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2700000001

第1章 青奥会的理念诠释(1)

【上篇 青奥会经纬丛论】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Youth Olympic Games, YOG),简称为“青少年奥运会”或“青奥会”。青奥会是当今世界的新型体育运动赛事,它是国际奥委会为贯彻“奥林匹克宪章”而增设的一项

国际性的体育盛会,是专门为全世界青少年而开设的一个集体育比赛、文化和教育于一体的青少年的交流平台。

作为一项专为世界各国青少年打造的体育赛事,青奥会融合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相关内容。除去体育竞赛本身,青奥会更加注重在运动会举办期间的教育功能,主张把青少年的注意力吸引到体育运动上,把奥林匹克“平等、自由、和平”的理念根植于青少年心中,将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内涵从孩童时代就发扬光大,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关注奥运会,共享奥林匹克的光荣与梦想,从而达到体育、教育、文化与奥运精神的共同发展。

【第一节.青奥会的起源】

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教育一直是奥林匹克运动广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功能之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创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目的即在于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全新的方式去教育青少年,进而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和谐发展。

一、举办青奥会的原由

1989年10月,刚刚当选欧洲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先生就提出创办一项青少年赛事的动议。当时运动员之间的交流仅限于成人层面,青少年之间则缺乏畅通的沟通渠道。在青奥会正式诞生之前,1991年,在罗格的祖国比利时举办了欧洲奥林匹克青年节;1998年,俄罗斯在国际奥委会的支持下,尝试举行了首届世界青少年运动会;澳大利亚从2001年开始举办奥林匹克青年节。这几项重要的青年赛事和活动均附着了部分青奥会的DNA片段,最后终于拼接成现今完整的青奥会基因图谱,这些活动成为促成青奥会诞生的实践之源。

(一)欧洲奥林匹克青年节——青奥会之形

1991年7月18~20日,第一届欧洲奥林匹克青年节(简称EYOF)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举行,两年后在意大利的奥斯塔举办了冬季欧洲奥林匹克青年节。这是依据1990年时任欧洲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的提议而设立的洲际青年体育比赛。从1993年起,EYOF每隔两年,在异地分别举办夏季和冬季奥林匹克青年节。EYOF参赛运动员的年龄限制在13~18岁。欧洲夏季和冬季奥林匹克青年节的比赛项目和规则等内容都是参照现代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标准,但其规模要小得多。欧洲奥林匹克青年节逐渐发展至1999年以后,夏季和冬季青年节参加国分别稳定在48个和40个,参赛运动员人数则分别控制在2500人和1200人。多数研究者认为,青奥会形式上与EYOF较相似,为此青奥会应该脱胎于此。其实EYOF只是一项洲际性青年赛事,除竞技比赛外,文化和教育活动内容几乎为零。因而,我们认为欧洲奥林匹克青年节只是青奥会之形。

(二)世界青少年运动会——青奥会之体

1998年7月11~19日,首届世界青少年运动会在俄罗斯的莫斯科举行,这是一届获得国际奥委会同意、支持和赞助的国际综合运动会,要求参加者年龄不超过17周岁,赛会口号是“莫斯科:为儿童开放的世界”。圣火在希腊雅典点燃后,途经俄罗斯13个地区的传递,最终到达莫斯科市的主赛场。比赛除设置足球、田径、游泳、篮球、排球、网球、体操等15个奥运会项目外,还设有高尔夫球、台球、美式足球等29个在青少年中盛行的表演项目。此届盛会有来自131个国家和地区的7500多名青少年运动员参会。在首届世界青少年运动会上,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和科学活动,如“青少年、科学和奥林匹克”世界论坛,“跑入21世纪的马拉松:体育反对艾滋病和吸毒”系列讲座,俄罗斯玩具节,世界青年交响乐团音乐会等。世界青少年运动会的所有志愿者都是青少年,赛会报纸也由青少年自己出版发行。当时的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也因成功举办世界青少年运动会而获得奥林匹克金质勋章。

与EYOF仅是洲际性规模不同,首届世界青少年运动会显然是世界级的,而且直接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支持和赞助。就其规模、体制、与国际奥委会关系以及得到的赞许而言,可以认为,世界青少年运动会已具备青奥会之体。

尽管世界青少年运动会原计划与奥运会一样每四年举行一次,且在夏季奥运会之前的一年举行,但实际上此次莫斯科世界青少年运动会成了空前绝后的、唯一的一届世界青少年运动会。世界上的一些体育强国,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没有派出代表团参加此次莫斯科举办的首届世界青少年运动会,缺乏主流体育强国的积极响应可能是其难续下文、后继无赛的主要原因。由此也表明,从单纯竞技向竞技、文化和教育相结合的嬗变,有可能招致一些体育强国和利益集团的轻视乃至抵制。由此观之,后来国际奥委会对所属各国奥委会要求最少派出4人、最多70人参加青奥会的强制规定,则是为青奥会可持续发展所作出的重要制度性保障。

(三)澳大利亚奥林匹克青年节——青奥会之意

2001年1月10~14日,第一届澳大利亚奥林匹克青年节在悉尼举行(简称AYOF,首届原称悉尼奥林匹克青年节)。到2009年的第五届AYOF,已开设17个大项、190个小项的奥运会项目,来自五大洲,包括美、中、英、法、德在内23个国家的2200名运动员参加了此次奥林匹克青年节。AYOF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其举办初衷即在于:展示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所修建的世界水平的比赛场馆;通过观看奥运会开幕式、颁奖仪式、运动员村等,为青少年提供类似奥运会的经历;提供无歧视环境、公平竞争和教育氛围,让青少年真实感受到积极和友好的精神;实施“干净生活、干净比赛”教育计划,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反兴奋剂教育;为有体育天赋的青少年提供参与最高水平的综合体育赛事的机会和经历。

正是在这个宗旨的指导下,AYOF举办了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

首先,实施了“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大使”计划。请奥运冠军作为榜样和顾问,在运动员村和青少年同吃同住,向参赛者讲述和传授其参加奥运会的经历和感受,并在开幕式上扮演一些重要角色。

其次,开展了“干净生活、干净比赛”教育计划。向青少年运动员介绍体育运动中兴奋剂的复杂性及其危害。通过例证,让他们充分了解不使用药物提高比赛成绩的生理和伦理道德原因,以及兴奋剂检测过程和程序。帮助AYOF运动员提高对奥林匹克运动价值、精神和哲学体系的认识。

第三,实施了奥林匹克精神教育。AYOF强调比赛价值不在于谁获得了奖牌,而在于如何在比赛中把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通过点燃火炬、升会旗、宣誓、颁奖等标志性元素教育,让运动员认识到AYOF的真正成功之处在于友谊、亲切、亲密和对彼此的支持。

第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例如:设立田径项目教育讲堂,探讨如何从青少年运动水平向成人运动水平发展等主题;进行篮球项目交流活动,AYOF大使AnnieBurgess、前奥运男篮教练BarryBarnes、巴塞罗那和悉尼奥运会裁判Bill Mildenhall等畅谈奥运会选拔、准备工作和比赛过程;开设皮划艇项目、激流项目学习班,通过录像向AYOF运动员们讲解比赛表现的评估问题等。AYOF极富创意地开设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和教育活动,尤以“奥林匹克大使”、“干净比赛”、“教育讲堂”等创新内容为世人所称道。为此,我们认为AYOF应该对其后诞生的青奥会设立青少年文化和教育项目产生了间接的精神启发和直接的移植效应。可以认为,澳大利亚奥林匹克青年节最具青奥会之意。

二、青奥会的诞生

雅克·罗格先生于2001年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后,便提出了举办青奥会的设想,旨在对青少年进行奥林匹克教育。与传统奥运会相比,青奥会将更注重教育功能,重视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反兴奋剂、预防艾滋病、公平竞争等意识,并为奥运会培养人才;在世界范围内举办一场奥运会级别的青少年赛事,参赛运动员年龄在14~18岁之间。直到2007年7月6日,这一提案在危地马拉共和国危地马拉城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9次全会上终获通过。

至此,国际奥委会一致同意创办青奥会,并明确提出,青奥会分为夏季青奥会和冬季青奥会。青奥会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是一个文化交流和教育的平台,以对青少年进行奥林匹克价值教育,传承奥林匹克精神。

【第二节. 青奥会的目标】

一般意义上的目标概念是指企业或组织所指向的终点,而我们在此讨论的奥运会的目标是指国际奥委会这个组织针对推广奥林匹克运动所期望的成果。青奥会是奥林匹克运动大家庭中的新成员,其追求的目标与现代奥运会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青奥会的目标

创办之初,国际奥委会便提出了青奥会的八大目标,即:将全世界的青少年运动员们集合起来,并为他们而欢庆,用一种独特而有力的方式来推广奥林匹克精神;以一种创新的形式激发关于奥林匹克精神和社会挑战的教育和讨论;在节日般融洽欢快的气氛中分享世界各地的文化;向世界各地的不同青少年团体推广奥林匹克精神;面对青少年,提升其体育运动意识和参与感;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为年轻人打造一个创新的平台;成为能代表国际最高运动水平的赛事之一。

全世界的青少年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六分之一,青少年是世界的未来与希望,而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范围的普及则离不开青少年的参与,未来的奥运会选手更需要从青少年中培养。可以说,数量庞大的青少年人群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得以快速成长的沃土。因此,国际奥委会在创办青奥会时就表示,要将全世界的青少年运动员都聚集起来,为他们庆祝,使他们在节日般融洽而欢快的气氛中分享世界各地的文化。与现代奥运会一样,青奥会也是一种带有规定性仪式的公众活动,通过火炬接力、开幕式、闭幕式、赛事以及各种文化教育等,提供给青少年一个文化共享的空间,具有特殊的文化感召力。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力军,青奥会在对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价值导向、心理能力的培养上都有巨大的教化作用,更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德育功能,对每一位参与青奥会的人而言,都是一种道德实践。

青奥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另一种推广形式,并以一种创新的形式激发关于奥林匹克精神和社会挑战的教育和讨论。其创新之处在于看淡竞技而注重运动的教育和文化功能。青奥会创办的目的之一就是用教育的手段,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奥运会,感受奥林匹克精神,领悟奥林匹克内涵。青奥会将始终致力于教育青少年维持高尚道德标准,秉承公平竞争的精神,让其明白赛场上的欺骗行为不仅是对自身人格的玷污,而且也是对神圣的奥林匹克理想、整个国际社会和自己祖国的玷污。国际奥委会凭借青奥会这个平台,将体育活动与文化、教育、多媒体等各类活动相互结合,利用电子数字平台等最新的传媒,通过奥林匹克价值教育、青少年网站交流,以及举办会议和论坛等多种形式,建立一个真正的青少年社区,开展奥林匹克价值观的教育互动和论坛活动,讨论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使青少年成为真正的具有体育精神的人。

二、与现代奥运会的比较

与现代奥运会相比,青奥会在参赛主体上更加突出了青少年群体,在赛会期间,更注重体育、教育与文化的融合,进一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力求淡化竞技的功利性,推崇世界青少年的普遍参与,注重赛事的平台价值,希望通过青奥会赛事平台,实现世界文化的共享,实现对青少年的教育,以促进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形成。

青奥会除了体育竞赛,更加注重在赛事举办期间的教育与文化活动。主办青奥会并不只是为了取得经济效益,举办国与举办城市还将会因此而留下一份影响深远的体育遗产。青奥会更多的是致力于为各国青少年选手打造友好交流和推广奥林匹克精神的平台。竞技不是主要的目的,比赛不设奖牌榜,重要的是促进不同文化、不同地区、不同语言和不同肤色的青年人之间的文化和友谊。作为一种带有精神与文化教育实践过程的青奥会,在颁奖仪式上只出现奥林匹克会旗和会歌,而不奏优胜者所在国国歌,不升国旗,意在淡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意识,而强化比赛的国际性。

【第三节. 青奥会的原则】

所谓原则是指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则。现代奥运会自创办以来,已形成了基本的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友谊原则和奋斗原则。作为21世纪新兴的体育赛事,青奥会办赛原则仍处于摸索阶段,除了举办体育竞赛之外,青奥会组织者们还将十分注重其教育与文化意义的实现。

一、青奥会原则

青奥会是国际奥委会专门为14~18岁青少年设计的综合性运动会。青奥会旨在聚集世界范围内所有的具有天赋的青少年运动员以组织一项具有高度竞技水平的赛事。此外,还开展教育与文化方面的一系列活动项目,旨在让青少年们从运动中收获健康的生活方式。

青奥会的原则主要有:

1. 创新原则

据国际奥委会研究表明,目前奥运会的电视观众平均年龄偏高,在未来的青少年中,有部分沉迷于数字构建的虚拟世界。青奥会的宗旨即在于吸引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和电脑前的青少年,让他们认识体育运动的乐趣,进而为实现参加奥运会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青奥会的意义不仅在于运动,更重要的是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奥林匹克价值观、健康生活方式、快乐方式和社会责任的教育。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曾多次表示,年轻人对奥运会的态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他对创办青奥会情有独钟,而且希望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享受体育的乐趣,让他们成为未来奥林匹克事业的继承人。为此,国际奥委会通过青奥会除了为全世界青少年创设体育赛事外,还为参与选手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与文化活动,相比于比赛成绩和奖牌,更注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这才是举办青奥会的真谛。

同类推荐
  • 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

    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

    本书向读者一一介绍什么是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如何抓问题的,是怎样进行访问、观察和调查研究的,是怎样求新的;新闻精品的标题、导语、背景、结尾是怎样写就的;新闻精品的语言、美感和角度是如何选择和运用的;新闻精品是怎样采写典型报道、人物通讯、经济新闻、会议新闻、批评报道的;新闻精品是怎样进行长期积累和精心修改出来的,等等。《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第一版2009年出版以后,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与厚爱。近十年间,作者在继续探索新闻精品形成的规律、特点过程中写就了26篇文章,共计约10万字,经整理补充进书中,并删去原书中不够精练的部分文章。
  •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当今时代,新媒体无处不在。新媒体不仅是传播手段或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传播观念和产业形态的变革,并影响到内容生产、消费方式等各个环节。那么,新媒体包括哪些形念?与传统媒体相比又有哪些特性?对社会生活发生着怎样的影响?对传媒产业又带来了什么变化?如何与传统媒体嫁接融介?这一系列问题亟待研究和探讨。本书内容既包括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包括新媒体发展现状、最新研究成果等。重点对新媒体传播特性、新媒体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以及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和常用设备操作等内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同时,对传媒领域中的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做了比较细致的比较和分析。
  • 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幸福与优秀兼得,品位与财富共存,这样的梦想在怎样的城市可以实现?能否以版权为枢纽,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动“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铸就宜居宜业之城,让人们文化地诗意地栖居?敢为天下先,成都人,在探索!《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首次将版权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来加以研究,是对世界城市发展理论与版权理论的双重创新。(版权兴市),站在时代前沿的城市领导人不能不读,奋斗在版权工作一线的实践者不能不读,追求理想生活的现代人不能不读!
  •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传媒经济学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和相关议题超出了许多对该学科不熟悉的人所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从技术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特定的传媒经济学这一概念,因为这将意味着传媒领域的经济规律和理论有别于其他领域。然而,从实践来看,将经济规律和理论具体应用于传媒产业和公司却意义深远。因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经济影响力如何指导或限制传媒活动,以及它如何对传媒市场的具体动态产生宏观影响。
  • 西点军校公开课

    西点军校公开课

    西点军校为美国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在这些精英人物的身上无不闪耀着顶天立地的种种可贵品格。到底是什么成就了这些超级精英呢?本书全新角度、无盲区揭秘西点军校培养成功人士的独特秘诀,力求用经营理念超越传统教育理论为你揭开西点军校的神秘面纱,详尽还原西点军校优质管理秘诀,迅速提高你的领导力、执行力、人格魅力,10单元70课最详尽的介绍让你全面解读成功需要的意志品质。接近成功,从《西点军校公开课》开始。
热门推荐
  • 文同诗集

    文同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原点(三)

    原点(三)

    凛曾做过电台英文节目主持人、教师、多个国际发展组织翻译,后因梦困扰,索性嚼梦吐字,尝试写作。试图在类型小说的地域里开拓一条新路,相信打开心灵后所获得的真理,被称作“反类型化作家”。已出版推理长篇《女法医之索魂》、《空壳》。代表作:独家刊于《最推理》的“高毅”系列、“未来探案”系列和“维利”系列等。本小说为虚构作品。故事中的人物、事件、绝密档案编号等信息,如与事实相符,纯属巧合。
  • 头号杀神

    头号杀神

    奴仆,是指在主人家做杂役的人。赵飞就是奴仆,甚至比不上地主家的一条狗。赵飞每日虔诚祈祷神的庇佑,可是日子却越开越难过。“神他听到了我的祈祷吗?或许,我该上去亲自告诉他。”
  • 中华美德:神勇果敢

    中华美德:神勇果敢

    神勇果敢应理解为两方面内容:神勇和果敢。神勇,有无比勇猛,神勇无敌的意思;果敢,形容人处事当机立断,有敢作敢为的意味在里面。神勇果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智慧与勇气并存,胆略与正气常在,勇而并非“莽”,“敢”而未必“闯”。
  • The Story of My Heart

    The Story of My Hear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帝这条路

    女帝这条路

    很多事,因为她们的重生,发生了改变。也有很多事,却是天意使然,无可扭转。对沈蕴卿而言,是父母的故去,是国家的内忧外患。甚至还有,弟弟的驾崩。对沈落月而言,则是那个似乎无论如何都无法得其真心的男人。最终,沈卿以皇室唯一血脉之身,登基称帝。她完成了夙愿,还了家国百年盛世。却也舍了感情,负了陆承蔼一世倾心。【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暖男改造计划

    快穿之暖男改造计划

    【男主文快穿】他是冷血无情的代言词,现实他被唯一信任的人害死。与系统达成协议,帮助它收集每个小世界的灵魂力,它助他复活。 可在穿越了多个世界以后,时迁发现自己真正的使命,以及明白了爱情的真正意义。
  • 洹词记事抄

    洹词记事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这个王爷不稀罕

    快穿之这个王爷不稀罕

    她叫楚离,三线城市的一个上班族。不过就睡个午觉,竟然穿越了?什么?这设定还是个庶出,得嘞,指定是那种爹不疼娘不爱的角色。可楚离没想到,她穿越的这个人家好像有点不对劲,大姐待她好,哥哥待她好。即便做个陪嫁丫头,也是落得个清静自在,未曾吃过苦头。剧情……有点崩啊?等到她家的那个王爷注意到她的时候,哎呦,楚离脚底抹油,开溜了,谁说她这辈子要老死在府上的!某日,王爷似乎是想起来东苑的那个侧妃,忙唤来下人。“她叫什么来着?”“楚姑娘。”“就让她今晚上来侍寝吧。”下人低着头,瑟瑟发抖,“回王爷,那位妃,她跑了啊。”
  • 吊头山(一)

    吊头山(一)

    “北冀有山,受其诅咒,村民年不过四十,必吊头亡于树,故名曰吊头山。亡者死而不化,日夜哭鸣,其声如婴泣。方圆十里,生人避之……”听起来让人惶恐的传说,却引不起我的畏惧,在我的眼中,这样的记载就像《聊斋》一样没有根据,而文章出处的《鬼志》应该也和《聊斋》一样只是村野怪谈罢了。不过杂志社的总编似乎很有兴趣,打算要派我前往冀州探访,找出吊头山的所在,并且作出一份特别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