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9200000005

第5章 乾隆时期诗学(4)

自然天成的诗是性灵诗。袁枚把这样的诗称为“天籁”。他又说:“青阳两诗弟子,一陈蔚,一沈正侯也。二人有五绝句,皆天籁而不自知其佳,余为表而出之。陈《春闺》云:‘春来花满枝,春去花散飞。几度花开落,栽花人未归。’沈《村晚即景》云:‘身安万事闲,日落一村静。携儿向月明,壁上看人影。’皆绝妙天籁。”(《随园诗话》补遗卷四)袁枚自己作诗也有这样的体会。他说:“我不觅诗诗觅我,始知天籁本天然。”(《老来》)“天”是自然的意思,袁枚又把自然天成的诗称为有“天趣”。他说:“汤扩祖《春雨》云:‘一夜声喧客梦摇,春风送雨夜萧萧。不知新水添多少,渔艇都撑进板桥。’庄廷延《听雨》云:‘梅花风里雨霏霏,人卧空堂静掩扉。一夜沧浪亭畔水,料应陡没钓鱼矶。’二诗相似,均有天趣。”(《随园诗话》卷十四)“丹徒女子王碧云琼年未笄而能诗,与其兄赋《扫径》云:‘菊残三径懒徘徊,枫叶飘丹积满苔。正欲有心呼婢扫,那知风过替吹开。’颇有天趣。”(《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当然所谓“天趣”与“风趣”不同,“天趣”在自然,“风趣”在诙谐。

五诗写真情

袁枚重情感,强调诗写真情,他认为“杜甫长于言情”(《随园诗话》卷六);批评“东坡诗有才而无情”(《随园诗话》卷七),比如“东坡之哭朝云,味同嚼蜡”(《随园诗话》卷十四);批评“阮亭主修饰,不主性情……可以想见其喜怒哀乐之不真矣”(《随园诗话》卷六),比如“阮亭之悼亡妻,浮词满纸,词太文而意转隐约也”(《随园诗话》卷十四)。其《随园诗话》收录许多诗人,特别是那些诗名不著者的情真意切之作说:

江西魏允廸,字懋堂。豪迈不羁,官中书侍读;以抚军公子,而家资散尽,因之失官,《咏山中积雪》云:“寂寞山涯更水滨,漫天匝地白如银,前村报道溪桥断,可喜难来索债人。”“干霄篁竹翠盈眸,雪压风欺扑地愁。莫讶此君无劲节,一经沦落也低头。”又《出门》云:“凭着牵衣儿女送,只挥双泪不回头。”读之,令人神伤。(卷一)

诗情愈痴愈妙。红兰主人《归途赠朱赞皇》云:“大漠归来至半途,闻君先我入京都。此宵我有逢君梦,梦里逢君见我无?”许宜媖《寄外》云:“柳风梅雨路漫漫,身不能飞着翅难。除是今宵同入梦,梦时权作醒时看。”(卷六)

诗有情至语,写出活现者。许竹人先生督学广西,《接弟石榭凶问》云:“望书眼欲穿,拆书手欲净。抱书心忽乱,隔纸字忽明。挥手急屏置,忍泪雨暗倾。老亲中庭立,念远心悬旌。病讯百计匿,矧可闻哭声?违心方饰貌,哀抑喜且盈。趋言梦弟至,所患行已平。”(卷十)

善写客情者,昔人诗,如“只因相见近,转致久无书”,“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善写别情者,如“可怜高楼望,犹见故人车”,“相看尚未远,不敢遽回舟”。(卷九)

离别诗最佳者,如“路长难筭日,书远每题年。无复生还想,终思未别前”,“醉中忘却身为客,意欲仍同送者归”。皆读之令人欲泣。又宋人云:“西窗分手四年余,千里殷勤慰索居。若比九原泉路别,只多含泪一封书。”(卷七)

言情,则周兰坡《送别》云:“临行一把相思泪,当作珍珠赠故人。”(卷十四)

余最爱言情之作,读之如桓子野闻歌,辄唤奈何。录汪可舟《在外哭女》云:“遥闻临逝语堪哀,望我殷殷日百回。死别几时曾想到,岁朝无路复归来。绝怜艰苦为新妇,转幸逍遥入夜台。便即还家能见否,一棺已盖万难开。”《过朱草衣故居》云:“路绕丛祠鸟雀飞,依然门巷故人非。忆寻君自初交始,每渡江无不见归。问疾榻前才转盼,谈诗窗外剩余晖。绝怜童仆相随惯,未解存亡欲扣扉。”沙斗初《经亡友别墅》云:“千石鱼陂占水乡,四时烟景助清光。弟兄不隔东西屋,宾主无分上下床。斗酒几番当皓月,题诗多半在修篁。今朝独棹扁舟过,回首前欢堕渺茫。”(卷十)

袁枚认为“情所最先,莫如男女”,《随园诗话》收录诗言儿女之情者说:

胡小霞者,会稽女子,名云英,嫁赵连城。夫妇能诗。《诫婢》云:“宝鸭篆烟消,呼奴理茶具。泥饮人未归,阵阵纱窗雨。”二十字中,深情无限。殁后,赵郎仿元相《杂忆诗》云:“孤灯破壁照黄昏,白雨萧萧绕梦魂。忆得夜深同倚槛,花梢一捻尚留痕。”(补遗卷五)

安庆鲁凤藻《有赠》云:“携得芳枝返故村,悔将玉貌共花论。低声还向小姑嘱,阿母跟前莫要言。”陈梦湘《嘲某》云:“画鸾影子褪轻红,料峭春寒豆蔻风。双鬓乱云堆未稳,日高犹是背人拢。”商宝意《喜环娘到》云:“药饵急须调病后,佩环亲自解灯前。”金台衡《赠妓》云:“春葱欲送玫瑰酒,冷暖先教樱口言。”皆善言儿女之情。(卷十四)

……余再诵李文正公昉《赠妓》诗曰:“便牵魂梦从今日,再睹婵娟是几时?”一往情深,言由衷发。(卷二)

有妓《与人赠别》云:“临歧几点相思泪,滴向秋阶发海棠。”情语也。(卷一)

袁枚诗歌多言情之作。当时有人评其诗云:“闲来志怪都根理,语必惊人总近情。”袁枚说:“余道第二句,直指心源,包括小仓山六十四卷全集,较胜他人作序万语千言矣。”(《随园诗话》补遗卷四)

六喜生鲜,爱灵活,尚柔美

袁枚主性灵、重真情的诗学体现出相应的审美倾向。这首先是喜生鲜。袁枚说:“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贵者也,生吞活剥,不如一蔬笋矣。牡丹、芍药,花之至富丽者也:剪彩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论诗。”(《随园诗话》)卷一)“凡菱笋鱼虾,从水中采得,过半个时辰,则色味俱变;其为菱笋鱼虾之形,依然尚在,则其天则已失矣。谚云‘死蛟龙,不若活老鼠’,可悟作诗文之者。”(《随园诗话》补遗卷一)

袁枚又推崇灵活。他说:“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余谓人可以木,诗不可以木也。人学杜诗不学其刚毅而专学其木,则成不可雕之朽木矣。潘稼堂诗不如黄唐堂诗,以一木而一灵也。”(《随园诗话》卷十五)“有人以某巨公之诗,求选入《诗话》。余览之倦而思卧。……或曰:其题皆庄语故耳。余曰:不然。笔性灵,则写忠孝节义,俱有生气;笔性笨,虽咏闺房儿女,亦少风情。”(《随园诗话》补遗卷二)

从刚柔方面说,袁枚喜柔美。袁枚这方面的议论很多。他说:“天下物未有不以柔为贵者。金银铜铁,细罗纱绢,触目皆然。虽太阿纯钩,天下之至刚者也,亦以能屈能伸为贵,而况于声诗一道,将含商嚼徵、播之管弦者耶?”(《答李少鹤书》,《尺牍》卷八)“凡药之登上品者,其味必不苦,人参枸杞是也;凡诗之称绝调者,其词必不拗,国风盛唐是也。大抵物以柔为贵:绫绢柔则丝细熟,金铁柔则质精良。诗文之道,何独不然?”(《随园诗话》补遗卷二)袁枚又有与人书说:“圣贤之学,刚柔并用,然而柔克之功胜于刚克。以物论,太阿纯钩可以屈而弯之,故曰神剑;南山之石不能屈弯,故曰顽石。其他金银铜铁,缟纻丝罗,一切硬者价贱、柔者价贵。以人论,则孔子柔于孟子,颜子柔于子路。人,活则柔,死则硬,阁下诗能刚不能柔,此宜留意者……”(《答祝泣塘太史》)唐宋诗人中,袁枚认为“李杜韩苏四大家,惟李杜刚柔者半,韩苏纯刚,白香山则纯柔”(《随园诗话》补遗卷三)。“槎枒粗硬之弊,亦何尝不自老杜开之?韩昌黎之‘蔓延蜗出壳,角缩头敲铿’与《笑林》中所云‘蛙翻白出阔,蚓死紫之长’又何以异?”(《答李少鹤书》)袁枚颇倾向于白居易,故当时人多认为他学白诗(《读白太傅集三首有序》)。袁枚亦不喜黄庭坚诗,因其“粗硬”(《随园诗话》补遗卷三)。他说:“余尝比山谷诗,如果中之百合、蔬中之刀豆也,毕竟味少。”(《随园诗话》卷一)

七天分与学力

袁枚论诗,强调天分。他说:“诗文之道全关天分”(《随园诗话》卷十四),“诗不成于人,而成于其人之天”(《何南园诗序》)。袁枚认为王士禛、方苞天分不够,有诗说:“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仿元遗山论诗》之一)同时诗人赵翼有诗才,和袁枚交往甚多,因其《瓯北集》向袁枚索序,袁枚有《赵云松瓯北集序》云:

今夫越女之论剑术曰: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夫自有之者,非人与之、天与之也。天之所与,岂独越女哉!以射与羿,弈与秋,聪与师旷,巧与公输,勇与贲、育,美与西施、宋朝。之数人者,俱不能自言其所以异于众也。而众之人,方且弯弓斗棋,审音习斤,学手搏,施朱粉,穷日夜追之,终不克肖此数人于万一者,何也?云松之于诗,目之所寓即书矣,心之所之即录矣,笔舌之所到即奋矣,稗史方言、龟经鼠序之所载,即阑入矣。……或且规唐摹宋,千力万气以与之角,卒之骐骥追日,未暮而日已在其前。所以然者,又何也?呜呼!此皆羿与秋、师旷、公输、贲、育、西施、宋朝之所不能言,而惟越女能言之者也……或谓云松从征两滇,官海南、黔中,得江山助,故能以诗豪。余谓不然。世之行万里、历险艰者,或十倍焉,而无加于诗如故也。

人的技艺才能乃至勇力、美貌都受之于天,乃“天之所与”。作诗也是如此。在袁枚看来,赵云松这种诗才乃天赋所致。

袁枚推重的性灵,是要能见出诗的天分。要写性灵诗,确实需要天分。袁枚说:“其人之天无诗,虽吟不如无吟。……彼由学而至者,如工人染夏以视羽畎,有生死之殊矣。”(《何南园诗序》)这时,一切人为的努力都不起作用。“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袁枚《遣兴》)学问似乎成了影响写诗的东西。袁枚说:“黄允修云;‘无诗转为读书忙’,方子云云‘学荒翻得性灵诗’,刘霞裳云‘读书久觉诗思涩’。余谓此数语,非真读书、真能诗者不能道。”(《随园诗话》卷三)

不过,人们所作并非都要见性灵,学问和性灵也并非就截然对立。所以,袁枚并不完全否定学问。他说:“作诗如作史也,才、学、识三者宜兼,而才为尤先。造化无才,不能造万物;古圣无才,不能制器尚象;诗人无才,不能役典籍、运心灵。”(《蒋心余藏园诗序》)“作史三长,才、学、识缺一不可。余谓诗亦如之而识为最先,非识,则才与学俱误用之矣。”(《随园诗话》卷三)不过,对当时翁方纲以考据为诗,袁枚则是反对的。

§§§第三节翁方纲

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雍正十一年,翁方纲出生。少年时才气过人。乾隆十七年,翁方纲二十岁,成进士,选庶吉士,寻授编修。二十四年,典江西乡试。二十七年,充湖北乡试副考官。二十九年,任广东学政。四十年,任《四库全书》馆校理官。四十四年,典江南乡试。四十六年,《四库全书》纂成,擢国子监司业,寻迁洗马。四十八年,迁詹事府少詹事。五十五年,擢内阁学士。嘉庆三年,迁左鸿胪寺卿。十二年,重预鹿鸣宴,赐三品衔官。十九年,重预鹿鸣宴,赐二品衔。二十三年卒,终年八十六岁。通满文,精金石,嗜考据,善书法。著有《两汉金石记》、《经义考补正》、《复初斋文集》、《复初斋诗集》、《复初斋集外文》、《复初斋集外诗》、《石洲诗话》、《小石帆亭著录》等。

一辨格调,析神韵,议性灵

1.辨格调

明前后七子论诗讲格调。清人每涉及于此,或推重,或反对,皆以格调属七子。所谓格调,成为七子及其拥护者的诗学主张的代称。翁方纲也不赞成明七子的诗学,但他不像一般论者那样泛泛地议论格调,而是将所谓格调具体展开,甚至专门写了《格调论》上、中、下三篇,集中进行论述。他的见解很有特点。

翁方纲认为,所谓格调,指音节风格。他说:“《记》曰:‘变成方,谓之音。’方者,音之应节也,其节即格调也。又曰:‘声成文,谓之音。’文者,音之成章也,其章即格调也。是故噍杀、啴缓、直廉、和柔之别,由此出焉。”(《格调论》上)诗是语言,哪首诗会没有音节,哪首诗会没有风格?格和调可以分别讨论,翁方纲说,唐“王无功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然非入唐之正脉”(《石洲诗话》卷一)。“刘汝州希夷诗,格虽不高,而神情清郁,亦自奇才。”(《石洲诗话》卷一)“沈、宋律句匀整,格自不高。”(《石洲诗话》卷一)“遗山七古,词平则求之于气,格平则求之于调。”(《石洲诗话》卷五)大约格指风格,调指声调。所谓格调,是具体的,每一首诗都会有其特殊的格调,“非一家所能概,非一时一代所能专”(《格调论》上)。但为讨论方便,可以诗人为单位,充其量如此,不能再抽象了。

翁方纲经常讲“撑架”、“架局”、“支架”,他说:“钱仲文七律,平雅不及随州,而撑架处转过之。”(《石洲诗话》卷二)“撑架视乎笔力,而变化能事,存乎其人,则不能以相强也。”(《石洲诗话》卷五)“静修诗,纯是遗山架局,而不及遗山之雅正。似觉加意酣放,而转有伧气处,即以调论,细按亦微有未合。”(《石洲诗话》卷五)“七古仄韵,一韵到底,苦难撑架得住。”(《石洲诗话》卷五)所谓“撑架”、“架局”、“支架”与格调有关。翁方纲说:“盖渔洋论诗,以格调撑架为主。”(《石洲诗话》卷一)“此事有格调,则可以支架矣。”(《石洲诗话》卷五)

袁枚讲过,格调不过是个空架子。翁方纲认为,仅仅有一个“撑架”、“支架”,仅仅讲“格调”,不能算是好诗。翁方纲似乎有时也有与袁枚看法相近的地方。他批评说:“伯玉《蓟丘览古》诸作,郁勃淋漓,不减刘越石,而李沧溟止选其《燕昭王》一首,盖徒以格调赏之而已。”(《石洲诗话》卷一)“读孟公诗,且毋论怀抱,毋论格调,只其清空幽冷,如月中闻磬,石上听泉,举唐初以来诸人笔虚笔实,一洗而空之,真一快也。”(《石洲诗话》卷一)“张王乐府,天然清削,不取声音之大,亦不求格调之高,此真善于绍古者。较之昌谷奇艳不及,而真切过之。”(《石洲诗话》卷二)“白公诗,格调声音之皆不事也。”(《石洲诗话》卷二)“张王已不规规于格律声音之似古矣,至元白乃又伸缩抽换,至于不可思议,一层之外,又有一层,古人必无依样临摹,以为近古者也。”(《石洲诗话》卷二)翁方纲说到一个诗人的格调,每同时指出其不足。他说:“杨仲宏诗,骨力既孱,格调复平。”(《石洲诗话》卷五)“范文白诗颇有格调,亦不能深入。”(《石洲诗话》卷五)“德机之格调,亦自不能坚实,与仲宏之盛气等耳。”(《石洲诗话》卷五)“揭曼硕诗,格调故自不乏,然亦不能深入。虽间有秀色,而亦不为新艳。……总之,杨、范、揭三家,不应与虞齐名……以格调论之,范稍雅饬,揭稍有致,杨则平平。皆非可语于道园之《学古》也。”(《石洲诗话》卷五)

同类推荐
  • 安魂帖

    安魂帖

    本书是一部以思想性见长的散文集,囊括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精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药引》和《阉割》,这两篇作品取材独特,文字优美,熔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炉,先后在《美文》杂志“一线散文”栏目和“中篇散文”栏目隆重推出,并配发了编者短评。作品发表后引发圈内外关注。《安魂帖》也是一篇关注现实,触动人心的作品,该作先后刊发于《创作与评论》《厦门文学》,随后被《散文选刊》转载,获得“东丽杯”第二十四届孙犁散文奖。作为叙写乡愁的文字,能深切感受到作品的忧患与哀伤。书稿其他所有作品都独具特色,手法各异,每一篇都有鲜明的主题,足见作者宽广的创作视野和责任担当意识,充分显现了新散文的艺术追求与美学价值,是作者近年来大胆探索,潜心创作的重要收获。
  • 阿光和阿光们

    阿光和阿光们

    “……始创于一八六五年的百年老字号‘茂芝堂’,秉承‘药为百病之茶,茶为百病之药’(见《本草拾遗》)的古训,以创制‘茂芝堂’甘和茶、午时茶而闻名遐迩。其‘解暑清热,消滞祛湿’等药效,使身处湿热气候的广东人民受益于百年。不断发展创新,‘茂芝堂’业已发展成集药茶、饮用茶的生产、销售、科研于一体的国有企业……”这里述的,是引一段茶叶包装上的说明文字;却不是为着打什么商业广告,而是想叙说一段埋藏在我心中多年的关于我的同辈人的故事。
  • 回归的江河

    回归的江河

    本书是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多年努力和付出的总结。通过书中案例,展示了通过景观设计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代表性工程包括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上海合流污水治理工程、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重庆鸡冠石污水处理厂、世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和世博轴及地下空间综合体工程等。
  • 阅世新语

    阅世新语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它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等方面。是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 试飞英雄(一)

    试飞英雄(一)

    中国空军试飞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英雄的群体,他们承担着中国最新式、最尖端的军用航空器的试飞任务。蓝天试剑,勇者无畏。一代代试飞员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创造了一个个堪称经典的蓝天传奇,为一代代中国新型战鹰赋予了灵魂和生命。他们忠于使命、勇于担当,把梦想和激情大写在祖国的蓝天上……
热门推荐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代代相传,继承发展,影响着世界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瑰宝。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元朝的曲,它们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拥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长久地为人民所赏爱,如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
  • 金钱与人生

    金钱与人生

    斯迈尔斯对西方近现代的道德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最容易识别的表现,就是其作品畅销全球100多年而不衰,成为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年轻人的人生教科书,甚至有人称其作品为“文明素养的经典手册”、“人格修炼的《圣经》”。
  • 看见死神的少女

    看见死神的少女

    惨绝人寰灭门案中幸存的少女,失忆醒来发现了自己拥有了一种特殊的能力,这是她幸还是不幸呢?
  • 水经注

    水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底层官员

    底层官员

    《底层官员》描写的是南方某县“左撇子”刘克服从一个县中学物理教师被借调县政府后怎样一波三折却始终心系百姓在县、乡、村各个阶层不断磨练,为群众排忧解难,坚持正义,与各种官场“潜规则”对抗,在官场的夹缝中一步步艰难地行走,历经苦难、甚至丧失爱妻,最后担任县委书记的故事。同时,伴随着县长应远、县委书记方文章、办公室主任林渠、办公室副主任苏心慧等几位官员的曲折经历。故事穿插了刘克服和其他几位官员的个人情感经历,包括县长应远与县政府副主任苏心慧也就是刘克服后来的妻子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为小说增添了更多的精彩。
  •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研究》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对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跨学科研究着手,论述传播学从拉斯韦尔、李普曼、施拉姆等早期学者到最近的阿什德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运用议程设定、沉默的螺旋、涵化理论、框架理论等多种传播理论,梳理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研究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与学科脉络。通过默顿大众传播“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理论,论证大众传播传统四大功能(监测、协调、教育、娱乐)中的“隐性”功能-安全,并使之显性化,同时论证安全作为现代功能,独立于传统四大功能的特征。沿着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方向,论证媒介安全的基础是媒介安全话语。
  • 遮天狂妃

    遮天狂妃

    现代的她拥有操控植物的能力,差点被科学家解剖……重生异世,是帝国赫赫有名的魔武废物,连最基本的“斗气”都不会……“女人,切忌不要如此狂妄傲人的望着我,本少爷会忍不住想压倒你。”“滚!”“欲纵故擒这招对我没用,你要不要考虑一下直接上了我?”“……”强行被压入花轿,她无法容忍的丢弃族姓,与家族断绝关系,化身习霜公子,从此名震天下……上穷碧落下黄泉,翻云覆雨,只手遮天。【结局一对一,高潮不断,包亲满意】
  • 热河日记

    热河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泪伞

    泪伞

    暖暖说刚才闹喜房时,她被人摁着头啃苹果,牙不知撞到谁的牙上,嘣地一声就被撞掉了。棒槌责怪她不早说,暖暖回答牙齿反正也掉了,说了也没用了,女人一辈子就结一回婚,不能因为一颗门牙扫了大家的兴,就偷偷用纸包起来放口袋里了!棒槌气急败坏:“掉了牙就算破相了你知道不?当时你说一声,俺咋也得将那个碰坏你牙的人揪出来,让他包着咱镶牙钱啊!”暖暖说:“算啦,不就一颗牙吗,俺不在乎。俺姥姥满嘴牙都掉光了,还不是一样吃东西!”棒槌火了:你不在乎俺在乎啊,俺砸锅卖铁好不容易娶个囫囵媳妇,还被人撞掉了门牙!说着,他闷闷地将头扭向一边,暖暖想引开话题,拽一把棒槌的衣袖,这一拽提醒了棒槌的欲望,他马上兴奋地撕扯起来,暖暖却拉住了他的手,要他答应一件事儿。棒槌说:“成,只要不要俺的命,啥俺也答应。”
  • 军户小娘子

    军户小娘子

    江南的小家碧玉随父充军到北方边城,军户家的小娘子在绝境中,也要挣扎出一条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