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3500000007

第7章 “毛泽东百年祭”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武大郎是卖什么的?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回答。在中央电视台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播出前,很多人说:“这还用问?谁不知道武大郎卖烧饼呢?在电视连续剧《武松》和其他许多戏曲里不都说武大郎卖烧饼吗?”

翻一翻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那上面明明写的是卖“炊饼”,而不是卖烧饼。把卖炊饼说成卖烧饼,那是想当然。要知道,在上世纪70年代末复旦大学的教授在上古代汉语课时就曾认认真真地讲解:“炊饼者,馒头也。”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明朝人。有的文章考证说,明朝有本书把面食分成三种:煮的面食如切面叫汤饼;蒸笼里蒸出来的叫笼饼,又叫炊饼,就是今天的馒头;炉子上烤出来的面食叫胡饼,也就是烧饼。可见,武大郎卖的是馒头而不是烧饼。《水浒传》电视连续剧播出后,这才成了现代人的常识。

使用一个概念,就要弄明白这个概念的意思,它有哪些含义,适用于哪些对象。从逻辑上来说,就是要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那些事物。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会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它的外延是指古今中外的所有的人。又如,“语言”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它的外延是包括汉语在内的世界上的一切语言。

瓜田在《新闻出版报》上撰文指出,1993年年底,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有几家报刊竟先后出现“毛泽东百年祭”字样的文章。作者指出“纪念诞辰百年”不是“百年祭”。

什么是“百年祭”?所谓“百年祭”是指一个人生命终止满百年之后的祭祀。郭沫若先生1944年在延安时曾写过《甲申三百年祭》,是为总结三百年前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历史教训而写的。毛泽东主席的“百年祭”应在2076年。如果1993年就搞“百年祭”,意味着1893年生的人于出生之日就被“祭”起来了。这既荒谬也不敬。

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是混淆了“诞辰百年”与“百年祭”中的两个“百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一个人活着的时候,谈论他今后的去世往往用委婉语词“百年”,如说“某人百年后怎样”;一个人没有活到百岁,从出生时算起满百年,于是有“纪念诞辰百年”一说,但是在“百年祭”中的“百年”则约定俗成地解释为“去世后百年”。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表达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新民晚报》2005年2月23日A版夜光杯栏目刊载题为《彭文应先生百年祭》的文章,文章说到“看过《彭文应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册》全文”。可见是彭文应先生诞辰已满百年,而不是谢世已经百年。

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青去世后,中央电视台一位著名主持人采访毛岸青之子毛新宇,对毛岸青去世表示哀悼说:“家父去世,深表哀悼。”《扬子晚报》说,这一口误“被传遍全世界”。也许是情急之下,央视主持人把“令尊”说成了“家父”。

不了解某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而盲目地使用,难免要闹笑话。

山东军阀韩复榘不学无术,又好附庸风雅。据说,有一次他到某大学作演讲,信口开河说:“今天到会的人十分茂盛,敝人实在很感冒,你们都是大学生,懂得七八国的英文,我不懂这些,今天真是鹤立鸡群了。”这是编出来的笑话还是实有其事,笔者无从考证。

“茂盛”指植物长得多而好,怎么能用来形容人呢?“感冒”是疾病,并非表示情绪的概念,纵使算作修辞学上的借代,也是词不达意,它表示“反感”而不是“感动”。“英文”作为语种,世界上只有一种。虽说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大同小异,也不至于有“七八国”之多。这个大老粗既要硬充“谦谦君子”,又以“鹤立鸡群”自诩,真是语无伦次!

你见过会爆炸的副食品吗?也许你会觉得问得很奇怪,会爆炸的东西怎么能成为副食品呢?要知道还真有过专卖这种东西的副食品商店哩!

1956年,在海南岛某城镇,所有店铺都没有字号,一律挂上“副食商品第×门市部”招牌。“副食商品门市部”,顾名思义是卖食品的。顾客们走进副食商店第三门市部,竟是个药铺。走进第二门市部,除了副食品外,还有草帽、木屐、铁丝、炮仗等,是个杂货铺。这种名不副实的招牌,弄得顾客啼笑皆非,也给门市部本身增添了不少的麻烦。《人民日报》为此专门写了一篇短文,以纠正这种名不副实的现象。

20世纪80年代初,在宣传婚事新办时,有的报刊却把“集体婚礼”写成了“集体结婚”,这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结婚,是男女两方结为夫妻的行为。婚礼是为这种行为举行的仪式。所谓“集体结婚”有它的特定意义,就是指十几个以至几十个青年男女群居。把“集体婚礼”误写成“集体结婚”,不是与西方某些颓废青年的荒唐行为混为一谈了吗?当时《人民日报》专为此发表读者来信加以纠正。

可是,最近几年“集体结婚”的提法又开始流传起来。某报转载马来西亚一则《五兄弟同时取五姐妹》的消息说,“难得的是五对恋人均赞成集体结婚”。

1994年,上海举办了离婚的集体仪式,可是某文摘报的标题竟然是《闸北区法院举行别开生面的集体离婚》。

报载“集体结婚”的始作俑者要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中期。为了变革中国传统的婚嫁仪式,提倡节俭,某报说南京市政府共举办过八届“集团结婚”。

“征婚”不等于“结婚”,本来是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可是,有位19岁的农村男青年在某杂志上发表“征婚启事”,没料到引来当头棒喝。有篇文章批评说:“不管这个小伙子各方面的条件如何出众,替他觅妻子却实在要不得”,因为“我国现行婚姻法明文规定了男性公民的法定结婚年龄不得低于22周岁”。类似的批评早已有之。端木昌撰文《征婚不等于结婚》,标题就点明了“征婚”与“结婚”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婚姻法规定了结婚年龄,而没有规定征婚年龄,19岁的男青年征婚虽说早了点,但与违法还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

在中学生的作文中,混用“发现”与“发明”的错误曾经不少见。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比欧洲人早一千多年发明了圆周率。”圆周率是客观存在的数,它是不能“发明”的,用“发现”就准确了。

关于“发现”与“发明”,还有个鲁迅嘲笑论敌的故事。鲁迅在一篇文章中曾批判一班“最恨科学”而又“好讲鬼话”的人。他们故意捣乱,把科学东拉西扯,羼进鬼话,弄得是非不明,使科学也带了妖气。他们说:“精神能影响于血液,昔日科希博士发明霍乱(虎力拉)病菌,有某某二位博士反对之,取其所培养之病菌,一口吞入,而竟不病。”

鲁迅揭露他们连基本的事实也搞错了:是“发现”而非“发明”了真霍乱菌的科希,为了证明别人发现的是假菌,而毫不畏惧地把对方的菌吞了。鲁迅还特地指出,“查出了前人未知的事物叫发现,创出了前人未知的器具和方法叫发明”。鲁迅通过阐明概念的内涵,嘲讽了论敌的无知可笑。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相互对对方有所规定,一定的内涵有一定的外延与之相应,因为只有具有内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才属于这一概念的外延。反过来也可说概念的外延也决定了概念的内涵,因为内涵是外延所指的事物所共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同类推荐
  • 山西民间曲艺

    山西民间曲艺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鬼

    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鬼

    中国民间素有神鬼文化传统,却是见神就拜,无门户之见,这也使得鬼神不分,故本书系即分设《鬼》《神》《仙》《妖》《怪》《精》六题,一题一书,为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精怪神仙分别列传,界定门类,爬梳各种文艺作品及民俗现象,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清晰的民间精神世界。《怪》全书共辟四章,以古典文本文献为背景,辅以民间传说故事,从“怪”的定义、特性、类别、人与之的关系等视角,对“怪”本身作了介绍整理,作者认为怪的信仰根源于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之后在作为主流的儒家和释道二教的影响下,怪逐渐被异端化、典型化。而在人与怪的对立中,人对怪做不妥协的斗争则体现了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罗列了中国古今的名人对于文化与艺术的见解,对文化艺术的不同发展观念,但这些都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2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2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 信赖·互惠·共生: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信赖·互惠·共生: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本书以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状况为中心,分别从“19世纪中期以前的东亚地区交流”、“近代西洋殖民主义的冲击和东亚各国的关系变化”、“冷战与冷战后的东亚地区交流”三个专题,汇聚了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等专业的中日学者跨学科的讨论成果。
热门推荐
  • 救生员男友

    救生员男友

    夏语和张玮凡是在泳池相遇,在张玮凡救起夏语的那一刻,从此夏语就赖上了他。
  • 荒古神域

    荒古神域

    人族圣盟天骄‘莫子逆’,得九月葬碑传承,破荒古绝密,创魂武圣典,从此……天欲亡我,我必焚天,执此荣耀,踏八荒世界,战九天神域,铸就不朽传说!那一年,他说:“若我有重生日,必灭你世间魂!”
  • 阴阳盗墓人

    阴阳盗墓人

    二十年前,一群土耗子从一座古墓中带出了一枚龙凤玉佩,几乎全军覆没,二十年后,一个土耗子的后人发现了龙凤玉佩的秘密,他集齐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盗墓人前去寻宝,谁也没想到,一片寻常的养尸地,竟然充满了险恶危机:燕啼血、养活尸、九星莲台、血月鬼尸……这次有去还能有还吗?
  •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明清卷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明清卷

    论述明清两朝初建时期道德生活的变化;明代中叶市民道德兴起对中国道德生活的影响;市民阶层的发展对社会道德生活的作用;明代专制对道德生活的影响;明清之际民族矛盾与社会道德生活;满族道德生活与中原道德生活的相互作用与融合;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道德生活的影响;中华民族的定型与民族融合中的道德生活,揭示这一时期道德生活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 最后一个工人

    最后一个工人

    具有工业文化底蕴与内涵的中篇小说精品集。《最后一个工人》主要内容包括:失眠、一天八小时工作、男工张义、好大一棵树、下岗孝子李永荃、最后一座工厂、黑色王国、堡垒漂浮、暖冬等。
  • 学霸课堂学习法

    学霸课堂学习法

    怎样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别。我们编辑的这套“学霸学习法”作品可供学者参考,从中获取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但要说明的是:“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学霸课堂学习法》对学生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益做出了理论指导,并推荐了部分有利于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益的故事,可供练习掌握该学习方法。"
  • 乡愁里的广东

    乡愁里的广东

    乡村隐藏着大美,她往往是一个地方本土特色文化的最直接载体,也是理解一个地方的过往和未来的入口。在这本书里,我们从靠近海岸线的渔村,到城市周边的乡村,再到深藏在大山里的山村;从岭南水乡,到瑶族山寨,到海岛村落;一路走访,一路记录广东乡村的山水、建筑、故事和人情,追寻乡村才有的安静与美好,为你呈现一个你可能不甚了解的广东世界。
  • 凤逆九天

    凤逆九天

    这是一个海洋的世界。这是一个海盗的黄金时代。云穹大陆上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韩昭,黑历,华风,三大陆天各一方,以海隔绝,商贸往来多靠海路,因此诞生出无数的海上盗贼。逐鹿与海洋之上。韩昭国,陆地三雄之一。春光明媚,金色的阳光照耀在大地上,杨柳伸展着身躯吐出新芽,在春风中轻柔的起舞,嫩绿的草叶儿从土中抖擞出身姿,散发出清幽的香味,桃花在枝头轻开笑颜,正是春来好时节。“大小姐,快跑,快。”一片春……
  • 清穿孝昭仁皇后

    清穿孝昭仁皇后

    康熙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史册记载乃辅臣遏必隆之女,鳌拜义女。她出身高贵,却仅在康熙后宫昙花一现,在皇后之位不到一年便香消玉殒。当来自现代的灵魂占据了这具身体,当四阿哥不再是德妃的孩子……容凰发誓,她一定要摆脱原定剧本中无子早逝的悲剧。
  • 助攻莫得感情

    助攻莫得感情

    一切命运的开始和结束,似乎早已注定。在时间和空间的乱流中,命盘在缓缓转动,大千世界无数人来了又去、浑浑噩噩,如果你有幸遇见一个喜欢粉色、掌心有痣的女人,记得,她不是怪胎,是你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