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1800000001

第1章 祸不单行(1)

十一月九日,星期二,早上十点

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那些一流的犯罪学作家们,像艾德蒙·皮尔森、厄文、费尔生·扬、坎农·布鲁克斯、威廉·博利索和赫诺德·伊顿他们,都没有腾出些篇幅对格林家的悲剧作些细致的分析;现在看来,这不仅仅是我们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悬案之一,事实上,纵观整个近代犯罪史,也找不出比“格林家血案”更为特殊的案件。在我重新整理自己为这起案件所做的大量记录与相关的文件之后才发觉,事实上,整起案件的发生并非像它表面所呈现出的那样“无迹可循”,但即便是最能发挥想象力的人,也不可能对案件的缜密逻辑作出正确的推断。

在案发后的一个多月里,由于新闻媒体的争相报道——即便只是以讹传讹的案件概述,也足以满足社会大众被这起骇人听闻的案件所勾起的强烈偷窥欲。毫无疑问,世人们都确信自己看到了“真相”——无非是浮于表面的现象——然而没人能够知道,这一连串血案的背后,深藏着怎样荒诞不经的隐情;尽管我是这起悲剧性案件破获过程的亲历者,甚至还私藏着案件侦破过程的记录文件,尽管如此,当我此刻坐在这儿,决定公布案件的第一手资料时,我的大脑还在不停地对我说:“这一切不可能是真的”。长久以来,这一直困扰着我。

案件背后恐怖的阴谋,扭曲的心理动机,晦涩难辨的作案形式……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人性纠葛,世人都无法从新闻报道中读到。而另一方面,仅仅分析犯案的经过是无法弄清楚最后的结果的;只凭借普通的侦破手段也不可能理解事件发生的高度戏剧化情节与违背常理的一面。为什么人们会完全确信警方能够以传统的办案方式解决案子?因为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案件本身最关键的部分——犯罪意图与犯罪行为。由于警察局和检察官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秉着“概不公布案件全貌”的宗旨,因而人们也无从注意到。至于这一切是缘于“即便说出来也没人会信”,还是因为案件本身“恐怖到了无人敢谈”的地步,我也就无从知晓了。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我才会下定决心记录案件侦破的整个经过——这一切完全是第一手的、未经删减的“格林家灭门惨案”的案发记录(我想没必要再重申作为记录者资格的问题)。现在,悲剧已经成为过去,是时候公布案件的事实真相了,这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且,侦破这起案件的功臣,理应受到赞扬。

这个人拨开重重迷雾,最终破获了这起骇人听闻的血案,驱散了长久以来笼罩在人们心头的恐惧。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个人不曾正式同警方联手办案;在那些已经公布的谋杀案件的调查记录中,也从未提到过他的名字。但事实上,如果没有他以及他那一套新型的犯罪分类法,这场针对格林家族的大屠杀的真相恐怕永远无法大白于天下。

警方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总是根据犯罪现场所能找到的证据,依照教条式的办案方式进行推论。然而,这起“格林家血案”背后所隐藏的阴谋,完全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犯罪解析。而这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人士通过几个星期困难重重的调查,不懈努力地分析之后,最终查出了罪魁祸首。

他是一位风流倜傥、交际广泛的贵族,同时也是纽约地方检察官马克汉的密友。我无权泄露这位贵族的真实姓名,但是为了方便讲述侦破案件的经过,我决定称他为菲洛·万斯。几年前,他已经离开纽约,搬到了佛罗伦萨附近的一幢花园别墅中,并且也无意在有生之年旧地重游,因而我得到他的授权发表他以“法院之友”身份参与侦破案件的历程;检察官马克汉也已经退休,现在隐居在某地生活;而一向正直、坚决、果敢的厄尼·希兹警官——当时侦查格林家血案的警方负责人,也因为获得了一笔遗产而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在莫霍克山谷中开一家农场,还原印第安人的本色生活,他的农场现在饲养着稀有的怀恩多特品种鸡。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帮助,我才能够掌握格林家血案的侦破细节,发表内容翔实的案件调查记录。

至于本人为何参加这起案件的侦破,在此有必要解释一下(“参加”并不确切,实际上只是处于冷眼旁观的位置)。

我,凡迪恩,一直以来都是万斯的私人律师。我辞掉了父亲开办的律师事务所(凡迪恩与戴维斯法律事务所)的工作之后,就专门协助万斯处理法律上和财务上的相关事务(这样的工作并不繁重)。我在哈佛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和万斯成为了好友。我发现,在担任他的法律代理人与财务主管之余,不知不觉中我也从万斯侦破案件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那个时候,万斯刚刚三十四岁,将近六英尺的(1英尺=0.3048米)身高,身形瘦长而结实,体态优雅。轮廓鲜明、俊秀的五官加上修长的身材,使他的外形看起来极具吸引力。然而他脸上时常挂着一副玩世不恭的神情,实在让人无法将他这副样子与“英俊”联想到一块儿。但万斯拥有富于智慧的双眼,直挺的鼻子,与一张看上去“严以律己”的嘴巴。在这一种冷峻的外貌(如同隔在他与伙伴之间的一道无法穿透的玻璃墙)后面,存在着高度的机智与惊人的自制力;毫无疑问,在那些确实了解他的朋友眼中,万斯所表现出的些许桀骜不驯,散发着无穷的性格魅力。

由于他所接受的教育大部分是在欧洲完成的,因而说话时总是带着牛津口音;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任何方面——他可不会因为别人脑子里的想法而改变自己的“姿态”。在学校时,万斯是一个勤奋的学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在文化人类学与心理学的研究上花费了很多心血。他钟爱艺术,并在这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与非凡的鉴赏能力,至于他那疯狂的收藏爱好,也有着丰厚的收入作为有力的资金保障。正因为万斯始终关注着马克汉管辖区域内的犯罪问题,他才会将对心理学的兴趣投注于个人的行为主义之上。

万斯参与侦破的第一起案件,正是之前我已发表过的“艾文·班森命案”(注:《死亡名单》);这第二起呢,正是那宗看起来似乎没有答案的百老汇美女玛格丽特·欧黛儿致死案(注:《魔惑》)。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发生了格林家的血案。我像保存前两宗案件的记录那样,留存了这次案件的完整记录。我不仅收集了相关的每一份文件,并从警方那得到了逐字抄录卷宗的许可,甚至速记下了许多万斯与高层警官之间的对话,无论是公开的还是私人的。这份记录的翔实和完整,即便是山谬·佩皮斯本人(注:山谬·佩皮斯,生活在十七世纪的英国海军官员,用密码的形式详细记载了一六六?~一六六九年间的私人生活和社会变迁,至到一八二五年密码才被解译成功),也会感到汗颜。

在格林家血案发生之时,马克汉上任刚好满一年。或许有人曾记得,那一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刚到十一月,人们就遭遇了两次暴风雪的侵袭,当月的降雪量也打破了该地区十八年来的最高记录。为什么我会特别强调这一场早到的风雪?因为它在格林家血案中扮演了邪恶的角色,是促成这起谋杀案件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这一悲剧中的诸多内幕尚未公诸于世,因而根本没人会注意到,那年晚秋反常的气候,会与发生的格林家血案之间有何重要的联系。

万斯之所以会介入“班森杀人案件”的调查,完全是因为马克汉的挑衅;而在“金丝雀杀人案件”里的作为,则是万斯自己的主意。至于这次为何会参加格林家血案的侦查,则纯属巧合了。在侦破卡娜瑞案件后的两个月间,马克汉多次登门拜访万斯,出于地方检察官的职业需要,向他请教有关罪犯侦查学方面的问题。在一次讨论中,我才无意中听到了格林家发生血案的消息。

同类推荐
  • 死亡之森

    死亡之森

    潘孓然是那种不会在我生活中重复出现的人,当然,如果他也出现在了你的生活中,那么,或许你会如我一样感叹,世上怎会有如此完美的混蛋。我没有任何恶意,特别是对像潘孓然这种无与伦比又谦恭有礼的混蛋。他个头一米八上下,样貌……怎么说呢,多数女性见了他,不免会怦然心动——但谁知道呢?毕竟我又不是女人。他的气质总是让我想到黑色骏马一类的动物,行为从不拖泥带水。微笑时,右额轻轻耸起,带着点儿青春偶像那般的轻松俏皮,自然也遮住了眉角一块子弹头大小的瘢痕。
  • 记忆魔咒

    记忆魔咒

    常洛常常问自己,忘记一个人到底需要多久?每天中午,他都会准时到市立中学的铁栏外,等待那个女孩的出现。终于等到她走过来在铁栏内的石廊上坐下,常洛的面孔一下变得神采飞扬。女孩名叫凌榛榛,是这所中学的老师。虽然对他从来没有什么好脸色,但每次面对她,常洛的心就会变得很软,一如春天懒洋洋的阳光。他点燃一枝烟,静静地看她低头读书的模样。随着书中的内容,她时而蹙眉思索,时而会心微笑。在春日阳光和斑驳树影的掩映下,她的肌肤呈现出一种透明的晶莹。这样隔着铁栏的相守,已经令他心满意足。
  • 最后一个道士3

    最后一个道士3

    查文斌,凌正阳二十七代传人,茅山天正道掌门,一个因救人触犯了天罚的道士,一个源自生活的人物原型。将带领我们走进一个未知的全新的道家世界,重新打开属于传说中的真实腹地。青衣人,忘川渡人,棺中人,为何都与他有着一致的面孔?师傅、父母、儿女为何一个个都会离他而去?卓雄和大山的身世,血色的纹身究竟象征着什么?一切之前的所有谜团将会在《最后一个道士3》全部揭晓!
  • 芭茅坡记事

    芭茅坡记事

    近来卡谟支书心里很是受用,卡谟家安了一台电话,红锃锃的外壳,还有一个来电显示器,忽闪忽闪的。这是村子里的第一台电话,卡谟支书没理由不高兴,没理由不得意。县里实施电话“村村通”工程,芭茅坡虽然偏远了一些,也不能不装,卡谟支书不愿意比别的村落后,和老婆拗了几天劲,把家里那头才三岁口的骚牯子牵到场上卖了,乡政府又给补贴了一点,才装了这台电话机。电话是无线的,技术员说叫什么程控电话。卡谟支书压根不懂,可是卡谟支书觉得无线的就是比有线的好,电影里王成背着的就是无线的。
  • 暮鸦

    暮鸦

    日本鬼子打中国,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不抵抗政策,一片片大好河山白白丧失。但任凭鬼子那飞机大炮如何厉害,打进中国也只能占点占线占不了面。东北华北华中……沿铁路公路的一些市县城镇,是沦陷在他们手里了,可广大农村,山野林莽湖泊河网地带,乃至那蓬起青纱帐的大平原,名义上被他们占领了,实实在在都还是俺中国人的土地。尤其是人心,任凭日本鬼子打着什么旗帜,喊的什么口号,“中日亲善”,“同文同种”,“共存共荣”,都骗不了俺中国老百姓。俺中国老百姓耳目不移心不动,活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
热门推荐
  • 三家世典

    三家世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空空大道:人生幸福的悟空修行课

    空空大道:人生幸福的悟空修行课

    “空”是佛家宣扬的一种空灵、豁达、开阔、清明的境界,同时也是一种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修行者安顿身心,得道出悟。《禅悟人生系列·空空大道:人生幸福的悟空修行课》正是通过悟空之法助世人求得幸福之道。本书秉持“先空身,再空心”的修禅之法,从日常的行禅打坐到修习正念、破除执念,戒贪嗔痴,层层深入地引领读者悟得空的至性,回归生命的本源,拥有内心的安宁和悦,走向人生的幸福大道。
  • 我的极品绝美校长

    我的极品绝美校长

    他,是天狱之主,励志成为一名最伟大的教师。“老师我想学太极!”“老师我想学泡妞!”“老师我想……”“想个屁!什么都想学,你们咋不上天呢!”他是教师界的传奇,他是商海中的巨枭,他是战场上的王,也是花丛中那一抹最极品的风骚。(已完本《特种护花高手》《神级全能高手》Q群:578974628)
  • 寄同年封舍人渭

    寄同年封舍人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在你心上狙一枪

    在你心上狙一枪

    文案一:纵横吃鸡届无敌的陆成蹊遇到一个变态,“男人”闷骚低音炮,扛着98k,炸一次来一次炸一次。直到某天校级辩论赛上,江璟言站在对方二辩席,皱着女生特有的好看的眉怼他。针锋相对,乐此不疲折腾彼此到你死我活。陆成蹊却突然喊停。你我都是毒瘤,要不要试着在一起为民除害?江瑾言怂了。 文案二:江瑾言在机场被晾一天也没等来公司口里反复强调十二分重要的高级顾问陆先生。直到两人在例行晨会撞见。 陆成蹊皱眉站在走廊里斜睨她,眼里满是不快,“季腾什么时候这么没品味了?”她微笑。 后来。他把人堵家门口说:“我这人就是没品位,也想一直没品位下去。” 爱情最好的状态从来是两军对垒,势均力敌。
  • 砍镰

    砍镰

    大队长谷九华来找校长时,校长本能地觉得没有好事。这两天他的右眼老是跳,不是好兆。果然,谷九华在放学的时候来了,把他拉到他的教室里,说的是一个爆炸性的丑闻:学校的两个教师——袁春木和柳文青搞上了!校长张开的口老半天没有合拢,老半天他才搞清楚大队长说的事情经过。昨天晚饭后,大队长的小儿子谷冬至的叔伯哥要跟他走军棋,可是下午上学他跟同桌的董大勇在路上走棋迟到了,班主任袁春木让他们在门口站了好半天,交出了书包里的棋才让他们上座位。袁春木将棋丢进了讲台的抽屉里。
  • 墨子化剑

    墨子化剑

    寻剑春秋末年一个夏初的日子,在通向小邾国目夷村的路上,急匆匆走着一个清瘦老者。老者长须飘飘,仙风道骨,身后背着一把古拙的宝剑。剑穗随着老者的急走像蝴蝶一样忽上忽下地飞舞。太阳像个暴君在天空炫耀着它的权力,把光芒的金箭射向大地。老者看了看茫茫的前路,反手从身后抽出那把宝剑。在太阳的映照下,宝剑发出冰峰一样的光芒,使人感到阵阵的寒意。老者低声吟道:骏马配骑士,青锋赠贤人,正义消邪恶,艳阳照乾坤。老者明白:八年前,他在鬼谷夜观星象,发现紫光射牛斗之虚,就知贤人已降生于此。近期紫光越来越强,他知道贤人已渐渐长大。
  • 超品心术

    超品心术

    石磊,男,孤儿,未婚。不会赚钱、泡妹、叫爸爸。偶获他心通,人生开始雄起。有人拿钱砸他,妹子要来推他,还有人要做他爸爸,精彩故事,尽在超品心术
  • 为了逝去的青春

    为了逝去的青春

    闵凡利著的《为了逝去的青春/中国当代名家精品必读散文》中这些散文作品情感饱满,视角独特,想像开阔,内涵深邃。在这些作品中,对生活的感悟和描述绵细而稠密,对情绪的挥洒和开拓激烈而诗意。每一篇作品不光有着音乐的亲和力,而且还有着文学的高倍纯度。
  •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一个温情激荡、神秘莫测,因而你不能不读的故事。格里那凡爵士拾获的鲨鱼腹中滚出了一个漂流瓶,里面有三张被海水侵蚀得残缺不全的分别用英文,法文和德文写的文字。航海者们分别把三张纸上所能看清的词汇翻译了出来,然后连猜带想地用一种语言将这些文字填补全,原来是一封求救信!是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船长两年前发出的求救信。求救信引动了航海者们极大的探险兴趣和蕴藏在心中的英雄主义情结。于是格里那凡爵士和他温柔贤惠的夫人海伦,还有他们的朋友麦克那布斯少校、地理学家巴加内尔,带上了格兰特船长两个坚强的儿女——聪慧的玛丽小姐和勇敢的小罗伯特,乘坐着“邓肯号”帆船,踏上了寻找、解救格兰特船长的冒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