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0700000015

第15章 世纪侨魂(3)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陈嘉庚故居,于1980年经过再次修缮,已由原来的木质房舍改为钢筋水泥结构。故居一楼,陈列有集美学校校史。二楼居中是陈嘉庚生前的会议室兼会客厅,东侧乃二校主陈敬贤生平事迹陈列室。陈敬贤襄助兄长兴办教育,积劳成疾,年仅50岁便撒手人寰。陈嘉庚早年创建教育有成,与乃弟的支持密不可分。会议室西侧,是陈嘉庚晚年的工作室、卧室、洗涤室、餐厅,里面摆放着陈嘉庚当年用过的写字桌、靠背椅、圆木桌、圆木凳、旧式木床、书橱,以及两张规格、式样迥异的沙发,还有生活用的储水陶罐、脸盆、口盅、搪瓷痰盂等,一切的一切,显得那么简陋朴素。实在难以想象,这里曾是拥有亿万资产,身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的陈嘉庚先生旧宅。

二楼西侧另一室设置的玻璃橱窗中,展示着陈嘉庚生前用过的棉背心、蚊帐、鞋帽、手杖、剃须刀、布伞等遗物。特别是那把布伞,别致到了不伦不类的程度:伞布破了,补一补再用;年长月久,补丁越来越多,密密麻麻,实在不能再补了,就将原来的布块拆除,重行蒙上一块新的白布;只要伞架完好,便舍不得丢弃。布伞静静地躺着,凝望中,主人陈嘉庚的形象不觉凸现在我的眼前,笔挺的西装显出他潇洒的风度、严谨的作风与昂扬的气质,头上的礼帽折射出传统文化的烛照,而嘴唇的一抹胡须,则透出一股坚毅顽强的神情。恍惚中,我似乎听到了当年他那简短质朴、掷地有声的闪光话语:“(伞)不像样不要紧,能用就行了!”一位亿万富翁撑着一把破伞在暴风骤雨中迈步前行,该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只要这么一想,陈嘉庚那搏动跳跃的赤子之心,便强烈地震憾着每一个认真面对的灵魂……

出了故居,在一棵飘着幽幽馨香的玉兰树下走过,我们来到了位于故居西侧的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馆有三层,分为三个展室,以文字、照片、实物等方式较为详尽地介绍了陈嘉庚的一生。

生平事迹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毁家兴学”的无私奉献。

陈嘉庚捐出资产,承担责任,兴办教育,并没有谁强迫过他、要求过他,一切的一切,完全出于个人的自觉与自愿。推动着他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是对故土的深沉挚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传统美德……他完全可以坐拥亿万资产优哉游哉地享受人生,也可以象征性地捐出一笔款项博取美名,然而,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陈嘉庚几乎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全部的精力,全部的智慧,全部的财富!

1926年,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陈嘉庚公司也经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工厂、企业第一次出现严重亏损。尽管如此,他仍为厦门大学、集美学校支出90万元。此后三年,陈嘉庚公司连年亏损,资产损失过半,在艰难地支撑公司危局的同时,他依然没有中止办校经费的支出。1929年,陈嘉庚公司累计亏损320万元,已到了资不抵债的程度。此时,英国汇丰银行副总经理查理找到陈嘉庚,愿意给予一定的照顾,但“必须停办集美学校、厦门大学两校为条件”。陈嘉庚想也没想,就断然拒绝了。他宁可公司破产,也不愿牺牲个人理想与教育事业。

为求生存,1931年,陈嘉庚不得不对公司进行改组,成立陈嘉庚有限公司。身任董事、经理的他每月领取工资4000元,留下100元作生活费,其余的全部汇往集美学校。财会人员不无担忧地问道:“你家里生活怎么办?”陈嘉庚答道:“家庭费用由业已长大的子女们自行照料,3900元每月及时汇出,别误。”他还将位于新加坡经禧律42号已经过继给长子、次子的三幢大厦卖掉,“出卖大厦,维持厦大”,资金汇往国内作为办学经费。

1933年,陈嘉庚有限公司又遇到了困难,一位大银行家主动找到他,愿意提供资金,帮助他再创实业,但条件依然是不供厦门大学、集美学校两校经费。陈嘉庚坚决回道:“不!企业可以收盘,但学校不能停办。”又说:“学校如果关门,影响社会之罪大。”

陈嘉庚晚年在集美兴学期间,月薪539.8元,但他自定每天不超过5角钱的伙食标准,每月留下15元用于生活开支,其余的全部存入集美校委会会计处,作为建校费用。

陈嘉庚在遗嘱中规定家人每月每人生活费男子25元,女子20元,有职或出嫁的不给;其他积蓄,全部捐给集美学校充作经费,总计多达300多万元。他说:“财由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在论及爱子观时又道:“人谁不爱其子,唯别有道德之爱,非多遗金钱方谓之爱。且贤而多财则损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是乃害之,非爱之也。”

在金钱方面,陈嘉庚有一条身体力行的座右铭:“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据不完全统计,陈嘉庚累计捐出用于教育的资金达1亿多美元,在国内外创办、支持和赞助的各类学校发展至今,已有118所。

在陈嘉庚刚刚创办厦门大学时,黄炎培就曾说过:“发了财的人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嘉庚先生。”

岁月匆匆流逝,近百年光阴一晃而过,能像陈嘉庚这样“肯全部拿出来的”,至今我们还找不出第二人。

陈嘉庚的捐献为何如此决绝彻底?除“为爱国愚诚所迫”外,更想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人。1920年,他在一次筹办厦门大学的会议上说道:“兹出家财之丰,或十分之三四,恐仍不能动其心,故将所有家财尽出之,并亲自来中国经营,以冀将来成功,使其华侨有所感动也。”

的确,在陈嘉庚的影响下,海外华侨掀起了一个捐钱捐物、回报祖国的高潮。

陈嘉庚公司停盘,厦门大学、集美学校办学经费遇到严重困难,陈嘉庚向马六甲曾江水募15万,新加坡叶玉堆募5万元;而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不仅于1935年为学校募捐35万元,在16年任职期间不拿一分校长薪金,还在临终前立下遗嘱,为厦门大学、新加坡华侨学校捐资40万;陈嘉庚族亲陈六使于1942年一次汇款700万支援祖国,他的长女婿李光前创办“李氏基金”,为星马地区的8所大学、20所中小学提供资助2000万港币……

在此,我想将其名为“嘉庚现象”。

春雨润物细无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陈嘉庚的倡导、感召与精神作为一种优秀传统延续下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侨纷纷回国投资办厂、捐资办学,为祖国的崛起提供雄厚的财力、物力支持。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福建省经济总量居全国第22位,2001年跃升为第11位,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福建华侨在全国首屈一指,正是他们的投资与捐献,才使得福建的经济实力得到突飞猛进地发展与提升。

海外华侨,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与祖国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与联系。

中国最早的华侨,便是循着海上、陆上丝绸之路出国从事商贸活动的侨民,他们从流寓到定居,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华侨聚居区,但数量毕竟有限。大规模的出国高潮,乃在鸦片战争之后。受多重因素制约,他们大多以卖苦力、当小贩为生,或以三把刀(剪刀、剃刀、菜刀)作为谋生手段,介入缝纫、理发、餐饮行业。在17世纪到19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不论东南亚城镇的形成,还是横贯美洲各大铁路的通车,无不渗透、凝聚着华侨的智慧与血汗。

置身海外,侨民们总是相互帮衬抱成一团,形成固定的聚居区,兴华文学校,办华文报馆,保留汉民族的语言文字、传统习俗、伦理道德,对祖国有着一股特殊的眷恋与深情。

为使中国文化在异国他乡得以传承、延续,陈嘉庚鼓励华侨子弟回集美读书,不收侨生寄舍费与学杂费。为团结海外华侨,陈嘉庚一番深思熟虑,决定修建一座象征性的建筑——归来堂,“取其坚固雅致,能传之久远,以期后辈不忘家乡之义”。令人遗憾的是,直至去世,陈嘉庚的这一愿望都没有实现。时任总理的周恩来获悉陈嘉庚这一遗愿后,立即指示从速兴建。1962年秋,归来堂终于竣工落成。

看过陈嘉庚生平事迹展览,走出陈嘉庚故居,穿过一条不宽的马路,我们便见到了归来堂——白石砌墙,飞檐画栋,琉璃瓦屋顶,极富民间传统建筑风格,给人以庄重厚实之感。是的,漂泊他乡的游子回到祖国怀抱,有一处落脚之地,心中自会涌出一份难得的踏实、温暖与光明。

1983年,归来堂又扩大为占地约一万平方米的归来园,庭堂、亭榭、水池、鲜花、绿草、竹丛相互辉映。归来园内,还矗立着一尊高2.3米,重一吨的陈嘉庚铜像:嘉庚先生神态自若地眺望南方,仿佛正以伟大的人格,神奇的魅力,召唤着海外华侨的归来,为祖国的建设与崛起增砖添瓦。

同类推荐
  • 彩虹雨

    彩虹雨

    这本书是8年卷首语的第二本集子,第一本叫作《旷野的鸟》,这本就叫作《彩虹雨》。有雨的时候,是不应该有虹的,而有虹的时候也不应该是有雨的,这是一种矛盾。但是,雨与虹又是紧密关联的。如果说旷野的鸟,是希望我们的生活和事业,像大鸟那样飞翔;那么彩虹雨,是渴望生活和事业的滋润和美好。这是一种矛盾后的期盼,人生如斯。
  • 梁遇春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梁遇春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读梁遇春的散文,不论是青春冲动、少年意气,还是略带沉重的沧桑之叹,都不会让人觉得平淡无味。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就是一个生命旅途中的流浪汉,举杯对月,入火而舞。
  • 如何读,为什么读?(名家文学讲坛)

    如何读,为什么读?(名家文学讲坛)

    《如何读,为什么读?》是布鲁姆在年近古稀时出版的一本个人化的导读著作,这位阅读大师、智慧老人、经典的经典读者为我们正本清源,梳理西方不朽作品,谈论他从童年到晚年喜爱的诗、小说、戏剧。本书可以说是《西方正典》的互补版,已读过《西方正典》的读者,可在这里再探索和再发现西方正典,以及再接受布鲁姆的批评能量;初次接触布鲁姆的读者,则可从这里开始,踏上寻访和分享西方正典的旅程。
  • 空杯

    空杯

    《空杯》由张宗子著。注满前的杯子空虚无物,饮后的杯子,仍然是空。空是完成,空是期待,空是两次充盈之间的短暂休息,一头连着往事的回味,一头连着未来的希望。中流容与,前瞻后顾,是犹豫,是彷徨,又是逐渐引满的弓,在无限的敬畏中蓄势待发。
  • 沙汀文集(第六卷):报告文学·散文·剧本

    沙汀文集(第六卷):报告文学·散文·剧本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九日,一个晴朗的融雪日子,我们“鲁艺”一部分同学,还有何其芳同志,跟随同志一道从延安出发,到晋西北去。因为机器出了毛病,出发时我们乘的一辆车开得最迟,当下午三点钟到达青化砭时,同志已经歇下来好久了。青化砭离延安七十里,是一个高踞在山道边的小小村落,只有二三十户人家。同志正站在路当中和一个青年农民攀谈。那个矮小而又瘦削的农民,一面编织着那种恰和北方人豪迈性格相称的羊毛板带,一面回答着他的询问。这些询问,多半是关于编织毛织物的技术知识的。最后,同志把那尚未完工的羊毛板带拿过来,学着编织了一阵。那些围绕着他的干部、小孩子和头缠毛巾的朴实农民,全都忍不住笑起来。
热门推荐
  • 杞忧

    杞忧

    神门走迹,横行无边高歌亢曲,月下海烟这书慢热,但书中有诗有酒 就像好诗跟好酒,不会辣眼睛呛喉咙
  • 时代少年团花海

    时代少年团花海

    都市爱情——不仅仅写时代少年团还有其他孩子——
  • 新修真大时代

    新修真大时代

    当地球从几千年的封印之中解放出来,封神榜,西游记里面的故事都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历史改编……一万年前,封神榜之争以阐教获胜的结局,一万年后,暗堂、截教、天庭、大雷音寺、深渊魔族再争封神榜……看出生平凡的陆羽如何在不经意之间成为了世界的主角的故事!
  • 末世病号生存录

    末世病号生存录

    她是在病床上躺过了其短短一生的人,一朝醒来,末日中求生存。谁会是谁的光?谁又会成为谁的救赎?
  • 传家宝

    传家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惊梦无眠夜

    惊梦无眠夜

    自编自创诗集,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有感而发,包括喜怒哀乐的经典诗句,让读者别有一番韵味。一部对过往的依旧恋曲。
  • 宠徒上天:师父万万岁

    宠徒上天:师父万万岁

    21世纪顶级天才机械师被一颗炸药直接炸飞,华丽丽的穿越了。穿越到一个刚出身就死爹死娘的奶娃娃身上,还好被花卿尘捡到,抱回去圈养了。理所当然,吃他的,住他的,穿他的,用他的,最后,霸占他!谁敢和她抢师傅,柳叶剑法伺候!啥,敢偷偷摸摸爬上师傅的床?直接研发木质手枪秒射!啥,拿着皇帝的圣旨!尼玛,姐不发威当姐是hellokitty?直接火药灭了你全国!@@@@@@@@@@@@@@@@@@@@@@@@@@@@@@@@@@@@@@@推荐凹凹新文:《夫君凶猛,如狼似虎》@@@@@@@@@@@@@@@@@@@@@@@@@@@@@@@@@@@@@@@【片段一】某女:师傅,有人说我刁蛮任性!某王:那是率真可爱。某女:师傅,有人说要把我送回北煞!某王:(怒)本王把他送去!某女:师傅,昭华郡主手里的那只肥兔子,想必口感不错。某王:来人,去把昭华郡主的兔子给本王捕来。侍卫:王爷,那可是您当年送给郡主的兔子呀~【片段二】“为师养你多年,也该到你报答的时候了!”某王放下手中的书籍,抬头看着刚进门的某女说道。“师傅请说,无论是上刀山下火海,徒儿都在所不辞!”某女闻言,壮志凌云的说道。某王嘴角抽搐,道:“无需,你只管上花轿便可!”说完,眼里闪过一丝狡黠。【片段三】某王成为某皇之后…嫔妃甲:“皇上,皇后罚臣妾把凤殿的地全部拖了一遍。”嫔妃乙:“皇上,皇后让臣妾围绕着皇宫跑了三圈。”嫔妃丙:“皇上,皇后收缴了臣妾的首饰上缴国库呀。”嫔妃丁:“皇上,皇后……”某皇不抬继续批改着手上的奏章,道:“哦,这么说,你们不满皇后。”众嫔妃大喜,急忙点头!“既然如此,就全部出宫吧,俗话说,眼不见为净!”某皇的说道,满意的看着眼前众人惊慌失措的样子。======================简介无能,亲们将就一下。本文不弃坑,不烂尾,不后妈。一对一,大虐伤身,小虐适宜。只虐配角,不虐女主,男主说不清……请亲们多多支持,多多收藏!
  • 保卫毛泽东

    保卫毛泽东

    曾亲身保卫过毛泽东安全的公安局长王化成,被诬陷为是给台湾的国民党特务传递情报,企图谋害毛泽东的特务,被关进他曾参加修建的秦城监狱长达6年之久——新千年,“开国领袖”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众多出版物都讲述了一九四九年末,毛泽东主席访苏,国民党特务机构策划的那一次暗杀行动。然而,笔者却意外发现了一位被诬陷为参与此次暗杀行动的哈尔滨市公安局局长的故事。他就是后来成为哈尔滨市市长的王化成。新千年的太阳已从地平面升起,然而上个世纪中国人民心中的“红太阳”却未陨落。
  • 宙宛

    宙宛

    星际时期的大冒险时代文明间的碰撞对未知的探索探寻宇宙的奥秘建造自己的家园看常云有怎样的机遇,才能在这宇宙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 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这是一部古代希腊人和古代罗马人在原始社会阶段创造出的丰富多彩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它收集了这一历史时期各种神话故事100余篇。作品内容丰富、思想健康,充满瑰丽的想象和隽永的哲思,是西方文化形态、人格精神的一种体现,对西方人的行为道德、价值观、文化心理以及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