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9000000010

第10章 茶馆

京剧是国粹,茶文化同样也是国粹。老北京的茶馆,是一种市民气息很浓的茶文化一跟文人雅士的茶道稍有区别。茶道,说起来太高深了,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清心寡欲方能得其道。明明是喝茶,偏偏雅称为“品茗”,似乎在品尝人生的滋味。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是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老北京的茶馆则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是清净之地,常常是喧哗且热闹的。这跟北京人的性格有关;他们怕冷清,爱交流,尤喜扎堆儿聊天(或叫侃大山)……茶馆便提供了这样一块谈天说地、呼朋唤友的社交场所。

在清末民初,北京的茶馆遍及街头巷尾。而同时,在法国巴黎,流行的则是咖啡馆一艺术家们甚至在咖啡馆里举办画展、沙龙。可见不管哪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休闲方式。老舍是最关注茶馆的,因为茶馆里聚集的都是他感兴趣的人。不仅对他们的话题感兴趣,更对他们的命运感兴趣。他写过一部叫《茶馆》的话剧。直到今天(半个世纪以后:产去老舍茶馆,喝一杯下午茶。以茶“人艺”还经常重演这部经代酒,祭典那个叫老舍的荣誉大掌拒。典据说演员已换到第五拨了。只是看《茶馆》的人包括演《荼馆》的人),都是未曾身临其境泡过茶馆的人,想像不出茶馆昔日的辉煌。他们对于《荼馆》很熟悉甚至背得出人物表,对于真正的茶馆又很陌生。现代青年,更偏爱去三里屯泡酒吧,更痴迷于欧风美雨。

老舍的《茶馆》,是在为那个时代的北京立传啊,为那个时代的北京人树碑啊。为感谢他的一片苦心,前门一带特意开了家老舍茶馆,模仿的也是旧时代的风格--偶尔还会有一段京剧演唱之类的节目。慕名而来的顾客,不知究竟为了喝茶呢,还是为了怀念老舍一那已不存在的主人?我是把它当作北京城里的老舍纪念馆只不过选择了另一种形式罢了。点一壶茶,相当于买一张门票了,我便跨进了时光的隧道。我便看见了老舍的影子。老舍茶馆里的茶,比酒还要醉人,五味俱全。这是用几十年的光阴浸泡的老舍已经殉难35年了。但只要茶馆还在开办、还有人光顾,便证明老舍仍然活着,仍然活在北京城的记忆里。一位永远活着的死者。

前门的大碗茶鼎鼎有名。骆驼祥子喝的就是这种荼。用碗而非用杯喝茶,也算老北京百姓生活的一大特色。大碗茶,何其慷慨、豁达、朴素的名称。我刚移居北京时,大碗茶只卖三毛钱一碗而一瓶二锅头也只卖两块钱、如今都巳经涨价了吧。清末的茶馆,种类颇多。最高档的是清茶馆,早晨供纨绔子弟遛鸟后休憩棚顶有挂鸟笼的位置》,中午供商贩们谈生意。还有书茶馆(有说评书、唱鼓词的艺人演唱助兴》,棋茶馆(茶桌上画有棋盘,供顾客对弈),茶酒馆(兼而售酒)等等。总之三教九流皆能寻找到符合自己趣味的乐园。《“批判”北京人》一书分析:“茶馆在更深的意义上,已经从凡夫俗子,商贾富人的娱乐场所变成了处于困境,陷于迷惑的人的人生避难所。大多数人,从茶馆中觉得的是一种极实际而又精神性的享乐。说它实际,是因为不耽于幻想,将享乐落到了实处,这实处便是清茶与点心,而说它精神性,是因为不溺于现实,将享乐远离大吃大喝,偏重于一种和谐宁静,自在自得的气度与风范。这里面包含着普通人在物质条件制约中的生活设计以至创造,是有限物质凭借下的有限满足。它是以承认现实条件对于人的制约为前提的对快感的寻求与获得,是一种艺术的生活方式或休闲手段。在这种休闲方式中,北京人也为他们个性的被压抑、个体需求的被漠视,找到了有限的满足。”老北京人借助一杯清茶,怜惜着自己的影子。在茶馆的热闹气氛里,他们忘却了孤独。在泡茶馆的轻松感觉中,他们获得了瞬间的自由。在这远离琐事与俗务的时刻,他们是属于自己的,他们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潘治武写过一篇《旧京茶馆面面观》:“老北京的茶馆遍布于全市各个角落,无论是前门、鼓楼、四牒楼、单牌楼等通衢大道旁,还是多如牛毛的偏僻小巷中,茶馆如星罗棋布。正像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一样,民间以来社会动荡、百业萧条,本小利微的茶馆更难以维持,至解放前夕,北京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家了。”茶馆的衰落,有政治、经济的原因,也是一种令人琢磨的文化现象。时代变了,闲人少了。即使有闲时,恐怕也没闲心了。或者说,“闲”已不再是值得炫耀并令人羡慕的人生理想了。

三十年代,中山公园的茶座极有名一一相当于今天的三里屯酒吧一条街。共有五、六处之多,最热闹的是春明馆、长美轩、柏斯馨。许多老人至今仍记得它们的名称。茶馆逐渐演变成茶座;而且转移进公园里(帝制的时代,这些公园都是皇家禁地),可见北京人越来越讲究周边环境了,讲究背景了。坐在曾经为皇帝一入所垄断的坛庙宫苑里自由自在地喝茶,感觉良好。难怪谢兴尧说:“凡是到过北平的人,哪个不深刻地怀念中山公园的茶座呢?尤其久住北平的,差不多都以公园的茶座作他们业佘的休憩之所或公共的乐园。有许多曾经周游世界:械的中外朋友对我说: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是北平,北平顶好的池地方是公园,公园中最舒适的是荼座。

我个人觉得这种话一点也不过分,一点也不夸诞。因为那地方有清新而暖和的空气,有精致而典雅的景物,有美丽而古朴的建筑,有极摩登与极旧式的各色人等,然而这些还不过是它客观的条件。至于它主观具备的条件,也可说是它本位的美有非别的地方所能赶上的,则是它物质上有四时应节的奇花异木,有几千年几百年的大柏树,每个茶座,除了茶好之外,并有它特别出名的点心。而精神方面,使人一到这里,因自然景色非常秀丽和平,可以把一切烦闷的思虑洗涤干净,把一切悲哀的事情暂时忘掉,此时此地,在一张木桌,一把藤椅,一壶香茶上面,似乎得到了极大的安慰。”至于公园里的茶座,究竟是茶馆的退化呢,还是一种进步?在客观环境以及饮者的心态方面,茶座肯定比茶馆更具幵放性,也更能加强天、地、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茶馆自然不是北京的专利。四川、云南等地的茶馆,不见得比北京逊色。但南方与北方的茶馆文化,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区别。北京的茶馆,是天子脚下的北京人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的反映。北京的茶馆之所以名扬天下,一方面有老舍的关系(他替北京茶馆做了活广告),另一方面,它本身就是一部活话剧,它的兴衰、它的客人们的命运,最能体现时代变迁的影子。在全中国,似乎没有谁比北京人更幽默、健谈、贪玩、闲散以及关心时政了,所以北京人泡茶馆时的话题,应该算最丰富且有趣的了。茶馆也是他们渲泄才华(哪怕是口才)的地方。至于喝茶这一行为本身,反而是次要的了。老北京的市民,一般都酷爱茉莉花茶,四季皆饮。这就很让精于茶艺的南方人鄙夷,南方人觉得绿茶才是正宗,所谓的花茶,要么因为茶叶不新鲜,加茉莉花瓣烘烤后既能掩盖异味,又便于储存要么是嗜好者并非内行:重视花香却忽略了茶叶本身的清香。北京的茶馆,确实远离那神圣的茶道,北京人也不相信品茗就能羽化登仙。但这恰好证明了北京人喝茶的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也。人来客往的茶馆是个大舞台,泡茶馆是为了看戏、听戏甚至于演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角色。茶馆是社会的缩影。

同类推荐
  • 跟小王子去旅行

    跟小王子去旅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王子;每个人心中都向往一场旅行。小王子驾着飞船重新回到了地球,带着他的灵魂、理想和爱,与作者开始一场奇妙的旋风环球之旅。这不只是一本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游记,更是一次心灵行走的记录。地理与幸福,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元素,却因为小王子的出现,像一道金色的阳光,穿过层层迷雾,直达真理的彼岸。本书选取了所到过的世间最美的地方,有新奇的旅行体验,有无限的冥想遐思。假使合上这本书,你有打起背包去行走的冲动,就带上生命中的小王子,展开一次奇妙独特,又只属于你的旅行吧!
  • 故乡的原风景(指尖上的中国)

    故乡的原风景(指尖上的中国)

    本书集结了中国现代名家朱自清、周作人、郁达夫等对儿时的美好回忆,通过对民俗风情、家乡亲朋、儿时乐土、美食游戏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童年趣事的怀念。同时,也讲述了民国时期的人性、习俗和风貌,完整地呈现了当时的历史风情和民生状态。
  • 在路上,邂逅最好的爱恋

    在路上,邂逅最好的爱恋

    本书收录了一位拥有坚强不羁灵魂的女子独自走过的十三个地方,每个地点都有一个故事和一个浪漫传说,每个地点都是最令人向往的艳遇之地。用最流行的最温暖文艺风进行诠释,让人欲罢不能。
  • 北京的梦影星尘

    北京的梦影星尘

    本书在描摹众多的名胜古迹同时,也力图捕捞这些尘封的脚印,为读者做地理与人文的双重导游。历经沧桑的皇宫王府、寺庙碑塔、城楼戏园、古墓名陵,如星罗棋布,构成一笔令人抚今思昔的文化遗产。作者十年磨剑,在历史与现实间来回穿梭,努力描绘一幅人间城廓的精神地图。北京不仅是著名的古都,而且是世界上最具文化特质的城市之一,无数的才子、大师在此驻留过。
  • 三明地名纵横

    三明地名纵横

    市方志委编纂的“三明地情丛书”之《三明地名纵横》从行政地名、自然实体地名、人工建筑地名等方面,真实地反映出三明地名的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征。
热门推荐
  • 遁走曲

    遁走曲

    三个关于亡魂的梦,庙村接连去世了三个人。挎着藤条箱子的收敛师老笑奔走在送亡者的路上,他叫他们往生者。笑哑巴娶回了不被龚家所容的龚进容,龚进容却在诞下死胎之后决绝的离开。笑哑巴离家,笑家最后只剩老笑一人,偶尔在深夜唤回他早逝的妻子谈笑几句。
  • 跑错身体嫁对郎(全本完结)

    跑错身体嫁对郎(全本完结)

    心羽决定要封笔,不再写文。其他的文,不再写了。对不起,各位大大们。——————————————————————————心羽最新作品《怪女虐男也疯狂》:http://m.wkkk.net/a/110782/在是啥个情形?她在医院醒来,发现自己的身体竟然是男人的?再看睡她旁边病床上的……靠!那是她的身体耶!“不许你对我的身体有色心!”一男一女,异口同声的怒厚。
  • 独自去偷欢

    独自去偷欢

    大雨还在下,好久了。朱文楠坐在店里,心里的问号,便像气泡一样冒上来。浪里白条失踪了,至少有一个星期,他不再打理博客,论坛上也不见踪影,QQ头像更是一眨不眨。这人一个招呼都不打,突然就从网络世界蒸发——莫非遇到什么不测?猪也玩起失踪的把戏来了。猪是王絮菲的爱称,和朱文楠是死党,在论坛里最活跃,注册十几个马甲,看着不顺眼的帖子就骂,看着顺眼的帖子就猛顶——反正她马甲多,没人抓得住她,她爱怎么疯就怎么疯。马军带着大洋去浦安镇干活去了,那是一家汽车城,要刻好多字,还有招牌,还有室内布置,工程很大,七八万块钱的活,能挣多少呢?
  • 死亡指标

    死亡指标

    南岭煤矿坐落在一条狭长的山沟里。在沟中间稍微宽广的地方,有一个规模不小的俱乐部。这些年,俱乐部像是一个红颜已尽的风尘女子,难得有人光顾。原来的售票处已经改作饭店,租了出去,过去的接待室也变成了医疗室,成为这里职工创收的资本。不过,今天的俱乐部可以说是光彩夺目,热闹非凡。凌空悬挂着一条条彩带,俱乐部的顶端飘扬着一面面彩旗,空中的大气球上拖着两条巨幅标语,上面分别写着:全矿上下总动员,安全生产一千天;质量标志达特级,新的一年把礼献。大门口,头戴红缨帽、身着武士装、手握鼓锤和铜钹的庞大的锣鼓队在那里严阵以待。
  • 山村复仇记

    山村复仇记

    新中国成立初期,桂北地区的土匪活动十分猖獗。作者以自身剿匪经历为素材,写下了《山村复仇记》。书一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效应,以至时有“北有《林海雪原》,南有《山村复仇记》”之说。小说塑造了王群、徐翠、黄干等一批基层青年干部形象,他们在严峻的斗争形势下,通过组织发动群众,与土匪斗智斗勇——粉碎敌人暴动计划、挖出内部隐藏奸细、配合大军进行围剿……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根除了桂北地区的匪患。小说文笔流畅,情节曲折动人,真实再现了桂北地区惊心动魄的剿匪斗争过程。
  • 权灵之巅

    权灵之巅

    夏荷同学成功穿越成为妖魔女,前世旧部誓死跟随,辅佐夏荷同学成为大陆之王。?女王还没做一会,冒出来了未婚夫,未婚夫还没处一宿,还要带二个拖油瓶闯天下。?没成想,好友澜凌也穿越过来成神女,未来的灵帝。?人家就想抱着美男云游天下,过神仙般的小日子,却被逼着走向女帝之路。咳咳咳!不是看在帅哥,美男的份上,是为天下苍生着想,我就勉为其难答应吧!?一场PK对决拉开帷幕,她们的命运又该何去何从。?
  • 阴阳秘录

    阴阳秘录

    他本是名牌大学的建筑系高材生,却因为意外的发现了学校的布局竟然是按照大凶的墓地规格来建造的,而卷入了一个被隐藏了数十年的秘密之中。神秘的卫道者,果决的驱魔人,还有一直流传在民间的阴阳先生。都因为罗亚的卷入再次激起波澜。而罗亚这才发现,整个世界的安危,竟然都跟自己的一举一动息息相关……是生?还是死?是人?还是鬼?在阴阳之外,又是什么样的存在?
  • 喜欢你,才想你

    喜欢你,才想你

    [耽美]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偶尔炸毛的软萌小受,逐步攻陷他家老攻的故事,从校园到西装,从帆布到皮鞋,喜欢你,才会想着你。(高甜预警,请护好牙齿)
  • 华严经骨目

    华严经骨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子传奇

    老子传奇

    这部具有非常高的文学性和现实意义的电视剧,主要阐述了老子自然无为的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在2010年4月,《老子传奇》电视剧剧本是由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电视剧管理司领导亲自主持召开了专家审读会。出席审读会的专家有: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准;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北师大历史系教授龚书铎;著名先秦两汉史专家北师大历史系教授王子今;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启发教授等专家。学者们从剧本的文学角度、从先秦两汉历史的角度与社会效益的角度,均对剧本给予了一致高度的认可。《老子传奇》电视剧表现了老子历经磨难对道德思想的感悟与形成的过程,全剧感人至深。《老子传奇》电视剧的播出必将会使社会移风易俗、人心淳善,这完全符合习主席的治政理念。《老子传奇》2016年2月21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和2016年9月10日在黑龙江卫视播出后社会反响非常好。2017年5月16日在爱奇艺独家全网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