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000000009

第9章 退吴之战(1)

墙头之草

“什么?司马懿当上了镇南大都督?他凭什么?他有这份能耐镇得住这三千里荆襄之地吗?”曹魏新城郡太守孟达放下驿使送来的魏文帝遗诏抄件,右拳重重地一擂案几,震得他面前那只茶盏都跳了起来,“先帝真是知人不明啊……”

他的儿子孟兴和太守府署主簿李辅坐在案下右侧席位之上,默然对视无语。

算起来孟达已经投靠魏国亦有六七年的光景了——去年前任镇南大都督夏侯尚退居宛城养病前还信誓旦旦地向他保证要帮他从朝廷那里运作一顶“荆州牧”的官帽来,结果夏侯尚一死之后此事就没了下文。半个月前,魏文帝驾崩、新皇帝曹叡登基之际,孟达以为曹叡此番会“与民更始”,自己这一次又有加官晋爵主政荆襄的机会了,没料到今天收到的消息却是,司马懿出任镇南大都督,持节统驭荆襄行营兵马,荆州牧仍是裴潜留任。这一下,弄得他大大地“空巴望”了一场,气得是几乎要把满口钢牙都一颗颗咬碎了!

“李辅,你对此事有何见解?”孟达勃然暴怒之后,忍了半晌,才强抑着怒气,向自己的心腹“智囊”李辅开口问道。

“主公,请恕李某直言:司马懿此人在朝中素有‘张良之器、萧何之材’的盛誉,又曾经跟随太祖武皇帝以丞相府军司马和主簿之职务东征西战,来历确是非同寻常!”李辅一边用手指轻轻捻着自己下颌的胡须,一边眨巴着一对黑豆般闪亮的眼睛,若有所思地慢声答道,“主公,您可千万不可等闲视之啊!”

“放屁!放屁!司马懿的韬略计策再怎么厉害,他毕竟也没有独当一面地领兵作战过吧!哪里像本座纵横荆楚、身经百战?”孟达又是一拍案几,跳了起来吼道,“他晓得东吴三军大都督陆逊那是何等厉害的角色么?连夏侯尚将军在世时都要惧他三分!司马懿这个‘赵括之徒’斗得过他?看来,此番襄阳、江陵都是有些难保了……”

听得孟达破口大骂“放屁”二字,李辅虽是早已习惯,但他脸颊上还是禁不住顿时热辣辣地红了一下。他也不多辩,暗一转念,便换上一副笑脸附和而道:“主公一语中的,李某佩服——是啊!如今大魏荆州境内,西有诸葛瑾率领五万步骑自夏口城而直取沔阳,东有陆逊指挥三万五千水师自长沙郡而疾袭江陵,实在是岌岌可危啊……”

孟达慢慢坐了下来,双手在案几上捧托着自己的脑袋,眼珠儿滴溜溜直转:“眼下荆州局势危急之极,本座可不想给他司马懿‘陪葬’,须得早早作好‘见机而作,另谋出路’的准备啊……”

“见机而作,另谋出路?”李辅心底暗暗一跳,脸上不禁现出惊愕之色来。

孟达扫了他一眼,将目光远远投向了卧室的南面窗户之外,向孟兴努了努嘴,示意而道:“兴儿你且出去看一看——你邓贤表哥今天应该是回来了吧?”

孟兴应了一声,刚刚起身走到卧室门口处,便听到门外边传来了孟达的外甥、新城郡郡尉邓贤低低的呼声:“舅父大人——”

李辅在一旁瞧着孟达父子神神秘秘的模样,兀自惊诧之际,但见木门处大步流星地进来了一个青年小将,身高七尺,长得敦敦实实的,蜂腰燕颔,颇有彪悍之气,正是邓贤。他身后却跟着一个中年文士,头顶一束青布纶巾,身穿一袭灰袍,满面恭敬之色,俯首控背趋步而入。

“贤儿!”孟达喜出望外地迎了上去,“你可从李大人那里回来了……李大人他怎么说?”

“舅父大人——这位是李严大人的幕府记室高冲高先生……”邓贤深深欠身行过一礼之后,将跟着自己一道进来的那个灰袍文士介绍给了孟达。

李严?莫非是现任蜀汉顾命托孤次辅大臣兼尚书令的那个李严?李辅心头一震:真看不出来——孟达竟然与敌国要员还有这么隐秘的联系?!难道这就是他方才所言的“见机而作,另谋出路”?

这时,高冲已向孟达弯腰鞠了一躬,拱手而道:“孟将军——李令君特意委托在下专程前来贵处向您见礼致意了!”

“呵呵呵……李兄如今在蜀汉位居尚书令兼任江州大都督,又是顾命次辅大臣,那是何等的风光气派?!岂如孟某今日屈居他人篱下而郁郁乎为奴为婢也?孟某甚为李兄而庆贺之!”

“这个……其实李令君对孟将军您也思念得紧啊!邓小将军他亲眼看到的——李令君在下走此行辞别之前曾经执手抚心告诉下走:当年孟将军高翔东去,实乃昭烈皇帝之养子、宜都太守刘封自恃亲故之恩而欺人太甚,居然肆行强夺孟将军应享之鼓吹仪仗,然后又恶言谗毁您于昭烈皇帝之前,所以孟将军您不堪其辱,方才翩然而去。”高冲一脸诚恳地望着孟达,娓娓而道,“此事之曲,全然在于刘封小儿,而不在孟将军也!此乃李令君与诸葛丞相所共知也!如今昭烈皇帝已殁,加之当今陛下继位登基与民更始,时时虚心侧席,务求以德怀远,若孟将军您此刻能够幡然内向、归义成都,则实为大汉之幸、社稷之福也!”

原来,孟达早年与西蜀顾命次辅大臣、尚书令兼江州大都督李严素有深交厚谊。尽管孟达后来叛蜀投魏,他俩仍然在暗底下潜通鸿雁而时有书函往来。当然,依孟达这边的想法,他与李严暗中交通,所行的就是“见机而作,另谋出路”之计;而李严与孟达鸿雁往来连缀不绝,却是另有一番盘算。身为李严幕府记室的高冲自然亦是相当清楚的。溯本究源,当今蜀汉王朝内有三大政治支柱——荆州派、东州派和益州派。荆州派势力以诸葛亮为首,其辅翼之党有马谡、蒋琬、杨仪、邓芝等;东州派势力以李严为首,内部成员以前任益州牧刘璋旧部居多,如董和、向朗、向宠、李邈等人;益州派势力则十分松散无首无脑,就是由益州本土士族费诗、孟光、谯周等组成。

在这三大势力派系之中,荆州派其势最广、其众最多,几乎掌控了朝廷所有的中枢要职;东州派则依托蜀东一翼为势力根基,李严坐镇永安宫,统领江州郡三十六县,屯峡守江,向外而为蜀汉护卫东疆,向内而与成都中枢遥相制衡;益州派势力最弱,费诗、孟光、谯周等唯有拱手而居闲散之职,聊事谏议讽咏之浮行而已。刘备在世之时,一直是勉力维持着这三大势力派系平衡互制的政治格局。刘备去世之后,荆州派势力迅猛膨胀,形成“一枝独大”之势——诸葛亮身为顾命首辅大臣兼任开国丞相而总理万机,杨仪为度支尚书兼领绵竹太守,蒋琬为吏部尚书兼广汉太守,马谡为征北参军而兼成都尹,可谓“遍布要津、各据显位”。而李严虽为顾命次辅大臣兼尚书令,却被闲置于永安宫偏居一隅,无法入朝参政理国。他的东州派旧友董和、向朗、向宠、李邈等人,也都被搁在大鸿胪、光禄勋一流的虚位之上,个个毫无实权。李严瞧在眼里,自然是深为不满的,故而一直想拉拢孟达入蜀共事,借以辅翼己势,伺机向诸葛亮图谋分权治蜀。只要孟达以新城郡的千里之地、数万精兵前来投附,那么李严手中拿来和诸葛亮讨价还价的砝码可谓又将重了几分。但,这一切是否皆能遂李严私心之所愿,高冲心底也是没有太多把握的。他已察觉,孟达之狡猾多变,实在是难以捉摸得透!

孟达听罢高冲之语,暗暗思忖片刻,目光瞥向邓贤,口中的话却问向了高冲:“哦?高记室,李严兄就只是向你托带了这样几句话过来吗?他还谈到了别的什么吗?”

邓贤脸色有些茫然,迎着孟达的目光微微摇了摇头。

高冲却是眼珠一转,从袍袖中取出一条绚烂多彩、粲然洒金的锦带来,双手托起,向孟达恭然呈上:“这是李严大人命夫人亲手为孟将军您编织的一条‘鸾凤和鸣带’,请孟将军笑纳!”

孟达面露微笑,接过那条锦带,细细端详起来:只见那带在宝蓝色的底面上,用灿灿金丝绣着一只双翼高举的黄鸾,盘旋于空;用莹莹银线绣着一只引颈长鸣的白凤,高踞于岩。这一鸾一凤的一鸣一和、一飞一驻之际,当真姿态灵动、鲜活有神,让人看得饶有兴味!他一边慢慢欣赏着,一边啧啧叹道:“久闻蜀锦刺绣之艺妙绝天下,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高冲在一旁笑眯眯地指点着那锦带上的纹彩,向他若有深意地说道:“孟将军,我们蜀锦的质优色妍是天下闻名的!它最精妙的地方就是‘锦上添彩,日光月色;表里各异,相映成趣’……”孟达听罢,心底暗暗一动,将那条锦带拈在手上,举了起来,凑着烛光往里面一瞄,蓦然哈哈一笑:“好!好!好!前有献帝‘御带诏’,今有李兄‘锦带函’——李兄的所行所为委实出人意表啊!”

他一边得意地笑着,一边将“鸾凤和鸣带”的右端缝缀连处的一排碎玉细珠纽扣轻轻解开,慢慢地从锦带内腹之中抽出一条素绢来。然后,孟达就顺手将它在案几之上铺了开来,招呼孟兴、邓贤、李辅等凑前来看。

众人凝神瞧去,只见那一条素绢上面用鲜红的朱墨狼毫写着:

孟君吾弟:

先帝中道崩殂,大汉内外交困,而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共匡社稷,实是忧深责重,念念思得良伴而分劳之,时时萦心不已。孟君倘若携众来归,朝廷定当授以三公之位、心腹之任,岂如伪魏待君碌碌而视之、闷闷而摈之且又隐隐而忌之?荆棘之丛,焉堪栖凤落凰?巴蜀之域天府之国,正是孟君一展骐足之乐地矣!

孟达认真看罢,见那些字迹骨力苍劲,正是李严亲手所书。他脸上微微泛开了几丝波动,低头沉思着来回徘徊了几圈。终于,他心念一定,停下身来,扯过案几上一张白纸,把笔提在手中,正欲挥毫而写——笔尖尚未落纸,他蓦地又一抬腕停住了。沉吟片刻之后,孟达却将笔放下,小心翼翼地折叠好了这张白纸,把它装进了一个羊皮囊之中。他双手托着那个羊皮囊,递给了高冲,望着他深深而笑:“李严兄既给本座送来了那条寓意深远的‘锦中函’,本座便也还给他一封‘白纸信’——他、我兄弟二人,一切自是怦然会意于心,无语而自通、无言而自明,何须笔墨为媒?”

高冲接过那只装着一张白纸的羊皮囊,怔了一怔,忽地放声而笑:“孟将军行事不愧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下走佩服之极!”

孟达听出他话中隐有暗讽之意,却厚着脸皮不以为然,将手一摆,泰然而道:“高君你且只管将这‘白纸信’给李严大人送去,他与本座知交多年,自会明白本座这‘一切尽在无言中’之寓意的。”然后,他又向邓贤吩咐道:“贤侄,高先生远来车马劳顿,你且送他下去休息,切要悉心周到,不可失了丝毫礼数……”

待得邓贤领着高冲退下之后,孟达方才转过身来,向李辅问道:“李主簿,今夜之事,你已尽知矣,却不知你对此有何意见?”

李辅沉沉一叹:“主公此番可是去意已定?这六七年来,咱们在新城郡的日子本也过得安稳……”

“安稳?安安稳稳地给他们曹家当一辈子的‘看门狗’?”孟达一下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满脸涨得一片通红,“本座实在是不甘心哪!曹叡那小儿居然还要让司马懿、裴潜他们骑在本座的头上作威作福……”

李辅一听,便知他已准备固执到底了,也不好再去触他的气头,就转了一个话题说道:“主公,您若是去意已决,又为何要送李严一封‘白纸信’呢?这样会让李严他们对主公您的诚意有所怀疑的……”

“先不要管他李严怀不怀疑的,至少他是非常迫切地需要本座南下归附于他吧?他既是有求于我,我便占了主动之权!那我又怕他何来?”孟达挤眉弄眼地说着,活脱脱一副无赖嘴脸,“李辅,你不懂:他越是在意咱们,咱们就越要‘吊’他们的胃口!特别是越在这讨价还价的紧要关头,咱们越要自视甚高,越要自抬身价,越要牵着他们的牛鼻子走,才算是‘高手中的高手’!”

孟兴听了,不禁抚掌赞叹而道:“父亲身据要冲,举足轻重,岂能轻易屈服于李严?他蜀汉朝廷若不开出一些有分量的条件来,咱们决不自轻自弃……”

孟达却似未曾听清他的这些话,拿眼眺着北方,喃喃而道:“自轻自弃?是啊,咱们不能自轻自弃啊……老实说,魏室江山万里无垠,不知比诸葛亮、李严他们区区一个益州好了多少倍去?哪里是本座‘一展骐足之乐土’?中原神州才是那样的乐土呢!本座还想潜下来在这里静静观察一番:倘若那司马仲达才不符职,近日里若在东吴陆逊、诸葛瑾的两面夹击之中败下阵来,说不定本座便可迎来仕途之上的绝妙转机。荆州牧守一职,那时再不归于本座手中,却又能落到谁的头上?”

李辅听他这口风话头犹如墙头之草东摇西倒、变来变去,心中暗暗一叹,正欲开口劝说,却见邓贤突又掀开一条门缝探进头来,脸色变得无比紧张:“舅父大人,侄儿刚刚得报——镇南都督府署参军梁机、兵曹从事中郎牛恒在府门外声称奉令前来求谒!”

“奉令?奉了谁的命令?”孟达一惊。

“他俩自称是奉了新任镇南大都督司马懿的钧令而来的!”

算无遗策

沉沉夜幕之下,襄阳牧府议事厅内四角炬烛高燃,亮若白昼。

司马懿头顶虎头金盔,身披一袭青铜玄甲,面沉如铁,眉立似刀,威风凛凛地端坐于书案之后,举目睥睨之间竟似有一派如矢如箭的凌厉煞气袭人而来,逼得他案前两侧部下诸人呼吸骤紧!

同类推荐
  • 花隈街的迷途

    花隈街的迷途

    现场毫无任何痕迹,除了被害人的没有任何其他指纹,在场所有人士也都有着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包括自己——死者的义子叶村省吾一边接受着警察盘问,一边感到无比疑惑。到底谁是凶手,为何要杀害如此善良的义母?他想起此前险些令自己丧命的几起无头案件,便猜想会不会是同一个凶手所为。这时,义母出生的那条花街突然清晰地浮现在他的眼前,一股暗黑的气息渐渐笼罩在了所有事件之上……
  • 行走的狼尸(外一篇)

    行走的狼尸(外一篇)

    清晨出发,傍晚归来。勇敢的猎人,你走过了两千座山和五百条河流,见过了三百只狼和五十只狐狸。如果你要给人们讲故事,那就请你讲狼的故事吧,因为狼的故事最好听。是这只狼挑起了这场血肉之搏。它已饥饿很久,发现这头牦牛后便紧紧尾随。牦牛在夏天会从雪线下到河滩中吃草,有时候甚至头低下好久都不抬起,似乎地上有永远吃不完的东西。牦牛是肥硕的,走动时四蹄踩出“咣咣咣”的声响,其尖利粗壮的双角看上去让人骇然。
  • 古月庵

    古月庵

    笃、笃、笃……五下梆子声随风飘来,惊醒了醉眼迷蒙的屠龙。“不好!五更了!”屠龙推开小桃红,赶紧去抓自己的衣服。小桃红按住他的手,娇嗔道:“急什么呢!时间还早,再陪我睡一会嘛!”小桃红是驻芳院的粉头里最出色的一个,不但长得漂亮,而且风情万种,是个很讨男人喜欢的女人。屠龙很想抱着她再睡个回笼觉,但想到有件事非办不可,只得硬硬心肠起身穿衣。小桃红真的生气了,沉下脸道:“你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男子汉大丈夫,依我看,你和那些怕老婆的小男人没什么两样!”
  • 蟹之谣

    蟹之谣

    小说通过老实巴交的农民于旺田养螃蟹的遭遇,揭示了底层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生存的艰辛和苦难,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农民调查”。小说贴近生活,真实地表 现弱势群体在现实生活重压之下生活的沧桑、奋争与无奈。小说情节曲折、深沉厚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高水平作品。
  • 上海滩捕房

    上海滩捕房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上午,花旗烟草公司总公司的总裁陆锡侯正在办公,一个职员走进屋,送来一叠信件同往日一样,陆锡侯一封一封地仔细查阅,有封信的信封十分褶皱、肮脏,引起了他的注意。公司的来往公文一向都是十分整洁的,这封怎么会如此肮脏?他抽出来特意查阅,打开一读,不禁一惊,这封信是花旗烟草公司杭州分公司经理孙玉振写来的,内容是说,他于昨天出离公司办事,归来途中被两名匪人绑架,匪人要求公司出资五千元,于明天晚上七时将钱送到湖北路邮电局门前,交给取款人以赎身,如果招来侦探,孙玉振的性命难保。
热门推荐
  • 梨园原

    梨园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撩汉之路

    快穿之撩汉之路

    酒吧里的一场宿醉使得她整个人生发生了改变,从此踏上了一个又一个明面上拯救世界暗地里撩汉子的旅途
  • 生意场实用知识全知道

    生意场实用知识全知道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不是奋斗,而是抉择。学识不如知识,知识不如做事,做事不如做人。 创业三阶段:比才华,比财力,比境界。 今天的优势会被明天的趋势代替,把握趋势,把握未来。聪明的人看得懂,精明的人看得准,高明的人看得远。 学历代表过去,财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将来。以锻炼为本,保持健康;以修养为本,学会求知。本书共分为借我一双黄金眼——生意场必备的机遇投资学;产品卖到全世界——生意场必备的市场营销学;长袖善舞会管钱——生意场必备的财务掌控学等六篇内容。
  • 傲娇千金:倒拐清冷学长

    傲娇千金:倒拐清冷学长

    男朋友结婚了,可惜新娘不是我!乔言沫感伤的想着,可他连自己的男朋友都不是!喜欢的人不敢追,最终看着他和别人结婚,心底还真不是一点点的痛。一朝不慎,车祸重生,既然上天眷顾她,让她重来一世,她可不能浪费,这一次,她一定要追到沈墨。乔言沫:”学长,我叫乔言沫,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沈墨:”沈墨!“乔言沫:”学长,真巧,你的名字里有我,我的名字里有你,说不定这是上天暗示给我们的缘分啊!“沈墨:”······“乔言沫:”学长是医生,真巧,我现在是病人,那就劳烦学长照顾了!“沈墨:”······“乔言沫:”学长,我喜欢你!真巧,你也喜欢我对不对!“沈墨:“······”沉默良久,沈墨:“对!”
  • 乔的怪诞世界

    乔的怪诞世界

    这是一个奇怪的世界,原本是一个富饶、充满生机的地方,却变得荒无而又奇特。我在绝望中睡去却又在希望中醒来,面对这样的一个世界我不知如何生存。那诡异的八卦图,十三颗水晶头颅究竟意味着什么。我,到底是谁?这是我的世界,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游戏,即将开始。
  • 薄码

    薄码

    取名“薄码”,不单单是为了让宅男大脑中某个区域兴奋起来,它有两重含义,某种程度上说互为镜像:一、科幻是一种对世界的观照方式,就像一面滤镜,把现实经过扭曲加工进行重现,就像打上一层马赛克,但又不远离到无法理解的程度,是为薄码;二、相对于伸手不见指的“厚码”现实来说,科幻有时反倒能说出几句真话,理清一些常识,拨开重重迷雾,以一种逻辑自洽的诗意来还原这个宇宙,是为薄码。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们的孩子能够手牵着手,享受一个无码的世界。可大脑会不会在真相的高清码率冲击下崩盘呢?
  • 沙捞越战事

    沙捞越战事

    二战时期的沙捞越是日本军队的占领区域,那里活动着英军136部队、华人红色抗日游击队和土著猎头依班人部落等复杂力量。加拿大华裔周天化,本想参加对德作战却因偶然因素被编入英军,参加了东南亚的对日作战。一降落便被日军意外俘虏,顺利当上了双面间谍,在错综复杂的丛林战争中,周天化演绎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 事实真相

    事实真相

    小说描述了一个来城市打工的贫困农民,在城市辛苦劳动结束后,却没有得到应得的工钱,也没有任何申诉的门路。在城市打工的时候,他亲眼目睹了一桩凶杀案,可是后来当整个城市都在谈论这场凶杀案的时候,这个民工却没有发言权——因为他是民工,没有人相信他说的话。这部小说的意味在于,他不仅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的困窘的物质生活,而且,也表现出了他们社会地位的低下,他们的话语权被社会剥夺的事实真相。
  • 姻缘劫:倾城如画

    姻缘劫:倾城如画

    她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南宫伊公子,扛上了朝廷之人,嫁入王府,在别人眼中是件令人羡慕的事,却是万劫不复的开始,命运让他们纠缠不清。越是对她狠心越是在意她,不知不觉堕入亲手编织的情网中,当他发现一切的真相她已经芳踪难觅。历经生与死的感情何去何从……
  • Old Times

    Old Times

    Old Times was first presented by the 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 at the Aldwych Theatre, London, on 1 June 1971. It was revived at the Donmar Warehouse, London, in July 2004.'Old Times is a joyous, wonderful play that people will talk about as long as we have a theatre.' New York Times' What am I writing about? Not the weasel under the cocktail cabinet … I can sum up none of my plays. I can describe none of them, except to say: that is what happened. This is what they said. That is what they did.' Harold P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