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5200000029

第29章 太平军内部对建都问题的论争及其影响(4)

这篇文章原写于1964年秋冬。那时,我在学习太平天国史的过程中产生一个疑问:人们都认为太平军初起时就确立了建都南京的目标,并且把起义后两年多的战斗看做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既然这样,太平军在广西、湖南、湖北为什么要长期硬攻一些城市、情况不利才撤围或突围他走呢?文章初稿只是对这一问题做了初步研究以后的答案,主要集中在论说太平军起义后并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进取目标,内部存在着几种不同意见的争论,洪秀全主张去河南而杨秀清主张去南京,《建天京于金陵论》反映了这些争论。文章得到了几位前辈学者的鼓励。特别是罗尔纲同志,表示完全同意文中的结论,并且细致地帮助解决了文中几处资料出处问题。他还建议这篇文章即行发表,并说:他从1958年起即已改变从前在《钱江考》一文中提出的建都天京为预定的说法;读到影印的《忠王李秀成自述》后所写的各文稿,就完全肯定了天王主张建都河南、东王主张建都南京这一历史事实。他希望我在发表时加注说明,以免日后如有争论时有同志引述他昔年的看法。罗尔纲同志著作等身而认真持重,他在当年给我的信中所提到的各文稿,迄今还未出版问世,所以我在这里仍需要按照他的嘱咐作以上的简单说明。

这篇文章由于种种原因而搁置了十几年,到1978年才在作了修改补充后在《历史研究》1978年第6期发表。现在收入本书的就是《历史研究》的发表稿。这篇发表稿除了包括1964年初稿的内容外,还增加补充了关于太平军初期战略思想变化的一些解释和建都天京对北伐和战争全局影响的一些分析。这些看法都不成熟,希望以后仍有机会进一步研究,以便修正错误,较深入地认识太平天国历史上的这些重要问题。

文章发表后的次年-1979年5月,在南京举行了太平天国史学术讨论会,澳籍学者黄宇和先生的论文《太平军初起是北上还是东进的问题初探》对广西时期的太平军动向提出了洪秀全主张进军广东而杨秀清主张北上湖南的见解,还认为太平军之所以在永安待上半年之久,可能由于洪秀全、杨秀清、洪大全三足鼎立,与争论北上还是东进的问题有关。洪秀全主张进军广东这一看法的依据,是太平军战士李进富的供词。关于李进富供词和供词中的这一问题,我在本书《英国发现的太平天国新史料及其价值》中已作了介绍,看来这种可能性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明。黄先生认为太平军从永安突围时原拟由昭平而梧州而广东,即实行洪秀全的主张,但在突围中被杨秀清暗中改变路线。这一有趣见解的根据,黄先生说是洪大全供词和李秀成供词。洪大全供词说,永安突围时,"我们原想由古束去昭平、梧州,逃上广东的"( 《洪大全自述》,见《太平天国》,第2册,779页。)。但李秀成的说法其实和洪大全不同。李秀成供词说,永安突围杀败追兵后,"东王传令,不行招(昭)平、平乐,由小路过牛角瑶山,出马岭上六塘、高田,围困桂林"( 《忠王李秀成自述》,影印本。)。可见杨秀清所改变的是走昭平、平乐这一条路,而不是走昭平、梧州这一条路。平乐在昭平以北,梧州在南,两种说法是南辕而北辙的。这样,当然也很难说杨秀清偷改洪秀全、洪大全的路线的问题了。但黄先生的论文提出永安的滞留可能同路线问题争议不决有关,这是有启发性的见解。他的所有这些见解的出发点是,初起的太平军并没有一个明确固定的战略目标,关于这一点,我当然赞同他的看法。

对太平天国战争史和战略思想的研究是不容易的。它可能流于烦琐,失去大体,也可能失之空泛,迹近猜测。我们不要假设、猜测,但需要也应该作出力求符合实际的分析。以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同北伐失败是否有关系这些问题来说,不分析,就不会有回答。

北伐失败对太平天国的意义是不能低估的。太平天国后来的进程证明,这是他们攻取北京唯一的一次机会,此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从夺取全国政权的目标来看,北伐的失败无论如何不能说只是战术失败,不是战略失败--除非认为太平天国并没有这个目标,本来就不想统一全中国。

太平天国北伐的具体目标是攻取北京,这是无可怀疑的。东王杨秀清给林凤祥等的诰谕就说明了这一点(诰谕中说,已封前来送信的彭福兴等为监军,要林凤祥等"至到北京之日,即与监军袍帽,光宠其身"。见《太平天国文书汇编》,175~176页,北京,中华书局,1979。),这要比其他一切资料的说法可信得多。当然,攻克北京,不等于夺取了全国政权,不等于北方地区归服于太平天国版图。我在1978年文中就已谈到这一点。影响这一点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的流动作战方式。这个问题,终太平天国之世都存在。只是经过了十几年的血的教训,侍王李世贤在天京失陷后才在漳州总结了这一教训,当然为时已晚。(李世贤1865年2月在漳州会见英国驻厦门领事的谈话的报道,见英国伦敦公共档案局,F.0.17/425。)说攻取北京不等于夺取全国政权,这是对的。但这不等于说,失去攻取北京的机会是一件无足轻重的事。否则,一切军事得失就没有意义可言了。

就攻取北京这一具体目标来说,北伐并不是注定要失败的。清朝统治者肯定要在北京顽抗,研究他们准备顽抗的部署和动向是必要的。但这是问题的一面。这一面不能否定另一面,即由于太平军的胜利和北伐,北京人心动摇,异常恐慌,使太平军有可能攻取北京。早在1853年春太平军初下江南时,北京的皇帝、官僚、商人已经惊慌失措。黄辅辰的《戴经堂日钞》对此有淋漓尽致的目击记录。(参见《太平天国资料》,41~66页,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后来当北伐军进入河南以后,二十余名北京各衙门的小京官纷纷请假回原籍广东。据广州英国领事馆报道他们所传出的消息说,北京城中非常紊乱,人心惊惶;由于山西票号老板撤出北京,白银短缺,日常必需品也很缺乏;如太平军打到北京附近,京中已备有八百辆车马运载皇帝和后宫去关外。(参见英国伦敦公共档案局,F.O.228/157,巴夏礼的报告。)同黄辅辰的实录联系起来,这样的消息完全可能是实在的。

但太平军没有到达北京城下就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无疑很多。或说北伐军的兵力并不缺乏,失败的原因在于缺粮。由此看来,北伐失败似乎与是否偏师无关。兵力不缺,恐怕不确实。如果这样,何须天京增援呢?缺粮是军事失利、困守一隅造成的,这正说明了兵力不足、没有后方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北伐军在战术上、行军路线上有错误,导致他们不能攻占北京。这可能是确实的。但这样的解释并不能否定当时太平天国领导重南轻北战略思想的错误。林凤祥、李开芳等都是太平军的勇将,但没有担任过独当一面的统帅,军事上有错误是不奇怪的(这里都撇开了政治方面的问题)。问题在于,有统帅经验的太平诸王为什么不去领导他们少犯错误呢?根据当时英国外交官的报道和观察,有人认为太平军斗争的结果全靠这支北伐军的成败而定,而这支北伐军的显著特点,是没有太平军的王级将领或重要人物。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建都天京后西征,太平天国很快就派出石达开这样的重要和得力人物去调度指挥,根据这一事实,他们究竟是首先重视哪一条战线?这与建天京于金陵有没有关系?

太平军兴以来,直到建都天京,没有打过大仗硬仗,是以摧枯拉朽之势前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事实。但这不等于说,太平军的胜利是由于清军没有出动主力,清军的主力还保存着。在1853年的时候,清军究竟有多少主力,究竟有多大的遏制太平军攻取北京的力量,这需要具体分析。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后来的历史证明太平军的劲敌是曾国藩的湘军,而这个力量在1853年尚未出现。此外,我们也不妨参考英国外交官在1853年春天一种经过仔细研究的估计,它的大意说,北京朝廷深知实际情况以及清军官兵懦弱无能和种种恶行,但深感无力挽救局面。没有军饷,没有有训练的军队和能干的将帅去作战,清军将毫无希望取得最后胜利。咸丰皇帝感到无法在全国成立一支有作战能力的军队。(①参见英国伦敦公共档案局,F.O.17/200,阿礼国给文翰的信。)这样的估计也许并不完全符合实际。但如果说,1853年时清军的确还有主力,并且布置在北京附近,那反倒不是进一步证明偏师北伐的错误,恰恰证明全军北伐的必要,而不足证明北伐的不必要。而这一切,归结起来,似乎都同定都天京的指导思想有关,都同在战略思想上对北伐的重视程度有关。以上这些零星补充的想法是否合理可取,当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作验证。

1982年4月

同类推荐
  •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黄仁宇先生可谓是近世纪以来史学界的一大异数,他的“大历史观”“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在史学界影响深远。
  • 天裂大明

    天裂大明

    明末清初,天下大乱,大明大清大顺大西大秦蒙古等豪强势力纷纷裂土封疆,逐鹿夺鼎,合纵连横,智勇兼斗,无所不用其极,上演了一幕人间江湖血斗大戏!
  • 牛史·晚清篇

    牛史·晚清篇

    全书以时间为经,以人物故事为纬,在广博的史料基础上,从细节入手,以人性角度厘清了晚清群星璀璨历史中的诸多误读,再次展现谭伯牛对历史的精通和对人性的了然,精细打磨一个与你印象中不一样的晚清军政界。这里的事,知者或鲜,值得一记;这里的人,百年后思之,仍使今人感佩万分。这里既有爱吐槽的中兴名臣曾国藩,絮絮叨叨的左宗棠,一身痞气的李鸿章;也有靠个人力挽狂澜的名将鲍超,有着高明的权术、却看不清时势走向的“海翁”钱阿穆……在谭伯牛笔下,晚清群雄跳出你我刻板的印象框架,或庄或谐,或悲或喜,尽显鲜活人性。
  • 魏晋南北朝州制度研究

    魏晋南北朝州制度研究

    中华上下五千年可见其政治管理机制的强大和有效,本书将为你揭示魏晋南北朝的州制度。
  • 调教大明

    调教大明

    他是张居正的得意门徒!他向戚继光学兵法……和俞大猷学剑法,天下无敌!在他手中,有更辉煌的万历四大征!白手起家,掌握天下,笑谈之间,成就最强悍无敌的事业!在大明万历年间,张惟功以枭雄手段掌握国政,于大航海开时之时,开创属于中国人的大明时代!
热门推荐
  • 闪婚试爱

    闪婚试爱

    顶着二十五岁“高龄”,景灿开始她人生漫长的相亲生涯,厌倦了陌生浮夸的嘴脸,却又不想母亲失望大街上,她拉过一个男人,有些嚣张问道:跟姐结婚,敢不?*******为了家庭和谐,共赴小康,景灿和龙景腾共同制定夫妻守则如下:第一、夫妻财产各自保管,每个月房租、水电、燃气等费用均摊;第二、在家的时候回各自的房间,互不打扰,不许乱带朋友回来,尤其在家开party之类;第三、禁止窥探对方私生活;第四、如需对方配合,在不是很过分的要求下,可以尽量配合,例如回家看望双方父母,人前演戏扮恩爱;第五、结婚满一年之后,可以离婚。男人大手一挥:第六、未尽事宜,以后再补。【推荐新文】《军门闪婚》(《闪婚试爱》姐妹篇)《军门狼少,今夜求战》
  • 家有蛮妻

    家有蛮妻

    两年前,她嫁入郁城鼎盛豪门,没人知道原因。新婚第二天便被丈夫扔到美国。两年后,老爷子一通急令召她回来,不料竟是为了造人!凌爵看秦南君是刁蛮泼妇,南君看凌爵是阴险小人。就造人问题两人达成一致——阳奉阴违。凌爵处处刁难,“恶婆婆”刻意挑唆,大伯小姑招招使尽,她从不放在眼里。“相爱不能相守的人多了去,没有爱情的婚姻比比皆是。”她不信过不下去!然——她和他的初恋同时落水,而他毫不犹豫救起初恋任她险些溺毙,一颗心不平静了。不磕碜不矫情,她拿着两样东西放他面前:离婚协议和老鼠药。“不签,我早晚会弄死你。”“……”三个月后,她再婚,前夫来捧场,送来两样贺礼:一支录音笔,两张结婚证。“老婆,重婚罪可不轻。”
  • 至高十四神

    至高十四神

    教廷跟世上的人说,曾经的那十四个旧神都死了,现在的世界,只有唯一的真神。嗯???那跟我说话的那个又是啥?………………………………………………………………………………栎柯:第一女主的位置不好坐啊……科尼:我……,到现在为止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男主,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居然被屠族了两次!整整两次啊!!作者你有没有良心!!!安妮:第二女主的我,几乎就不存在……希卡依:???我这一开篇,逼格就拽上天的大反派,居然就这么被你给藏起来了???某人:我不才是主角嘛……怎么一直在掉线……而且……,我的那帮满级号,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账!!!
  • 谪星说诗

    谪星说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妾无双-

    妾无双-

    传闻夜学士府的二小姐奇丑无比,又懒又蠢又多病却自小与英俊潇洒、才高八斗的尚书李延宗订亲,世人皆道一株仙草插在牛粪上。大婚前夕,李延宗爱上画舫花魁,舍却万金只为退婚迎娶美娇娘从此夜府二小姐成了风迎国最大的笑柄,再无人敢娶。传闻九皇子又傻又痴又多灾,出生时克死生母,任何人伺候他超过三个月均莫名其妙的暴毙所有和他订亲的女子非死即伤,传闻中的天煞孤星既使贵为一国皇子也无人敢嫁。皇恩浩荡,一纸圣诣成全了蠢女和傻皇子从此,又懒又丑又蠢又多病的夜二小姐和又傻又痴又多灾的九皇子便成了一家人从此,风迎国的皇宫开始鸡飞狗跳,妃嫔才人宫女太监无一安生且看这一对遭天下人嫌弃的男女如何玩转后宫,又是如何笑傲苍生《王爷让偶轻薄一下》已上市,实体书名《腹黑王爷要调教》,各大新华书店有售,淘宝网购买地址:http://m.wkkk.net/m.wkkk.net?id=13651536912&prt=1319273300778&prc=3推荐某夜的新文《悍妾当家》谢谢亲们的支持!-------------------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强嫁》:《枭妃》:《劣妻》:某夜唯唯一一本现代文。《丑妃无敌》:丑女不丑,帅哥很帅《坏坏相公倒霉妻》:温馨与阴谋共存《娘子你别太嚣张》:男扮女装,女扮男装反串《夫君,女子不好欺!》:《错惹狂帝》:《王爷让偶轻薄下》:已签约出版《七小姐》:连载中--------------------推荐朋友的文:《“娘娘”夫君》卫的文很特别,好看《主母无才》风的文很轻松,有趣《九师妹》开水的火文,超好看《笨女人》《天才丑妃》楠的文很有自己的特色娘子《重生之高门奴妻》
  • 穿越千年爱上你:宁不为皇妃

    穿越千年爱上你:宁不为皇妃

    OMG,穿越过来,居然被一支箭射得晕了过去,醒过来,却发现自己穿到了仇人的家里!面对仇敌咋办?当然是秉承最毒妇人心的真理,将仇敌全家搅得鸡犬不宁!想报仇,仇人的儿子又很帅,OK,那就用美人计吧!他,温润如玉,城府深沉,却惟独不肯对她算计;他,飞扬跳脱,风流不羁,却惟独对她情深一片;他,俊美无俦,冰冷绝情,却只愿为她展露温柔;他,惊才绝艳,目空一切,却只愿为她空悬妃位。
  • 续古今译经图纪

    续古今译经图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种子门

    种子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叶死亡之日

    花叶死亡之日

    南洋富商席有仁远赴日本与恩人会面,却不料刚到日本,身边就接二连三地发生命案——先是独居老人被绞杀,后是地方政客的侄子中毒身亡,紧接着他的恩人竟然也因煤气中毒而死!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杀人案件,凶手却未留下任何蛛丝马迹,揭开真相的关键到底在哪里?但是真相总会大白。只是当拨开重重疑云之际,那份历经岁月蹉跎的情感,不知是否依然和从前一样隽永甘醇……
  • 海军战略论

    海军战略论

    《海军战略论》,世界上第一部海军战略专著。主张运用优势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去控制海洋,以实现战略目的;把认识海洋的作用与确保制海权视为建立海军战略的先决条件;海军战略的基本原理是造成对敌优势,给敌舰队以毁灭性打击;控制海上的战略地点,力争内线作战,时刻保护自己的交通线。《海军战略论》受到日不落帝国高度推崇,是人类现代史上富有煽动性的国家战略著作。作者指出,海上力量的历史就是一部军事史。反观晚清时代的中国,缺乏制海权思想、丧失制海权,造成了1894年甲午海战的国耻。历史上,中国国防建设一直以塞防为重,兼顾海防,奉行消极防御的战略,结局就是北洋水师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