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30900000084

第84章 子产

当时豪杰事纵横,独有先贤治尚平。

四善见称君子道,一宽无愧惠人名。

——明·包裕《公孙大夫庙》

自从郑国投靠晋国这个大家庭以后,腰杆子突然变得十分有力,伐陈、攻许、侵蔡,把周边小国挨个欺负了个遍,非常嚣张跋扈。

去年(公元前548年)六月份时候,郑国又一次集结七百辆战车夜袭陈国,打的陈哀公哀声连连、怨声载道,惹得晋平公很不高兴,幸得郑卿子产从中斡旋,而子产又得晋新任中军将赵武的赏识,郑国方才无事。

但对于想冲破枷锁,再次与晋争夺对中原一带控制权的楚康王来说,此时伐郑绝对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仅可以打消郑国的嚣张气焰,顺便也可以在情感上拉拢陈国,于是伐吴不成,跑去伐郑。

以楚、秦联军强大的实力,外加失去晋国的支持,郑国应该是不堪一击的,但习惯欺负弱小的郑将皇颉不知从何而来的勇气,自信满满的出城作战,结果不出所料——“败,穿封戌囚皇颉”。

但在战事结束论功行赏的时候,有一个人出来同穿封戌争功——楚康王亲弟弟公子围。

职高权重的公子围想冒认俘获皇颉的功劳,说皇颉是由他俘获的,估计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强取豪夺了,但穿封戌性格也是耿直,面对仗势欺人的公子围丝毫不让,两人便在朝堂上争执起来。

楚康王也不能肯定到底是谁俘获了皇颉,于是便请伯州犁出庭作公证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原是晋人,因其父伯宗被“三郤”所迫害才奔楚,时任楚国太宰,是一个善于巴结权贵、只唯上不唯实之人。

伯州犁也很八面玲珑,他不愿得罪任何一方,提议“请问于囚”,让皇颉立于公子围和穿封戌对面,开始庭审问话。

伯州犁抬手向上,高调介绍公子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然后又放手向下,介绍穿封戌:“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

“请问皇颉,到底是谁擒获了你?”

皇颉不是傻子,见伯州犁介绍时的手势语气,大不相同,心里早已明白了他暗示的意思,趁机逢迎,一本正经的撒谎道:“皇颉遇到王子围不敌,大败被俘。”

穿封戌大怒,认为王子围从中作梗,拔出长戈,追着王子围满屋子打,也不管他的谁的“贵介”弟弟了。

而皇颉由于顺着伯州犁的暗示去回答,讨好楚国当权者,不久便得到了释放。

伯州犁虽然讨好了公子围,但公子围并不买账,篡位之后对伯州犁不放心,把他杀了。

后来,人们将这个通同作弊、溜须拍马、故意颠倒是非的事情加以故事化,形成一个成语——“上下其手”。

“上下其手”绝不是望文生义的猥亵之意。

楚国伐郑,收到良好的国际效益,原来被郑国欺压的小国纷纷找上门来,让楚康王替其报仇雪恨,许国就是其中一个。

许国国小兵微,是郑国实战演戏的最佳对象,受尽欺压无数,许灵公见楚军将郑国打的酣畅淋漓,顿时扬眉吐气,亲赴楚国贺喜,并请援兵伐郑。

楚康王觉得,才打郑国不久,如果再去打似乎有点不妥,便未答应许灵公的请求,许灵公不干了,赌气了:“不兴兵打郑国,我就不回去了,就算死,也死在这里。”

“八月,卒于楚。”

楚康王见许灵公果真不是开的玩笑话,一下子真的死翘翘了,无奈之余无不感动道:“这下可好,不伐郑,怎么给诸侯们一个交代?”

十月,楚康王兴兵攻打郑国。

这一次伐郑似乎比上一次更加顺利——攻打郑都南里门,顺带将城墙拆了;又从乐氏渡过洧水,进攻师之梁的城门,俘虏九名大夫,顺风顺水,丝毫没遇到像样的抵抗。

楚康王很纳闷:“郑国怎么了?”

这一切的因果都缘由一个人,此人也是被后人誉为春秋第一人的郑卿——子产。

郑国曾为千乘之国,后来因晋、楚二国的崛起,便地处两个霸主之间,为两霸所必争,战祸连年、民不聊生。

但就是这样一个形势下,它仍然坚持过了整个春秋,一直到战国才被灭,这其中,子产有很大的功劳。

子产,姬姓,公孙氏,名侨,字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郑穆公之孙,公元前554年为卿,11年后为相。

子产有多厉害?

在那个中国文化史最为辉煌灿烂的春秋时代,人才辈出,能征善战的英雄、纵横捭阖的谋士、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数不胜数,清代著名史学家王源却偏偏将子产推举为“春秋第一人”,应该有很多人不服。

但不可否认的是,“子产当国,内则制服强宗,外则接应大国,二者乃其治国大端”,让饱受战火和内乱摧残的郑国井然有序——“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司马迁)

孔子也给了子产最高的评价:“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古之遗爱也!”

当然,子产的当国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政伊始,他便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郑国变得强大?

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从军事和教育着手,他认为若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国家的整体实力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不久,决定发展军事的子产便面临一个问题——严格来说是两个问题——没钱、没兵。

没钱好解决——改革。

从政的第一年,子产开始进行土地改革(“为田洫”),厘清混乱的土地所有权状况,重新划分全国田地和沟渠,对所有土地进行全面的控制与管理,并向他们征收赋税,以增加国防开支。

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地主阶级用以进行劳役剥削的“田”,全部划归国家管理,迫使其以实物剥削的方式,取代长久以来的劳役剥削,变相使他们“丧田”。

于是,子产遭到这些人的痛恨咒骂:“清查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子产听到后不削一顾:“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但不久以后,地主阶级惊奇的发现,新的生产方式刺激了生产的发展,从而使他们得到了更多的收入。

三年之后,他们又歌颂子产道:“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钱有了,兵源又是一个摆在子产面前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好解决——还是改革。

于是“作田洫”后五年,子产又开始“作丘赋”。

“丘”本是被征服部落的地区,山野老林一带,不在城里。

在当时,成为一名士兵也是要通过政治审查的,如果你不是城里人(国人)身份,是没有资格当兵的。

子产大胆打破当时国野分界,把原来只有国人才有资格承担的兵役,扩大到“丘”,这样便大大扩大了兵源,符合打仗就是看谁人多的战争发展趋势。

这样一来,钱有了,兵也有了。

接下来,便是教育。

当时郑国有很多设在乡的学校,在具备学校性质的同时,乡校也是国人“以论执政”的地方。

对于改革,国人议论纷纷,经常到乡校扎堆,议论国家大事,各抒己见,批判当朝者。

既然是议论,便免不了一些对国家不利的言论,大夫然明担心舆情失控,于改革不利,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然明知道,对于施政态度,子产实行的是猛政,容不得非议,他曾说过“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对于反对自己的人,绝对不会客气。

被视为中国古代讼师鼻祖的大夫邓析,曾经因为“数难子产之政”,导致“郑国大乱,民口欢哗”,于是子产“杀邓析”。

但这一次,子产的回答却大出然明意料,子产认为百姓早晚到乡校逛逛,谈谈国家大事,这是他们关心国家的表现,他们认为好的做法,我就实行,反之,我就改一下,从某一方面来说还充当了老师的角色,怎么能毁掉呢?

想当初,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咒骂他,他就派手下人把说话的人杀掉,结果怎么样呢——民众起来反抗,把他驱逐出去了。

毁掉乡校,当然能把批评的声音堵住,可是你想过没有,民怨像大河一样,修筑堤坝可以阻挡一阵,一旦决口,不知要伤害多少人,那时候抢救也来不及了。不如开出一些小渠道,因势利导,对于我们推行改革也不无益处啊。

然明豁然。

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民主可言,这种勇于接受舆论监督批评的态度,体现了一个开明政治家坦荡的胸怀,闪耀着可贵的民主色彩,熠熠生辉。

真正让子产闻名于诸侯的标志性事件,是公元前536年,始于郑国的法制改革——“铸刑鼎”,把惩治罪犯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

这是中国政治史、法制史的一件大事。

春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决不能让国人知道,这样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

比如,你偷了一个邻居家的东西被捉住,惊恐万分,不知道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罚,这个时候,主管司法的贵族大摇大摆的走了出来给你量刑,如果你表现好,给你小事化了;反之,往死里整。

子产决心破除这个愚昧百姓的制度。

其次,从国家层面来说,如果子产在推行“为田洫”、“作丘赋”等改革的时候,假设有人触犯了红线,守旧势力便会因为心怀不满故意量刑不准、或者有失公允,就会使改革面临强大的阻力而导致流产。

为了维护、发展和巩固新的生产关系、田制和赋税等改革制度,对改革予以法律上的确认,子产对已有的刑法加以修改,主持编订了三种刑法,并将其公之于世,让老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了法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

子产这个做法无疑是进步的法制理念,但同时也打击了贵族特权,遭到国内外很多贵族的反对。

晋国的叔向就专门为此给子产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信中表达了“国将亡,必多制”的观念,本来百姓怀着恐惧之心,不敢随便乱来,你现在把法律公布了,百姓就会放弃道德的约束来钻法律的空子(“弃礼而征于书”),争相琢磨怎么做坏事而不至于被制裁,会导致犯法的事情越来越多,腐败贿赂犯罪到处泛滥,郑国也会因此而衰败。

子产的回答也很简单——我知道!

不仅叔向反对,后来的孔子也认为这样做不妥。

孔子一向最重礼仪,不看重法律,他甚至认为法律是有害的——如果用法律治理国家,那么人们就专注于如何免于犯罪,而失去内心的廉耻。

他认为,礼治的社会才是一个国家该有的样子,人人诉讼于法律的社会未免太不理想,应该追求天下为公,人人讲仁爱,门不夜关,道不拾遗才对。

他想用礼仪的约束,使充满兽性的个体散发人性的光辉,殊不知,看似古板而刻薄的法条,却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人性最有利的武器。

由此可以看出,在当时公布法律,是子产冒了极大风险带头开创的新制度,是要承受巨大压力,才能把礼治演变为我们现在司空见惯的法治。

最后,他成功了!

法律的公布,限制了贵族的特权,直接促进了郑国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人人乐安居乐业,国家富强,导致二十多年后的晋国也不得不照搬子产的做法,向民众公开法律。

凡是改革,必是用生命游走在理想和守旧势力之间,一不留神便会身首异处,商鞅是,吴起也是。

这就是子产的厉害之处——不仅把革改彻底了,人还没死。

子产不仅没被触动利益的贵族杀害,连郑国爆发良驷之争的时候,政敌也没有杀他,还舍命保他:“子产仁人,郑国所以存者子产也,勿杀!”

因为郑国处于晋、楚两霸之间,不管谁当政,都绕不开一件重要的事情——外交。

弱国无外交,在外交方面,子产却有着杰出的政治才能,并极其强调国权,努力维护祖国的尊严,这对于一个小国来说,是极难做到的。

他凭借对各国情形的洞察,以优雅的风度、机智的言辞,在许多棘手的外交事件中,不屈不挠地与大国交锋,为弱小的郑国争得了应有的权利和尊严。

子产还未当国的时候,晋国以盟主的身份命令郑往晋朝聘,责问他们何以从楚。

子产不卑不亢历述晋、郑二国友好的关系,特别是郑国对晋国“无岁不聘”、“无役不从”的种种事实,然后说郑国偶尔“有贰于晋”,那也是因为晋国没有尽到保护小国的责任。

最后,子产的语气由委婉而转入严厉,指出如果晋国不能解除小国的祸患,而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那么小国难免变成晋国的仇敌。

晋平公听了子产这番话,自知理屈,再也不责备郑国了。

春秋时期,霸主国经常以各种名义向各诸侯小国征收贡品,贡献一次,往往要上百辆车装载,上千人护送,给小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为减少郑国对晋国承担的赋贡,子产致信晋国执政者士匄,阐明“重币”与“轻币”的厉害关系,使士匄“乃轻币”。二十年后平丘会盟,他为进贡物品的轻重次序又与晋国自中午争论至晚间,再次得以“轻币”。

子产也是非常反对战争的一个人,他深知“两大之间难为小”的不利地位和处境,对周边大国,从不轻易开战端,但又无畏无惧,敢于坚持正义。

对于这次楚国入侵,子产采取不抵抗政策,绝不是有所顾忌,而是他敏锐地感觉到,“晋、楚将平”。

同类推荐
  • 镰刀锤子话风云

    镰刀锤子话风云

    本书以20世纪八十年历史进程脉络为文化背景,内容涉及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逸事,朴素,纯真,于细微中见精神。
  • 洛华飘零的年代

    洛华飘零的年代

    伫立在大陆二百多年的古老帝国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地,守护这个帝国一生的洛华家族从此在人世间消失,一个新兴的国家正在建立,一段关于人性的审判,已经来临,毁灭人类的从来都不是弱小和无知,而是傲慢。战争,权利,欲望从来都是人性的弱点,当所有一切都被洗礼,剩下的才是真正的洛华年代。
  • 盛唐小侯爷

    盛唐小侯爷

    屌丝化工男李思聪魂越大唐县侯爷,在大唐搞工厂,开超市,发快递,卖彩票......巨富商贾对其名忌讳莫深,朝廷官员对其恨之入骨,可是那有怎样?老子就是活得精彩,不服来干!(本书不出意外,月底完本,将近三分之二免费字数,相当于免费看了,大家若是可以的话就支持一下正版吧,哪怕是一分钱也可以叫作品走的更远一些。)
  • 江山旧梦

    江山旧梦

    我看红尘多娇,我看江山如画,我看名将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我看自古英雄,总被雨打风吹散。
  •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变革史》是一本讲述中国从农耕社会到现在的土地制度变革的书。它立足当今中国第一热论的土地问题,分析了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如周代的“分封建制”和“不籍千亩”,北魏的“太和改制”、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入亩”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土地制度变革,并最终结合研究成果,提出对未来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建议。
热门推荐
  • 著名建筑(生命百科)

    著名建筑(生命百科)

    在埃及早期的历史上,皇室的宫殿都有设防的塔楼及胸墙。而这些建构物纵使在往后失去军事价值时,仍出现于领导阶层的庄院上。在第十二王朝时,埃及已扩充疆土至整个尼罗河流域,为了保卫他们新获的南方边境。
  • 打造高绩效团队:经理人提升团队活力必备

    打造高绩效团队:经理人提升团队活力必备

    经理人最重要的工作职责是什么?管人吗,显然这远远不够。经理人不但要具备管人的能力,要需要具备带领下属在既定的时间内实现目标的能力。这就是带出一支高绩效的团队的能力。我们曾经对比过现实中的优秀经理人与失败经理人,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别从本质上来说只有一个:他们所带领的团队绩效不同。我们基于对一百多位优秀的经理人的深刻剖析,最终发现问题的核心——7项团队管理技能。那么,现在就开始高绩效团队建设课吧。
  • 议中兴教观

    议中兴教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是我的劫后余生

    你是我的劫后余生

    从看到你的第一眼起,我的心里就有个声音告诉我,你就是我的余生所盼了。从此我的欢乐哀思都将与你纠缠不息,不知是祸是福,是缘或是劫。
  • 奇怪的请帖

    奇怪的请帖

    我叫太田利江,和佐田由纪子在同一个公司工作。我们两人是同时来到这个公司工作的,办公桌紧挨着。七年来,我俩从未调动。因为我们长相近似,同事们都说我们象是一对孪生姐妹。尤其凑巧的是,我们都是29岁的独身姑娘。好开玩笑的同事们经常说:“你们是想在同一时期结婚吧?怎么都没公开自己的情侣呢?”每当听到这种提问式的玩笑,我们心中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烦恼,只好付之一笑。星期五下班前,我对由纪子说:“咱们过个周末吧。”“怎么过法?”“机械式的事务工作,天天都是那一套,真使人厌烦。
  • 每天都会用到的恋爱心计学

    每天都会用到的恋爱心计学

    从心理学角度来解答恋爱问题,借助爱情心理学、男性女性心理学剖析爱情的真相,为爱情的疑惑找到科学理论依据,揭秘爱隋规则,帮助读者朋友们构建健康、和谐、适合自己的恋爱方式。本书还绍了充满智慧的恋爱攻心计,帮助男人女人们捕获对方的芳心,获得美满的爱情,既是一本恋爱心理学,还是一本实用的恋爱攻心技巧手册。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当代中国外交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当代中国外交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和系统地应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原理全面分析当代中国外交发展的进程和取得的成就的专著。作者运用文献研究法,以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贯穿研究始终的核心价值观和理论依据,全面分析了当代中国外交发展的进程和取得的成就,对外交先进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政治理论(如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当代中国外交进行了解读,体现了研究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 盖世帝尊:战御异界

    盖世帝尊:战御异界

    文枫意外穿越到了这异界大陆中,这里有魔族兽族甚至神族?又或者是斗气?魔法?末法之极,磁极轮转,世界变迁。当来到陌生的世界,当神话变成现实,当传说不再神秘,世界无疆,热血永恒。
  • 天域帝主

    天域帝主

    江枫和父亲蒙受屈辱,被家族驱逐。他发誓,有朝一日,要重返江家。数年后,一位震铄古今的强者,一股惊天动地的势力,崛起于边荒之地!无数人的一生被命运主宰,而他选择主宰命运!于风雨飘摇中,踏上天域神洲的征途!开始自己的主宰之路!
  • 倾我一切许你安好

    倾我一切许你安好

    吸收至阴至阳之力会让异人无敌?于是那些生而为承载这股力量的人,便从小遭到追杀,不得安宁,但他说:“我只愿你,安然度日,我会保护你,平安无事!”人妖诀别,终成错过,他为她“死”了十几年,她为他孑然一身。她说:“你没错”她说:“我只有你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