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0500000004

第4章 俭以成廉侈以成贪

本文发表于《光明日报》,20090215。

——清代政治文明杂谈之三人们在倡廉肃贪的过程中,察觉到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那就是奢俭和贪廉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侈靡风行之处往往也是贪风炽盛之地,竞尚挥霍之徒也常常是贪赃枉法之辈。康熙时担任过文渊阁大学士的陈廷敬曾说:“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柢。”(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意思是说:官吏之贪墨或清廉,是事关政治大局的事情;而决定官员或贪或廉的根基,则在于追求奢侈还是谨守俭约。既然人们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崇俭鄙侈也自然成为政治伦理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

康熙皇帝在《庭训格言》中曾这样说:“若夫为官者俭,则可以养廉。居官居乡,只缘不俭,宅舍欲美,妻妾欲奉,仆隶欲多,交游欲广,不贪何以给之?与其寡廉,孰若寡欲?语云:‘俭以成廉,侈以成贪。’此乃理之必然者。”(《康熙政要》,卷13)为什么俭可以养廉,侈足以成贪呢?康熙帝所说“此乃理之必然”的“理”,又究竟何在呢?关于这方面的议论,清代的“官箴”书中反映得十分充分。

清代官德丛谈俭以成廉侈以成贪觉罗乌尔通阿的《居官日省录》中有这样两段话: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乔立君主编:《官箴》,549页)盖国家廉俸有常,人念奢侈无度。金樽玉斝,器必精工;细葛轻裘,服必华丽;脂车秣马,壮我观瞻;食美饮甘,遂我哺啜。甚至娇婢娈童,一呼百喏。穷奢极欲,取给无门。由是百计搜求,贪得无厌,势不能不籍下民之脂膏,以供骄奢淫逸之念,其流毒可胜言耶?(同上书,548页)《平平言》的作者方大湜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几乎同样的意思:

俭以养廉,老生常谈也。其理,却至当不易。……若习为奢华,饮食、衣服、车马、器皿、玩好等项,件件讲究,所出之数浮于所入,势必缺用。缺用不已,势必借债。借债不已,势必贪赃。(同上书,598页)封建君主也常常用这个道理告诫大小官员们。嘉庆皇帝在一个谕旨中指出,那些因贪黩而“身罹重罪”的高官,“如蛾投火,实堪悲悼。推原其故,总由恣情糜费,日事奢华,以致廉俸所入,不足供其挥霍,因而败检逾闲,多方婪索。伊等岂不知得受赃款,律有明条,而利令智昏,遂自蹈重谴而不顾”(《清仁宗实录》,卷75)。

可惜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清代官场的侈靡之风,不说愈演愈烈,至少也是经久不衰。这种状况的出现,有深刻的社会根源。说到底,是一个同人民群众相对立的封建政权,对掌握着巨大权力的官员们,不可能存在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原本就没有什么“治国平天下”政治抱负,一心只想升官发财,以攫取政治权力作为个人飞黄腾达手段的人,一旦头戴乌纱,手握重权,就立即安富尊荣,穷奢极侈,整日里锦衣玉食,声色犬马,骄奢淫逸,纸醉金迷,“以官场为享福之地,借临民为行乐之方”。而为了满足这些无休止的欲念,就必定要巧取豪夺,苛征暴敛,贿赂公行,残民以逞。

常言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对侈靡的追求是难有止境的。一旦身涉浮华,就会得陇望蜀,贪多务得,久而久之,则沉溺其中而不可自拔。如有人所生动描述的:“侈靡之为害也,取之百姓不已,必至侵及官帑。其始偶然,继乃常然,久且习为固然,而忘其所以然。”(汪祖辉:《学治臆说》)到那个时候,“利径一开,万难再窒。情移势逼,欲罢不能”,再没有回头路可走。明知长此以往,终不免身败名裂,但欲壑难填,利令智昏,自然也就不惜以身试法了。

官场上的一些陋习,也常常成为助长侈靡之风的温床。例如讲排场的风气,就是如此:“仕途中有种习气,俗谓排场,亦曰讲款。如衣服合时,进退中度,仆从都秀,饮馔佳良,器皿精工,轿伞齐整,应对便给,书札殷勤,皆所谓排场也。”(徐栋、丁日昌:《牧令书辑要·屏恶》)在这种风气下,不讲排场,似乎就有失身份,反而成了官员中的另类;而竞尚奢华,也就成了官场的一种潜规则。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社会风气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一旦某种陋习形成了风气,往往能够造成积非成是、以丑为美的怪现象。

侈靡之风的泛滥,促使社会更加增强了宣扬“以俭养廉”观念的紧迫性。这种观念的提倡,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对侈靡与贪黩现象起到遏制作用,其实是大可存疑的。但无论如何,作为一种政治荣辱观,鲜明地提出“俭以成廉,侈以成贪”,使崇俭鄙侈成为社会的一种主流意识,是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的,它也可以成为古代政治文明中的一份有价值的历史遗产。

人们总是把俭与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所谓“惟俭足以养廉”,所谓“居官之所恃者在廉,其所以能廉者在俭”,所谓“欲教以廉,先使之俭”,都是讲勤俭是廉洁的根本。从政治上来说,只有经得起财色等物欲诱惑的人,才能身正行端,真正做到“无欲则刚”。“士能寡欲,安于清淡,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外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彭忠德、李正容编:《居官警语》,60页)从生活上来说,只有清心寡欲,淡泊自甘,才能无觊觎之心,杜贪婪之念。“俭,美德也。余谓仕路诸君子,崇尚尤急。数椽可以蔽风雨,不必广厦大庭也;痴奴可以应门户,不必舞女歌童也;绳床可以安梦魂,不必花梨螺钿也;竹椅可以延宾客,不必理石金漆也;新磁可以供饮食,不必成窑宣窑也;五簋可以叙间阔,不必盛席优觞也;经史可以悦耳目,不必名瑟古画也。去一分奢侈,便少一分罪过;省一分经营,便多一分道义。”(陈宏谋:《从政遗规》,卷下)有人总结俭有四大好处:“俭则安分,俭则洁己,俭则爱民,俭则惜福。故曰:俭,美德也,官箴也。”能俭则“不至侵用官项,朘削民膏。身心俱泰,寝食皆安”(乔立君主编:《官箴》,544页)。

应该指出,这里所说的俭,同吝啬完全是两码事。“可省则省,谓之俭;不可省而省,谓之吝啬。”(方大湜:《平平言》)俭不是指需要用而硬不用,而是指应该用而用之不过分。提倡俭约,也不是要取消一切正当的物质需求,更不是要装腔作势,矫情作秀。人们常常拿西汉时“以宰相封侯”的公孙弘为例,他标榜自己“布被,食不重肉”,但大家认为这只是“矫情干誉”,“饰诈以钓名”,并不合乎俭的本义。其实,所谓俭,只是不要纵情声色、耽于逸乐、暴殄天物、劳民伤财而已。下面的一段话,也许对侈俭之辩讲得比较切实明白:

凡宫室、饮食、衣服、器用,受用得有数,朴素些、简淡些,有何不好?人心但从欲如流,往而不返耳!转念之间,每日当省不省者甚多。日减一日,岂不安静快活?不但治生,即是寡欲清心之要。力持此法,更加一勤字,终身不取一毫非分之财,泰然自得,衾影无惭,不胜贪秽之富千万倍耶?(乔立君主编:《官箴》,549页)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报告(No.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报告(No.4)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承担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史党建、毛泽东思想和科学无神论等四个学科的建设任务,本报告集体现了四个学科年度建设的部分成果。自2010年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部以这些学术报告为基础,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报告》,这已成为该研究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集就是以2011~2012年度学术报告为基础形成的。本报告集增加了“毛泽东思想”学科前沿报告。四个学科的前沿报告分别系统梳理了2011~2012年度各学科的在国内外发展的总体状况,总结了最新成果,提出了对学科未来发展的思考。本集分为“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党史与党建理论研究”“科学无神论研究”等四个部分,共收入19篇文章。
  • 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本书前半部分包括美国的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以及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半部分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方面。
  • 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1972年毛泽东和尼克松结束了中美关系史的一个时代,1979年邓小平和卡特却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中美建交无疑是改变世界的一件大事。本书全景式地逼真再现了邓小平、卡特、“卡特的基辛格”布热津斯基以及黄镇、老布什、伍德科克等为中美建交作出的贡献和他们极富个性化的形象。如实披露了毛主席派中国“空军一号”赴美接尼克松再访华、老布什“自行车外交”、卡特严打台湾特工、邓小平访美专机强行起飞以及三K党徒刺杀邓小平等鲜为人知的秘闻真事。视野开阔,内蕴丰厚,图文并茂,读之爱不释手,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 科索沃问题

    科索沃问题

    这是一部研究科索活问题的专题论文,书中以大量事实为论据,全面反映了自联合国干预以来重建工作的成绩与不足,是国内能够见到的同类书中最好的一部。
  • 打造新世界:费城会议与《美国宪法》

    打造新世界:费城会议与《美国宪法》

    《美国宪法》——划时代的宣告,美国大选——万众瞩目,“杨照公民课”系列新作,带你一览无余!从2004年起,杨照持续开设“现代经典细读”课程,希望经由这些现代经典,让活在当下社会的人,有机会摆脱许多理所当然产生的麻木,重新思考、认知。《打造新世界》是系列课程的第二种。本书中,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美国宪法的条款,讲解了以这套宪法为依据的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如何运作,并讲述美国宪法制定背后的思想渊源、历史情境、现实利益考量和斗争妥协,宛如讲故事一般。讲故事的同时,作者也分析了这套背景下诞生的美国宪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它和传统欧洲民主思想的差异,以及美国宪法和美国的现代民主精神如何互相成就。
热门推荐
  • 计算机实用技术

    计算机实用技术

    本书以教与学的形式对常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了由浅至深的讲解,内容包括四章。
  • 神秘的维纳斯

    神秘的维纳斯

    《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惊悚恐怖系列:神秘的维纳斯》共分闪灵·诡事、噩梦·异事、探秘·险事、夜谈·怪事等四个模块。其中包括《我的邻居是幽灵》、《太平间里的交易人》、《荒野秃鹫》、《飞来的人头》等文章。
  • 元洁莹禅师语录

    元洁莹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再刊华严略策

    再刊华严略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古云霄

    万古云霄

    昔日魔教“昊天教”教主古云霄统领江湖各大门派会盟,打着“覆魔教,诛皇甫”的旗号行进在会稽山间。“魔教”自是昊天教,而那“皇甫”是清微派白无瑕真人的弟子皇甫青云,洒脱不羁,侠影仙踪,不料受自己堕入魔教的师叔策反,入了昊天教。先挟持各派掌门,后回师门逼死师父,坐上魔教教主之位。本为侠义之士的皇甫青云几日之间沦为恶魔,是其本性如此,还是另有隐情?浩浩荡荡的队伍上得会稽山,“正”“魔”两道正面对峙,勾起了一众儿女情长、恩恩怨怨的旧事旧情,同时从皇甫青云口中得知了惊人的真相。
  • 归来的亚楠猎人

    归来的亚楠猎人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亚楠真不是人可以呆的地方,回到现世的感觉真好,有家有网,还有金发青梅竹马,写写小说打打游戏。而一旦到了血月梦境开启的时候。我看看,锯肉刀,路德维希圣剑,霰弹枪,毒飞刀,电锯,采血瓶。让我想想还有什么该带的。装备带起,进入血月梦境,狩猎怪物,保护民众。也许还可以去其他世界客串一把冒险者。总之,我是个从亚楠归来的猎人,提起锯肉刀,给霰弹枪装满子弹,无论在现实,在梦境,还在异世界里,猎人依然是猎人。身为穿越者没有系统真是太抱歉了呢。
  • 巅峰兽师

    巅峰兽师

    兽师,以灵兽战天下!兽元大陆,浩瀚无边,万族林立,人族式微。人族遂以兽师为尊,契约灵兽为战,于万族之中传承不朽。然而时光荏苒,万年之后的兽元大陆危机四伏,人族四分五裂,又有谁来重现人族巅峰……
  • Birthday Party

    Birthday Party

    Stanley Webber is visited in his boarding house by strangers, Goldberg and McCann. An innocent-seeming birthday party for Stanley turns into a nightmare. The Birthday Party was first performed in 1958 and is now a modern classic, produced and studied throughout the world.
  • 乱世痞贼

    乱世痞贼

    当云也穿越密道爬进王爷新婚洞房的一刻起,一个痞子的乱世崛起之路就此展开。平行时空列国纷争,奈何统一大势已成,覆灭死局如何化解,是力挽狂澜还是随波逐流。草民教头殴打王爷一生恩怨情仇,皇家海盗奉旨打劫,崛起于东南微末,掠国成瘾发家致富,朝廷鹰犬坏事做尽,丧尽天良,却有人拍手称快,侠肝义胆,不服命运,到手荣华岂能轻言放弃,艰辛之路,最终又有几人能还。既是痞贼,又何言仁义道德,血洒征途终有儿女情长。
  • After Midnight in the Garden of Good and Evil

    After Midnight in the Garden of Good and Evil

    Jim Williams had it all: style, culture, charisma, and sophistication. As a premier antiques dealer in Savannah, he mingled with celebrities, including 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 and the Rockefellers, who came to admire his extraordinary treasures. His legacy thrust Savannah into the national spotlight and transformed the genteel city into a tourist mecca.But three decades of hard work came crashing down the night he shot Danny Hansford, his wild young lover. Jim Williams stood trial four times over the next decade for premeditated mu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