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500000008

第8章 刚柔鉴附录(7)

当章帝准备下令有关官吏具办此事时,马皇后听到了以后,她赶紧下诏说:“说国家遭受大旱是朝廷不封外戚的缘故,这是别有用心的。人们是想讨得我的欢心,而求发财高升。成帝时候,王氏家族5人同曰俱封为侯,据说那天黄雾迷漫,却没有下过什么雨。武帝时,分、窦婴以外戚故宠贵,专横跋扈,到头来均得不到好的结果。所有这些,天下人都是知道的,因此先帝警惕,提防贵戚外家,不让他们担任国家重要的职务。给王子封爵,也仅仅只让他们有以前楚藩国、淮阳藩国一半的地盘。而且经常说,‘我的孩子不应当与先帝诸子在待遇上平等并列’。现在,你们怎么能把马氏家族与前代阴氏家族来相比呢!我身为天下之母,之所以衣着俭朴,食不求甘美,令部属只穿帛布衣服,不用香熏饰物,就是想自己亲自做出榜样,希望外戚亲属们见了,感愧而改之谁知他们只是笑着说我本来就喜欢节俭。前不久,我经过濯龙门,看到往外家拜访的人群,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熙熙攘攘,不可胜数。奴婢穿着绿色的臂衣,一色雪白耀眼的衣领衣袖。回头看我的御者,远远不及。我当时不加斥责,只是回宫后下令减少他们每年的俸禄,就是期望他们有愧于心,能够们心自省。但他们还是懈怠,没有忧国忘家的志向。知臣莫如君,何况我自己的亲属呢?再说,我又怎能上负先帝的意旨,下亏先人的德行,使国家遭致前朝那样的败亡之祸!”

章帝看到马皇后的手书,悲伤感叹,又一次请求说:“皇朝自建立以来,外戚舅舅以恩泽封侯,就像封皇子为诸侯王一样,是国之常例。您确实是心怀谦让,怎么令我唯独不加封舅舅呢?况且大舅已到高龄,二舅、三舅身体也都不好,如果有朝一日,天有不测风云,没有加封三位舅舅,会使我遗憾终身的!”

马皇后把章帝叫到自己面前,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膀,让他挨着自己坐下,语重心长地说:“我考虑再三,思想两全其美。我怎能是想获谦让之名,而让你,背上不肯以恩泽封爵外家的名声呢!以前窦太后打算封景帝王皇后之兄王信为侯,丞相周勃说,高祖定下过法规,‘无军功,非刘氏不侯’。现在马家无功于国,我又怎能与阴后、郭后等王室中兴之后相比呢?我阅读史书,看到富贵的家族,禄位重叠,好像一年之内结了二次果实的树木,其根必有伤害一样,一定会败亡。况且人们希望得到封爵,不过是想上奉祭记,下求温饱而已。如今祭祀祖先的物品足够使用,衣食则国家供给了俸禄。难道还有什么不满足,一定要求封一县吗?我已考虑成熟了,这次不给他们封侯。你不要犹豫不决。最孝的行为是使长辈平安。现在国家遭受多次灾害,谷物上涨了好几倍,我日夜忧虑,坐卧不安。你怎么却能够避开国家大事不顾,先封外戚,违背慈母的心意!我一向性情刚急,胸中有气,是不可不顺的。如果天下阴阳调和,边境安宁了,你再来加封他们,我就只含怡弄孙,不再过问了的。”章帝没有办法,只好将加封舅舅之事搁浅。

建初四年(79年),国家谷物获得了大丰收,边境安宁。章帝于是不管马皇后同意不同意,封三位舅舅马廖、马防、马光为列候。马廖兄弟知道马皇后的脾气,遵守她的教导,都坚决地推辞不受,愿封为空有爵号而居住京城、没有封邑的关内侯。

马皇后知道了此事,乘辇即刻赶往朝廷,叫过章帝和马氏兄弟,大怒说道:“圣人因材施教,知道人的性情是不一样的。我青少年的时候,就仰慕古代名节卓立、千古流芳的人物,刻写他们的业绩于布帛,随时仰视,常以为自己的楷模。我立志向他们学习。为了这种志向的实现,我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现在人虽然老了,却更加警惕贪啬,不欲滥封我的亲属。因此,考虑降损他们的荣禄。居不求安,食不念饱。希望能坚持廉俭,不辜负先帝的心意,并用此来化导兄弟,一起实现远大的抱负。期望瞑目的时候,无愧于人生。哪里料到年老了,抱负却不能实现!百年之后,九泉之下我会遗恨终身的啊!”说完,她巳声泪倶下。

马廖等没有办法,只好要求退职回家,不再过问政事。章帝无可奈何,也只有批准。

马皇后还亲自撰写《显宗(明帝)起居注》,在书中,她有意不记载外戚的功劳。哥哥黄门郎马防,在明帝卧病期间,曾参预医药之事,勤勤恳恳,日夜操劳侍候。但在《显宗起居注》中部略而不载。章帝请求说:“黄门舅白天黑夜劳碌,侍候汤药一年之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史书不载,恐怕是做得太过分了吧!”马皇后回答说:“我不想让后世人知道先帝多次亲近后宫外戚。”她坚持不载,章帝也只好由她。东汉初,光武帝为了大力矫正西汉末期和王莽时期士大夫阶层朝秦暮楚,苟苟求荣的士风之弊,大力崇尚气节,鼓励人们名垂青史,为刘姓政权效忠尽力。他一登基,就派人到处探访王莽时的隐逸之士。活着的,他大相征用,委以重任;死了的,予以表彰,族显其节。如南阳人卓茂,西汉末为京部丞,王莽居摄,他称疾归乡里,不肯为王莽政权服务。更始立,以卓茂为侍中祭酒,他跟随更始至长安后,看到更始政治昏乱,又以年老为由请求离职归还原籍。光武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访求他,表彰其“束身自修,执节淳因,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因之能“名冠天下”。又封他为褒德侯。明帝继承了光武帝的传统,特别强调“孝梯”之行。如永平八年(66年),他为外戚樊、郭、阴、马4姓子弟置《五经》师,下令期门兵、羽林军,人人都要通《孝经》章句。其鼓励人们效忠大汉王朝的目的是十分明显的。受这种政治空气的影响,马皇后对其祖先马何罗的谋反被杀,深恶痛绝,认为是奇耻大辱,玷污了马氏家族的门楣。她指令史官,把马何罗开除出马氏宗族。在史籍中,凡有记载“马何罗”、“马通”的地方,都一律改写为“莽何罗”、“莽通”。她对亲属中有谦让谨慎、广行仁义等美行的,就加以表彰;但有了一点点过错,就严颜厉色地加以训斥责备。如果有奢侈淫佚不遵守法规的,就与他断绝亲属关系,遣归乡里建初四年(79年)初,马皇后患病。六月,病情恶化。她不信巫祝小医,多次下令,禁止替她祷告和祭祀天地。她于病根之上,对马廖、马防、马光兄弟再三告诫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封侯显赫,富贵荣华就像过眼烟云一般易逝,是不值得追求的。我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唯一的希望是你们能在后世留下一个好的名声,可不要违背先帝的旨意,不要辜负你父的教导!”说罢泪如泉涌。三兄弟赶忙答应,马皇后不久与世长辞,享年40岁。

汉文帝死后,太子启即位,是为汉景帝。这时,自刘邦以来分封的诸多藩王势力逐渐强大,有了很强的经济势力和独立性。对于汉朝中央政权来讲,渐成尾大不掉之势。晁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历史舞台的。

晁错虽然才识过人,却不谙人情世故,不知自谋后路,只知一味前行,终不免落人败亡的境地。晁错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悲剧性的结局,而这种性格又是因缺少社会磨练,“坐直升飞机上来”做官而造成的。

晁错原是太子家人,景帝即位后,由于晃错的对策言论很合景帝的心意,就被由中大夫提升至内史。由于晃错是景帝的旧属,又格外受到信任,因此,晁错经常参予景帝的一些谋议活动,他的建议和意见也多被采纳,朝廷的法令制度,晁错大多数都动了一遍。这样一来,朝中大臣都知道景帝器重宠信显错,没有人敢与他发生顶撞,这也就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宰相申屠嘉觉得自己受到冷落,就心怀不忿,暗中寻找时机,想把晃错除去。晁错在这时也有点忘乎所以、胆大妄为起来。一次,晃错未经任何人批准,擅自将他的内史署舍开了一个角门,穿过了太上皇庙的短墙。原来,晃错的署舍座落于太上皇庙的后边,如果从署舍去大街,就必须绕很长的圈子,如果能穿墙而过就方便得多了,这样,他就找人来开门拆墙。这件书让宰相申屠嘉知道,立刻令府吏草写奏章,说晃错未曾奏闻,擅自拆墙,实是蔑视太上皇,应以大不敬论罪,按律当诛。有人闻知这件事,忙给晃错通信,晁错一听,真是吓得魂飞魄散,深夜中即跑进皇宫,去见皇帝。景帝本允许他随时奏事,这时忽然寅夜来见,不知何事,连忙召见。等晃错说明白,景帝却说无妨,尽管照办。

第二天上朝,申屠亮呈上奏章,满以为景帝会治晁错的罪,谁知景帝看后却淡淡地说:“晁错另辟新门以求方便,仅是穿过太上皇庙外墙,与庙无损。且早巳告联,丞相不必多心。”申屠嘉下朝后妒怒交加,吐血而死。景帝就让御史大夫陶青做丞相,让晁错升为御史大夫。晁错不仅未得罪,反更受宠,也就不思其他,只顾报效皇上了,好像朝廷对他绝对信任似的。

一般人在顺境当中,容易失去谨慎,晃错更是如此,他年轻气盛,接连升任真觉得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更想趁此机会做几件大事,一方面压服人心,一方面也是效忠皇上,于是,上书景帝,请求首先从吴国开刀削藩。其书大意说:当初高祖初定天下,诸兄弟年少,子侄也柔弱。所以才大封同姓诸王。齐国有七十余城,吴国有五十余城,楚国有四十余城,几乎把半个天下封给了他们。现在,吴王诈称病不朝,按照古法应当诛杀,文帝不忍,特别赐予他几杖,这是最厚的仁德了。吴王本当改过自新,但反而更加骄横无礼。靠山冶铜锈钱,煮海水制盐,诱收天下逃亡的罪犯,阴谋叛乱。现在看来,削藩吴、楚等国要反,不削藩也要反。如果削藩,可促成他们早反,这样,其准备不充分,为祸就会小一些;如果不削藩,他们准备得充分了,虽反得迟一些,却是为祸甚大,不易平定。景帝平时就有削藩的想法,这次晁错又提出来,他就把晁错的奏章交给大臣们讨论。大臣们慑于晁错的权势,没有什么人敢提出异议,只有詹事窦婴,极力阻止。窦婴虽无很高的职位,但因是窦太后的侄子,有着内援,才不惧晁错,敢于抗言直陈。因有窦婴的反对,削藩之事也只有暂且作罢。晁错不得削藩,便暗恨窦婴。

不久窦婴就被免职。原来,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来朝勤见,窦太后又特别喜欢自己的小儿子梁王,所以,景帝也就曲承母意,格外优待自己的这个胞弟。母子三人同席而饮,景帝在酒酣耳热之际,竟说自己千秋万岁之后当传位给弟弟梁王。窦太后听了很高兴。梁王虽口称不敢,心里也着实得意。这话偏让一边侍候的窦婴听见了,他跑上前来。直呼“不可”,并强迫景帝罚喝一杯酒,收回成言,结果弄得刘武、窦太后很不高兴。第二天,窦婴免官,窦太后也将他除去门籍,不准进见。

晁错见窦婴免职,就又复提前议,准备削藩,正在议而未决之时,正逢楚王刘戊人朝,显错趁机说他生性好色,薄太后丧时亦不加节制,仍然纵淫,依律当处死,请景帝明正典刑。刘戊确是不尊礼法,不敬长贤,荒淫无度,楚国的几位贤士如穆生、申公、白生等人相继离去。就是因为在薄太后丧事期间,他仍是偎红依翠,不思哀戚。太傅韦孟等人讽谏不成,都相引而去。现在被晃错抓在实处,不能不认。只是景帝宽厚,未忍加刑,只是把他的东海郡收归皇帝,仍让他回到楚国。

楚国既削,晁错便搜罗赵王过失,把赵国的常山郡削了去,然后又查出胶西王私自卖官鬻爵,削去了六县。晃错见诸侯没有什么抵制性的反应,觉得削藩可行,就准备向硬骨头吴国下手。

吴王刘濞听说楚、赵、胶西王均被削夺封地,恐怕自己也要遭削,便要起兵造反。当初刘邦封刘濞时,就曾告诫他勿反。刘濞是刘邦哥哥的儿子,刘邦曾带他证讨过陈稀,刘濞孔武有力,骁勇善战,军功卓着。平定陈稀后,刘邦就封刘濞为吴王,封赏之时,刘濞伏身下拜,刘邦忽然发现刘濞眼冒皮气,背长反骨,就料定他必反,直言相告说:“看你的样子,将来恐反。”惊得刘濞汗流决背。刘邦又抚其背说:“汉后50年东南有乱,莫非就应在你身上吗?为汉朝大业计,还是不要反!”现在,刘濞果真派使者联络胶西王、楚王、赵王及胶东、淄川、济南六国一起造反。

吴、楚七国起兵不久,吴王刘濞发现公开反叛毕竟不得人心,就提出了一个具有欺骗和煽动性的口号,叫做“诛晁错、清君侧”。意思是说皇帝本无过错,只是用错了大臣,七国起兵也并非叛乱,不过是为了清除皇帝身边的奸佞大臣。

景帝一听到叛乱的警报,立即召集群臣商议,晁错平乱心切,居然不合时宜地提出要景帝御驾亲征。景帝问道:“我若亲自出征,谁来留守都城呢?”晁错说:“臣当留守都中。陛下应出兵荥阳,堵住叛兵,徐潼一带,不妨弃去,令他们自生骄气,自减锐气,然后一鼓可平。”景帝听后,未加理睬,忽然想起文帝临死前告诉他的一句话:“天下有变,可用周亚夫为大将。”便命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出征,周亚夫并无推辞,领命而去。不久又接到齐王求援的告急文书,景帝想起窦婴忠诚可嘉,便派人持节前去征召。窦婴还记着前嫌,不肯受命,经景密一再督责,才拜命而出。

窦婴正要发兵,忽有故友袁盎来访。袁盎曾是吴国故相,到了晁错为御史大夫,创议削藩,袁盎才辞去吴相之职,回国都复命。晁错说袁盎私受吴王财物,谋连串通,应当坐罪,后来景帝下诏免除了他的官职,贬为庶人,袁盎故此时晁错怀恨在心。他见到窦婴说:“七国叛乱,由吴发起,吴国图谋不轨,却是由晁错激成的。只要皇上肯听我的话,我自有平乱之策。”窦婴原与晁错不睦,虽是同朝事君,却互不与语,听了袁盎的话以后,窦婴满口答应代为奏闻。

袁盎当时身为庶人,不能晋见皇帝,只有通过窦婴这条门路,才能奉特诏见到皇帝。景帝一听袁盎有平叛妙策,正如雪中送炭,立即召见了他。当时,晁错也正在场,向皇帝汇报拨饷的事,袁盎本想陷害晁措,在这种情况下,袁盎的言谈举止亦可奉为经典:

景帝见袁盎问:“吴、楚七国造反,您有什么好办法平定叛乱呢?”

袁盎并不显出庄重的样子,而是随口答道:“陛下尽管放心,不必挂怀。”

景帝有点着急,他不想听这种大而无当的理论,想听具体办法。又问道:“吴王倚山铸钱,煮海为盐,招诱天下豪杰,若非计出万全,怎肯轻易发兵,怎能说不必忧虑呢?”

袁盎抓住景帝的心理,并不谈及实质性问题,而是进一步促发他的好奇心。袁盎说:“吴国只有铜盐,并无豪杰,不过是一群无赖子弟,亡命之徒,乌合之众,如此一哄为乱,实不必忧。”

景帝真地着急了,说道:“你来难道就是跟我说这些无用的话吗?”

袁盎这才说:“臣有一计,可使平叛。只是不得外人与闻。”

景帝这才真正打起精神来,连忙屏退了周围的人,但晁错还在。

袁盎十分清楚,如果当着晁错的面说出自己的计划,晁错必定会为自己辩解,景帝肯定下不了决心,到那时,不仅杀不了晁错,自己肯定会被晁错所杀,所以,他才一步步地把景帝的情绪调动起来。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人,他说:“我的计策是除了皇上以外任何人不能听到的!”

说完这话,袁盎的心都吊了起来,如果景帝认为晁错不必趋避,又逼着自己说出计策,那自己就是死路一条了。好在沉吟了片刻之后,皇上终于对晁错说:“你先避一避罢!”

同类推荐
  • “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

    “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

    这是一次女性主义的突围。在克里斯蒂娃与阿多诺的浪漫相遇中,在女性特质和男性特质的相互纠缠中,在意识与肉体的和平交往中,语言的囚牢被攻破,理性主义的皇权被废黜,主体性的定义被改写。前主体的“女性”因素重返主体,破坏了“男性”主体的统一,成就了女性特质的僭越。母性的因素取代了文化的父权(男根)基础,女性特质的书写也成为文艺创新的场所,并且走出自说自话的封闭圈,进入广阔的社会领域,成为政治颠覆的主导力量。打开这部严谨而不失可读性的哲学文本,就可以见证这场邂逅的美丽。
  • 跟儒家学拿得起 跟佛家学放得下 跟道家学想得开

    跟儒家学拿得起 跟佛家学放得下 跟道家学想得开

    人生的事看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就三件: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拿得起是儒家的最高境界,放得下是道家的最高境界,想得开是佛家的最高境界。本书从这三个方面剖析了中国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引领我们在中国哲学中解决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
  •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是一部关乎人生、人性、人道和谋略的书。全书共六篇虽然字数很少,但句句都是经典,无论是治国、处世,还是修身、待人,读者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为了让读者更轻松地阅读和品味经典,我们结合现在读者新的阅读需求,对《素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编排,精准的解析和注释,配以丰富生动的案例,力求更好地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让广大读者更加轻松地领略它、读透它、运用它。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热门推荐
  • 大方广佛花严经普贤菩萨行愿王品

    大方广佛花严经普贤菩萨行愿王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初爱末恋

    初爱末恋

    韩弋勋是S市重点高中的高材生,席亦妍是S市中专的一名普通学生,因为一次见面,他们都故事就此开始。
  • 烈焰天狂逆世大小姐

    烈焰天狂逆世大小姐

    前一刻她在现代一手覆灭整个烈家,下一刻,她重生在未婚先孕的烈火山庄废物大小姐身上。平时练功,淘宝贝,抓魔宠,小日子过得低调而悠闲。奈何心怀叵测之人聚众策反,此时大家眼中的废物大小姐,彻底死去伪装,化为煞星凶神翻手云覆手雨,藐视苍生,颠覆乾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兵甲武经

    兵甲武经

    人与兽并存的世界。谁才是阴谋者!谁才是善良人!谁才是真正的王者!我又到底是谁!
  • 醉太平

    醉太平

    期刊主编老费有个完美的家庭,这首先得益于他有一个完美的老婆刘以敏,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开会回来推开家门,竟发现老婆红杏出墙。他们离了婚……
  • 学术与传统(全集)

    学术与传统(全集)

    《学术与传统》是著名学者刘梦溪的学术学术文化巨著,围绕学术与传统的题旨,分上、中、下三卷, 内容则厘为六分卷,共百万言。入选文章取题义至今仍有价值而又不失学问之滋味者。第一卷为研究王国维、陈寅恪的专题文章。第二卷是关于马一浮、熊十力、钱锺书、张舜徽等王、陈之外其他现代学者的个案研究,以及中国现代学术的思想通论。第三卷专门论述传统文化与国学,是为著者近年特别关注的课题。第四卷系古典文学和文化史的思想与人物研究。第五卷以阐释“六经” 价值论理的《敬义论》、《立诚篇》、《论和同》以及《将无同》为领题,钩沉中国文化的“与人和同”的《易》理哲思,及对传统的反思和前瞻。第六卷为序跋之属,内容取与全书各卷能够承续相接之篇什,从中可窥见著者为学的心路历程。
  • 非常出诡事件

    非常出诡事件

    架于哲学上的诡异、死亡弥漫的恐怖、未知境地的惊悚离奇……主角贯穿每个事件,然后告诉你——有一种恐怖逾越了鬼怪、恶灵、凶杀。它让你一个人呆着的时候细思极恐,害怕面对、讳莫如深。它就在你周围,在你时时看见又看不见的地方潜藏、蛰伏、呼之欲出……它让你自己去发现恐惧,就像水下沉尸一般,让你自己翻开更深、更阴寒、更令人精神崩溃的真相。如果你做好准备,就进来吧!但是小心,有可能一去不返。
  •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

    本书记叙中国青年学生在二战期间,跨国征战,抗击日寇,以血肉之躯保卫战时中国国际运输线的重大历史事件。故事展现了中国远征军从出征、失败到大反攻的艰苦卓绝的全过程,其中穿插了中、美、英青年军人的战斗友谊和爱情生活,显现了二战中史迪威、孙立人、戴安澜、杜幸明等一大批中外将领的个性和风采。书中宏大的战争场面及中西方文化的冲突细节,还有对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生动描绘,集历史性、思想性、文学性于一炉,引人入胜,颇具收藏价值。
  • 西柚味的夏天

    西柚味的夏天

    学生时代躲在墙角的夏芊芊,作为立志要成为女主播的图书管理员,千方百计争取演出和面试机会,却一直都在“跑龙套”。她在马路上偶遇自己的高中同学——值勤交警羽烽(刑警学院的优秀毕业生),撞上了“狗屎运”,嫁给了这位当年班里最出色的男神。而此时情敌却以“当红女主播”和“未来嫂子”的双重身份强势归来,而她必须忍受的是追求梦想的嘲讽和讥笑,还有“名媛婆婆”的横挑鼻子竖挑眼。作为心酸的小人物,夏芊芊如何逆袭成功,迎来自己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而羽烽能够最终挣脱梦魇,抓捕到枪杀好友的真凶吗?最亲近的哥哥,身上又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两颗年轻的心,百转千回,走过青涩,懵懂,稚嫩,迎接诱惑,困境,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