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9300000002

第2章 绪论(2)

四、类书:诗人之书

类书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为诗歌创作准备材料。唐朝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描述了当时诗坛的一个普遍现象:“凡作诗之人,皆自抄古人诗语精妙之处,名为随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兴若不来,即须看随身卷子,以发兴也。”(《文镜秘府论校注》,290页。)这些“随身卷子”当是小型的类书或者略具类书雏形的书钞。根据史志的记载,王勃、白居易、元稹、李商隐、温庭筠、皮日休等唐代著名诗人都自编有类书(参见本书附录一和附录二。)。诗人自编类书作为枕中秘宝的现象並不局限于唐朝,这种风气在唐以後依然盛行,例如鼓吹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黄庭坚就编有《建章录》(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转引自《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316页。惠洪《冷斋夜话》:“山谷言: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思,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规摹其意形容之,谓之夺胎法。”转引自《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321页。钱鍾书《宋诗选注》251页:“黄庭坚把典故分类摘抄的《建章录》在《永乐大典》卷七千九百六十二‘兴’字、一万二千零四十三‘酒’字、一万四千五百三十七‘树’字等部还保存几段。”)。

对类书的过于倚赖会给诗歌创作带来很多流弊。江湖派大诗人刘克庄被刘辰翁批评说:“刘後村仿《初学记》,骈俪为书,左旋右抽,用之不尽,至五七言名对亦出于此,然终身不敢离尺寸,欲古诗少许自献,如不可得。”(《须溪集》卷六《赵仲仁诗序》,转引自《宋诗选注》251页。参见《宋诗选注》刘克庄之小序。)《初学记》是唐代徐坚等人编纂的一部类书,其体式特点是分类萃取各种典故、词藻,並把它们组织成对偶,既方便记忆,又方便创作诗文时套用,历代文人都爱使用它(《四库全书总目》之《初学记》提要说:“《春明退朝录》及《温公诗话》並称中山刘子仪爱其书,曰:‘非止初学,可为终身记。’”)。这裏刘辰翁揭露了刘克庄的诗歌创作过程,说他平日裏仿照《初学记》的体例,把各种适宜填充到诗歌中的丽藻编纂成对偶,需要做诗的时候,就把这些平日积攒的好对子扩展成完整的诗歌。刘辰翁还批评他工巧的好对子虽然多,但创造性却很贫乏(《宋诗选注》250页:“他原来采用了《初学记》的办法,下了比江西派祖师黄庭坚还要碎密的‘帖括’和‘餖飣’的工夫,事先把搜集的典故成语分门别类作好了些对偶,题目一到手就马上拼凑成篇。‘时因料少不成联’,因此为了对偶,非备料不可。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作品给人的印象是滑溜得有点机械,现成得似乎店底的宿货。”)。明代的复古派诗人也被王夫之挖苦:“欲作李、何、王、李门下厮养,但买得《韻府群玉》、《诗学大成》、《万姓统宗》、《广舆记》四书置案头,遇题查凑。”(《薑斋诗话笺注》,112页。《韻府群玉》,元·阴时夫、阴中夫撰;《诗学大成》,宋末毛直方撰;《万姓统宗》,撰人不详,应当为明人;《广舆记》,明·陆应阳撰。这四部书都是明代通行的类书。)在王夫之看来,对以李梦阳、何景明、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前、後七子诗派来说,《韻府群玉》、《诗学大成》、《万姓统宗》、《广舆记》这四部通俗类书是他们创作的一切源泉。王夫之还说:“诗佣者,衰腐广文,应上官之徵索;望门幕客,受主人之雇託也。彼皆不得已而为之。而宗子相一流,得已不已,闲则翻书以求之,迫则倾腹以出之,攒眉叉手,自苦何为?其法:姓氏、官爵、邑里、山川、寒暄、庆吊,各以类从;移易故实,就其腔壳;千篇一律,代人悲欢;迎头便喝,结煞无餘;一起一伏,一虚一实,自诧全体无瑕,不知透心全死。风雅下游,至此而浊秽无加矣。”(《薑斋诗话笺注》,151页。)王夫之的这段话很严厉,他批评後七子中的宗臣等人把诗歌的格律、句法、章法,甚至主题、意境全都看作千篇一律的空壳,诗人所需要做的祇是把各种典故和成语分门别类地塞到这些空壳中去。宗臣等人按这种机械的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诗歌,在王夫之看来,毫无情趣诗意可言,整个地“透心全死”,简直不是诗,祇是“浊秽”。

通观王昌龄、王夫之、刘辰翁等人的批评,类书对诗歌创作的消极影响虽然很明显,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在诗歌创作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诗歌並非全是天才、灵感的产物,很多作品也祇是通过翻检书本子,东拼西凑、惨淡经营的结果。

五、类书:童蒙和百姓之书

作为小孩子的启蒙教材,这是类书很早就开始具备的传统功能。这一类类书的代表是唐代李翰的《蒙求》。《蒙求》以四言韻语的形式荟萃一些最基本的历史知识,最适宜小孩背诵。《郡斋读书志》云:“取《蒙卦》‘童蒙求我’之义名其书,盖以教学童云。”《蒙卦》指《易经·蒙卦》。《蒙求》影响很大,历代都有续作,而且这些续作还逐渐超出原来的历史领域,延伸到经传、文字、名物、小说、医学、妇女等领域。《蒙求》一系的类书体蒙书形成了传统蒙书中一个主要的派别,与字书体、格言体蒙书鼎足而三(《余嘉锡论学杂著》(605~606页)曰:“三仓既亡,急就亦不行,然在学校未兴以前,村塾小儿所读之书,即古之小学,未尝绝也。析而言之,可分三派。一曰字书,其源出于周兴嗣,积字成篇,篇无复字,初学籀诵其文词,临摹其形体。其後有百家姓、杂字之类,此三仓、急就之嫡嗣,小学之正宗也。二曰蒙求,其源出于李翰,属对类事,编成音韻,易于讽诵,不出卷而知天下。其後有三字经、幼学琼林、龙文鞭影之类,此三仓、急就之别子,小学之支流餘裔也。三曰格言,其源出于太公家教,广陈法戒,杂以俗语,使童蒙于次养正,浅识资为蓍蔡。其後有神童诗、女儿经、增广之类,此则因三仓、急就之体而推广之,于古者幼童读孝经之意弥近,小学之滥觞也。盖自唐、宋以来,幼童之所讽诵,不出三者。”参见《敦煌蒙书研究》,227~228页。)。

在古代的语文教育中,学习作对偶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所以小孩很早就开始被训练对对子。王筠《教童子法》曰:“读书一两年,即教以属对,初两字,三四月後三字,渐而加至四字,再至五字,便成一句诗矣。”类书中也有专门教小孩作对子的。《四库全书总目》类书类存目《聚课琼珠诗对》提要曰:“皆以浅俗对句分类编次。每类之中又分一字、二字、三字、四字等目。盖村塾课蒙之作。”这部类书的体式和王筠讲到的训练小孩作对偶的方法是一致的,在对对子的训练中,由易到难,字数由一到二,由二到三,由三到四,逐渐增多。

在古代,由于启蒙教育是与科举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小孩学习就是为了成年後参加科举考试,然後金榜题名飞黄腾达,所以很多启蒙类书与科举类书,在风貌上很相似,衹是内容深浅不同。启蒙类书与科举类书互相渗透,最现成的例子是《兔园策府》。《兔园策府》原本是一部“皆名儒所集”的准备策论的文赋体科举类书,但它很快就被庸俗化了,成为三家村俗儒教授童蒙学习写文章的教材(参见本书附录二关于《兔园策府》的提要。)。

类书与古代寻常百姓的文化生活也有联繫。《燕京大学图书馆目录初稿·类书之部》列有一“常识门”,常识门中所列都是一些与百姓日常生活关係密切的类书。其中有一本名叫《万宝全书》,又名《不求人》,从书名看就像是今天的日用百科全书。这本书除了讲“天文”、“地理”等文化常识以外,更多的是指导人们如何写书信(“文翰”),如何记账(“算法”),如何保健(“祛病”),如何娱乐(“博弈”、“笑话”)等(参见《燕京大学图书馆目录初稿·类书之部》,119页。)。这类类书,往往卷帙很小,但数量却多得惊人,书坊像印黄曆一样,印它们来射利。

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唐代类书,但由于类书在唐代其功能体系已经发育相当完备,它们在唐代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较之以後其他时代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所以我们不打算另立章节描绘“类书与唐代社会生活”。

§§§第二节古人对类书的研究

在上文我们虽然说过作为文治的象徵符号,类书拥有的地位差不多与正史相当;在《皇览》以後的整个封建时代,官修类书与官修正史相比,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毫不逊色,但是类书的学术地位和史书相比却有天渊之别。封建时代的知识精英们都愿意热烈地探讨史学上的种种理论问题,愿意穷一生之心力去撰写《史通》,去撰写《文史通义》,但从来没有谁想过去撰写一部《类书通》或《类书通义》。在四库馆臣看来,类书根本不能称作“著作”,是“荒实学”的罪魁祸首(《四库全书总目》类书类小序:“此体一兴,而操觚者易于检寻,注书者利于剽窃,辗转稗贩,实学颇荒。”)。类书学术地位如此之低,希望通过“立言”来获得不朽的知识精英们自然不会愿意把自己的学术生命建立在速朽的类书之上。

古人没有关于类书的理论专著,他们对类书的意见表现得很零散。今天我们要了解古人对类书的认识,需要去翻检古代有关类书的序跋,和古人的一些学术笔记。相对来说,较集中、系统地反映古人的类书研究水平的古典著作是《四库全书总目》。我们在撰写“古人对类书的研究”这节时,将主要依据《四库全书总目》,並结合歷代其他一些史志目录和序跋、笔记等材料,探讨古人对类书性质、范围等问题的认识。

一、类书在古典目录中的位置

“类书”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来,可以追溯到宋初的《崇文总目》、《新唐书·艺文志》。编纂两书的欧阳修等人,用“类书”这一新名词替代了《旧唐书·经籍志》中的旧名词“类事”。“类书”,这一名称被後世的目录著作所沿用。

《旧唐书·经籍志》没有定义什么是“类事”,欧阳修等人也没有定义什么是“类书”,後世沿用“类书”这一名称的目录著作,也都没有明确地为类书这种图书下个定义。我们可以说,在古代目录著作中,有类书的位置,有类书的名称,但没有类书的定义。

以《汉书·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为代表的我国古典目录,其结构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根据一定分类体系而编排的书目、各书提要、大小类序。各书提要用于介绍某一部书的大致情况,大类之序是用于介绍目录中每大类(“略”或者“部”)的说明性文字,小类之序则用于介绍目录中每个小类的情况。这些提要和序,往往提纲挈领地辨别学术的異同得失,能起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重要作用。要了解古人对类书性质的认识,各部目录著作中的“类书类小序”是最理想的参考资料。

在集古典目录学之大成的《四库全书总目》中,每一大部有大序,每一小类有小序,每一部书有提要。但並非所有目录著作都像《四库全书总目》那样结构完整,历代目录中,更多的著作往往既没有提要,又没有小序,祇有大序。即使大序也往往祇是泛论经籍的功用、文运的盛衰,多空言,少实际(《隋书·经籍志》序曰:“(王)俭又别撰《七志》……其道、佛附见,合九条。然亦不述作者之意,但于书名之下,每立一传,而又作九篇条例,编乎卷首之中。”(《隋书》卷三十二)《隋书·许善心传》:“善心仿阮孝绪《七录》,更制《七林》,各为总序,冠于篇首。又于部录之下,明作者之意,区别其类例焉。”(《隋书》卷五十八)《旧唐书·经籍志》叙曰:“(毋)煚等撰集,依班固《艺文志》体例,诸书随部皆有小序,发明其指。近史官撰《隋书·经籍志》,其例亦然。”(《旧唐书》卷四十六)南齐王俭的《七志》、阮孝绪的《七录》、隋许善心的《七林》、唐毋煚的《古今书录》,这些仿《汉书·艺文志》撰有大小序的著作都早已亡佚了。另外一些目录著作虽然保存了下来,其大小序的学术价值却不高。《目录学发微·目录之体制三》小序:“《崇文总目》每类有序,然尚空谈而少实证,不足以继轨《汉》、《隋》。晁(公武)、陈(振孙)书目号为佳书。晁氏但能为四部各作一总序;至于各类无所论说,陈氏並不能为总序,虽或间有小序,惟说门目分合之意,于学术殊少发明也。(《书录解题》惟《语》《孟》、起居注、时令、农家、阴阳家、音乐、诗集、章奏八类有序)”参见《校雠广义·目录编》45~47页。)。

自《旧唐书·经籍志》设立“类事”统摄类书以来,类书一般在子部独立成类,但从这以後的历代目录著作中,都没有“类书类小序”。《四库全书总目》是唯一的例外。从“类书类小序”入手,探讨历代目录学家对类书性质的认识,根本行不通。

清代的文献学家章学诚曾说:

“校雠之义,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与此。”(《校雠通义》卷一《叙》。)

“由刘氏之旨,以博求古今之载籍,则著录部次,辨章流别,将以折衷六艺,宣明大道,不徒为甲乙纪数之需,亦已明矣。”(《校雠通义》卷一《原道》。)

由此可知,在古典目录著作中“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不祇是大小类序、各书提要,编排书目的分类体系本身也承担着这一重大的使命。因此,通过考察历代目录著作的分类体系,我们可以了解《四库全书总目》以前古人对类书性质的认识。类书在我国古典目录中的位置是古人对类书性质认识的直观反映。

在还祇有一部类书《皇览》的时候,晋荀勖《中经新簿》将之列入史部(《隋书·经籍志》序:“秘书监荀勖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三曰景部,按景部即丙部,因唐高祖之父名昞避讳改;又,其时史部为丙部,子部为乙部,及东晋著作郎李充“因荀勖旧簿四部之法,而换其乙、丙之书”,于是史部居乙,子部居丙。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论《中经新簿》:“其有不可解者三,……二、《皇览》何以与《史记》并列?”59页。参见《中国古代的类书》2页。)。到了唐初,《隋书·经籍志》将类书附在子部杂家类之後,虽然没有为其单独立类,但不让它们与杂家类其他著作相混的做法,已初见为类书单独立类的端倪。我们现在所能看到将类书单独立类的材料,以五代刘昫《旧唐书·经籍志》为最早(类书在子部独辟为一类,始于唐开元年间毋煚所编的《古今书录》,但此书亡佚。刘昫《旧唐书·经籍志》是根据《古今书录》编辑的,就像班固《汉书·艺文志》依据刘向父子的《七略》。),但刘昫时还没有“类书”这一概念,他在子部设了一“类事家”来统摄类书。“类书”这一概念要到欧阳修等人修撰《崇文总目》、《新唐书·艺文志》时纔提出来。在这以後的我国古代目录著作一般都在子部独立设类收录类书,祇不过有的称“类事”,有的称“类书”,有的称“类家”,不大统一,虽然大多数像《新唐书·艺文志》称“类书”(《旧唐书·经籍志》称“类事家”,《新唐书·艺文志》称“类书类”,《宋史·艺文志》称“类事类”,《国史经籍志》称“类家”。)。

荀勖为何要把《皇览》归入史部?《中经新簿》、《皇览》虽然都已经失传,让人没办法对此深究,不过据其他书籍对《皇览》内容的描述来看,《皇览》像後世的类书一样杂采群言,包罗万象,将之归入史部是很令人费解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初,帝好学,以著述为务,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餘篇,号曰《皇览》。”《太平御览》卷六〇一引《三国典略》说《皇览》“包括群言,区分义别”。)。

同类推荐
  • 马瑞芳趣话聊斋爱情

    马瑞芳趣话聊斋爱情

    《马瑞芳趣话聊斋爱情》,还是延续了马教授趣话经典的写作路子,这是她的“趣话经典”系列第3本,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继续品赏聊斋众女鬼的爱情。绿裙飘飘的连琐,顽皮笑闹的小谢,追求精神爱的宦娘,巧妙复仇的窦氏,改恶向善的聂小倩,风雅多才的林四娘,沉缅的公孙九娘……聊斋女鬼之美有不同风采,聊斋女鬼凄美纤巧,有深刻内涵和哲理韵味,人鬼之恋的缠绵悱恻……马瑞芳教授为你一一细细道来。
  • 群蜂飞舞

    群蜂飞舞

    本书系汇集了众多当代一流名家自选的代表作品,专为文学爱好者量身打造,引领读者进入当代文学的中心地带。《群蜂飞舞》为著名作家阿来的作品精选集。 《群蜂飞舞》分中篇小说和散文二部分,内容包括《行刑人尔依》、《阿古顿巴》、《槐花》、《老房子》、《群蜂飞舞》、《声音》、《血脉》、《野人》、《鱼》、《月光下的银匠》等。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史铁生的散文集。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 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本书是特别针对现代初阶宋词爱好者而编辑的宋词选本,是新时代的宋词基本读本。注讲上以言简意赅为标准,对入选作品仅作必要的注讲,讲清楚需要注意的字音、字义、典故、修辞、背景,易读易查,使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气力理解一篇作品。尤其注意对一些习焉不察的字标注正确读音,纠正长久以来的误读,对于字典和教科书里注错的读音更是简略说明了古音正读的来龙去脉。
  • 作为学科的文学史

    作为学科的文学史

    “文学”除了作为科系、作为专业、作为课程,还有作为修养、作为趣味、作为精神的一面。“文学史”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在表达民族意识、凝聚民族精神,以及吸取异文化、融入“世界文学”进程方面,曾发挥巨大作用。作为一门学科的文学史是在西方学术观念的影响下,在19到20世纪之交的形成的,并在20世纪获得了全面发展,《作为学科的文学史》着力探讨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文学史及文学史写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热门推荐
  • 千妤魂:江山美人帝王心

    千妤魂:江山美人帝王心

    我欲笑看一切,冷眼旁观,或是命运却还是想我卷入两难之间,所以,我想,爱了,就爱到底吧,可是,混乱迷惑了我的心。“我爱你,我愿意为你放弃一切,包括我尊荣的身份和我即将拥有的天下”他带着霸气似笑非笑……“到我这里来!”另一边,他深情凝望:“只有我可以给你想要的自由,只有我知道你的心。"站在中央,我明明知道该要走向何处,可是心却两难之间……
  • 是企业成就了你

    是企业成就了你

    是企业成就了你,离开企业你什么都不是。不要想着企业能为你做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企业做什么!职业化员工的核心理念。员工是种子。企业是沃土,稚嫩的种子只有投身于沃土才能生机勃勃;企业是船。员工是船员,大家只有同舟共济。企业这条船才能载着所有人挥戈猛进。
  • 傲娇竹马的小锦鲤

    傲娇竹马的小锦鲤

    “我看不懂篮球比赛,但是我知道他进球的样子超帅,所以……我会在他每一场比赛的台下为他加油呐喊。”——沈沉渔“她喜欢cosplay,喜欢网游,喜欢美术,喜欢摄影,唯独不爱学习,也罢,余生还长,我就亲自指教你一二,沈同学遇见你的那一刻,你就被我纳入余生的规划之中。”——江应伪学渣和真学霸,披着网游外衣,甜甜恋爱的故事。
  • 羡云

    羡云

    古语有云:不忧无情,反忧情多误心;沈黎一朝大梦复醒,重回十五年前;本欲自立自强,脱离南域与燕京的泥沼。然而十五年前的枕边人,却似乎与之前的记忆不一样;原先冷肃端重、不耽情爱的大公子,成了用情至性、温存体贴的好丈夫。这视为累赘、多年后名存实亡的夫妻情分,继不继续成了沈黎的头等大问题;
  • 励志农女之妈咪我要爸爸

    励志农女之妈咪我要爸爸

    明明可以靠脸蛋和身材养活自己,明明可以靠男人幸福一辈子,却偏偏凭自己的能力努力打拼,直至登上女首富榜首。明明知道对方不爱自己,偏偏用下三滥手段将男人俘获,导致鸡飞蛋打,一无所获。有缘相见,缘定今生。寒门农家女周郡菲,初中毕业便辍学,外出打工进豪门当保姆,与有陌生恐惧症的富二代一见钟情,情愫暗定;富二代留学走后,解雇的周郡菲实是被赶走,出豪门遇劫而露宿桥底,当了环卫工,抱养一女。郑俊宇回国后,欲承诺对初恋的许诺,苦寻无果,遭女同学设计迫婚,在寻觅初恋中意外失忆,违心有名无实婚姻;记忆渐恢复,欲解除婚姻,女同学百般刁难,索巨额赔偿。非亲生妈妈,带着身孕嫁入,非亲生妹妹蓄意黏近,情感再起波澜……。
  •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天柱峰宝鸡天台山有一座巍然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的奇峰,人称天柱峰。天柱峰上有座“莲花顶”。每当日落日出之时,这里霞光辉映,雾海翻腾,石莲游浮,蔚为壮观。人们称誉此峰此景为“三味生奇花”。相传中国国名“中华”即由此而来。传说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在天台山练出了一身好武艺。
  • 天生飘零

    天生飘零

    80后大学生丽江创业故事——献给冷漠的时代最后的一首爱情诗。他们是80后,身处一个荒芜和冷酷的年代。当别人都在追逐着欲望的时候,他们追逐着梦想。他们没房没车,却有着一整座天空之城和铺天盖地的光亮。三个年轻人,凭着满腔的热血和激情,满怀向往千里奔赴丽江创业,他们要如何在陌生之地落地生根,途中又会经历什么样的人情冷暖,当纯真的爱情遭遇现实的抵抗,他们又将如何抉择?无论曾经多么彷徨挣扎,每一个青春,都是值得骄傲的。也许你被囚禁于都市的牢笼无法呼吸,也许你已经动身远行。也许你终归会接受,也许你一直在叛逆。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都别忘记,这个属于我们的时代,终归过去,而未来正在到来。献给所有的80后,献给我们这个荒芜而美好的年代。
  • 娶个山贼当夫人

    娶个山贼当夫人

    膝下无子的妇人偶然有天在山脚下捡到一个弃婴,当下便决定要将她好好培养成人,将来能嫁个好人家,自己也享享清福,可谁知人是长大了,却不是作为大家闺秀,而是立志成为一名山贼。都说女追男隔层纱,可是对她凌小小来说,这层纱有点厚啊。“夫君,来喝鸡汤,刚出锅的。”某女端着一碗黑乎乎的,上面貌似还飘着几根鸡毛,男人虚弱地咳嗽了下,别开了眼。“夫人,那臭丫头竟然当着众人的面让少爷喂饭,还故意碰少爷的手......”话音刚落,一把明晃晃的匕首插在了桌子上面,刀刃上那深寒的光芒让众人立马闭上了嘴。“小的们,跟我去看看这狐媚子到底想做啥。”
  • 家有儿女初长成:青春期必须面对的44个困惑

    家有儿女初长成:青春期必须面对的44个困惑

    本书针对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种种困惑,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是专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不仅能帮助青少年朋友释惑解忧,还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清醒地认识自己,了解成长过程中需要破译的心理和生理“密码”。同时,书中也为家长开出亲子良方——爱。对于家长来讲,爱,是养育孩子的关键。但爱并不意味放纵和容忍另类、无礼或非法的行为。爱,表示和我们的青少年孩子保持一种健康的友谊,使他们能够自主决策,能够忍受自己犯下的错误,能够在承担自己决择的后果中一天天长大。本书是一本亲子互动型枕边书,既对青少年进行了细致的指导,也给家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亲子方案,从中找到同孩子沟通的捷径。
  • 超级战神系统

    超级战神系统

    在中等军事学院,只有4的精神力,没能进入机甲系,却分到了精神康复系。求爱失败,借酒消愁,惨遭战神系统附身,被诱惑做出了非礼暗恋女神等一系列错误的举动,遭受惩罚发配到与虫族战斗的前线为期一年来赎罪。不断的战斗中,死亡的任务不停的出现。只有快速的成长,才能在一年后从战场活着回到学院。已完成前传《超级战士系统》有百万字,新书上传期间,希望喜欢本书的多投推荐票与收藏下。已完本机甲小说《超级战士系统》《再生在机甲帝国》《机甲狙击手》《重生之机甲狂想曲》。发新书了《全球诸天在线》正在起点中文网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