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9500000009

第9章 回归绿色

森林中的人类社会已经罕见。

他们顽强地依托着高大茂密的丛林弓森林外的世界抗拒,完全过着原始部落的生活。现代人企图一次次地接近他们、解救他们,告诉他们森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他们的林地、他们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看来却是宽阔圣洁的,部分的原因是他们对当今地球上的拥挤与奢华一无所有,他们固守着祖代相传的信条:

“森林是好的,森林是和善的。

“森林死亡时,它的孩子也死亡。”这是非洲热带森林中的俾格米人、南美洲雨林中的印第安人告诉这个正在威胁他们宁静生活的现代世界的格言。

伐木机隆隆的声响,已经使所有的森林震颤了。

他们所占有的林地的资源,平已经为森林外面的人朝思暮想了。

假如仅仅从对森林的理解和情感而言,到底应该是谁解救谁?

假如这个热闹的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在每天的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心里默念着“我足森林的儿子,我为此自豪”,我们这个111;界的森林就会减少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多,我们就会有更多的绿色洋溢着平安吉祥的气息。

屮国东北的深山密林中有着名的鄂伦舂族,他们居住在山林屮以采集和狩猎为生,鄂伦存族的后代也许会最终告别大森林中的木屋,可是他们对森林的至珍至爱却只有一句话:“没有了森林,我们还有什么呢?”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始终不曾间断的是汉人与少数民族的战争,匈奴的不断被驱赶便是一例。当匈奴控制河丙走廊的时候,这个以游牧为生的民族小心地爱护着祁连山上的原始森林,“祁连”一词本是匈奴语,意为“匕天”,在匈奴牧人的眼光里,祁连山是圣灵之山是灭山,是绝对不可以冒犯的衣食清泉之源。

在中国大西南的万山中,星星点点地聚居着很多少数民族,黎家的山寨,傣家的竹楼,位族的笙歌,蜡染、织锦、泼水节、孔雀舞……等等,无不吐露着森林的气息和色彩。

即使是住在森林边缘地带的人的群落,对大自然的热爱也会超过城里人十倍百倍,他们活得更加心平气和,―为他们离绿色更近。不敢领悟光明的民族是悲哀的。

不能保护绿色的民族是无望的。

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而言,而今最紧要的是认识森林,是绿色意识的觉醒,是知道默默地晃动着绿叶的树木,对于人类生命而言,是一种怎样的不可或缺的重要。

对于都市而言,森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我们可以断言,一个世界上堪称最美的城市,倘若只是从建筑物的角度去判断,那么无论如何它也只是钢筋水泥有机玻璃的组合。

只有能源才能给它以活力和光亮。

只有孩子的欢声笑语才能给它以生命的律动。

只有绿色才能给它以清新和谐。

都市的一个含义便是集中,人口的集中、工厂的集中、住房的集中、车辆的集中,当最早的都市出现,人们品味着集中的壮观及方便时,还来不及想到都市历程中人口爆炸的未来岁月。

如今谁不觉得都市是压抑的呢?

如今谁还去赞美都市的烟囱与汽车鸣笛呢?

能够消除噪音、吸尘灭菌、对大气污染起到天然净化作用的,只能是森林树木。

一个大都市,如果有人均10平方米的森林绿地面积,就可以全部吸收掉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考虑到厂矿、车辆排出的更大数晕的废气,实际人均需要有30?40平方米的绿地,才能使这个都市的空气新鲜而洁净。

一公顷的阔叶林一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释放出0.73吨氧气,供1000人自由地呼吸。

一公顷的松树林一天能吸附滞留灰尘36,4吨,云杉林则为32吨,绿化地带的灰尘要比空旷无树的地带减少37%?60%。

一条40米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音10?15个分贝。

许多树木和植物能分泌出杀死结核、赤痢、伤寒、白喉等多种病菌的杀菌素,绿色对人类之爱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桑树、泡桐、紫穗槐、垂柳、夹竹桃、罗汉松对二氧化硫的吸收量最大,松林”天可以从一立方米空气中吸收20毫克二氧化硫。一公顷的柳杉每年可吸收720公斤二氧化硫。梧桐、大叶杨、女贞树还是吸收氟的优良树种。黑胡桃、法国梧桐、柠檬、白皮松、稠李、雪松等树木,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真的,森林是好的,森林是和善的。

然而,在现代生活中把城市建设成为森林城市的设想,对大多数国家来说,至今仍然是很难付诸实施的美好的设想。

中国城市的绿地面积为人均4平方米。

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城市人能呼吸清新空气的最低限度。

这个数字还在被建设性的破坏所威胁,比如北京,1993年的统计说,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人均绿地面积又下降了。

建设一片森林、一座公园;还是盖一座新楼、一座卡拉OK歌厅,人们很容易选择后者,轻轻地抹去的是人类生活真正必需,而且能惠及子孙后代的绿地花木。

总有一天人类将会以绿色的多寡来衡量一个都市、一片土地、一个民族的富强与衰弱。

全世界都在谈论“都市综合症”。

就连曾经以摩天大楼作为一时骄傲的美国,人们正在纷纷地走出都市,哪怕仅仅是为了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

在远离都市的农村田野、山乡僻壤,森林对于这一片广阔天地来说,那就是守护神一般的至珍至贵了。

我们生活着,毫不觉察我们藉以立足的土地有些什么哀怨,有些什么变化。我们总是觉得天天如此,一切如常。

其实然。

地球一直在为水上流失所困扰。

简单地说,水土流失就是降落的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沟坡下流,冲刷土壤使之流失的一种严黾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灾害。

黄上高坡是世界典型的水七流失区。由于肥沃的卩以生长五谷杂粮的表上不断被冲刷,随着雨水山洪而去,山川成为瘦骨嶙峋的不毛之地,耕种与生存从此变得格外艰难。

森林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承接雨水,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

山区、丘陵,如果有了森林覆盖,那一个接一个的绿色树冠便足无数把打幵的雨伞,树叶上也会有叮咚声响,那是欢快的乐曲。再激骤的暴雨㈥为繁枝密叶的承接,当雨水沿着枝干流下时,已经是涓涓滴滴了。

林业专家告诉我们:树冠所截留的雨水占降雨量的15%?40%。降雨的50%?80%可以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

有森林的十.地比无林地每亩至少可以多蓄20立方米的水。一万亩森林地的蓄水晕就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容量的水库。

即使是江南的富庶之地,我们一样不敢想象,没有了遍地都是的杨柳、竹林,没有了守护农田、村庄、河流的绿色,富庶和秀美会怎样疾速地流失而去。

广东省雷州半岛为了改变荒山秃岭,儿十年来一直坚持造林绿化,使森林覆盖率达到36。林木的增加改变了过去林木稀少的干旱,年平均降雨量增加到1855毫米,蒸发量减少7596,相对湿度增加了1.5%。

真的,森林是好的,森林是和善的。

生命离不开绿色,是贯串生命始终的,存在于生命活动的一切方面。

我们每天采一吨煤,需要130立方米木材。

每修建一公里铁路,需要枕木160立方米。

每建造一万平方米房屋,所耗去的木材为600?1000立方米。

每生产一吨纸,需要3.5?5.5立方米木材作为原料。

人类为了生存而走过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寻找森林得到能源,砍伐森林为了耕种的历史。

我们在森林日益稀少的20世纪末歌唱森林,不仅仅为了怀旧,而是祝福未来。

真的,森林是好的,森林是和善的。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壮丽的回归一一回到与大自然的和谐中,冋到遍地青枝绿叶的年代。

回归之路,又是何其漫长而艰辛!

1997年

同类推荐
  • 温柔和激荡

    温柔和激荡

    本书是一部人物随笔集,分为五个部分:后浪与前浪、革命与妥协、沉思与智识、人文与时光、世道与灵魂,构成温柔和激荡,以杂文见长的徐迅雷,在书稿中既发挥其惯有的思想深度,又对各相关人物作了客观深入的评述,别具一格,好看耐读。
  • 激情岁月(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激情岁月(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蔬菜物语

    蔬菜物语

    《蔬菜物语》是一本种菜生活随笔,分为冬春篇和夏秋篇。作者将自己种菜的心得体会细细道来,在他眼里,每一棵菜都善解人意,菜园子里暗藏着生活的大智慧。一箪食,一瓢饮,就这样,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在这片“万物有灵”的土地上,在所谓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中,劳作带来的踏实感让人心安。
  • 2015中国年度诗歌

    2015中国年度诗歌

    本书由中国诗歌界选家从全国近百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5年诗歌创作的实绩,力求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作品。
  • 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

    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著的《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为山海经故事丛书中的一册,为我社早期山海经丛书的再版本。内容均以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为主,且各册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或主题,内容丰富,风格活泼,保留了很多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俗风情与历史面貌。《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内容围绕海宁潮主题,将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进行整合。
热门推荐
  • 孽乱浮生

    孽乱浮生

    格心,23岁,她说:“爱上你是我最美丽的痛,我已经后悔,你呢?”荣云宏,23岁,他说:“爱一个人,就是宁愿折下自己的翅膀看着她飞翔,哪怕痛了自己。”荣云赫,23岁,他说:“残忍的人,选择伤害别人;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你是善良的人,可我不是。”他让她心碎,爱,忍,等,恨——生活由一个个折磨填充,她选择隐忍,暗自吞泪。当干涸的眼睛再也流不出液体,她变成了一只无情无爱的刺猬,全身芒刺,因为真正地痛过了,才懂得了如何保护自己。他们是荣家孪生兄弟,手足情深因一个女孩的出现而开始了明争暗斗,同胞相逼,两个男人交织着爱恨情仇,在亲情与爱情之间缠斗,不为家财为女色,不爱江山爱美人。是谁步步为营?是什么引发了整个家族的荆天棘地?还是贪慕虚荣埋下的孽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世间千万事,缘起缘灭恨生恨灭就在那一念之间。所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片段一“我要这个。”荣云赫指着堂内最显眼的柜台处,那是戴宝的经典之物,一串钻石手链。“你这是干什么?”格心惊讶地想收回手,可是手链已不偏不移扣在了自己手腕上。“就当我为上次的事情道歉。”荣云赫真诚地看着格心。“不用了,我已经把它忘了,这个我不要。”格心忙着要解下手链。“戴着,否则工作不保哦!”荣云赫笑着不轻不重地留下这句话出了店。片段二“格心,年庆后我就挑明我们的关系,还有,我不许你有压力,我父母不是只讲究门当户对的人。”格心想起了荣云宏的承诺,放心地笑了,他说的那么郑重其事。全场洗耳恭听着喜事,好消息就是:今天趁公司酒会之欢为荣腾大少爷荣云宏举行订婚仪式。然后在一阵沸腾的掌声中,荣云宏牵起了身边的姑娘缓缓步上台,两个人脸上是笑容满溢。格心的两颗眼泪在没人注意下随着手中的饮品渗入在深红色台布里…片段三他说:“让我带你走,我们重新开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向她描述着北海道的美丽景色,他一直记着那个紫色的梦,紫色的承诺。她说:“下辈子吧!别喝孟婆汤。”他说:“我不相信下辈子,我只相信今生。”她说:“不单下辈子,今生,我也一定不会放过你。”她说的咬牙切齿,内心波涛汹涌。北海道的那片紫色,是她憧憬的未来,可是她已经等的关上了心门。
  • 黑客

    黑客

    本书描述了近代历史上的一个萌芽时期,追述了计算机革命中初期黑客的丰功伟绩,描述了黑客用默默无闻的行动为当今的数字世界照亮了一条道路,描述了那些打破陈规的MIT的学生,也描述了缔造出Altair和Apple Ⅱ电脑这些伟大产品的DIY文化。这些黑客勇于承担风险,勇于挑战规则,发现了计算机工程问题的巧妙解决方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那就是至今仍然长盛不衰的“黑客道德”。
  • 冲仙记

    冲仙记

    心有执念,所以冲仙。因为冲仙,终以领略这壮美仙界。
  • 薄荷色的盛夏之歌

    薄荷色的盛夏之歌

    对于大校草的表白,季淼表示很懵逼。全学校谁不知道,木泽楷喜欢的是校花许遇然,他怎么来给季淼表白了?结果,三个月后。“男神男神,嫁给我吧!”季淼说完,眨了眨那双她自以为很水灵的大眼睛。木泽楷一脸傲娇的轻哼了一声:“嫁?本校草只能娶,不能嫁!”
  • 契约兄妹:扑倒冰山校草

    契约兄妹:扑倒冰山校草

    父母离婚,背井离乡;落入差班,结交仨俩哥们;人生悲催,那就认栽;既无欲无求,那就凑合过呗;偏偏老天不作美,一纸法律文书“啥?凭空多出个妹妹?”“做梦!乖乖认姐!”兄妹?!姐弟?!尚在争辩不休;生活已经悄然翻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生活总会厚待努力的人:励志系列(套装共8册)

    生活总会厚待努力的人:励志系列(套装共8册)

    成长有时候就是一个孤立无援的过程,你要努力强大起来,才能得到生活的厚待。生活总会厚待努力的人+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在残酷的世界里骄傲地活着+和这个世界温柔地对抗+从容淡定做自己+如果你无所畏惧,世界会加倍赏你+时光会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哪怕身处沟壑,也要仰望星空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两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
  • 漫威世界的铠甲勇士

    漫威世界的铠甲勇士

    他曾经和美国队长并肩战斗过他是复仇者联盟里面的参谋他对于这个超级英雄这个角色非常犹豫当他面对灭霸的时候,发现自己非常的无助但,即使这样,他也要去战斗,因为他是铠甲勇士,也是超级英雄
  • 空缺(中篇小说)

    空缺(中篇小说)

    早上只喝了点稀饭,胃就疼得厉害,游小二拿起电话,想给县医院工作的妻子说说,刚拨通说了几句,吕根本就闯了进来。吕根本说,游乡长事情麻烦了,村里有一帮人闹事,要炸掉拦水坝放水。炸药包都绑好了,说今天不给他们个答复就炸坝。游小二皱了眉说,你去找吴书记,这事由他一手抓。吕根本说,我找了,吴书记说他要调走,让我找你。游小二一惊。吴广成要升到县里的消息,在乡府已传了半年,前天吴广成还说,提升的事还没影子。昨天晚上,乡党委办公室主任于海过来,说吴书记连夜收拾整理东西,是不是上面下文了?他说不会,若有消息,吴书记怎么也要和我打声招呼。
  • 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

    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