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9100000015

第15章 发掘潜力的习惯,改写历史的最佳助推器(2)

(3)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思考、感受和行动?

(4)我能改变吗?

(5)最重要的问题是——怎么做?

延续这五大问题,我们的心灵告诉我们该怎么去认识世界、进行自我行动。所以说思维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我们对待自我、对待世界的态度。思维可以说是对于我们所能感知的世界的一个认知缩写,无论这个认知正确与否。

我们可以把思维比作地图。地图并不代表一个实际的地点,只是告诉我们有关地点的一些信息。思维也是这样,它不是实际的事物,而是对事物的诠释或理论。

很多人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到了一处陌生的地方,却发现带错了地图,结果寸步难行,感觉非常尴尬无助。同样地,若想改正缺点,但着力点不对,徒然白费工夫,与初衷背道而驰。或许你并不在乎,因为你奉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人生哲学。但问题在于方向错误,“地图”不对,努力便等于浪费。唯有方向(地图)正确,努力才有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也才有可取之处。因此,关键仍在于手上的地图是否正确。我们常常嘲笑“南辕北辙”的人,却不知自己也会在错误的心灵地图的带领下,犯同样的错误。

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思维不仅面对世界,还面对自我,那么心灵地图大致上也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现实世界的,这就是我们的世界观;一个是有关个人价值判断的,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我们以这些心灵的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但从不怀疑地图是否正确,甚至于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以为,个人的所见所闻就是感官传来的信息,也就是外界的真实情况。我们的态度与行为又从这些假设中衍生而来,所以说,世界观和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

自我是在不断发展的,世界也是在不断进步的,而对于青少年来说,我们行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应该不断地完善与进步,要随时随地来完善我们的心灵地图。

打个比方,现在无数的城市旧貌换新颜,尤其是近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有人使用三年前的地图,恐怕已经找不到原来的道路,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到目标了。地理如此,时空如此,何况人心呢?许多人,他们之所以感到困惑、挫折,甚至感到迷失了自我,就在于他们仍然使用着过去的“心灵地图”,仍然按照旧有的生活轨道在向前走,他们不知道这幅地图已经需要修改了。

其实,我们的思维从童年就已开始发展,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形成了一个认识自我和世界的自我思维方式,形成了一幅表面上看来十分有用的心灵地图。我们要按这幅地图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坎坷,寻找自己前进的道路。

但是未必有了心灵地图就有了正确的行动。如果这幅地图画得很正确、也很准确,我们就知道自己在哪个位置上;如果我们打算去某个地方,就知道该怎么走。如果这幅图画得不对、不准确,我们就无法判断怎么做才正确,怎样决定才明智,我们的头脑就会被假象所蒙蔽,因为这幅图是虚假的、错误的,我们将不可避免地迷失方向。

我们不能一辈子就带着这一幅“地图”,我们应该不断地描绘它、修改它,力求准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前人诗云:“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我们必须要下工夫去观察客观现实,这样画出来的“地图”才能尽可能准确。但是,很多人过早地停止了描绘“地图”的工作,他们不再汲取新的信息,而自以为自己的“心灵地图”完美无缺。这些人是不幸的,而且是可怜的,所以他们多半有心理问题。

只有幸运的少数人能自觉地探索现实,永远扩展、冶炼、筛选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他们的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所以,我们要不断地修改这幅反映现实世界的“心灵地图”,要不断地获取世界的新信息。如果新信息表明,原先的“地图”已经过时,需要重画,就要不畏修改“地图”的艰难,勇敢地进行自我更新。

运用积极心态挖掘有效潜能

消极的心态之所以会使人怯懦无能,走向失败,是因为它使人放弃了伟大潜能的挖掘,让潜能在那里沉睡,白白浪费;积极的心态之所以会使人心想事成,走向成功,是因为它使人能够最大限度利用潜意识挖掘出自身的巨大潜能。

人们都渴望成功,那么,成功有无“秘诀”?这里,我们就要把一个“秘诀”告诉你:成功者之所以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能够运用潜意识挖掘出自身无穷无尽的潜能。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只要你抱着积极心态去挖掘你的潜能,你就会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相反,如果你抱着消极心态,不去挖掘自己的潜能,那你只有叹息命运不公,并且越消极越无能!

每一位在通往成功的大路上艰难前往的跋涉者,都必须学会利用潜意识去挖掘自身的潜能,因为这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这种潜能就能发挥出无穷的力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打破了黑人选手对田径短跑项目的垄断,起跑只用了0.139秒;世界心理学大师罗扎诺夫的学生一天能学会1200个外语单词;而曾严重口吃的美国人乔·吉拉德,居然能够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演讲大师之一……

他们都超越了以往认识的极限,带给我们新的奇迹。

由此可见,只要你抱着积极的心态开发你的潜能,你也会像他们一样,有用不完的能量,走向成功、成就伟业……

然而,面对这一巨大宝藏,很多人却常常忽视,总是用消极掩埋自己的潜能,让它伏于冰山之下。

一个心理学研究报告表明,几乎所有的人都只发挥出其能力的15%。在这份报告中,我们看到不能发挥其余85%的力量之因在于恐惧、不安、自卑、意志薄弱及罪恶感,将所有的原因综合起来,可以说是“与外界的不调和”,因为不能包容外界,消极对待自己,这就等于是给自己的能力踩了刹车。

积极地与外界调和,能使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因为所谓创造的行为,是向着外界去发挥,所以一旦能和外界调和,自然产生优良的结果。以网球比赛为例,还在考虑胜败,估计双方力量的选手,心中已经存在了对立感情的疙瘩,所以不能发挥潜力。一定要超越那些估计,和外界合为一体时,才能引出潜在能力。

弗洛伊德曾利用无数的实验来证实他的看法,人的能力、本性等,都存在于剩下的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他将这些本能和习性形容成冰山不被人所看到的绝大部分。这些也就是意味着表面上看不出来的心,所以他就称之为“潜在意识”,简单地说,就是“盲目性的心的动作”。正因为这种作用是盲目性的,所以是很真实的而且不能忽视的。

潜意识能量的爆发,通常会让肉体和精神都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变化。肉体和意志都可以产生能量,潜意识的力量无穷。在一场车祸中,丈夫被压在车轮下,娇小的妻子在千钧一发时,抬高车轮救他出来!“疯狂”的人受到潜意识中的巨大能量所驱使,可以产生在正常时无法想象的破坏、抬起、弯曲及粉碎的力量。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跑完一英里用4分钟是一个极限,不可能超越,但罗杰·班尼斯特却不相信。为此,他积极训练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并且在几个月的时间,让潜意识相信,这是可能打破的纪录。终于,1954年5月6日,班尼斯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打破了运动界的这一极限谬论。

值得人们思考的是,罗杰·班尼斯特打破4分钟跑完一英里的纪录之后,他自己和其他跑者,继续突破此项纪录:1958年8月6日在爱尔兰都柏林的一项比赛中,五名跑者都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内跑完一英里!

所以我们青少年应该记得:拥有积极心态,不停地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就可以挖掘出潜在水面下的冰山——潜力。在发掘潜力、不断前行的过程中,人们总会遇到很多困境,但只要你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都可以转变成为潜力的驱动力。

互动环节:引导潜能

我们怎样才能将潜能正确引导出来呢?

1.在使用中挖掘潜能

要挖掘潜能,必须使用已有的能力。只有使用能力,能力才能产生实际作用。哪怕你已经具有了某种能力,可是搁置一旁,废弃不用,严格地说也只算是潜在能量,对现实毫无作用。很多没上过专门学校的推销员比那些专门学营销专业的大学生的推销能力高得多,正是他们在“使用中开发潜能”的缘故。

2.选准最易突破的一点

面对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各种潜能,并不需要对每一种潜能都投入完全一样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去大力开发。那不仅会分散有限的精力,而且也很不现实。我们在全面了解、重视整体潜能的同时,应根据自己的优势,集中力量,选准一种关键潜能进行开发,取得突破,这样就能盘活整体潜能。开发潜能一定要选准最易突破的一点,以求尽快突破。

3.充分考虑自身的天赋、资质等客观条件

要根据自身的天赋和资质,特别是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来确定应当着重开发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使潜能的挖掘事半功倍。人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才能,人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发展区。开发潜能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天赋、资质等客观条件,大力开发优势潜能,否则,费时费力还不讨好。最新教育观提出:由于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课程”。每个人开发潜能,也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出自己开发、利用潜能的蓝图。

4.承受适当的压力

人往往都有惰性,只有在一定的压力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压力是促使进步的最好动力。著名科学家贝弗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逆境中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很多作家、画家平时灵感难寻,只有在交稿时间迫近造成的压力下,大脑里才容易涌现出灵感。创造学之父奥斯本说:“多数有创造力的人,其实都是在期限的逼迫下从事工作的。决定了期限,就会产生对失败的恐惧感,因此,工作时加上情感的力量,会使得工作更加完美。”他还说:“谁被逼到角落里,谁就会有出奇的想象。”

当然,压力不能过大,压力过大,就会把人给压怕了、压趴了。压力适度,不但是行动的最好保障,而且往往能把潜能发挥到极致,创造出令人震惊的奇迹。

同类推荐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人言”是老祖宗用鲜血和脑浆写下来的忠告。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他们会落得如此境地?究其原因,还是对老祖宗留下来的处世之道悟得不深。有句常常在我们耳边响起的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们经过的事多,走过的路多,接受过的历练多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就深刻得多了。这些口耳相传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领会。
  • 让学生勤于动脑的66个故事

    让学生勤于动脑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假如让我上3天博弈课

    假如让我上3天博弈课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博弈论的原理作了系统的讲解,探讨了博弈论中最经典的一些概念,如纳什均衡、囚徒困境、另和博弈、重复博弈、逆向选择等,并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向人们展示经验教训,十分实用。
  • 做事先做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做事先做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人世的态度做事。集做人做事做到位经验之大成,教你把握做人的分寸和做事的火候。人在世界上,谁也不比谁傻,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有的人一生平庸?做事先做人是成功者谋定一生的真本领。
  • 时来运转心理学

    时来运转心理学

    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在家庭中担当什么角色,无论你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心理学是始终对你有帮助的一门学问。本书正是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加上成功励志的元素,来引导读者如何让幸运来敲门,如何能够时来运转。本书作者力图做到将励志与心理这两个元素进行有效的结合。所以,读者朋友们,当你真正完全理解了本书的内容之后,幸运也就悄悄开始向你靠近了。
热门推荐
  • 恶魔贤者

    恶魔贤者

    信仰时代千年轮转,当所有人认为它将永远延续之时,新的时代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到来。蒸汽机,机械工厂,枪械,火炮,钢铁战船!旧日的信仰在觉醒的人性中摇摇欲坠,星空中的诸神踏足凡间。凡尘中的生灵觉醒本源,挺起胸膛,迎接新的纪元。谁能够在万众的高呼声中登上新时代的神座?我应禁忌之力召唤而来,书写一段恶魔贤者的篇章......新书《妖械》已发,请大家多多支持!
  • 津门迷案

    津门迷案

    在民国时期,北方天津意大利租界一个不人为知的离奇案件。揭示出了一位地下党的情报员和那激动人心,隐蔽战线的难忘经历。
  • 宁远州志

    宁远州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关系学(历代经典文丛)

    关系学(历代经典文丛)

    在与周围的人相处时,我们既要热情又要谨慎,要经常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为他们考虑,尽自己的所能来满足他们的欲求。他人在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对你有所回报。同时,别人对你的奉献,也能满足你的欲求。当这种奉献与回报保持平衡的时候,就是交际双方感觉最愉快的时候,同时也是获得最大利益的时候。只有通过这种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才是最稳定、最牢靠的。
  • 混世农民之我的随身世界

    混世农民之我的随身世界

    董山河获得了一个空间,一个货真价实的世界,从此董山河的生活就被改变了。你想要一匹汗血宝马,我立马给你捉一匹来,你想要一只千年人参,这个容我找找,什么?你想要一只熊猫?嘘,小声点!PS:QQ交流群89810068,有兴趣的可以进来聊聊天。
  • 灭世剑修

    灭世剑修

    身怀异宝,遭人觊觎,家破人亡的小小少年不得已踏上了剑修之路,还未报仇,仇家已经消失。前半生尝尽人间悲苦,却越挫越勇。脚踩天赋异禀的贵公子,手握妖刀,战尽败类。看夏羽如何成为剑道的王者。叱咤一方风云。
  • 列子

    列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和末世有个交易

    我和末世有个交易

    林芷意外绑定位面小店,能够和各种末世世界的人类进行交易。泡面换汽车,大米换黄金,甚至还有各种各样的神奇物品。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林芷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一生幸福!
  • 再世武圣

    再世武圣

    当关羽在拥有比以前更好武艺同时还有现代的记忆,会发生什么?当历史上命运凄惨的貂蝉,蔡琰,甄宓在改变的历史中碰到关羽,她们的人生还会和以前一样吗?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历史,弥补历史的遗憾。平四夷,征欧洲,笑傲天下。让大汉立于世界之颠。
  •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变革史》是一本讲述中国从农耕社会到现在的土地制度变革的书。它立足当今中国第一热论的土地问题,分析了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如周代的“分封建制”和“不籍千亩”,北魏的“太和改制”、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入亩”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土地制度变革,并最终结合研究成果,提出对未来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