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8200000003

第3章 法则一:我工作,我幸福(2)

若问沙拉菲娜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是什么,她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帮母牛挤奶、牧牛、在果园剪枝、梳羊毛……事实上,她的乐趣完全在于她一辈子赖以谋生的工作。套用她自己的话:“这给我极大的满足,到户外去,跟人聊天,跟养的牲口在一起……我跟每个人说话——甚至是植物、鸟、花、动物,我觉得浑身舒畅、快乐;累了得回家真是一件不幸的事……即使工作很忙,一切仍是美好的。”

若问她,假如把全世界的时间和金钱都给她,她要做什么?沙拉菲娜笑了起来,把上面的话重述一遍:替母牛挤奶、赶牲口去草原、整理果园、梳羊毛。沙拉菲娜对都市生活并非一无所知,她偶尔也看电视、阅读新闻杂志。她有很多年轻的亲戚住在大城市里,生活很富裕,拥有汽车、各种家电,每年出国度假。但他们时髦而现代的生活方式,对沙拉菲娜毫无吸引力;她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既满足又平静。

工作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人要追求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工作。如果盼望不工作而幸福,那一定是空虚而没有希望的。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一个玩具士兵成天打瞌睡消磨时光,越过越烦。

“嘀嗒、嘀嗒……”闹钟每分每秒都欢快地歌唱,它对眼镜说:“我要把快乐之道告诉玩具士兵。”

“我觉得,切身体会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眼镜说。

于是,闹钟告诉玩具士兵:“邮局正招收邮递员,你去试试。到时,你会和快乐手拉手。”

玩具士兵欢快地吹着口哨,下班回来。“我知道了——无所事事难以快乐,能工作就是幸福!”

伏尔泰说:“工作可以撵跑三个魔鬼:无聊、 堕落和贫穷。”

无所事事难以快乐,无所事事的工作幸福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不免又让我想起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信中的一个故事:

在古老的欧洲,有一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刚踏进那片乐土,就有个看似侍者模样的人走过来问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在这里您可以拥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娱乐以及各式各样的消遗,其中不乏妙龄美女,都可以让您尽情享受。”

这个人听后,感到有些惊奇,但非常高兴,他暗自窃喜:这不正是我在人世间的梦想吗?于是一整天他都在品尝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时尽享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却对这一切感到索然乏味了,于是他就对侍者说:“我对这一切感到很厌烦,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给我一份工作做吗?”

侍者却摇头说:“很抱歉,先生,这是我们这里惟一不能为您做的。这里没有工作可以给您做。”

这个人非常沮丧。愤怒地挥动着手说:“这真是大糟糕了,还算是天堂呢!那我干脆就留在地狱好了!”

“您以为,您在什么地方呢?这里就是地狱。地狱与天堂的惟一区别就是没有工作!”那位侍者温和地说。

如此可见,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却要在失业之后,才能体会到这一点。在这个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年代,企业随时倒闭,公司随时裁员,每一刻钟甚至到每—秒钟都有人沦落到浩浩荡荡的失业大军中。而你能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这简直就是一种令人羡慕的幸福啊。

还有很多人都把工作看作是苦差事,尤其是干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更近乎是一种折磨。然而,你想过没有,一旦没有任何事情可做的时候,你不仅不能感受到愉悦,反而会感到更加痛苦。爱尔兰作家巴克莱说:“幸福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有人爱。”有事做不是造成不幸的因素,而是使你幸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工作,支撑起一个人的生活,支撑起一个人的人生。无论你处于何种环境、从事何种工作,都可以使自己幸福或不幸福,关键是你工作着,是否快乐着!

我工作我幸福,工作着就是幸福的!理由很简单:一个找到自己工作的人等于找到了幸福的源泉。

幸福不是目标,而在于追求目标的过程

关于幸福,从前有一个青鸟的传说。在一片森林里隐藏着一只能为人带来幸福的青鸟,因此就有很多人倾其所有去寻找它。在风和日丽的季节或在凄风苦雨的日子里毫不气馁地去追寻它。而在那片密林里,青鸟总是时隐时现。后来有一天,一个筋疲力尽的男人终于在一条溪边捕获了它,然后心满意足地进入了梦乡,不想醒来后那只鸟居然变换了颜色,成了一只普通的鸟,那人因此便气绝而死。

可见,幸福不是目标,它对于那些刻意追求幸福的人而言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如同那只传说中的青鸟。但生活中很多人却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忽视了幸福本身的含义和工作的真正意义。

有一个喜欢安静的老人独自生活了很多年,他非常习惯于这种生活,可是有一天这种生活被一群孩子打乱了。社区的一群孩子放学后都到这位老人的房子周围玩耍。他们大声尖叫、嬉笑,老人被他们的吵闹声弄得寝食难安。不久,这位聪明的老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对那些孩子说:“如果你们每天都到我这里玩,我每天给5元钱。”那天,每个孩子真的都得到了5元钱。在这以后,越来越多的孩子聚集到老人的房子周围玩耍。可是有一天老人没有出来,自然所有的孩子都没有得到钱。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有出来,心急的孩子们终于敲响了老人的家门对老人说:“既然你不再给我们钱,我们以后再也不到你这里玩了,并且告诉我们的朋友都不到你这里来玩了。”老人和孩子们都胜利地笑了。

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金钱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满足自己得到5元钱的渴望,孩子们不断重复老人要求的行为,而当有一天没有得到钱,自己的需求没法得到满足时,人们自然就认为应该结束这些行为。

其实,从这个故事还能领悟到另外一个角度的寓意:玩耍嬉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最大乐趣,这是一种能够带给孩子愉悦感受的自发行为,但是经过老人的“5元钱”刺激物的诱惑,孩子们玩耍嬉戏的行为目标发生了改变,嬉戏玩耍从一开始的获得愉悦感受的自发行为,变成了获得5元钱而重复的行为,这也恰恰反映了金钱等外在物质刺激物的诱惑力——既能强化你的目标行为,也能改变你原有的行为目标。

从这个故事进一步引申,会发现其实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中也一样存在这种“目标异化”的现象:一个人工作的目标是为了获得幸福的生活,但是往往为工作所累,不仅无法从工作中发现乐趣,甚至还因为紧张忙碌的工作和追求事业的发展而放弃了生活中能够带来幸福感受的要素,如爱情,家庭,休闲娱乐等。结果为了幸福而工作而不懈努力,最终却离幸福渐行渐远。

奥尔德斯·赫胥黎说:“幸福不是通过有意识的追求获得的,它通常是其他活动的副产品。”工作与幸福紧密相连,工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可以充分享受快乐的过程。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很是耐人寻味。一天,屡遭烦恼的几个年轻人请教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我们为什么寻找不到快乐呢?”苏格拉底没有回答年轻人的问题,而是对他们说:“你们先帮我造一条船吧。”几个年轻人只好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在一边,边学习技术边造船。不久之后船造好了,就在大家乘船游湖欢歌时,苏格拉底问:“你们现在快乐吗?”几个年轻人异口同声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告诉他们:“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忙得无暇他顾的时候,突然到来。”

由此可见,快乐其实根本不用寻找。它就在我们的工作中,只是我们没有被单独地提问快乐与否,没有发觉其实自己此时此刻就在快乐之中而已。

奥理略说:“幸福存在于一个人真正的工作中。”早上上班,路上塞车,从车缝里左穿右行一路小跑赶到公司,终于没有迟到,感到幸福;工作中,解决大大小小的事情,一天下来没有出现差错,感到幸福;听到了领导的表扬或客户的赞许,感到幸福;同事之间产生了误会,赶紧解释,误会消除了,照样能感到幸福。虽然这些都平平淡淡,但只要你愿意,就能从中感受幸福。卢梭说:“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以阳光的心态做好每件事,干好每一天,并使之成为一种常态,这样尽管显得平凡,但这种平凡却是一种真实的幸福。幸福不是一件穿给别人看的外套,也不需要靠别人的眼睛来评判,只要自己觉着是,幸福就正伴着你。

同类推荐
  • 18岁以后懂点心理学

    18岁以后懂点心理学

    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在家庭中担任什么角色,无论你处在人生发展的哪个阶段,心理学都会对你有所帮助。心理学不是一种可以教你成为心理学家的学问。然而我们在社会上生活,就要学会如何思考,学会变得更具有智慧,学会让自己更好地主宰自己的命运,学会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快乐!本书告诉你:18岁以后,你应该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如何摆脱心理困惑、如何获取成功等。没有抽象的理论,只有鲜活的案例,它能让你在精神享受中获得帮助。18岁以后,你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改变命运先要改变自身,改变自身首先要敢于剖析自己的心理。
  • 每天温暖自己一点点

    每天温暖自己一点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悄然改变着人生,只是自己深陷在不自觉中公然忽视。究竟是哪天起,梦都没有了斑斓的色彩?哪天起,分清了爱情和现实的距……
  • 阳光灿烂的日子(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阳光灿烂的日子(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 卡耐基成功处世艺术

    卡耐基成功处世艺术

    戴尔·卡耐基的成功得益于他高超的处世艺术,他在自己的奋斗历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而有效的处世经验。卡耐基认为,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具体的,因而个性各异,与这些独特的个人交往必须倾注满腔的热忱和诚意,饰外修内,表现出坦荡和真诚的品性,对方才能相信自己,这是成功处世的基础。
  • 做完美女人,品完美生活

    做完美女人,品完美生活

    做完美女人,是女人一辈子的修行;过完美生活,女人一辈子的梦想。作者在本书中讲述了做成功女人的12条修炼法则,教女人如何读懂自己、读懂生活,并让你在学习如何自我修炼的过程中变成日渐完美,日趋成功。优美的文字,富含哲理的故事,会让你在感受完美修炼真谛的同时享受到阅读的愉悦。
热门推荐
  •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如今已是午夜人静,望望窗外,天上只有孤清一弯新月,地上白茫茫满铺的都是雪,炉中残火已熄只剩了灰烬,屋里又冷静又阴森;这世界呵!是我肠断心碎的世界;这时候呵!是我低泣哀号的时候。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心灵倾诉的故事。
  • 妖妾

    妖妾

    M国首都,市郊一处废弃的厂房。“里面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释放人质,放下你们的武器,我们是国际警察……”听着外面警察的声音透过扩音器传进来,被包围在里面的人顿时面露惧色却毫不慌乱,眼光齐刷刷的望向了墙角坐着的黑衣女人。其中,只有一个胆小的年轻男人被吓得双腿打颤,几乎站立不稳。他害怕不是他的错,他才刚加入这个黑道组织,还没有“建功立业”就要被抓,被枪毙了,他……
  • 增广贤文(国学启蒙书系列)

    增广贤文(国学启蒙书系列)

    本书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编选相关的精彩故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青少年在诵读中轻松快乐地亲近《增广贤文》,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增广贤文》的魅力,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
  • 台案汇录庚集

    台案汇录庚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对一个死者的审判

    对一个死者的审判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月光下的银匠

    月光下的银匠

    在故乡河谷,每当满月升起,人们就在说,听,银匠又在工作了。满月满满的升上天空,朦胧的光芒使河谷更加空旷,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而又遥远。这时,你就听吧,月光里,或是月亮上就传来了银匠锻打银子的声音……《月光下的银匠》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作者阿来的短篇小说13篇,包括《野人》、《槐花》、《群蜂飞舞》、《阿古顿巴》、《月光下的银匠》、《格拉长大》等。
  • 我不相信你了

    我不相信你了

    被人陷害进监狱遭折磨,出监狱被司夜折磨,英年早逝的苏醒醒的一生。【前期虐女主,后期虐男主】
  •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 睿智丈夫须拿捏的18句话

    睿智丈夫须拿捏的18句话

    婚姻生活需要大智慧,学会怎样说话是其中关键的一项内容。只有掌握了这门艺术,才会有夫妻的恩爱、才会有与老人的和睦相处、才会有与亲朋好友的真挚亲情和友情。这个家才真正像一个城堡那样坚固,让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安全感,家里才会洋溢欢声笑语。
  • The Promise Bird 誓鸟

    The Promise Bird 誓鸟

    在大航海时代的宏大历史背景下,一个美丽的中国女子远下南洋,海啸夺走了她的记忆,她在大海里、岛屿上颠沛流离,被欺侮、被抛弃,历经生育、病痛、牢狱之苦,她刺瞎了自己的双目,只为寻找遗失的记忆。她为了寻找自己的过去,甘愿穷尽一生。春迟终于没能在沧海中找到那枚藏着她的记忆的贝壳,但她并没有把自己的故事归于茫茫。她被人们视为圣女。她是世上最富有的女人。海盗、歌女、宦官、部族首领、西洋牧师,他们的命运在南洋旖旎的风光里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