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2900000006

第6章 莫格街血案(2)

房内十分凌乱,家具全被捣毁,扔了一地。房内只有一个床架,床垫早已被拖开,扔在地板中间上。有柄血迹斑斑的剃刀放在一张椅子上。壁炉上有两三大把花白的长头发,也沾满了鲜血,仿佛是被人连根拔起的。地板上找到四枚拿破仑金币,还有一只黄玉耳环、三把大银匙、三把小号的白铜茶匙、两个装了差不多四千枚金法郎的钱袋。房内一角有只五斗橱,抽屉全都被打开了,分明被搜劫过了,不过许多东西照旧放在里头。在床垫底下找到一只小保险箱。保险箱门开着,上面还插着钥匙。里面只有几封旧信,还有一些不是很重要的文件。

房里连爱斯巴奈太太的影子都没找到,只有壁炉里发现特别多的煤灰。大家便将烟囱搜查一下,说起来真是,竟然拖出了女儿的尸体,原来被人倒着从这个狭窄的烟囱管里硬塞上去一大截,尸体还热着呢。仔细一瞧,只见身上有很多地方擦伤,肯定是硬塞进烟囱时擦破了皮肉。脸部有很多严重的抓伤,喉部有深黑的瘀伤,还有深深的指甲印,看上去是被掐死的。

大家将整幢房子上上下下仔细搜查了一遍,却什么都没有发现,便走到屋后一个铺砖的小院子里,便看见院子里扔着老太太的尸首,喉部完全被割断了。大家刚想把尸首扶起来,头便掉落。尸身和头部全给割得血肉模糊,尸身尤其惨不忍睹,简直没有人的样子了。

本报认为,到目前为止,这件令人发指的疑案依然没有任何线索。

第二天的报上又登起了这么一段详细的报道:

莫格街惨剧——据悉与该件十分神秘、骇人听闻的事件有关人士,均经传讯。然而,传讯结果,仍不能为本案提供任何线索。兹将全部重要供词摘引如下。

宝兰·迪布尔。洗衣妇。供称认识死者母女已有三年。三年内,负责为她们洗衣服。老太太和女儿似乎很和睦,堪称母慈女孝。工钱给的不少。说不出她们的生活方式和来源。爱斯巴奈太太大概靠算命为生。据说小有积蓄。每次取送衣服,总不见屋里有人。肯定她们家不雇佣人。看来整幢房子只有四楼摆着家具。

皮埃尔·莫罗。烟商。供称将近四年以来,爱斯巴奈太太一贯向他零买烟草和鼻烟。生在这一带,也一向住在当地。死者们母女在发现尸首的那幢房子里住了六年多。房子原来住着一个珠宝商。他将楼上房间分租给形形色色的人。房子原来是爱斯巴奈太太的产业。因房客如此糟蹋房屋,大为不满,便亲自搬进去住,不肯再出租。老太太稚气十足。六年以来,证人只见过她女儿五六回。母女完全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据说她们很有钱。听街坊说爱斯巴奈太太是个算命的,但他不信。那屋除了老太太和她女儿,就只有脚夫来过一两回,还有个大夫来过八九回,此外从没见过有谁进屋。

其他不少人,都是街坊,供词大致差不多。据说并无一人经常出入其大门。不知爱斯巴奈太太和她女儿有无亲友在世。房子正面的百叶窗很少打开。后面的百叶窗向来关着,只有四楼的大后房开着窗。房子确实是幢好房子,还是很新的。

伊西多尔·米塞。警察。供称清晨三点光景,人家请他到那幢房子去,只见门前有二三十个人,正在设法推门进去。最后总算用刺刀撬开了门——不是用铁橇。没费什么力气就把门打开了,因为这是双扇门,上下都没有门栓。叫喊声一阵阵传了出来。门一撬开,才突然没有声音了。好像是什么人,说不定不止一个,特别痛苦地哀叫——声音又响又长,不是又短又急。证人领头上楼。走到头一层的楼梯口,就听得有两个人大声吵架的声音——一个粗声粗气,另一个是尖声尖气——一种非常奇怪的声音。粗声粗气的那个是法国人,他的话还有几个字能听清。肯定不是女人的声音。能听清说的是‘真该死’和‘活见鬼’。尖声尖气的那个是外国人。不能判断到底是男是女。也听不清在说什么。不过想来是西班牙话。至于证人对室内的情况和尸首惨状的供述与昨日本报所载完全相同。

亨利·迪瓦尔。邻居。银匠。供称随着头一批人进屋。所供与米塞大致相吻合。他们才刚闯进大门,马上就锁上门,不准任何闲人进来。尽管已经深更半夜,门外照样马上就挤满了闲人。证人认为细声细气的那个是意大利人,肯定不是法国人。不敢说准是男人的声音。也有可能是女人的声音。证人听不懂意大利话,听不清说的字眼,不过听腔调,认定说话的是个意大利人。认识爱斯巴奈太太和她女儿。经常跟她们母女谈话。能肯定细声细气的声音根本不是死者的。

奥丹海默。饭店老板。这位证人自愿前来作证。他不会说法国话,通过翻译接受审讯。原籍阿姆斯特丹。路过那屋子时,里面的人正在喊救。连续喊了好几分钟——大差不多有十分钟。声音又长又响——阴森凄厉,万分可怕。据称跟随大家一起进屋。所供各点与上述证人供词相吻合,只有一点不同。肯定细声细气的那个是男人——是法国人。听不清说的是什么字眼。那声音又响又急,杂乱无章,说话时分明又气又怕。那声音刺耳,与其说是尖声尖气,还不如说是刺耳更恰当。不能称作尖声尖气。粗声粗气的那人一直说着‘真该死’、‘活见鬼’这两句话,而且还说过一句‘天哪’。

茹尔·米尼亚尔。银行家(圣德洛雷纳街米尼亚尔父子银行的老板)。证人是老米尼亚尔。爱斯巴奈太太有一些财产。八年前的一个春天,爱斯巴奈太太在他银行里开了个户头。经常存些小钱。但是一直没取,临死前三天,才亲自将四千法郎款子全部取走。这笔钱付的是金币,是一个职员送到她家去的。

阿道夫·勒本。银行职员(供职于米尼亚尔父子银行)。供称那一天,中午时分,他拿了四千法郎的金币,分成两袋装,陪同爱斯巴奈太太,送到她的府上。大门打开,爱斯巴奈小姐就出来,从他手里接过一袋金币。老太太于是把另一袋接了过去。他行了个礼,就告辞了。当时没看见街上有人。这是条小街,少有人迹。

威廉·伯德。裁缝。供称跟大家一起进屋,英国人。住在巴黎两年了。随着头一批人跑上楼。听见吵架的声音,粗声粗气说话的是法国人。听得出几个字眼,但是现在记得不是很全。清清楚楚地听见里面说‘真该死’和‘天啊’。那时刻还听见一阵声音,就像几个人在打架,一种推搡扭打的声音。细声细气的声音很响,比粗声粗气的响。肯定不是英国人的口音。听起来是德国人的。应该是女人的声音。证人听不明白德语。

先前的四名证人又经传讯,供称这伙人搜到发现爱斯巴奈小姐尸体的寝室时,发现房门反锁。一切都没有声音,没听见呻吟,更没听见任何声响。闯进门一看,一个人都没有。寝室前后窗子全都关着,而且里边拴得紧紧实实。前房和后房当中的房门也关着,只是没锁上。通向过道的前房门锁着,里头插着钥匙。四楼,屋子的正面,过道的尽头,有间小房间。房门半开着。里面堆满旧床、箱子等杂物。这些东西都经过仔细挪动和搜查。这幢房子所有地方都经过细细搜查。所有烟囱也仔仔细细的扫过。这幢房子一共有四层楼,上面还有顶楼(又称阁楼)。屋顶上有扇天窗,钉得紧紧实实,看上去多年没有被打开过。从听到吵架声音到闯进房门,这段时间到底多长。四个证人都有自己的说法。有的说三分钟,有的说五分钟。房门是花了不少力气才打开的。

阿丰索·加西奥。殡仪馆老板。供称住在莫格街上,原籍西班牙。随着大家一起进屋。并没上楼。生来胆小,很怕吓出毛病。听到吵架的声音。粗声粗气的那个是法国人。没听清说什么。细声细气的那个是英国人,肯定没错。不懂英国话,这是根据说话腔调判断的。

阿尔贝托·蒙塔尼。糖果店师傅。供称随着第一波人上楼。听见那几种声音。粗声粗气的那个是法国人。能听出几个字眼。说话的人听来是在劝告。听不清尖声尖气的那个说的是什么,说得又快又乱。认为是俄国人的声音。供述与一般相吻合。证人是意大利人。没有跟俄国人谈过话。

几名证人又经传讯,都一致证明四楼各个房间的烟囱都特别窄小,容不下一个人出入。通烟囱用的工具是圆筒形的扫帚,就是扫烟囱人用的那种。用这种扫帚把房子里所有烟囱管全都仔细通过。房子里没有后楼梯,大家上楼时,没人可以借此机会溜下楼。爱斯巴奈小姐的尸体牢牢塞在烟囱里,四五个人一齐用力,才拿出来。

保罗·仲马。内科医生。供称拂晓光景,给请去验尸。当时两个尸体停放在发现爱斯巴奈小姐尸体那间屋子里,横在床架的粗麻布上。小姐的尸首布满伤痕,擦伤地方甚多。这些现象足以证明死者其实是给硬塞进去的。喉部伤势严重。颌下还有深深几道抓伤的痕迹,还有一连几块青痕,显然是指痕。死者腹部完全变了色,眼珠鼓出来。舌头有一部分咬穿了。心窝上发现一大块瘀伤,分明是被膝盖压伤所致的。据仲马先生认为,爱斯巴奈小姐显然被扼死,凶手不知道有几个人。老太太的尸首残缺不全,破碎不堪。右腿和右臂的骨头多少有点压碎。左胫骨碎得厉害,左肋骨也是一样。尸首遍体都是严重瘀伤,完全变了色。不知这些伤痕从何而来。只有碰到一个力气很大的壮汉,猛力挥舞大木棒或粗铁棍,要不就是抡起一把椅子或任何很大很沉很钝的凶器,才会把人揍成这样。女人使用任何凶器,都没办法打出这么重的伤来。证人看见死者时,已经身首异处,而且头颅碎得厉害。喉部应该为锋利凶器所割断,也许是剃刀。

亚历山大·艾蒂安。外科医生。和仲马医生共同给请去验尸。所述与仲马先生供词及意见相吻合。

虽然还传讯了其他几个证人,但并没有再获得重要线索。这件血案,就其种种细节而论,实在神秘异常,错综复杂。如果真是件凶杀案,这在巴黎还是前所未有的奇案呢。警察当局根本没有一点头绪,这种案子实在千载难逢。本案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没发找到。

《法庭晚报》还指出:圣罗克区还是人心惶惶,大为骚动,那幢房子又被仔细搜查,证人也都重新接受了传讯,但没有一点儿结果。最后,该报还提到,银行职员阿道夫·勒本已遭逮捕关押的消息,虽然除了该报已经评载过的事实之外,并无丝毫证据可以定其的罪。

杜宾对这案子的进展十分感到兴趣,尽管他什么话都没说,看来是这样的。勒本入狱消息发表以后,他才问我对这件案子有看法没有。

我只能附和巴黎人的看法,认为这是件解决不了的案子,看不出有什么法子可以找到凶手。

“咱们可千万不能光凭一项传讯结果来看待什么破案法子。”杜宾道。“巴黎警察一向以聪明称道于世,其实只是狡猾罢了。他们办起案来,只有目前采用的这种方法。尽管夸口有一堆的办法,可是经常用得驴唇不对马嘴,总是叫人想起茹尔丹先生要拿睡衣,这样才能舒服地欣赏音乐。他们办案的成绩虽然总是有惊人之笔,可这大多是单靠卖力巴结。碰到这些长处起不了作用,计划就无法实现。比方说,维多克善于推测,做起事来总是百折不挠。不过,思想没有受过任何心智训练,侦查时往往过于专注于某个点或某个线索。他看东西隔得太近,反而看不到真相。说不定,有一两点他看得特别清楚,可是这样,势必没法看清问题的全局。有种事就此显得十分奥妙。事实真相不会永远在井底。其实,我倒认为,真正比较重要的知识不一定是很深奥。事实真相并不在我们钻的牛角尖里,而是在抬眼就望得见的地方。这种错误的方式和根源,可以用观察天体来说明。你不经意看下星星——只消斜眼瞟一瞟,将视网膜的外部对准星星,就可以把星星看得十分清楚,也可以对星光有个最正确的估计。视网膜的外部对微弱光亮的感光力不比内部弱,因此视线全都集中在星星上,星光反而随之微弱。视线全部集中在星星上,绝大部分星光实际上就照在眼睛上。可是斜眼一瞟的话,反而能看得更正确。过于认为奥妙,思想就会变得不清晰。如果紧紧盯着苍穹,过于持久,过于集中,过于直接,那么连金星也会没有光亮。”

“说到这两条人命案,先深入的调查一下,才可以拿出个主意。去私访一番,倒也开心,”(我听了心想这字眼倒用得怪,但嘴里什么也没说)“此外,勒本曾经替我办过事,我可没有忘情。咱们去亲眼看看这个现场。我认识警察厅长G先生,他不会不放咱们进去。”

我们获得了许可,就马上到莫格街去。这条街在里丽舍尔街和圣罗克街之间,十分的脏。我们的寓所离这个区有很长的一段路呢,所以赶到那儿,已经快要黄昏了。那幢房子倒一下子就找到了,因为还有不少人站在街对面,毫无目的、不胜好奇地怔怔抬头望着关着的百叶窗。这是幢普通的巴黎式房子,大门一边有个可以看见的门房间,窗上有块活络玻璃,上面写着“门房”二字。还没进门,我们就先走到街尽头,拐进一条胡同,转弯,走到那幢房子的后面。这其间,杜宾一心想把那房子和左右前后的街一面都仔细查勘一番,我倒看不出有什么名堂。

我们折回到原路,然后回到房子前面,按了门铃,出示了证件。看守的人就放我们过去了。我们走上楼,走进发现爱斯巴奈小姐尸体的屋子。死者母女俩的尸首还停放在那儿。房里那份乱,照旧听其自然,一点没动。我看到的和《法庭晚报》记载的完全一样。杜宾把一切东西都仔细看了——连被害人的尸体都没放过。接着就去了别的房间里,后来又到院子里。有个警察从头到尾陪着我们。一直到天黑,才离开现场。回家路上,我这位朋友顺便到一家日报馆里待了一会儿。

上文说到过,我这位朋友的怪念头真是什么奇怪的都有,而且我对这些任念头一向任其自然,在英文里找不出更合适的表达词。当时他对我一字没说这件人命案子,他生性如此。直到第二天中午时分,他才问我,在惨案现场看没看到什么不一样的情况。

他口气里着重“不一样”这个字眼,不知怎的,让我吃了一大惊。

“没,没什么特别的,”我说道,“至少,跟报上看到的记载没什么区别。”

同类推荐
  • 波洛侦探四大奇案(全4册)

    波洛侦探四大奇案(全4册)

    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作品集,阿加莎·克里斯蒂开创了侦探小说的“乡间别墅派”,即凶杀案发生在一个特定封闭的环境中,而凶手也是几个特定关系人之一。欧美甚至日本很多侦探作品也是使用了这一模式。她始终以动机和分析人性,为读者展现一个个特异怪诞的丰富心理世界,由此揭露人心之丰富,展现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深层揭示曲折摇曳的人性迷宫。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因为她的推理小说,她也被称为“推理女王”。代表作品有《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谋杀案》等。
  • 没有错的花

    没有错的花

    柳千金有一个竹筒,每当有客人上门的时候,柳千金就会抽出一支竹签,再留下客人带来的一万两黄金。而当该解决的事情解决以后,竹签又会回到他的竹筒里面。这七支竹签就是名动天下的“寂寞七杀”,七个杀手。所以,这是一个关于杀手的《悲歌》故事。那个扶桑人要把那幅画带回他的国家去,但他不该杀了阻止他夺画的老画匠,更不该杀了去救老人的姑娘。将情人葬在了《敦煌》后,他去寻找传说中的刀圣,求他传授绝世的刀法……传说江湖上有两柄兵刃最可怕,一柄是从未败过的剑,还有一柄是谁也没见过的刀,《放手江湖》,其实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但不变的是心中所看重的情义,人在不在江湖又有什么区别呢!
  • 家有一个兵

    家有一个兵

    大清早,九兰刚进茅房解裤带还未蹲下,低矮的土墙外发出一声凄厉的嚎叫:家有一个兵,我是光荣军属呢……是疯家公老木在嚎!九兰差点尿了裤子,胡乱系紧裤带飞奔出茅房就傻眼了,已疯十余年的家公独自住在老木屋里,近几日感冒卧床不起,昨晚还大病恹恹的,今早行动奔走怎么就如常人?况且,他怀里还抱着红木箱子。红木箱子可是小牛的命根子,谁也不能乱动,包括九兰。小牛用油布把箱子包裹起来塞进床底,自己也从未打开过,挂在扣皮上的那把锁已生了锈。九兰惊魂未定,她刚从房间出来进茅厕,老木轻飘飘的就来了,鬼神一样。
  • 从群星闪耀到大师远去

    从群星闪耀到大师远去

    历史上把“我民族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晋有南渡,宋有南渡,明有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返北者”。上个世纪,为抵御日军入侵,中华民国政府南迁重庆,大批学子也随之“南渡”。集中于西南联大的师生们演绎了个人与家国的爱恨情仇,续写了中华文化的传奇。在此,我们选取《南渡北归》的部分章节,介绍抗战后大批知识分子南迁的过程,并以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冰心等人的交往故事透视当时的社会风气及一代文人的气度和胸襟;对胡适、陈寅恪等离世的记录,则揭示了南渡后最后一批文化大师的命运,铭记他们践行“自由之意志,独立之精神”的节操。
  • 希拉里、密和、我

    希拉里、密和、我

    一个行踪诡异的西方女人,一个身世神秘的东方女人,一个因妻“离”子散而濒临崩溃的中国男人,在天寒地冻的皇家山上的奇遇,将一段梦幻般的“三角关系”带进了阅读的视野,三个生命的“真相”与中国最沉重的历史和现实纠结,三种激情的碰撞与人类最古老的喜悦和悲伤交织,这是一个冬天的童话,这更是一个时代的神话……
热门推荐
  • 本宫玩转高科技

    本宫玩转高科技

    在现代坐拥千万粉丝的顶级网红苏映雪,穿越到一个虽然周边一切事物都是现代化的设施,但却依旧保留有封建制度的古代国家,成为这个国家后宫里的一个小小正八品采女。且看苏映雪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待遇,利用自己多年的网红经验,如何在后宫里边玩转各种高科技,与后宫的娘娘们斗法,独得圣恩宠幸。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乐土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乐土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怪物猎人在瓦罗兰

    怪物猎人在瓦罗兰

    游戏开挂不好,因为你会穿越!拖着最低等级的太刀,主角杨柳在瓦罗兰全英雄之间来回斡旋。实在人瑞兹,满满自信的赵信,桀骜不驯的猴子,霸气绝伦的诺手,等等,…………女人呢!为什么我碰不到赏金猎人!~~~“你好,我叫詹姆,詹姆兰尼斯特。”冒险之旅上,杨柳自诩贵族。
  • 海神之源

    海神之源

    恶魔出世,海神封印,他不屈于命运,出身低微,但微笑面对人生,一次意外出门打渔,得到海神传承,从此一飞冲天,志与天空试比高。
  • 我和白娘子有个约会

    我和白娘子有个约会

    有一天,许仙醒了,他只想安静的等待白娘子...却发现时不我待!
  • 浅浅一笑醉花荫

    浅浅一笑醉花荫

    冉浅浅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再遇见柳明荫。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浅浅想,这厮不是应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吗?为什么他看起来比自己还穷酸潦倒?她呢?那个号称可以为了柳明荫放弃自己生命的何珊珊在哪?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曾经的何珊珊口若灿花,悠悠地念出仓央嘉措的这首诗时,连冉浅浅也感动的心像是被人揪了一把。浅浅看着柳明荫万年冰山的脸上终究出现了裂痕,她想,书到用时方恨少,自己紧张时连话都说不完整,更别说吟诗诵句了。这样的何珊珊,我连成为她对手的资格都没有! 新书《幸福向前冲》已开坑,是这本书里苏水瑶的故事,不同的人物会有不同的人生旅程,喜欢的小可爱们,欢迎移驾阅读!
  • 赵氏贵女

    赵氏贵女

    剧本定律:男主是祸水,女主顶光环,炮灰如草芥。赵文宛被迫接手了定国公府千金的花样作死人生。这是炮灰女为了逆转自己悲惨结局,奋勇自救,一不小心逆了主角的故事。
  • 烟囱中的天使

    烟囱中的天使

    未来都市艾拉利亚系列中篇,都市异能系列。讲述了一个吸血鬼猎人与单纯小MM之间纯洁的感情经历。故事背景设置在西元二十二世纪末的艾拉利亚——人口达到上亿,逐渐取代纽约成为全球第一的大都会。艾拉利亚,超能力者大量出现,超能力的强度也极大提高了。
  • 我家的冷艳女老板

    我家的冷艳女老板

    被同学鄙视,被父母嫌弃,没成想到女神却喜欢上了我。他们都嘲笑我是癞蛤蟆、死宅男,可我却靠着能够复制天赋的能力,得到了他们心目中的女神。
  • 虚空之皇

    虚空之皇

    刀锋的黯淡,只是为了见血封喉的犀利。一时的沉沦,只是为了否极泰来的崛起。当我从绝望的深渊走出,便是世界为我呼啸的时刻。且看破军,一个陨落的天才,是如何通过一次次的战斗,踩着别人的头颅,再度回到人生的巅峰。一经在手,天下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