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2200000008

第8章 古蜀民族的记忆(8)

在我国,“民族”已经“固化”于我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一般没有必要“徒生烦恼”地去改变它的划分或者它的某个“支系”所属。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民族“支系”是一种合理的称谓。讲支系,应该有主干或者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如果说笃慕以及“六祖”是彝族共同的祖源,由六祖衍生出的各个分支及其后代族群都是它的支系,这是完全成立的。但是,另外一些例子却表明在民族内部中讲支系不如讲族群更为恰当。20世纪80年代初期讨论过的白马藏人族属问题,白马藏人自我认同与信仰喇嘛的藏族有别,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他们是古代氐族的后裔,如果此说成立,把白马藏人称之为现代藏族中的组成部分或其中一个族群就可能比称之为藏族的一个支系更为合适。羌语支的例子也很能说明这一问题,藏缅语族中“羌语支”是否可以独立存在一直困惑着语言学家,70年代后期以来,藏彝走廊地区“历史遗留”的语言陆续被语言学家们披露出来,孙宏开先生等最初确定了七种“应该属于羌语支”的语言孙宏开:《川西民族走廊地区的语言》,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编《西南民族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年。1999年11月台湾“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召开了“藏缅语族羌语支语言”研讨会(也许是首次以“羌语支”为对象的学术会议),认为新发现的羌语支语言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它们包括:羌语、嘉戎语、拉坞戎语、霍尔-上寨语、却域语、札坝语、贵琼语、尔苏语、那木依语、史兴语、木雅语、普米语等,都分布在藏彝走廊地区,它们都是如费孝通先生所称的“被某一通用语言所淹没而并没有完全消亡的基层语言”费孝通:《关于我国的民族识别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使用人数为两三千至一两万。除羌、普米两族外,其他语言的使用者在50年代都划属于藏族之中。把他们称之为现代藏族中的不同族群,较之称之为藏族某支系,显然更为恰当。比如生活在甘洛、石棉等地的尔苏人,目前人口约一两万,在历史上被称为“西番”,他们自己认为与信仰喇嘛的藏族是有差别的。如果说操羌语支语言的尔苏人是现代藏族中的组成部分或一个族群,这没有问题,但同时又讲成是藏族的一个支系,恐怕在学术上和逻辑上都难以成立。我们说56个兄弟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不谈支系,也许有相近的道理。在民族史特别是古代民族史的研究中,“支系”一词的使用更多时候是难以把握的,如史籍所载藏彝走廊民族就是如此。

三、族群迁徙与祖源记忆

羌语支的发现为藏缅语族的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其学术意义不可低估,同时亦为藏彝走廊的民族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民族或族群的迁徙情况十分复杂,史籍所载的“迁徙”不能认为全是信史。例如《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所载的羌人来源,说是“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濒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这是基于《尚书·尧典》记舜帝“窜三苗于三危”的进一步叙述。三苗本来活动在荆湖地区,注家多把三苗被窜之地“三危”定在西北某地!许多民族史家至今对此深信不疑,并据此而作进一步的演绎最近的例子如《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发表刘夏蓓《两汉前羌族迁徙论》一文,以“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立论,认为“今长江流域的中游地区,也就是羌族的原居地”。舜帝真有这么大的本事,把“三苗”这个庞大族群迁徙到遥远的西北去,而形成了后来强大的、“支系”众多的西羌吗?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尧舜时代,这种事情是难以想象的。所谓舜放四凶,首领而已,本是古代统治者常用的办法,何及于“民族”?正如王明珂所言:“舜及三苗的神话性,以及青海与传说中三苗所居(长江中游)在地理上的隔远,使我们无法相信这是历史事实。”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台北允晨文化,1997年,第74页。族源迁徙研究不能仅凭古籍上的只言片语,还应该拿出更多的证据。所以,认为这种迁徙是“被创造出来的”是有理由成立的。

但另一方面,民族迁徙活动在历史上却是大量发生的,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事实”,各种文本(历史记载、口述传说等)显示出来的古代民族的“迁徙”活动相当频繁,同样不能予以简单否定。我们相信藏彝民族走廊的存在,正是有大量材料反映了“走廊”这一特征。前面谈到的新发现的生活在“语言孤岛”中的羌语支诸独立语言,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各族群彼此在地域上没有连续性,这是他们能够保存自己独立语言的必要条件。借助历史语言学和历史学知识,或许可以推断出它们分离的大致时代。《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中载西羌早期所居之南是“巴蜀徼外蛮夷”,后来发生了西迁或南迁的事,“或为牦牛种,越巂羌是也;或为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方杂处于“巴蜀徼外蛮夷”亦即今之藏彝民族走廊地区之中。依该《传》,羌人南迁的时间发生在秦献公(前384-前362)之后。虽然这几句记载并无确解,然证之后世,羌语支民族的向地迁徙的史实却是无可怀疑的。

孙宏开先生认为,“邛笼”一词为羌语译音,表明“邛笼”是岷江上游地区的固有文化,它不是南迁来,更不能以此证明羌族的南来孙宏开:《邛笼考》,载《民族研究》1981年第1期。但是,“邛笼”(即碉楼)为羌语译音,并不能证明“固有”或“迁徙”的问题。《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列传》称冉人“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但是,冉人并不是羌人,此当为《后汉书》作者南朝范晔以当时居住于此地的羌人的称呼来描述此前冉人的称呼,而冉人如何称“雕”我们并不知道。正如唐李贤注谓“今彼土夷人呼为‘雕’也”,唐代那里的“土夷人”却呼之为“雕”,“雕”即“碉”,汉语石室之谓。其“土夷人”就是羌人,这是唐代的部分羌民已经借用了汉语的称谓。碉楼建筑适应当地多山多石的地理环境,易守而难攻。再者,《后汉书》的那段话还讲到该族“死则烧其尸”,而当地消失于两汉之际而留传至今的大量石棺葬表明,该族决非当地土著。所以,《后汉书》所记之冉夷,实际上就是记的东汉时期已经迁住当地的羌人,而行石棺葬的冉人是当地更早的居民。

“兄弟故事”广泛存在于包括汶理茂羌族在内的西南民族的传说中,一沟三寨则有三兄弟迁此分家的故事,九寨则有九兄弟的分家故事,以之来建构或想象远古历史。这种情况是存在的,王明珂先生深入揭示了这一微妙的“历史心性”王明珂:《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另一方面,也可以找到许多传说或故事,恰恰不是把各族群的现实世界合理化,而是与现实颇不吻合,说明这些传说或故事不全是近现代的建构,而是对本民族或族群的一种历史记忆,而且可能是十分悠远的记忆。

历史记忆是丰富而有选择的,祖源记忆当属最有理由被选择的对象,这是族群认同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我以为它应该包括两方面情况,一是血缘上的祖源,一是地缘上的祖源。前者往往依托一位圣王英雄甚至传说神话人物,自认为或自称是某某的后代;后者则指共同的源起地,如说,我们的祖居地都在某处或都是从那个地方迁来的,自然就有了彼此认同。此之认同,当然包括虚拟(虚构)认同,是在历史上或现实中为了某种原因“借用”别人的。正如郝瑞先生在《民族、族群和族性》中说:

族群这个群体有两个特点:一是族群成员认为拥有共同祖先和共同文化,这种认同可以是客观实在的,也可以是虚拟的(artificial);二是群体用共同祖先、共同文化来有意识地与其他群体相区别,形成内部的统一和外部的差异(美)郝瑞于1996年9月在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作报告,《中国人类学通讯》第196期,转引自徐杰舜《论族群与民族》,《民族研究》2002年第1期。

认同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这一认识对于理解藏彝走廊的族群问题十分重要。前面提到的彝族共奉仲牟由(笃慕、祝明)为其始祖,他的六子为六祖,形成彝族史上的六部,今世彝族都自认为是某部后裔。这种认同在彝族中是根深蒂固的,这个祖源记忆在相当大程度上把各支彝族凝聚在一起。彝族在发展过程中,征服了为数众多的“濮人”,彝族经典《西南彝志》对此有大量的记载,也被民族史家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被征服的濮人逐渐融合在彝族先民之中,也接受了六祖的记忆。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拟的,“由于具有实际或虚构的共同祖先,因而自认为是同族并被他人认为是同族的一群人”(挪威)弗·巴斯主编《族群与边界·序言》,高崇译,《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英雄圣王历史”在世界各民族中并不罕见,不独中国。记忆中的“祖源”不一定是真正的“祖先”,他更可能是有血缘关系的同宗祖先中的某一位“英雄”人物。如《后汉书·西羌传》以“不知何戎之别”的英雄无弋爰剑为西羌的始祖,他可能只是当时西羌族群中的一位强有力者,他被追认为始祖,同时也逐渐被神化,不可能是全体西羌血缘上的祖先。在西羌族群的发展过程中,必然有或多或少的并无血缘关系的人或群体在不同时间加入了进来,“始祖”也就要被“借用”了。

而现今居住于四川阿坝州的羌族中,《后汉书》上所记载的始祖无弋爰剑已经“失忆”,记忆中的始祖是“阿巴白苟”(“阿巴”是首领之意)。这与汉文史记载的“白苟羌”较早见于记载的是《资治通鉴》卷一二〇所载 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四月,西秦伐“白苟”等国。胡三省注:“白狗国至唐犹存,盖生羌也。其地与东会州接。”与今羌族居地大体一致。吻合,这个“白苟”就是羌民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但这不等于说,阿巴白苟是所有羌民血缘意义上的“始祖”,更多的是依托于他,也就是一种“虚拟”。当地羌民普遍承认自己是后来者,“羌戈大战”的故事不仅是传说,也反映了某种“史事”。故事说,羌族先民在首领阿巴白苟的率领下南迁至今地时,与当地居民“戈基人”发生了激烈的战争,最终羌族先民在“白石神”的帮助下战胜了戈基人,成为当地的新主人。阿巴白苟的子孙分作九支,其后代正好涵盖了现今羌民分布的范围。传说中有远古的记忆,也有近世建构的影子。如果你去当地探访,许多上了点年纪的人都会给你讲起这个故事,虽然具体情节有出入;你会看见深山羌寨中的住房上都竖立有一个或多个白石头,那是羌民敬奉的“白石神”;当地还分布有许多石棺葬,羌民会说,那是戈基人留下来的。1991年,我曾经在理县薛城镇西北约七八公里的水塘村,见村后山坡上有一个用片石砌成的石碉遗址,当地羌民说那不是他们的碉楼,而是先居此地的戈基人留下的。“羌戈大战”故事流传甚久,民国初年,英国传教士托马斯在他的《青衣羌——羌族的历史习俗和宗教》一书中就已做过披露。20世纪80年代经羌族知识分子整理出版后罗世泽整理《羌戈大战》,载羌族民族叙事诗《木姐珠与斗安珠》,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年。,流传更为广泛。当然,故事也更加“完整”了,其实,各民族的史诗都有一个“逐渐完善”也就是所谓建构的过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祖源记忆每与祖先的“迁徙”相联系,时间越久,对祖先源起地的记忆越模糊,可能留下一个谁也不知的“地名”符号,或者只知道一个大致方位。这在藏彝走廊诸民族的文化和传说中是比较常见的,藏缅语民族多有来自北方的传说,“送魂经”或“迁徙歌”多指向北方,巫师们用自己的语言年复一年地记诵那些已经不知具体位置的地名,不过世代相传而已。如现聚居于云南红河州的哈尼族人普遍传说,祖先原游牧于“努美阿玛”平原,只知道在遥远的北方,靠近一条大江,并不知道努美阿玛具体所指。现居滇西北的傈僳最早见于樊绰《蛮书》的记载,说“栗粟两姓蛮”等当时“皆在邛部、台登城东西散居”,邛部今凉山州越西县,台登今冕宁县之泸沽区治,当地傈僳人今已不见踪影。纳西族《么些典经》说:

么些人自以为居天地中央,观其四至:东为汉人,南为民家,西为藏人,北为郭洛。

民家指白族。“郭洛”当指今青海之果洛,果洛山与四川阿坝、甘孜为界。近世纳西距果洛颇远,这里显然不是在为“现实”来建构过去石硕著《藏族族源与藏东古文明》第二章第五节《横断山区藏缅语民族中关于祖先来自北方的传说》对藏缅语各族中普遍存在的从北方迁来的传说有全面的论述,可资参考。在藏彝走廊地区,民族或族群迁徙非常具有代表性,值得人类学和民族史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原载《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修改稿载石硕主编《藏彝走廊:历史与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

同类推荐
  • 大周昏君

    大周昏君

    (新书《隶唐》已发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去看看,欢迎大家的支持!)大周泰安元年,乞丐张凌阳一步登天,成为大周皇帝。贪女色,信谗言,宠佞臣,用阉党,对大臣轻则抄家,重则灭族,使得‘民’怨沸腾,天下非议……
  • 简明世界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

    简明世界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

    本书从人类历史的文明古国讲起,一直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全球进入新时代,以凝练的文字勾勒出世界历史的大致轮廓,《简明世界史》展示了人类几万年生存、发展、斗争、变革、进步的的历史画卷,帮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人类伟大文明的历史脉络,从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拓展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 慈烺攻略

    慈烺攻略

    是谁说主角是太子的历史文都不好看?大明最后一位太子朱慈烺不服,非要逆袭给你们看!
  • 汉末之横扫三国

    汉末之横扫三国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为黑山张燕,编练百万精兵;纵横天下逐鹿,横扫天下群雄!……
  • 科技制霸三国

    科技制霸三国

    带着电脑穿越三国附身吕布,自带逆天电脑系统。逆天改命,成就不一样的战神吕布。战神依旧战无不胜,但他更是划时代的发明家,创造者。袁术:吕布兄弟多卖一点奶糖给我吧,馋死了。吕布:看心情。曹操:吕布老弟我正在和袁绍决战,缺粮食,能不能先借点大米,日后十倍偿还。诸葛亮:吕布老哥,能不能多卖点纸给我,这可是招揽士子利器啊,多少钱都没问题。貂蝉:夫君,我想学二人转。张辽:主公,孙策三万大军压境。对了,【采蘑菇】真的很好玩。吕布:去,带上新武器,一千人足以将之击败,犯我者,必击之。胜利后准你玩半天【采蘑菇】。本故事单女主,科技种田为主,战争也不少。不喜勿进!
热门推荐
  • 网游之蝶舞沧海

    网游之蝶舞沧海

    如果某天,即将要跟你结婚的未婚夫抢先跟别人结婚了,你会怎么做?慕小蝶:杀他全家,放他全血,让他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不要误会这位姑娘,她说的,只是一个网络游戏。逼走渣男渣女后,她也跟着A了游戏,跑去跟朋友玩了全息网游。不过……在新游戏也能遇见这对渣男渣女!?哼!这是你们自找的!
  • 魔法禁书目录1子的超神之旅

    魔法禁书目录1子的超神之旅

    赵百合,是一名高二的学生,虽然叫做这个名字,不过可是一个纯爷们,自由和武艺高超的爷爷习武,打架方面可是非常强大的。但是他并不因为这样而收到同学们的敬仰,而是因为他的相貌丑陋受到疏远。因为这样,他不爱外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二次元宅。却因为意外。穿越到了异世界,成为了一名白发少女,走向超神之路…
  • 奇妙的粉红气流

    奇妙的粉红气流

    双面矛盾的冰刀王子-郝天阳,蠢萌逗比的元气少女-尹小初。从青梅竹马到错失爱情再度牵手,一路为爱情披荆斩棘,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日常.......那天他知道她怀里抱着她同桌的书,转天送了本全是英文的飞鸟集。“送我这个干嘛?”“比那个高级。”
  • 天堂钥匙

    天堂钥匙

    本书是一部侦探、悬疑军事、黑道等元素混合的社会小说。作品以英雄人物为圆心,构思精巧,故事性强。希望以此为读者展现各级警卫部队和公安机关默默无闻地捍卫着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他们勇敢却常常不为人知,不受关注。
  • 邪皇圣传

    邪皇圣传

    邪皇临世亡魂哮,尤恨乾坤赋我生。那些与生俱来的戾气,冲破云霄刺透神魂,我将彻底掌控,那些欺我的人,负我的人,辱我的人,你们终将通晓,我的离开便是你们的劫源――终极燃文,挑战玄学极限,邪皇绝世炸裂来袭!
  • 女县令的捕快

    女县令的捕快

    前世的商场沉浮,张君已经厌倦了,这一世,穿越而来被人所救,还是个美女,不错不错。不过一个女人当县令是不是有点不对啊?算了算了,人情债最难还,既然如此,那我就当你手下那个小小的捕头吧,替你遮风挡雨。什么?你说还人情债?成了一家人了不就不用还了吗?
  • 成败一张嘴

    成败一张嘴

    说话本身就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艺术,它直接影响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个会说话的人,可以用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把道理讲得很清楚,而且有条有理,使别人乐于接受。口才好、说话动听的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希望就大。相反,如果口才不好、言语拙劣甚至出言不慎的人与他人发生误会时,就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理解以及帮助。
  • 绝天傲寒

    绝天傲寒

    当没爹疼没娘护,懦弱无能却一身秘密的明月国第一废物,迎来一个强悍腹黑的灵魂,顿时勇猛嚣张,锋芒必露,风华绝代!谁敢说她废物,杀不死你玩死你!敢欺我的亲人,玩的你死去活来!敢打我的兽兽、死,死,死!!!!!敢掳我的父母,搞的你天翻地覆,日月无光!搅世家,闯幻兽森林,助国难,平四方,再创世!女主性格多变,时冷酷,时腹黑,时狠辣,时温情,欺她之人整死、杀死!护她之人,她愿为其逆天而行,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还我一尺,我打你九天之外!★我靠,秒升两级,变态的不是人。闯森林带了只幻兽回来,一直盼着契主死亡恢复自由的幻兽,反过来厚脸皮强行契约。敢算计她!这得教训啊!摸着下巴,冷冷一笑:“你敢在我不承认的情况下契约,你被抛弃了!”“呜呜呜。”某兽顿时泪流满面,睁着大眼睛,装可爱求原谅。★“交出来。”“交……交什么……”唔唔,本想抢劫竟然踢到铁板了。“货。”“……”“其实我这个人很随和,一般不轻易和人动手,不过动手不收点汗水钱是不行的,一般人我收1000金币,你们三人我就打个折后价4000金币吧。”数了数金币,“早给不就完了,我这人这么好说话,也不会为难你们。”所有人石化!看强大、腹黑、英勇无比的女主,如何在异世混的风生水起,世人崇拜。爱亲人、爱朋友、爱爱人、欺敌人与恶霸势力,对内护短对外强悍,独一无二唯有凌宇寒是也!收藏收藏,喜欢的收藏吧~
  • 凰女逆天:绝世神尊心尖宠

    凰女逆天:绝世神尊心尖宠

    千年之前的能人,千年之后的废物。她与他,生世纠葛,是情债还是孽缘?大陆的兴起,因她重生而起。她雾长河,原是千年前玄舞大陆的雾族族长,无意收获残缺半神器,后被奸人泄密透露行踪,八方势力前来围堵,后她寡不敌众,自爆元神,惨死于北寒冰岛。他追随她的身影七生七世,只因他曾许诺过与她生生世世相伴……我雾长河从未怕过,可现如今我怕了,我怕再次失去你。
  • 弑天绝煞

    弑天绝煞

    “打,打死这个怪胎~”“是啊,打死他,这个怪胎,居然连他父母都杀~”“他就是个怪物,我们杀了他,为民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