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2200000013

第13章 毛泽东智品古代史籍(2)

毛泽东还劝孟锦云读一读《资治通鉴》,并且送给她一本介绍《资治通鉴》的小册子作为入门读物。在读了这本小册子后,孟锦云请教毛泽东说:“这部书叫《资治通鉴》,是让统治者把历史当做一面镜子,照照自己,可为什么不从有史以来就写,而是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呢?”

听到这个提问,毛泽东的眼睛一亮,显出异常高兴的神情,笑着对小孟说:“这个问题提得好,孟夫子真是动了脑筋。看来,你是嫌这面镜子不够大,怕照得不够全面。其实,这面镜子已经不小了,统治者如果认真照一下的话,恐怕不会一点益处没有。如书里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清朝的雍正皇帝看了很赞赏,并据此得出了结论,治国就是治吏。如果臣下个个寡廉鲜耻,贪得无厌,那非天下大乱不可。”

孟锦云说:“主席,您讲的这个意思我明白,历史确实是一面镜子,可是为什么不从头写起呢?从头写不是更完整吗?”

毛泽东说:“司马光之所以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是因为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或者说是司马光认为发生了一件大事。”

孟锦云说:“这一年有什么大事?我学过的历史书上,怎么没讲到?”

毛泽东说:“这年,周天子命韩、赵、魏三家为诸侯,这一承认不要紧,使原先不合法的三家分晋变成合法的了,司马光认为这是周室衰落的关键。‘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选择这一年的这件事为《通鉴》的首篇,这是开宗明义,与《资治通鉴》的书名完全切题。下面做得不合法,上面还承认,看来这个周天子没有原则,没有是非。无是无非,当然非乱不可。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嘛。任何国家都是一样,你上面敢胡来,下面凭什么老老实实,这叫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孟锦云说:“为什么从这年开头我明白了,可为什么只写到五代就停止了呢?”

毛泽东说:“有人说,这是由于宋代自有国史,不依据国史,另编一本有困难。我看这不是主要的。本朝人编本朝史,有些事不好说,也可以叫做不敢说,不好说的事大抵是不敢说的事。所以历代编写史书,本朝写本朝的大抵不实,往往要由后一代人去写。”

孟锦云又说:“《资治通鉴》里写了不少皇帝,有些皇帝糊涂得很,可他还当皇帝,真让人不可思议。”

毛泽东说:“中国的皇帝很有意思,有的皇帝很有作为,有的皇帝简直就是糊涂虫,可那是没有办法的事。皇帝是世袭呀,只要老子是皇帝,儿子再糊涂也得当皇帝,这也怪不得他,生下来就是皇帝嘛。还有两三岁就当皇帝,当然要闹笑话。他那个皇帝好当得很,什么事都有人替他办噢。”

孟锦云说:“那种皇帝当然好当,谁都能当。三岁就当皇帝,真是荒唐。”

毛泽东说:“中国历史上有三岁的皇帝,但没见过三岁的娃娃拉着车满街跑,六岁也不行。你说当皇帝与拉车哪个更难啊?皇帝糊涂,当然大臣们就胡来,就拼命地搜刮老百姓。老百姓不服就要镇压,那方法残酷得很,《通鉴》上就有这样的记载。当时有一种刑罚,把人的肚子打开,拖着犯人的肠子走。暴政到了这种程度,老百姓忍无可忍了,就造反,镇压不下去,就完蛋。”

孟锦云又向毛泽东请教了一个问题:“王安石与司马光既是对手,又是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儿?”

毛泽东说:“这两个人在政治上是对手,王安石要变法,而司马光反对。但在学问上,他俩还是好朋友,是相互尊重的。他们尊重的是对方的学问,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不能因政见不同,连人家的学问也不认帐了。”

孟锦云说:“以前总认为《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一人编写的,现在才知道是几个人合写的。”

毛泽东说:“一个人,就是有三头六臂,也编写不了这么一部大书。写上名字的是五个人,没写上名字的还不少呢。这个写作班子互相配合,各施所长,一干就是19年,这里还有皇帝的支持。当然,主要是靠司马光,没有他主持,一切都不会有。”

孟锦云听了毛泽东的介绍,情不自禁地说:“这部书真是一项大工程!”

毛泽东也感叹道:“说得对,大工程。司马光可说是有毅力,有决心噢,他在48岁到60多岁的黄金时代完成了这项大工程。当然,这段时期他政治上不得志,被贬斥,这也是他能完成这部书编写的原因呢。”

孟锦云说:“听说司马迁也是这样,受宫刑之后完成了《史记》。”

毛泽东说:“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当然,这是指那些有才气、又有志向的人说的。没有这两条,打击一来,不是消沉,便是胡来,甚至会去自杀。那便是另当别论。司马光晚年还做了三个月的宰相,过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他便死了。死了之后,还接着倒霉,真是人事无常啊。”

孟锦云说:“人一辈子谁知会碰上什么事,很难预料。我看书里面还讲到,宋朝有了刻版印刷,对出《资治通鉴》起了很大的作用。”

毛泽东说:“自宋朝才有了刻版印刷,以前的书都是靠手抄。要是没有刻版印刷,这书出得来出不来,我看还是大有问题的。看来,成就一件事,要八方努力;而坏一件事,只要一方拆台就够了,建设可比破坏难得多噢。”

孟锦云转了个话题:“为什么那么一部大书,写政治军事的那么多,写经济文化的那么少呢?”

毛泽东说:“中国的军事家不一定是政治家,但杰出的政治家大多数是军事家。在中国,尤其是改朝换代的时代,不懂得军事,你那个政治怎么个搞法?政治,特别是关键时刻的政治,往往靠军事实力来说话。没有天下打天下,有了天下守天下。有人给《左传》起了个名字,叫做‘相砍书’,可它比《通鉴》里写战争少多了,没有《通鉴》砍得有意思,《通鉴》是一部大的‘相砍书’。”

孟锦云:“‘相砍书’?可真有意思,‘砍’就是战争吧?”

毛泽东说:“《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它要帮助统治阶级统治,靠什么?能靠文化?靠作诗写文章吗?古人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看古人是说少了,光靠秀才,三十年,三百年也不行噢。”

孟锦云请教道:“古人这么说,现代人也这么说,为什么秀才就不行呢?”

毛泽东说:“因为秀才有个通病,一是说得多,做得少,向来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二是秀才谁也看不起谁,文人相轻嘛!秦始皇怕秀才造反,就焚书坑儒,以为烧了书,杀了秀才,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可以二世三世地传下去,天下永远姓秦。结果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这些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了。”

但毛泽东又说:“没有秀才也不行,秀才读书多,见识广,可以出谋划策,帮助取天下,治理国家,历代的明君都不离开秀才啊!”

最后,毛泽东总结性地说:“《通鉴》是一部值得再读的好书。有人说,搞政治,离不开历史知识。还有人说,离不开权术,离不开阴谋。甚至还有人说,搞政治就是捣鬼。我想送给这些人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现在,一部线装本《资治通鉴》仍静静地放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里。可以说,《资治通鉴》伴随毛泽东走过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毛泽东的中国古史观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蹻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

东方白。

这是1964年春,毛泽东填写的词作《贺新郎·读史》。

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是在读司马迁的《史记》和范文澜所著《中国通史简编》后填写的此词。词中,毛泽东抒发“读史”过程中的强烈感受,表达了他对中国古代社会演进规律的基本观点。

西汉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开头第一篇,就是《五帝本纪》,以“五帝”作为中国历史可以上溯的最早记录。

司马迁记载的“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五大圣王。黄帝是在打败了原先统领诸侯的神农氏炎帝,平定了诸侯中反叛作乱的蚩尤以后,才被尊为天子的。

黄帝之后的其他帝王,包括后来的夏、商、周的统治者,都是黄帝的后代。这样一来,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以黄帝及先前的炎帝作为源头了。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自豪地以“炎黄子孙”自称,说明这一记载深远之影响。

至于“三皇”,司马迁只是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君臣议论帝号时提及过,指的是天皇、地皇、泰皇,但他并没有为“三皇”专门立一篇本纪,可见对于“三皇”事迹,他大概是有疑问的。

司马迁以后,人们又编造出一个盘古,说他是开天地的始祖,出现在“三皇”之前。因此中国就被说成是盘古开天辟地,“三皇”接踵其后,“五帝”相继禅位,然后才出现夏、商、周朝,不断沿袭下来。

怎么认识数千年来代代相传的中国史前史的面目呢?上述种种传说或记载到底可信不可信呢?

从1927年起,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山洞里,发现了生活在距今大约50万年前的中国猿人的化石;在山顶洞穴里,发掘出大约1.8万年前的人骨化石、石器等。这一考古发现震惊中外,以至人们在论及人类起源时,都要提及中国猿人事实。因此,所谓“盘古开天地”的传说,显然成了无稽之谈。

毛泽东的这首《贺新郎·读史》运用唯物史观,以艺术的手法再现中国历史的演变情形。

毛泽东认为,“人猿相揖别”,即人类是从动物不断演变进化而来的。中国远古时代始开天地的是类人猿这种高级动物,不是盘古;从猿到人的进化是通过劳动实现的。人类的历史,当然也包括中国远古史在内,首先以原始社会开篇,经过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这几十万年的漫长时间在人类发展史上,不过是“小儿时节”;而接下来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不过几千寒热”,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只是一瞬间,但生产力发展了,先是青铜器时代,后是铁器时代,因此有“铜铁炉中翻火焰”这一形象化的比喻。

同时,毛泽东还认为,认识中国历史发展演进的过程,不能仅仅满足于熟悉那些“斑斑点点”的“几行陈迹”的记载,还必须把握它的特点,掌握它的规律,认识它的“庐山真面目”。这“庐山真面目”就是:

首先,是劳动创造了人,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而不是神仙皇帝起作用。“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三皇五帝”这种说法靠不住,不能去相信它。

其次,是劳动人民创造了历史,也推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奴隶社会里的奴隶对奴隶主、封建社会里农民对地主的阶级斗争,才是历史前进的动力。

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被历代统治阶级捧为“神圣”的“五帝三皇”,不过是欺骗人们的鬼话;被正史记载诬为“盗匪”的奴隶起义的领袖、农民起义的领袖(盗跖、庄蹻、陈涉,以及毛泽东在其他文章中提到过的历次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才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风流人物”。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这篇文章中,对中国古代历史提出一个总体的看法:

中华民族的发展(这里说的主要地是汉族的发展),和世界上别的许多民族同样,曾经经过了若干万年的无阶级的原始公社的生活。而从原始公社崩溃,社会生活转入阶级生活那个时代开始,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现在,已有了大约四千年之久。

这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阶段论,对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划分。根据这个划分,中国历史在进入近代之前,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无阶级的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在该文中,毛泽东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价值,给予了积极肯定:

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

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价值的确认,包括三个基本的方面,那就是:

其一,古代经济发展的成果;

其二,伟大历史人物;

其三,文化典籍。

毛泽东自豪地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同时提供新的论据说,“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毛泽东说:“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这里所说的“自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能忍受黑暗势力的统治”,“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赞成平等的联合,而不赞成互相压迫”。毛泽东在这里所说的革命,指的就是反抗、推翻和改造黑暗势力(地主和贵族)的统治的农民起义,而改朝换代的关键,就是这种革命斗争。毛泽东认为:“多数朝代的更换,都是由于农民起义的力量才能得到成功的。”同时,毛泽东把反抗外来民族的压迫的斗争,也看做革命传统的一个方面。“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所以,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

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始自周秦,往后延续了3000年左右,并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的经济、政治、文化“长期地陷在发展迟缓的状态中”。

毛泽东在阐述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时指出,农民身受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过着贫穷困苦的奴隶生活,并且没有人身自由,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地主阶级这样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所造成的农民的极端的穷苦和落后,就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

毛泽东从阶级斗争的观点出发解释中国古代历史,认为“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在这样的社会中,只有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是创造财富和创造文化的基本的阶级。”而农民起义是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他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没有新的阶级力量,没有先进的政党”,“这样,就使当时的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贵族利用了去,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这样,就在每一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斗争停息以后,虽然社会多少有些进步,但是封建的经济关系和封建的政治制度,基本上依然继续下来”。

惊人妙语论帝王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在他的气薄千古的词作《沁园春·雪》中,毛泽东激扬文字,一口气评点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五位中国历史上功业赫赫的帝王。确实,阅读历代帝王传记,评点历代帝王功过得失,是毛泽东读史时的一大偏好。

同类推荐
  •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 风吹落我们那么多叶子

    风吹落我们那么多叶子

    生命里刮过很多场风,吹落了我们那么多叶子和果实,风带走无数的笑声,叹息静静没入河床。谁会纪念我们短暂的生命,谁会收藏我们每一片落叶、欢笑和叹息。阿壳温柔地记下,童年,家乡,童话,小小的情歌在卑微的外表下区别出每个生命的光辉,像是我们都不会忘记。
  • 穿越“死亡之海”

    穿越“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的地方”,亦被称为“死亡之海”。郭小川在诗集《昆仑行》中曾一咏三叹:这里是名为“进去出不来”的大沙漠,黑夜只听风声,白日只见云朵;这里是几乎没有动物的“死亡之国”,大雁不敢停留,小鸟不能掠过……来到和田,我就急不可待地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4师以及北京市援疆指挥部的同志一道去采访老战士宋才盛。他们几个月前还见过面。没承想此番找到宋家,却是斯人已“去”。
  • 怀旧和终结

    怀旧和终结

    西方全球化的胜利喧嚣,正在引起怀疑、反感、厌倦和愤怒。同这种喧嚣音调不和并且显示出深层持久力量的,是在反思中的怀旧。美国著名学者伊曼努尔·华勒斯坦在以他为主撰写的《自由主义的终结》的绪论中,半是惶惑半是嘲弄地提出一个令世界为之一惊的严肃问题:“我们这个时代这么快就进入怀旧的时代了吗?”一般地说,“怀旧”很容易被理解为倒退,在人类历史中未必是一个值得赞许的概念。但是西方全球化的进程却使它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赋予一种特殊的含义:否定西方全球化的现实。
  • 一路兵歌

    一路兵歌

    这本集子,都是自己当初发表的原文,没有润色,没有加工,各个工作时期都选了一些,为的是记录成长,反映真实,更是为了永远记住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们。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奋斗明天。“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我将以笔代歌,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热门推荐
  • 镇国长公主

    镇国长公主

    现代女警穿越成十岁萝莉长公主。太子未婚夫,惯用谈笑间令人灰飞烟灭的杀招,危险级数五。嚣张霸王四哥,惯会干些损人不利己的蠢事儿,危险级数三。美丽端庄的皇姐,惯会在她背后耍阴谋使奸计,危险级数四。上述为宫里的大神级人物,须得小心应对。至于那个卑微到连名字也没有的七哥,鉴于此人无心无言无表情,还是个瞎的,苏紫将他判定为危险级数……零。熟料,那个卑微的瞎眼皇子有一天会竟成为人中龙凤,风华绝代,闪瞎了一众人的狗眼,登上皇位后的终极目标——得到女主,费尽心机,不择手段。二货公主与鬼畜病娇双重属性的瞎子曲折离奇的恋爱旅程,轻松微虐,坑品保证,集青春治愈、恋爱、宫斗于一身,欢迎入坑。
  • 新婚爱未眠

    新婚爱未眠

    两家联姻,她嫁给了传闻中长相丑陋,性情暴戾的宋二少。新婚之夜,老公却成了长相俊美的超级男神!他疼她宠她,让她成为人人艳羡的宋家二少奶奶。可当她沦陷在他的柔情里时,他却亲手将最锋利的刀刺进她的心口。“宋御衍,你信她还是信我!”她红着眼质问他,得到的却是两人相携离去的背影。她心死,一片痴心终是错付。“二少,少夫人的选择困难症发作了!”“她看中的,全买了。”“二少,温少向少夫人示爱了!”“废了他!”“二少,少夫人要离家出走了!”宋二少迅速起身,“等着,我去抓她!”
  • 咒怨,总裁心中有鬼

    咒怨,总裁心中有鬼

    男友意外失踪,在一封信的指引下夏暖暖踏上了寻找男友之途,接下来却遇到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情,先是飞机上的冥币事件,再到四合院的夜半歌声,冷酷处处针对自己的阔少雷一则,神秘的老婆婆……在诅咒魔玉的指引下引出了一段尘封多年的豪门往事,恩怨情仇,而雷一则竟然与之也有着莫大的牵连……夏暖暖掉进了豪门诅咒,复仇的漩涡之中,她不知道到底谁才是幕后的操纵者,唯一信任的只有好友蓝彤彤。但是,直到后来,她发现这一切竟然都是虚伪的,而对自己冷酷的那个人——才是自己真正的守护神。
  • 依依的古代生活

    依依的古代生活

    云依依是沪大一名普通的大二学生,因一次旅游遇险误入时空隧道,穿越到了一个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朝代,于是——捡戒指,得空间,种种菜,赚赚钱,没事找个高富帅,蒸蒸包子乐无边。排雷:非典型古言。上卷《依依在古代》讲述依依在古代的生活,下卷《大山包子闯现代》讲述大山和包子穿到现代后的生活。以及,无虐、小白、小透明文。嗯!
  • 京东考古录

    京东考古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魂穿:心理医生,别显摆

    魂穿:心理医生,别显摆

    无论是21世纪的2018年,还是千年之前,亦或是五十年代的天津。无论是喜欢若即若离的我,还是因为某些事情躲着你的我,亦或是不断因为爱你而把你绑在身边的我。请相信,都不是我的本意,不知如何对你解释,对你坦白,才算真正的解脱。无论如何,请你记住,我对你的爱,至死不渝。
  • 只做正妻

    只做正妻

    ========================================本文慢热,但绝对的精彩:绝代风华的身资,美丽无双的容颜,金黄色的长发随风起舞。纤纤玉手挑起的不是罗纱幔帐,而是红尘间风起云涌的波涛骇浪。
  • 哀家不祥

    哀家不祥

    哀家这么好的一个女子,可直可弯能屈能伸,镇得住后宫,平的了天下,扮得了少女,当的起后妈,侍奉过先帝,养的起太子,玩的了小清新,咽得下重口味,斥退过死皮赖脸的无知丞相,躲过了不怀好意的搭讪外国使臣,摄政王讲笑话我可以拍桌大笑,小侍卫你要玩文艺我仰望星空。得之你幸,失之你命。
  • 倾歌天下

    倾歌天下

    一场声势浩大、旷年持久的纷争,一曲悲欢千愁、家国兴衰的咏叹!一切的一切,皆起源于这个被满门抄斩,株连五族被贬黜冷宫,终身不孕更被奴才凌辱而死的女子!父兄势力的丧失,使她从贵妃沦为了废妃一道圣旨,更将她从妃嫔变为了和亲女一万石粮食,她就仅只这一万石粮食的价值?!是谁在爱恨中迷失了前路?又是谁在权势下臣服了欲望?用血铺成的复仇之路,又是谁,握紧了死神的利刃?……三国之乱,始于此女,亦终于此女。赔百姓千万人之命,丧军士之血染风延山脉万里雪红。后人称其,倾歌天下!—————————————————————————————凌晚蓝,百折而后强大起来的奇女子:“尊严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利飘雪,胤国的四王爷,满头白发的阴霾男子:“你想要的不就是自由吗?只要你助我夺得大胤、乃至于这天下,我给你!”楚御天,大楚的皇帝,幼年为质的变态皇帝:“朕幼年在衡国为质时,哪一天不被你这个高贵的相国千金欺负个三五回的,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岂能轻易便放了你?朕的爱妃!”宇文飞逸,衡国的皇帝,忍辱负重的少年天子:“朕立你作皇贵妃,无非是看着你那野心勃勃的父兄的兵权罢了,现在他们既然已死,你于朕,又还有什么意义呢?能换得一万石粮食,也算是物尽其用了!”推荐瑜自己的完结红楼V文《红影黛姿潇湘月》:强力推荐金多多巨彪悍巨好看的文《冷宫虐妃》:好友沧海明珠的红楼新文《红楼之黛色倾城》:好友银色月光的新文《娥妃》:好友诺诺宝贝超级无敌彪悍的好看文文:《血色妖瞳》精妙林兮巨好看的现代文:《美人宠》(瑜天天追的文,就是她丫的更新太慢,哎!)好友落花楼主的精彩正剧新文:《狠轻绝》(精彩不容错过哦!)四川老乡好友殷紫的青春幽默搞笑新文:《天杀的冤家》
  • 许真君仙传

    许真君仙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