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8700000007

第7章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6)

时承远教,知公道念愈切,菩提愈亲。逆势趋贫,谁人肯作。古云:世情日短,道路遥长。己见不忘,千生隔越。今既到此,切莫便休。但尽凡情[1],别无圣解[2]。

何为凡情?或遇顺则喜,遇逆则怒,爱则着,憎则离,是则称非,则毁乃至;善恶取舍,种种分别者是。若到凡圣情尽,迷悟见消[3],又何明之有?只恐觉明未化,见识犹存,境风触动,辩论不绝。

古云:得意忘言,道易亲。若不彻底穷根,终非到家时节。般若如火[4]聚,尽力不能缘。世情如标胶,逢着便粘去。以相似之言,记忆于怀,于四大[5]身中,妄认个不生灭性,末后穷年,悔时晚矣。

注释

[1]凡情:珍重平常情分,这是世间法。

[2]圣解:超凡入圣的见解。凡不离圣,圣从凡出。

[3]迷悟见消:迷惑与觉悟一起消除。《景德传灯录·富那夜奢》:“迷悟如隐显,明暗不相离。”

[4]火:佛教指两种火。一是业火,二是诸佛菩萨的性空真火。诸佛菩萨功德不可思议,众生业力亦不可思议。

[5]四大:地、水、火、风。佛家常讲“四大皆空”、“五蕴无我”,这两句与“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的意思完全相同。“四大”是什么?就是物质。物质有四种性质,叫它做四大;它有四大特性,用地、水、火、风来表达。佛经上讲的“四大”,就是基本的物质,所有一切的森罗万象,都是这个基本物质组合而成的。《金刚经》上讲“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就是这一个基本的物质组合成了森罗万象。大至组成星球、星系,小则我们讲的微尘,佛经上常讲的汗毛,都是这个东西组成的。基本的物质从哪儿来的?从心法变现出来的。唯识经论里面讲得很清楚,“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个就是“三细相”里面的“见分”跟“相分”,“能见相”跟“境界相”。基本的物质就是“境界相”,就是“相分”。“相分”是从“见分”变现出来的,“一切法悉皆空寂”。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佛家讲的“万法皆空”,这是事实。我们眼前这些法,摆在面前,眼睛所见的、耳朵所听的、身体所接触的,这些法到底是空、是有?从理上讲是空的,事上讲是有的,摆在面前。这个“有”叫“假有”,“有”不是真的,“有”是假的,而“空”是真的。真假怎么说法?在佛经里面的定义,所谓“真”是永远不变的;如果它会变,就不是真的。所以“空”永远不变,故叫“真空”;至于“有”,一切现象都在变化。我们人很显着的变化,“生老病死”,任何一个人都能觉察出来。其实微细的变化,如我们身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刹那都不停,所以它是在变化。我们这个物质的肉身,是基本的物质组合的。佛在三千年前讲经说法,这种物理的现象就讲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明白。一切的物相统统都是在变化,既然都是在变,那就不是真的。所以“有”,佛叫它做“假有”、“幻有”、“妙有”,真空妙有。佛家所讲的“空”、“有”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真空”在哪里?“真空”就在“妙有”之中;“妙有”在哪里?“妙有”就在“真空”里面。“真空”是体,“妙有”是相,这样我们才能够把一切境界相看清楚,看明白。看清楚、看明白有什么好处?帮助你“舍离一切执着”,都清楚了,没什么好执着。执着从哪里生的?是不了解事实真相,以为可以得到,这才执着。搞清楚了,晓得原来什么都得不到,不但身外之物一样都得不到,连自己的身体都得不到,那还有什么好执着?自然就肯放下,就容易放下。真正放下了,说老实话,那个真的、永远不灭的,你才会得到,那叫真正的自己。真空是讲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为什么叫做真空?因为它没有迹象。它没有色,眼看不见;它没有音声,耳朵也听不见;甚至于我们连思维想像都达不到,我们六根完全对它失去效用。但是“真如本性”确实存在,它是宇宙一切万法的本体,一切法都是从这个体变现出来的。所以什么叫成佛?你见到性,就叫成佛了。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见到性之后,就像经上讲的,就不生不灭了。至于要现相,那就很自在,喜欢现什么相,就现什么相。像我们现在迷惑颠倒,怎么想都枉然,都变不出来;见到性之后,自己就能够变现得出来了。尽虚空、遍法界,自己作了主宰,自己作了主人,这叫得大自在。所以一定要晓得事实真相,“一切法悉皆空寂”,这是从理上说的、从本体上说的。

四大皆空,这讲物质组成的现象,不是真的是假的,《金刚经》上讲“梦、幻、泡、影”,举四个比喻。缘聚就有这个现象,缘散这个现象就没有了。仔细去观察,缘聚的时候这个相也不生,缘散的时候这个相也不灭,你才见到事实真相是什么?不生不灭。这是讲物质现象,不生不灭。

解读

禅师语录云:“若不彻底究根,终非到家。”这也就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意思。不彻底,不能见真相。不触底,不放心。学佛是穷究天人学,斟破世间之情,藏着掖着无益于修身,必须是赤裸裸来去无牵挂,才见真如本性。禅师的意思,彻底也要有度,已经彻底了还要彻底,只会把桶捣破。不到“桶底脱落”时,万不可脱落。桶底结实好盛水,人心真诚好迎新福。学佛人是迎福人,关键是虔诚。禅师说“到家”,是引水到家、引福到家的意思。世上福禄不是没有,缺少的是彻底虔诚的祈福人。这福不是一己之私福,而是为天下人求福报。佛云“自求多福”,讲要从自性里得福。彻底行路,才会到家。

禅师开示:凡是经不起问的必是问题,凡是越问越清楚的必是答案。做事做彻底,自然见佛性,自然有生机。

纯夫到得手书,闻舟中得悟者三。一路辩论甚妙,觉得从前都不是。此语虽好,总是见解,不如忽然猛醒,披襟一笑,更不道是我非我[1],省多少精神。不然如梦说梦,纵悟得一千遍,与己何干?昔所谓倾囊布施之言,总成寐语矣。若得梦醒,更不复梦。做梦说梦,总是自己,岂有一人之身自作,昔是今非之见耶?

纯夫道公与王丰舆不相信,非二公不信,僧无可信处,但愿二公自信,不随人脚跟转。就是达磨[2]西来,觅个自肯的不可得,纯夫说二公尽被他转动脚跟,诘其来由,依旧在门外打之绕。如此学道不但哄人,亦乃自哄。

注释

[1]我:佛教所说的我不是指自我,指我见。又称“身见”。一切众生的肉体和精神,都是因缘所生法,本无我的实体存在,但吾人都在此非我法上,妄执为我,叫做我见。“我见”是一种思想上的烦恼,是知见上的执着,即是我们在第六识认为五蕴假合的身心之中有--“我”、我的东西--我所。我们可通过明了“无我”的道理,破除“我见”,故“不正见”容易破除。“我见”是第六识所起的认知,而我执是第七识所起,所以“我见”不是“我执”。“我见”证得初果须陀洹后即可破除,而细微的“我执”则须成就佛果后才可彻底断除。

[2]达磨:即达摩。通称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始祖。他生于南天竺(印度),婆罗门族,传说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出家后从班若多罗大师。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北魏,到处以禅法教人。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蓝记》卷一)。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佛陀拈花微笑,迦叶会意,被认为是禅宗的开始。不立文字的意思是禅是脱离文字的,语言和文字只是描述万事万物的代号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惠能大字不认识一个,但是却通晓佛经的原因。只要明心见性,了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成佛。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死于洛滨,葬熊耳山。

解读

禅师语录云:“如梦说梦,纵悟得一千遍与己何干?”禅师这条语录说得痛彻。求悟而得悟,是悟而非悟。似是而非的“悟”,害人不浅。平常学道人,迷信一个“悟”字,殊不知有时不悟还好,一悟则迷。小悟小迷,大悟大迷。禅师提醒我们要匹配,陷阱之所以是陷阱,就在于他没有标记。佛说“一切如梦幻泡影”,一切都在梦中。梦中又做梦,是连环梦、套中梦。梦中说梦,又岂能真的醒来?禅师说“纵悟得一千遍与己何干?”指示我们:梦中一切都是幻,无一可当真。佛说梦是魔,梦魔即是。一梦之中,多少颠倒放纵,迷失人本性,损伤人心。学佛之人之所以要学习坐禅,目的之一就是击退梦魔。不出梦中,始终入不了道。

禅师开示:人要自己醒来。用佛性破除一切梦幻,哪怕面对真而不美的世界,也比面对美而不真的梦境好。何时醒来,何时开始真修。

昨承慈念,感愧难当,愿公愍正法寂寥,拼舍见闻,报佛恩德[1],苟或参决未透,鉴辨未明,被爱恶情欲缠缚,于思惟测识之中卒,未免于毫厘千里之谬。

盖世学者莫不以识见解,会分别,能所为,知至于聪见不及处,则以为知有未尽,理有未穷,仍向古人册子上旁求博采,渔猎见闻,见人说得相似,便作道理会去。殊不知本有妙明[2]、清净[3]、无为之体[4],已陷于知知识识之中。忽被业风吹向境缘,浩浩地依旧与情意辊作一团,自己分上了无交涉,如此者唤作辜负己灵,埋没先圣。古云:知之一字,众祸之门,岂虚语哉!

近时士大夫学道,说得头彻尾彻,下笔四六[5]尖新,写得攒花簇锦,一逢利害,便自作主不得,不知学道何为。

注释

[1]报佛恩德:意思是,学佛是为了报恩。学佛要报三重恩:一报己恩,己身见天地。二报父母恩,父母舍了天地生了我。三报佛恩,佛是免债人。

[2]妙明:不即不离的佛性,奇妙而光明,所以叫妙明。《楞严经》云:性觉妙明,本觉明妙。

[3]清净:无善无恶无干扰的状态。音译毗输陀、输陀。略称净。指远离因恶行所致之过失烦恼。

[4]无为:本是老子语,借指放下不妄为。

[5]四六:本指骈文。骈文讲究四六对仗,所以叫四六。本处借指表面文章。

解读

禅师语录云:“‘知’之一字,众祸之门。”讲一个“知”字,是一切祸害的开端。人的一切纷争、烦恼、想不通、放不下,全是因为人有所谓知识。其实这不叫知识,叫魔障,佛法把它叫做“知见障,实实地是一个大魔头。知识生主见,主见生妄为独断,妄为独断生斗争,斗争生残忍诡诈,最后生出死亡。并非不要人有知识,而是要人有真知识,不要把世上小见识当成大学问。那些追名逐利的工具,岂能使唤人真正受益?知识招祸,禅师直指曰:“‘知’之一字,众祸之门。”知识生个体户,个体户生贪求,贪求招辱,辱极必亡身。佛学是平定欲望、扫荡魔君之学,入手处正是要人放下知识,做一个没知识的人。放下才扶起,无路得指引。要想念佛菩萨的伟力。

禅师开示:无祸一身轻,招祸莫大于知识,所谓“知识”生出各种招祸的行为。如今无知无欲,做一个自在人。

复袁考功石公

素服公筋骨如铁,胆壮神雄,但开口应对,便不本色,不觉被机语[1]气魄瞒过,何也?好奇胜之过耳。

令弟聪明才学出自天然,要紧处毫厘不肯放过,真不可及。二公乃是公安二圣复出世也。令兄亦肯好学,虽入义路[2]去了,念念不休。若得回头,未可知也。刘太史见地已明,只欠悬崖撒手。在公权巧,曹溪一脉[3]不绝也。

寂寥中看古宿,省益人处。录呈数段,请教似同志者共览何如。

注释

[1]机语:机锋语的省称。机锋,佛教用语,又作禅机。机,指受教之法所激发的内心活动,或指契合真理的关键、机宜;锋,指活用禅机的敏锐状态。意思是说禅师或禅僧与他人对机或接化学人时,常以寄寓深刻、无迹象可寻,乃至非逻辑性的言语来表现一己的境界或考验对方。

[2]义路:指专攻义理、考据的学术道路,本处借指执着于经文。

[3]曹溪一脉:即禅宗一脉。曹溪是地名,在广东曲江县双峰山下。唐仪凤二年(公元676年),六祖惠能住持曹溪宝林寺,此后曹溪被历代禅者视为禅宗祖庭。曹溪水喻指禅法。

解读

禅师语录云:“若得回头,未可知也。”佛法殷勤,禅师心切,也无非是一个要人回头的意思。一回头前程无量。眼前路已堵死,看似金光大道,其实火焰沸腾。不如回头看来路,再错也对一分。总比全错全毁好。佛学就是“回头学”,要人看来路,不要急着上路。风雨匆匆,往往惶惶无主。学佛学的是定心无闻,安心若无心,安定若无定。一切随缘放下,自然福在其间。不妄作,不妄想,便是福。

禅师开示:铸造一铁笼头,把人笼住拉回,莫使唤他往火坑跑。人性如牛马,硬闯乱踏,何时是了?不如给片天,给片草场,重做野牛野马。看似更“野”了,“顺”了,顺服在天地的怀抱中。

别后数载,知所造[1]日益精明,见佳刻。戏笑怒骂皆为佛事[2],真法门梁栋[3]也。不知令兄何如?今居清要之官[4],兄弟一处,终日共话无生。昔东坡言:世间那有扬州鹤,今观公兄弟受用,岂不胜腰缠骑鹤者万万倍耶。又见令弟与梅杨和书,云学道事甚大非。一面作功名、受富贵、耽声色、料理世情,一面又去学,可以了得。又云:古人四十年打成一片,除粥饭二时,是杂用心,何等勤苦专一;今才有所得,便以为一切无碍[5],恣情作业,不知地狱债[6]何时还也?可畏可畏。如令弟所云,诚是未可轻易抹过。

僧谓如世间种种事业,做官做人,聪明气魄,诗文草圣,一切从心意识拟得的,尽让与公家兄弟,只有聪明拟不得的,意识行不得的这一着子,还让与老僧受用何如?

近有一疑[7],无人为我破得。僧与邓公相处数十年,承其过爱,相信之深,真知己也。今一旦舍我而去,虽日夕思念,竟不知在何处。公具慧眼者,必能看得透。毕竟邓公真在何处?若能破我此疑,莫大之恩也。

注释

[1]所造:所为。佛叫把人的行为称作造业。

[2]佛事:与佛教相关事务,也可称个人修行。分成佛之事与灭佛之事。因灭(度)成佛。

[3]法门梁栋:佛教精英。法门即佛门。

[4]清要之官:闲散的肥缺。清要指清闲而重要的要职。

[5]无碍:没障碍。分无情碍与无法碍。情碍指因为世上情而生出障碍,法碍指因为佛法而生出障碍,都是障碍。

[6]地狱债:死债。佛教认为死亡是欠债不还的果报。

[7]近有一疑:这是禅师的设疑语,其实无疑。设疑是参学的常用手段,通过问答解决问题。因人而设,也可自设。但不可浮设、夸设、伪设,遇到反设容易出问题,因此不是必备、必需的手段。

解读

禅师语录云:“戏笑怒骂,皆为佛事。”禅修不拘一格,有所得就好。佛学无有框框,才是真佛学。至于佛事,禅师云,穿衣吃饭都是佛事,难道只有办场水陆道场才是佛事?同样的,不一定要高堂大庙才是佛国,一念善缘,佛菩萨在眼前。佛教的魅力在于看出万物由来,同享天人真修。佛法是共享,共享中有分享,唯独没有私藏。其开放性不可思议。有欲私藏者菩萨也不喜欢。佛法不是为引渡一人,而是普渡众生,这才见大力破除大孽,大爱成就大缘。高手做文章,风流倜傥。高僧传佛法,喜笑怒骂。开心处见真知,会意时得真修。

禅师开示:性情流畅,自视本真。学佛不可闷了,闷了不好玩。学佛不可呆了,呆了不好教。学佛也不可狂了,狂了不好改。学佛心要正,但不可僵化,总要活泼才好。

生平求友不了之,怅得一面,足下悉为酬尽。海内谈心学者[1],本不具眼,又不遇人,所以尽成辜负去也。焦先生辈奈患聪明太毒,难教净尽受,症在极微细所知愚处,故不能浑融境风[2]。卒来凑泊[3],犹在种地不空,出皆渣滓。举笔开谈,不无根蒂。为人手眼,说法导迷,如将剿贼,先破其巢,然后擒如探囊。

同类推荐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心中月

    心中月

    从书中你可以领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从而助你打开蒙尘幽暗的心灵。万行法师言:古之成佛者,不惟有虔诚的信佛之心,还必有坚韧不拔的学佛之志。自古道:“信佛容易,学佛难。”即信之又学之,是走向圆满独一无二的途径。所谓“信之”,就是要终生不渝,矢志不移;所谓“学之”,就是要学习佛的崇高品质,学习佛的超凡意境,学习佛的博大胸怀。修学佛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使自己在心态、情操、体能、智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真正地了知佛法,明确见地,才会真修实证,走进走出。信而不知即学者,乃迷信,非智信。惟有信学合一,方可迈入成佛之道。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热门推荐
  • 灵号后勤组

    灵号后勤组

    「招聘启事」工作所属部门:灵号后勤组。(国家公安部编制)工作时间:每日晚上十点至隔日六点。工作地点:机密。工作要求: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科学无法解释的超自然现象。(不会者可免费培训)薪酬待遇:入职同一级警司待遇,五险一金齐全。每日八小时工作制度,超出时间以加班费计算。双休,法定节假日休息,若遇紧急情况,按照三薪计算。面试须知:当你符合我们的条件,我们将于短信的形式通知你。(谢绝应聘)灵号后勤组期待你的加盟,我们的口号——灵号,火力全开。
  • 我还是喜欢你季医生

    我还是喜欢你季医生

    《在无声的时光中前行》姊妹篇。 医生x画家,破镜重圆的故事。 七年前的安清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小混混,仗着家里有钱就在学校里为所欲为,那个时候学校里的人都怕她,除了季晨,然后安清每天都变着法子整他后来好像又有什么不一样了在某一个放学的夜晚安清用腊烛摆成了一个心字形说:“喂,季晨,做我男朋友吧!”某女一脸花痴的望着前面的男生某学霸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说了句“不要”便径直的走开了安清在后面气的直踱脚。然而一场变故让安清离开了季晨,后来安清用了七年的时间忘了那个叫季晨的男人,可是当那个男人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安清才发现跟本就忘不了他,原来她对他的喜欢早就变成了爱,而且这种爱重要的早就超过了自己的生命。
  • 女人一生最重要的15个决定

    女人一生最重要的15个决定

    女人的一生犹如花朵的生命,短暂的花期仅是全部生命过程中一个小小的环节,每个女人都必将经历辉煌与失落。 女人的一生犹如花朵的生命,短暂的花期仅是全部生命过程中一个小小的环节,每个女人都必将经历辉煌与失落。
  • 我的邻居是妖精

    我的邻居是妖精

    (1V1,男强女强,双洁)她,是身份成谜的茶餐厅老板,永远浅笑安然,智多近妖,好像无所不知;她,也是妖精之家的主人,神秘强大,与妖为邻,岁岁年年;她,同样是燕京的无冕之王,是第一学院的学院传说,是传说中的神医,是富可敌国的商界第一人。而他,是叶家的小少爷,随心随性,清绝慵懒;他,也是修仙界名副其实的第一人,修为强悍,算无遗策;他,同样是叶氏的幕后老板,是赛车界的车王,是第一学院的最优秀毕业生,是国际第一的烟雨佣兵团团长。她,面对成神的机会,为了他,毅然放弃,坠入轮回。而他,忘却前尘,却一次又一次在梦中,看到了江南烟雨中的她。(被腰斩了的,看看就过了哈。/捂脸)
  • 领导智慧成败之秘

    领导智慧成败之秘

    大凡卓有成就的领导者无不具有超凡脱俗的领导智慧。领导智慧是见微知著的眼光,是对大局的把握和操纵,是勇于决策的胆略,是举重若轻、化繁为简的手段和技巧。丰富、修练领导智慧是提高领导水平的捷径。
  • Beatrice

    Beatri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毒医嫡女:妖魅鬼帝,缠不休

    毒医嫡女:妖魅鬼帝,缠不休

    (爽文宠文)间谍出身的白小妖一不小心穿越到异世大陆成为了凤国大将军家的嫡出傻小姐,渣男渣女来了一拨又一拨,边修炼边虐渣,顺便挣钱来控制国家,可是哪个谁,你能不能不要老是穿着骚包的绿衣服在眼前晃来晃去闪成瞎某男摘下遮脸绿轻纱,桃花电眼眨了又眨:“娘子美如花,尊墨有钱撒”“什么鬼?”她脑门晕,不明白“就是请你把我收下!既能给你钱花,又能帮你虐渣渣”“扑通”侍卫惊倒下,名扬天下的鬼帝紫尊墨怎么就变成了倒贴美人画主子诶!你忘记了倒贴的向来不值钱
  • 毛泽东与东周列国志

    毛泽东与东周列国志

    毛泽东熟悉历史,其中有一段是东周列国,也就是从周平王迁都洛阳到秦始皇这段悠久的故事。六经皆史。他从小就读古书,有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凡先秦诸家著作,无所不读。
  • 最美唐诗宋词故事:诗意春秋伴人眠

    最美唐诗宋词故事:诗意春秋伴人眠

    本书精心描绘59篇纯美文字,从全新角度发掘唐诗宋词之美,解析它的特色与技巧,解读塑造它的人,解密它背后的故事,情感细腻、文字珠玑,还原凄美诗词创作的情境,带给我们古人最彻骨的人生体验和最惊叹的诗词才华。
  •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少有而独特的帝王。唐宗宋祖,历来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表率。提及唐太宗,盛世景象犹在眼前,干百年来难以消逝。唐太宗没有用权术和铁腕驾驭大臣,而是靠信任;他并不顾忌皇帝“永远正确”的面子,而是鼓励大臣进谏;他更没有搜刮天下以满足个人私欲,而是提倡以民为本,富国安民。他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帝王的楷模,是古代帝王的道德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