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8300000003

第3章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1)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似乎成了湖北人的代称。但使用这句俚语的人,大多是抱着对湖北人的贬损之意而来,人们很少去细究这一句话的来历。其实,当我们拨开这层笼罩在这句俚语上的面纱之后,会发现我们对湖北人是有着诸多的误解。

1.湖北人的“神鸟”崇拜

湖北与“鸟”颇有渊源,而且这里的人还特别崇尚“神鸟”。从楚人崇拜凤,从黄鹤楼得名的传说故事,到“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的说法,一个地区较为集中地把自己与“黄鹤”、“凤凰”、“九头鸟”这些实际不存在的鸟联系在一起,这在其他地区是比较少见的。

有人说,九头鸟源于楚人的“凤”崇拜,鹿、虎、龙这些在一般人看来高贵的形象,都成了凤的陪衬。先人凭藉高伟雄奇的想象力,塑造出这种身披五彩、鸣若箫笙、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非琅玕不食的神鸟,以寄托高洁的抱负。在楚人眼里,凤是通天的神鸟,只有得到它的引导,人的灵魂才能飞登九天,周游八极。屈原《离骚》中写到神游天国部分时,第一句就咏道:“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最初的“凤”似乎只有一个头;《山海经》中称:“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这时“凤”就又多长了八个头。遗憾的是,迄今发现的楚文化中,还没有出现“九头凤”的形象,反是凤的形象十分之多。

又有人说,九头鸟是史载的一种怪鸟,它原有十个头,被狗咬掉一个,断首滴血,沾者遭殃。旧籍载,孔子和学生子夏见过它,“九首”、“九尾”、浑身“逆毛”云云。

有一位原籍武汉的台湾民俗学家朱介凡先生认为,九头鸟的传说,实际上源自于《楚辞》和《山海经》中的一些古老的神话。

凤凰、鹤和九头鸟,都是传说中的神鸟,尤其是凤凰,一直被视为是鸟中之王,吉祥的象征,其色彩斑斑斓的外形和空灵的气质,较为典型地体现出南方文化的空灵、浪漫、阴柔和轻巧等特点。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这些神鸟,正好能够比较形象客观地反映出湖北人的某些性格特点来。

九头鸟的出现,最早也是源于楚人的九凤神鸟。出自战国至汉初时楚人之手的《山海经》,是记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文献。《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这“九头凤”就是九头鸟的最早说法。也可以说九头鸟就起源于《山海经》中的九凤。凤本是中国神话中的神鸟,九头凤就更加神奇了。《山海经》中不仅有九首之凤,还有九首或九尾之狐、羊、虎等等,而且在讲究阴阳和合的古代中国,九是阳数,寓吉祥神圣意味,所以九头鸟最初并不含妖气。

从魏晋南北朝到明代,从九凤神鸟到九头怪鸟,历史上的记载则或神或怪,或褒或贬,其中有复杂的历史背景。

《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三国典略》:“齐后园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后演化为迷信故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九“鬼车鸟”:“鬼车,俗称九头鸟……世传此鸟,昔有九首,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能为灾咎。故闻之者必叱犬灭灯,以速其过。”《清诗别裁》六吴嘉纪《我昔三首效袁景文》之三有语意双关的诗句:“夜寒鬼语聚稍稍,细雨久闻九头鸟。”后人说到“九头鸟”,常用的是它的比喻义。《辞源》注:“传说中有九个头的不吉祥的怪鸟。比喻奸佞狡猾的人。”可见,“九头鸟”是传说中的一种不吉祥的妖鸟,常用来比喻奸诈狡猾的人。

而九头鸟与湖北人联系在一起,则跟明朝宰相张居正有关。以九头鸟象征人事,台湾学者朱介凡先生从历史上举出两例。一是同明代湖北人张居正官居相位有关。这里又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张居正为相时,大权在握,整顿吏治,声誉日增。因此引来了贪官污吏的愤恨,其中就被九大御史前后参奏,但张居正的地位并未动摇,九大御史反为张居正一一整肃,因此当日民间便生出“九个御史斗不过张居正这个湖北佬”,而九个御史又被认为是九头鸟,因此,九头鸟最初乃指九御史,并非湖北人。其二是说张居正在整顿朝政时,保荐了九位御史,这九人都是他的湖北老乡,对贪官污吏严厉制裁,革新政风大有成效,那些受到整顿的贪官污吏,心怀不满,因而咒骂“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由此可以看出,这九头鸟的谣传,原是当日政敌散布出来以攻击张居正的。

这一抨击本身对张居正的历史形象不要紧,居然让湖北人永远打上了“九头鸟”的烙印。

另一说是这句谚语出于清初满人对湖北人的诅恨。据有关史料记载,鄂之圻黄地区,曾据山岩拼死抗清。大局既定后,那些难忘故国的遗民,又拒绝同清廷合作,如有受清廷笼络所利用的,众所共弃;乃使满人为官湖北者,莫不恼恨交加。在无可奈何之下,因荆楚向有九头鸟传说,于是编造了这句谚语。后来武昌辛亥首义的成功,再次证实了这句谚语的活力。因而在台湾出版的《湖北文献》上刊出的诗作,高唱:“武昌一夕鸟飞鸣,满族政权难自保,九头徽号称鄂鸟,鄂人听了不烦恼。”至于在民间,这句九头鸟的俗谚还有另一层意味。介凡先生认为这同武汉作为一个南北水陆交通中心,所形成的外乡人同武汉本地人之间的隔阂有关。凡是交通便利的地方,民众的知识开发较早,在社会生活中竞争较多,在彼此交往中因经验丰富,而多圆滑世故。武汉三镇以外的各省人往往讨厌他们,见而生畏。本来是“天上九头鸟,地下武汉佬”,因武汉二字早期比较生疏,后来就变成湖北佬了。

从这位深谙湖北风土人情的台湾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九头鸟本是从楚人所崇拜的凤凰形象脱胎而来的,在中古时期才染上妖邪色彩进入民俗生活。明代以后,才把它和湖北人联系起来。但它并没有明确而稳定的含义,有时用以象征湖北人的丰富智慧和对邪恶强暴势力的强有力抗争,有时则用以嘲讽在人际交往中的狡诈。这些含义和用法都是历史形成的。既然如此,我们在今天也就没有必要就九头鸟本身确定一个或正或反的固定解释。随着湖北人地方性格及其历史地位的丰富发展,九头鸟这句俗谚自然也会具有新的含义。

2.被世人误读的“九头鸟”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话不知在何时成了湖北人的代名词。但凡一提湖北人,就会想到“九头鸟“,而这个九头鸟似乎也还不是什么“好鸟”,因此,湖北人与九头鸟的名声一块就带有贬意了起来。

除了“九头鸟”的名声欠佳外,加上之前所讲解的顺口溜:“奸黄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汉川。三个汉川佬,比不上一个沔阳佬。”意思是说黄陂人奸猾,孝感人狡诈,汉川人既奸猾又狡诈,沔阳(现为仙桃市)人比汉川人还要奸猾狡诈。这当然是其他省份的人对上述几个地方的人的蔑视。但说这话时,不管是黄陂人还是孝感人,也不管是汉川人还是仙桃人,都绝不会把这段顺口溜挂在嘴边并引以为荣的。可是,湖北人自己却似乎不那么介意别人说自己是“九头鸟”、称自己为“湖北佬”。有人会想这不是自己往自己头上扣屎盆、自己作践自己吗?在大力倡导诚信精神的文明社会里,你说你是“九头鸟”,人家还敢跟你这个“奸诈狡猾的人”打交道吗?你把你的企业冠名为“九头鸟”,人家还敢跟你这个“奸诈狡猾”的企业做生意吗?凤凰台上的“九头鸟”雕塑,你是要告诉世人——湖北人是“奸诈狡猾的人”吗?

其实不然。湖北人之所以能坦然地接受“九头鸟”这个称谓,无非是把它看作是一个“绰号”而已。就像东北人过去一向被国人称为“东北虎”,这绰号过于刚猛,多少影响了外商投资的果敢度,后来一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顺口溜,唱遍了全国,大概再过上一百年,东北人的绰号就要改为“活雷锋”了。

一个人有绰号,说明这个人有特点。一代名相刘墉人称“刘罗锅”,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号称“铁娘子”;法国是“高卢雄鸡”,英国自称“约翰牛”;什么北京“京油子”,天津“卫嘴子”,湖南“骡子”,江西“老表”,上海“阿拉”,四川“川耗子”……更是数不胜数。有绰号还可能是件好事———英国小说家狄更斯说过:“凡名人都有绰号。”最近,某绰号学专家甚至提出怪论,说绰号与某人、某地、某国受关注的程度成正比。有人看总比没人看好,用流行话来说,这叫比“回头率”,酷!更何况,天上飞的,大概总比地上爬的、水里钻的,泥里拱的要强吧。

前面已说到,“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是其它省份的人蔑视湖北人的一种说法,他们把湖北人比作是古代传说中的妖鸟“九头鸟”,也就是说湖北人是奸诈狡猾的人。

如果说其义是贬,为什么外地人却总想跟这绰号搭点边,脑壳挤破了也不怕呢?过去有过“九个湖北佬,抵不住一个安江佬”的说法,世人都当作笑谈;不久前网上又冒出来“九个湖北佬,比不上一个桐城佬”的说法,当即有桐城人站出来谦虚地表示“不敢比”。真所谓,“偷来的锣鼓打不得。”如果说“九头鸟”是褒,为什么有些湖北佬不能坦坦荡荡承受呢?

看来,“九头鸟”这个绰号不管是好是坏,总是摆不脱、赖不掉的。既然如此,还不如坦然正视,考究一下这绰号究竟有什么含义。

“九头鸟”一般是用来比喻湖北人的聪明、心计多,但这或许只是一个侧面,若再用“猴相”来说湖北人,可能会更完整一些。说也奇怪,湖北人的某些性格特征竟和东北人非常相像,比如豪爽大方、带点粗野、乐善好助。这好比孙猴子,状似处处不饶人,但同时也性直心善。跟湖北人打交道,一如跟东北人,必须有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直爽。湖北人——尤其是武汉人,脾气也大,容易毛躁。要是湖北佬突然变成“泼猴”一只时,你只要顺着他的毛摸,就什么事也没了。这不南不北不东不西的湖北人也像北方人那样,非常讲究面子和关系。只要你给足湖北人面子,他便对你好得不得了,甚至不惜为了你的事丧失原则。如果你不尊重他,他便处处跟你过不去,没事找碴。但一如猴子的品性,你只要再跟他喝上一杯,马上就尽释前嫌,所有的不愉快抛之九霄云外。

湖北人是非常看重“关系”的,常言道:“在北京谁的官大就听谁的,在广东是谁有钱就听谁的,在湖北常常是谁的关系好就听谁的。”所以说,和湖北人打交道、做生意,不只是一般人常说的提防九头鸟的权谋心机,还应顺着猴毛的方向捋。跟湖北人成为“梗朋友”(铁杆哥儿们),顺着湖北人的脾气,给足面子,表现出大方、豪爽、仗义的性情。只要给湖北佬这样的印象,建立友谊关系后,就容易得到有力地帮助了。

武汉人通常也都是能说的主,与北京人的“侃”有得一比。武汉方言说起来生动诙谐,富幽默感,但这种方言趣味,外地人较难体会。有句顺口溜说:“北京人什么话都敢说,上海人什么国都敢出,广东人什么钱都敢赚,东北人什么架都敢打,武汉人什么娘都敢骂”。武汉人骂人可是出了名的,最常用的一句是“婊子养的”。湖北人脾气坏,好骂人,形象差。但深究起来,湖北人是刀子嘴豆腐心,往往是不打不成交、不打不相识,这其实也是“猴相”的一个特征。对武汉人来说,拐弯抹角地损人,还不如痛痛快快地骂声“婊子养的”。或许是“九头鸟”的声名在外,许多人一开始就对湖北人怀有戒心,总觉得迟早会被他们骗了。当然,做生意谨慎为上,和湖北人打交道,还是需要提防他们“狡黠的机智”,但其实也不用望而却步,因为别忘了,湖北佬还是属猴的!

3.“九头鸟”的精神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一书中写这样道:“中国向有‘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说,盖湖北人精明强悍,颇有胡椒之辣,犹不够刺激,尚须爆之以油,然后煞瘾之概,故譬之于神秘之九头鸟。”这段话概括了湖北人的性格,可谓十分形象。

头其实是生命与意志力的象征,鸟有九个头,意味着生命力的顽强和意志的坚韧。随着历史的发展,“九头鸟”逐渐演化成头脑灵活、聪明多智、敢于拼搏的代名词。

湖北人的祖先是楚人,楚人最初被中原地带的人视作“蛮夷之人”。然而,“蛮夷”并未使楚人茹毛饮血,反倒是激发了其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图强精神。荆楚先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不断开拓进取;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充满了求变创新的精神;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则显示了楚人充满韧性的力量。湖北人作为楚人的后裔,继承了先祖的优良品性,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格。

湖北人既豪爽又谨慎,既热情又小心,既善于经营世俗人生,又崇尚精神生活。他们可以披肝沥胆,无私助人,也可以小处计较,谨慎处世;他们可以争强好胜,兼济天下,也可以超然物外,独善其身。这大概是码头文化、商业文化和江湖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长江沿线码头众多,在码头上求生活,要求人热情慷慨,不拘小节;汉口自古是商业重镇,在商场搏杀,却又必须小心谨慎,提防陷阱;湖北江湖广布,在水上耕耘,则得山水自然熏陶,性灵真挚。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形成了湖北人极特殊又极富魅力的独特性格。

不知何故,湖北人特别喜欢拿“九头鸟”作文章:“九头鸟”几乎成了江城媒体的一个高频词;武汉的一家服装企业竟以“九头鸟”冠名;武汉市江夏区庙山开发区的凤凰台上,一座“九头鸟”雕塑昂然立于其间。“九头鸟”成了湖北人的一张名片。提起“九头鸟”,人们可能记起一个图书品牌,这就是长江文化出版社的“九头鸟”丛书。作为社长的周百义说,我们用“九头鸟”这个形象,不仅因为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且具有特别强烈的现代感。正像我们现在欣赏荆楚一带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南阳汉画石刻一样,从那飘逸、夸张的表现技巧中,仿佛能找到现代艺术的源泉。

九头鸟的形象的确比较集中地代表湖北人,一只鸟有九个头,正好反映出湖北文化的多元性和湖北人性格的多面化。湖北本是一个“五方杂处”的省份,东西南北的货物和人物都在这里中转和集散。因此,这里素有广泛吸收、兼容并蓄的特点。

同类推荐
  • 美不胜收:九寨沟(文化之美)

    美不胜收:九寨沟(文化之美)

    九寨沟神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九寨沟独特的地域人文历史。随着九寨沟名气一天天增加,世世代代隐藏于这里的藏民族和羌民族的人文历史,也逐步向世人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明清城墙是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思想指导下建成的。城墙完全围绕“防御” 战略体系建造,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墙顶可以跑车、操练,非常坚固。该书详述了关于明清城墙的历史过往,特点及价值,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 街角的老北京

    街角的老北京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阿龙伴随着这座古都一起成长,他看到处处皆文化的老北京正在渐渐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灯火璀璨、人声喧嚣的现代都市逐渐崛起,心中满是怀念与不舍。于是写下《街角的老北京》,将目光投向北京的街头巷尾、古寺园林,并将目之所及且依稀尚存的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的风物图景记录下来。
  •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中华千年文萃)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中华千年文萃)

    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一座智慧的宝藏,是我们祖先用智慧的双手和头脑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创造和积累而成的,它如同河蚌中的沙粒经受了痛苦的磨炼和时间的考验,最终升华为闪闪发光的珍珠。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阅读这些历史,没有理由不继承这些智慧精华并把它运用于实际。而今天我们所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这其中忠臣良将的谏议谋略与锐利檄文。
  • 粽叶飘香:端午节

    粽叶飘香: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
热门推荐
  • 千古轮回找到你

    千古轮回找到你

    作为21世纪的冷艳校花,她高贵美艳,满腹才华。当一觉醒来,却成了人人厌恶的古代第一丑女。当她变成她,当丑女不再是丑女,她与他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凤倾天下

    凤倾天下

    现世英武干练女警,变成懦弱无依,惨遭退婚的丞相府庶女——那她……就痛改前非,把嚣张跋扈进行到底!!不长眼的王爷退婚还嫌弃她,三番四次来挑衅她,呵呵,给你好看!斗渣男,报复家宅中多次暗害她的人,老虎不发威,你当姐是helloKitty!一次宫宴,遇上了墨流云,这个注定要在她的生命里掀起波澜的男人,蓝颜贴心,但流言毙命。家族大难当前,她会接受渣牌前未婚夫的“好意”,还是冒着被卷入皇子暗斗势力的可能铤而走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先婚后爱:顾先生请出局!

    先婚后爱:顾先生请出局!

    他的一句“我们试试”试着试着,她把自己的心给试进去了,一次意外有了孩子,却没想到有一天女人会带着球跑了,好不容易追到手了,女人拿着一张人流手术的单子递给他,“慕小沫,你到底有没有心,”他嘶吼道。
  • 霍格沃茨万事皆三

    霍格沃茨万事皆三

    一、剧情:艾伦·哈里斯重生HP世界,试图改革巫师教育,打破《保密法》——最终boss不是伏地魔,是另一位原著中存在的角色。二、风格:本文非真系统文,依据HP风格,故事剧情的开展一本比一本黑暗。三、特点:万事皆三,JK罗琳用了7作为特别数字,而本文中,3则是一个有魔力的数字。万物归环,事物都是循环的,时间的洪流里,凡事皆有因由。四、作者第一次写书,文笔稚拙,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入群交流,QQ群号:853574739。
  • 中国第十届全运会男子篮球比赛进攻重点问题调研报告

    中国第十届全运会男子篮球比赛进攻重点问题调研报告

    本书从篮球运动的特点与本质出发,对十运会男篮中锋进攻能力、后卫阵地进攻能力、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现状、快攻状况研究兼对快攻理论、进攻失误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后卫进攻技术等进行分析及研究。
  • 仙御江湖

    仙御江湖

    他被公认为逍遥宫最有天赋的修仙者,却始终难断尘缘!养父遇害,红颜遭劫,他终于冲冠一怒,走上了一条大犯修道之忌的不归路!修仙界说他离经叛道,他却说自己有自己的道。在三界各方势力风起云涌之时,他叛出仙门,在神魔乱世中流浪,他不顾世俗偏见,杀恶道,恋妖女,戏仙子,助妖王,正道称其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叛逆,最终却发现…
  • 误惹总裁:吃定呆萌小娇妻

    误惹总裁:吃定呆萌小娇妻

    他是华夏彩钻级别的王老五,传说既有洁癖又冷酷无情;她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女,首富竟然成了她的监护人;怕打雷的她抱着枕头找他,他既无辜又委屈,“你说了你不喜欢我的!”她无限娇柔,“我害怕打雷。”某日她拿着一MP3,怒气冲冲的窜到他面前,质问,“这些是什么?”他旁边一小包子淡定的说,“妈妈真笨,那里面是吓你的雷声啊……”然后小包子跳下沙发,把MP3和音响相连,不仅有轰隆隆的雷声,还有她说过的一些赖不掉的承诺……
  • The Outlaw of Torn

    The Outlaw of Tor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一个好的作家,他描写现实,述说一个悲剧,不管是用来警世,亦或表达他的失落和绝望,但是后文学的意义都在于告诉人们真相并给予人们希望,余华正是留下了这样的希望。在《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这本集子里,余华收集了近年来的一些关于写作、关于社会、关于他个人童年回忆的文章,虽然在他的所有文字中算不得出采,但是有两篇文章很值得推荐,因为一篇解释了阅读的意义——《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而另一篇则阐述了漂泊的幸福感——《别人的城市》。
  • 综穿之病娇女神太凶猛

    综穿之病娇女神太凶猛

    朕有空间手镯,朕有强悍后台。朕有武装到牙齿的金手指,朕就是金光闪闪的金大腿!但朕就是没有一个好身体。朕貌美如花,朕富甲天下!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朕就是没有一个好身体。为了修补神魂,良辰穿越到一个又一个世界。或夺或抢或偷或骗或蒙或坑或拐,使出浑身解数只为了收集养魂玉的碎片摆脱病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