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81000000002

第2章 “我们肯定会留在城市里”

据老人们说,早先从地底下挖出一块石板,上面刻有“皮村”两个字,于是便有了这个名叫皮村的地方。

皮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五环与东六环之间的一个村庄,毗邻温榆河,距离市中心乘车路线40多公里。常住人口1000多人,外来人口5000多人。外来人口数量随着市里高楼拔起,仍在不断增长着……

这是DV纪录片《皮村》的开场旁白。《皮村》没有故事,基本是人物访谈,当地村民主要回顾皮村的历史,而新住民(打工者)则讲述自己的生活、工作状态。

我是先在网上看了《皮村》纪录片再来到皮村,找到纪录片的编导王德志的。

“《皮村》是2007年拍的,现在这里人口又多了,起码超过万人了,不过谁也不清楚这里到底住了多少人。我们只觉得几年间这里的厂房和小店铺越来越多,小街也变得越来越挤。”王德志说。

尽管四周已经盖满了楼盘,尽管房地产开发商一直对这片土地垂涎三尺,但因为皮村就在首都机场飞机航线的正下方,它才躲过了一劫。

王德志长得有些瘦弱,这几天冷空气下降,他得了感冒,不停地咳嗽着。

王德志告诉我:“我们这些进城务工的年轻人,最早一般都住在三环一带,后来三环繁华了,房租太贵,我们就搬到四环;再后来,四环繁华了,我们就搬到五环、六环。城市变得越来越繁华了,我们却不断被边缘化……”

我说:“能不能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你们就像是打了败仗的士兵,在作一次次撤退。”

“不,应该说是为了最后的胜利,我们在作一次次阵地转移,最终,我们是一定要夺回城市这块阵地的。”王德志说得很坚决。

除了《皮村》,王德志他们还自编自导自拍了两部直接反映打工者生活的小电影。一部是《顺利进城》,讲述的是一个名叫顺利的农村青年,进城打工被黑旅店、假中介、手机贩子欺骗的遭遇。另一部是《命运人生》,反映两个打工青年与自身命运抗争的故事。一个是理想主义,一个是现实主义。片尾,两个主人公有这样的两句对话:“不是世界把我们的命运都安排好了,应该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对,咱哥们儿先干起来再说。让我们改变命运。”

又一架飞机从头顶飞过,传来巨大的轰鸣声。

片刻,王德志又说:“《命运人生》其实就有我自己的影子,它同时又是众多打工者的影子。”

15年前,王德志从那个叫跃进马场的小地方走上漫漫打工路……

1977年1月,王德志出生在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跃进马场。那个地方原来是部队的一个军马场,王德志的父亲年轻时就放过军马。后来,不养军马了,就改为种地和放羊。

马场地处丘陵地带,站在家门口,可以看见连绵不断的小山包。王德志告诉我,他们家有80亩地。我突然想起来,十几年前到陕北一个贫困县采访,我问一位当地老乡家里有几亩地,老乡指着对面山告诉我:“那一面山都是我家的地。”当时我吓了一跳,那一面山该有多少地?该打多少粮食?后来,才知道那些地都是贫瘠的薄地,都是靠天吃饭的地。老天爷高兴了,多下几场雨,能图个肚子饱;老天爷不高兴,就贷款吃国家返销粮。

王德志底下还有两个弟弟。初中才刚刚读了一学期,家里的地种不过来,父亲就让他休学了。农村的孩子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靠读书,考大学。现在读书梦彻底破灭了,王德志在被窝里悄悄哭了两场。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王德志帮父母种过地,放过羊,上山凿过石头,往城里贩过菜,但家里依旧是一贫如洗。

有一次,在邻居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节目,王德志突然发现相声节目特别受欢迎,他想,自己要是也能写相声、说相声,那就可以出人头地、当明星,帮家里挣钱。于是,他居然异想天开地写起相声来。当然,这些都是秘密的,谁也不知道。

他永远记得这个日子——1995年11月18日,他从家里卖粮食挣的1500元里悄悄拿了700元,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准备到北京闯世界,交给一位要好的伙伴,让第二天送给他的父母。而他自己当天悄悄离开家,乘公共汽车赶到旗里,然后再转乘火车来北京。

火车到达北京是第二天清晨,一路打听到了中央电视台。传达室接待人员问他要找哪个部门哪个人,王德志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哪个人,只说自己写了个相声,准备上春晚节目。人家一听笑了,告诉他:“小伙子,实话跟你说吧,今年春晚的节目早就敲定了。”

王德志像是被谁用冷水从头到尾浇了一遍,浑身直打颤。

家乡是回不去了,那会被乡亲们笑死的。

首先得要解决住的问题。在西客站附近羊坊店转了一圈,最破的地下室也要15元一晚。他找了家地下室,买了15袋方便面,把自己关在里面整整“憋”了三天。

三天后开始找工作,既没有老乡,也没有熟人,不过电杆上到处贴着招工小广告。他没有文化,又没有手艺,只能找那些最简单的活儿。

会城门有家饺子店要招一名杂工,他找上门,老板见小伙子一副朴实样儿,便招用了。说好管吃管住每月工资350元。

每天从早上8点干到晚上8点,一刻不停地洗碗洗菜。他不觉得苦,觉得比在老家干农活儿要轻松多了。拿到第一个月工资,他很激动,自己留下50元,其余的全部寄给了父母。以后,他每个月都给家里寄300元。

半年以后,他觉得趁现在年轻,应该学一门手艺。便辞了饺子店的活儿,找到新中街一家不大的酒店学配菜。这家酒店上午不营业,中午开门一直要营业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慢慢地,他发现一个规律,每到凌晨一两点,便会有许多漂亮的小姐来店里吃宵夜。开始,他觉得有些纳闷,这些漂亮的小姐为什么会集中在一两点来这里吃宵夜?后来,才弄明白,离这里不远就是港澳中心和亚洲大酒店,这些漂亮的小姐都是歌厅里的“歌姐”“歌妹”,一两点正是她们下班的时间,歌唱累了,肚子饿了,经过这里顺便来吃宵夜。

后来,他还当过厨师,当过面包师,当过推销员,当过送水工。

打工生活是艰辛的,不过,再艰难再艰苦他都挺过去了。

住在西四的时候,有一回,他出门刚走出胡同口,就被两位警察喊住了,说是要检查暂住证,他一摸口袋,忘了带了,连忙说回去取。警察不容他分辩,一下将他拉到一辆面包车里,送到不知道什么地方的一个小院子里。后来,还是给酒店的老板打电话,老板代交了几百元的办证费,才给保了出来。

隔不久,有天在路上,王德志又被联防队和一位警察截住,要求查看暂住证。这回,王德志随身带着暂住证,但他有些不服气,就要求先查看对方的证件。警察一愣,亮出了证件。警察随即让王德志拿出暂住证验验真假。当他从王德志手中接过暂住证时,连看都不看一眼,一下给撕了,然后,说:“好啊,你竟敢拿假证糊弄人?”王德志又一次被带走。

这两次经历,都让王德志刻骨铭心。

有一天,王德志在翻看《北京晚报》时,无意间发现有一所艺术学校正在招收相声学员。隐藏在心中的那个明星梦又被牵引了出来。

学校每星期上一次课,而且是在晚上,不影响上班。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第一次与老师见面,老师听他满嘴浓厚的内蒙古“普通话”,便对他说:“德志啊,你想说相声,必须先改改你的口音,把普通话说好。否则,观众怎听得懂你的内蒙古口音‘相声’?”

当时,王德志在公主坟附近的一家水站上班。工友们发现,一有空闲,王德志就苦练普通话和基本功。吊嗓子,背菜名,时不时还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扁担长,板凳短,扁担比板凳长;不是扁担比板凳长,是板凳比扁担短……”

断断续续学了三年,当年报名的二十几名学员,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王德志一人。除了单口相声,说相声一般要两个人,老师帮他找了个也在北京打工、同样喜欢相声的青年李永做他的搭档,两人一直合作至今。

王德志曾经想当专业演员,等他跑了几家专业文艺团体后,他自知对于他来说这无疑是天方夜谭。

那时候,北京街头各种促销活动很多,搞促销,为了吸引顾客,就要有小型文艺演出。抱着锻炼自己的目的,有机会王德志他们就上台演出,即使没有报酬白演也行。

有一天,也是在报纸上,王德志获悉某电视台正在举办相声小品邀请赛,他和李永带着他们的原创作品《飘》,赶紧跑去报名。凭借实力,他们闯进了第二轮,但最终没能入围决赛,只获得了一个安慰奖。通过这次参赛,王德志发现相声界是个讲究师承,论资排辈的圈子,自己并非师出名门,想在这里找到立足之地是根本不可能的。

2002年过了春节,王德志听说雍和宫附近有个“打工妹之家”组织,是专门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服务的。他跑去一了解,果然有这么个组织。一些社会学者和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为附近的农民工服务,主要是组织大家在一起聊聊天,做做游戏,举办各种讲座,有时也有小型演出。

就在这里,王德志认识了孙恒,当时双方都有一种惺惺相惜,英雄相见恨晚的感觉。回想当时的情景,王德志说:“当时他唱歌,我说相声,他给我的印象是这小伙子歌唱得真好,而我给他的印象是相声说得真不赖。”

来自河南开封的孙恒,1995年毕业于一所师范学院音乐系,当上了中学的音乐教师。由于无法忍受那千篇一律的生活,1998年初秋,他披着一头长发,怀抱一把吉他,来到了北京。

走出西客站,夜幕刚刚降临,迎着刺眼的霓虹灯和川流不息的车流,他不知道走向何处,何处是他的落脚之地?原来心中的那份兴奋和豪迈之情倏然消失了,他意识到必须立即找到一份能让自己生存下去的工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当搬运工,几乎是无法忍受的强体力活,一个月才只给300元。后来,他还当过推销员、送报员,在酒吧和地下通道卖唱。在他最窘迫的日子里,他靠十元钱支撑了一个星期。出身于贫寒家庭的孙恒不怕吃苦,但他感到迷惘和孤独,这里没有熟脸,这里无人可以倾诉,这个城市不属于自己。

孙恒离开了北京,开始一边卖唱、一边打短工的漂泊生活。在那大半年里,他走了好几个省,接触到了大量的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工。从建筑工人到小商贩,从推销员到保安、保姆。他们酸甜苦辣的生活,同时也丰富了孙恒的人生阅历。他们的故事,变成了孙恒的一首首民谣。

一次,孙恒去天津科技大学看一位老乡。天气寒冷,大学生社团募捐了一批衣服,准备送给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孙恒带着吉他,也跟着去了。在毛竹搭成的极其简陋的工棚里,挤满了刚刚下班的满身灰尘的工人,孙恒为他们唱自己写的歌,他唱了一首又一首,工人们的掌声一次比一次热烈。

像是与兄弟姐妹在聊天,像是心灵间的对话,孙恒觉得心里热乎乎的,因为自己找到了知音。他发现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工也同样需要精神文化生活,他可以用自己的歌声,直接去为劳动者服务。

为劳动者而歌,为打工者而呼!王德志完全赞同孙恒的理念。

“五一”国际劳动节,孙恒、王德志和几位志同道合、爱好文艺的年轻人,成立了打工青年文艺演出队(后来打工青年艺术团的前身)。同年11月,他们在工商局注册了旨在为打工者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简称北京工友之家)。主要致力于打工群体的社会、文化、教育、权益维护及其生活状况的促进和改善;提倡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立足社区、奉献社区,为促进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服务。

打工青年文艺演出队的第一场演出,是在北四环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四五百名刚刚下班的工人闻讯赶来,把土台子围得密密匝匝。

尽管打出了打工青年文艺演出队的旗号,但当时设备简陋,全部“家当”只有两把吉他,一把口琴,一只家里唱卡拉OK用的绑在一根钢筋上的麦克风,两只又小又破的音箱。电线上挂了几个照明用的小灯泡,台前挂着一条“天下打工是一家”的横幅。

唱完了《打工打工最光荣》,孙恒接着唱《团结一心讨工钱》:

辛辛苦苦干一年,

到头来不给工钱。

面善心黑的周老板,

躲藏起来不相见;

寒冬腊月要过年,

全家老少把我盼。

空手而归没法办,

只有横下一条心。

跟他干!

团结一心跟他干!

条件一个讨工钱!

当时建筑业拖欠工人工资现象十分严重。孙恒弹着吉他,唱得全神贯注,激情澎湃。

孙恒唱到了工人们心里的痛处,他们也跟着他一起吼唱起了最后两句:“团结一心跟他干!条件一个讨工钱!”

正在这时,一个工头带着几个人走上舞台,问孙恒:“你们是哪里的?”

孙恒回答:“我们是打工青年演出队。”

“谁叫你们来这里乱唱的?”

孙恒愣了一下,说:“是我们自己来的……”

工头恶狠狠地说:“你们这是在煽动工人闹事,破坏社会稳定。快滚吧,要不,我打电话喊警察啦!”

尽管第一场演出几乎是被人赶出来的。几个年轻人依然感到很刺激、很兴奋、很有成就感。

刚开始,他们借住在海淀区肖家河一所打工子弟学校——明圆学校。平时排练节目,周末去工地、社区、学校演出。

2004年秋,明圆学校扩大招生,教室不够用,他们又转移到东坝,也是借用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校舍。这时候,他们得到了一家慈善机构的资助,几位骨干每月有了1000来元的生活费。

2005年春节后,他们又开始找地方,7月,最终来到了皮村。

王德志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由于他学习刻苦,加上这些年来生活的磨砺,他比一般的打工青年要成熟得多。与他交谈中,他的嘴里会不时地冒出社会学者和媒体记者惯用的词语。

“15年前,我是为了出人头地,带着一个明星梦来到北京的。艰辛与挫折告诉我,像我这样的农家子弟,既缺乏当明星的先天条件,又没有当明星的后天环境,是绝对成不了明星的。成不了明星,我却在为打工者服务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王德志像是为自己15年走过的打工路在作小结。

我请王德志谈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看法,他谈了他们这代人的优点、缺点和追求。他说:“我们这代人目标很明确,离开农村,就是向往城市生活,就是想通过迁徙流动,永远成为城市公民。”

我问:“听说你不赞同‘农民工’的提法,为什么?”

王德志说:“‘农民工’这个称呼是双重身份,既是农民,又是工人。凭什么说我们是农民,我们既没有土地,也不会种地,而且,我们已经离开了农村。”

“不称‘农民工’,应该称什么合适?”

“我们应该被称为工人,或是新工人。”王德志说:“既然我们是工人,我们就应该享有城市工人的权益。住房、医疗、就学……这一切都应该享有!”

我问:“你们这代人肯定要留在城市?”

王德志点了点头,语气肯定地说:“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农民,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都转为工人,成为新市民。我们这代人肯定要留在城市里,肯定会留在城市里!”

同类推荐
  • 锐读(第17期·悬疑新主张)

    锐读(第17期·悬疑新主张)

    疑作品是一个社会的窗子,我们站在窗外,窥视里面的喜怒哀乐。 用有意思的悬疑作品打动人。
  • 马丁·伊德(下)

    马丁·伊德(下)

    《马丁·伊德》以十九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百年间的历史风云为背景,通过露辛达一家四代人的命运,尤其是对露辛达追求与失落、沉浮和哀乐以及漫长的痛苦经历的细腻描述,从一个侧面勾勒出新兴澳大利亚的崛起和老牌英帝国的衰落。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
  • 街心花园

    街心花园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明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明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明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丛书之一,收录了丹麦作家卡尔·阿道尔夫·吉耶勒卢普1917年获奖的《明娜》。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
  • 空棺

    空棺

    夜,已经很深了。乡村简易公路上,看不到一辆车影,见不到一个行人。公路两边,是一丛丛的树林和成片的庄稼地。庄稼即将成熟,高大的玉米林密密实实,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风吹过树梢的声音和偶尔响起的猫头鹰叫声,给静寂的道路增添了几分悚人的气息。脚步声由远而近,一束手电光在公路上摇曳着。手电的光晕映衬下,两个扛着背包的男人走得很急,其中一个男人嘴里叼着香烟,烟头不时闪现出红红的光晕,在夜色中显得触目惊心。道路两边,没有一户人家,也没有一点光亮。
热门推荐
  • 仙侠之仙尸

    仙侠之仙尸

    大荒没有仙,大荒只有一具仙人的尸体!世人都望得长生,永不朽。她却独守仙路尽头,等一个人陪她漫漫白首。
  • 红杏出墙记6:偶遇

    红杏出墙记6:偶遇

    讲的是一个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江南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语言流畅自如,灵动传神,体现了作家高超的技巧和天赋。
  • 术女有毒之将军请自控

    术女有毒之将军请自控

    (新文病娇毒妃狠绝色,求收)现代女精英纪子期一场车祸魂穿异世,带着美人妹妹和天才弟弟闯荡江湖。这个黎国推崇术数(数学)?这水平也太低了吧!来,让姐露两手!一身惊人的数学天赋震惊世人,以为从此走上挣点小银两、做点小学问的安康之路。哪知某夜被人绑了说要送往前线,利用术数解决军需问题,缓解户部与兵部的矛盾!纪子期:我没听错?这户部与兵部如同婆媳,如何能变成母女?可惜人小式微无人理会!不得已,十三岁的纪子期女扮男装深入前线。利用术数结合现代管理技术,计算风速、重制账本、运用大数预测法,成功解决前线军需问题。战胜归来后的纪子期,赏术大会拨头筹,棋林学院惊众生,术数大赛扬威名!从此一路开挂,将术数运用到各个行业,建楼、治水、税收、投资…工部、户部、术师协会争先抢夺,只好三方轮流上阵平息众怒!只是这一路顺风顺水的人生,从在战场被某人识穿身份的那一天起,就再也摆脱不了他的纠缠。还厚颜无耻光明正大地骗婚!“想娶我家子期的多了去了,为何要嫁与你?”“在下与期期成婚后定努力多生麟儿,第二子随您姓!”“成交!”快狠准!纪子期就这样被卖了,呜!…双宠双洁,前期花式撩妹,后面宠妻无下限!无宅斗不撕B,成长正能量!
  • 重生之影后归来

    重生之影后归来

    重活一世的陆千璃才明白,原来嫁入豪门真的只是表面上风光,想要活得漂亮,那就让自己成为豪门。所以,这辈子她不会再为男人息影,相反,她要成为走向国际的影后!至于半路上跟着的那位大总裁,你选择入赘,可好?
  • 妈咪不好惹,爹地请放手

    妈咪不好惹,爹地请放手

    冷情的杀手在失忆后竟然性情大变,让她不解的是这个冷漠腹黑的总裁竟然会和她有剪不断的牵连,最后竟然还弄出一个更加腹黑的宝宝!看来她这辈子注定是要栽在这对父子俩手上了,悲剧呀!
  • 励志农女之妈咪我要爸爸

    励志农女之妈咪我要爸爸

    明明可以靠脸蛋和身材养活自己,明明可以靠男人幸福一辈子,却偏偏凭自己的能力努力打拼,直至登上女首富榜首。明明知道对方不爱自己,偏偏用下三滥手段将男人俘获,导致鸡飞蛋打,一无所获。有缘相见,缘定今生。寒门农家女周郡菲,初中毕业便辍学,外出打工进豪门当保姆,与有陌生恐惧症的富二代一见钟情,情愫暗定;富二代留学走后,解雇的周郡菲实是被赶走,出豪门遇劫而露宿桥底,当了环卫工,抱养一女。郑俊宇回国后,欲承诺对初恋的许诺,苦寻无果,遭女同学设计迫婚,在寻觅初恋中意外失忆,违心有名无实婚姻;记忆渐恢复,欲解除婚姻,女同学百般刁难,索巨额赔偿。非亲生妈妈,带着身孕嫁入,非亲生妹妹蓄意黏近,情感再起波澜……。
  • 邪意沸腾

    邪意沸腾

    少年得轮回系统,战灵随身,在世界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誓做隐藏在黑暗中的大佬 引子:灵魂中的宿命,延续千百代血液中的执着,传承无数年科学真的只是灵魂的最终归宿吗?又或者还有另一条无上之路?
  • 不负微光

    不负微光

    我因为喜欢你,我会偷偷打听好你报考的学校,努力和你站在同一个位置。因为喜欢你,我会在你失恋时忍着内心的心痛陪你坐到天亮。因为喜欢你,我还是会在原来的地方,等着你。年少时,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不一样的经历,而这些经历,却曾带给你最美好也是最快乐的回忆。
  • 月光学院之契魔少女

    月光学院之契魔少女

    本文女扮男装,女主强大,非正常人。原名:轻言莫夜。“挡在我眼前的人,只有一个下场。”黑眸抬起,冰冷,阴森。手中的黑剑泛着血色的光芒,清冷的声音荡漾在众人的耳边:“死。”断魂剑起,人头落。一座华丽的学院内,天台的屋顶上站着一个一袭黑袍的黑发黑眸俊美少年,左边站着一个绿发碧眼的男人,右边站着一个红发可爱的小奶娃。软软的黑发上顶着一个可爱的小黑兔懒懒的趴着,微风吹过,袭起了黑袍少年的秀发。——他,就是传说中的学院第一天才。——他,就是传说中的‘夜幕’。传闻,夜幕、孤寂的行者,强者的代表。与魔王契约,与魔兽同行,与魔娃相伴。这个少年,就是契魔者。传说:“被‘夜幕’盯上的人,只有两个下场,1:死;2:生不如死。莫夜(由本旦旦领养~)白轻言(由未未领养)魑冥(由蓝然樱诺领养)翼(由秋晴子领养)慕冷枫(由1203814234领养)南宫凛(由七阁领养)花月弦(由叉子菌领养)辛子离(由不愿1离開领养)逆夜(由回眸素年领养)亲们想要领养谁自己说哦,先到先得。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暗夜魅惑契魔者》
  • 贺卿之喜

    贺卿之喜

    人生旅途一直不顺利的贺颜,意外穿越到一个古代农家待嫁女身上,不仅有个极品亲妈,还有个刻薄贪婪的继父,这原身还是被自己未婚夫的长相给吓到跳井的……“唉,老天爷,我到底怎么得罪你了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