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0800000004

第4章 第二十五交响曲

(奥)莫扎特

创作背景

1763年6月,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里奥波尔德的带领下,和天才的姐姐一起,开始了他的欧洲各国的巡回演出。他到了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轰动了整个欧洲。这次旅行演出,开阔了莫扎特的眼界,这不仅表现在音乐方面,也表现在思想方面。

18世纪的欧洲,正处在巨大的变革时期,旧的封建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社会正在逐步解体。在思想领域,法国的启蒙运动对欧洲各国的影响非常大,德国知识分子受其影响,在文学领域中掀起一个反对封建、争取个性解放的潮流——狂飙运动,席勒和歌德是其代表人物。虽然这个运动有很大的缺陷,但对德国文学、绘画、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莫扎特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而且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1773年,莫扎特回到故乡萨尔茨堡,回到主教身边。在欧洲巡回演出时呼吸到的相对自由的空气,和萨尔茨堡宫廷压抑沉闷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莫扎特对这种状况和音乐家卑微的地位非常愤慨。这一年,他十七岁,正是充满青春活力和幻想的年岁。

在意大利巡回演出的时候,他写作的歌剧《鲁齐奥·西拉》在米兰上演,剧中所表现出的狂飙运动的影响,让欧洲的作曲家们感到震惊。

这种思想在萨尔茨堡是不受欢迎甚至是被排斥打击的,莫扎特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作了这首《g小调二十五交响曲》。

莫扎特这首交响曲采用的是g小调。在他四十多部交响曲中,只有两部是g小调的。在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中,g小调所表现的都是强烈的痛苦和悲伤的情绪。

不知道什么原因,莫扎特这个作品手稿上的日期非常模糊,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才最后确定是莫扎特十七岁时的作品。

这首交响曲被称为“小交响曲”,是因为它的篇幅短小,使用的乐器也不太多。

作者风采

柴可夫斯基说:“我深信莫扎特是美在音乐范围里所达到的最高顶点。”阿·格·鲁宾斯坦说:“音乐中的永恒的阳光——你的名字就是莫扎特。”

如果说那些音乐大师都是天才,那么莫扎特就是天才中的天才。他和贝多芬,是世界音乐艺术中的两座最巍峨的丰碑。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

(神圣罗马帝国时期)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他的父亲里奥波尔德是这座城中宫廷大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个作曲家。他的母亲也酷爱音乐,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扎特很小就表现出在音乐上的天分。四岁学钢琴,五岁开始作曲,六岁就和姐姐一起随父亲到欧洲各地巡回演出,轰动了整个欧洲。1763年6月到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因此他的作品前期积极向上。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又接触到了作曲家巴赫、玛尔蒂尼等,并学习了他们的作曲技术,这使他以后能够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为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在欧洲巡演期间,他受到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法国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运动的影响。

1773年底,莫扎特返回萨尔茨堡。1781年,莫扎特不能忍受主教的凌辱和音乐家卑微的地位,毅然辞职去了维也纳。他说:“我不曾知道我是个宫廷仆役,这对我是个危险。人总有个自尊心,我虽不是伯爵,可是比起某些伯爵,我可能有着更强的自尊。”正是这种自尊,使他成为不依靠宫廷和教会的自由作曲家中的第一人。

在维也纳的十年,莫扎特生活非常艰辛,但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最成功的十年。他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包括歌剧《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和大量交响曲、协奏曲和其他作品。这十年,被西方音乐史家称为“莫扎特时代”。

1891年,莫扎特在重病中创作宗教音乐《安魂曲》,尚未完成全部音乐的写作,就因为长期的辛劳和贫困,病逝在维也纳,终年三十五岁。

莫扎特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创作了五百四十九部作品,其中包括二十二部歌剧、四十一部交响乐、四十二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多种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

作为18世纪末期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在当时无疑具有进步的意义。

作品欣赏

乐曲的第一乐章,就显现出狂飙运动的狂野情绪。在当时的交响乐作品中,是只用两支圆号的,而莫扎特在这首交响曲中,却使用了四支圆号,一开头的四个小节,带有切分音的旋律就带有狂飙运动音乐的特色,充满豪情。这同莫扎特其他作品中那种天籁般的祥和与宫廷特色的辉煌都不相同。小提琴奏出的主题稍显平静,但只是为了后面的迸发做准备:到呈示部的后面,才略为显得平静一些,出现了比较典型的早期古典主义的温文尔雅的风格。但一到展开部,又充满了一种带有压抑的斗争。

第二乐章是慢乐章,bE大调,这是莫扎特常用以表达明快或柔美情绪的调,但是,这个乐章却很压抑,由大管衬托的小提琴加弱音器奏出的后半拍起的主题,有一种似断似续的叹息。

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bB大调,3/4拍。开始是整齐的齐奏,但听起来没有常见的皇家气氛,没有多少欢快的成分,而显出一种粗野和悲苦。

中段转入G大调,管乐器奏出一段非常优美的旋律,暂时冲淡了哀伤的气氛,现出一缕阳光,但很快又转入乐章开头的旋律,仍然保持了忧郁的情绪。

第四乐章是快板,奏鸣曲式,再现了第一乐章动荡不安的情绪,乐章的开始部分是急切的管乐弱音齐奏,但紧接着乐队的齐奏让情绪再次爆发,快速强烈的旋律比之第一乐章更为激烈。

版本推荐

克伦姆佩指挥爱乐乐团、新爱乐乐团,EMI公司,片号:5673312

这张CD收录了莫扎特《第二十一交响曲》《第二十九交响曲》《第三十一“巴黎”交响曲》《女人心》等四支序曲。

布鲁诺·瓦尔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1956年,Orfeo公司,片号:C430 961 B

布鲁诺·瓦尔特(Bruno Walter,1876-1962)德国美籍指挥家、钢琴家;1901年被聘为维也纳宫廷歌剧院乐长; 1922年后活跃于柏林、莱比锡和萨尔茨堡音乐节;1933年后,因受**迫害而离德去奥、法;1939年到其去世定居美国的二十二年中,达到了他艺术成就的最高峰;瓦尔特的指挥风格柔和优美,将管弦乐的各声部都处理得富于歌唱性;他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指挥传统,被誉为“莫扎特专家”。

这个版本是他于1956年莫扎特诞生二百周年时的历史性录音,十分珍贵。

巴瑞·华斯华兹指挥捷克—斯洛伐克爱乐室内乐团,NAXOS公司

华斯华兹在NAXOS出的莫扎特交响曲系列给人以无比新意与享受,由斯洛伐克乐团组成的室内乐团音色较纤薄,用来演奏仿古音乐却显得甜美动人,由于编制合度,录音出奇的好,比起同类其他演奏版本更具临场感,层次分明,木管与法国号清楚地置于弦乐器上。对一些初入门的爱乐者而言,此片是接触莫扎特交响曲的最佳选择。

同类推荐
  • 石窟:石窟雕塑奇观

    石窟:石窟雕塑奇观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一直以精美的壁画和形象的塑像闻名于世,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它位于河西走廊西端,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千年凿窟造像和不断修绘,形成了南北全长约1.6千米的宏大石窟群。莫高窟现存洞窟、壁画、彩塑,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 当代中国译制

    当代中国译制

    有人说如果没有翻译,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传到中国;如果没有翻译,中国的四大发明也不可能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如果说译制是电影在世界各国沟通交流的桥梁,那么译制工作者就是世界电影的普罗米修斯。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译制的过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翻译或者配音,因为诸多的译制生产元素,再加上生产之外的政策要素和市场要素构成了现代中国社会的译制文化。显然,当代的译制文化不仅仅涉及外来作品的引进,而且包括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国产影视作品的对外输出,由此才能说明译制的全部意义。希望通过此书,把我们对译制工作的热爱、体验和认识奉献给广大读者。
  • 普希金绘画

    普希金绘画

    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像雨果和歌德一样,普希金在绘画方面虽不是专业人士,却也是才华横溢。翻阅普希金的手稿和书信,会发现文字中间嵌入的线条轻盈、极度传神的速写。保存下来的普希金绘画作品有1500多幅。普希金绘画的内容包罗万象,有自画像,有朋友、沙皇、女友、官吏们的肖像,也有马、鹰、风景等。这些画寥寥几笔散布在文字旁,显然是作者心思的表露,爱恨情仇讥诮怨讽,跃然纸上。列夫·托尔斯泰说他“用诗歌思想”,同样,他也“用画思想”。本书是高莽先生在多年研究普希金文学、绘画创作的基础上,从普希金的1500多幅画作中精心编选而成,辅以详细的说明和生动的画作解读,是一本兼具欣赏和研究参考价值的佳作。
  •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其画风曾经数度改变。1941年,张大千前往敦煌临摹隋唐人物壁画,所画人物气势恢弘,色彩鲜艳亮丽,盛唐遗风跃然纸上,工笔设色成就卓异。张大千能仿石涛的笔法作画,人称张大千画的仿石涛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张大千周游世界时,汲取西方的一些绘画元素,创造出一种中西结合的泼墨泼彩绘画艺术,为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发扬光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李希凡现代文艺论著选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李希凡现代文艺论著选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李希凡现代文艺论著选编》共选取了作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及讲话稿计50篇。《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李希凡现代文艺论著选编》共分为四个篇章。第一部分主要展示的是作者对高扬社会主义文艺方向,坚持“二为”方针的理论阐述;第二部分是作者对高昂时代主题的主旋律作品的评析,再现了时代精神;第三部分主要摘录的是作者主编《中华艺术通史》的历次讲话,重温了各位艺术家的艺术涵养和道德品质;第四部分则体现了作者对艺术推陈出新,继承发展的孜孜追求。
热门推荐
  • 凤还凰:佳本盛装

    凤还凰:佳本盛装

    秦淮很郁闷!上辈子鸡飞狗跳的宅斗逼得她只能假作男儿身。上戏园子看一眼心上人,硬生生是成了断袖!皇帝老儿一道圣旨,她还得变身谦谦驸马……公主粘着她,一个不高兴就告白,秦淮秦淮,本宫爱你到死!行行行!你爱你的,我爱我的。好不容易穿个女装见一回心上人,居然还要先扮一回公主的假想情敌!罢了!本小姐不玩了……戏园子门口,秦淮搭了三尺高台,对着里面一阵高喊,“沈云英,你到底要不要娶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厨娘王妃向未央

    厨娘王妃向未央

    向未央,某职高烹饪班高材生,竟意外穿越了!让她嫁给王爷?还是小妾?no!no!no!她宁愿去做厨娘、开酒楼、当老板娘!将军也爱美食?那就要看你怀中的银子够不够了!太子又怎样,本小姐惹不起咱还躲不起?不伺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亶甲集

    亶甲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生前鲜为人知,死后震撼世界。他终身未婚,与父亲关系紧张,他的妹妹奥特拉·卡夫卡或许就是他最为亲近的人。卡夫卡的书信集中,《致蜜伦娜情书》、《致菲丽斯情书》和《致父亲》都已经有了中译本,而《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尚无中译。通过卡夫卡与家人的书信,可以看到这位孤独一生的作家难得的温情。
  • 狂妃驭凤:腹黑九小姐

    狂妃驭凤:腹黑九小姐

    她,本是全球最优秀的美女特工,却因执行任务时一场大气层波动,穿越了!清醒时,沦为轩辕大陆,上官家族最废柴的九小姐。咒死哥哥,咒疯娘亲,老爹不管不问,自己体质还极差!她本可享绝代风华,就算穿越也不能被轮为笑谈。机缘巧合下,手臂上多了一个凤凰刺青,栩栩如生,可显神灵,足够助她笑傲天下。当废物小姐变成天才王妃,傲世天下,只手遮天。从此,每每人们再次谈及九小姐时,内心深处都会迸发一种佩服与膜拜。
  • FBI心理操控术

    FBI心理操控术

    在多年的实战经验中,FBI越来越重视心理操纵的作用。FBI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心理控制,在生活和工作的种种场合中,心理操控术都可以使人在人际交往中胜出。在社交场合中,懂得并且运用心理操纵术可以使人们笼络更多的人呢新白妍可以有效驾驭他人,如此自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书便是为读者揭开心理操控的密码,让心里操控成为人人能读懂的东西。
  • 战机:天空中的较量(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战机:天空中的较量(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天空中的战机可望而不可及,本书详细介绍了各式各样的战机,是广大读者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普读物。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
  • 遍地青禾

    遍地青禾

    在家乡,所有的儿女,都是庄稼。夏天的夜晚,巴水河边的河畈里,露水如雨,河畈里的禾稼,一片拔节的声音。惊鸷偎在外婆的怀里看星星。外婆指着星星说:“我的乖,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这个世上住着三层人。一层人住在地底下,打一口井下去,半夜三更鸡未叫的时候,只要静下心来,就可以听见他们在说话。一层人住在云朵上,那里是天堂,只有开天门的时候,才看得见他们的富贵和辉煌。我们住中间。地下的人和天上的人都是我们的魂魄做的。”北风凛冽,红旗招展。朝天的喇叭里,语录歌儿响彻云霄。
  • 中华营养百味:家常美味主食

    中华营养百味:家常美味主食

    最常吃、最经典的家常美食,最全面、最深入的菜品解析,营养知识,烹饪技法,厨事窍门,集权威专家与身边百姓共同的智慧,对各类食品进行分类阐述,详细介绍各种烹饪方法,简单实用,通俗易懂。主食的做法更是深入浅出,让读者即学即会。倾力打造出让你一学就会的家常菜谱!
  • 萌妻难哄,首席宠婚甜蜜蜜

    萌妻难哄,首席宠婚甜蜜蜜

    她被他宠得无法无天,神鬼不怕,朋友说他太惯着了,他只道:“无妨,宠得无法无天,除了我,没人再敢要她。”她日渐爱上了这个强势霸道又不讲理的男人,以为此生幸福,却看见他颤抖着搂着另一个女人轻柔的哄着:“别怕,依依,四哥在,再也不离开你。”她才明白,所有的宠爱,都是偷来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