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3600000015

第15章 趣说衣饰——暖体肤,美容颜(1)

“衣裳”指什么

古时“衣裳”是独立的两个词,上衣为“衣”,下衣为“裳”。《诗经·邶风·绿衣》:“绿衣黄裳。”《毛传》:“上曰衣,下曰裳。”古人最早下身穿的是一种类似于裙子的“裳”。“裳”字也写作“常”。《说文》:“常,下帬也。””帬”是裙的古体字。《释名》:“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障”是保护的意思,“蔽”有遮羞的意思。由于古代纺织工具简陋,布的幅面很窄,所以一件下裳就得用几块狭幅布横拼起来,样子像腰围。这种古老的服饰,直到周代还作为礼服的一部分保留着,在祭祀和朝会时穿着。后来,衣裳泛指衣服。

服装样式的变化

最初的衣服是由树叶与兽皮连在一起的“围裙”。后来传说黄帝创上衣下裳,即上下连在一起的服饰。

到有文字记载的时代,我国的服装样式早已形成,如殷商时上衣下裳连在一起的“深衣式”服装。到春秋战国时,这种上衣下裳开始变化,女子的“裳”(裙)已比男子的“裳”长了一些,就是说这一时期男女都穿裙子。《诗经》中多处提及有“麻”(衣领)的新式服装,以及“袍”(一种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做被的长式衣服)、“裼”“裘”等儿童褓衣和皮衣。可见,当时人们的衣着已十分可观了。

古时候的“裙子”

远古时期,人们在冬天用兽皮取暖、保护身体,夏天则用树叶遮羞。最初,人类先用毛皮围于腹、膝部,后来才遮掩后面。骨针发明后,人类将前后两片连接起来,形成了下裳,也就是后来的裙子。

有了布帛之后,形成了上衣下裳、上黑下黄的习惯,这起源于对天地的崇拜。黄帝元妃嫘祖教民养蚕,制成丝织品,服装原料就丰富起来了。

周朝时,妇女礼服上下相连,且颜色相同,表示感情专一。

东汉献帝年间,女子喜爱长裙,而上衣甚短。赵飞燕时,还产生了垒出皱纹的“留仙裙”。唐朝时,裙子更长,“行即裙裾扫落梅”。唐宋时,裙色以红、紫、黄、绿、青为多。红如石榴花者尤为流行,“红裙妒杀石榴花”。杨玉环特别喜爱黄裙,此裙有郁金香味,“折腰多舞郁金香”。青裙为年龄较大或田野农妇所穿。

元末,裙色一概以淡素为主。明朝,大抵雅淡朴素。清朝,穿旗袍,流行连衫裙。

男人穿裙子

苏格兰方格裙起源于一种叫“基尔特”的古老服装。这是一种从腰部到膝盖的短裙,用花呢制作,布面有连续的大方格,而且方格要鲜明地展现出来。在苏格兰人看来,“基尔特”不仅是他们爱穿的民族服装,而且是苏格兰民族文化的标志。

中国的“旗袍”

旗袍和满族旗人有关。旗袍始于清代,清兵入关后,原来设立的红、蓝、黄、白四正旗,又增添了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种,以此来区分、统驭所属军民,称为“八旗”。八旗所属臣民的妇女习惯穿长袍,当时只是筒子,是满族妇女的民族服装,旗袍之名由此得来。后来妇女们缀以绣花、领巾、袖口镶花边,右开大襟,两侧开衩。据说这样便于骑马和劳动。只要把下摆撩起,卷系腰间,便行动自如。平时又可把长列的扣绊扣到腿部当裙子,不减妇女的绰约风姿。

旗袍彰显中国女性之美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装。穿上旗袍的满族女性的身材较之西方女性更显纤细、秀丽。线条简洁流畅、风格单纯又雍容华贵的旗袍,其最大优点正在于它能恰如其分地展现女性身体的曲线美。

“腰带”的发展演变

中国早期的服装多不用纽扣,只在衣襟处缝上几根小带,用以系结,这种小带的名称“衿”。为了不使衣服散开,人们又在腰部系上一根大带,这种大带就叫腰带,它与今天人们用来系束裤裙的带子名称虽同,但作用并不一样。

古人对腰带十分重视,不论穿着官服、便服,腰间都要束上腰带。天长日久,腰带便成了服装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饰物,尤其在以礼相见时,更是不可缺少。

古代腰带名目繁多,形制也十分复杂。但总的来看,可分成两类,一类皮革制成,古称“鞶革”,或称“鞶带”;一类以丝帛制成,古称“大带”,或称“丝绦”。也有将这两种腰带统称为大带的。汉、隋时出现了蝴蝶结,唐代有了玉带,大画家周昉的《仕女图》上的仕女常系着一条腰带,在腰间缠绕数圈,并在前面打个结,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女性的束腰之美。

腰带的装饰作用

腰带对整体服饰来说具有强调作用、调节作用、烘托作用、点缀作用和装饰作用,有的将腰带作为上下衣装的巧妙过渡;有的可突出女性腰部的性感;有的与其他衣饰相映衬;有的则与人的精神、气质相融合,达到刚柔并济、形神兼备、健美统一。

“裤子”原来是胡服

裤子,原写成“绔”“袴”。从出土文物及传世文献来看,早在春秋时期,人们的下体已穿着裤子,不过那时的裤子不分男女,都只有两只裤管,其形制和后世的套裤相似,无腰无裆,穿时套在胫上(即膝盖以下的小腿部分),所以这种裤子又被称为“颈衣”。公开提倡穿裤子的应该是赵武灵王。由于赵国地处中国北方,常要和胡人兵戎相见。赵国人穿深衣,只能坐战车。胡人穿着类似今天有裆的长裤,骑射十分方便。赵武灵王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咱们也穿裤子。他的想法却遭到众人反对,认为满裆的长裤是“胡服”,穿夷狄的服装并非小事,双方争执激烈。最后,还是赵武灵王的主张胜了。穿上裤子后的赵国人战胜了胡人。但是,真正推广及令全国人民都接受胡人满裆裤,却是在赵武灵王以后的六七百年。

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他是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其服上褶下绔,有貂、蝉为饰的武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上穿靴,便于骑射。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西部片与“牛仔裤”的流行

随着20世纪50年代西部牛仔电影的风行,牛仔装逐渐被人接受。从工人、学生到富有的商人、好莱坞明星,甚至是皇室成员、总统和第一夫人,都开始穿这种轻松又随意的服装。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时尚产物能够像牛仔一样,跨越年龄、性别、阶级、宗教、国籍等,受到全世界人们的钟爱,且经久不衰。

牛仔裤,英文名为“Jeans”,文字见于1567年,是对来自意大利港口城市热那亚(Genoa)的商船水手所穿的裤子的称谓,即“Genoese”或“Genes”。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Jeans”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才被利维公司正式采用,在这之前,人们称它为“齐腰工装裤”(Waist…High…Over…all)、“裤子”(Pantaloons)。

1850年,美国西部出现了淘金热。当时,25岁的德国人李威·斯达斯也到旧金山淘金。但当他看到那千千万万寻找金矿的人们以后,却改变了主意,开起商店来,专门销售日常用品,包括露营用的帐篷和做马车篷的帆布。有一次,一个淘金工人对他说:“我看用你的帆布做短裤挺好。矿工们现在穿的短裤都是用棉布做的,很快就磨破了。”李威·斯达斯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用帆布试缝了一批短裤出售,果然畅销。

接着,李威·斯达斯在旧金山开设了一家服装工厂。他根据矿工们劳动的特点,不断改进裤子的式样,从而形成了牛仔裤独特的样式。

牛仔裤的流行

“二战”期间,美国当局曾把牛仔裤指定为美军的制服,大批的牛仔裤随盟军深入欧洲腹地。战后大量积存的牛仔裤在当地限量发售。由于这种裤子美观、实用、耐穿,价格又便宜,所以在欧洲广受欢迎。于是欧洲本地的工作服制造商纷纷争相仿制美国的原装货,从而使牛仔裤在欧洲各地普及、流行开来。

“中山装”的出现

中山装是中国现代服装中的一个大类。其上衣的左右上下各有一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裤,它是在辛亥革命这一社会剧变中诞生的,因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做临时大总统时穿用而流行于世,故称中山装。在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宪法时,曾规定一定等级的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中山装,以表示遵奉先生之法。

据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任革命政府大元帅时,于1902年,到越南河内筹组兴中会,偶入广东人黄隆生开设的洋服店。为了节省开支,并能体现中国国情而授意黄隆生设计一种美观、简易又实用的中国服装。黄参考了西欧和日本服装式样,并结合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和学生装而设计缝制成后来的“中山装”。

第一套中山装

中国第一套中山装是1910年在日本知名的“红帮裁缝”张方诚为孙中山先生制作的。这套被赋予了先进思想和文化内涵,反映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中山装,经孙大总统一穿,穿出了国格,穿出了国威,穿出了光彩,成为中国革命的象征而风靡全国,且历久弥新。“红帮裁缝”创制的中山装,为中国服装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燕尾服”的流行

燕尾服是一种用呢料制成的前襟齐腹、后襟至膝关节的礼服。因后身下端开衩像燕尾而得名。燕尾服起源于英国。18世纪初,英国骑兵骑马时,因长衣不便,于是把长衣下摆向后卷起,并把它别住,露出里面的彩色衬里,没想到这种样式却显得十分美观大方。这样,许多其他兵种相继仿效。到18世纪中叶时,官吏和平民纷纷穿起这种剪短前摆的服装,并成为一种时尚,燕尾服应运而生了,并且很快遍及全英国。到了18世纪末,燕尾服已经在欧美大部分国家风靡起来了。

燕尾服最初是硬翻领,领下是披肩,随着不断的改进,逐渐发展为两种样式。其一为英国式。英国式主要为宽折高翻领,且是对称的三角形,扣上扣时为对襟形状。它一般与白色的短外裤配套穿,如果穿紧身裤,就应以黑皮靴相配。其二是法国式。法国式的主要特点是带有较长的前摆,若与黑天鹅绒短裤相配,会显得无比英俊潇洒。

后来,燕尾服成为某种高雅的象征。特别是19世纪30年代,燕尾服独占欧洲男子时装市场鳌头。它已不再是原来的对襟了,而是时兴单排扣和不剪下摆的样式,也可不必再与靴子配套。在当时,许多典礼或欢庆场合都可见到燕尾服的身影,尤其黑色燕尾服成为众多欧洲男子的宠爱。从20世纪50年代起,燕尾服才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为西服所取代,燕尾服则仅在隆重的场合穿着。后来,随着制式燕尾服的兴起,促使燕尾服再次流行。

奇特燕尾服

埃文克人的传统“巴尔卡”是用整块鹿皮裁出来,缝制得非常贴身:下摆不对称,腰部束着驼鹿皮带。这种漂亮的紧身衣从后面看很像燕尾服,所以俄罗斯旅游者称其为“通古斯人的燕尾服”。

“西装”进中国

西装最早起源于欧洲,它是欧洲人穿的传统服装。西装的上衣原是渔民的特殊服饰,由于他们终年在海上谋生,穿敞领少扣的衣服在海上捕鱼更加方便。燕尾服也是西服的一款,原是中世纪欧洲车夫的装束,为了骑马方便,就在上装的后面开了一条衩。西装硬领是由古代军人防护咽喉中箭的甲胄演变而来的。西装衣袖沿上的三颗纽扣,传说与拿破仑有关。西装裤原是西欧水手服的样式,它便于水手将裤腿捋起来干活。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原始的服饰,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西服。

西服传入中国,大约在清代晚期。据说第一个穿西服的是清末大思想家严复的大公子,他曾做过一个法国外交官的翻译。光绪帝登基以后,出洋留学者越来越多,西服首先在这些人中间盛行,他们回国后继续穿着。1919年后,西服作为新文化的象征冲击传统的长袍马褂,才渐渐得以流行。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发达城市为中心,在上流社会和学校的青年学生、教师、公司洋行及各机关的办事员中掀起穿西服的热潮。

第一套国产西装

同类推荐
  •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詹新惠从党报集团体制的历史沿革到党报集团经营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阐述。自然,书中所论列的观点未见得都准确,有些研究可能还受到实践的制约。便至少这本书引起了我们思考的兴趣,也开启了新的思路。
  •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射洪中学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射洪中学的办学思想是:“德才厚重、博贯兼容”。办学的主体教育思想是:“让学生喜欢,助学生成才;让老师喜欢,我们要成才。”这种办学思想要求整合传统和现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兼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师生德行上乘,才能足备;这种教育思想是将情感、智慧、行为三者整合起来的、师生互动的、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射洪中学教育思想的表述是简单的,但内容是丰富的。
  • 美国种族简史

    美国种族简史

    罗永浩倾力推荐!为什么今天还要回顾一个国家的种族历史,反思各种族在同一片土地上的生存状况,即使在建国已有两百多年的美国,在种族已经实现了“平等”的今天。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追求集体感和身份认同是自然的选择,在种族繁多的美国,因为融合、改变带来的矛盾冲突尤其突出。一个少数族裔融入的过程伴随着各种痛楚,常不为外人道,而在美国,德国人、日本人、法国人、华人、西班牙人、波多黎各人走过的成为“美国人”的道路也各有辛酸。也许,你认为自己了解种族的问题,理解文化震撼,但读完本书,或许你会发现对种族的误解还深深存在,急待改变。
  • 夏丏尊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夏丏尊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夏丏尊谈教育》是“名家谈教育”丛书中的一本,从已出版的三本选编夏丏尊著作中选取17篇文章,这17篇文章的内容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以及对民国时期教育状况的感悟,也包括从教育周边来反思或论及教育,集中体现了夏丏尊先生的教育思想。
  • 中美比较(吴晓波频道 思想食堂系列)

    中美比较(吴晓波频道 思想食堂系列)

    大头思想食堂由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起,致力于为中国的有产阶级提供最丰富,最有价值的思想食粮。思想食堂采取线下授课的方式,每半月邀请一位大咖来给会员们分享,课程内容涵盖经济、历史、政治、哲学、艺术、国际关系等范畴。思想食堂系列图书是大头思想食堂内部演讲稿首次公开,每本书独立主题,让你一手掌握经济、历史、政治、哲学、艺术等知识。《中美比较》中,秦朔通过中美价值观、经济、科技等的对比,为我们展示出两国的文化、经济差异。事例详实,语言轻松活波,让你只需看这本书,就能轻松了解美国文化,并能在两国对比中深入的认识中国。
热门推荐
  • 彼岸天都

    彼岸天都

    四天令传说为诸神遗落人间的神器,有开天辟地的力量。图谋远大的吴越王从怪人曰曜处得知这个传说,亲往苗疆。吴越王抓走苗疆首领的女儿吉娜,以换取上古神器四天令,却引来更多人的争夺。嵩山之巅,卓王孙与武林盟主杨逸之一战,天下震动。日曜借预言之力,推断出相思是一位异族女神转世,她用相思的心血将四天令熔铸成湿婆之箭。吴越王得到日曜的帮助,一心搜集上古神器四天令,以获取一统天下的力量。被奉为武林砥柱的武当三老莫名陨命,陈尸少林寺门口。杨逸之为避免天下浩劫,独闯华音,与卓王孙约定三月之内查明真相。杨逸之追踪线索却被吴越王偷袭成重伤,失去仗以纵横天下的风月之力。与公主交换了身份的相思从井底现身。
  •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从牛顿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取得的伟大科学成就,再现了牛顿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科学巨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对理想坚持不懈、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
  • The Wheel Spins

    The Wheel Spins

    Best known as the basis for Alfred HItchcock's classic film The Lady Vanishes, Ethel White's book The Wheel Spins is a gripping and accomplished work in its own right. The plot is deceptively simple and the premise is classic: a woman meets a mysterious stranger during a long railway journey. It's easy to see in this novel what Hitchcock found so compelling and so well-suited to his particular brand of filmmaking.
  • 武昌纪事

    武昌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环霸主

    灵环霸主

    天地大棋,苍生为子,灵环大陆,谁与争锋!PS:简介很简洁,但也说出了本书的主题,希望各位看官能够喜欢。(另:祝大家猪年快乐,好运连连!)
  • 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玉支肌难部明沈德符抄本

    玉支肌难部明沈德符抄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之轻松当甜妻

    穿越之轻松当甜妻

    岁月长河,悠悠而逝。白玉以为自己会因为这漫长的孤寂,哪怕死在这幻境里,也不会有人知道。哪里晓得,一朝出境,穿越到这茫茫人世间,遇到一个萌包子,过起了平常人的普通日子。又以为养大弟弟,将他教育成人,便是来这世间走一趟的历练,哪晓得冒出来一个黑脸的小哥哥。小哥哥是个高富帅,忠犬、体贴有人爱,白玉觉得不收了他亏了,收了他,如果命没有跟自己一样长,也亏了。奈何,还没有下定决心,就已经被小哥哥一证解决了,没白玉什么事了。当然不是这样的,白玉只要乖乖的被小哥哥慢慢宠就好了。
  • 快穿王者0c

    快穿王者0c

    新书已发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她自愿被好朋友亲手送进这莫名其妙的世界,还莫名其妙被系统逼迫要做任务,关键他娘的!!!“喂,说的就是你们,别秀了!”他们天天一顿三餐,狗粮管你到饱!(可能无男主,看发展吧,啊哈哈。) 本书纯属虚构,英雄背景都是自创,勿喷……
  • 甜妻有毒:首席请入瓮

    甜妻有毒:首席请入瓮

    "亚媒称我的异母姐姐陌雅西是全亚洲男人最想上的女人,可为什么她的男人一脚踏着她,一只脚还是伸向了我呢?又为什么她的老板,KING娱乐公司总裁没有潜规则她,反而是对我穷追不舍,死缠烂打?他本是冷酷无情,睥睨天下的男人,却对她说,“陌闫朦,你是我在床上都不能够用力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