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16400000001

第1章

一个风烛残年的独居老人,由于体力不支不能下楼购买食品,不得已只好将每天三餐减为一餐,生命只能是苟延残喘;另一个气若游丝的垂暮老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也不“常回家看看”甚至也很少打电话问候,以至于死后尸体的腐臭四下飘散惊扰了邻居,其子女才闻讯纷纷赶来……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然而“有后”不孝,又怎么样?他们撇下自己的亲生父母终日忙碌,对年迈的父母亲不闻不问,更不屑于“常回家看看”,这样的子女于你又有何益?

“儿女就是长大飞出巢的鸟,老人只能独守空巢。看看周围那些老人,不也都像我们这样寂寞地过着么?老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一个老人这样感慨。

要说儿女们有本事是好事,可惜忠孝不能两全,越有本事,他们也就走得越远。剩下巢里的两只老鸟,也就只能终日与电视为伴了。他们的生活如此单调,内心该是多么孤独、苦闷啊!

——你家里有老人吗?如果有,你“常回家看看”吗?如果没有,你是否想到过你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老人?

不论你家里有没有年迈的父母,请你一定读一读下面这篇令人揪心并将为之希嘘感慨的报告文学吧,因为关注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注明天的你自己!

有人说,人生是一个舞台。

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过自己的角色,都从中体验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人世沧桑……然而,正是我们经历的所有这些构成了人生的精彩。

不知人们是否想过?所有这些“精彩”——甚至包括痛苦在内,也许有一天都会失去,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会走进一个你不得不面对的世界。当时间变得漫长的时候,生命,就变成了一种折磨;就是那一道单元门,或是几级台阶,就把我们同外面那个精彩的世界隔绝开来。

相对于我们的青年或者中年时期来说,老年也许是我们一生中最漫长的一段生命,尽管由于阅历的丰富,这是我们一生中最睿智的时期,然而,也是我们最无奈的一段生命。

那天晚上,80多岁的夏大爷几乎没什么感觉就晕倒在地上,他想站起来,但就是怎么也挣扎不起来……他心里很明白,或者说他其实很明白自己的处境:如果远在上海的女儿这时碰巧回来,就有救了,否则只有等待死亡。他喊不出来,可他能清晰地听到门外人们匆匆的脚步声,假如有一个脚步声停在他的门口,也许他就得救了……然而,那脚步声总是由近而远;一次又一次……他突然感到很悲哀:他的生命就寄托在奇迹上——奇迹能发生吗?

也许是心灵感应,那天奇迹还真发生了,女儿竟然奇迹般地回来了,于是我们才有幸知道了这个有关奇迹的故事。

夏大爷老伴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去世,唯一的女儿又远在上海。他于是便开始了“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寂日子。前几年,身体没什么毛病,白天出去走走,有时也和过去的同事、一些老同学聊聊天什么的,孤独感还没有现在这样强烈。生病后,因为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一条腿不得不进行截肢。从一个健全的人一下子变成残疾人,他就再也走不出这片被禁锢的小天地了。

自从那次“奇迹”之后,女儿万般无奈找了一个师傅经常来帮忙,每天把老人需要的水、药品和暖瓶等物放在身边伸手可及的椅子上。对师傅千叮万嘱,安顿好之后,女儿又走了,把老人的牵挂和希望也带走了,当然也把更深的恐惧留给了他:女儿告诉他,她找了一个德国人……

女儿挺孝顺,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空就打电话,可女儿是否知道,时间,对这个24小时被束缚在床上的人来说流动得有多慢!她是否知道父亲内心深处的恐惧?他心里对那个德国人耿耿于怀,他管那德国人叫德国鬼子,他怕德国鬼子把他唯一的慰藉和希望带走。他不能去干涉女儿的婚姻,然而,他知道,类似的“奇迹”是不会发生第二次的……

同样高龄的陈教授可就没那么幸运了。

陈教授在一所著名大学的教书,可谓桃李满天下了。播撒下遍地芳菲之后,老教授却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隐去了。自从老伴离开他以后,宽绰的三居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与孤灯相伴。忙碌的人们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老人:他每天佝偻着腰,拿着饭盒哆哆嗦嗦的去食堂买饭吃——因为他已经无法为自己做饭了。

1995年春节,他的一个学生从广州过来看望恩师,却怎么也敲不开门!于是他只好打电话到老师的隔壁人家,隔壁人也说我们这几天忙着过节,没注意老人,但好像也没见老先生出来。大家都知道老先生有把钥匙放在过去任教的数学系,就赶紧找数学系办公室的人取钥匙来开门。打开门时发现老人躺在地上,人们上去推了推他,发现他竟然还活着,好一会儿才有气无力地说:“我已经三天没吃饭,起不来了。”说完就昏了过去,人们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到医院,然而已经错过了抢救的最佳时期,老人溘然长逝。

——我无法想像一个人在冰凉的地板上躺了3天是什么滋味?当你想喝一口水都喝不上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什么是老年?可能很多人都没有认真地思考过风烛残年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当你丧失劳动力的时候,不仅意味着收入下降,被排除在社会主流之外,还意味着空巢、疾病、丧偶等种种人生悲剧,死亡的阴影几乎每时每刻都悬挂在你的头上……我们年轻时健康、富有、浪漫……只要我们不惜力,凭着诚实的劳动,与幸福有关的这一切,应该俯拾皆是。而当你进入老年之后,所有这些都会失去。

当我们从忙碌的中年走过来,终于把孩子抚养大,他们像小鸟一样飞走之后。我们可以喘一口气的时候,却发现,前面是茫然一片。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自己无法自理、也无法掌握的生命最后那一段时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口爆炸”的硝烟尚未散尽,我国就“急匆匆”地迈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0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2亿,占人口总量的10?32%,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亚洲的1/2。而根据专家预测,今后几十年内,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以年均3%以上的速度递增,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则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4亿多,占总人口的1/4多。

据调查,目前在我国的老年人中,“空巢”率已经达到26.4%,这就意味着有四分之一的老人身边无子女照料。他们一旦到了高龄,丧失自理能力,生活就会非常困难。有很多老人意外死亡很长时间甚至尸体都腐烂了,才被人们发现。

可能我们的生活太丰富了,所以我们无暇顾及主流社会之外的那个老年群体,也无法想像下面这些情景:那一道门,甚至几级台阶就会把一个活生生的人隔绝在人的世界之外,甚至剥夺这些老人的生命!我们想像不到对于我们来说,举手之劳的事,会让这些高龄老人束手无策。

80多岁的李老汉终日惊恐的一件事——就是拿钥匙开门!他总是不敢出门,为了减少出门的次数,他只好减少饭量,这样就可少买东西……他所以把自己关起来,不是因为喜欢孤独,而是因为他患有帕金森氏病,只要出了门就有可能回不了家!有一次,他外出回来,就是这么一个把钥匙插到钥匙孔里的简单动作,他的手哆嗦半天却怎么也无法准确地把钥匙插到那个小眼里去!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他仍然进不了门,急得他直用头撞墙……

90多岁的于老汉自己行动已十分不便,却还要照顾同样是90多岁卧病在床的老伴儿。老太太已经无法自己走到卫生间上厕所了,只能在床边的便盆解手,老太太在于老汉的帮助下颤巍巍地坐下去,没想到一下子却把便盆坐翻了,于老汉怎么拉也拉不起来,万般无奈,想来想去只好打电话找居委会,老太太就在地上坐着,解不了手,直到居委会找了他们楼下一个刚退休的妇女去帮着把老太太扶了起来。怎么办呢?连解手这样的小事,老俩口都完成不了,于老汉对来帮忙的妇女说:“我们给你钱,你能不能每天来两次?”她说:“我刚退下来,好多事要做,也不能每天上你们这儿呀!”于老汉很无奈地说:“我们给你钱怎么还不行呢?”

人到老了,自理能力就非常差了,一个独居的70多岁的老头儿,老犯糊涂,经常把锅座在煤气炉上就忘了,出去买东西,不仅烧干了锅,弄得满楼道都是烟,最后把消防队也招来了。

还有一个老太太,那天买了一只鸡,回来用弹簧秤一称,差了2两,又回去找,就把锅忘了,里面的水把煤气浇灭了,满楼道是煤气味儿,差点儿引起大火,闻讯赶来的人们只好把门给踹开,关掉了煤气。当她惊异于人们为何打开她的家门时,耳聋的她,却听不清人们在说什么。

他们也是一对90高龄的老俩口,为了下楼这件事已经商量了好几个月了。5层的楼梯,对他们就构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于是他们就被禁锢在家中的小天地中,日复一日,他们只能互相面对,与外界唯一的联系就是那台电视。他们太想去晒晒太阳,听听孩子们嬉戏的声音了——这一切对别人来说太平常了,而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种奢侈——唯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他们是活着,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他们仅有的一个儿子在国外。因为住在5层楼上,他们平时很少下楼,靠着儿媳的姐姐每周为他们买一次菜和生活用品维持生活。

在一个天气晴好的冬天,他们终于决定实施蓄谋已久的下楼计划。对两位高龄的老人来说,下这5层楼,无异于一次探险,也许一脚站不稳,就会从楼梯上摔下来,后果不堪设想——他们之间只要有一个人出了意外,生活就维持不下去了。可他们总得去晒晒太阳啊,要不,骨质会更加疏松,会连路也走不了了。于是俩人搀扶着,如履薄冰般一点一点走下来,没想到当他们刚走到阳光下时,两人同时感到天旋地转——

当居委会主任从院内花坛经过时,看到这两个老人紧紧地挤靠着一起坐在花坛边上,冻得浑身哆嗦。一问方知,他们因无力上楼而回不了家,又冻又饿地坐在这里已经整整一天了!主任连忙叫了几个年轻人把老人背上了5楼。

下楼的远征终告结束,从此他们再也没走到过外面那个世界。

高龄的马老太太住在一栋有电梯的楼房中,按说走出家门对她来说应该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她却近半年没出门了。由于高龄导致的骨质疏松,她已经骨折过好几次了。经常来照顾她的女儿工作忙——她知道自己不能出任何一点儿意外,只要生病,就会耽误女儿的宝贵时间,影响她的前途。

马老太虽然蜷缩在家中,心里却很明白,她如果老不走动,走路的功能很快就会丧失了,那就真走不动了。于是,她每天都在家里那巴掌大的地方来回走3000步,每走100步,她就在纸上划一道儿,直到走满3000步。她用毅力在与死神作斗争。

一个人如何度过每天这漫长的时间呢?每天吃完早饭,她就坐在窗口看人们上班,等到上班的人们走完了,她就回到床上睡个回笼觉。然后起来做她每天都做的3件事:第一是玩玩具。她把孙子当年玩的玩具都放在一个纸箱子里,每天都挨个儿玩一遍,特别是那个拼图,一次一次拼上又拆开。第二件事是攒烟头,她把每天抽剩的烟头攒起来,5个一组,一遍又一遍数。第三件事是翻看一本旧相册,每天都翻,这本相册看上去已经脏兮兮的,被翻得角都翘了起来。

开始是60多岁的大儿子照顾她,后来儿子得了脑溢血,来不了,只好由女儿来照顾她,女儿每周来一次,给她做一周的饭放在冰箱里。如果打开她的冰箱,你可以看到,芹菜都已经空了,胡萝卜也长了白须,看上去起码放了半个月了。平时她也就是把冰箱里的菜拌点儿盐就吃下去了。

我问她:“你平时就吃这个吗?”

“我还吃什么饭哪?每天吃的药比饭还多哪!”为了对付12种慢性病,她每天一次就吃差不多一小碗药,再喝点儿水,就吃不下什么东西了。

当我问她:“你每天怎么解闷呢?是儿女们回来,还是找人陪?”

“我不希望儿女们回来,耽误他们的时间。”

然而,她还是向往外面那个世界:要走到人们中间去!

她每天都走3000步呢,在外面遛一会儿总该没问题吧?何况她住的这栋楼还有电梯!她终于下决心走出家门,可她万万没想到,当她的脚踏上大地,接了地气的一刹那,突然感到天旋地转,失去平衡,没走两步便一屁股坐在地上——

这种奇怪的现象在医生那里得到了解释:人长期在屋里,视野对耳内迷走神经的刺激形成一种固定的条件反射,当人突然来到外面的世界时,宽阔的视野会使人的平衡功能发生紊乱,于是人便会感到天旋地转。很多小说中也写过,长期在地牢里囚禁的犯人一走到外面的世界时会眩晕。

人们不会想像到,老人们为走出隔绝——就是为了走出那个单元门,进行了多么艰苦卓绝的努力!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纷纷搬进楼房告别了昔日的大杂院。然而,虽然人们居住的密度更大了,但彼此间的距离却更远了。一个个单元给人人们带来私密空间的同时,也把人们隔绝在一个个防盗门后。

然而,人,毕竟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也都忍受不了与世隔绝的痛苦。

在陈老先生的生命中,唯一的乐趣就是读儿子的来信。繁忙的工作、体贴的老伴都已经成为过去,当生命中一个又一个希望被实现并且失去意义之后,出国留学的儿子,以及有关儿子的一切消息,就成了支撑他活下去的全部动力。

同类推荐
  • 童年轶事:黑塞散文菁华

    童年轶事:黑塞散文菁华

    《童年轶事:黑塞散文菁华》收录黑塞最具代表性的散文、随笔10篇,基本涵盖了作者各阶段的散文创作。《童年轶事》、《大旋风》等篇写作于一战前,作者追忆早年生活的点滴琐事,讴歌家乡小城施瓦本纯朴的民风,以及新教社区家庭、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情谊,字里行间充盈着浓郁的浪漫气息。《内与外》、《奥古斯托斯》写于战后,他一边平复战争灾难和家庭悲剧造成的内心创伤,一边思索“无物在内,无物在外”等教义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力求在西方文明与东方哲学之间找到一种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相互平衡的理想境界。《我的传略》等则写作于晚年,黑塞由物及人,为自己人生各阶段勾画出一幅淡雅的素描,人书俱老,别开生面。
  • 约翰·克利斯朵夫(下)

    约翰·克利斯朵夫(下)

    主人公克利斯朵夫6岁就在乐坛上崭露头角,11岁担任宫廷乐师,并成为引人注目的青年音乐家。他正直、勇于反抗。这使他的音乐生涯充满了坎坷和不幸。世俗的偏见、权势的压迫、舆论的抨击,使他成为孤独的反叛者。在异国他乡,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以勇敢和乐观的态度面对逆境和挫折。
  • 纳尼亚传奇(中)

    纳尼亚传奇(中)

    故事的开始讲述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女孩偶然进入了一个异世界,被称为“纳尼亚”,并在那里经历过一连串的冒险,及看到那个世界的创造......,
  • 放羊的女人

    放羊的女人

    “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之一的《放羊的女人》收录中国作家会员、宁夏文联委员、一级作家漠月的短篇小说23篇。其中,《湖道》和《放羊的女人》曾占据中国小说学会和中国当代小说文学作品排行榜榜首,不光是对他个人,对整个宁夏的文学创作也是有着相当的激励作用。
  • 我在城里扫大街

    我在城里扫大街

    在农民进城务工的队伍中,有一个特殊的打工群体——环卫工人。他们流汗流泪甚至流血,维护城市洁净的环境卫生,是打工队伍中最需要关注的群体。小说讲述了一无文化二无技术的“我”作为一名扫大街的环卫工人,与扫帚结缘,日晒雨淋,经历特殊的人情世故,忍受常人难于忍受的苦恼,却始终毫无怨言地清扫街道,忠诚地坚守岗位,用一个扫帚撑起一个家,供两个儿子完成大学学业,以敬业的精神和真诚的态度,得到同事和市民的尊敬。小说透过平凡小人物不平凡的人生,体现了一个环卫打工族的社会价值。
热门推荐
  • 双影无暇

    双影无暇

    江湖各有所学,剑若惊鸿?刀法无双?轻功独步?内力纯厚?没关系,我是隔壁玄幻来的!
  • 嫡色

    嫡色

    前世眼睁睁看着儿子的心脏被丈夫挖出,顾明萱终于明白了,什么忍让什么谦和,全是假的,只有变强、变强、再变强,才能保住自己。这一世,她不介意化身罗刹手染鲜血,善如何恶如何,看仇人在脚下痛苦求饶,才是最美.妙的声音。绝色嫡女,水为骨、冰做心,搅动这江天万里,风起云涌;至于这龙床上是谁上谁下?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章之孙悟空

    九章之孙悟空

    一个不一样的孙悟空,一个不一样的洪荒。魔族等将卷土重来,灵明石猴破石而出,他将如何带领族人带给洪荒和平?
  • 分寸:做人的火候和办事的尺度

    分寸:做人的火候和办事的尺度

    本书的主题就是为人处世的分寸,它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真与假的分寸、虚与实的分寸、隐与显的分寸、屈与伸的分寸、深与浅的分寸、进与退的分寸、软与硬的分寸、忍与争的分寸等。这些“分寸”都是每个人必须面临的人生大问题。如果你不以精明的头脑去解决它们,找到隐藏于其中的秘密,随时都会误入人生的败局。
  • 小妞往前冲

    小妞往前冲

    她是一个孤儿,他是一个豪门贵公子,有钱有貌有能力。当然,也有偏见。如果你以为他们会象童话中讲的那样甜蜜地生活在一起,那你就错了。这里有让人哭笑不得的契约,有博人眼泪的孤儿,有励志,有温暖,有阴谋算计。
  • 梅谱序

    梅谱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逆仙途

    邪逆仙途

    苍天,你欲灭我,那我便在灭我之前逆了你,所以我弑天;命运,你欲灭我,我偏要在你安排下逆出我自己的命运,所以我要把命运掌握我自己的手里。任凭你捉弄我,我誓要逆你!
  • 太子饲养手册

    太子饲养手册

    隆渊十六年,太上皇年迈,隆帝遇刺,落马失智,隆皇后受惊难产而亡,瑞王一家战死于北境,太子不足满月,只留体弱多病的大皇子和七岁准大皇子妃管理朝政。
  • 佛说泥犁经

    佛说泥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师父的秘密有三生

    师父的秘密有三生

    一场大火,云阮成为唯一的幸存者。谁都不知,寄人篱下的她,竟然拥有着鬼瞳和契约犬鬼。长发遮面,自卑寡言,整日魂不守舍的她,却不想有朝一日束发扬眉,做了女天师。众鬼不信——不过是个在摄魂梦里都能吓哭的女娃娃也能有鬼王令,号令四方鬼差。“太上老君教我杀鬼,与我神方。上呼玉女,收摄不祥。……何神不伏,何鬼敢当?急急如律令。”众鬼逃窜,鬼王令出,鬼差自幽冥而出,将众恶鬼拘回鬼界。她回眸,甜甜一笑,“熙宸哥哥,阮阮可以保护你了。”......江少有个顶骄傲的事儿,他媳妇儿可是他亲自自己教大的!【剧场一】江少:阮阮,你要记住,你从来都是白天鹅,只有那些欺你的才是丑小鸭,但是作为淑女,要谦虚,不能炫耀美貌,记住了么?云阮:记住了,熙宸哥哥!某日渣女嘴又犯贱:哟,这不是江少身边那个傻妞嘛,真是又丑又土又厚脸皮。云阮真诚无比:过奖过奖,比不上你。【剧场二】江少:阮阮,完事莫要逞强,量力而行,女子要懂得示弱知道么?云阮:知道的,熙宸哥哥!某日恶鬼:桀桀桀桀,我想干什么?活剥这皮囊,吸干脑髓,食尽脏腑,再重做回美娇娘,怕了吧!云阮:哎呀,好怕好怕。这么丑,怕炼不化。随之手腕一翻,双手结印,缚灵于银铃,拇指食指狠狠一捏,银光乍现。恶鬼:……【1v1忠犬护短不讲理系列男主】【不涉宗派】【内容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