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0700000010

第10章 九十年代文坛扫描(2)

考察九十年代大众性通俗文学的创作概况,以下几个方面是必须注意的:首先,台港文学中的通俗文学作品正在被更大规模地引进大陆图书市场,其中,既有香港金庸的新武侠小说和梁凤仪的新财经小说,还有台湾髙阳等的新历史演义小说。这些通俗文学作品的引进,不仅满足了大陆广大通俗文学读者的需要,也同大陆作家的通俗文学创作进行交流和相互促进。上述三类作品(新武侠、新财经、新历史演义)在大陆作家和读者中都有比较强烈的反响,也促进了大陆相应的通俗文学的创作。其次,九十年代公安题材文学界创作的一部分成为通俗文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纪实的还是虚构的(例如侦破小说或推理小说)现实题材的作品,都拥有大量的读者,而根据明清两代名案改写的一套“新公案小说”也成为通俗文学的新作品。再次,通俗文学的雅俗共赏,雅俗融合的趋势也值得注意,一部分要求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也涉足于通俗文学创作,而从事通俗文学创作的作家又有了更加高品位的审美追求,这应该说是通俗文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至于说到审美性的作家文学,似应对这个提法先做点解释。这样说,并非说主旋律文学或通俗文学的创作者不是作家,更不是说主旋律文学或通俗文学缺乏审美价值,我之所以把第三大板块称为审美性的作家文学,只是表明,这类文学的作者可以更好地弘扬作家的艺术个性,并以艺术探索和审美性的艺术创造为其创作的重要的追求。当然,这类文学的作家同样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们的作品同样要作为特殊的商品进入市场,需要考虑读者的阅读需求,但他们在此同时,似乎更多的考虑到自己的艺术追求。表面看来他们的创作似乎不是为某一个政治任务和某一层次的读者服务,但从实际上看,恰好是这类作品在构成中华民族大厦中,在民族文化积累中做出更实际、更大的贡献。因此,我以为,审美性的作家文学所取得的创作成果更能代表九十年代文学所达到的水平和成就。

我这里所说的九十年代审美性的作家文学当然是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戏剧和影视文学诸方面的杰出作家和优秀作品,但在本文里难以一一罗列。长篇小说创作是九十年代取得较突出成绩的一种文学门类,有人认为九十年代出现过持续较长时间的“长篇热”,因此,我拟以长篇小说为例来检视一下九十年代审美性作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并以此一斑窥其全貌。如果从长篇小说创作来看,诸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与《高老庄》、刘震云的《故乡面和花朵》、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王安忆的《长恨歌》、周大新的《第二十幕》、徐小斌的《羽蛇》、阎连科的《日光流年》、藏族青年女作家央珍的《无性别的神》和另一藏族青年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青年作家曾维浩的《弑父》,还有青年女作家陈染的《私人生活》以及另一个青年女作家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空心岁月》、《说吧,房间》等等,都可以看做是九十年代审美性作家文学所取得的重要的艺术成果。浏览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这么两个特点:一是这些作品对生活切人的角度都比较独特,对生活的开掘也都达到较深的层次;诸如余华在《许三观卖血记》中通过一个小人物几十年卖血的悲剧性的经历留下了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投影,刘震云的作为中国第一部精神长篇的《故乡面和花朵》对民族精神深入的解剖,央珍的《无性别的神》中对西藏贵族庄园诗意化的描写和对藏族文化的开掘以及对藏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的揭示,阎连科的《日光流年》中对苦难和死亡令人震撼的描绘,周大新的《第二十幕》中对南阳一个丝绸商人百年沧桑的描述和对南阳文化的深层开掘,王安忆的《长恨歌》对上海弄堂里的生活氛围的传达和对上海小市民的魂的捕捉,等等,这一切都让人感到一种艺术鉴赏的震撼和审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上述作品的作者都具有比较强也比较自觉的文体意识,他们在创作中也都进行了有成效的文体试验和文体创造,在余华、刘震云、阎连科等的作品中似乎更明显地看到这一特色。例如余华在《许三观卖血记》中把情节提纯,以便进行一唱三叹式的叙述,某些重要的情节一再有意的重复再现以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刘震云的《故乡面和花朵》更是一次大胆的长篇小说的文体试验,大胆的艺术想象,带有荒诞色彩的夸张与变形,在结构上打破传统的线型结构或时新的板块组合结构,而采用某种景物描述,插进书信、电传、附录以及歌谣、俚曲等一切可以调动的叙述手段,组成一种既令人眼花缭乱又井然有序的结构形式;阎连科的《日光流年》无论在倒叙型的结构形式,简洁叙述与泼墨描写相结合,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叙述语式,还是把注释变为一种叙述这种可行的试验,以及语言的形、音、色、通感诸方面的结合方面,都有成功的文体创造。

从上面的简要评述中可以看到,九十年代审美性文学作家的确可以寄托着我们对未来新世纪文学的希望。虽然它们还存在着种种令人不满意之处,但在作家艺术个性的张扬与艺术创造的创新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差强人意的了。

三、九十年代文学的两极化发展

九十年代以来,由于文艺政策的调整所营造的比较宽松的客观环境,加上作家在主观上的艺术个性的张扬,于是出现了颇有建树的审美性的作家文学,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文学的两极化的发展趋势。这种两极化的趋势是我们考察九十年代文坛应该看到的另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所谓文学的两极化,指的是在同一时期,文学向两个相反的极发展,而这两个极既是反向的运动,但有时又可以促成同向的并行发展以致相互交融,诸如雅文学与俗文字,功利与非功利,社会化与私人化,写实与写意,纪实与虚构等等,都是九十年代文学发展中各种相对称的两极,分析一下这种两极化的发展趋势,对于认识九十年代文学界的特征及其实质,是会有益处的。

限于本文的篇幅,在这里我们仅举出诸多两极中的几对略加分析。

社会化与私人化。文学的社会性是不容忽视的。在童庆炳教授关于文学五十元的框架中,作为文学二级性质的社会性,还包含有人性、民族性、人民性、阶级性、党性、古典性、现代性、地域性、原型性等九种三级性质,可见社会性是文学的重要的本质。九十年代以来,党的宣传部门提出了“弘扬主旋律”的口号,并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针,这就把文学的社会性提髙到一个更重要的高度来看待。文学事业的确是社会性的事业,作家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文学属于人民,应该为改革开放服务,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文学除了社会性的性质外,还有表现性、情感性、娱乐性等重要性质。文学创作又是个人化的,如果忽视文学的个人化的特点,不承认文学除了民族性、人民性、阶级性、党性等特性外,还有个性、体验性、宣泄性、消闲性、自由性等属于个人化的特点,那么,所看到的文学就不是全面的真正的文学。正是在九十年代,当党的宣传部门领导在那大力提倡主旋律文学的同时,不少作家在那里进行一种私人化的写作,并且打出了“私人化”的旗号,推出了一批有相当影响的作品。进行私人写作并较有影响的,我们可以举出女作家陈染、林白以及出生于六十年代或七十年代的一批“新生代作家”,诸如韩东、朱文、鲁羊、李冯、周洁茹、卫慧等等。一方面是极端社会化的主旋律文学,一方面是极端个性化的私人化写作,这就构成了九十年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意味深长的两极。照我看来,对于文学事业来说,这两个极都是需要的,我们既要允许这两极同时发展,也应提倡这两极的融合。例如,在主旋律文学中强调张扬作家的艺术个性,在私人化写作中倡导作家从个人生活出发,折射社会和时代,在私人化写作中融进更多的社会内容,以便提升私人化写作的社会含量和审美层次。我想,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

写实与写意。这是文学史上或艺术史上作为创作方法的两个极。在九十年代文学中,一方面是文学的纪实化,是“现实主义冲击波”的浪头,文学,还有文学的重要品种小说,似乎是写的越贴近现实生活越好,且以生活的原汁原味作为艺术追求的至境,在他们看来,艺术是生活的照片和翻版;而另一方面呢,有些作家却不满足于贴近生活,照抄生活原貌,而是把生活加以变形,发挥充分的艺术想象,对生活讲究神似而不注意形似,甚至于荒诞化,用写意来取代写实。这种写实与写意的两极化发展,也是九十年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现象。照我看来,无论写实,抑或写意,都可以写出优秀的传世之作,问题是我们不应重写实轻写意,抑虚而扬实,把“现实主义冲击波”看成拯救文坛的上帝。从创作的实践来看,对写实以致纪实的崇扬和倡导,实际上已把作家引进一条难以转身的胡同里,路是越走越窄,这时候,有些作家从这条胡同里跑出来,探索另样的创作之路,不是很好吗?

功利与非功利。这里所说的功利,指的是对文学社会作用的一种认识,主旋律文学重视其社会反响和社会作用,是讲社会功利的;私人化写作,以及各种以艺术探索为己任的作家是不大重视其作品的社会作用的,也是不太讲求社会功利的,这就是一种非功利的倾向。其实,这样讲都是相对的。从长期来看,进行私人化写作的作家以及其他重视艺术探索的作家也是讲功利的,他们只是不太重视眼前的近期的社会功利而已。而且讲社会功利未必低俗,不讲社会功利也未必高雅,关键在于能否写出艺术质量髙的作品。因此,对于功利与非功利这一对两极,我并不予以太多的关注。

回顾即将打上句号的九十年代文学,使我们对十年来的文学创作有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同时也使我们更有信心去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1999年1月16日一17日

注:关于童庆炳文学五十元论述的引用均见之童庆炳即将面世的《创作美学》一书的第二章“文学的山川、大海和蓝天一一文学的多极结构和多种性质”。

同类推荐
  • 闲庐诗稿

    闲庐诗稿

    《闲庐诗稿(竖排版)》内容包括:从帝国大厦顶层俯瞰曼哈顿、贺康晓阳四十岁生日、记梦、谒随州厉山神农故里纪念祠、游芒砀山、题刘邦斩蛇处、题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二首)、其一、其二、过宁远古城怀袁崇焕、过二郎山、入海螺沟、随州听编钟古乐、五台山游记、暮游龙泉寺……
  • 蜜蜂手记

    蜜蜂手记

    据我所知,没有人见过蜜蜂在树林中搜寻居所。然而,它们无疑在分群之前或者分群当天便开始寻找新的居所。所有蜜蜂都是野蜜蜂,无法驯养,意思是说,回归自然和再次占据它们在树林中的野外住宅的本能,从来也不曾消退。养蜂场上年复一年的生活,对于它们永久的最后的驯化,似乎没有可观效果。每个新蜂群都打算迁移到树林中去,这似乎是以下事实确定了的:它们只会在有利于它们这样一个群体的好天气里才出来,并且,在蜜蜂升空之后,一片驰过的云或一阵骤然的风,都通常会把它们赶回那作为母体的巢穴。
  • 我扶着四川歌唱

    我扶着四川歌唱

    感谢一条北纬30。线,把浙江与四川的诗情画意联系在了一起,把“天堂”与“天府”联系在了一起,把诗人的炽热的心与我们四川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联系在了一起!旋律之一:蜀地遐思,栈道,剑门关,西昌发射基地参观记,冰川野浴,高山杜鹃,康定,折多山,折多河,塔公寺,丹巴县,藏羌古碉,雪山感觉,三星堆遗址断想,第几场雨下在昭化古城,金沙遗址,成都“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都江堰的李冰,夜宿“九寨天堂”等。
  • 如何读,为什么读?(名家文学讲坛)

    如何读,为什么读?(名家文学讲坛)

    《如何读,为什么读?》是布鲁姆在年近古稀时出版的一本个人化的导读著作,这位阅读大师、智慧老人、经典的经典读者为我们正本清源,梳理西方不朽作品,谈论他从童年到晚年喜爱的诗、小说、戏剧。本书可以说是《西方正典》的互补版,已读过《西方正典》的读者,可在这里再探索和再发现西方正典,以及再接受布鲁姆的批评能量;初次接触布鲁姆的读者,则可从这里开始,踏上寻访和分享西方正典的旅程。
  • 奥州小路:日汉对照(双语译林)

    奥州小路:日汉对照(双语译林)

    《奥州小路:日汉对照(双语译林)》是日本著名俳句诗人、在日本被称作俳圣的松尾芭蕉(1644—1694)的一篇游记。它不仅被称为是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最高水平的游记,也是松尾芭蕉文学的巅峰所在。1889年5月16日(旧历3月27日),46岁的松尾芭蕉与弟子河合曾良一起从位于江户(现东京)深川的采茶庵出发出游日本的东北地区和北陆地区,历时约150天。《奥州小路》就是这段历程的游记,松尾芭蕉以细腻的文笔和真实的感觉记录了旅程的所见所闻,并创作了大量的著名俳句。
热门推荐
  • 影帝男神:变装女神霸上你

    影帝男神:变装女神霸上你

    颜夏是一个长相十分帅气的女生,被自家表姐拐骗女扮男装去参加比赛后,意外获得了进入娱乐圈的通行证。她不仅依靠一身男装在娱乐圈里混得风生水起,还一不小心拐跑了影帝男神的心!
  • 驴奔

    驴奔

    农历六月六日的阳光给土黄色的咸阳塬铺上了鸡蛋黄一般的金色,驴经纪边天寿骑着他那匹被称作黑枪的黑色快马,就在这样的颜色里跑出一溜飞扬的尘土。边天寿穿着一件土黄色的无袖皮褂,三颗疙瘩一般的扣子没有系,在快马的奔跑中,褂子就高高地飞扬起来,像是飘扬在身后的一面旗帜。闻名整个秦川道的驴经纪边天寿认为,他真正的父亲,是那个在驴身上浪荡了一辈子的老光棍。因为边天寿从小就失去父母,是这个浪迹天涯的老光棍收留了他,并教给了他看驴、调驴、引驴和买卖驴的本事。这些本事加在一起,边天寿继他师傅以后,就成了秦川道上最大的驴经纪。
  • 感动你一生的156个爱情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感动你一生的156个爱情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港口物流学

    港口物流学

    本书是在编者多年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科研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港口物流最新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尝试以港口物流基本概念和港口物流知识体系的研究确立与构建为突破口,以港口物流原理、港口物流实务、港口物流技术为知识主线,按照知识线条清晰、内容完整、条理性与实用性强的要求所编写的。
  • 异界之领地经营

    异界之领地经营

    这里没有光芒万丈的猪脚光环,没有三哥似得金手指外挂,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与色彩斑斓的魔法斗气,更没有路遇雌性物种必是美女的种马情节。这里有的是一个平凡的人带领原住民们,一点一滴建立自己的栖息地,抵抗外侵,游离在各国政治之间,他们的目标不是称霸世界,只是让大家在这乱世中幸福快乐的活下去。
  • 书剑恩仇录(全两册)(纯文字新修版)

    书剑恩仇录(全两册)(纯文字新修版)

    《书剑恩仇录》是一部讲述清乾隆年间红花会群雄在年轻总舵主陈家洛的率领下,反清复明的故事。清朝大臣陈世倌之子、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获悉一个惊天秘密:当朝皇帝乾隆竟是他胞兄。乾隆下江南,兄弟相见,陈家洛以兄弟之情、民族大义力劝乾隆恢复汉室江山,乾隆虚与委蛇,假意答应,一张暗藏杀机的大网却在慢慢撒开……《书剑恩仇录》一书中描写了仁人志士对生命的坚忍、对使命的执著,虽屡遭失败,却不掩人性的光辉。
  • 中华句典4

    中华句典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字奥妙无穷。悠远的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鲜活精彩的语言和文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故事,都牵动着华夏文明的神经。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
  • 恶少霸爱邪魅魔女

    恶少霸爱邪魅魔女

    谁说黑白两道的统治者一定是男的?谁说世上绝美的工艺品一定是摆设?NO!NO!NO!4个不一样的MM,她们有智商,有容貌,有身手,还有与众不同的神秘身世。她们是4个看似弱不禁风的貌美女子,却创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慕凝宫”,令人闻风丧胆的“箜菱”,令人惊心动魄的黑白两道至尊。圣瑛,一个世界上少有的豪华贵族学校,MM们伪装成平民,刚一来到学校,就倒了霉运,撞上了4个超级帅的帅哥,惹上了传说中的三位圣瑛公主。衰!囧!霉!不是MM们不愿意绕过这群人,而是这群人不知好歹非要惹MM!就这样,从此以后,圣瑛常常发生“跨世纪大战”……而4个天才MM与4个超级帅哥,又会擦出怎样光彩夺目的火花呢?
  • 帝王局:囚爱皇后

    帝王局:囚爱皇后

    一朝穿越,不受宠的将军府大小姐凤凰涅磐。她心狠亦毒辣,他是当朝的太子,温和如玉,是他一个温柔乞求的眼神,骗得她成为他的太子妃。嫁了之后,才发现他身边敌意重重,个个恨不得置他于死地!她大怒,太子妃在此!她的人岂容他人欺负。于是,她过三关斩六将,一一替他扫除障碍物,一步一步助他登上皇位,她成为人人钦羡的皇后。后来,她才知道,从头至尾是他一步一步精心算计,诱她入局,只为了前世,她欠了他一个为什么。摩仙殿内,他温柔淡雅、笑容如雪,“我的皇后,为了一个答案,朕…等了你一千年。”
  • 大圣欢喜双身大自在天毗那夜迦王归依念诵供养法

    大圣欢喜双身大自在天毗那夜迦王归依念诵供养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