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400000002

第2章 亚特兰蒂斯:在传说中失踪的古大陆(1)

引 言

在一些古老的地图上,人们发现,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见失落文明的指纹,但却看不见它们的真实面目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在世界文化史的研究中,有许多谜题悬案,其中之一便是亚特兰蒂斯(Atlantis,或译“阿特兰提达”,又叫“大西洲”)文明到底存不存在。千百年来,先是西方人,继而又有东方人对此怀有浓厚的兴趣,孜孜以求,寻找其踪迹。科学家们为此写了许多论文与专著,内容涉及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俨然成了一门新科学——亚特兰蒂斯学。

最早记载有关大西洲传说的人当推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年至前347年)。公元前350年,柏拉图在其著名的《对话录》中,记录了由他的表弟——苏格拉底的弟子柯里西亚斯所叙述的关于亚特兰蒂斯的故事。传说在12 000年以前,离直布罗陀海峡不远,在美洲、欧洲和非洲之间浩瀚的大西洋中曾存在过一个神秘的大陆,名叫亚特兰蒂斯大陆。其面积有2 000多万平方公里,“比亚洲和利比亚合起来还大”。这个岛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森林茂密,土地富饶,经济繁荣,科学发达,建筑宏伟,国富民强,威震天下。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在一次特大地震和洪水中,整个大西洲沉没海底,消失于滚滚波涛之中,踪影全无。

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果真是古代失落的大洲,还是寓言中虚构的人间天堂?至今仍是一个谜。柏拉图说出亚特兰蒂斯的故事,目的是证明上天如何惩罚信奉假神的人,听来像是个寓言。但柏拉图曾暗示亚特兰蒂斯的故事并非虚构。他说那场毁灭亚特兰蒂斯的可怕天灾,历代口述相传下来已有千余年。这个似幻似真的谜,一直到了今天,仍然在人们的心里荡漾,牵动着人们查究真相的兴趣。于是,大西洲何时存在,为何消失,位于何处等等一系列问题便成了人们颇为关心的事情。学者、专家们进行了许多的探寻和研究,给出了众多的解释。

■活灵活现的史前传说

追根溯源,要想解开亚特兰蒂斯的失落之谜,必须在柏拉图关于亚特兰蒂斯那久远的史前传说中寻觅一点一滴的蛛丝马迹。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都无一例外地想要重复这件枯燥无味的事。尽管这个传说很精彩,很具有传奇性,但他们的工作并不是怀着一种猎奇的心理去阅读,对他们来说,这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早已烂熟于胸。他们试图在每一个细微的叙述中发现不曾发现过的暗示或隐喻。

现在,我们也不妨跨越时空,重温一下那段传说中惊心动魄的一幕。

那是3 500年前,爱琴海那种令人又懒又倦的长夏就要过完了。某天傍晚,夕阳残照,勾画出一个近乎正圆形海岛的轮廓。岛上暗红色的火山,屹立在淡紫色的海面上。其景色之美,即使在爱琴海所有以美丽著名的岛屿间,也会觉得它特别引人注目。燕子在空中急急忙忙地飞掠,身上沾满了晚霞的余晖。橄榄树的枝叶,在微风中摇曳着。一天的繁忙过去了,海岛的港口静了下来。渔人带着银光闪闪的鱼儿上岸回家。狭窄街道上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有说有笑。女人坐在小屋门前聊天,尽是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话。镇上那些小工场里,传来陶工转盘的轻快旋转声。果园和葡萄园的工人,做完一天的工作,慢条斯理地朝着自己的家走去。影子越来越长,暮色越来越深。一股呛人的古怪热气笼罩着全岛。海水变成了铅灰色。地底深处传来隆隆闷响,初时断断续续,后来就响个不停。岛上的人惊慌失措。他们明白,那座5 000英尺高的火山是他们命运的主宰,这时就要爆发了。火山之神已从睡眠中醒来。

这些仓皇逃命的人,匆忙中抓些细软就往外跑。他们哪里知道,他们的岛连同岛上的文明就要毁灭了。从后世火山学家和地震学家收集的证据来看,那次火山爆发实在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猛烈的一次。

事发时先出现一股令人窒息的黑烟,随后就是连串爆炸。每次爆炸后,火山喷出的炽热浮石就像雨点般撒下来,火山灰随之铺天盖地。灾祸到了最可怕的时候,极大的内部压力迫使火山爆炸了。轰然巨响响彻地中海上空,真像是世界末日来临。全岛的绝大部分都被炸成灰烬。

喷出千百万吨岩浆之后,内部已经空虚的火山终于消停了,但这消停只是暂时的。不久,内部失去支撑的火山塌陷了,形成一个边缘峻峭的火山口,圆周足有37公里。等到大量海水涌进火山口时,更可怕的灾难——海啸来了。由地震或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大概算是自然界中最令人生畏的力量了。高达650英尺的巨浪从该岛向四面八方冲去,猛烈地拍击着四周的海岸。威力之巨,实属空前。

这就是今天的科学家根据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描绘推想出的亚特兰蒂斯在3 500年前被毁的经过。据他们估计,那次爆炸的破坏力,相当于美国当年在日本广岛投下的原子弹的爆炸当量的500—1 000倍。

事后,空中落下的火山灰,使爱琴海一带就算是白昼也是一片可怕的晦暗,一连持续了几星期之久,就像度过了一个特别漫长的黑夜。

火山灰继续落下来,经年累月积成的灰层现在称为“火山灰层”,厚达200多英尺,留在劫后残存的土地上。古希腊人称该地为“卡里斯地”。

现在的科学家相信,自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时代起直到今天,不知难倒多少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的“亚特兰蒂斯”之谜,只要知道卡里斯地发生过什么事,就应该能解开。

柏拉图是西方人文思想的鼻祖之一,也是亚特兰蒂斯传说的直接来源。柏拉图对这个沉入大海的大洲所作的片段记述,至今仍然引起现代人很大的兴趣。

■柏拉图寓言中的天堂之城

柏拉图记述的亚特兰蒂斯是一个人间天堂,其面积比“亚洲和利比亚的总和还要大”。岛上有绵延的崇山峻岭、草木繁盛的平原,并盛产大象等各种动物,还有许多景色迷人的果园。生产的果子“又好看,又好吃,枝头硕果累累,吃也吃不完”。地下贵重金属的蕴藏也非常丰富。古代人认为储存量尤为丰富的金光闪闪的山铜最宝贵。山铜是铜的合金,也许就是现代人所说的黄铜。

亚特兰蒂斯的首都建在岛中心。用色泽调和的白、黑、红三种石块建成的公共建筑物,既雄伟,又华丽,使亚特兰蒂斯的都城格外漂亮。城市的设计,更是独具匠心。全城以几个完整的同心圆划为5个区,运河系统四通八达,连接着各个大港口。柏拉图说,首都的运河和邻近港口“挤满了来自各地的船只和商贾。日日夜夜,人声鼎沸,非常热闹”。

市中心的宫殿和庙宇,更是豪华壮观:“整个外墙铺上纯银,尖顶则铺黄金。庙内的天花板用象牙砌成,到处都有金、银和山铜做装饰;其他部分,例如墙壁、柱子和地面等都铺上一层山铜。庙里供着金塑的神像。神像站在6匹飞奔的马所拉的车上,头触庙顶,十分巨大。四周另有骑在海豚上的100名海中仙女……”驾车的那个神就是掌管海洋和地震的“海神”。“海神”、“主神”和“冥王”三兄弟均分天下时,亚特兰蒂斯划归“海神”管辖。“海神”做了该岛的至高无上的主宰,又把他的那些儿子送到岛上住,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神性的民族。亚特兰蒂斯历经10个皇帝,他们把广大的帝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繁荣昌盛。

“海神”传下来的法律,使亚特兰蒂斯人民世世代代安居乐业。“海神”的公正更获得天下人的一致敬仰。这些法律是“由早期那些皇帝刻在一根山铜柱子上,山铜柱子就放置在岛中心那座海神庙里”。

可是,后来亚特兰蒂斯的社会开始腐化了。民间竟崇拜起贪财爱富、好逸恶劳和穷奢极欲的各种伪神来。一向对人性感到悲观的柏拉图写道:“到了圣洁的一面逐渐黯然失色,并被凡俗魔障掩盖,以至人欲横流的时候,那些担不起齐天洪福的亚特兰蒂斯人,就干起不正当的事来了。明眼人都看出亚特兰蒂斯人日趋堕落,他们天生的美德逐渐丧失。不过,那些盲目的俗人,利欲熏心,不明是非,还兴高采烈,以为得天独厚。”

亚特兰蒂斯人就是在这个腐化败坏的时代,发动了一场征服世界的战争。他们派遣了几支大舰队进攻其他岛屿,奴役地中海沿岸居民。唯一能够与亚特兰蒂斯敌对抗衡的,只有供奉掌管智慧、工艺及战争之神“雅典娜”的雅典。雅典的重甲步兵阻遏了入侵的亚特兰蒂斯人,打了场漂亮的胜仗。

这个挫折对亚特兰蒂斯人来说还远远不够。诸神已经决意要狠狠地惩罚背叛亚特兰蒂斯传统信仰的人。柏拉图继续写道:“随后,洪水和大地震相继发生。短短一日一夜的厄运,亚特兰蒂斯便沉下深海,无影无踪了。”

按照柏拉图的说法,这一切都发生在远古时期,距当时约2 000年。柏拉图认为亚特兰蒂斯在大洋中,就是“海克力斯之柱”以外波浪滔天的“西海”,海克力斯之柱就是今日的直布罗陀海峡。后世掀起亚特兰蒂斯存在与否及其地理位置的种种争论,大都是由柏拉图所说的这个时间和空间而引起的。

柏拉图所讲的故事来源如何?照字面意义,他的话有几分可信?他在什么情况下记述了这个故事?记述此事的用意又是什么?

仅在距今100年前,“特洛伊”和“迈锡尼”这两个城市还像亚特兰蒂斯一样,只是神话里的地名。早先,学者都相信荷马那篇叙述特洛伊之围的史诗《伊利亚特》,完全是根据神话与幻想写成的。但是,一位德国学者亨利·施里曼经过独立考证、研究,终于推翻了一切权威的论断。施里曼坚信《伊利亚特》的故事是历史的真事,根据这个信念,他找到湮没了的特洛伊旧址。他这次伟大的探险历程,成了许多寻找亚特兰蒂斯遗址的考古工作者的典范。正如希腊迈可亲王所说:“荷马对历史的贡献备受重视,相信荷马所述史实的人终于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这对怀疑亚特兰蒂斯是否曾经存在的人可能有些影响。”

但是,柏拉图所说的能像荷马所说的那样得到证实吗?亚特兰蒂斯和特洛伊两个故事有一个重大的不同:特洛伊的故事是古代的传说,世世代代辗转口述而流传下来;亚特兰蒂斯只不过是柏拉图个人的叙述而已。

这个故事写在柏拉图的名著《对话录》中。《对话录》主要是记载雅典知识分子经常进行的哲学辩论。这种问答式的辩论深受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的影响,论题从灵魂不死说到理想王国,范围极广。

柏拉图善于用寓言、比喻或其他文学技巧,把本来枯燥抽象的观念和辩论变为生动活泼的故事。他杜撰了许多故事,使自己的逻辑辩证更动听易懂。难道亚特兰蒂斯也是柏拉图用来说明哲学论点的一个虚构故事吗?

在《对话录》里,讲出亚特兰蒂斯故事的是柏拉图的表弟柯里西亚斯,他也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在对话中他三次强调真有其事,还引述了苏格拉底本人的话,说这个故事“好就好在是真实的,这要比虚构的故事强得多”。

柯里西亚斯自称,故事是听他的曾祖父卓彼得斯讲的,卓彼得斯则是听梭伦亲口讲的。假如这项资料是真的,即使存疑最深的人也得踌躇一下,因为梭伦是誉满希腊的诚实人。梭伦也是古希腊时代最卓越的立法者,在大家公认的古希腊七位圣人中以他最为睿智。梭伦在世的年份大约是公元前640年至前558年,比柏拉图写亚特兰蒂斯的故事时早了两个世纪。靠口述把这样一个故事流传下来,200年的时间自然不算很长。

梭伦没说这个故事是他开始讲出来的,而是在大约公元前590年,他到埃及去旅行时听来的。梭伦在尼罗河三角洲一个古城萨利希耶,遇到不少信奉“尼慈”女神的祭司。他们都受过高深的教育。梭伦向来渴求新知识,就向他们请教了许多古代的事情。一位老祭司谈起了9 000年前自己原籍雅典的祖先的英勇事迹,也谈到亚特兰蒂斯的悲惨命运。梭伦听到这个故事后,感到非常惊讶,就用希腊文记述了下来,打算写篇史诗,因为他是政治家,也是杰出的诗人。可惜他未能如愿就去世了。

如此说来,可能是埃及历史学家不厌其烦地把史实刻在了碑上,或写在了宗教经典里,才使亚特兰蒂斯的故事流传下来。假如真有亚特兰蒂斯,那么它与埃及发生的任何关联都很重要:因为埃及人不单听到过亚特兰蒂斯,还可能跟这个强盛的岛国有过密切的贸易关系。假如古埃及关于亚特兰蒂斯的传说是真的,那么就是柏拉图自己把问题弄糊涂了。这位哲学家很可能是把听来的故事再用文学的方法改写后传了下来。当时他完全可以这样做。

有一点应该特别注意,就是柏拉图提及亚特兰蒂斯的目的是谈论哲学,而不是讲述历史。许多学者都没有指出,柏拉图在《对话录》中所关注的是雅典人的智慧、崇高和正直的影响,而不是亚特兰蒂斯。遭劫的亚特兰蒂斯人,是梭伦和柏拉图两人祖先的现成对比。古代雅典人就是柏拉图所谓的“正直人”,他们创建了这位哲学家在其名著《理想国》里所描述的理想国度。拿亚特兰蒂斯沉沦的故事作对比,更能显出这个雅典城邦的优越。

然而有些古典作家并不把柏拉图的寓言当一回事。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就认为,那不过是个颇富诗意的虚构故事,老师目的只是为了使自己的论断更具说服力;亚里士多德还认为柏拉图创造了亚特兰蒂斯,是为了在故事完结时,能够轻易把它沉掉而已。事实上,许多别的作家也持同样的态度,认为这只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需要而已。

但是另有一些学者则始终对此持怀疑态度。公元前300年前后的克阮道,是第一个论述柏拉图著作的人。他坚信柏拉图关于亚特兰蒂斯的叙述,每一个细节都是真的。大家相信克阮道曾去过埃及,亲自核查了梭伦的资料来源。两个世纪以后,斯多亚派哲学家、学者波塞唐纽斯曾引述这个说法。亚特兰蒂斯究竟是事实还是虚构呢?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23个世纪之久,引起了不少荒谬的玄思奇想,也产生了无数刻意捏造的假科学。亚特兰蒂斯甚至成了邪教方士、巫术祭司、招魂术士、圆光法师以及科学幻想小说家等喜欢利用的神话世界。当然,也受到了众多态度认真严谨的考古学家的普遍注意。

同类推荐
  • 明朝大悲咒

    明朝大悲咒

    本书是熊召政研究明朝历史的感悟笔记,刻画了明朝的皇帝、大臣、读书人、大太监等,同时还叙述了明朝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在这部书中,作者阐述了自己的历史观,如权臣不一定是奸臣,好人不一定是好官。对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者总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剖析,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
  • 毛泽东与东周列国志

    毛泽东与东周列国志

    毛泽东熟悉历史,其中有一段是东周列国,也就是从周平王迁都洛阳到秦始皇这段悠久的故事。六经皆史。他从小就读古书,有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凡先秦诸家著作,无所不读。
  • 舌尖上的大宋

    舌尖上的大宋

    天才小厨子穿越到大宋,开动头脑风暴忽悠到万贯家财开了家饭馆。杨怀仁看着水深火热之中的大宋子民大声宣布:“哥来拯救你们了!”百姓们说:“吃了他做的面,腰不酸腿不疼了,上楼都不费劲了!”皇帝说:“吃了他做的菜,朕觉得龙体康泰,一夜十八次郎不再是梦!”将士们说:“吃了他做的饭,砍起胡人来如砍瓜切菜,爽!”番邦蛮子们说:“我要做宋人!我再也不要做胡人!”烹东西南北四方菜肴,品酸甜苦辣百味人生。友情提示: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打妖妖灵。书友群:567,499,926,欢迎各路吃货前来指教。
  • 天津往事:藏在旧时光里的秘密地图

    天津往事:藏在旧时光里的秘密地图

    《天津往事 : 藏在旧时光里的秘密地图》 以一个个地标建筑为入口,娓娓讲述了天津不同寻常的近现代历史。政治上的刀光剑影,经济上的兴衰进退,才子名伶的风流婉转,市井巷弄的繁华喧闹依稀如梦的往事中,建筑留给人们跨时代的记忆,散发着令人迷醉的气息。
  •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变革史》是一本讲述中国从农耕社会到现在的土地制度变革的书。它立足当今中国第一热论的土地问题,分析了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如周代的“分封建制”和“不籍千亩”,北魏的“太和改制”、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入亩”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土地制度变革,并最终结合研究成果,提出对未来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建议。
热门推荐
  • 你与星辰皆入梦

    你与星辰皆入梦

    季颜颜:“这个特别关心是怎么回事儿?”韩金栩装傻:“我不知道。”晚上电话时。季颜颜:“这个特别关心到底是怎么回事?”韩金栩:“实话告诉你吧,我一开始想设田子硕的,但是怕你弄死我,后来我就设我自己了。”季颜颜心想:你设你自己,你就不怕我弄死你吗?
  • 重生柯南当侦探

    重生柯南当侦探

    老天和高成开了个玩笑,穿越到了案件频发的世界,却全然忘记了案件始末。好不容易经营一家城户侦探事务所,隔壁却是死神小学生所在的毛利侦探事务所,糊涂大叔也已经开始成名。一套卡片系统,一把木刀洞爷湖,一个萝莉助手,在大都市东京开始了努力打拼。 智商300?全能天才?黑科技?魔幻推理? 唔,貌似只是个普通人成长为侦探的故事而已。 不过既然这个世界有怪盗基德,有鲁邦三世还有许多麻烦角色……怎么也没法懈怠。做柯南世界的金田一,古畑任三郎,汤川学……目标是第一的名侦探群号:805918160
  • 白色流淌一片(精装纪念版)

    白色流淌一片(精装纪念版)

    在剧烈转型的社会背景下,小说人物跨越了漫长的30年。以主人公许佳明为视角,叙述了他六个人生阶段的六个独立故事,从八十年代到现如今,前后跨度三十年,在侧面展现时代全景的同时,六个主题分别为希望,告别,成长,信仰,占有欲与梦想。许佳明的一生不仅是一代人心灵图景的变迁史,更是让你读懂近30年来中国的入口。他活得足够老了,癌症晚期,死后的保险金比他的命还重要;他,生下时就哑了,一生从未讲过一句话,却把继子当作这世界最后的善意;她美丽过、值钱过,在年老色衰时嫁给了一个不会说话的人,她终于不必再听话;她自杀了,带着肚里的孩子一起,他们的年龄加在一起还不够理解周围的恶意;她可以放弃的东西很多。
  • Israel

    Israel

    Fleeing persecution in Europe, thousands of Jewish emigrants settled in Palestine after World War II. Renowned historian Martin Gilbert crafts a riveting account of Israel's turbulent history, from the birth of the Zionist movement under Theodor Herzl through its unexpected declaration of statehood in 1948, and through the many wars, conflicts, treaties, negotiations, and events that have shaped its past six decades—including the Six Day War, the Intifada, Suez, and the Yom Kippur War. Drawing on a wealth of first-hand source materials, eyewitness accounts, and his own personal and intimate knowledge of the country, Gilbert weaves a complex narrative that's both gripping and informative, and probes both the ideals and realities of modern statehood.
  • 泪重华

    泪重华

    都城的花,开了又落。又是你,掠过我心上。为你,我杀人无数;为你,我叛变师门;成魔成仙我不在乎,我只在乎和你生死与共。
  • 快意情仇录

    快意情仇录

    南偷燕王李三郎(又是滴血七鹰中血鹰)的爱恨情仇。
  • 体育教育与人的发展

    体育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不同时代的人们给予其不同的理解。从历史来看,中国古代文明中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内容的六艺是古代中国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目标。而我国传统哲学也是以实现“仁、智、勇、德”为核心的理想人格为主题而展开的。西方哲学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这样的观点。近代西方哲学也是积极推崇自由、平等、博爱,着眼于解放人和开发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最终解放即人的全面发展应是其最终追求的目标。
  • 只想单身之前任再见

    只想单身之前任再见

    “这次再见,是为了下一次再见不一样的我做准备。”----林薇“这次再见,是为了再见更美的你。”----陈梓铭再见,前任!希望下一次的再见,我们可以成为人生旅途中的伴侣!
  • 上古麒麟剑
  • 湖光山色(茅奖作品)

    湖光山色(茅奖作品)

    小说以曾进城打工的乡村女青年楚暖暖为主人公,讲述了她回到家乡楚王庄之后不断开拓进取、进而带领全村创业的故事。暖暖是一个“公主”式的乡村姑娘,她几乎是楚王庄所有男青年的共同梦想。村主任詹石磴的弟弟詹石梯自认为暖暖非他莫属,但暖暖却以决绝的方式嫁给了贫穷的青年旷开田,并因此与横行乡里的村主任詹石磴结下仇怨。从此,这个见过世面、性格倔强、心气甚高的女性,开始了她漫长艰辛的人生道路。小说结构严密,充满悲情和暖意,作家以他对中国乡村生活的独特理解,既书写了乡村表层生活的巨大变迁和当代气息,同时也发现了乡村中国深层结构的坚固和蜕变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