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二娃所在的那个砖厂由王老板私办,规模袖珍,工人十八。
王老板打工仔出身,白手起家,拼死累活,靠血汗钱办起这家小厂。
或许是“本是同根生”的缘故,王老板对打工仔格外豁达,水里泥里滚一起,天晴下雨抱一团,饭在一个桌上吃,酒在一个碗里喝,一点儿也没有当地人当家人的居高临下。他常说这么一句话:天下穷人是一家,叫穷人听了心暖。他除了外出联系业务时穿得像一个大老板之外,平日里的穿着和打工仔无异。工人们与他也不见外,不喊他“王老板”而喊“王哥”。二娃就庆幸这一次碰到的不再是“癞皮老板”而是“哥”了。而王哥也是苦命人,他将这小厂苦撑苦磨好几年,终于有了不错的态势,却不料一年前他老婆和他离婚,钱儿被她席卷,只扔给他小厂和独生儿子。娃儿本是判给妈的,他硬要了过来,为此他付出了他所有的钱款。而这一个传说是很有点戏剧性的,他先与孩子他妈说定让她放弃孩子,为此他已付给她好大一笔钱,没想到在宣判之前她突然改口,仍要孩子,决不放弃,法院只好按照“母亲优先”的原则把孩子判给了她。当他在大堂上听到这一个宣判时,“哇”的一声惨叫,连吐几大口鲜血,“咚”的一头栽在地上昏死了过去。事后,他将家当一分不剩地全给了她,才在“私了”中要回了孩子。
可知孩子于他是怎样一个分量啊!
当陈二娃听到了这一个传说之后是足足感动了好几天的,他自己也是一个最喜欢孩子的人呀!
而以下可不是传说了,时时被二娃看在眼里:那王哥对娃儿实在太爱,他自己不事穿着,对娃儿却不惜打扮成好一个广东老板的阔少爷。他自己吃着和工人们相同的粗茶淡饭,对孩子却是要吃什么就买什么从不打半个顿儿。他在外面赴宴时,也不怕别人小看,总是吃不了兜着走,常把宴桌上最好吃的给孩子带回来,硬是要让孩子吃遍天下珍奇……他对孩子如此地爱,但工厂靠他苦撑,忙得脚底板冒烟,哪有时间管孩子,外面请人来带花费又大,却是看中了陈二娃那天生的“父爱”,就让二娃作他的“父权代表”。于是,二娃除了在工地下力外,还兼任“托儿所所长”,一心二用,一半的力气放在那娃儿身上,工作量就格外大,但却十分乐意,因他喜欢孩子,也因那娃儿乖得要命,刚一岁半,名叫虎子,虎头虎脑,浓眉大眼。二娃初见他时还不会说话,却是见人就笑,全不知这世上还有“仇苦”二字。尤其使陈二娃感动的是在他刚到砖厂的第九天,虎子就对着他第一次开口说了话,喊的第一个人竟然是陈二娃,喊的竟然是“爸爸”,这叫二娃高兴得流了泪,眼泪之中也有悲伤,毕竟不是自己的娃儿,而自己……唉!
他自己没有孩子,就更喜欢孩子了。
但是,他没孩子这事儿却没给王哥讲,他怕王哥小看。
那一天,王哥与二娃一起逗虎子,二娃要虎子喊他“叔叔”,虎子偏不喊。多次逗促,虎子仍一如既往冲着二娃大喊:“爸爸!”王哥闻此哈哈大笑,说:“喊错了!喊错了!我才是你的爸爸嘛!”
没想到虎子反而对王哥大喊:“叔叔!”
陈二娃的眼睛又湿了。
之后,虎子总是“爸爸”“叔叔”反起叫,多次纠正也无效,只好听之任之。
见二娃与孩子这么倾心,王哥十分高兴,说要将二娃的工资加上一半。
而虎子所倾心的不仅是二娃这个“人”,也倾心于二娃的“肉”,那叫做“回锅肉”,那本是四川贫苦农民的专利,在广东却成了四川打工仔们的美食,买的是最省钱的肥肉,做的是最省力的做法,先用水煮,再切片放回锅里炒,这就大功告成,“回锅”二字由此而得,这二字十分重要,若没这二次回锅,而是一步到位,那独特的香味儿就出不来,而炒时那辣椒可要多放点儿哟!这回锅肉不光经济,而且最能耐饿,最能长劲,那可是干重体力活儿的穷人的宝贝哟!四川打工仔们每一星期要吃一回,而当地的有钱人却看不上,说那么肥那么辣那么价廉那么低档……却没想到虎子也最爱吃。吃饭时,王老板给他专备的高级食品一动也不动,只拿这回锅肉开口。见“广东老板的阔少爷”竟如此倾心于穷人的吃食,二娃百感交集,说他不愧为穷人的种。
于是,每隔两天二娃就专为虎子炒一回回锅肉。
其实,虎子如此年龄,断奶不久,其消化功能本当差着,却无缘享受母乳,只好吃美国进口的高级奶粉,据说那才能被他消化吸收。没想到他吃着这穷人的回锅肉,消化吸收很好,身体也十分强健了。这被当地医生称为“奇迹”,说:“他这么稚嫩的消化系统能这么好地接受这高脂肪的肥肉,这很值得研究!”
除了“穷人的肉”之外,虎子还跟着二娃捡了不少“穷人的话”,那是四川的下层劳苦大众的“穷人方言”:“格老子”呀,“龟儿子”呀……虎子也说得个天响,如此川话这从广东稚子口中说出来真叫人忍俊不禁。
那一天,王哥提醒说,近来常有孩子被歹人拐走,要二娃格外小心。二娃告诉王哥不要担心,说这虎子有一个天生的“防拐功能”,他除了他认可的“爸爸”“叔叔”之外,别人要是抱他,他又哭又闹又蹬又跳,其抗争山摇地动,谁也不能将他抱走。
“要是对方安了心呢?”
二娃拍案而起:“哪个龟儿子敢!我和他拼命!”
王哥满意地笑着将一拳送到二娃的胸膛上,说:“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