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1100000001

第1章 幽灵溯源(1)

幽灵,一直是带着神秘色彩的词语,这个词背后隐藏的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力量,是人类心中最深层的渴望和恐惧。幽灵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它为何被人们所接受呢?

1幽灵的产生

在西方传统中,文化有三大源头,一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随时间发展为科学传统;另一方面则是由古希伯来文明、犹太教,这些宗教观念引起了人们对上帝的敬畏,产生了宗教原罪的思想,还有一个是古罗马法制文明,这就是近代的西方法制观。

这些文明就像河流一般交汇在一起,形成了西方的基督教文化。

在基督教中,上帝用七天的时间创造了世界,而人生来就是有罪的,只有相信上帝,倾尽一生去忏悔、赎罪,死后才能进入天堂。否则就会下地狱。在人类的想象中,除了上帝创造的世界以外,地球上另外还有第二个世界,由于人们对它一无所知,便充满了想象。人们一直在尝试通过科学、宗教对第二世界进行解释,其中最着名的就是人死后,灵魂就到第二世界了,也就是说,第二世界是鬼魂的世界。

按照基督教的观念,鬼神即灵,而神是完全属于灵的存在,不染一丝一毫的杂质。

所以,不少人也习惯于把神看作灵,甚至认为从来都是这样。“万物有灵论”是具有非常浓厚基督教背景的产物。

无论是最初的柏拉图,还是发展到后来的基督教宗教观,在西方,肉体都被作为灵魂的桎梏,是需要被超越和摆脱,而灵魂将以肉体的死亡作为起点,进而得到永生。

东西方文化对于鬼神的认识是非常相似的,因为都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

万物有灵于是产生了神,灵魂不灭于是产生了鬼的概念。神是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的,鬼则是人死后才产生的。

鬼是人死后另一种形式的存在,鬼与人的死亡密切相连。“不灭的灵魂”正是幽灵的起源。不过,受到宗教“天堂”、“地狱”的影响,在幽灵文化中,人们认为并非所有的人死后都会以幽灵的姿态出现。据说,那些生前心愿未完成、缘分未了的人,或是怨恨难消、仇恨未报而惨死的人,才会变成幽灵现身。这与东方的鬼特别相似,在中国文化中鬼都是人死后所变,老百姓认为死者必须入土为安,才能转世轮回。而那些没有入土,或者是含有冤情、怨恨而没有投胎做人的死者就会变成飘零的孤魂野鬼。在好莱坞电影《断头谷》中,魔鬼骑士没有了头,他被困在一棵生命树下,开始了无尽的杀戮,因为他必须找到自己的头,才可以安心在地底长眠。这正是体现了西方对于灵魂的观念,和东方的想法在概念上不谋而合,只不过西方所表现出来的恶灵与东方常见的怨灵形象有所不同而已。

随着人们的想象、经历,以及历史的发展,在全世界的文化、宗教、文学中,幽灵和关于幽灵的传说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柏拉图首先将灵魂实体化,他认为灵魂是善的,肉体是恶的,要追求事实的本质,只能用灵魂去看待事物,只有死后才能得到智慧。灵魂是不朽的。他认为灵魂是有形的。而受到宗教影响,西方人对幽灵的一个最普遍的认知,觉得幽灵通常是一个披着白色的布、能在空中飞来飞去的形象,并多出现于古堡或森林中,这个形象也成为现在电影中最常表现的情景。

随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离奇经历,他们都将其归结于幽灵作怪,于是想象出的幽灵还会有很多种形状,但它们都是一个个飘浮的影子,并没有固定的形体,一般人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只有某些特殊人群,如死者的家人、对手或是具有灵异功能的人才能看得见它们。所以,即使谁想亲眼目睹幽灵,也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还有的幽灵以苍白的水蒸气的形象出现,有的幽灵甚至与普通人毫无区别, 们也吃东西、喝酒,有着人的许多特性,唯一不同的是,它们能在空气中消失,只留下一个白影。

人们认为幽灵居于地下,便在地下盖了给幽灵住的房屋,其入口则以幽灵石镇住,只有在祭拜的日子才拿掉石,据说是为了让幽灵出来。在古代社会,大家都认为幽灵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在莎士比亚最着名的《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父亲的幽灵现身,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让哈姆雷特为自己复仇,他的出现带着一丝恐怖气氛,却又显得非常自然。可见当时人们对幽灵并没存有太大的恐惧心理。而在西方很多地方还有许多与幽灵有关的节日,其中最着名的应该是古罗马的“驱亡魂节”了。在这个节日里,一家的主人会在半夜起来,在起居室走路,一边走一边在身后撒上黑色的豆子,通常人们会在屋子里跟着豆子的痕迹转9圈,让幽灵有足够的时间收集贡品,然后屋主会举行一个仪式,同时吹响乐器,直到他们相信所有幽灵都已离开。

知识链接

幽灵形象为何没有五官

按照传统的说法,由于幽灵本身的外表是由死者濒死前的瞬间思维所决定的,人们的潜意识,最多见到的是自己的手臂和手掌,五官和脚的信息以及形状在人的潜意识里并没有概念,这也是人们在梦中通常无法看清人面目的原因。所以人的印象中就不存在一个完整的面目图,幽灵便没有了五官。

知识链接

日本最有名的怨灵

在日本传说中,最有名的怨灵要数早良亲王。奈良时代末期,桓武天皇决定将京城迁往长冈京。然而,新都建筑规划的总指挥却被人谋杀了。后来,调查发现主谋竟然是自己的弟弟皇太子早良亲王。于是,废太子早良亲王被幽禁在一处寺庙之中,最终抱恨死去了。

桓武天皇将自己的儿子安殿亲王立为太子后,桓武天皇的生母、皇后便相继死去,皇子安殿亲王也患上了奇怪的重病,就连日本全国各地也爆发疫病。

对此,阴阳师说是早良亲王在作祟。桓武天皇为平息早良亲王的怨气,命人重新修整了其坟墓,而且为了制止早良亲王冤魂的报复行动还特别设计了新都城的风水环境、建城形制。尽管如此,接二连三的灾难还是降临在了桓武天皇身上,他最终患病卧床驾崩。

2观点的起源

幽灵最初又是怎么产生的呢?首先要从信仰讲起。

在西方文化中,幽灵在人的思想概念中一直都是存在的。

于是很早就有崇拜死人的传统。古代亚细亚很多国家都对鬼抱有崇拜之情。那时各个国家之间交战合约必定会先要求问鬼和各路神,所以那时的通灵术也十分普遍。关于鬼魂存在这一说法,在后期发展出来的印度教、神道教,都能找到。

造成人类普遍相信鬼神,主要是两大势力促成的。

第一种势力是巫师和宗教人士。这是一类靠鬼神谋生的人,他们千方百计地宣扬和推崇鬼神论、培养信徒。尤其是邪教组织,以修来生、上天堂作诱饵,对自己的信徒洗脑,并动员他们为教主无私奉献一切,包括财物和女儿。但是,仅有巫师和宗教人士,还不足以促成大多数人相信宗教和鬼神,他们只有与统治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第二种势力是统治者。当初,佛教在印度已创立300余年,但是仍然是个小宗教。

只有在得到国王阿育王的支持和提才使为什么阿育王要极力倡导佛教呢?因为佛教的宗旨对他的统治很有利。佛教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因而深入人心。在佛教看来,灵魂是存在于异次元空间的生物,当人死亡时,灵魂会脱离肉体,每个经历过生死边缘的人都体会过这种痛苦的过程。这时灵魂会走向一个空洞,这个空洞决定人的来生做什么。

如果没有进入轮回,就会成为幽灵。

所以信教的人都产生了一个念头,那就是不能成为孤魂野鬼,幽灵的观念也因此深入人心。

在中国文化史上,从商殷时代起,统治者就特别重视拜神信鬼。周朝时期出现天人共体、天人感应的传说,后来逐步形成中国的天神、地仙、人鬼的神仙体系。当时的中国人尚未产生长生不死的神仙观念,但是当占卜之所以会流行起来,是因为人们相信人死后会变成鬼时的人已形成人死后会变成鬼这种思想观念。他们认为人死后他们生前的身份会在阴间延续,灵魂依然继续关心影响人世之事。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导致那个时期占卜的流行。我们知道的皇帝死后陪葬这一观念就是这么来的。在鬼魂崇拜产生之后,人们的丧葬方式逐步演化成为土葬、火葬、水葬、风葬等各种不同的葬法。鬼魂崇拜与逐步形成起来的血缘观念联系在一起,就发展成为祖先崇拜。后来渐渐形成了祭拜鬼魂、祭拜祖先这一风俗。

这是对自然崇拜和动植物崇拜的进一步发展,是自然宗教极为普遍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中国,宗教的发展与鬼魂观念的形成有很重要的联系。中国的道教创始于东汉顺帝年间。

开始信徒并不多,直至得到魏太武帝的支持,才兴旺起来。道教的鬼神论、成仙论等迎合了当时的帝王,有利于他们的统治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因此获得了支持和提倡。在皇帝的提倡下,唐、宋、元等朝代道教迅速发展起来。由于道教、佛教和其他宗教鬼神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甚至变得根深蒂固,广大民众才对报应、从善、积德、修来世等观念普遍信仰起来了。因此,大多数人对鬼魂这一观念越来越迷信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宗教人士的宣传使自古以来形成的鬼神传说系统化和具体化。在宗教的基础上,文人也对幽灵进行了许多描述。在西方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有许多描写幽灵出现的场景,并且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如哈姆莱特的父亲幽灵现身等。

在中国,《封神榜》和《西游记》两部小说里清楚地反映这一现象,使中国神仙、鬼魂、妖精和魔王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通过这些文学描述,幽灵成为了实体,并且能在生活中起到影响,因而幽灵便成为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形象了。

另一方面,对自然现象、身体变化的恐惧也成为人们相信幽灵的理由之一。其直接反应是中国各民族所相信的“鬼”。由于各民族的信仰不同,所以他们认识的“鬼”也不同。许多民族都相信鬼灵存在,他们最初非常畏惧鬼灵,由惧转而膜拜,希望鬼灵不要给自己增加麻烦。

围绕鬼的存在,有很多祭仪。人们对这些神、鬼、灵每年都要举行相应的祭祀。其中,关系人们共同生活的,则全村共同祭祀。五六千年以来,“鬼神论”在各国依然经久不衰,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般来说,知识水平越高,信鬼神的程度相应减少。与此同时,自律、自我抑制极端欲望的能力也随之增大。

而文化水平较低的广大民众,自我抑制能力通常比较低,最简单和有效的办法是推行一种向善除恶的信仰。因为对人们来说,自我抑制能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修养,另一方面是个人的信仰。所以,统治者需要借助宗教来增加人们的自我抑制能力,让人们听从他们的统治,幽灵观自然也就深入人心。

知识链接

《圣经》中魔鬼的由来

当天使被创造出来时,部分天使因美丽心中高傲,自认为应该与上帝一样,与上帝应该同等,失去谦卑顺服的美德,因此在上帝的宝座面前,不再有其容身之处了。于是他们堕落败坏,被上帝弃绝。它们对上帝愤然不满,就公然与上帝为敌,遍地游行,引诱人远离真神,成为了魔鬼。

3幽灵的神力

传说幽灵都有神奇的力量,仿佛就像我们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的那样,他们大都能随 随地出现,很轻易地穿过狭窄的地方,并且还拥有透视的能力。他们不受任何武器威胁,可以任意用意念指挥绳子把敌人绑住,会穿墙,会飞檐走壁……有些人说他们真的见过鬼,有些鬼可能以可怕的方式显现--他们可能显示被杀方式的标记,如吊死鬼、无头鬼等。

在民间,我们也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传说。比如回魂夜,过世的亲人会到生前去过的地方再走一次。

这时候,有些人就可能听到屋子里有奇怪的声音,据说有人还亲眼见到过灵魂在屋子里飘过。水鬼是投不了胎的,他因水而死,为了了却心中那口怨气或者急于投胎就常常给下水的人玩“鬼抬脚”,也就找替死鬼,自己就能投胎转世。在传说中幽灵的神力也是有限的,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克星。

经常看恐怖惊悚电影小说的人都知道,“鬼魂杀人”并不是用刀、用枪,而是通过对人的精神恐吓,在精神上折磨人,用意念对人进行控制,使其不堪惊吓而死。其实只要主人公胆子大得不怕那些没有实质威胁的东西,即使看见“鬼魂”也对其视而不见,“鬼魂”是很难奈何对方的。

比如电影《七夜怪谈》,贞子的母亲因拥有特异功能,在进行念写(心灵意念投射在底片上显影)实验,被当时的人们视为异端。为了进行复仇行动,含恨而死的贞子带着母亲与其本身的怨恨,进行复制、散播录影带。

《七夜怪谈》这部电影正好利用了怨灵的认知传统作引子,而为生者带来一种世界末日式的现代讽喻,以借尸还魂的手法批评现代人的自私冷漠,且提醒他们不顾后果的严重性。电影上映大受好评,后来大家都对贞子爬出电视机这个画面感到极为恐惧,也成了经典的鬼片恐怖片段。

日本人就一直对灵异的事物特别有兴趣,在日本的幽灵画中,大部分幽灵都没有脚。在一般人印象中的幽灵,都是自由地飘来飘去,如入无人之境。幽灵拥有各种灵力,运用此力量便可杀害其仇人,达到复仇目的。

有时候故事里的鬼,因为生前有未解决的问题,便暂时留在人间试图处理一些未完的事,若能顺利解决问题,鬼才能离开人间。例如,1990年初上映的美国电影《人鬼情未了》,就有这种情结。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本书就文化对外宣传的作用、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从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大背景出发,对中国文化外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对文化外宣的理论学说、传播规律以及中国文化外宣的发展历程、各种当代形态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考察。此外.本书还比较和借鉴了其他国家文化外宣的经验和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外宣的对策和建议。
  •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历史之谜》选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的未解之谜,并加以申述。
  •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历史人物传说,是以历代社会生活中实有其人的著名人物为中心,通过艺术加工、幻想、虚构等手法,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或遭遇等的传说。这些传说在表现历史事实的同时,也注重刻画历史人物,并且在传说中反映的是集体性的群众英雄。历史人物传说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他们的事迹和遭遇,也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评价和愿望。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 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
  •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笔下幽怨凄凉的别绪,千百年来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弦,也使人们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
热门推荐
  • 深宫浮云

    深宫浮云

    宫门深似海,富贵帝王家。又到了三年一度秀女大选的日子,朝廷选秀,帝王择妃,这一年,云翳将军的女儿云楹正当妙龄,也在秀女之列。“楹儿,今天可小心着点儿,听说宫里的娘娘们都厉害着呢,别出错啊。”“二娘,您放心吧,最多就是选不上,能出什么大事儿呢?”云楹一派悠闲,在侍女的搀扶下上了马车……但她不知道,这一去,就陷入了永无止境的后宫争斗,谱写了一代帝王的传奇爱情。
  • 永生天帝

    永生天帝

    永生大道,任我杀伐,诸天臣服,万法称帝,我之名号永生天帝……
  • 奔往结婚的路上

    奔往结婚的路上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你因他汇聚,盘旋,比较出悲喜,结合,分离。
  • 刘大响自传

    刘大响自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刘大响自传》是作者刘大响院士的回忆录。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的童年、求学生涯以及为我国航空动力事业奋斗的历程,尤其是以亲身经历讲述了高空模拟试验台、高推预研、中推核心机和先进高性能发动机的预研和研制过程,以及呼吁国家重视航空发动机、国产大飞机和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经历。
  • 不可不读的最奇妙的幻想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奇妙的幻想故事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本书能带领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让它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 花野昼梦

    花野昼梦

    我久久凝视着瓷都博物馆橱窗内官窑出土的碎片,那款底青花篆书“大明永乐年制”的瓷片上有一只蜗牛壳,让我浮想联翩,它让我一下子重返千年岁月,来到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的永乐年间的瓷都……
  • 爱久,见情心

    爱久,见情心

    她是娱乐圈貌美如花的一姐,人红是非多。有关她未婚怀孕,被金主BAO养,众多男伴,为人轻佻的传闻从未停歇。他是江城四大家族靳家二公子,自律乖巧,济世救人,温润如玉是外界对他的评价。但这些传闻或者评价是真实的吗?她看他严肃认真很心动,萌生了嫁他的念头。他看她轻浮举止很厌恶,远离是他的方法。偏见和傲慢如何化解男女之间的鸿沟?男人和女人,金星和火星,一旦发生化学反应,会有怎样爱的火花擦出呢?时间,才是见证着一切的良药。爱久了,自然见得到彼此的真心。只是,她还有拥有幸福的权利吗?
  • 王小波“怀疑三部曲”

    王小波“怀疑三部曲”

    王小波“怀疑三部曲”包括了《革命时期的爱情》、《红拂夜奔》、《寻找无双》三部作品。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亦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他的小说为人们贡献了迄今为止现代汉语小说所能达到的最高的阅读快感。
  • 小气王爷败家妃

    小气王爷败家妃

    【很正经的简介】:她是天下第一富商的女儿,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她承认自己很拜金、她很败家——“人生得意须尽欢,有钱不拿来用,那是傻瓜!”他是高高在上的七王爷,却无心朝政,一心钻到钱眼里。他很有钱,但是却很小气——“搞笑,本王那是简朴,那是珍惜!”当两个价值观、世界观完全不一样的人,结成夫妻,他们能擦出火花吗?当天下第一富商的拜金+败家幺女PK天下第一小气+典型王爷,孰胜孰败?......................................................................................................................................................................................................................................【很雷的简介】:“王爷,你为什么要娶我?”“因为你家有钱,嫁妆多,娶你不折本………”她无语………“王爷,别的王爷都有三妻四妾,为什么你………”“娶妾得花上一大笔钱………”她再度无语………“王爷,你一天只吃两顿,不饿吗?”“饿,一点点而已,忍忍就好了。明天还要吃饭的,不要太浪费………”她彻底无语………!!!天哪,她可是天下第一富商的千金啊,从小吃的用的,哪个不是最好的?可是嫁了这样一个小气的守财奴王爷之后………(无数道黑线)…………当天下第一富商的拜金+败家幺女,遭遇天下第一小气+典型王爷,孰胜孰败?轻喜剧,有些恶搞,纯属YY之作,供休闲娱乐看。。。。。。用词用语比较夸张,若感不适,请迅速绕道!~~我的微薄:http://m.wkkk.net/yijiaruo,有玩微薄的亲们可以加我哦!
  • 全能快递员

    全能快递员

    一个快递员进入游戏而发生的改变!巧合下游戏中有了加血技能,并转职全能匠师,成为生活职业宗师、神匠。现实中身体却被一步步强化。为逃离流放却巧遇东西方双龙大战,在帮助了东方魔龙胜利之后却要惨遭魔龙感谢!(将他吃掉的报答)“魔龙先生,你听过我们东方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吗?”“故事?你说说看,要是不错的故事,我可以考虑一口把你吃掉,让你少点痛苦。”“那农夫和蛇的故事呢?”“你的心肯定是黑的!”于是我们的主角和魔龙先生共享了生命!为了赚钱而游戏,但是钱太好赚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