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37800000176

第176章 真的愚不可及吗

愚不可及,定义:愚蠢到了极点,没有人能赶得上。贬义,极贬。

践土之盟,卫成公没有参加,不是不想参加,而是不让参加,晋文公就想出口恶气,甚至灭掉卫国的心都有。

说句不好听的话,晋文公有点太记仇。

当初受困于五鹿的时候,卫成公还只是太子,没有多大权力,真正得罪晋文公的是卫文公——卫成公的父亲。现在,卫国已经臣服,晋文公却揪住昔日怨恨不放。

城濮之战,楚国战败,卫成公感到害怕,不敢回国,逃奔楚国。但是,由于卫国与楚国断交,而且卫国归顺晋国,楚国人正恨他,边境官员差点抓住他来个游街示众。没办法,他只好逃到陈国避难,暂时定居下来。

在他的身边,不离不弃地跟随着一个人——宁俞,因谥号为武,也称宁武子,前面略有介绍。

卫成公跑了,卫国并没有设立新君,无法参加践土之盟。没关系,名义上,卫成公还是国君,所以遥控指挥,让大臣元咺,侍奉自己的弟弟叔武,暂时代理国君,去参加会盟。

有人代表卫国参加会盟,总比被灭国强。

元咺是位贤臣,知道卫成公多疑,特意派遣自己的儿子元角,去侍奉卫成公。实际就是主动作为人质,希望能得到卫成公的信任。

叔武贤明知礼,深得晋文公赞赏,内心也羡慕他们兄弟和睦,故而践土之盟,并没有刁难。

虽然有晋国支持,但叔武并不贪恋权势。之所以暂时代理,是担心如果立了别人,卫成公就无法回国。所以再三替大哥求情,希望能够让他回国复位。

以前的过节,是卫文公造成的,本身卫成公没什么大罪,不过是驳了晋文公的面子,拒绝借道,私人之间更没有深仇大恨。话说回来,哪个国家,愿意借道给别国?只有虞公傻。

现在,人家兄弟和睦,弟弟放弃权力,替哥哥求情,这种兄弟情谊,晋文公很敬佩;想一想自己兄弟相残,实在愧疚,所以就默认了,允许卫成公回国。

眼看一切顺利,复国在望。不料,这个世界小人实在太多,无处不在,防不胜防。

有小人在卫成公面前诽谤元咺,说:“元咺已经立叔武为君,且得到晋文公的支持。”

卫成公姬郑耳根子软,听风就是雨。他流亡在外,总担心国内改立新君,故而派人时刻打探;后来得到确切消息,践土之盟的与会名单上,列的果然是弟弟叔武的名字,不禁疑窦丛生,渐渐相信了小人的谗言。

叔武参加盟会,难道还能记载卫成公的名字?不合礼。

卫成公逃亡在外,也不详查,认为叔武得到晋文公的支持,一定假戏真做了。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元咺背后干的,不问青红皂白,先把元咺的儿子元角杀了。

这真是天大的冤案。古往今来,冤死鬼实在太多,大地之下都怨气冲天。

消息传回国内,元咺悲痛之余,以国家大事为重,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职责,依然侍奉叔武回国摄政。有没有怨气?有。儿子无端被杀,任何当父亲的都会痛入骨髓。

当然,他希望国家安定后,能查出幕后小人,为儿子报仇。

公元前632年6月,晋文公同意卫成公回国。

卫成公终于可以回国了,但国内并不安稳,特别是上层的一些士大夫。毕竟,当初是他们联合起来,把卫成公赶跑的,如今要回国,难免会开启复仇程序。

大家犹豫不决的时候,卫成公的得力贤臣宁俞出面,在宛濮与卫人盟誓。

誓辞上说:“以前卫国的不和,是上天的惩罚;现在上天保佑,让卫国君臣和睦,互相信任。没有留下来的人,谁来守卫国家?没有跟随国君的人,谁来牧牛养马?由于不和谐,所以在神的面前宣誓,以求保佑。从今以后,跟随国君的,不要依仗自己的功劳;留在国内的,不要害怕自己有罪。谁要是违背盟约,灾难就会降临他头上,神明和先君加以惩罚。”

古人很注重盟誓,一者相信鬼神,再者讲究信义。

宁俞是卫国的贤臣,声望很高,深得卫国人敬重。有他盟誓,人心安定,大家答应接纳卫成公回国,并且约定了进城日期。

宁俞好不容易安定了内部,眼看一切顺利,但是,当他不在的时候,卫成公心志不坚,又听信小人之言,对弟弟叔武产生疑虑。

当然,这也是国君的通病,总怀疑别人会篡位,夺取他的江山。经历这么多风波,叔武摄政,国人信服,还能甘心把位子还给自己吗?这就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于是,卫成公听信谗言,提前回国,想搞个突然袭击。事发突然,面对卫成公强硬的做法,宁俞没能阻止住。

不是他不劝阻,而是从来不坚决劝阻。

每一次,宁俞都能提出正确合理的建议,但多数不能得到国君的认可。而他这个人,不愿意得罪国君,也不能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说白了就是明哲保身。

宁俞是个智者,后来的孔夫子评价他:“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意思就是:他的聪明,别人可以赶得上;但他装傻的做法,别人根本学不到。成语‘愚不可及’,就出自宁俞,属于真正的大智若愚类型。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愚不可及本来是褒义,夸奖宁俞的。所以,如果有人训斥你‘愚不可及’,不要生气,与大贤人比肩,这是很高的待遇。

公元前623年,宁俞还曾出使鲁国。

鲁文公设宴招待他,为他赋《湛露》和《彤弓》两首诗。宁俞听了,既不辞谢,又不赋诗回答。鲁文公觉得奇怪,都说宁俞贤能,怎么不懂礼貌?于是派使者私下探问。

宁俞说:“我还以为是在练习演奏呢。从前,诸侯正月朝拜天子,天子设宴奏乐,赋《湛露》这首诗;诸侯听取命令,把天子的敌人当作敌人(敌王所忾),献上自己的功劳。天子赐给他们红色的弓一把,箭百支;黑色的弓十把,箭千支,以表彰功劳。自己是来鲁国表示友好的使者,感谢君侯的赠宴,不敢承此大礼,自取罪过。”

同仇敌忾中的‘敌忾’,就来自这里。鲁国人认为他知‘礼’,热情招待。

由于宁俞很贤能,影响力也大,后来的宁姓,都愿意把他当作宁氏始祖。

现在,国君坚持要提前回国,宁俞无奈,自己不能失信国人,只好抢先进城,要跟大家解释一番。守卫城门的大夫长牂(zāng),以为他是卫成公的使者,和他乘同一辆车子入城。

宁俞根本没想到,自己前脚走,卫成公后脚就变卦。

眼看城门大开,卫成公根本不管宁俞的嘱托,派公子颛犬、华仲率领前驱,像强盗一样冲入都城。这是自己的国家,有必要这样吗?

颛犬急匆匆的入城,有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从结果看,他就是那个进谗言的小人。

再说代理国君叔武,正在洗头,准备迎接大哥回归。现在突然接到消息,大哥已经进城,他发自内心的高兴。没有洗完,手里握着湿漉漉的头发就跑出来迎接,恰好撞上颛犬的前驱。

颛犬手握弓箭,瞄准叔武,一箭射杀。冤哉!

卫成公进城后,看到弟弟手中握着的头发,知道自己没有详查,冤枉了他。跑过去紧紧抱着弟弟的尸体,把他的头枕到自己的大腿上,放声痛哭。

再说颛犬,阴谋败露,急忙逃跑,卫成公派人追赶,直接杀死。这种小人,真是害人害己,千刀万剐,死不足惜。

本来可以顺利回国,皆大欢喜,现在可好,彻底搞砸了。面对此情此景,‘愚不可及’的宁俞也回天无力。

叔武的死,让元咺怒火中烧,这个该死的国君,真是昏庸至极。当初冤杀自己的儿子,也就认命了,如今又冤杀贤能的叔武,枉费众人一片苦心。

他满腔悲愤逃往晋国,去哀求晋文公,要为叔武伸冤。能吗?

同类推荐
  • 历史的个性:兵家

    历史的个性:兵家

    《史记》是我国首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巨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以其传神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风采各异,也具有不同的个性。正是这些个性融合在一起,经过岁月的积淀形成了我们现在共同的心理结构。本书作者挑选《史记》中的军事家,如孙武、孙膑、廉颇、赵奢、白起、李广等,进行了现代化的解读。透过这些各异的个性,我们可以重新发现自己,回归到人类的初心。
  • 极品奸商

    极品奸商

    一次莫名其妙的穿越,让他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凭借着自己前世的本领,在另一个历史的洪流中留下自己浓重的笔墨。商场、战场、官场、情场,都是他纵横的舞台。日出东方,唯我不败……风姿冠绝的花魁、学富五车的才女、武功高绝的女侠、不落凡尘的仙子,或是纵横沙场的女将,谁会落入他的爱情陷阱?他无耻、他下流、他手段卑鄙让人瞠目结舌。可为何,这样的一个小人,却用他的肩膀,抗起了华夏的脊梁?
  • 唐朝小商

    唐朝小商

    隋末唐初,又逢战乱,一个靠放羊为生的孤儿如何在乱世中生存?世事变幻,人生多艰,停息意味着灭亡,坚强是唯一的长路!
  • 三国之我主刘备

    三国之我主刘备

    穿越三国,安汉兴刘!平定天下,扫平四夷,再创大汉荣光!
  • 大唐如此多娇

    大唐如此多娇

    离奇穿越。误落皇家,七子夺嫡。兄弟残杀,血流成河,皇室微弱,奸臣当道。风云迭起,外敌环绕。且看杨钺,争皇位,夺天下,定万世霸业,成千古一帝!ps:此大唐非彼大唐,纯属本人虚构,切勿对号入座!
热门推荐
  • 一品探花:媳妇儿是帮派女老大

    一品探花:媳妇儿是帮派女老大

    这是一个关于“做个俗人,贪财好色,一身正气”的故事。聚义堂掌门余白杭:我武功盖世又财大气粗,这世道不公,我想斗上一斗。杭州知府,探花郎邱英:既如此,从此星光满天,荆棘万里,我都陪你。
  • 尚书(全集)

    尚书(全集)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政治文献汇编类史书,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学者补充进去的,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其中,“虞书”是虞舜(五帝之一)在位时的政治文献汇编,“夏书”是传说中夏代的政治文献汇编,“商书”和“周书”则为商代和周代的政治文献汇编。本书以六种文体划分,分别为典、谟、誓、诰、训、命。每一篇都包括了原文、注释和译文三部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 世界尽头奇幻传说

    世界尽头奇幻传说

    本书以奇幻作为主要看点,写了不同于地球上的世界尽头外的故事,以新视角讽刺当今世界的丑恶。
  • Birthday Party

    Birthday Party

    Stanley Webber is visited in his boarding house by strangers, Goldberg and McCann. An innocent-seeming birthday party for Stanley turns into a nightmare. The Birthday Party was first performed in 1958 and is now a modern classic, produced and studied throughout the world.
  •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朝代,元曲尤为著名,本书带你走进元朝的生活艺术。
  • 慢下来

    慢下来

    珍视生活中的乐趣,一如珍视生命本身。 “没时间”与“压力大”不能永远地被当作借口,终究有一天,你会发现青春、回忆、健康、亲情不能永恒,也会消失不见,与其那里再来追悔、惋惜,何不从现在就开始放缓脚步,慢下来。
  • 郊庙歌辞 晋昭德成

    郊庙歌辞 晋昭德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京师坊巷志稿

    京师坊巷志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伍神

    伍神

    潇潇茫茫,存活于世间,又是为何,是为了成佛,还是成魔?佛魔终究一念之间,合十成佛,入邪为魔,入佛还是入魔……少年念念,沧海之大,人海之茫,不枉此生,终究还是成了非佛非魔……无名孤儿。王者收养。苦苦栽培。看少年苦苦修行成功逆袭为王。
  •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纪念版)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纪念版)

    罗恩老师教过的学生中很多走入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成为社会精英。罗恩从未想过要成为教师,却在一次偶然的代课经历之后,走上三尺讲台,这个改变他人生的决定,也彻底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罗恩对学生近乎严苛的课业要求和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让父母、同行大呼不可思议,却奇迹般的催生出孩子们的无限可能;那些看似无厘头的教育实践,恰恰是点燃孩子们学习热情、激发他们求知渴望的火种。罗恩老师以一个客观的姿态,为我们呈现了美国基础教育的疲软无力,这对中国千千万万无条件膜拜美式教育的家长无疑是一记警钟。他颠覆性的教育理念,正在引发一场全球教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