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9900000005

第5章 大军西征(4)

21日一整天,战斗呈胶着状态,敌人力量数倍于我,而且不断有敌军增援部队赶到,敌我双方战线已经打乱,两军纠缠在一起多次发生肉搏战。在新集混战了整整两天,双方打得天昏地暗,红十师师长王宏坤负伤。黄昏时分,敌范石生五十一师从西南方向向红军侧后方发起攻击,胡宗南第一师从东北方压来,敌人从多面汇集,合围之势即将形成,形势变得万分危急。如果再不采取紧急措施,红四方面军将陷入危险境地。徐向前、陈昌浩稍作商量,决定不与敌恋战,赶快集中兵力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西北方向突围。

这一仗,部队出现大量伤员,现在部队要突围,无法带走伤员,只好将一部分伤员安置在当地的老乡家里。红四方面军老战士,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时任少共国际团连长的秦基伟在战斗中负伤,他被告知要留下来安置。秦基伟回忆:

一个下午,我坐卧不安。

我知道上级的难处,留下我们也是迫不得已。可不管怎么说,我也不甘心被丢下。

我已经是红军了,而且入了党,当了连长,可以说,我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红军了。现在不要我,让我到哪里去呢?这里全是白区,群众还不是很觉悟,把我们留在老百姓家里,要药没药,凶多吉少。敌人来了只好束手就擒。再说就算安全地养好伤,下一步又该往哪里去呢?

我越想越难过,越想越黯神,想到最后,我抱定了一个主意,追上去,跟上部队!虽然胳膊负了伤,但腿是好的,照样可以行军。

部队不是要轻装吗?那好,我什么也不要。

不是怕伤员拖累吗?那好,你们前面走,我后面走,你们该打照打,该跑照跑,我能跟到哪里就跟到哪里。什么时候走不动了,就地倒下,也算革命到头了。不管怎么说,我就是不留下。

入夜,红四方面军主力轻装前进,通过沙河和襄花公路,向西北转移,红十一师、七十三师冲在最前面。陈昌浩、徐向前以及各师长团长都抄起家伙,和战士们一起与敌人拼杀。为了冲出包围圈,夺取一条生路,红四方面军的战士们抱着拼死的决心,挥舞大刀、枪托、刺刀、石块、扁担等一切能用得着的东西和敌人厮杀,两军混战在一起无法开枪,肉搏拼杀取代了枪林弹雨。生死关头,两军拼的是勇敢意志和顽强精神。虽然不断有人倒下,不断有人负伤,但没有人停住脚步。在拼死向前的红军面前,敌人终于支撑不住溃退下去。红军乘机冲出敌人的包围圈。徐向前回忆这场战斗:

枣阳新集战斗,是我军转移以来打得最凶恶的一仗。这次战斗,如果不是我军失去先机占领制高点乌头观之利,情势会好得多。我们虽歼敌不少,但自己伤亡也大,三十一团团长林维权、三十三团团长吴云山都牺牲了,十师师长王宏坤负了伤,像吴云山、林维权,在全军是数得着的团长,打仗机智英勇,死得很可惜。

张国焘在回忆这段行程时写道:

行进到枣阳南面吴家集一带地区时,我军与敌军发生了此次西行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敌人……从东南北三面包围我军,企图压迫我军退到汉水边,在那里加以歼灭……

当时处境,我们陷于被动地位,非予敌军以重大打击,不易脱离火线。……经过两天一夜的混战,终于在敌军北线,冲破一个缺口,脱离了包围圈。

……指挥北线作战的陈昌浩担任撤退的先头部队,徐向前率大部推进……因连日过度疲劳……陈昌浩等大多数人也已累得不能再动。只有徐向前等少数身体特别强健的军人,还能支持得住。

拖着负伤的身体,秦基伟加入了突围大军。留下的伤病员大多被敌人搜出杀害。

从新集突围出来后,部队连夜行军想甩掉敌人,第二天上午,进至襄阳西南十公里的土桥铺地区,蒋介石在这里布下第二道阻击线。敌六十五师和六十七师在此以逸待劳。土桥铺有一条河名叫沙河,河水不深,部队正在徒涉时,敌人开火了。半渡遇阻,兵家大忌。先头部队一打响,徐向前立刻赶到前卫的红十二师二十九团亲自指挥反击,敌人以两个师的重兵以逸待劳,凭险据守,没料到疲惫的红军竟然在半渡中还会发起反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二十九团率先冲锋楔入敌阵,与敌人混战在一起。红十一师三十二团、红七十三师三十二团分别击退两侧夹击之敌,敌人的伏击圈被撕开了个大口子。这一战,不仅打垮了阻击的敌军,还俘获敌团长两名,缴获山炮一门、迫击炮四门、步枪千余支,只可惜这些重武器无法携带,只得破坏掉后就地掩埋。没走多远,部队再次遭敌阻击。

红四方面军此次西进,敌人的空军一直就在头上转,红军的前进方向敌人一清二楚,蒋介石严令敌军各部队沿途层层阻击,尾随的敌军紧追不舍,企图将红军围歼于途中。敌军各部在蒋介石的严令下,争功冒进,红军冲破一道阻击,没走多远,又受到拦截。部队离开土桥铺不远,又遭遇敌彭启标旅伏击。行进纵队被截断,红四方面军总部和两个团被围。敌人发现包围圈里的人很多都带有望远镜,多操短枪,断定是红军指挥部,于是发起疯狂冲击。徐向前、陈昌浩手提短枪,亲自率领部队反击。混战中,一颗子弹飞来,从张国焘与徐向前之间穿过,正打在一直紧跟着徐向前的警卫员马宝山头上,小马应声倒地,没过一会儿,张国焘的警卫员也中弹牺牲。

严峻的形势容不得半点犹豫,陈昌浩组织了十余挺机枪组成突击队在前面边打边冲,以火网开路,自己带领先头部队迎着敌人的拦截火力,吼叫着往前冲。见总政委冲在最前面,战士们一个个热血喷涌,他们手里挥舞着明亮的大刀,吼叫声如同狂风呼啸。这阵势惊得设伏的敌人心惊肉跳,不敢接近,只敢退到远处开枪。枪林弹雨中,不断倒有人倒地牺牲,烈士们的鲜血浸透了鄂北的土地,敌人阵地上也是尸山血海。激战半日,部队终于冲出敌人包围。几仗下来,敌人尝到了红军的苦头,这才不敢突出冒进,只能远远地跟着。

眼见得已经将红军兜进了包围圈,没想到红军居然能从铁壁合围中再次成功突围,蒋介石的心情可想而知。10月25日,蒋介石电令:

以第一师、第四十四师、第五十一师、第六十五师编为鄂陕追剿军,归何主任成濬指挥追剿。匪如西窜,应跟踪穷追,务求歼灭。

行进途中,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人边走边商量,根据形势分析,重新杀回鄂豫皖根据地已经不可能,要冲出敌人的包围圈,部队只能向西北,进入秦岭山区。部队从随县、枣阳向西急进,先是向北到达河南新野、邓县,然后越过丹江,经过河南湖北交界处的淅川,进入湖北西北部的郧阳山区。这一带兵匪猖獗,人民早已远遁他乡,部队纵横数百里,满目荒凉,人烟绝迹,荆棘漫野,沿途房舍倒塌空虚,数十里不见人迹,所经河道悉数干枯。凄凉景象,如同塞外。部队一路筹不到粮草,只得以野菜充饥。

淅川的西北部是绵延起伏的伏牛山,往西是巍峨险峻的武当山。部队在山区的林间小道间急进。山区的小路不利于敌人的大部队行动,阴晴不定的天气和山区浓密的林木也使敌人的飞机无法活动。这样,部队才稍稍将追兵甩开。

10月31日,四方面军致电中央,报告连日的战况与部队的行动方向:

我军十九日与敌第十、第八十三、四十四师及三十四旅在随西之唐河激战三日,首先击破敌八十三师,次日三十四旅及十师全部阵地亦被冲破,四十四师始终严守阵地,敌据主要点迫近我军。四方面军二十二日突围至枣阳东之土桥铺,遇刘振华部据险阻渡河点,后面敌人又迫近,但终将刘振华部突破,夺路向新野、邓县入淅川,现已到淅川南之十五里之宋湾。此役缴敌八十三等师枪械千支,毙伤数千,罗启疆受伤。我军伤亡亦有千人。我军虽因每日作战,长期行军,遂行疲劳,但士气仍是极旺,随时可与敌决死战。

郧阳一带位于鄂豫陕边界,这里山大人稀,地瘠民贫,交通闭塞。11月上旬,秋霜初降,寒冬将至。部队进入湖北西北边陲一个叫南化塘的小镇,困乏已极的部队在此休息了三天。

南化塘属郧县,地处秦岭以南,滚滚丹江从镇北面的山脚下流过,绵延不绝的大山环抱四周,这里远离敌人的统治中心,当地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也不强,贺龙的红三军曾在距这里不远的房县建立过根据地,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从军事的角度着眼,这里是一个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好地方。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人想在这里建立汉江上游红色根据地。

同类推荐
  • 洛克菲勒家书

    洛克菲勒家书

    本书是约翰·D·洛克菲勒给他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的私人信札的汇编,这些信札是洛克菲勒不愿意公开的,以遗嘱形式珍藏的贵重物品。信札“透露了太多洛克菲勒家族的商业秘密与经营智慧,绝对是一本培养伟大企业家的无可比拟的教材……”洛克菲勒这些信札的价值正如艾伦·格林斯潘所说:“比洛克菲勒家族富可敌国的全部财富还要宝贵。”
  • 民国的农村2:农产考

    民国的农村2:农产考

    齐如山先生在本书中介绍了华北地区土地出产的农产品的情况。华北地区出产的弄产品可以说是甲于天下,地球上任何地区出产的谷类,远不及华北多,所以华北历来号称百谷。华北地区的出产农产品的类别已经很复杂了,而每类之中又有许多种,例如高粱之中就又分几十种,谷子也有几十种,本书对其每一种的来历、生长季节甚至销售情况都有记录,这是另一种“舌尖上的中国”。
  • 纽伦堡之旅

    纽伦堡之旅

    黑塞是一位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个性的著名作家。他擅长以象征的艺术手段,从精神、心理方面,对人的心灵所遭受的刺痛作深层的解剖。黑塞一生向往印度和中国的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特别有缘。他非凡的诗人气质和“东方情结”浑然一体,使他的作品在激情洋溢的背后,透出几许超然。本书收录了黑塞创作于中晚期的散文代表作,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这位文学大师的深刻思想和非凡造诣。
  •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母亲,她的儿子走过了漫漫12年对抗艾滋之旅。自从1983年孩子确诊之后,她便加入了刚刚起步的休斯顿艾滋病基金会。在本书里,她讲述了自己帮助他人的故事,以及做这些事情时,她是如何怀抱着希望,想要找到一种方式,应对自己无可避免的厄运。当然了,正如您将在本书中读到的,没人能够做好准备,接受如此巨大的打击。本书记叙了作者看护独子和其他无数艾滋病患者时,自身得到的成长。就连她的志愿者同伴们都不堪这种恶疾带来的重负,更加深切地体现了那种绝望和悲伤。 本书出版后仅5个月,作者就于2008年5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难度图书博览会上获得了银奖。
  • 趣味智破韬略(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智破韬略(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热门推荐
  • 忠志

    忠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新弟子规

    新弟子规

    《新弟子规》编著者高占祥。本书是作者最新撰写的彰显时代精神的著作。在秉承传统的《弟子规》形式的基础上,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容,讲解了新时代的弟子为人处世、成才立业之道。韵文共计116句,1392字。全书分“朗诵篇”“注释篇”两部分。
  • 桂林往事

    桂林往事

    去年一年,在时间老人数以亿计的长胡须中,或许只是一根胡子的很小一段。在这一小段胡子上讨生活的我们,不得不随时感应到的,是老人绵延不绝的心跳。他是那样不骄不躁、不急不缓、不新不旧、不厌其烦地,拖着我们走向黑暗。在毫无自由可言地走向黑暗的途中,我的2007,倒也活得顺风顺水,一个有力的证明就是,腰围又胖了一圈。现在回想起来,2007年,也曾经有过两次闪电,它几乎就要照亮黑暗,却被我害怕睁开、睁大的眼睛,在眨眼之间,无意错过。去年夏天,几乎是在同时,我结识了两个QQ里都叫“小小”的女孩。
  • 唐先生我要和你在一起

    唐先生我要和你在一起

    超甜,军婚宠文。女主男主绝对双商在线,毕竟是唐家百年最后一位“”王”。唐展枝,你记住,以后部队的事情要保密,我不问,其他的事情,你要和我说,我嫁给你不是为了受你保护的,我是要和你扶持走过一生的。我没那么善良,我也爱不那么善良的你。如果是你身体的原因,孩子不要也罢,唐家我不回就是,但是,媳妇你要知道,这世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威胁我的媳妇拿掉我的孩子。老公,谢谢你。媳妇,我爱你。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霜隼下晴皋

    霜隼下晴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意林

    意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丞相大人不好撩

    丞相大人不好撩

    【谢虞欢这辈子做的最疯狂的一件事就是在自己还是皇贵妃时在亲妹妹的洞房夜里睡了新郎。】景元十一年十月初十,景元帝颁布了两道圣旨。一娶一嫁。一道圣旨为将军府二姑娘准备,入宫为妃。另一道,为当朝丞相准备,赐婚将军府的三小姐。*她在声色犬马的乱世步步为营,从少年将军到两朝为后。她的一生,堪称传奇。——《北朝正史》 * 帝王和一儿一女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会被儿子骂偏心。 女儿很高兴,儿子不服气,便问他原因。 帝王抱着跟皇后如出一辙的女儿,勾唇冷笑:你长的太像我。 儿子:…… —— 后来,帝王身边待着妻女。 妻女皆喊累:父皇抱,夫君背我。 帝王拒绝,却抱起皇后:你和你母后也只有九分像,你终究不是她。 女儿:……
  • 周克芹中短篇小说

    周克芹中短篇小说

    《周克芹中短篇小说集》内容包括《秀云和支书》、《井台上》、《早行人》、《李秀满》、《石家兄妹》、《希望》、《青春一号》、《灾后》、《两妯娌》、《勿忘草》等。
  • 宝宝他爹是个渣

    宝宝他爹是个渣

    【宝宝篇】小皇爷出生前,渣爷摸着灿灿的大肚子:“爷猜一定是个男宝宝,和爷一样厉害!”灿灿满脸黑线,拍开肚肚上的渣手瞪眼:“去屎!肯定是个和她妈妈一样漂亮的女宝宝才对!”小皇爷出生后,节操无下限的渣爷喜滋滋地抱着小皇爷:“宝宝真听爹的话”灿灿妞一口鲜血喷出,将小皇爷抢过泪眼婆娑:“宝宝啊,你可千万不能像你娘这样没眼光,这一点确实得跟你爹这个败类一样!”小皇爷五岁了,某天见麻麻坐一个很绅士的明星叔叔的车子回家,于是跑到粑粑书房里:“粑粑,一个好有钱的叔叔送麻麻回家了。”他粑粑头也不抬:“没事,让他送,正好帮粑粑省了油费还不用请司机。”粑粑好聪明!小皇爷超级崇拜地看着粑粑:“可是那个叔叔还刚刚还亲了麻麻喔。”粑粑顿时脸色大变,猛地拍桌:“去告诉那个女人,爷忍她很久了!”啊啊!粑粑威武!小皇爷心里发四,长大定要像粑粑一样,帅到掉渣!
  •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这是一本研究明末清初的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小说家李渔美学思想的专著。在李渔丰富的美学思想史,作者以他的戏剧美学、园林美学、仪容美学作为研究对象,突出了李渔美学思想的精华,并做了细密的、颇有见解的理论阐释;作者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李渔在这三个领域对前人的继承和他独自的贡献;对国内学界研究较少的李渔的仪容美学,作者做了开启性的研究。这是国内目前比较系统研究本渔美学思想,并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