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5800000005

第5章 在心地中发现智慧(4)

语意: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都盼望的,但若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接受。穷困与下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若不是用正当的方法摆脱它,君子就不去摆脱。

语出《论语·里仁篇》。有人会说:谁没有私心?难道大人物一心为公,一点儿私心杂念也没有吗?当然不是,他们是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绝非只顾他人不顾自己,更不是只办公事不讲私利,连自己该得的那一份也不要。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还是铁骨铮铮的海瑞,他们都没有拒绝当得之利。毕竟每个人都要生活,而且要吃饱、吃好,营养充足才有精力去办公事。完全轻视私利怎么能行呢?

无论私心或公心,每个人都会有,但有层次之分,就像读书有年级之分、下棋有段位之分一样。同样是读书,小学生怎么能跟大学生相提并论呢?同样的道理,人人有私心,但境界却大不一样。

有的人在私利与公利明显发生冲突时,优先满足私利,这似乎可以理解。而有的人品质就低一等,马路上的井盖要搬去卖钱,电杆上的电缆要割去卖钱,为了一点点儿私利,竟不惜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还有的人,为了私利去杀人越货、坑蒙拐骗,境界更低了一层。这些人看似满足了一时的私欲,却不晓得,私心越重的人,所失越大。事实也是如此,那些自私自利,“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的人,他们的人际关系必然很糟糕,朋友厌弃他,同事冷落他,甚至亲人也背离他。不管他在利益方面的收获多大,却生活在一个冷冰冰的人际环境中,必然感到孤独、压抑,这已经是一大损失。至于那些为了私利违法乱纪的人,时时受到法律的威胁,甚至因此丧失自由和生命,损失就更大了。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完全抛弃私心,但应该把握一个原则:用正当手段实现私利,不取非分之得。

德不孤,必有邻。

语意: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人来做他的伙伴。

语出《论语·里仁篇》。固守礼,追求德,这些多少都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东西,说他们特立独行,恐怕也不为过。所以,有德者,往往是少数派。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又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其实能聚在一起的朋友,他们之间肯定有相似相同之处。

人,都是需要朋友的。一般人总是希望和大多数人表现出一致性来,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安全感。作为少数派的有德者,比如孔子的弟子们,可能时常会有孤立感、孤独感。放眼四周,肯定常常会感到郁闷。

今天,坚持理想者,一时不为别人理解也是常有的。如果,这是正道,那么这时千万不要灰心失望或自暴自弃,因为要在人生中留下坚实的足迹,走进“柳暗花明”的境界,靠的是意志和奋发。事业之舟常遇风险,很少有舒适、悠闲,能不惧惊涛骇浪,敢于在沧海横流中一试身手的人,凭的是顽强的拼搏。人生有时像个赌局,谁都不可能总是赢家,谁也不可能总是输家。归根究底,有道德的人必定不会孤单,总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你走在一起。只要我们跳出了个人的狭隘,时时处处心向阳光,力所能及地做点好事,本本分分地做个好人,总会有那些被你的善意所鼓舞的人,被你的美德所打动的人与你同行。如此,丑恶将无处立足,邪恶将迅速枯萎,你将生活得安定而从容。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语意:不修养品德,不讲习学问,懂得了仁义却不能去做,有了缺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最忧虑的事啊!

语出《论语·述而篇》。一个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毛病缺点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因为,认识错误只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认识了错误,却不及时改正,或者一再重复类似的错误,也是徒劳无功的。及时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我们才能在觉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才能一步步摆脱烦恼。

从时间效应上讲,发现错误要立即改正。立即二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一定难度。就一般人而言,发现错误后往往会产生一种侥幸心理,希望能通过某种“幸运”使自己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有惊无险。确切地说,这种侥幸心理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别无二致。正是因为抱着这样一种侥幸心理,才使得他失去了改正错误的最佳时机。而改正错误就等于为自己赢得了又一次机会,如果事情的变化已经不如你所料,而现实又给了你改正错误的机会时,一定要抓住它。一旦发现错误便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和应变措施,以防止“创口”的进一步扩大。要尽全力治愈它于一点上,如果贻误时机,等“创口”由点扩散到面,那就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语意:善人可以做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语出(宋)晁说之《晁氏客语》。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谁相处,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要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把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提高自身修养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众人皆知,可是人们并不是都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爱拿自己的长处同他人的短处比。在与人相处中,就表现为对优于己、强于己者不服气;对有缺点错误者鄙视、嫌弃;严于责人而宽于责己;拿正确的道理当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这样,既堵塞了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己的道路,也难免造成人际间的不和谐,甚至冲突。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语意:读书人有三个不争:不和品德高尚的人攀比名望,不和猥琐的小人争夺利益,不和天地自然比较技巧。

语出《曾国藩家书》。世人多攀比,因而觉得苦闷。今人常谈幸福,得出的结论往往是自己并不幸福。其实幸福是一个本来就存在于内心的东西,而很多人要求的是要比别人幸福,这一比、一争,原有的幸福也不见了。

人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定位,不争是一种和谐,是一种智慧。真正聪明的人是不轻易和人攀比的,而是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品德高尚的人比名望只会显出自己的卑微,显出自己气量之小,而且还有附庸风雅之嫌;和委琐的小人争利益,失败的也只能是自己,小人的胜利往往在于他们不按约定的道德规则办事,而与这样的人争夺利益只能显得自己更委琐;天地造化万物,人若不能对自然抱一分敬畏之心,而偏执于自己的“巧夺天工”,必定会感到失意和茫然。“士”的三不斗,看似有消极避世之嫌,但三个不斗并不是强调与世无争,顺其自然,而是暗藏着为人处事的大智慧,这三个不斗,是对德行的景仰,是对委琐的不屑,更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只有真正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也只有做到这一点,人才能不在攀比中寻找幸福,而在自己的内心去体悟幸福。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语意:忧愁的时候切忌纵酒,愤怒的时候不要写信。

语出(唐)张锡《幽梦续影》。人总有喜、怒、哀、乐。喜乐是人之幸事,喜乐之时,手舞足蹈,只要不波及别人便无大碍,而忧愁和愤怒则容易让人做出过激的事情,比如有人会在忧愁的时候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喝酒往往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把问题变得更严重了,纵酒所得仅仅是一时的放纵,而对于问题本身的解决则没有任何作用。同样,人在愤怒的时候也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古人说:愤怒的时候不要写信。这是因为愤怒不能让人心平气和地面对某件事情,这个时候写信会夹杂很多个人感情,而这种感情往往是不理智的。这个时候写出的信经常充满偏激,不能起到正常交流的作用。而寄出的信如说出的话“覆水难收”,当我们平静下来再后悔当时的举动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人应该保持理智,特别在情绪急剧波动的时候,这个时候要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些事情,不要因忧虑而纵酒,更不要因愤怒而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当我们平静下来再去看让我们忧愁或者愤怒的事情时,我们就能以平常心去剖析它,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它,以正确的方法去解决它。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语意:能吃粗茶淡饭的人才有资格享受山珍野味,能忍受市井喧嚣的人才能享受名山大川,能经受磨炼的人才能享受功名。

语出《曾国藩家书》。经历过磨难,才懂得享受幸福。宋代有一个富贵人家的公子,从小过惯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感觉生活没有了意义,每日纵酒作乐,蹉跎光阴。金兵南下,他们举家南迁,路上又遇强盗骚扰,与家人走散,落难乡间。在乡下,当他躲在一户百姓人家,每日在田间劳动,每次只能吃粗茶淡饭时,他忽然想到原来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而他在那么幸福的环境中却没有做任何有意义的事情。他很后悔。后来民间招募壮士抗金,他马上跑去报了名,后因英勇作战,被朝廷看重,当上了将军。荣华富贵又来之时,他没有了昔日的放纵,只是勤恳地做些分内之事。

磨难能让一个人珍惜幸福,能够吃苦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甜;磨难也能让我们体会一种心境,能够忍受市井喧哗的人在游历名山大川时才能感觉到山水之美;磨难也让人成熟,让人有一种吃苦的心态。考察一个人也是这样,只有经历过磨难的人才可担重任,行大事。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语意:善于观察别人的人经常观察自己,善于观察自己的人经常反思内心。

语出明朝祝允明《读书笔记》。我们每天都在观察着这个世界上的人与事,有的人观察是为了看热闹,有的人观察是为了有谈资,这都算不上真正的会观察,真正会观察的人是那些通过观察别人来反观自己的人。在很多时候,别人都是自己的影子,当看到别人有成就的时候,需要考虑一下别人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反过来思考一下自己能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当看到别人失败的时候,考虑一下这个人为什么会失败,然后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同样的问题。

有句俗语说,真正会走路的人不是那些看见别人摔跤而哈哈大笑的人,而是看见别人摔跤而检查自己鞋子的人。看到别人摔跤就哈哈大笑,仅仅是把对别人的观察当成了一个无关于我的事情。其实应该仔细想想,同样的问题会不会在自己的身上发生,比如别人因为没系好鞋带而摔跤,这时候就需要检查一下自己的鞋带是否系好;别人因为路滑而摔跤,这时候自己走路的时候就要小心;别人因为分神而摔跤,这个时候就要提醒自己集中精力。如果不想到这些,而一味地笑话别人,很可能下一个摔跤的就是自己。观察别人最大的收获就是总结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教训,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语意:诚实做事就不会有灾祸,懂得宽恕就不会结怨,与别人和谐相处便不会结仇,懂得忍让便不会受到羞辱。

语出《曾国藩家书》。为人处世有四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诚、恕、和、忍。诚,应该是为人处世的第一标准。人只有在摘掉虚伪面具,展示真实灵魂时,才能看清对方,增进了解,从而达成某些思想上的共识。事实上,很多友谊与爱情都是在真诚中走近而得以发展的。诚,又如强力防腐剂,抑制一切外来不良因素对坚贞爱情与友谊的侵蚀。恕,是要懂得宽恕别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不懂得宽恕的人只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懂得宽恕才不会让别人怨恨自己。和,是与人维持一种和谐的状态,有的人处处是敌人,就是因为他不能和别人和谐相处。忍,就是要学会忍让。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得一时之气,解得百日之忧。的确,很多时候,只要一点微微的退让便能将矛盾充分化小,甚至化无。事情总会在一笑而过中迎刃而解。

一味追求胜利的人,其实他在得到所谓的胜利的时候也失去了很多,譬如,形象、口碑等等。退让不是怕人,更不是懦弱,它是一种爱心的充分体现。善于退让的人一定是个有爱心且智力聪慧的人。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语意:处心积虑积累家产的人,留给子孙的可能就是祸患;沉溺于声色的人,就是在残害自己的性命。

语出《曾国藩家书》。西汉宣帝时有一位大官叫疏广,他告老回到家乡,每日让家人提供酒食,请宗族亲属、过去的老朋友和宾客一起娱乐。多次问家里剩钱还有多少,赶快拿出来供应酒食。这样过了一年多,疏广的子孙私自跟宗族老人中与疏广关系最好的人说:“我们希望趁疏广在时稍微建立一点产业的基础。现在饮食娱乐已快把财产消费完了。应该劝说疏广买一些田地与住宅了。”老人就在闲暇时给疏广提出这种建议。疏广说:“我难道老糊涂了,不想子孙的事了?我想已经有了旧的田地与住宅,子孙在那里辛勤劳作,足够供给衣食,与普通百姓差不多。现在再给他们增加什么都是多余的,有了多余的就会使子孙养成惰性。如果是贤材,财富多了,就会损害他的志向;如果是蠢材,财富多了,就会增加他的罪过。而且,富人容易招来群众的埋怨。我既然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教育子孙,也不想增加他们的罪过而又被很多人埋怨。”

的确,给后世子孙留财产倒不如给他们留下得到财产的方法,否则只留下财产反而成了子孙的祸患。而不管给子孙留不留财产,人总需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能沉迷于声色犬马,有钱财可以去做些周济别人的好事,沉溺声色就好比残害自己的性命。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语意:事情因为匆忙不假思索而失败,思想因为有足够时间去想而有收获。

语出清朝申居郧《西岩赘语》。傅斯年在台湾大学当校长的时候,台大有二十一响钟,意思是人每天能够利用的时间不是二十四个小时,而是二十一个小时,剩下的三个小时是用来思考的。人的生活学习需要思考,做事情也需要思考,匆匆忙忙不假思索地去做事往往是要失败的。

同类推荐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思维补丁:修复你的61个逻辑漏洞

    思维补丁:修复你的61个逻辑漏洞

    古代哲学家曾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但随着哲学、生理学、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领域的学者的研究,发现在人的潜意识中存在不为自己意识到的偏见、谬误和错觉,比如先入为主、事后诸葛亮、对人不对事(因人废言)、多数人说的就一定是对的、迷信权威,等等。本书总结了在我们的思维中存在的61个偏见、谬误和错觉。针对每一个问题,作者用一篇生动的文章来介绍这个问题在我们生活中的表现,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行为经济学家怎样通过思考或实验来解释它们产生的原因、在历史上或现代生活中有哪些典型的案例,以及我们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偏见、谬误和错觉。
  •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是罗智先生时隔三年推出的最新心学研究著作,这既是他对多年潜心研习心学的全面总结,也是他对心学研究作品创作的一次创新。这是国内第一部以笔记的方式解读王阳明心学智慧的著作。罗智先生把阳明心学和王阳明的一生融合在了一起,传记+心学的解析,使得全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都较高。罗智先生总结了以往作品的成功经验,采用全新的形式创作本书,全书内容轻松易读、见解独到,囊括了《传习录》的全书精华,无论是思想性还是文艺性,都较以往更上一层,是难得的阳明心学上佳之作。
  • 孟子与离娄

    孟子与离娄

    《离娄》重点论述了君臣之道、父子家人相处之道,说明了为君王者治国施政的最高修养境界—--至诚,为人臣者。高官厚禄者的责任——能格君心之非,为人师者的文化修养和教育的职责——促成完整的人格,为人子女者事亲尽孝之道——守身,即坚持一种人格、行为的标准。此外,还讨论了君子修养的目标,即“自得”以恢复“赤子之心”。南先生特别指出,后世学者对《孟子》多有误读,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两不孝是什么,朱熹认为是“贫不仕”,“陷父母于不义”,他则反对此说,认为应依《孟子》本文,理解为不能事亲、不能从兄。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热门推荐
  • 最后的拳皇

    最后的拳皇

    唐家的宝藏这看似已经淹没在历史时间中的事情,却因为一个少年脚底残缺的唐字而被人重新想起。火焰岛上那令人窒息刺激的死侍对垒不仅可以用来赌钱寻求刺激更能用来解决陆地上军阀之间的矛盾。牟将军身后的老爷子到底是谁?火焰岛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 那研制反复失败的药剂竟然在一个少年身上阴差阳错的成功了。沈家的大小姐,从少林寺钻狗洞偷跑出来的小和尚,装疯扮傻的术士戏子…… 这所有的故事都要从那个破旧的渔港开始······
  • 嫡女正妻

    嫡女正妻

    婚礼前,她被亲姐姐撬了墙角。好,既然袁尚琵琶别抱在先,她顾明溪大人有大量也不再多说什么了,可是,“苍天啊,你让吊灯砸死我就是你不对了吧!”上天有好生之德,异世重生,顾明溪化身城阳侯府七小姐。据说,姨母是今上一生挚爱的女子!可惜已逝;据说,姐夫是太子!可惜已废;据说,外族是文远侯府!可惜已被灭族;据说父亲本来可以袭爵!可惜英年早逝。好吧,最起码自己还是正经的侯府嫡小姐。可是,前有姨娘觊觎母亲嫁妆,后有祖母图谋自己亲事,既然亲人靠不上,那就自力更生吧!栽种反季节蔬菜、创办国连锁“超市”、成立美容、养颜Spa中心,开展一条龙式优质服务,她顾明溪要在大宇国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做个自由自在的小财迷!可是——圣恩大师掐指一算:东亭侯府克母克兄克妻的小将军,跟顾家克父克母克姐的七小姐简直天生一对!一道圣旨,她顾明溪就成了东亭侯府预备世子妃,呜呜呜,钱还没花了,她还不想死啊!
  • 审判贤者

    审判贤者

    涅瓦雷斯大陆的和平使人类走向极端,无数人类邪恶的思想竟然慢慢的汇聚成了......首先就偷袭了化身为神秘之刃的黑暗本源,并剥夺其自由,成为自己毁灭世界的杀戮武器!
  • 杨门女将

    杨门女将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野心勃勃,进犯大宋边境。杨宗保奉命出征,不幸以身殉国。穆桂英和杨门女将身负国仇家恨,领兵出征。在战场上,她们遇到了一个劲敌,心狠手辣、精通兵法的西夏皇后——没藏秋水。在火器的帮助下,杨门女将初战告捷,滋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没藏秋水再现消失了数百年的方圆大阵,重创宋军。宋军陷入绝境,险些酿成兵变,佘太君力挽狂澜,平息了暴乱,精神上遭到沉重打击的穆桂英冒险前往杨宗保殉国之地,遭遇没藏秋水的伏击,幸得一群身份不明的人出手相助,化险为夷。在一座古老的山寨中,穆桂英邂逅了一个神秘的家族,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也了解到没藏秋水的真实身份和她潜伏在夏国的目的。得到自己族人的帮助,再加上经过改进、威力巨大的火器,穆桂英反败为胜。没藏秋水铤而走险,自立为皇帝,复兴故国。遭到背叛的李元昊选择与宋军联手,绞杀没藏秋水,条件是宋夏签订和约,永不相犯。就在战局峰回路转时,穆桂英遭到政治暗算,被解除了兵权。当她费尽周折,重掌兵权时,却又遭遇了族人的背叛。
  • 美人似毒

    美人似毒

    前世,她呕心沥血为夫君赢得君临天下,而最终,却抵不过美人的几句枕边情风,惨死夫君手中!重生一世,她终于明白,男人的恩宠是浮云,只有自己强大,才能主宰命运!嫡母佛口蛇心?扯烂你伪善的面孔,送你上黄泉!嫡姐阴谋诡谲?巧施连环妙计,撕破你虚伪嘴脸!狠毒情郎在现?灭你春秋大梦,除你一生希望!看她一身锦缎裙裳斗嫡母、灭姨娘、除恶姐、惩渣男、乱朝纲!但,千算万算,却算漏了一个男人,站住,谁允许你走进我心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重华长公主

    重生之重华长公主

    帝后的第一个孩子,荣宠无限的重华长公主,最后的结局居然是一杯毒酒,和自己的夫君死在了一起。上天垂怜,重活一次,重华一边忙着复仇一边忙里偷闲的和自己未来的夫君来段青梅竹马的恋情。可是,亲爱的夫君,为什么你小时候这么难搞?!
  • 异界禁忌传说

    异界禁忌传说

    他是禁忌的存在....任何传唱的人,杀无赦....那满腔热血少年,如何剑荡异界河山,千年寂寥守候,换来的不过一场落寞,他能冲破世间的枷锁冲出天地么?且看此书为各位带来一个全新的异界之行。
  • 念佛超脱轮回捷径经

    念佛超脱轮回捷径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戴戒指的情书

    戴戒指的情书

    原本生活幸福,家境富裕的林密儿高中毕业回家途中遭遇车祸,醒来之后得知家中遭遇巨变。父亲失踪,昔日家中世交江文景为夺得公司,逼迫林母出让股权。不久,林母病逝。8年之后,一心复仇的林密凭借好友夏侯静岚的力量与江文景展开了一场艰难的较量,然而林密对江文景之子江溢还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同时宋晴阳的出现,夏侯静岚的羁绊,都使她时时处于艰难的选择当中,爱不得,恨不得……
  • 长命约

    长命约

    案发时我给李浩打电话,他正在排队买果汁,说是买一箱果汁送个U盘。他在那边很不开心:“肖桐,你也只有办案时才会主动打电话约会我。”半个小时后他还是出现了,上下抛着一个买果汁送的白色闪存盘,翻我的案件记录:“盗墓?哟,今天有古尸解剖?刮目相看了嘛!” 就算有古尸,也轮不到李浩来动刀,因为他不是专家,是法医——青冈市警察局有且仅有一位法医,一个人撑起一个科。作为新人的打杂小警察,论资历我得叫李浩一声前辈,只是因为一起勾肩搭背喝酒喝得多了,关系才没那么拘谨。这次案子的确和盗墓有关,不过没有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