

宽容,就是在交际交往中有较强的相容度。相容就是宽厚、容忍,心胸宽广,忍耐性强。有人把宽广的胸怀比作大海,能广纳百川之细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弹簧,具有能伸能曲的韧性。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就是说,相容能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成功的阻力。

宽容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任何宽容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痛苦的代价。人的一生谁都会常常碰到个人的利益受到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侵害。因此,在生活中,有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宽容不是怯懦和胆小,而是关怀和体谅。宽容是给予,是奉献,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只有学会体谅,宽容,做一个品格高尚,善解人意的人才可能成大事。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古人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古代有修养的人,待人很宽厚,而要求自己则十分严格和全面。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更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日常生活中,以礼待人,遵守信约,多为他人着想,遇到危险时勇敢无畏,挺身而出,发生摩擦冲突时主动退让。“礼让三分”,宽容让人。

宽容待人,是成大事必备的风度,这种风度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内在的修养,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水到渠成的表露。我们只有真正放开胸襟,做到宽容待人,成功就会向我们招手。

[BT2]6.“勤奋”是成大事的惟一途径

古语有云:“天道酬勤”,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勤奋是终身受用不竭的财富,是成大事惟一的途径。

我们从小就知道“勤能补拙”,勤奋可以创造一切,也知道无数个有关勤劳实干,取得成功的故事。鲁迅说得更清楚:“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绝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

在古罗马,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一座是荣誉的圣殿。他们在安排座位时是有顺序的,即必须经过前者的座位,才能达到后者,即勤奋是通往荣誉圣殿的必经之路。

有一位知名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我曾一度同一位年岁不很大但沉默寡言的中年教师住对门,他就是被称作“中国文科的陈景润”的裘锡圭教授。别的我似乎忘了,但依稀记得他那10.5平方米的房间,朝北,漏水,最靠角落,且房内四周从地板到天棚堆的都是书。

有回我上厕所,发现他蹲在那里,还在一页页地背字典、看辞书。人家告诉我,这不是第一次。他学的是古典文献专业的,我没有听过他的课,平时也很少说话,只是见面点头而已。

在图书馆阅览室里,他总是用最快节奏的步子走到书架旁,抽出一本书,又一溜小跑式地赶回座位,那动作,倘录下来,会以为是电视在放快进镜头。

当我们的孩子已追逐戏闹在楼道里的时候,他仍是孑然一人,整天钻在书堆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他仿佛生活在距今几千年前的另一个世界里。在这间神秘的小屋里,他写出了郭沫若赞为“至确”的考据文章,辨识了大量的战国出土竹简;在这间神奇的小屋里,他争分夺秒,努力拼搏,登上了中国古文字研究的一座又一座巅峰。

他也有娱乐的时候,那是在水房。他洗着洗着衣服,会突然发出几句京剧唱词的狂吼:“穿林海——,过雪原——,……”声音震颤了窗玻璃,在他身边没有准备的人会吓一跳。一个蕴含着巨大能量的躯体,这会儿才找到感情的喷口。他急急忙忙洗完衣服,端着脸盆,又大步流星地钻回了那间小屋。

或许会有人嘲笑这位学者不懂得生活和享受乐趣,尤其是在现在越来越强调物质文化的今天,像这位学者这样的人真是越来越稀有了。他们大多数都这样认为:现在时代已经变了,勤奋已不再是在职场中乃至商场中成功的法宝了,我们需要享受生活并等待机会。这无疑是守株待兔,最终与成大事无缘。我们要相信: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勤奋的人,而不是那些懒惰的人。只有勤奋才是成大事的惟一途径。

[BT2]7.自卑是成大事的最大障碍

自信和自卑就像一对双胞胎,而自信与自卑也在一念之间,但自信是成大事的垫脚石,而自卑却是成大事最大的绊脚石。

人的自卑心理渊源很深:任何人都怀疑自己的能力,别人的失败和做事的艰难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心理。因为一个人能力再大,也会有他力所不及的事,往往在遭受挫折和失败时,人们就会因此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足而胆怯,再由胆怯而自卑。人一旦在创造力等主要能力方面缺乏自信,他就会将自己的性别优越感忘得一干二净,陷入自卑的泥潭难以自拔。

一个人产生自卑感的重要原因,是惧怕失败。

由于性别差异,男人较女人更注重成就感,因而对失败的恐惧要比女人强烈的多。事情偏偏就是这样:“怕鬼偏有鬼!”内心深处越是惧怕失败,就越显得神经质,还越容易出差错。

女人也并非不怕失败,所不同的是她在产生自卑感的同时,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找个借口开脱。而男人是属于不能找借口的性别,是主宰社会,负担家庭的性别。失败,对于男人显得异常可怕。

可以说自卑感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没有自卑感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然而,如果一个人让自卑感贯穿了一生,那他永远成不了大事。

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打开自卑的枷锁,彻底抛弃它。

艾摩·汤玛斯小时候一点也不优秀、甚至很自卑,但他最后却成为了著名的参议员,他是怎样克服自卑而最终成功的呢?他自己是这样介绍他成功的历程:

“我16岁时,经常为烦恼、恐惧、自卑所苦。就我的年龄来说,我实在长得太高了,但却瘦得像根竹竿。我身高6尺2寸,体重只有180磅。虽然我长得很高,但身体却很弱,永远无法和其他小男孩在棒球场上或田径场上竞争。他们开我玩笑,喊我‘瘦竹竿’。我十分忧愁,又自卑,几乎不敢见人,而我确实很少与人见面,因为我们的农庄距离公路很远,四周全是浓密的树林。我经常整个礼拜没见到任何陌生人,所见到的只是我的母亲、父亲、姐姐、哥哥。

每一天,每一小时,我总是在为自己那高瘦虚弱的身体发愁。我几乎无法想到别的事情。我的难堪与恐惧如此严重,几乎难以描述。由于我父母没有能力送我上大学,我知道我必须自己奋斗。因此,一到寒冷的冬天,我去打猎、设陷阱,捕捉动物。春天时我可以把得来的兽皮卖掉,换取4美金,然后用那笔钱买了两只小猪。第二年秋天把它们卖掉,又换了40美金。带了卖掉那两只猪的钱,我离家进了‘中央师范学院’一位于印第安那州丹维市。我每周省吃俭用才用不到2元的美金。我身上穿的是母亲为我缝制的一件棕色衬衫。我也有一套西装,本来是父亲的——父亲的衣服不合我身。我穿在脚上的那双鞋子也是他的,同样不合我的脚,因此我一走起路来,鞋子就几乎从我脚上掉下来。我觉得更自卑,不敢和其他学生打交道,所以独自坐在房里看书。当时我最大的欲望,就是使自己有能力购买一些商店中出售的衣服,既合我身也不会叫我为它感到羞耻。

然而后来,发生的四件事,帮助我克服了我的忧虑和自卑感。其中一件事,给了我勇气、希望和信心,并完全改变了我以后的生活。

第一件:在进入师范学院不久,我参加了一项考试,获得一纸‘三等证明’,使我可以在乡下的公立学校教书。尽管这张证书的期限只有6个月,但它表示某人对我有信心——这是除了我母亲之外,第一次有人对我表示信心。

第二件:一所位于‘快乐谷’的乡村学校的董事会聘请了我,每天薪水2美元,月薪40美元。这表示有人对我更具信心。

第三件:在我领到第一次薪水之后,我在店里买了一些衣服,穿上它们,使我不再觉得羞耻。我也终于敢抬头,挺起身来与周围的人交往,这又使我增强了信心。

第四件:我生命中真正的转折点——我克服忧愁和自卑感的奋斗中第一次胜利。印第安那州班桥镇每年都会举行‘普特南郡博览会’。这年我母亲鼓励我参加其中一项公开演说比赛。对我来说,这个念头真是幻想。我甚至没有勇气面对一个人谈谈话,更不用说面对一群观众了。但我母亲对我的信心,她对我的前途有很大的梦想——她是为她的儿子而活。她的信心使我毅然地参加比赛。我选择了一篇《美国的自由艺术》为演讲题目。坦白说,我刚开始准备讲时并不知道什么是自由艺术,不过,我相信我的听众们也不懂。我将我那份文件绚烂的讲辞全部默记下来,并对着树木和牛练习了不下100遍。我急于在我的母亲面前好好表现一番。因此我带着深厚的感情在演讲,结果我得了第一名,我不禁呆了。听众中响起一片欢呼。那些一度讥笑我,称我为‘瘦竹竿’的男孩子,现在拍着我的背说:‘艾摩,我早知道你行。’我母亲搂着我,高兴地哭了起来。

即使我现在取得了如此成就,但每当回顾过去时可以看得出来,在那次比赛中获胜,是我生命中的转折点。当地报纸在头版对我作一篇报导,并预言我前途无限。在那次比赛中获胜,使我在当地声名大噪,成为众人皆知的人物,而更重要的是,这件事使我的信心增加了千百倍。我现在很明白,如果我不是在那次比赛中得胜,我恐怕一辈子进不了美国参议院,因为这件事使我开了眼界,扩展了我的视野,使我明白自己拥有以前甚至不敢妄想的潜在能力。

那时,我渴望多学一点教育。因此,在以后几年当中,我把我的时间分为教学和学习两部分。为了支付我在迪保大学的费用,我曾经当过餐馆侍者,看过锅炉,剪过草,记过账,暑假在麦田和玉米田工作,并在公路工程中挑过石子。

在1896年,当时我只有19岁,我已发表了28场演说,呼吁人们投票选举威廉·杰宁斯·布利恩为总统。为布利恩竞选的那份热情,引起了我自己步入政治圈的兴趣。因此,我进入迪保大学之后,就选修法律和公开演说两门课程。在1899年,我又代表学校参加和巴特勒学院的辩论赛,比赛是在印第安那波利斯市举行,题目为《美国参议员是否应由大众选举》。我另外又在一场演讲比赛中获胜,成为班刊和校刊的总编辑。

同类推荐
  • 会用人看这本就够了

    会用人看这本就够了

    《会用人看这本就够了(珍藏版)》介绍了用人之道,博大精深,所有想长久在领导职位立志于凝聚人心,干一番事业的人必须练就的本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作为领导者,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必须精于揣摩人性、把握人心,正确用人,为自己成就大事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管理者要想达到理想的用人状态,关键是要与下属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用人时,要敢于信任下属,善于授权,并做好对下属工作的监督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赢得真心拥戴。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工作细节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工作细节

    失去工作热情,就永远无法获得成功;保守公司秘密,就能赢得老板的信赖;做事要做到位,就能永立于不败之地……掌握顶级工作细节,让老板看见你就喜欢。本书选取了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工作细节。结合理论,使所有职场人士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根据自己的实际,从成功的经验中不断总结创新,得到收获。
  • 人性的弱点全集

    人性的弱点全集

    人性的弱点有十种:自卑、失控、没有斗志、缺乏韧劲、不喜交际、遇事犹豫、不善应变、目标不定、逞强心理、受阻心态。我们不准备一一去解释它们各自的特点,因为从本书中就可以找到明确的答案。我们只想说明的是弱点并不可怕,不能改变弱点才是最可怕的。
  • 心文化

    心文化

    “心之智”全文19篇。作者像一位心理导师,循循善诱,启迪你的心智,教给你通往理想生活的金钥匙。用“嘀嗒嘀嗒”的钟声,敲醒你珍惜时间,只有把握好今天,才能登上明天理想的客船。用毛泽东的自信与博学,李白的超脱与放达,苏轼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提升你乐观、大气的人格。用社会现实中具体的事例,引导你学会利导思维,在不利的事情中看到有利因素。用质变量变、厚积薄发、善于抓主要矛盾的理论和方法,再一次让人们在哲学的观念中,审视自己的思想与行动。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

    挖掘、撷取了很多北大先哲、当代北大人和各界精英的哲思妙语,并根据写作需要加入了相应的经典案例,当然也不乏作者的一点儿管窥之见,希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染更多的读者。阅读《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让北大精神在每一个读者心中延续她的辉煌。
热门推荐
  • 陈寅恪讲国学

    陈寅恪讲国学

    陈寅恪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他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他的新考据学方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陈寅恪与王国维、陈垣等形成了中国史学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新考据学派”。他研究的范围涉及中古史、宗教史、蒙古史、敦煌学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果。本书对其学术成就、治学特色以及师友关系等进行了比较深刻的阐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为进一步研究陈寅恪提供了新的视角,不失为一部富有特色的了解陈寅恪生平及其学术成就、中国文化精神的著作。
  • 火车去哪儿

    火车去哪儿

    离婚后,为了温饱,她选择再嫁。半路夫妻,相敬如宾,却少了她熟悉的烟火气。是继续过体面却隔心隔肺的生活,还是回到千疮百孔但知根知底的旧日子里?白杨就像她的名字那样亭亭玉立,虽然接近不惑,却仍结结实实地挺拔着。你撇什么嘴?看你撇嘴我就来气,怎么了,女人上点岁数就不能亭亭玉立吗?当然可以,就像我们的白杨。白杨一直认为自己名字好听,挺脱俗的。像她那个年代出生的女孩儿名字大都跟果蔬和花有瓜葛,白杨却偏偏和树搭上,虽然爹说杨树不是什么好木头,大都劈了烧火。她不管些,觉得自己棵白杨就该美美地挺直了。小时候她用火柴棍画眉毛拿面粉涂脸,再后来拿牛奶往身上抹。
  • 故宫活字典:朱家溍传

    故宫活字典:朱家溍传

    他是一部“历史书”,擅长文物鉴定,被誉为国宝专家; 他主编的《国宝》,成为中国政府官员赠送外国元首的正式礼物;《朱家溍传》讲述他出生相国世家,却蜗居陋室,与家人多次捐赠收藏,一次捐赠即过亿元。
  • 特工嫣然

    特工嫣然

    这是一个虚空的世界,这是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恋,这是一群爱恨交织纠缠不清的男人和女人们。她一朝穿越,是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还是不小心踏错了红尘?敬请阅读,智慧狡黠美丽妖娆的女神,为君歌尽静胡沙。
  • 纸人

    纸人

    预料之中的恐怖,命中注定的恐怖,都不至于让我们如此害怕,明明阳光灿烂,明明幸福平安,明明没做亏心事,明明在读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恐怖故事……突然,一只不怀善意的手背后颤巍巍地伸过来了,它是来要命的。
  • 双罗

    双罗

    何为双罗,即双重的修罗。如果融合了现世与异世的双罗之力,是否可以拯救这个即将破灭的世界?校园内不求上进的少年刘忍泽,是否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救世主?我们拭目以待。
  • 纨绔郡主桃花劫

    纨绔郡主桃花劫

    她一朝魂穿,阴差阳错的成为了青龙国帝都的第一纨绔女——宁玉珑小郡主。作为宁王府唯一的嫡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整个青龙国帝都敢招惹她的人屈指可数。有青龙国皇后的亲姑姑,有玄武国女将的奶奶,有朱雀国摄政王的娘亲,有......在这开挂般的背景下,她的人生走向又会如何呢?
  • 最强齐天大圣

    最强齐天大圣

    被割断手筋脚筋,绝望之际,融合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记忆。从此逆天崛起,一发不可收拾。非洲某军阀:我想再活五百年,您看……某将士:米国的万磁王太嚣张了,又毁了我们200颗人造卫星,您不管管吗?PS:推荐本书《从今天开始捡属性》,巨龙泰坦奇幻文,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瞅瞅!
  • 别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安逸

    别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安逸

    一本充满斗志和积极向上力量的暖心读物。不仅适合初出校门踏入社会的学子阅读,更适合每位职场人士翻阅、品读、收藏。在当下,“奋斗”是一个被多次谈及的话题。如何奋斗,如何坚持奋斗,怎样的奋斗才是真正的奋斗。在每个崭新的日子里,是选择安逸且过还是积极上进,是每个活在现世的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书中用各种生动的例子讲述了这样的道理:在该奋斗的年龄,不要选择安逸。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收获更好的未来。有些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所以,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本书从不同角度,对上述观点进行了剖析和说明,旨在告诉读者:每个人,不管你的处境多么艰难,不管你的前进之路几多坎坷,只要用心努力,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 道德真经取善集

    道德真经取善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