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100000005

第5章 缺爸少妈的日子很孤苦

■ 孩子来信

叔叔您好,我是一个十一岁的女孩,一个可怜的“孤儿”。虽然我有爸爸妈妈,但我觉得自己除了不用去孤儿院,其实和孤儿已经没什么两样了。

爸爸妈妈永远有比我还重要的事情,好像每时每刻都要处理事情,而我总是排在最后。在我们家最常发生的事情就是爸妈都在单位忙,留我自己在家。虽然他们不时地会问候我、嘱咐我,可是在冰冷的屋子里我却感觉不到一丁点儿温暖,有的只是一定会来的黑夜,和胆小却不敢将这一切说出来的我。

北方的冬天特别冷,可能是这个原因,所以我总觉得寒假也特别长。在去年的寒假里发生了一件事情,使我觉得自己特别的可怜。那天早上妈妈临时从单位赶回来,说是要去广州出差。晚饭前爸爸说他单位有事情,叫我自己弄饭吃。那时候外面正下着大雪,看上去很冷的样子,于是我决定在家煮方便面。

这是我第一次动手为自己做热乎乎的晚餐(以前都是吃凉的或是用开水泡面),可是结果却很失败,因为我差一点把家里的房子点着了。我家用的是煤气,由于电打火不是很好用,所以要用打火机来点着。上次妈妈做饭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可是不知为什么,我点了好几次也没点着,最后一次,终于点着了。可是火势大的超出了我的想象,也就是一瞬间的事儿,从燃气罩里喷出一个大火球,紧接着抽油烟机开始燃烧。我被吓懵了,愣了几秒钟才想起来用水救火。

虽然我并没有受伤,爸爸回来也并没有过多地责怪我,可是看着那像废墟一样的厨房一角,我心里竟是酸酸的味道,我只不过想吃一碗热热的方便面而已。

那个寒假我没怎么出去玩儿,我只想一直待在家里,这样爸爸妈妈一回来,就能看见我,我也可以多和他们待会儿。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趴在窗台上,看着楼下的行人,寻找爸妈的身影。很多时候,我看到的只是别的孩子同父母嬉笑着走过,这时的我总是很矛盾——既想看看这其乐融融的景象,看完了心里又不舒服。我不知道自己是羡慕他们还是嫉妒他们。

我常常幻想我的爸爸妈妈下岗了,这样他们就可以闲下来,可以不用每天为了自己的工作东奔西跑,可以有时间陪陪我。我真的很想和他们在一起,哪怕只是聊聊天、说说话。

叔叔,您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说自己是孤儿了吧?我觉得孤儿院的孩子也不过如此,甚至有的时候我还不如他们。他们可以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而我只能趴在窗台上一个人发呆。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特别可怜,虽然有爸爸妈妈,却感受不到来自他们的关爱……

■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在孩子心里,有妈才有家

看到这封信,我想起了曾经在山东安丘采访过的一个女孩,尤其是她那封写给妈妈的长信:

亲爱的妈妈:

我想您!

睡不着觉的夜晚,我想您;生病不舒服的日子,我想您;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想您。生气的事想和您诉说,高兴的事想和您分享……妈妈呀,您知道我有多想您吗?

时间像小河一样匆匆流过,一转眼又是春种夏忙的时节。刚刚过完母亲节,儿童节就要到了。对于这两个节日,我既期待,又害怕。“期待”是因为有“母亲”这个词,“害怕”却是因为我的妈妈——您——远在千里之外,与您一起“过节”对我来说只是一种奢望。

您为了这个家,背井离乡到千里之外去挣钱。我更知道您的艰难,您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付出了太多太多。

在学校的时候,我还有同学、还有朋友。可是回到家,就只能面对空荡荡的屋子和冰冷的锅碗瓢盆。在无数个夜晚,冷冷清清的家让我心生绝望。要知道,我想念的家,不是这个空房子,而是有您和爸爸在的那个温馨的小窝,那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过您了。妈妈,您好吗?

妈妈,您还记得吗?当初您离家的时候,我哭着想挽留您,但还是没有留住。我看见了您的泪水,我不再哭泣。因为我知道,这不是我能左右的事情,更不是您不愿意要我了……

虽然可以理解这一切,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愿回家了,甚至就连假期的时候也是这样。“妈妈”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开始慢慢变成银行卡上的汇款钱数和电话那头简简单单的问候。

我想念小时候,那时候,虽然生活苦难,但是我们的精神世界却很富足。如今,我在慢慢长大,你们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我也在学着让自己坚强。但因为失去了心中的根,我的成长就如同风中的落叶,没有方向,飘忽不定……

亲情的维系仅仅靠电话显然是不够的,孩子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看得着摸得到的亲情。为了解除孩子的孤苦,抚慰孩子的心灵,家长要尽可能多地让孩子看到我们的身影,给孩子一个“妈妈”,就是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缺少“父爱”的孩子像缺钙

当然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不仅要有妈妈,还要有那另外半边天——爸爸。

但是,在我二十几年间作过的大大小小近一千场家庭教育报告中,现场听众的男女比例,多数时候仅为1:4;而在家教咨询中,接到父亲们打来电话的次数更是少得可怜,通常境况下,都是母亲打来电话。

“爸爸不管孩子”——在中国,这几乎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爸爸们为什么这么不“热衷”对孩子的教育?

首先,我认为就是受到了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中国有一句话说了很多年,那就是“男主外,女主内”。即便是现在,女人和男人一样要在外面打拼,但是回到家,家里的一切依旧是由女人来打理和主持,这其中当然就包括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因此,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管孩子是母亲的事,父亲的主要责任就是挣钱养家,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长环境,给孩子安排好成长中的大事,为孩子撑起一片天。抱着这样的观点,父亲哪还会主动去管与孩子有关的那些“琐事”。

母亲十月怀胎,辛苦孕育生命;父亲则该工作工作,该娱乐娱乐。从生命孕育到孩子降生再到一步步成长,如果父亲在照顾、养育方面不主动靠前、帮妻子分担,长久下去,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孩子在成长时期根本不需要父亲的照顾,父亲们会认为,在孩子的成长初期,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赚钱养家,而真正发挥作用,则是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为他的人生大事出谋划策。

另外,一般父亲的工作相对繁忙些、应酬多些,没有时间参与到教育子女的事务中来。所以,家庭教育中,“父亲”总是缺席……

有些孩子的父亲因为工作需要,会长年出差在外,那么这些孩子就如同生长在单亲家庭里。有的父亲看了这话可能会有意见:我只是不管教孩子,不能就说孩子“缺少了父爱”啊!我也很爱我的孩子,正因为爱孩子,所以我才这么忙、这么拼命地赚钱,我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条件啊!

是的,没有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您的确爱孩子,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您还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孩子感受不到,那就是“缺少父爱”。

父亲角色的弱化和缺失,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而缺乏父爱的孩子也会感到焦虑和孤独。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孤独等情感障碍。

这封信让我想起了最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公益广告:

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在妈妈的劝说下刚刚入睡,听到门铃声就忽地跑出去喊:“是爸爸回来了吗?”妈妈告诉她不是,于是她又无限失落地回到自己的床上。此后一有声音,她就跑到门边,满怀期待地喊:“是爸爸回来了吗?”但是,每次的答案都很让她失望。最后,孩子在困倦无比时,带着遗憾睡着了……

当孩子缺少父爱到了一定程度,就很有可能会患上“父爱饥渴症”。即到了青春期时,缺少父爱的孩子会疏远甚至厌恶父亲,这种疏远和厌恶,掺杂着因为得不到父爱而产生的失望与凄苦。于是,他们会盲目地去尝试种种可能补救的办法,包括抽烟、喝酒、甚至性放纵或吸毒,以此来吸引父亲的注意。

一个健康、完美的家庭应该是由父亲、母亲和子女共同构成的,这三方就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只有相互连在一起,三角形才能牢固稳定。

实践证明,一个人降生到一个家庭之后,母爱不可无,父爱更不可缺。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父亲在孩子学习、生活和人生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榜样、示范及教导作用。这种作用是母亲无法替代的。

因此,可以说,“父亲”这一角色的缺失,实在是家庭教育中的隐痛,是孩子一生都无法弥补的缺憾。缺钙的孩子体不健,缺爱的孩子心不爽。父爱的缺失是一种痛,对孩子的成长是终身难以弥补的痛!

只有父母合力才能为孩子构筑一个温情的成长乐园,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同类推荐
  • 合作式养育

    合作式养育

    我们不想大吼大叫,却总是忍不住发脾气;我们不想动手打孩子,却总是情绪失控到抡起巴掌;我们很想跟孩子好好聊聊,却总是以争执结束对话……怎么办?!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罗斯·格林教授通过总结自己40多年的专业经验,终于找到了解决亲子冲突的颠覆性新方法:用支持、正面、非惩罚、非对抗性的方法,减少挑战性事件,改善沟通,修复关系,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一问世就引起轰动,名嘴奥普拉也邀请格林博士登上《奥普拉脱口秀》的舞台,介绍他著名的“积极合作式问题解决法”。有了这种方法,家长可以放弃唠叨、训斥、威胁、惩罚等手段,允许孩子发表意见,从而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从家庭作业到个人卫生,从睡前时间管理到看电视、电脑的时间,让家长和孩子都有最好的体验。
  • 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小学版)

    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小学版)

    小学的时代对孩子的成长很关键。从幼儿园到小学,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作息时间、自理能力的要求等,都截然不同。面对环境的诸多变化,孩子们能否适应,可能会决定他接下来小学生涯能否顺利展开。
  • 好妈妈富养女孩全书

    好妈妈富养女孩全书

    本书从“走进女孩的世界,解读成长的秘密;富养女孩,妈妈要把握的关键细节;家有女孩,妈妈要掌握点沟通艺术;养育女孩,重视培养她的良好习惯;为女孩“投资”,打造她的非凡气质;疏而非堵,帮女孩顺利度过青春期”等十大方面,全面解读富养女孩的方法与细节。和男孩相比,女孩天性柔弱,需要更多的爱和关注。因此,“富养”是最适合的教养方式。妈妈只有给女孩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女孩开阔眼界、精神富足、气质高贵、人格独立,从而变得更聪明,更自信,更有内涵。富养不仅指生活的富足,更是教育的富足。富养女孩不是娇生惯养,而是给她更为精细的教育。可以说,富养的着眼点,是给女孩一个幸福的人生。
  • 海豚王子历险记

    海豚王子历险记

    在浩淼烟波的大海中,有一个热爱和平的海豚王国,小王子乐乐和所有的居民一样,生活无忧无虑幸福快乐。可是乐乐太贪玩,不想学本领,认为自己是王子,不需要做任何事。为此,父王、母后还有海龟老师都头痛不已。就在他过生日那天,一直对海豚王国虎视眈眈的鲨鱼王国前来进犯,锤头大将军奉钢牙大王的命令,带领全国的鲨鱼兵,将海豚王国团团围住。
  • 爸爸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爸爸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爸爸对孩子的最大影响,在于生活态度和人格倾向。好爸爸是孩子的榜样,也是孩子崇拜的对象。爸爸及早认识到自己对子女的影响,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前提。孩子可以从父亲身上潜移默化地培养出许多好的品质,有些品质还会使其终身难忘,并终生受益,从这点上说,爸爸作为一个榜样的作用的作用,比金钱财富更为珍贵。
热门推荐
  • 佛说末罗王经

    佛说末罗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诸天众道

    诸天众道

    混沌之初,演化万物,皆为生灵,本源所化,是为大道,大道之下,众生平等,可当本源大道演化出灵,妄图以天命众生,以万物为刍狗,囚众生为蝼蚁时,众生又该何去何从!且看身负重任的少年,如何在这混乱的时代,帝道争雄,带领众生划破黑暗,迎接那破晓的黎明!
  • 盗墓之问鼎长生

    盗墓之问鼎长生

    千年前,长沙王刘发得知一个惊天大秘。之后,其五世孙光武帝刘秀为大汉延国祚两百年。这其中到底有着什么不为人知联系?千年之后,又是谁借天命之手,执子苍生。远古传说究竟是真是假,山海经记载的东西是否真实存在。当一切被掩埋在黑暗的地下墓宫,是谁撬开大门,将谜底解放。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道术、蛊术、血脉究竟谁能更胜一筹。【故事正在开始,各位读者请准备好瓜子饮料矿泉水,啤酒麻辣爆米花,一起来探索这个世界——最后的秘密吧。】
  • 重生末世追妻帝少

    重生末世追妻帝少

    穿成小说中快要领盒饭的实验体女配,某女欲哭无泪。死前见到女主,某女发狠了,你丫不让我好过,你也表想当成末世女王!报复成功的某女再次醒来,没回到自已的世界,却重生在原主末世前。明知女主将她当眼中盯,某女却还含泪放过女主一百次。遇上个冷男少将,第一次被冷冻;第二次被告白;第三次被求婚;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末世第一强者绝对是弯的。“你!我娶定了!”对于某少将霸道求婚,某女只是酷酷地回了句:“有病。”“楠楠乖,相爱的人不在乎性别的。”面对着如此厚脸皮,某女无语望天,她真的没时间,女主还等着跟她‘相爱相杀’!一生缘,缠一生,事事非非,唯爱不变!
  • 舞勺临街知髫年

    舞勺临街知髫年

    少年时与小伙伴一起玩闹偶然经过她家门前冲撞了刚巧出门的她,彼时端着沉稳实则稚气十足的应答让他眼前一亮,她却并不知晓他。两家的长辈熟识交好,她七岁时跟随父母拜访,见到了一直窝在书房貌似不愿理世事的他——此为互有婚约的两大主角的第一次正式会面。婚聘之书并未写好,一切看似长辈笑谈,此后十年间,两人互称兄妹虽说见面不多相处却很奇妙地融洽。突然有一天,当年的约定又拟新文正式敲定,婚前不能见面的习俗恰巧催化了他们的感情...本文风格轻松,男主为将门之后,年少掌家;女主读书不少智商不长型,锐利又可爱。
  • 治学·修身·养性

    治学·修身·养性

    古往今来,世人对治学·修身·养性有着不同的研究,但真正能悟透的人少之又少。只有博学多才的圣人,才能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心灵的闲适。圣人之所以能做到身心如一的平静,是因为他们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他们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向往安宁与恬适的生命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留给人们的烦恼,追求心灵的自由。
  • 不二王妃萌萌哒

    不二王妃萌萌哒

    她痞气冲天、行为乖张,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秒杀众武林高手;她神经大条、闯祸无数,却有一颗侠义之心;她大智若愚、大勇若怯,更是一个顶级医者;她既不倾城、也不倾国,却得众多英雄之心。她不做太子妃,不做盟主背后的人,一心只想祸害江湖。她是真傻,还是装傻?她是真二,还是装二?爆笑、绝宠、很抽风!正常思维的朋友,请慎入!
  • 王后的项链(下)

    王后的项链(下)

    《王后的项链》是大仲马在1849年和1850年发表的小说。故事取材于路易十六宫廷中的一个真实事件,以一条项链为线索,情节涉及欺诈和王室丑闻。在一定程度上是法国大革命前夕处于风雨飘摇中的路易十六王朝的真实写照。
  • 周易正义

    周易正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