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5600000008

第8章 怎样建立制度才能合乎人性(1)

管理离不开制度,但仅仅制度化也绝不是好的管理。

制定制度要由下而上,要充分尊重员工的自主性。不要怕下面提得不对,他自己会平衡,而且领导也有最后的决定权。

好的制度,由大家来制定,还要由大家来执行,要自觉遵守,否则大家没面子。

不违法是底线,讲道理才是标准,我们的行为要合理合法。

制度要常常修改。日本式管理有一种方法叫“夕阳日落法”,就是这个道理。制度变化要渐变,不要突变。

管理离不开制度。制度是什么?制度是企业组织中所有成员一切分工合作的基本规范,是成员在组织中的行为规范。任何成员的行为都要遵从企业的制度。制度是要大家来遵守的,所以,让人能够接受、容易遵守的才是好的制度。

管理一定要制度化,但制度必须合理

如果说中国人最会定制度,不知道大家感觉如何?是否会同意我的观点呢?

我们现在满脑子都是“美国很先进”,其实未必。

美国有一条街叫做华尔街,全部是金融业、银行业。实际上,全世界最古老的第一条“华尔街”是在我们山西的平遥,那里的钱庄制度绝对不比现代金融制度差。我们现在想到的,他们当时就已经做到了,那些制度、办法绝对是世界领先水平的。

中国从周朝开始就很会定制度。周公为什么了不起?因为他很会定制度,我们周边的国家差不多都是学我们的。问题是,管理一定要制度化,但是仅仅制度化绝对不是好的管理,因为制度会把人搞得很僵化。

我们的国有企业为什么搞不好?不是人不行,而是制度把它绑死了。所以,如果我们谈到制度,常常有来自两个方面的声音:民营企业会觉得没有制度很糟糕,但是国有企业觉得制度会使它们动弹不得,制度是很僵化的。好不容易定了一套制度,环境变了,于是大家没法适应。

所以,为什么法令定了以后,我们总是觉得它不合时宜?就是因为整个世界在变,整个社会在变,整个环境都在变,法令却还是在三五年前定的那一套,如此,怎么可以规划现在?

可是,法令常常变,朝令夕改,弄得大家根本无所适从,这也是个很大的矛盾。

大师名言

管理一定要制度化,但是仅仅制度化绝对不是好的管理。

合理的制度,大家一定要自觉遵守

有制度却不敢执行

受西方的影响,很多年轻人告诉我,一家公司只要把制度定得很完善,然后很彻底地执行,大家都很重视执行力度,那就很好了。我认为,毫无经验的人才会讲这样的话!

我们很少有人敢照制度去做,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常常讲,制度定得很规范,不是不执行,而是不敢执行。例如,在我们的制度中,每一个领导都有权力开除员工。可是每个领导都抱怨说,自己没有开除员工的权力。那是因为他不敢用这个权力,一旦使用肯定后患无穷。

制度规定:上班时间不能看书报杂志,否则就要罚1000元人民币。制度定得够清楚、够严格吧?假如今天你当这个经理,部门里面有一个人上班时间就是看书报杂志,而且高高地举着看,你就不敢抓他。

大多数中国人自己会衡量,如果没有两把刷子,敢公开看吗?不敢。我们是能屈能伸的:没有什么优势可用的时候就埋头苦干,就很听话;当有贡献、背景很好的时候,当有“两把刷子”的时候,就耍大牌,量你也不敢把我怎么样!而事实上我们也真的不敢把他怎么样。

但是,作为领导,一定要想办法做点儿事情,此风不可长,否则以后其他人你还能管吗——你管不了他,你就管不了别人!

道理非常正确。可是只要一处理,你就完了。有些中国人则必须要想一想:这个人我动得了动不了?动不了我也要动啊,不然我没有尊严了。

他们常常会叫别人去“看看他在干什么”——你看得那么清楚,还叫别人去看,是因为你要把责任推给他。如果你一下子抓住当事人,把他报上去,他一定会否认:“他栽赃我,他冤枉我,他想借机会整我,百口莫辩,百口莫辩啊!”

所以,有些人明明看到违规的事情,他一定先拐个弯,让别人去“看他在干什么”——这个人将来就是证人。

被要求去看的人,警觉性很高,他也知道,经理明明看到了有人上班看杂志,于是,他就再叫另外一个人:“哎,你离他比较近,你去看看。”

为什么我们总是推、拖、拉呢?因为这样一来,证人就会有好几个。

但是,这样做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如果那个违规的人是老板的红人,你敢动他吗?你动他就是不给老板面子,老板虽然会很严厉地处理这件事,但从此老板会跟你产生很大的隔阂。

合理的制度,合理地执行

同样是违法、同样是没有遵守规定,中国人会有两种处理方法,一阴一阳,一种是抓,一种是不抓。不抓,有不抓的做法;抓,有抓的做法。

那么,抓怎么做,不抓又该怎么做呢?遇到了这种情况,主管、经理应该怎么处理呢?

所谓抓,就是找到很多证人,然后叫当事人自己来说在干什么,自己写报告。老板经常说“做了什么你自己心里最清楚”,就是这个道理。报告写完给证人看,大家都认定,而作为管理者的你却一句话也没说,这个无为有很大的作用。

不抓,就更妙了:

经理赶快拿一本杂志去,站在看杂志的人面前:“哎,你在看什么杂志啊?一定会有很精彩的内容,你才会这个时候看。哎,我这本也有很精彩的啊。”然后,就把他那本拿来,跟自己手中这本卷在一起,大声说:“两本都带回去看啊,免得人家误会你上班看杂志。”

说你没有处理吗?你处理掉了;说你处理了吗?你没有处理呀。上面一定对你非常满意,因为他知道你是会做事情的:给员工和老板都留了面子,也给自己留了退路。

很多员工一辈子在基层,他们常说,所有一切都要依法办理。坦率地讲,如果一切依法办理办得通的话,干部就可以统统被裁撤掉了。因为依法可以办理的事情,基层都办完了,要干部干什么呢?干部没事干了。公司需要干部,就是因为基层依法办事行不通,干部如果还要依法办理,我看这个干部还是干脆不要当了。

进门要用识别卡。你有识别卡,门口警卫就让你进去;如果没有识别卡,有身份证,警卫也会让你进去。基层的作用就在于警卫把事情处理掉了。

如果有一个人,既没有识别卡,也没有身份证,就要闯进门,警卫就要赶快叫干部。

干部怎么依法处理?他不可能依法处理。当干部的,如果满脑子都是依法处理,就不是一个好干部——不够格。

制度只能管例行,没法管例外。但是,中国是例外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嘴上讲“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实际你一看曹操就明白了:

曹操带兵出去打仗的时候,看到麦田里的麦子长势很好,于是下令:大家注意,不要踩踏麦田,卿一个人踩踏麦田,斩!刚刚讲完,他的马(也就是他自己)就踩倒一大片麦苗。怎么办?当时曹操就拿起刀来,所有的人都跪下去求情:“千万不可以。”曹操坚持认为,自己发布的命令,一定要遵照。大家又赶紧求情:“绝对不行!绝对不行!”那怎么办呢?于是曹操“割发代首”。

这叫变通,至于合不合理,大家衡量。如果曹操将自己也执行斩首,那还打什么仗?

大师名官

制度只能管例行,没法管例外。

制定制度,由下而上最管用

制度在执行过程当中要适当变通。那么,我们也应该知道,怎么样才能够在我们制定制度的时候,让大家觉得比较合理,愿意去执行。

这个问题很关键,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大家自己定。

生产部门的制度跟营销部门的制度不应该一样。因为营销部门的制度要求每个人都穿西装、打领带,生产部门从来不用穿西装、打领带,怎么可能是一样的要求?

生产单位要求同进同出,是因为他们要一起工作,营销部门为什么要同进同出呢?高兴早点儿来就早点儿来,愿意晚点回去就晚点回去,把业绩做出来了,你管他上班不上班呢。

同样吃盒饭,生产单位的人吃20元钱的他都很满意,营销单位的人通常会吃35元,为什么?会赚钱啊。

大师名言

制定制度不要一刀切,我是最反对一刀切的,这不符合情理,切不符合人性。

下面定得不合理,领导还有决定权

但是,如果让执行制度的人自己去定制度的话,会不会把制度定得非常有利于自己,或者可以借机偷懒呢?

我们有的老板、管理者一直怕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不用怕。

我辅导过的公司就是这样,各个部门自己定制度,只要能定得出来,老板就敢接受。他们压力很大,因为他们的内部会去制衡。

比如,有一个部门想定一个不用上班、领高薪、还要享受福利的制度。当他们把制度提出来后,所有人都笑他们,所以自己要改,一直改到合理。老板说:“好,既然大家同意,我就签字。”签完字就结束了。

管理者有最后的决定权,怕什么?领导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一个最后的决定权,就不用怕所有的事情。如果你有本事,怎么说都可以,说到最后自己就会找到一个合理点,不然就没有台阶下了。

所以说,制定制度,由下而上最管用。

大师名言

领导只要有最后的决定权,就不用怕所有的事情。

上下多交流,彼此尊重,叫做好商量

老板的目标都是空的,部属的目标要自己写得出来。

同类推荐
  • 现代公司员工福利计划方案设计

    现代公司员工福利计划方案设计

    最实用、最权威的员工福利方案手册。你是否在为员工的懒散懈怠而苦恼?或者在员工福利上投入了很大财力却仍听到下属的抱怨?一场以小博大的投资,以有限的投入带来员工无限潜力的挖掘,给企业带来无穷的长期收入。有了合理的员工福利计划方案,企业的腾飞不再是梦想!
  • 一对一经理人

    一对一经理人

    这本书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留言簿,里面都是那些在“新大陆”的探索中卓有成就的开拓者们,从一对一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这些未知领域的前沿发回来的信息。他们正在向我们讲述那里究竟是怎样一番天地。有些人毫无疑问会注定名垂青史——至少在商业圈内是如此,因为他们为这个时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有些人早已成了传奇人物,比如罗伯特·麦克德谟特将军。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麦克德谟特就使用了当时最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把一家原本体态笨重、文案工作没完没了的官僚化保险公司UsAA,改造成了利用关系营销最具说服力的成功典范之一。
  • 麦当劳教你开快餐店

    麦当劳教你开快餐店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国际快餐业中,麦当劳何以能力压群雄,成就几十年的霸业?本书将仔细探讨麦当劳深植人心的原因及其成功因素,并记述麦当劳在这庞大企业面貌下动人心弦的细节。透视麦当劳的经营秘诀,让你的店铺也一样红火非常!
  • 销售就是做渠道

    销售就是做渠道

    销售渠道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同时也是变数最大的资产。企业需要通过渠道走货,消费者需要通过渠道的流通功能得到各种各样所需要的商品。因为渠道是完成交易的场所和环节,所以绝大部分企业、消费者都不可能离开渠道而发生交易。渠道实在是有着非凡的魔力,它控制着商品的流通,实现着商品的价值。对产品来说,渠道并不对产品本身进行增值,而是通过服务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对企业来说,销售渠道起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的作用,完成厂家很难完成的任务。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企业不同的规模和发展阶段,销售渠道的形态都不相同,绝大多数销售渠道都要经过由经销商到零售店这两个环节。
  • 给马云一个团队,他会怎么管?

    给马云一个团队,他会怎么管?

    这是一本直接向全中国最牛团队取经的团队管理书籍。如何带好一个团队?这让许多中高层管理者、职业经理人感到困惑!尽管有很多书籍在向我们不厌其烦地传授带团队的方法,但仍无法完全解决带团队过程中诸多潜在而未知的新问题。本书将用直接简单的语言,以“像马云一样带团队”为视角,展现阿里巴巴这支神秘的团队,向广大读者诠释马云及其团队执行力的管理之道和创新理念。本书颠覆了传统经管书说教式的、高深莫测的管理理论,以马云日常工作中如何抓团队的简单实用语录为主线,用这些企业内部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和全新的不落俗套的幽默生动诙谐的小案例作为辅助,力图帮你解决管理团队过程中复杂棘手的问题!
热门推荐
  •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中国当下经济到底怎么了,大家众说纷纭,官员、企业家和老百姓大多一片迷茫。郎咸平教授在本书中明确告诉各位读者:中国经济萧条已经到来,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惨状。萧条也意味着希望,如果没有“次货危机”,美国经济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健康。郎咸平教授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认为:政府推动的所谓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其实都是伪命题。政府需要做的是管好自己那只好动的“手”,营造好的营商环境,才该是应该做的。今天的萧条,就是政府造成的。要走出萧条,政府也必须束缚自己那只好动的“手”。郎咸平教授在本书总结道:只有砸碎束缚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大枷锁,中国改革的的新红利才能实现,中国经济才有走出萧条的希望。
  • 一本书读懂24种互联网思维

    一本书读懂24种互联网思维

    本书整合的改变世界的24种互联网思维,让我们对互联网新思维的认识变得立体、系统起来;同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从技术和实践分析互联网新思维与传统思维相比较的优势,医治互联网焦虑症。未来属于既能深刻理解传统商业的本质,同时又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人。
  • THE CLASS STRUGGLES IN FRANCE

    THE CLASS STRUGGLES IN FR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弑之心月不归

    神弑之心月不归

    一个被上天诅咒的孩童,却偏偏不甘向命运低头,决心逆天改命。机缘下,他窥探到了天机,从此,以邪载道,奋勇前行!上古神器中盘根错节着不可逾越的宿命,阴差阳错中早已注定了浩劫的无情降临……然而,宿命的纠缠可否划清,几世的情缘能否再续?乱世中的英雄,又可否弑神灭圣?
  •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

    性别与传播研究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不仅因为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更重要的是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吸收了与该研究相关的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领域的信息,力图使整个研究既有理论的思辨力,也有对现实问题的穿透力。
  • 系统农女种田忙

    系统农女种田忙

    【新文《农门娇女有点田》已发布】穿越成最穷猎户家的大闺女,余暮暮内心没有半分波澜,毕竟瘸腿老爹憨厚老实,善良娘亲蕙质兰心,一双弟妹也乖巧懂事。可莫名其妙被绑定一个系统,让她发家致富也就算了,那什么强制撩夫任务是什么鬼,她的人设是高冷女猎户好吗?!只是说好的撩夫,为什么她才是被撩的那个?!“暮暮,余生我只愿与你朝朝暮暮。”(系统种田文,巨宠巨甜,女主二次穿越)
  • 石城山志

    石城山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生没有标配,每一步都珍贵

    人生没有标配,每一步都珍贵

    每个人都曾疑惑过:我在干什么?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2015年6月,林夏萨摩在社交平台上写下《你才20多岁,为什么总怕来不及》,一时引爆各大网络,累计阅读量达到10亿次之多。她为了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毅然放弃前程大好的英语专业,转而背起浅薄的行囊,成为上海漂泊的异客。她住过地下室,做过文案、策划、执行、翻译,半夜十二点穿越上海大半个城市回到暂住地……现服务多家世界500强公司。《人生没有标配,每一步都珍贵》,是林夏萨摩的第二本励志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人生没有标配,我们努力踏出的每一步,对人生来说都很珍贵,从生活的全方位展现一个正能量的姑娘。
  • 百花野史

    百花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究极算命师

    究极算命师

    算命,我很认真!看风水,我是真诚的!我从来不主动向客户要钱!但也从来没有人敢少给一分!“师父师父,我昨晚又去装鬼吓唬人了……”“我靠,还用装,你明明就是个鬼好不好……”咳咳……以上对话大家当没看见啊!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四有新人。我怎么会派小鬼去吓唬客户呢?六爻惊醒世间名利客八卦唤回苦海迷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