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200000001

第1章 声音鉴附录(1)

重东周王室,平定周王室王子带之乱,迎周襄王复位,几次出师救宋国,并与楚军在城濮交战,采取诱敌深人之法,大败楚军,尔后在践土会盟诸侯,继齐桓公之后为春秋诸侯霸主。

重耳刚当上国君之后不久,有一天,大夫狐偃领来一个叫勃革的人,向晋文公说是有机密事情向他报告。可是,当晋文公听说要求见他的是勃革,表现得十分生气。原来,晋惠公在位时,非常害怕自己的王位被重耳夺了去。因此,他曾经委派革跷去刺杀重耳。勃革当时非常认真地执行晋惠公的命令,比原计划提前一天找到了公子重耳,并一刀砍断了他的衣袖,如果不是重耳跑得快,早就被勃轻杀掉了。所以,这次当晋文公听说勃革求见他时,他非常生气。他对侍从说你们去对勃革说,我没有去抓他跟他算帐已经够便宜他了,他还有什么脸面来求见于我?”那几个侍从向勃革转达了晋文公的话,勃革听了以后笑着说:“我还以为主公在外边奔波了19年,总该熟透了世情,没想到还是这个样子。我看如此下去,弄不好还会倒霉呢!现在,他做了国君,我想来效忠于他,他却不接见我,这对我来说不会损失什么,只怕是我走了,他的麻烦也就来了。”侍从听勃革这么说,就赶快回去向晋文公如实报告。狐偃也劝晋文公接见勃革。晋文公这个人头脑非常清醒灵活,政治敏感性很强,所以他经过考虑,没有因往曰的仇恨而意气用事,于是立即决定召见勃革。

原来,勃革真的掌握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准备向晋文公报告。晋文公在回国做君主之前,原来晋惠公重用的宠臣吕省和隙满两位大夫,一直紧随着晋惠公,想把晋文公除掉。后来因为重耳有秦穆公的大军护送回国,吕省、隙满二人知道敌不过秦军,不得巳便投降了重耳。但是,他们两人原是晋惠公的心腹,因此,他们感到晋文公做了国君,是对他们的很大威胁,所以就联络勃革图谋发动叛乱,杀死文公另立新君。勃革认为,过去谋杀重耳,是替国君办事,现在既然重耳已经做了国君,如果再搞叛乱,杀君另立,这样不利于国家,于是就跑去向晋文公报告了这件事。

由于晋文公事先撑握了吕省和隙满的叛乱阴谋,他便在叛乱发生之前,以生病为由不能视朝,暗暗逃到秦国躲避,在晋国便由心腹大臣布置好了对付吕省、隙满的计策,结果吕省、隙满的叛乱很快得到平息,并将其抓获。

晋文公虽然成功地粉碎了吕省、隙满二人为首的叛乱,但是因为他们手下还有很多党羽尚未清除。后来,晋文公准备把吕省、隙满的党羽全部捕杀,他的大臣赵衰劝他说:“乱党的头子已经除掉,您应该宽宏大量,如果一大批人再被杀掉,恐怕会失掉人心,甚至可能会被激出大的变故。”晋文公听了赵衰的话,感到很有道理,所以便予以采纳,下令大赦,不再追究吕省、隙满余党的罪行。但是,吕省、隙满的党羽对于晋文公的大赦不敢相信。这时,很多谣言流行于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形势很不稳定。晋文公看到这种情况感到十分担心。有一天,晋文公正在宫内洗头,守门卫兵进来向他报告说有一名叫头须的人求见。晋文公听后十分生气地对卫兵说:“这个头须十分可恶,当年他把我们可害苦了,今天竟然还有脸来求见我。告诉他,我不把他杀掉巳经够宽容他了,让他赶快滚蛋吧!”原来,晋文公当年流亡在外时,头须是晋文公手下的一个小吏。在晋文公最困难的时候,他竟然把晋文公当时所有的金帛全部偷走逃跑了,结果害得文公和他的随从们一度只能靠讨饭活命。今天他来求见文公,所以晋文公十分生气。

卫兵把文公的话转达给头须,可头须听后仍然不肯离去。他说:“主公因为宽恕了勃革,才能没有遭到吕省、隙满的毒手。为什么不能宽恕我呢?我既然来求见他,就必然有我见他的道理!”卫兵又把头须的话报告了晋文公,文公听后,自言自语地说:“看来,我的器量是太小啊!”于是立刻召见头须。

头须进宫以后,先向晋文公认错陪罪,尔后向晋文公说吕省、隙满的余党实在太多,杀不胜杀,他们又感到自己罪恶太大,所以不敢相信您的赦免,如果不想办法,恐怕是会出问题的!”听他这样说后,晋文公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便认真地请教头须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头须告诉晋文公说:“当初,我偷过你的钱财,害得你受苦挨饿,这件事晋国上下都清楚。现在你为了让吕省、隙满的余党们能够相信大赦令,可以从我身上做起,让他们都知道你确实是一个不计前仇的人。”

晋文公听了头须的谈话,认为至情至理,于是就赦免了头须,并让头须做了自己的车夫,还特地让头须驾车,自己坐着车子连续几次到处游玩。这样一来,吕省、隙满的余党们都暗地议论,他们说,像头须这样的人,晋文公不仅赦免他,而且能够录用他,看来大赦是真的了。于是,他们纷纷效忠于晋文公,从而很快稳定了晋国的政局,使经济、文化等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战国后期,燕国被齐国打败,燕王哙被杀,及至太子平继位,是为燕昭王(前311-前279年在位),他想招纳贤才辅佐自己治理国家,使燕国强盛起来以报国家之仇。但是,由于国小力弱,难以雪先王之耻,于是他便向郭魄先生求教求贤的方法和措施。

在《战国策·燕策》中,记载了燕昭王求教郭魄的史实。郭魄对燕昭王说:

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屈己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跳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凡是成就帝业的人,以贤者为师;要想成就王业的人,与贤者为友;假若要想成就霸业的人,便以贤者为臣;如果是亡国之君,则以贤者为奴仆。真心实意地向贤者学习的人,就能得到胜过自己一百倍的人;如果自高自大,背靠着桌子,斜着眼睛指手划脚,或是瞪着大眼,随意打人骂人,呼来喝去,得到的便是只有仆役和奴隶。这就是行大道得人才的方法。郭隗又对燕昭王说,大王如果能够广选国中的贤才,并且亲自去拜见他们,天下的贤才听说大王如此重视人才,就会都纷纷来到燕国为大王效力。

郭隗讲完求贤之道以后,又向燕昭王讲了这样一段故事,他说:“古时有位国君,想用一千两黄金去买一匹千里马,三年过去了,还是没有得到。国王身边的仆从请求出去买马,在第三个月时,得到一匹千里马,但它死了,仆从便花去五百两黄金,把这匹死马买了回来回报国君。国君闻听大怒道:我所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何用处,还损失了五百两黄金。国君恼羞成怒,扬言要杀仆从。仆从说:死马尚且要五百金,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以为大王诚心肯出大价钱买马;千里马就要到了,大王等着瞧吧!果然,不到一年,一共来了三匹千里马。”接着郭隗对燕昭王说:“大王若要求贤,就先从我开始吧。像我这样的人都能被任用,何况比我还要贤能的人呢?这些贤人,就会迢迢千里来到燕M啊!”

另据《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记载: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单身厚币以招贤者。则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谈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舀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泯王出亡于外。

这段话记述了燕昭王求贤的故事。就是说,燕昭王即位的时候,正是燕国被齐国打败的危难之际。为了报仇雪恨,以雪国耻,昭王以谦恭的态度,丰厚的财礼广招天下人才。他对郭隗说道齐国乘我国内部混乱的机会,出兵打败了我们。我深知现在的燕国,国小力弱,没有足够的力量报这深仇大恨。但是,我确实想得到一批有才干的人才。来帮助我振兴国家,以洗雪先王蒙受的耻辱,这就是我的心愿。你看是否有值得推荐的人选。如有这样的贤人,我要亲自侍奉他。”郭隗说道:“大王如果一定要想招贤纳士,就先从我开始吧。对我这样的人你如果能够做到以礼相待,比我有才能的人,哪能嫌道路遥远而不来呢?”昭王听后认为确有道理,于是便给郭隗改建一座漂亮的房子,井把他当作老师一样以礼相待。这件事一传播出去,乐毅从魏国来了,邹衍自齐国来了,剧辛从赵国来了,还有许多贤士纷纷奔赴燕国。另外,燕昭王又亲自吊唁死者,慰问孤寡的人,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不辞辛劳地治理国家。

在众多贤能人才的辅佐下,经过28年的努力,燕国富强了起来。士卒轻逸乐战,于是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楚、韩、赵等国一起打败了齐国,攻人齐国都城临淄,占领了莒和即墨两座城池以外所齐国的土地。并把齐泯王逼得逃到国外去了。

“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封建帝王尚能做到,在今天,各级领导者更应能够做到,泰山之大不舍泥土以博大的胸怀,广招天下贤能之士,为国为民出力。

李斯(前277——前208),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曾经做过文书小吏,后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学成之后便投奔秦国。

李期到秦国后,很快得到秦王政的赏识,被封为客卿。在秦王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韩国害怕被秦消灭,便派水工郑国到秦鼓动修建水渠,目的是想以此消弱秦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的东进。后来,秦国发现了郑国的目的,这时,东方各国也纷纷派遣间谍到秦做宾客,刺探秦国的情报。秦国群臣对外来的客卿议论纷纷,并建议秦王下令将其一律驱逐出去。于是,秦王政便下令驱逐各国来秦的客卿。

针对这一情况,李斯便上书秦王,反复阐明广泛使用人才和“地无四方,民无异国”的道理,这就是着名的《谏逐客书》。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指出: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连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玉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而事秦,功施到令。昭王得范雎,废镶攘候、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秦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光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上述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从前,秦穆公寻求有才能的人才,在西边戎族那里得到由余,在东面宛地得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找到了丕豹和公孙支,这五个人都不是秦国出生的,而秦穆公却重用他们,使其帮助秦国吞并了20个小国,称霸西戎。孝公采用商勃的变法主张,改变了旧的风俗习惯,因而使人民得到温饱,国家得到富强,老百姓愿为国家出力,诸侯亲近服从,还打败了楚、魏两国的军队,占领了广阔的土地,开创了国富民强的局面。惠王采用了张仪的计策,攻下了三川,西并巴蜀,北得上郡,南夺汉中。还吞并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地方,攻克楚国的鄢、郢,东占成皋这个险要的地区,获得大片肥美的土地,解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听从秦国的摆布,功绩一直延续到现在。秦昭王得到范雎,废掉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加强了朝廷的权威,堵塞了私人专权的门径,逐渐吞并诸侯,使秦国成就了帝王的功业。这四位国君,都是因为重用客卿取得了成功。从这些事例来看,客卿有什么地方对不起秦国呢?假如过去四位国君都拒绝客卿的帮助,疏远这些人才,不重用这些人才,那么,就会使秦国得不到好处,更不会有今天的强盛和显赫的名声了。

现在招纳人才就不是这样,不管有才无才,也不论可用不可用,更不管其品德如何,只要不是秦国人都要他们离开秦国,凡来秦国的各国的客卿都要被驱逐。这样看来,你们所重视的是美色、音乐、珍珠、宝玉,而轻视的是人才。这样做,不是平定天下和制服诸侯的良策。

鉴于上述原因,李斯强调说:“我听说土地宽广的国家粮食就多,国家大人口也就多,军队强的战士就能勇敢作战。泰山之所以那样高大,是它从不舍弃任何泥土的原故;河海之所以很深,是它不择细流的原因;当国君的要显示自己的美德,就不应该抛弃广大人民。因此不要分地区,不要分内外,只要团结和谐,就会粮食丰富充实,鬼神也会降福于你们,这就是五帝三王在天下无敌的原因。”

秦王政看到李斯的《谏逐客书》后,认为李斯所讲的道理是正确的,于是采纳了他的意见,将逐客令立即取消,并封李斯为廷尉。同时,认为郑国修渠对秦国也有益处,并让郑国领导将渠修完,这就是有名的“郑国渠”。

世界上最可宝贵的是人,是人才。只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什么人间奇迹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特别在今天,充分发掘人才资源,发挥人才的巨大作用,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尤为紧迫和重要。这也是摆在各级领导者面前的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任务。李斯在对选拔人才、使用人才问题上,是出的“地无四方,民无异国”的理论是十分正确的,至仍有借鉴作用,倍得各级领导者学习。毛泽东同志经告诫我们,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在改革开放,建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以史为镜,借鉴历史经,广泛地引进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更具有钇际意义。

唐宣宗李忱,原名李信,宪宗李纯的第十三子,与蓼宗李恒为兄弟关系。是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砭的叔父。出生于810年,卒于859年。会昌六年(846)三月即皇帝位,是为唐宣宗,在位14年。

宣宗李忱是一位宽厚待人的皇帝。他喜欢走访民司,由此得知他的下属在政治方面的优劣,并从中提拔玫绩优秀的官吏。

同类推荐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 哈佛逻辑课

    哈佛逻辑课

    逻辑与人类理性思维的关系犹如空气与生命,我们绝不会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而否定它对于生命的意义。人类与生俱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具有超常逻辑思维能力的人,走到哪里者是卓尔不群的。请让我们跟随大学的教授和学子们,一同走进哈佛的逻辑思维世界。在领略哈佛风采的同时,带你走进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孟子与离娄

    孟子与离娄

    《离娄》重点论述了君臣之道、父子家人相处之道,说明了为君王者治国施政的最高修养境界—--至诚,为人臣者。高官厚禄者的责任——能格君心之非,为人师者的文化修养和教育的职责——促成完整的人格,为人子女者事亲尽孝之道——守身,即坚持一种人格、行为的标准。此外,还讨论了君子修养的目标,即“自得”以恢复“赤子之心”。南先生特别指出,后世学者对《孟子》多有误读,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两不孝是什么,朱熹认为是“贫不仕”,“陷父母于不义”,他则反对此说,认为应依《孟子》本文,理解为不能事亲、不能从兄。
  •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主要内容:《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一般人或许会想,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有什么好看的。圣人嘛,一定一天到晚道貌岸然,玩深沉,装伟大,其一言一行也必定乏味之极。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错了。看完《论语》,你会发现孔子与一般人也没有什么两样,其一言一行也是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
热门推荐
  • 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

    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大佬超凶的

    快穿之大佬超凶的

    总有些男神孤独终老,不是不爱,而是太爱难以放下!他们往往是男配亦或者是女主的蓝颜,只是在他们遇上女主之前会有那么一个渣渣让他们心身疲惫等待着女主解救,而后守候在女主身边,求而不得最终孤独终老!而她的任务则每每成为那个渣渣!文中故事皆为架空呦,没有丝毫隐射现实~
  • FBI心理分析术:美国联邦警察教你无敌心理分析战术

    FBI心理分析术:美国联邦警察教你无敌心理分析战术

    本书通过对FBI神奇的心理分析术进行总结归纳和通俗诠释,带你走进谜一般的心理分析世界。让你透过离奇惊悚的案件,了解犯罪分子的内心,掌握超强的心理分析能力;教你学会将心理分析本领运用到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学会通过蛛丝马迹来了解他人内心,减少误会,避免冲突,识破危险,洞察真相,让你的家庭生活、职业生涯、社会交往一帆风顺。
  • 萝卜的诸天行纪

    萝卜的诸天行纪

    被“兄弟”坑了一把的“萝卜精”发飙了。为查找真相、讨回公道。征战诸天,只为变强。然而天外有天,上层位面为何如此?事情的真相为何这般?既然如此,那我就来重改规则~
  • 穿越0d

    穿越0d

    一个现代女强人,除了做饭样样精通。一次意外,她竟然穿越了!?在另一个世界里,她能听懂动物的话,和许多动物成为了朋友;她翻云覆雨只为让那些欺负过她的人付出代价。这样的她又将会遇到什么,经历什么呢?
  • Moral Emblems

    Moral Embl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分僧戒本

    四分僧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百炼成仙

    百炼成仙

    仙路崎岖,百般磨练终成正果一个没有灵根的少年,一个被认为是废物的家伙,在修真界不断地收购着各种废品……无论是废丹还是下品材料,来者不拒,有多少要多少!
  • 扶苏难解

    扶苏难解

    江湖是非,恩怨难了,也许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故事,也许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未来。苏扶羽原本仅仅想做个过客,做他们人生中的一次旁观者,可命运似乎总喜欢把她牵扯其中。然而这一次她想做他生命中的参与者,可命运却总把她拒之门外,尽管那个人也不想让她伤痕累累,但她依旧义无反顾地扑向其中。“也罢,那这一次就为了你,不信命吧。”
  • 神巫之爱·一个天才的通信(沈从文小说全集)

    神巫之爱·一个天才的通信(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一个天才的通信》《沈从文甲集》,发表于1929年7月至1930年6月。作者的短篇创作趋向成熟,无论是对话,还是心理刻画,包括对人物所处的周遭环境的烘托,无不体现出沈从文满腔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