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400000011

第11章 北非 西西里和意大利(2)

布鲁克本想让这三位副司令架空艾森豪威尔,但他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这种企图首先遭到了艾森豪威尔本人的反对。他拒绝了英方在地中海作战行动中实施集体指挥的企图。1月20日,当盟军参联会发布命令,指示将作战实际控制权交给副司令时,艾森豪威尔(他当时说自己“满腔怒火”)口述了一份“措辞强硬的电文”,抗议别人干涉他的指挥部署,坚持要维持统一指挥的原则。史密斯恳求他修改一下电文,但是艾森豪威尔只允许史密斯缓和一下语气,但不准改变意思。只要他是总司令,他就要坚决行使自己的权力。他告诉马歇尔:“显然,责任……直接落在我的肩上。”

马歇尔也决心维护指挥的统一。为了帮助艾森豪威尔,他私下告诉前者,自己正推荐他晋升为上将。2月10日,晋升获得批准。四星上将是美国陆军当时最高的军衔(甚至格兰特也只是三星中将而已),1943年时,拥有上将军衔的只有马歇尔和麦克阿瑟二人。

就在两年之前,艾森豪威尔还只是个临时上校。他告诉玛米,晋升的结果是让“我觉得非常谦卑。我没有觉得自己已经‘得偿所愿’,或是觉得自己的主要工作已经完成。我不过是刚开始”。他发誓“永远尽我最大的努力来履行职责”。

在突尼斯,美军占领了战线的南端。他们无所事事,洋洋自得,纪律散漫,对埃尔温·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毫无准备。这支敌人撤离埃及边境后,经过长途跋涉,即将抵达前线。艾森豪威尔千方百计整顿军纪,提高部队的战备能力,却没有什么成效。责任部分在他,部分在弗雷登多尔。

第2军(由第1步兵师、第34步兵师和第1装甲师组成)兵力过于分散。第1装甲师也被分成A战斗群和B战斗群两部分。最糟糕的是,弗雷登多尔过于担心自己指挥所安全,结果把它设在离前线几英里的峡谷边上,还让二百名工兵修建地下掩体。

艾森豪威尔的领导手段是劝说与暗示,而不是直接插手。虽然他担心弗雷登多尔这种躲在坑道中的做法,在行动上,他只是告诉弗雷登多尔,“最让我不放心的一件事,就是我方某些将军习惯上喜欢守着自己的指挥所”,并请他“务必十分仔细地查看部下是否存在这个问题”。艾森豪威尔提醒弗雷登多尔亲自熟悉地形的好处,还说:“将领就像军队中的其他东西一样,也是可以牺牲的。”但弗雷登多尔对这些暗示无动于衷,继续待在指挥所中。

2月11日,盟军司令部的情报部长报告,突尼斯北部的德军司令冯·阿尼姆将军正从隆美尔亚洲军团那里得到增援,不久之后将对位于第2军防线北端的丰杜克发动主攻。这一情报的来源是无线电侦听。

艾森豪威尔决定亲自赶赴前线,对付阿尼姆的进攻。2月13日下午,他抵达弗雷登多尔的司令部开会,然后彻夜不休巡视前线。眼前的一切使他大为不安。美军仍然是一副沾沾自喜的样子。艾森豪威尔驱车前往A装甲战斗群司令部,趁着月色在沙漠中散了一会儿步。他向东眺望,可以依稀分辨灰暗的群山之中有一个缺口,那就是费德山口。在山口的另一侧,隆美尔和他的非洲军团正在集结。但山口之中却没有什么动静。

凌晨3点半,艾森豪威尔驱车赶往弗雷登多尔的司令部。两小时后,他到达目的地,却得知在他离开费德山口半小时后,德军越过山口,对A装甲战斗群发起了攻击。艾森豪威尔仍然认为,主攻的方向是在北面,这不过是佯攻。他决定赶往自己位于君士坦丁堡的前线指挥所,在那里跟踪整个前线的情况。

2月14日中午时分,他抵达君士坦丁堡,获悉费德山口的进攻是主要方向。隆美尔的装甲部队打败了美军的一个坦克营,击溃一个炮兵营,孤立了美军残余部队。艾森豪威尔花了一天时间,全力向费德地区增派援军,但由于距离太远,再加上道路状况不好,根本无法帮助已被包围的A战斗群。2月15日,隆美尔继续进攻,摧毁了98辆美军坦克、57辆半履带车和29门大炮。A战斗群实际上已经被消灭。

2月16日,非洲军团驶向另一山脉,越过了卡塞林山口。德军眼前是一片开阔地和盟军位于勒凯夫的主要补给基地。局势万分危急。艾森豪威尔要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将弗雷登多尔撤职,或是把所有属下换掉。第二个办法有些不切实际,艾森豪威尔也不想在作战期间换掉弗雷登多尔。但他撤掉了自己的情报部长,因为此人“过于迷信单一类型的情报”——无线电侦听(实际上侦听到的情报很准确,但隆美尔根本没有服从上级命令,而是自行发动了进攻)。迫于战局,他拒绝撤换弗雷登多尔。

他紧急调派援军加入战斗。他命令第9师的炮兵急行军735英里赶赴前线,将第2装甲师和第3步兵师的装备交给弗雷登多尔,并向前线输送阿尔及尔和摩洛哥其他部队的卡车、坦克、火炮与弹药。

虽然损失惨重,局面令人尴尬,但艾森豪威尔并没有丧失信心。他意识到,尽管自己对部队再三强调,要消除懈怠,严格执行战场纪律,但这些话并无多大成效。他也认识到,在进攻时遭遇德军所带来的震惊有助于自己达成目标。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他告诉马歇尔:“战士们学得很快。虽然我相信,现在以生命换来的许多教训其实在国内时就应该未雨绸缪。我向你保证,经历过这场战役的部队,一定会在战斗中做到机动灵活,在战术方面富有效率。”最好的消息是,原先不愿冒着敌人炮火前进的美军士兵,正迅速从隆美尔的打击中清醒过来。美军不再喜欢被动挨打的局面,而是开始踏踏实实地战斗。

然而隆美尔于2月21日通过了卡塞林山口。艾森豪威尔认为,这一情况并非威胁,而是一次机会,因为经过自己的努力,美军火力在攻击点上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火炮。隆美尔仅有的一条补给线不但漫长,而且通过狭隘的山口,终于使德军露出了破绽。

艾森豪威尔向马歇尔保证:“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阻止他前进。”除此之外,他还想更进一步。他要求弗雷登多尔立即在隆美尔的侧翼发动反攻,夺取山口,切断非洲军团的退路,最终消灭它。但弗雷登多尔不同意艾森豪威尔认为隆美尔已成强弩之末的判断,而是希望敌人再发动一次进攻,自己采取守势来迎敌。隆美尔审时度势,于当晚开始退兵,并且成功完成了撤军。盟军丧失了稍纵即逝的良机。

从战术上来说,隆美尔取得了一次胜利。他付出了很小的代价,使美军伤亡5000多人,摧毁数百辆坦克及其他装备。但在战略上,他一无所获。实际上,隆美尔帮了艾森豪威尔一个忙。艾森豪威尔在卡塞林会战之前发布了公告。他反复强调,战争极为艰苦,并且一定要让部队认识到这一事实。

但是美军之所以存在种种缺点,艾森豪威尔本人负有最大的责任,原因就是他不够铁面无私。虽然他对弗雷登多尔满腹疑虑,却仍然让他带领部队,听任指挥方面继续一片混乱。他听信了来源单一的情报。在隆美尔最为脆弱的关键时刻,艾森豪威尔未能激励手下的指挥官发起进攻,结果让隆美尔躲过一劫。

卡塞林之战是艾森豪威尔首次指挥战斗。总的来说,他的表现乏善可陈。只是因为美军火力较猛,德军又面临物资短缺,他才没有遭受失败之辱。

但是,艾森豪威尔和美军吸取了教训。他向马歇尔报告,战士们“现在激动不已,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他本人也是如此。他又说:“从上至下,我们全体将士都认识到,这并非儿戏,决心要大战一场。”他向马歇尔保证,今后他指挥的部队(包括前线部队)“绝不会停止训练”。他撤了弗雷登多尔的职,由巴顿接替。

巴顿到来后,艾森豪威尔向他提了一些建议。其实这些话更适用于艾克自己。艾森豪威尔警告巴顿:“对于任何担负重要职责的人,如果你对他完成工作的能力有怀疑,一定要立即撤换他……与其他迫不得已的事情相比,这件事通常需要更多的勇气,但是我希望你在这方面能做到毫不留情。”

他的老朋友杰罗当时正在苏格兰训练一个步兵师,艾森豪威尔在给他的信中也谈到了上面这一话题。他说:“一定要剔除失职的军官。不要考虑友谊、家庭、为人友善和性情温和这些事,这都与这个问题无关……你一定要严厉。”他说,有必要清除那些“懒惰、懈怠、漠不关心或是洋洋自得的人”。艾森豪威尔本人在这方面能否做到铁面无私,仍有待观察。

巴顿执行军纪非常严厉。他坐着敞篷指挥车,在摩托车警卫的拥簇下,一路按着喇叭四处巡视。看到这阵势,军中人人惊畏。口若悬河的巴顿从不掩饰对英军的蔑视,使美军的自豪感大增。听到英国军官嘲笑美军的作战素质,巴顿怒骂道:“他们会知道我们的厉害。”他质问,卡塞林山口出现危险情况时,英国佬又在何处。但亚历山大告诉巴顿:避免与敌展开激战,不要招惹是非。

看到蒙哥马利给予非洲军团最后一击,而自己只能袖手旁观,巴顿大感恼火。他请艾森豪威尔派他回摩洛哥,以便在那里继续制定进攻西西里岛的计划。艾森豪威尔同意了这一请求,派新到的奥马尔·布雷德利将军(他在西点的老同学)接替了巴顿。艾森豪威尔接着对亚历山大说,在突尼斯战役的最后阶段中,美军必须参战。亚历山大答道,美军在卡塞林山口打了败仗,所以这次他们要守在后方。

艾森豪威尔没有发作,但说话的口气很强硬。他告诉亚历山大,美国把许多先进装备给了英军。如果美国民众觉得自己的军队没有在欧洲战区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可能会坚持采用“亚洲优先”的战略。艾森豪威尔说,最重要的是,亚历山大必须认识到,在粉碎**的战斗中,美军必定会派出大批军队,肩负起大部分重担。因此,必须要让美军士兵对自己的杀敌本领产生信心;倘若只是守在后方,就无法实现这一点。亚历山大试图争辩,但艾森豪威尔坚持己见。最后,亚历山大终于同意将第2军部署在北方沿海的战线上。

说服了勉为其难的亚历山大之后,艾森豪威尔将注意力转向布雷德利。他说,虽然分配给第2军的区域不利于发动进攻,但布雷德利必须克服困难,证明美国陆军的“作战表现起码对得起自己手中的装备”。他指示布雷德利,“周密细致地策划每次行动,集中最大火力支援每次进攻,绝不松懈,务求每个人都能全力以赴……”最后,他提醒布雷德利做事要强硬。艾森豪威尔说,他刚获悉有个步兵营在10人阵亡之后,就请求撤退下来进行调整。这类事情不许再发生。艾森豪威尔说:“鉴于现在情况危急,部队必须完成各自分配的任务。我们必须命令指挥官们身先士卒,确保必要的战果。”

4月的最后一周,艾森豪威尔巡视了前线,对看到的情况很满意。他认为,布雷德利“工作非常出色”。一名英国老兵说,美军第1步兵师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作战部队之一”。听闻此言,艾森豪威尔倍感欣喜。

战斗进行至5月的第一周,阿尼姆的桥头阵地已经退缩至比塞大和突尼斯城的市区外围。5月7日,英军攻入突尼斯。同一天,布雷德利向艾森豪威尔发出了一份只有四个字的电报:“任务完成。”第2军攻占了比塞大。后续工作就是清除残敌,将轴心国的部队完全赶出突尼斯。

此次战役的最后一周,艾森豪威尔都在前线指挥。战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月,他对玛米说,每当自己有些沮丧时,他就会想到“突尼斯寒冷的山地上,那些冒着风雨在泥泞中战斗的士兵”,然后心情就会平复。

5月,他在美国报纸上读到一篇关于他母亲的报道。这篇文章强调了艾达的和平主义信仰和她身为将军的儿子,对此颇有揶揄。艾克在给哥哥亚瑟的信中写道,“新闻记者写的那些俏皮话根本不值一哂,母亲在信仰中得到的欢乐才是我关心的事情。”接着,他也谈到了和平主义者,“这些人只知空谈对战争的痛恨,我怀疑他们是否真的像我这样厌恶战争。”

他说,和平主义者“可能没有见过战场上腐烂的尸体,没有闻过人肉腐烂的恶臭。他们没有到过挤满重伤员的野战医院”。艾克说,他与和平主义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自己痛恨战争,但更痛恨**。他还说:“我对战争的憎恨,永远比不上我的信念。那就是,当战争爆发时,我们每个人……都要听从政府的命令。”他也对儿子说:“战争中唯一一个不可饶恕的罪行就是不能恪尽职守。”

5月13日,困守突尼斯的最后一股轴心国部队投降。艾森豪威尔的部队俘虏了27.5万敌军(其中半数以上为德军),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3个半月前俄军在斯大林格勒抓获的俘虏数。

但艾森豪威尔知道,北非战役历时6个月,不但花费了许多时间,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他的部队共有10820人阵亡,39575人受伤,另有21415人失踪或被俘,减员人数高达71810人。但战役终于结束,美军获得了胜利。他最大的贡献并不是指挥英美盟军取得胜利,而是在于坚持英美这两个盟友一起战胜敌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艾森豪威尔的努力,英美同盟通过了首次考验,比以前更加强大。

艾森豪威尔在突尼斯参加了胜利游行后,与英国政治顾问哈罗德·麦克米伦一起飞回阿尔及尔。当他们乘坐的“空中堡垒”轰炸机经过比塞大上空时,他们看到一支庞大的盟军车队正在朝埃及顺利挺进。麦克米伦碰了一下艾森豪威尔的胳臂。他说:“将军,那就是你的胜利成果。”艾森豪威尔转过身来,眼中闪着泪光,微笑着对麦克米伦说:“我们的胜利。你说的是我们的胜利。”

突尼斯战役临近尾声时,艾森豪威尔将目光投向西西里岛及其他地方。他告诉马歇尔,占领西西里岛之后,他准备进攻撒丁岛和科西嘉岛,然后将它们作为跳板,进攻意大利西部。他意识到,这样扩大地中海攻势的规模与马歇尔的想法完全不同。“‘围歼’计划是正确的方向,我个人对它的信念从未动摇。”艾森豪威尔这样安慰马歇尔。在1943年的夏季,盟军若是一事无成岂不是很遗憾,更何况占领这些地方并不需要很多的投入?——艾克说话的口气像极了1942年7月的丘吉尔。艾森豪威尔指出,地中海早已成为主要战区,所以只要付出较少的额外投入,盟国就能继续保持对德国的压力,满足公众希望军队有所作为的要求。

而马歇尔认为,问题恰好出在这里,因为这是一种得过且过的思想,缺乏战略目标。击败意大利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成为负担,因为盟国不得不通过海运为意大利人提供补给。马歇尔告诉艾森豪威尔:“我们早晚要下决心从英国进攻欧洲大陆。”如果盟军占领地中海的西西里岛之后不再发动其他攻势,进攻大陆的计划也就能早些实施。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施韦泽

    名人传记丛书:施韦泽

    名人传记丛书——施韦泽——来自德国的和平使者:“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权术之王:曹操

    权术之王:曹操

    《权术之王——曹操》主要内容分为初出茅庐、黄巾之乱、剿灭黑山等章节。《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权术之王:曹操》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曹操传奇的一生。
  • 李书福的偏执智慧

    李书福的偏执智慧

    这本《李书福的偏执智慧》由张明转编著。每个著名企业家都有其独步天下的 “秘技”,这也是其最耀眼的闪光点。李书福以其敢想敢做的冒险精神立足汽车领域。从120元创业起家、在冰箱行业赚到第一桶金、在海南地产热中摔过大跟头,到投身汽车制造业,创办吉利集团,李书福缔造了一个草根创业的神话。2009年成功收购沃尔沃,让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企业家李书福如何经营吉利这家民营汽车企业,并成功做大做强? 《李书福的偏执智慧》的作者深入分析了李书福多年来的创业经历和经营之道,从案例入手,解析李书福在企业战略和经营中的独到智慧,提炼出他特有的企业家精神。
  • 萨特和波伏娃:对新中国的观感

    萨特和波伏娃:对新中国的观感

    1955年9月,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与其终身女友,也是著名学者的波娃,应中国政府邀请,访问了正充满蓬勃生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短短的45天时间里,他们访问了中国多个城市:北京、南京、上海、沈阳、杭州、广州……对这个在西方舆论中带有特殊色彩的国度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使他们产生出许多异样的感受。波娃回国之后,收集了大量资料,并结合自己观感,写出一部厚达500余页描述中国的著作《长征》。这部书,对像是西方人士,所以详细介绍了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情况,该书在西方出版后,引起了极大反响,对当时西方世界了解中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改革斗士:商鞅

    改革斗士:商鞅

    《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为丛书之一,刻画了商鞅入秦,施行商鞅变法的全过程。《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金枝路漫漫

    金枝路漫漫

    前世今生都避免不了亡国公主的命运,不如早死早超生。谁知上天竟没收了她,那么就抗争到底!练功习武,女扮男装,投入军下,牢牢抱紧天下第一名将的大腿!气质高华下九霄,国色天香招人妒。一朝被掠气高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天籁魔灵音倾世魔音

    天籁魔灵音倾世魔音

    沈清忱是妖界的公主,桀骜不驯,可却偏偏爱上了白宸,沈清忱的歌声是可以让重伤的人起死回生的,可后来白宸要娶韩诗晴,大婚之日,悲伤不已的沈清忱,穿着一身黑色的婚服,拿起师傅生前赠与的琴,一瞬间洁白的琉璃琴,变成了黑色,她弹起了琴,唱起了歌,可却不是起死回生,而是……
  • 人丑就该多读书
  • 倾城前妻

    倾城前妻

    “和我结婚,我给你想要的!”他的语气没有一点询问的意味!她淡笑:“好!”他们的婚姻,心甘情愿,却无关爱情!两年后再次相遇,她是意大利名门贵族小姐,他又把她堵在了墙角:“老婆,闹够了没?我们回家。”她抬起小脸,“不好意思,出门左转,慢走不送!”
  • 荒古界王

    荒古界王

    荒古至今,共记六千四百八十万年。仙道没落,武道凋零,传说中只有界王能拯救整个荒古。但没有人知道什么才是界王。直到有一天,季尘天重生在这荒古末法时代的浩瀚大陆……诸天万界,诸天万子。无尽的战斗,就此开启。
  • 斗天武神

    斗天武神

    十年前的绝世天才被废,十年后,一块神秘的玉石因缘出现。少年一朝觉醒,得无上传承,从此鱼跃龙门,拳碎虚空,以无上神威打入那神秘的远古世界,踏上横扫九天十地的逆袭之路。
  •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全诗选取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许多重大或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吟唱对象,约有数百位人物相继登场,或主或次,或详或略,或独立成篇或相携亮相。约有数百件或政治或经济或军事或文化或科技等各方面重大重要或作者认为有必要叙写的事件纳入其中,共襄情的盛举,共织歌的经纬,共同演绎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故事。
  • 老屋(中篇小说)

    老屋(中篇小说)

    一年前,杜二海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以多数票当选村主任。他一上任,像一发从枪膛里射出的子弹,特别地有力量。加上驾驭着一帮拥戴他的人,顺风顺水,村里的每件事,做起来都像是水到渠成一般。杜二海对村民的第一个承诺是:加快全面实现小康村建设的步伐,两年内拆完村里的老屋,让村里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大变。经过村民代表表决,形成了一个拆旧批新的“村委决议”。
  • 殇璃

    殇璃

    不知道是因为闭上眼,还是死亡迫近,他陷入纯粹的黑暗,他有些惴惴,他不怕死,却怕她还是不原谅他,不来接他,让他茫然无从寻找她的去向。“美璃!美璃!”他大声呼喊,渐渐惶急。突然周围好亮,他不得不眯起眼,他也不再觉得寒冷,也不再疼痛。光晕中,笑容如明月春水的她向他伸出手:“靖轩哥哥……”“美璃!”他赶紧伸手抓住,这次,他再也不要松开。或许这只是他的梦,但只要他的梦里有她,他便再没有任何遗憾。
  • 重生八零之婚宠撩人

    重生八零之婚宠撩人

    衣衫不整的赵水心被村里人从玉米地里拎了出来,被活活打断了双腿,苟延残喘地活了一年有余后被丈夫毒死了。睁眼一世她回到了五年前,成为了十里八乡最好看的小姑娘,秦追儿。身边还有一条小狼狗。小狼狗固执强势,随时随地掀翻醋坛子。宠妻这事得身体力行,小媳妇不许说,不许骂,不许打。小媳妇还很有本事,养殖种植是好手,打脸虐渣更不在话下。后来小狼狗一不小心长成了位高权重的大野狼…(狼狗属性,外在冷淡凶残,内心忠犬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