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66100000003

第3章

退了休的哥还是出门游玩了几次,埋怨街上乌泱乌泱的,到处都是人,腰也疼得直不起来了。身体的累是次要的,关键是花钱老鼻子了,好玩的东西是不少,国家大剧院的门票好点的都三四百元以上,蓝调庄园里的薰衣草是诱人,每张票少说也六十多块呢。别整那洋玩意儿,哥说。农民子弟出身,下面又有五个弟弟妹妹,身为长子的哥太知道节约是怎么回事了。从我记事起,就盼着家门口的摩托响。摩托响,我就知道当了军官的哥哥又寄钱来了,这就预示着我们家有钱买化肥了,也有钱买白面吃了。妈让我端着一大缸子白糖水去给邮递员喝,她呢,打开我们家唯一锁着铜锁的红柜子,找写着父亲名字的印章。下巴上长着黑痣的阔脸邮递员我当然认识了,熟悉得仅次于我的班主任。他总是背倚绿色摩托车大声地数着钱,通常是十元十元地数,少则一百,多则三百,听说是哥好几个月的工资。村里围观的邻居总是夸妈好福气,养了个有出息的儿子。妈嘴上说着客气话,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总是故意跟邮递员聊聊家常,这样全村人就都知道哥又寄钱回家了。

嫂子上班远,中午在单位不回家,她让哥到院里食堂去吃饭。食堂很大,中西餐齐全。退休后的哥不想下楼,每天中午给自己下挂面,鸡蛋西红柿卤,天天吃,吃久了,味同嚼蜡。鸡蛋没了,菜没了,总不能等到上了一天班回家的嫂子再买吧,况且那时服务社也下班了。过去有理由,工作忙呀,现在你都退休了,再不干活就说不过去了。

哥提起菜篮,感觉别扭,多少年没有买过菜了,院里还有自己认识的领导或部下,大家会不会说,特别是会不会嘲笑自己。哥思忖片刻,放下菜篮,口袋里装了只塑料袋下楼了。

院子里好在没有多少人,但还是停了不少军车。看到军车,看到一些人手里提着大包小包小心翼翼地敲门,哥心里很不得劲。他小心地绕过人群,走进服务社。哥转了一圈,挑了一大堆菜,交钱时,才知道自己口袋从来不装钱。长着一双金鱼眼的年轻女服务员恶狠狠地说,没钱买什么菜呀,真是老糊涂了!哥说你怎么骂人呢,我回去取不行吗?

就骂你了,怎么着吧,你还能把我开了?

一个军职干部被一个卖菜的服务员抢白,这对哥来说是奇耻大辱。哥说,叫你们领导来!

你又不是领导,凭什么叫我领导?没钱就不要买菜,一会儿嫌这块肉太肥,一会儿又说那块肉皮太厚,把自己当高干似的。

这时,一位中校过来了。他是哥原来部队的一位干事,一看到哥立即热情地叫政委,然后批评了服务员几句,要给哥交钱。哥忙说不买菜了,扭头就走。

哥走出好远了,还听到服务员跟旁边一个服务员说,还政委政委地叫,肯定退休了,要在位,哪能亲自买菜?早有人成箱成筐送到家了。都退休了,还摆官谱,摆了给谁看呢!

哥感觉自己的自尊心受到莫大侮辱,第二天下楼买菜时,生怕再碰上那个让人讨厌的服务员,走出大门,望着来来往往的车辆,茫然了好一阵,最后选择朝南走,他印象中那儿有个菜市场。走了一站路,也没发现菜市场,他只好拐进一个小区,在小区后门发现只有一个小贩的菜摊。

菜是买回来了,嫂子问每种菜的价钱,哥回答反正身上带的五十元钱没了。嫂子不相信,一把小白菜、两斤西红柿,外加三个小黄瓜,能花去五十元钱?哥回想半天,一拍脑门,对了,我还买了一只鸡呢。鸡在哪?反正哥提回来的塑料袋里是没有的。

嫂子叹了一声说,算了,你在家待着,周六我去买菜。

你是不是认为我退休了,就是废物了,什么也干不了?明天我就去。哥生气地一挥手,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哥吸取了教训,从网上查到离家最近的一个菜市场,拿着小本子,走一家,记一笔,最后相比较,买了一家相对便宜的菜,很高兴地提回家。嫂子问价钱,哥掏出小本子,一家家地念,价钱竟然比院里还贵。嫂子说,到外面买菜挺冷的,别去了。

哥猜想一定是价钱上出了问题,硬着头皮来到院子里的服务社求证,想着千万别遇见那个让他讨厌的服务员,可是刚一进门,那个女服务员正看着他。哥想我又没做错事,害怕她什么。于是理直气壮地问一斤西红柿多少钱?没想到服务员头也不抬地说,两块八。还真比外面的便宜。哥怕自己不买,又遭服务员讥讽,就买了一斤西红柿。家里一下子多了一袋西红柿,怕嫂子又抢白,中午下挂面吃了两个,然后又生吃了一个。

好几天了,他在院子里总能碰到几个老头老太提着新鲜的菜从大门外走进来。他几次张口想问人家在哪买的菜,都张不开嘴。有天,他看到一个提着空菜筐的老头走出门,去的不是服务社,就清了清嗓子,搭讪道,老哥,到哪去买菜?老头很热情地说,你跟我走吧,外面的菜市场价钱比院子里的便宜一半。省钱倒是小事,关键哥实在不想再看那个金鱼眼。哥打量了一下老头,穿着部队发的旧式马裤呢裤子,上面的灰色夹克一看就不是他的,穿在身上,像架在衣服架子上。哥迟疑了片刻,又回头望了望四周,院子里没有几个人,就点点头,但跟老头还是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老头好像没有看出哥的心思,仍是热情地问,你是带孙子还是外孙?是刚来的吧,要不我怎么不认识你。哥一时很紧张,半天说不出话来,只说自己在家里不带孩子,没事干。老头很热情,说,老哥,我退休前在钢厂看大门,现在退了,到我儿子这儿来了。你是干什么的?哥说,你看我像干什么的?老头上下打量了哥半天说,看你样子,脸那么黑,不像整天坐办公室的。可看你的这身打扮,又像个干部,至于干哪行的就不好猜了。哥听着这话,感觉很受用,就笑着说,一般人吧。

不过到菜市场,就不必穿这么好的衣服了,出门穿得越不讲究,小偷就越不会盯着你,卖菜的也不给你乱要价。咱们地位差不多,退休了,咱就是普通老百姓,一日三餐,顿顿都离不了菜。以后买菜咱们结伴去,走路既锻炼了身体,又能买到新鲜又便宜的菜。末了老头介绍自己姓徐,问哥姓,哥说,他姓李,叫老李就可以了。

老徐带着哥到了离家最近的四环大市场,市场什么东西都有,菜市场、五金、百货、食品、古董、连环画,竟然还有哥在老家时穿的妈妈织的那种土布,哥看了这个又拿那个,流连忘返。老徐指指腕上的手表,拉着哥就往成排的菜摊走。哥挑了两个茄子放到菜筐里就掏钱,老徐咬着他的耳朵说,不要急,先问价钱,然后拉着哥转完整个菜市场,给哥说要货比三家。哥说也差不了多少钱。老徐瞪着哥说,不能这么说呀,一斤省一毛,三斤就是三毛,一天省三毛,一月就是九块呀。过日子,就得细水长流,什么叫日积月累?这就是了。老徐说你来的时间长了,就要发展自己的固定摊位,你买肉到23号摊位,买水果到45号,那都是我的老熟人。最后老徐笑着说,一看你就是在家里油瓶倒了都不扶的人,过日子,你得向我学习。还真是,老徐带哥去的摊位菜价都比别人家便宜将近好几毛,这让哥一下子喜欢上了老徐。老徐走路慢,哥是军人,走路快,老徐喘着气说,老弟,你看报纸不?晚报上说了,老年人,要慢生活。

好,慢生活,慢生活。哥虽然嘴上这么说,还是改不掉军人特有的那种急促有力的步履,总是无形中跟老徐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老徐为人活络,说话像打机关枪似的,爱讲大院里张家长李家短,特别是说儿媳妇对自己不好,儿子不在时,就给自己脸色看。自己在这儿也很无聊,幸亏遇到了哥,以后就是知心朋友了。谁知没过几天,知心朋友就不理哥了,两人在院里碰上了,就躲着哥走。哥截住他的去路,再三追问,老徐才像个孩子似的噘着嘴说,你要还认我这个老哥,就不许再耍阴谋。

哥惊异地说,耍阴谋?这从何说起?

你老谋深算,像个特务,还隐瞒身份!不像我,把你当自己的热兄熟弟,啥掏心窝儿的话都跟你说。不要以为我笨,我对你的身份早就怀疑了。你买东西眼睛都不眨,直接就掏钱,我就猜你是个大干部。起了疑心,悄悄跟在后面,发现你住的是带花园的17号楼。我儿子说那楼里住的可都是将军呢,肩上亮闪闪的,住着大房子,坐着高级小轿车,屁股后面还跟着警卫员。

看老徐连说带比画,哥笑完又感到一股悲凉涌上心头,说,啥师职军职,退了啥职也不是,你看我在生活上不是还要向老哥你学习嘛。那天你不在,我到公交车终点站车场去坐车,工作人员像喊狼一样说,老头,你没长眼睛呀,没看到里面不是车站吗?你说我又没坐过22路车,怎么清楚车站在哪?

老徐哈哈地笑着,边笑边拍着哥的肩膀说,只要老弟能看得起我,咱就是心对心的朋友了。我除了早晚到幼儿园接孙子,其他时间都很闲。你要是烦了,就来找我,或者给我打电话,咱们去溜弯,唠嗑。人老了,没几天好日子了,别人不关心咱,咱要给自己找乐子。下棋,到街心公园唱歌跳舞,由着性子乐。

跳舞我可不会。

学呗,我告诉你,每天晚上七点,人丁湖公园都有舞会,咱们去跳。那里面有个李老师,听说原来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的,那腰扭得能迷死一大堆男人。老徐说着,学着李老师扭屁股,左扭一下,右扭一下,扭得人差点摔倒,慌忙间一把抓住了哥的胳膊,逗得哥开心地大笑起来。自从退休后,他再没有这么畅怀大笑了。

哥跟老徐去了一次人丁湖,他感觉自己胳膊腿都是硬的,又是大庭广众男男女女搭肩搂腰,有失老干部的气节,坚决不跳舞。但是大合唱他还是愿意的,反正混在人堆里,唱得好不好也没人听得出来。他感觉自己就像那个混在人堆里的南郭先生,好在公园里的大合唱不会单兵教练。让他奇怪的是,他的内心不知不觉起了变化,一些固有的东西就像冰山在春天到来时,忽然崩塌了。坐免费的车去超市他不再感到丢人,排队买降价的豆腐也不再怕麻烦。过去理财对他来说,是俗不可耐的事,现在他也乐此不疲地三天两头跑银行了。他知道了用买保险的方式存钱利息最高,学会了把自己的钱存起来用信用卡透支。

哥就像上班样,到点准时给我打电话,给我讲述他幸福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我虽然不用整天上班,但晚上睡得晚,第二天想睡个懒觉,也被他整得支离破碎。但是他是我的哥呀,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他像父亲一样关心着我。当兵时,是他给我写的第一封信;婚恋时,是他给我细致的教导;在我事业遇到挫折时,又是他第一个给我鼓劲。于是我就抱着电话,闭着眼睛听。他需要一个优秀的听众,就像跟他的部下谈话,必须要得到对方的共鸣。因为实在太困,我有时提不起兴趣,回答得就不尽领导满意,他就会生气地说,你在应付我,我现在不在位了,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了!我忙说,哪敢呀,首长,昨晚我两点才睡的,你不是说了,良好的睡眠是成功的一半嘛。首长态度和缓了,像对小兵一样说,那你睡吧,我要告诉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睡眠怎么能保证好的身体呢。不过我那时下部队,白天跟战士谈心,晚上写调研报告,根本就没有瞌睡。我给你讲过我在C团的那次调研吧,就是到红四连抓典型,整整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又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听得我都能背下来了,我听着听着睡着了。喂,你在听吗?你还在不,怎么不说话?哥高八度的一声吼,惊得我一下清醒了,忙说,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不像话,太不像话了!我们军队怎么能养作家呢!首长哥说着,摔了电话。

哥在老徐的带领下,已经能自如地逛市场了,他能伶牙俐齿地跟菜贩侃价,也敢跟售货员叫板。而且也不再像以往出门要染发,穿衣要照半天的镜子。不染的头发成片灰白,白了就白了,反正现在也没人注意一个老头了;还有衣服,他找了过去的旧军装,随便一穿,在人来人往的菜市挤来挤去也方便。

如果不是遇到刘总,也许哥后半辈子就跟所有的老干部一样,整天在菜市场穿行,到免费公园唱唱歌,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可他偏偏遇上了刘总,生活从此就偏离了原有的轨道,哐当一下,就驶向了一个不可知的未来。

同类推荐
  • 王在相爱(第一卷)

    王在相爱(第一卷)

    任时完、林允儿、洪宗玄等人主演同名韩剧《王在相爱》原著。一代传奇君主,高丽忠宣王的爱之悲歌!我爱你,也爱他,但你们不能相爱,更不能以爱情为名义离开我——因为我是王。
  • 壮士断腕 英雄暮年

    壮士断腕 英雄暮年

    东吴基业的继承者与开拓者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白衣渡江之战生擒关羽、夷陵之战力挫刘备,这样显赫的战绩足以力托起他“英雄”的称号。然而,他的晚年似乎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昏庸,《三国志》作者陈寿也毫不客气地将东吴日后覆家亡国的责任追究到开国之君孙权身上。那么,孙权晚年之举究竟是圣明还是昏庸?他究竟做了些什么?这些事情又对东吴这艘航船的航向发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辛弃疾诗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作为东吴基业的继承者、鼎定者与开拓者,孙权一生确实无愧于英雄之名,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称赞他“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这样的称誉并不过分。
  • 新名字的故事

    新名字的故事

    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二部,描述了埃莱娜和莉拉的青年时代。莉拉在结婚当天发现婚姻不是她想象的那样,她的初夜几乎是一场强奸。她带着一种强大的破坏欲介入了斯特凡诺的家族生意。久未有身孕的莉拉和埃莱娜去海边度假休养。而在伊斯基亚岛的那个夏天,改变了所有人的一生出于对莉拉所拥有的爱情的愤怒,“我”(埃莱娜)成了街区的首位大学生,和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男孩订婚,出版了首本小说。我回到那不勒斯,却发现告别了丑陋婚姻的莉拉,在一家肉食加工厂备受屈辱地打工。当我发现自己的小说,完全窃取了莉拉交托给我的秘密笔记本里那些独特的力量和灵感,我被迫面临一个问题:我和莉拉,到底谁离开了,又是谁留下了?
  • 良霞

    良霞

    前年过年我回乡,她缓缓经过我家门,憔悴面容上露出淡淡的微笑,再一次击中我,一如当年在渡船上。她用她的执着写着跟我们这快速变化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故事。她在妥协中体悟到了某些真相:人被剥夺一切之后,明知到不了任何要去的地方时,我们如何应对?如何透过表象看到自己的内里,以及他人,看到整个时代,并真正对生命敬畏以及同情。她的魅力并不是在她年轻美丽的时候,恰恰在她看透前路却仰面接纳之时,她的美四处漫溢,令人倾倒。灵魂的升华来自自然、河流,岁月的流逝和我们自身的品德。人世间最大的光荣是:当我们无力反抗时,承受,不点破,恰恰是获得自由的方式。
  • 野性的呼唤

    野性的呼唤

    写给世间每一个孤独的灵魂!用锋利的文字,展现了世间每一个生命原始的勇气和力量。《野性的呼唤》用锋利的文字,展现了世间每一个生命原始的勇气和力量。写的是动物,说的是人,明明是文学,却读出了活生生的人世。动物小说的经典之作,自然主义的代表作。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88本塑造美国的书之一。本书收录了杰克·伦敦中短篇小说的代表作——《野性的呼唤》《白牙》《热爱生命》和《生火》,故事都主要发生在加拿大西北部的极寒之地,风格壮烈而阳刚,尽显生命原始的坚韧、勇气和力量。
热门推荐
  • 幕后珍闻

    幕后珍闻

    当您在舞台前或者银幕上,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时候,本集报告文学想告诉您:幕后珍闻——《中国革命之歌》诞生记。
  • 河流

    河流

    尤里·瓦西里耶维奇·邦达列夫 俄罗斯当代“战壕派”现实主义作家,一九二四年三月十五日生于奥尔斯克市,反法西斯卫国战争期间一直在炮兵部队服役,军衔少尉,曾两度负伤。战后进入苏联作家协会高尔基文学院学习,毕业后开始职业作家生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任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会书记兼俄罗斯联邦作家协会理事会副主席,曾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勋章,两获苏联国家奖章。其早期作品,着力于战争题材的创作,真实描写战争的血腥残酷,取得巨大成功。后期作品,多侧重对社会生活和人类命运的哲理思考和探索。文吉 八〇年代生人,毕业于首都某外语院校俄语专业,曾于俄联邦国立喀山师范大学求学,现在湖北某高校任教。
  • 宋阵

    宋阵

    穿越到了积弱已久的宋朝也就罢了,还偏偏到了靖康之耻被金人掳走的宋俘队伍里,肉体上的折磨动摇不了身为杀手的意志,却又为了皇帝老儿交给的任务,达到自己救世的目的,不得不和第一奸臣秦桧扯上关系。探测同化预警隐匿辅助攻击防御……携阵法系统之大成,踏入历史的潮流,随风起而云涌,踏天下之不平。这是一段历史不会记载的岁月,也是一场烽烟四起的沙场拼杀,这里有情义,有兄弟,有烈酒,有美人,更有那不朽的铿锵悲歌。交流群号《237519282》推荐收藏打赏,谢谢大家支持。
  • 太子瑞应本起经

    太子瑞应本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炼永生

    仙炼永生

    与林家的关系逐渐融洽,然而,在林云刚刚体会到家的感觉时,灭门惨案发生了。众多与林云兄妹交好的兄弟姐妹以及长者尽皆惨死!
  • 我想当主神

    我想当主神

    有一天王当捡到一个项链,发现这是一个大能留下的宝物,里面自带一个空间,而且还能穿越。于是乎,王当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要当主神。
  • 爱妃不要逃

    爱妃不要逃

    古画、血玉镯、姻缘果,冥冥之中的天意,前世今生未了的情缘……一幅古画,莫名其妙地将她带到一个陌生的时代,神秘老人的告戒,谁,才是与她订下今生的血玉镯主人?三个同样优秀的男子,她,该如何抉择?东望国烈王爷南宫烈,一个盛传好男色的王爷碰上了她,那个小小的姻缘果,真的可以给他带来一段良缘?南临国溯王爷云溯,误打误撞抓了她,也抓来了他一生的麻烦。失散多年的哥哥独孤继,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真的是他的不幸吗?当一切真相大白“她”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前世之缘,能否再续?
  • 溅落星辰之鬼娘子

    溅落星辰之鬼娘子

    碧清,自有记忆开始,就是一只寄宿在他人躯体上的魂魄,中华五千年历史她参与了大半,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什么宫斗、战争、武林、豪门恩怨、民国深宅、特工警察她都门儿清,即使这次混穿到异世大陆,她还是那副冰冷傲娇的模样,日子还不是一样过。却不想一切在遇到了花君离这个大麻烦后发生了变化,他说他们之间有婚约?开什么国际玩笑?她当他祖宗都够格了!他的那些撩妹技巧,还是去哄小朋友吧!这个大麻烦还是远离吧,要不总有一些小苍蝇需要我去拍灭。九城六域四池纷纷不让她安宁,清冷?傲娇?那只是她的一面,只有和她签订了契约寄宿在她碧玉佩里的十四只魂魄才知道,敢欺负她?敢欺负她的人?那就要做好比死还要可怕的觉悟。
  • 北方的相思

    北方的相思

    与“下半身”写作不同,与晦涩、冷冽不同,女诗人桑小燕这本诗集充满情意——对万物有情,对亲人有情,对岁月有情,对一切生命有情……这一切温暖、深情,充盈着满满的爱。《北方的相思》一书,作者选择了近年来诗歌创作中的精华作品,以细腻的情感,生动的语言,心旷神怡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爱情、忠善的理解和追求。诗集分五辑,共195首诗歌。诗歌内容丰富,上天入地,表外里内,动物植物,山川河流,老人孩子,男人女人,思想情感,物质精神,几乎无所不包,饱含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作者简介桑小燕,山西黎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The Kennedy Years: From the Pages of The New York

    The Kennedy Years: From the Pages of The New York

    The year 2013 is the 50th anniversary year of the assassination of John F. Kennedy, who still ranks as one of the top five presidents in every major annual survey. To commemorate the man and his time in office, the New York Times has authorized a book, edited by Richard Reeves, based on its unsurpassed coverage of the tumultuous Kennedy era.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the Bay of Pigs,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Vietnam, the space program, the Berlin Wall—all are covered in articles by the era's top reporters, among them David Halberstam, Russell Baker, and James Reston. Also included are new essays by leading historians such as Robert Dallek and Terry Golway, and by Times journalists, including Sam Tanenhaus, Scott Shane, Alessandra Stanley, and Roger Cohen. With more than 125 color and black-and-white photos, this is the ultimate volume on one of history's most fascinating fig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