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400000015

第15章 巨石建筑:来自古文明的无字天书(3)

这些辉煌夺目、金光闪闪的明器,加上建造巨形方石柱的特殊结构,使霍尔爵士及其同时代的考古学家都相信,古代英国人的技艺一定是由外族人带来的。有的考古学家认为,从明器之丰盛看来,铜器时代的一小批外来侵略者曾经在当地定居过,并指使技艺较差的土著建立这座巨形方石柱。这些侵略者,可能来自希腊本土荷马时代的要塞迈锡尼。墓中的一些珍贵物品,如彩陶串珠和镶金边的琥珀圆盘,证明当地直接与爱琴海一带及间接与埃及有过贸易往来。况且,迈锡尼城的石门口,同样是用巨形方石柱那种榫合法建造的。那么,设计巨形方石柱的人,会不会是从地中海地区来的希腊远征军呢?

铜器时代的侵略者,也可能来自以竖立石柱闻名的布列塔尼地区。举例来说,卡纳克就有成千上万块平行排列的巨石。这一带地方,还有大量奇特的“战士”墓集中在一起。不过,卡纳克的巨石是否也是铜器时代同一民族所建立,则仍有待考查。在布列塔尼古墓里发现的明器,尤其是青铜匕首,也跟巨形方石柱地带发现的酷似。

然而,建造巨形方石柱的真正原因,似乎不是出于突然从外而来的巨大力量,而是在于那个地区本身逐步繁荣的结果。用碳14放射性同位素查验法测出,巨形方石柱的年代为公元前2750年左右。这个结果使考古学家大吃一惊。这显然证明巨形方石柱的建造结构,不可能是受到来自爱琴海地区的影响,因为它比迈锡尼时代还要早上四五百年。而2个有“金光闪闪的明器”的古墓,则比一般人所揣测的年代晚了许多。因此琥珀圆盘和彩陶串珠等舶来品,可能真的是从地中海地区换来或输入的。布列塔尼的战士在巨形方石柱一带出现过,似乎仍有可能,尤其是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以后,资源与权势都集中在这一地区的那段时期,就更有可能了。他们还可能组成贵族阶级的核心,统治该地至少600年之久。

尽管这批外来移民有权有势,巨形方石柱的建造,也不应完全归功于他们。巨形方石柱并不是在文化空虚的时期竖立的,也不像今天在索尔兹伯里平原上所见的那样孤单单的只此一座。大不列颠群岛上,共有石柱圆阵900座以上,可是结构的精巧,没有一座可以跟巨形方石柱媲美。这些石柱圆阵都是在新石器时代和铜器时代建立的。那时候的人民安心过着农耕生活,主要依赖牧畜及种植小麦、大麦等谷物为生。他们的生活方式显然颇为宽裕,1年中尽可抽些时间集合起来,建立相当耗费人力的巨石结构物。巨石结构物之中,有一座称为“杜灵顿垣墙”,距离巨形方石柱只有两公里左右。几位考古学家曾经在这个地方,发现2座木造的巨大圆形建筑物的遗迹,其中一座的直径达127英尺,白垩土上挖出的柱孔,一圈一圈的形成几个同心圆。建造这种建筑物的人,必然是熟练的木匠,因为较大的一座屋顶可能是倾斜的锥形,正中还有天井,建造年代约为公元前2500年。从发掘出来的情形可见,这样宏大的建筑物,如果不是用来居住,而是用来召集大众开会或举行祭祀的话,可容得下好几百人。

巨形方石柱可能继承了建造这种复杂的木造建筑物的传统。巨形方石柱的楣石都是用榫合法互相衔接,兼与直立石柱顶端嵌合,这正是木匠剡木相入的手艺。看来建造巨形方石柱的人,是仿效圆形建筑物木拱门的建造法来建造的。

■历时一个世纪的巨形方石柱建造史

考古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巨形方石柱的建造,在史前时代分3个阶段进行,前后历时近千年。最早的一期大概从公元前2750年左右起,考古学家称为“巨形方石柱一期”。巨形方石柱之中,最令人费解的工程——“奥布里洞”,就是这个时期所建造。该工程名字取自发现人约翰·奥布里。他是17世纪一位作家兼古文物学家。

这些洞都是在环绕整片工地的沟堤竣工后不久发掘的。沿堤内缘有一圈浅坑,共56个,浅坑之间的距离,经仔细测量过。浅坑几乎是挖好后即刻就填平了。经发掘后推断,浅坑内从未竖立过石柱或木柱。有些浅坑内的填塞物中虽有骨灰,大概也是在浅坑填满之后才由人塞进去的。巨形方石柱一期还有同样难以解释的其他特征。例如,竖在东北入口处外面的著名的“踵石”,和几排参差不齐的木柱等。要研究这个时期的木柱、石柱、浅坑和土工作业,切不可忽略一点,就是其中有许多结构已在日后建造阶段中淹没了。考古工作虽有助于重新确定许多淹没无存的特殊结构的原来位置,可惜立论多半是纸上谈兵。举例来说,迄今还没有人在巨形方石柱遗迹的中心或整个西半面进行过发掘工作。

其后的两个建造期,在技术水平和建造抱负方面,都比第一期要高得多。“巨形方石柱二期”,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最先修筑的大概是一条两旁有并行沟堤的长道,通往约两公里外汉普郡的雅芳河。至少有82块巨石可能是经由这条路线运到工地的,每块巨石重4吨以上。这些石头是从威尔士西南部皮利斯里山运来的,那里有成分相同的石块,称为“青石”。运送青石的路程有240公里远,想必要用木橇木筏作运输工具,因为有一半路程要把石头运过威尔士南部海面与布里斯托尔海湾。

全部工程所涉及的艰难险阻,以及进行这项工程的动机,都叫人难以想象。已经知道的一条线索是,当年用青石制成的斧头和其他器具,曾在大不列颠各地,包括巨形方石柱一带,有过大量交易。这种石料可能有特殊的或者是神圣的价值。

双重圆阵的西面部分始终没有竣工。建造人大费工夫才把青石从威尔士运来,却又半途而废,取消了原定的计划,实在无从理解。他们那时可能已想到要建造更为宏伟的最后一座神殿,即是世称“巨形方石柱三期”的工程。这一期大约始于公元前1900年。

从实际施工的技巧看来,巨形方石柱三期那些建造人,绝不是未开化的原始民族。在艾夫倍利一带,本来就有许多不牢固的大圆石,他们挑选了至少75块坚硬的砂岩石,把每块砂岩石放在滚木或木橇上,用绳索拖到南面约20公里外的工地去。利用木橇拖运巨石的工作,大概要在地上积雪坚实或地面结了冰时,才能进行。不过,要移动最大的砂岩石块,恐怕得用1 000人拖拉绳索。接着便要用无数同质的小圆石,把这些砂岩石块雕琢成形。

运输与雕琢石块的艰巨工作做完之后,还有另一项同样艰苦的工作要做。那就是把巨石一块块竖起来,以及使用汇合法把楣石准确地放在石柱顶上。圆阵结构稳固与否,全在于每一块巨石是否都安稳平衡。还有,巨形方石柱的整座地基并不平坦,圆阵内的地势,东南边比西北边高18英寸。要准确度量楣石上边顶面很不容易,但最终从圆阵一边到另一边,高度相差不足7英寸,建造人的技能的高超由此可见一斑。

其后500年间,巨形方石柱的位置排列,又稍做修改,其中一项,是把二期的青石重新排列。在那个时期,巨形方石柱一直保持重要地位,成为全欧洲最宏伟的巨石结构。

纵使考古学家能确定巨形方石柱的年代和建造法,还有一个最令人费解的问题始终解答不了:这座历史上出名的庞然巨构,到底有什么用途呢?在曾有人类居住过的地方,常发现一些残骸。这些残骸、燧石、陶器破片、食物余屑等等,通常就是推断遗址年代和用途的主要线索。不幸的是,巨形方石柱跟许多同类的史前巨石遗迹情形一样,在附近无法找到这些线索。这种情形也许适合于证明巨形方石柱原是圣地,跟日常生活无关,只在特殊节日人们才到那里去。

一般而言,在大不列颠北部,石柱圆阵里面多半是坟墓,南部则较少这种情形。这些巨石结构可能是族长或战士葬地的标识。至于艾夫倍利或康布里安山中凯瑟克附近的克塞尔里格那些巨大石柱圆阵,则几乎可以肯定是史前人类群体与宗教生活的主要聚会场所。另一些石柱圆阵,例如在外赫布里底海面刘易斯岛上可兰尼思地区发现的,则可能也是祭司用来观察天象的简单天文台。现在有明显的证据证明石柱圆阵有多项用途,有些遗址且曾一再重建使用,历经千百年之久。

有一派学说以为巨形方石柱是结构复杂的天文台,甚至是史前的一种“计算机”。这种说法在过去10年间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其实多年前初次揣测建造巨形方石柱的动机时,就已经有过类似的学说了。

例如,古文物学家斯特克利在1740年出版的名著《巨形方石柱——重归英国督伊德教徒之圣庙》中,就指出这座遗迹的轴线,指向夏至那天日出的位置。早期的一些学说,往往怪诞不经,如杜克牧师在1840年时认为,横跨整个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遗迹,就是太阳系的一个大模型,巨形方石柱则代表土星运行的轨道。

英国人洛克耶爵士和美国波士顿大学天文学家霍金斯,分别在1901年和1963年,进一步用科学方法,探寻巨形方石柱在天文学方面的功用。霍金斯在1965年出版了《揭开巨形方石柱之谜》一书,描述如何利用电脑证明,巨形方石柱的结构含有不少重要的天文准线。此书一出版便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霍金斯和霍伊尔爵士等天文学家,都曾经提出一些惊人的学说。他们认为,巨形方石柱的几个重要位置,包括踵石在内,似乎都是用来粗略地测出夏至那天太阳在北回归线上升起的位置。从反方向看同一视向线可以观察冬至那天太阳在南回归线上落下的位置。1年中这两个关键节令,对于编订定一套显示收获期及节日的简单日历,显然非常实用。

巨形方石柱的结构,似乎也含有主要节令时月亮升落的准线。利用巨形方石柱有系统地研究月亮运行,也许是基于对天文科学的好奇心,或是为了一些宗教上的原因,也可能两者兼有。月亮的运行不像太阳那样年年周而复始,建造巨形方石柱的人,或许在发现这个现象时,便对月亮发生了兴趣。

月亮除每月升落有定型外,还有个历时约19年的太阴周。靠近巨形方石柱入口处约有40个柱孔,排成6行,跟月亮在周期中到达最北的位置正好符合。既然有6行柱孔,就可能代表6个太阴周,即是说观察月亮运行有100多年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确实是当时那些天文观察家的一项辉煌成就。

有的人说得更为详尽,认为当时已经有人经常观察日月运行,试图预测日、月食的日期。这种学说把观测月亮的争论向前推进了一步。霍金斯的高见之一,就是指出奥布里洞的数目跟56年一个周期的年数相符,所以可能用来预测日、月食。那么,根据霍金斯的学说,奥布里洞便成了一种附有活动指标的“计算机”,用来追测日、月食有规律的周期。这个揭开奥布里洞之谜的解释虽然颇为动听,可惜除56以外,其他数字对于日、月食的探测,更为简易有用。总而言之,巨形方石柱现存的一切,没有一点足以确证当年曾经有人在这里观测过日、月食。

最早建成的巨形方石柱一期的结构中,把石柱圆阵作天文台之用,最为明显。其后两期的结构虽比最早期的复杂得多,在天文学方面却不见得有什么进步。建造二期结构的人,在巨石排成的双重圆阵入口处用四对巨石标出夏至日出的准线。这种以观测天文为重的情形,在三期也就是最后一期,依旧不变,因为主圆阵的30条直立的石柱和正中的19块青石,都与太阳周和太阴周相符合。起初两期的主要视向线,绝少被最后期的宏伟结构遮挡。但无论如何,最后期结构绝非精确的观察工具,根本不能跟一期相比。因此,可能有一种至今难明的情况出现,在建造巨形方石柱的1 000多年历史中,天文学研究的水准反而低落了,也就是从一期那种有系统的实用设计,退而成为最后期那种只具有象征意义的宏大结构。

不过,以上所述,都可能正确,但因考古方面所得证据有限,所以引起了无数找不出答案的问题。总之,负责研究巨形方石柱的学者多半承认,建造巨形方石柱的人,具有惊人的建筑技巧。另有许多学者则提出一些独出心裁,甚至想入非非的理论,用来补充证据的不足。有人认为巨形方石柱操纵在一批专门研究天文的祭司手里,用来观测月亮,但是未必准确。又有人精密地量度了巨形方石柱的尺寸后,深信建造的人用的是一种标准的度量单位。至于是什么单位,是巨石码、罗马尺、英尺、埃及腕尺,还是金字塔寸?各说不一。

最后的答案始终是一个谜。巨形方石柱千百年来一直保持着独有的神秘气氛,不容人们探究揣测。虽差不多可以确定它是个天文台,也是个神殿,但是否还有其他用途,至今还不得而知。

巨形方石柱建造史

一期:开始于公元前2750年左右。首先挖出一道圆形的沟,把挖出来的碎石筑成一道两米高,直径106米的沟堤。然后沿着沟堤的内缘挖掘56个洞,现今称为“奥布里洞”。洞挖好以后,几乎马上便又填平,原因何在,至今无从得知。围堤入口处,有两块“门石”分列左右。围堤外头另有一块踵石,大概是依夏至那天太阳上升的轴线竖立起来的。此外还有40条木柱,标出各年冬至那天月亮所处的最北位置。这个位置逐渐转移,约19年为一个太阴周。4块称为“岗石”的石柱则列成长方形,顶点都是日、月视向线的相交点。

二期:约在公元前2000年,修筑了一条近两英里长的大道,连接工地和汉昔郡的亚芬河。在围堤内,此时也开始坚起青石柱来,合成双重圆阵。双重圆阵的入口处。竖立了8块大石;大道的中线上,也竖立了两块大石。作用都是为了要把夏至那天日出的位置,更加明显地标出来。原先在围堤入口处的两块门石,此时已经移去了。踵石和两块岗石的四周,都各挖了一道圆圈形的小沟,大概是用来标出主要的天文观察点。

三期A与B:这一期大约于公元前1900年开始。首先把原有的青石全部移开,腾出了空地。然后用砂岩石块(即20英尺外艾夫倍利附近发现的圆石)建造宏大的石柱圆阵,还围着砂岩石柱圆阵挖了两圈新洞,形成两个同心圆。可是这片挖了新洞的地方从未使用过。圈内有一列马蹄形的三石塔(把一块横石置于两块直立的石头顶上构成),在中心的地方大概还留下几块青石。围堤入口处重新竖起两块直立的大石。

三期C:最后,在砂岩石柱圆阵与马蹄形三石塔之间,用青石块围成圆圈,建筑也就完成了。

同类推荐
  • 历史就是这么率真

    历史就是这么率真

    本书收集了大量令人信服的历史资料,介绍了一些已被后人脸谱化的历史人物不为大众所知的另外一面,从而让读者了解到他们也是优缺点并存、有血有肉的人,进而对这些历史人物有更深入、客观的认识,建立更为完善的历史观。
  • 横扫欧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横扫欧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遗梦千年·寻秦

    遗梦千年·寻秦

    卫龙是一位历史系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没有立刻参加工作,而是留校参与研究有关秦始皇之死的历史课题。阴差阳错中他在考察时穿越回秦朝。依靠自己的运气与贵人的帮助,逐渐走近秦始皇,并走上了一次惊险的旅程……
  • 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许倬云先生以宏阔的视野与通俗的语言,高屋建瓴地描绘出一幅现代文明的全景图:从宗教革命到民族国家的兴起,从启蒙运动到工业革命到近代资本主义大发展,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勾勒出现代社会的形成及发展,反思了文明进步的得与失,展望了人类的前景。
  • 吴将

    吴将

    风雨飘摇的晋朝,有那么一个池塘边的少年他英俊潇洒,智计通天(好罢才两个词我就编不下去了)他成了恶贯满盈,卑鄙无耻,无数人唾骂与唾弃的大反贼。
热门推荐
  • 感谢我们的对手

    感谢我们的对手

    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们需要对手。因为对手是我们成功的标尺。我们也应当感谢对手,因为是他们的存在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是他们自身的努力,迫使我们更快地成长。由于对手的存在,我们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有更多的激情,会领略到更多美丽的风景,我们的生命也会因此闪耀出更加动人的光辉!我们和对手因为各自的理想和憧憬而相互了解,又因为各自的目标和追求而彼此竞争。对手让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和飞跃。对手与我们一起被放在生活天平的两端,互相验证着对方生命的价值。一旦失去了对手,天平就会失去平衡,而我们自身生命的重量也失去了凭据和依靠。
  • 龙城录

    龙城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激励学生自信坚韧的励志故事

    激励学生自信坚韧的励志故事

    本书精选经典励志故事,在一篇篇精彩的故事中,你将会充分领略到梦想的价值、目标的作用、心态的充实、勤奋的感召、意志的坚忍、习惯的力量、时间的宝贵……心灵深处会油然而生一种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引领你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敢向前。
  • 发现世界丛书·冷酷兵器

    发现世界丛书·冷酷兵器

    发现世界系列丛书之一,丛书讲述各学科中的“发现”故事,注重展示整个事件进程中发现者们是怎样思考的,以及不同阶段思路的变化;这些发现怎样改变了世界。本册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作为“发现世界丛书”之一本,作者介绍陆、海、空兵器和新兵器的发展历程,介绍这些兵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它们的原理、构造、性能和战斗用途,其中参插了一些战斗故事和趣闻、旧闻,使读者对兵器世界有个概貌性和全方位了解。
  • 等待花开的日子终结篇

    等待花开的日子终结篇

    本书是《等待花开的日子》的大结局,文字更华丽清新,故事更曲折动人。青春的蜕变,就是学会成长的过程。作者以细腻温暖的笔触讲述了一个至纯至美的爱情故事。许秋露是一位有着DJ梦的单纯女孩,当她向着理想勇敢迈进,终于如愿以偿时,邂逅了霸道男生林宇燃。可是林宇燃却对心仪许久的女生许春妮念念不忘。
  • 阴阳三玄变
  • 趣味人生预测:透过现在看未来

    趣味人生预测:透过现在看未来

    人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就会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人生又怎么能有意义,生活又怎么能美好呢?如果我们能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尽相同,但命运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因为窗外有土也有星,就看我们能不能磨砺一颗坚强的心、一双智慧的眼,透过岁月的风尘寻觅到辉煌灿烂的星星。不要一味地审视生活怎样对待自己,而应该静下心来,看一看自己是如何对待生活的。
  • 萌妻养成记

    萌妻养成记

    当一个内心有点小邪恶却看起来纯良无害的小女子,遇到一个霸道冷情的大男子,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他,霸道冷情,七岁的时候就告诉妈妈,家里只准有他一个,不许再弄个妹妹出来!他,在洛氏说一不二,案子不完美?不睡觉也得给我改出来,管你是兄弟还是美女!他,是地产界的神话,只要他看中的地,一定升值;只要是洛氏的楼盘,都排队疯抢;她,一个被他收养回来的小孤女。她说:“思哲哥哥,我一个人睡不着!”于是,他只能任她象八脚章鱼一样搂着他睡觉;这一搂,就是十年!她说:“思哲哥哥是我的,我不许那女人勾引你!”于是,他只能任由他带回的女人被她欺负;有意见?我咬你!她说:“思哲哥哥,老师说晓晓长大了,不能和哥哥一起睡觉了!”他终于爆发了:“哪个老师说的,让她来找思哲哥哥,晓晓和思哲哥哥永远都可以睡在一起!”而她的眼底,却闪过一丝狡谒的笑意。于是,这个自以为是的小女子,以为是自己的霸道吓跑了他身边的莺莺燕燕,一直为自己能独霸思哲哥哥而暗暗自得着;殊不知,这个狡猾的男子,早运用一切手段,扫清了围在她身边的花花草草,让她的身边一直只有自己,并理所当然的霸占着这个小女子的一切;在两个人的较量中,到底是她赢了他的心?还是他赢了她的身?推荐袁雨的新文(古言宠文,超画面感)《绝宠四小姐》推荐朋友的好文:洗心斋《恶魔老公的独宠妻》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萌妻养成记》
  • 迷失哈瓦那

    迷失哈瓦那

    古巴革命前夜,18岁的任性姑娘弗朗西·帕切利从哈瓦那残忍的黑手党老爸身边逃到了卡斯特罗旗下的革命军爱人的怀抱。她的父亲迫切想把她送到安全的美国。为了找到她,他搜遍整个小岛,不惜严刑拷打并且威胁别人。这部迷人的长篇小说第一部分涵盖了同一个家族的四代人。几十年之后,这家人被一笔没有明确透露金额的财富吸引回到古巴。但追寻这笔财富带来的不止机会还有很多危险,最终,弗朗西的家族必须面对他们的选择带来的致命后果。从哈瓦那动乱的街道到芝加哥的大街,《迷失哈瓦那》揭示了追寻权利而不追寻爱的真实代价。
  •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本书是由传奇武的日本历史小说高产作家山冈庄八创作的一部纪实体小说。它以文学的笔调、宏大的篇幅,描绘了日本幕末那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日本有志之士为推翻幕府统治,实现国家新生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艰辛努力,揭示了日本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冲击下,幕府政治退出历史舞台、统治权重新回到天皇手中,并最终走向明治维新的必然规律。本书翔实生动地描写了诸如“黑船来航”、“安政大狱”、“樱田门外之变”、“和宫下嫁”、“寺田屋骚乱”等当时日本的重大历史事件。阅读此书,对中国读者了解日本近代史,尤其是从幕末政治走向明治维新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