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7500000010

第10章

白璧坐在柔和的灯光下,打开了那本从江河抽屉里带出来的小簿子。照着聂小青抄写的诗句,她又一次轻声地念出了艾略特的《荒原》。

她的声音非常柔和,江河曾说过,他总是为她的声音所着迷,听她说话是一种奇妙的享受。现在,这声音在白璧的房间里回旋着,在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在窗户上,在地板里,发出低低的回声。这纸上的笔迹确实很漂亮,黑色钢笔墨水构成的一笔一画都显示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气质,字代表着人的气质,她始终相信这一点。她似乎能从这些笔迹里看出聂小青的样子,她的眼睛、鼻子、脸颊,特别是她那只握笔的手。想到这个,白璧忽然有些心烦意乱,她不愿再去想那个叫聂小青的女子,只不过是抄写了一遍而已,白璧过去也抄过不少自己喜爱的诗,这很正常。现在,她能想象的,只是艾略特,那个出生在美国后来却成为了英国公民,有着不幸的家庭生活的诗人,他的妻子薇薇安在精神病院里住了11年,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荒原》这样的杰作。

当她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忽然肩膀颤抖了一下——

我要指点你一件事,它既不像

你早起的影子,在你后面迈步;

也不像傍晚的,站起身来迎着你;

我要给你看恐惧在一把尘土里。

白璧似乎从字里行间读出了什么东西——“你早起的影子,在你后面迈步”,还有——“恐惧在一把尘土里”。这是什么意思?也许只是气氛与情绪的渲染,然而在此刻白璧的心中,却令她毛骨悚然。是艾略特在诗中的语言吗?也许每一个人,都无法逃脱背后的影子,也无法逃脱恐惧,因为我们都将归于尘土,而尘土里埋着的是永恒的恐惧。但现在,即便没有尘土,白璧也似乎能触摸到这种恐惧。

她继续念下去——

风吹得很轻快,

吹送我回家去,

爱尔兰的小孩,

你在哪里逗留?

不知道念了多久,才把这首长诗全部念完,嗓子里立刻感到有些干渴,她喝了一杯水,感到额头有一些汗珠。她再一次看了看最后那一句话——“聂小青赠江河”,而且就在江河出事的不久之前,也许不该胡思乱想,但是白璧的脑海里还是浮现出了江河接过这本簿子的情景。江河一定也念过这本簿子里的《荒原》,他在念《荒原》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是恐惧,还是别的什么?她对自己说,现在一切都结束了,白璧忽然又问了自己一遍,一切都结束了吗?她不知道答案。

合上这本簿子,她又看到了背面上的那两个字——“诅咒”,江河写这两个字干什么?为什么要写在这本簿子后面?难道只是巧合,或者,这本簿子确实象征着什么东西?她又想起了今天在考古研究所里林子素的话,也许还会有人死的,这不正是诅咒吗?谁的诅咒,诅咒了谁?白璧的脑子里一片空白。

白璧又想起了江河出事前一个月从新疆归来的那一晚,也许死亡的种子,已经在那时种下了,而在去新疆之前,他不是这样的。江河的那双眼睛又出现在了她的脑海中,那眼睛里有着西北的荒原,有着茫茫的大漠,她知道,他们去的是罗布泊,罗布泊里有一处伟大的古代文明遗址,那就是楼兰。

她想起了10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她还不到10岁,文好古来到她家里,和她爸爸激烈地讨论着关于楼兰文明的种种话题。妈妈似乎在回避他们的讨论,而小女孩白璧就坐在他们旁边,一点都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只记得爸爸坚决反对再去那里进行考古活动,白正秋说话时的眼神里流露出了一种恐惧,那种深刻的恐惧在白璧的记忆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的,她终于记起来了,爸爸曾经说他去过楼兰遗址,一共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白璧出生以前,第二次是在白璧出生后不久,而且第二次是和妈妈一块儿去的。

父亲一定留下了什么,她记得父亲有一大叠资料都放在家里,这些都是他自己个人抄录下来的,在她的记忆里,几乎每晚父亲都会拿出这些资料仔细地看着,然后再小心地放回去。白璧站了起来,来到另一间房间,这里放着一些旧家具,其中有一个大书橱,门关着,积着许多灰尘。白璧从来没有打开过这个书橱,也许是不愿再想起失去父亲的痛苦。但今天,她决心把书橱打开。

书橱打开以后,一股强烈的霉味让她别过了头去,过了好久,那种味道才慢慢散开。白璧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把里面的东西拿了出来,全是厚厚的资料,有手抄的,也有印刷品,很多很多,她花了很久才把这些东西放到了桌子上。

实在太多了,她粗略地翻了翻,这些资料的内容从旧石器时代到民国一应俱全,既有历史学的研究和古代文献抄录,也有考古发掘报告的复印件和文物的资料图片,还有父亲自己所做的一些记录和论文。要全部看完,恐怕要好几个星期。

还好,父亲是按照地域分布把这些资料有序地排列的,所以,白璧很快就找到了新疆部分的资料。她发现这部分的资料相当多,也许父亲对西域考古特别有研究。在父亲保存的关于新疆各古代文明的资料中,又以楼兰的那一部分最多。白璧把这厚厚的一部分东西单独拿了出来,随手抽了几份资料看起来,于是,遥远的罗布泊与楼兰渐渐地清晰了起来,如同那幅墙上的画,铺展在她的眼前——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海拔780米,残存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现已完全干涸。罗布泊本是孔雀河的蓄水池。在孔雀河三角洲上,胡杨、红柳成林,芦苇遍野,聚集无数野兽和鸟类。早在三四千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定居。在孔雀河下游三角洲和罗布泊沿岸发现过许多细石器文化点。

楼兰国在汉、晋繁荣时期,绿野千畴,粮食自给有余;商道上骆驼队络绎不绝,驿馆旅客常满;寺庙钟鼓声悠扬,佛事频繁;中央政府派兵屯垦,管辖远近地区。但是,楼兰古国在经历了辉煌的巅峰后不久,也就是公元四、五世纪,楼兰就渐渐地在史书中销声匿迹了,当玄奘西行路过此地的时候,发现已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楼兰就这样在人们的记忆中被遗忘了。

直到一千多年之后的公元1900年,3月28日,来自瑞典的探险家斯文·赫定正在罗布泊西部探测,他的维吾尔族向导阿尔迪克在返回考察营地取回丢失的镐头时,遇到风暴,迷失了方向。但勇敢的阿尔迪克凭着微弱的月光,不但回到原营地摸到了丢失的镐头,而且还发现了一座佛塔和密集的废墟,那里有雕刻精美的木头半埋在沙中,还有古代的铜钱。阿尔迪克在茫茫夜幕中发现的遗址,后经发掘,证实就是楼兰古城。古城能重见天日,首先归功于阿尔迪克的发现。斯文·赫定在回忆里写道:“阿尔迪克忘记了镐头是何等的幸运!否则,我绝不能回到这座古城,这个给亚洲中部古代史带来新光明的重要发现,至今也许不能完成。”

1901年3月4日到10日,斯文·赫定又来到这里,雇佣民工在楼兰城中随意挖掘,取得了大量汉五铢钱,精美的汉晋时期丝织物、玻璃器、兵器、铜铁工具、铜镜、装饰品,犍陀罗风格的木雕艺术品。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汉晋木简、纸质文书即达270多件;随斯文·赫定而至的斯坦因也在楼兰古城又发掘了大量文物,仅汉文文书就达349件,还有为数不少的佉卢文文书。大量文物特别是纸质文书能够保存下来,这与当地干燥的气候有着直接的关系,就像古埃及的沙漠中能够把四五千年前的宝藏给完整保存下来一样。

白璧又找到了一份父亲专门收集的许多著名学者发表的论文的复印件,这些文章都涉及了楼兰文明神秘消亡的原因。白璧粗略地看了看,各种说法有很大的差异,有人认为是上游来水断绝,被迫放弃城市造成的;也有认为是自身脆弱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大自然对人类进行了惩罚;更有人认为是外敌入侵,以武力毁灭了楼兰文明。在各种各样的传说和推测中,这一切似乎已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

然而,在关于楼兰消亡的最后一段材料的后面,白璧看到了父亲写下的一行文字——“他们都想错了,楼兰的消亡绝不是以上任何一种原因。”

父亲总喜欢到处写下一些感想和论断,但如此大胆的论点确实罕见,因为那些论文都是国内外知名学者写的,他们都是权威,而她父亲生前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而已。

在一叠纸张中,白璧看到了几张复印件,复印的是一种特殊的文字。总共有十几页,每页都有几十行,有几行文字是残缺不全的。这些文字看上去是线形的,整齐地横向排列着,大概是某种古老的文字。白璧看着这些文字,竟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她的后背立刻冒出了汗,尽管这些纸上的字她一个也看不懂。这更令她感到不安,她努力地在脑子里回想眼前这些文字的影子,于是这些文字好像动了起来,在她面前翩翩起舞,她的耳畔仿佛听到了那古老的音乐,摇晃的灯火,细细的腰肢和大大的眼睛。她终于记起来了,那是一个梦,10岁那年的一个梦,一个女人来到白璧的梦里,在墙上,写了几个字,对,就是这种文字,虽然看不懂,但笔法和线条毫无疑问就是这一种。就在做了那个梦以后的第二天,父亲就出了车祸永远与她分开了,所以,她永远记得那个梦。

在这叠复印件的后面还附着一篇父亲自己写的论文,论文不长,题目却长得吓人,叫《在楼兰遗址出土的佉卢文文书中关于宗教内容的解读》。论文内容写得很深,不是专业人士很难看懂,她只粗略地看了看,才知道刚才复印件里的那些古老文字叫“佉卢文”。佉卢文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表音文字,其字母最早可追溯到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官方文字阿拉美文草书的变体。这种文字后来作为中亚贵霜帝国的官方文字之一流行于中亚广大地区。一开始用于拼写中古印度河流域雅利安语的俗语方言,流行于白沙瓦一带,那里诞生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著名的犍陀罗文明。大约公元二世纪末,犍陀罗文明和佉卢文开始向帕米尔以东传播,一度成 为塔里木盆地许多国家,如疏勒、于阗、楼兰和龟兹的官方语言。于阗、疏勒和龟兹诸国很快就放弃了这种文字,只有楼兰人还继续使用佉卢文直至公元四世纪末。

在这些资料的最后,白璧发现了几张黑白照片,那肯定是父亲摄下来的,她知道家里有一台海鸥牌的翻盖的黑白照相机,父亲时常摆弄这台老机器,拍摄者是从上往下看镜头的,那已是另一个时代了。眼前的这些照片拍摄的是茫茫的荒原,她看着照片里的荒原,那些碎石、沙砾、残缺的土丘,全都是黑白二色组成,单调而简练。她又想起了自己墙上的那幅画,突然开始明白父亲死去的那一天,看到这幅画以后为什么会如此地惊慌失措。她梦见的东西,全是父亲所见过,甚至拍摄下来的。还有几张古楼兰遗址的照片,高高的佛塔,仅存四壁的房屋,还有,荒漠中的坟墓。更惊人的照片是一排死人的遗骸,全都是干尸,尽管看上去已经发黑了,面目狰狞,但应该说保存得依然很好,这些近乎木乃伊的古楼兰人就这样陈列在亘古荒原上的阳光下,可能是刚刚被挖出来的,父亲用自己的照相机拍下了它们。

但是,最后一张照片令白璧十分吃惊,那不是什么遗址的照片,也不是什么古人类。而是一个女人,一个活生生的年轻女人的照片,她穿着一条不知是什么少数民族的裙子,肤色非常的白皙,眼睛特别大,鼻梁挺直,乌黑的头发扎成了许多小辫子。那个女人大约是20岁出头的样子,在阳光下站着,背景看不清楚,好像有树有房屋。那个女人的脸上挂着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表情,那薄薄的嘴唇和微翘的嘴角还有漂亮的下巴似笑又非笑。特别是那双在阳光下闪烁着的眼睛,那绝不是汉人的眼睛,那眼睛只属于古老遥远的西域,是那么神秘莫测,眼睛里似乎还隐含着许多古老的谜。以至于许多年以后,这张黑白的照片摆放在白璧的眼前的时,也让她为之神往。

更令白璧意外的是,她觉得她见过这个年轻的女人,是的,她确实见过,是在梦里,她仿佛又回到了10岁时的那个梦,这个女人对她说了一串永远都无法听懂的话,还写下了几个佉卢文文字。

就是她,白璧永远记得梦中那个年轻女子的脸,现在,这张脸又出现在了眼前的这张黑白旧照片里。这是父亲在许多年前拍摄下来的,白璧不知道这个女人是谁,也许永远都无法解开这个谜了。

白璧有些颤抖,她静静地看着照片里的女人,隐隐约约间,她仿佛觉得照片里的人正在对她说话。

她侧耳倾听,却什么都听不到,除了窗外的风声。

同类推荐
  • 寻龙公主1:最后的纳姆萨拉

    寻龙公主1:最后的纳姆萨拉

    起初,长者很孤独,他为自己造出了两名同伴。他用天空和活力造出了第一名同伴,命名为纳姆萨拉;用鲜血和月光造出了第二名同伴,命名为伊斯卡利。纳姆萨拉为哪里带来欢乐和爱情,伊斯卡利就会为哪里带去毁灭和死亡。阿莎,传说中的费尔嘉德国王的女儿,长大后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厉害的屠龙者,也因此获得了“伊斯卡利”的称号。阿莎不断为国王屠龙,但依然无法摆脱等待着她的命运——遵照父亲的命令嫁给残酷的指挥官亚雷克——除非她能够在七天内带着最强大的龙祖木津的头回宫。为了解除婚约,阿莎决定前去狩猎木津。出发前,哥哥达克斯恳求她从亚雷克手中救出一名奴隶托文。阿莎救出了托文,随后找到木津,当有机会用木津的生命来换取自己的自由时,她发现此前父亲告诉自己的所有故事竟然都是谎言,而自己一直都在作为工具被父亲利用。在托文的帮助下,阿莎逐步摆脱了“伊斯卡利”角色的束缚,在联合哥哥公开对抗父亲与亚雷克的同时,也敞开心扉去面对爱情、光明,和一直远离她的残酷真相。
  • 西夏死书5:死亡大结局

    西夏死书5:死亡大结局

    死书里的活人坟究竟在哪里?“遗失的1964”到底隐藏了什么?西夏皇后的头骨与尸身的年龄为何相差十几年?中蒙边界无人区里,克格勃和中情局特工何以双双败给了一千年前的死人元昊?在经历了沙漠和荒原冒险后,唐风终于找到了瀚海宓城的正确位置。在城中,唐风发现了一些汉文和西夏文字的对照石碑,终于将西夏文这种已经“死去”的文字完全破解。通过破解了的西夏死书,找到了西夏最后的宝藏——活人坟。而一切的谜团,都将终结于死亡大结局!
  • 乡村教师

    乡村教师

    身居僻壤山乡村古井村教师李宝库已经时日无多,社会的磨难,生活的阻力,无穷无尽的且无法颠覆的绝望将他重重压在下面。然而从自己恩师那里继承的承诺与信念。让他始终心系村里4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并下定决心要为这些孩子贡献出最后一份心力与生命。
  • 短篇集:秘密

    短篇集:秘密

    本书收集了作者几部经典的短篇小说,围绕着秘密的主题铺展开来,故事生动有趣,情节跌宕起伏,令人目不暇接。
  • 飘(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飘(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飘》是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通过一幕幕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以及细腻逼真的人物形象,用诗一般的语言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热门推荐
  • 连城山庄

    连城山庄

    江湖名利场,朝廷棋子局。门派之争,朝廷之谋,武林该如何选?
  • 我的冠位指定果然有问题

    我的冠位指定果然有问题

    在不拯救人理的时候迦勒底都是什么样子的?有时会沙雕,有时会正经,是的!这是不同寻常的迦勒底!!!
  • 与仙君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与仙君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既是相逢不相识,从此天涯陌路人。“温润似玉如你,在见识了这么不堪的我后,也终究不过是转身离去了吧”“见你所见,听你所听;你依然不信我,我中意的从来都是你不曾变过;所谓陌路之人,我若不愿,那便只能是纸张上的几字罢了。”情之一字所引二三事。
  • 一拽清天下

    一拽清天下

    【完结】[幽默版清穿]★清你妹啊!也不知道做了什么孽,一场飞机失事,南宫瑶既然穿到了‘康熙四十五年!’★苦苦穿越过来,只为安心的度过下半生,没想到却无缘无故的搅入了‘九子夺嫡’之争。这场狗血历史,只能用两个字形容‘坑爹’啊!不过这康熙的儿子们各个都是文武全才。本想忽悠一个,拐回家里做夫君,不过这仔细一看,还是算了吧!四阿哥天天板着个木头脸,像谁欠他八百吊似得!那个八阿哥,天天和她作对,一副气死人不偿命样子。太子更是废材一个,九阿哥看着倒是不错,不过却不是我的菜!三次逃离皇宫,三次调换身份,终究还是摆脱不了自己命运。★“丫的,兔八哥,怎么又是你?!我是不是注定要在你这颗歪脖树上吊死了?”
  • 禅道与人道

    禅道与人道

    本书是在深刻领会禅学精义,拜读佛教思想的基础上,对古今传承的禅的故事、禅的思悟、禅的智慧,进行了深入的发掘,撷取其中对现代人生颇具开悟与启迪的哲理名言与精思妙论,与实际生活融汇贯通有机结合,加以浓缩概括和精要点评,使读者阅读后产生一种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触动,从而为自己的未来人生做出积极有益的选择。全书共分十四章,以活泼生动的体裁,对禅道做了简要的概述,以发人深思的议论,对人生的轨迹做了精要的评析。
  • 乐邦文类

    乐邦文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低调做人的智慧

    低调做人的智慧

    《低调做人的智慧(精华版)》分为“低调为人,智者之道”、“低调有术,自成尊贵”这两篇,书中将告诉你枪打出头鸟,高调惹祸端;低人一时者,尊荣一世;糊涂者,方为真聪明;要想出头,先学低头;欲有所得,先学放弃;端正姿态,中庸做人;管住嘴巴,沉默是金;忍得住气,吃得了亏……把“一等一”的东西,放在“三等三”的位置,是非常大的学问。你即使是“一等一”的人,如果懂得处世,有时候也该“故意”把自己放在“三等三”的位置。
  • 快穿女主拯救世界

    快穿女主拯救世界

    江殊有点无奈,稳坐星际宝座的她不知道怎么就被自己研发拿去坑人的系统绑定了,苦逼的在位面穿梭,做一个“真善美白莲花”女主,想撩尽天下美男的她原来发现都是一个人?!“殊,你可真是好样的。”某人咬牙道。
  • 教你打手球·橄榄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打手球·橄榄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球类体育运动的起源很早,中国在2300年前,即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足球运动,当时的足球叫“蹴鞠,至汉代,蹴鞠运动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有了专业足球队、竞赛规则,还设立了裁判员。汉代,我国的踢毽子运动也十分盛行,至清末,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不仅用踢毽子锻炼身体,而且还把它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花鸟、唱二黄等相提并论,可见对其的宠爱程度。
  • Target Churchill

    Target Churchill

    As Great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celebrate a victorious end to WWII, Joseph Stalin's relentless Soviet Union is creeping across Eastern Europe leaving a trail of devastation and murder in its wake.Winston Churchill, the cigar-puffing icon of the British fighting spirit embarks on a crusade to lift the veil of secrecy that hangs over Stalin's mission. Westminster College in Fulton, Missouri sets the diplomatic stage upon which the world's political players grapple for supremacy as Churchill delivers his fated Iron Curtain speech on March 5th, 1946.Soviet operatives have infiltrated British and American governments at the highest level. As Churchill prepares to launch the Cold War, Stalin unleashes his trained mole, an American Nazi who served in Hitler's SS. His mission: Assassinate Winston Churc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