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9500000004

第4章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孔子与酒

饮酒赋诗,一直是件十分雅致的事。李白在一篇文章里,就谈到了诗和酒的这种浪漫邂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摆开筵席,坐在花间,飞杯换盏,酣醉月下。酒,恰到好处,写诗作文,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李白倡议,“不有佳作,何申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春夜宴桃李园序》)

酒为诗之媒,诗为酒之兴。可见,酒对文人雅士的重要。

相传,一个名叫仪狄的人酿出了中国第一杯酒。酒成之后,进献给大禹,大禹喝后,感觉畅美不可言。于是感慨道,“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战国策·魏策二》)后世必定有喝酒把国家给喝没的。大禹的预言一点没错。夏、商末期,桀、纣都大造酒池肉林,最终导致帝国的覆灭。酒,不约而同地成了亡国的催化剂。

周朝初年,周公颁布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禁酒令——《酒诰》,告诫诸侯勿饮酒,祭祀除外。然而,一纸禁令并没有阻挡酒的流行。

《诗经·小雅·宾之初筵》生动地展现了周朝的无酒不欢。“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好酒既成,饮酒很谐美。钟鼓等音乐设施都摆好了,大家举杯相敬,一杯复一杯。等到酒的作用完全发挥,人们的行为,便突破了礼的界限。醉了之后,“舍其坐迁,屡舞僊僊”。宾客们不再遵守坐礼,摇摇晃晃,像跳舞的神仙。

孔子是一个十分爱美食的人。《论语·乡党》详细记载了孔子的饮食习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饭食要尽可能精,鱼肉要切得尽可能细。食品“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吃饭不仅讲究色香味俱佳,烹饪也要求恰到好处。今天日本人吃饭,量不求多,但须雅致。这点小资味道,想必受益于孔子不少。

唯独对于酒,孔子的要求很简单,“唯酒无量,不及乱”。没有限量,可以尽情畅饮。只是对于盛酒的“觚”,孔子很在意。觚,腹部和足部都有棱角。当时人们只重酒,不重杯,觚已经有些走样了。《雍也篇》记载,有一天,孔子端着酒杯,很感伤地说:“觚不觚,觚哉!觚哉!”酒杯不像酒杯,酒杯啊,酒杯。此时的孔夫子,像是在感慨酒杯,又像是在感慨自己。一个多好的酒杯,盛满了美酒,却生在一个无人会品酒的时代,这不能不算是一个悲哀。

汉代“独尊儒术”后,孔子华丽转身,或者说,“被”华丽转身。孔子从一个情感细腻的理想主义者,成了让人仰慕的圣人。关于孔子,关于酒,也便有了很多的传说。这时的孔子不再挑剔饮食,不再追求量少而雅致。孔子在饮食方面也显示出了领袖风范。饮酒上,人们开始琢磨“唯酒无量”的“量”,究竟是多大量。研究结果是,“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也就是说文王的酒量是一千钟,而孔子可以喝掉一百觚的酒。

在此,我们不能不佩服国人的推理能力。“唯酒无量”之所以成了“百觚”之量,是因为大家相信,孔圣人,无所不圣,胃也得是大胃王级别。就像孔融在《难曹公表制禁酒书》里,吹嘘祖先时所说:“尧不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尧能喝,孔子也能喝,否则就不能封王成圣[3]。喝酒的量和读书的量一样,是衡量孔子是否能成圣的关键。

王充是个例外,他在一片盲目吹捧中,保留了一份难得的真诚。他在《论衡》里写道,“饮酒有法,胸腹小大,与人均等,饮酒用千钟,用肴宜尽百牛,百觚则宜用十羊。夫以千钟百牛、百觚十羊言之,文王之身如防风之君,孔子之体如长狄之人,乃能堪之。案文王、孔子之体,不能及防风、长狄。以短小之身,饮食众多,是缺文王之广,贬孔子之崇也。”孔子如果真能喝百觚,他的胸腔当如野人一般大。这种传说,对孔子是明褒实贬。王充算是说了一句实在话。

关于孔子的传说,大多如他能豪饮一般荒诞。孔子死后,诸多儒家书籍将一些非人类能办到的事情,通通归结到了这位生前十分恓惶的孔夫子身上。出签算卦,未卜先知,孔子无一不能。甚至有儒书感慨,“夏禹不死也,而仲尼又知之,安知仲尼不皆密修其道”(《抱朴子内篇·辨向》)。孔子甚至知道夏禹到春秋时期,还没有去世,就秘密修起了夏禹的大道。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当每个人都宣称知道真相,真相往往成了奢侈品。当每个人都宣称了解孔子,孔子反而成了历史上最寂寞的人。

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一定要弄清楚孔子和酒,重回《论语》,也许更有意义。对于饮酒,孔子坦诚地说:“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免,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子罕篇》)

这句话,对理解真实的孔子十分重要。结合孔子的经历,我尝试着将其翻译如下:政治理想不被君主接纳,出外服侍公卿的理想无由实现。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只有一个残疾的长兄在,又到哪里享受回家孝敬父兄的快乐?埋葬母亲时,连父亲葬在哪里都不知道,丧事怎能不是勉强为之。理想高崇,却没有机会为君主尽忠;一生宣讲仁德,却无机会为父母尽孝。除了喝酒,还能做些什么呢?不得已而醉,“为酒所困”,这是孔子对自己的人生定位。

什么是为酒所困?我愿意这样理解。人忧伤时,就让自己困在酒里吧。让温热的酒,慢慢入喉,来治疗心中的烦闷和忧愁。独自

我相信,在飘着雪花的夜晚,在曲阜,在孔子居住的阙里,或在周游的路上,心情不好时的孔子一定邀请过颜回、子路,“能饮一杯无”?此时,时间似乎静止了,烦恼似乎静止了,耳边只有沙沙的雪花落地的声音。一人时,就端起酒杯吧。在无人理解的寂寞中,酒往往成了唯一的知音。在酒中,可以暂时忘记伤心事,不必计较“今夕是何年”。世间所有的不如意,所有的不痛快,都随着一点略带痛感的酒,消散了。

有一种文艺理论认为,纯粹的苦难不是悲剧,只有面对苦难,敢于抗争并失败了,才是悲剧。如果这种理论是真的话,那么孔子的这种“为酒所困”,实在有种悲剧的意味。孔子时代,强国欺辱弱国,战乱不已,百姓安全毫无保障。在这种情境下,“孔子自东至西,自南至北,匍匐救之”(《韩诗外传》),却又无一点效果。在生命之烛即将燃尽时,黑暗还是黑暗。《约翰福音》里耶稣说,“光来到世间,而人们宁爱黑暗,而不爱光”,孔子如果听见耶稣这句话,一定会端着酒杯,频频点头。

社会黑暗,人如蝼蚁。有心救国,苦无门路。这种复杂的无力感,哪一个时代的人没有呢?在孔子身上,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放弃理想,学会麻木吗?为理想所困,继续挣扎吗?每个人都会去思考这个人生之问。无疑,生在一个黑暗的时代,越有志向的人,越容易咀嚼到生命的苦味。

孔子的不同在于,孔子的生命历程,有苦味,但并不苦情。他永远都有一群学生相伴。所以,即便是在险恶的旅途,遭到司马向魋的追杀,遭到匡人的围捕,孔子仍然“游乎缁帷之林,休坐杏坛之上”,听“弟子读书”,自己“弦歌鼓琴”(《庄子·渔父》)。在困境中,快乐不改,宋儒称这种境界为“孔颜乐处”。

一个人领会到了“孔颜乐处”,所谓的人生悲剧也就不会显得那么悲凉。在困境中,也就不会放肆感情,任由感性主宰自己。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即便无限量地喝酒,仍可“不及乱”。可以听到,厄于陈蔡,孔子和乐的琴瑟之声依然不绝于耳。酒和歌,能够帮助孔子调理身心,看淡命运的无情。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经历过那么多风霜,孔子能活到73岁的高寿,和孔子有节制的放松,是分不开的。

这是孔子的养生本领。事实上,孔子对于包括喝酒在内的事情,一直保持着这种淡定和从容。《论语》记载,在外买的酒、街上买的肉,孔子不吃。即使没有好酒,没有好饭,孔子枕着胳膊睡一觉,也会觉得很快乐。与乡人饮酒,拄杖的老人先迈出房门,孔子才会走出来。《诗经·小雅·宾之初筵》中的“载号载呶”(有的号叫,有的嚷)的酒后丑态,孔子从来都没有过。孔子的饮酒方式,深深地影响了国人。小酌不醉,最好是达到微醺的境界。酒后失态,借酒撒疯,从来为文人雅士所鄙视。可以说,周公使酒具有了宗教价值,而孔子赋予了酒以人文气息。

关于酒,白居易的一首小诗很能打动人。“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一个黄昏的傍晚,天空阴霾,几个人围坐在火炉旁,烤着新制的酒,边说边笑。很寒冷,也很温暖。

我相信,在飘着雪花的夜晚,在曲阜,在孔子居住的阙里,或在周游的路上,心情不好时的孔子一定邀请过颜回、子路,“能饮一杯无”?此时,时间似乎融化了,烦恼似乎静止了,耳边只有沙沙的雪花落地的声音。

不为酒困,让酒服从于和谐的内心。虽然生活有困难,理想有挫折,但心中没有悲情,没有顾影自怜。借着一点点酒力,笑对冬风,笑对四季无常,也笑对这个颠倒的人间。

能饮一杯无?翻阅《论语》,你难道没有听到孔子真诚的邀请?

同类推荐
  • 高风亮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高风亮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西口在望

    西口在望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池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夭独厚的三晋人文资源,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 山西民间故事

    山西民间故事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

    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

    在我动笔写作本书时,对开头部分要写哪些内容,已经心中有数了,而先前的几本书却不是这样。矗立在大地之上的电视塔,其象征意义显而易见:以经济和技术力量征服现实,展现城市风对乡村宁静平和生活的影响,以及里普利笔下那奇异的图景。在一次为期两周的旅行中,一个周末我因故来到北达科他州,博比·肯尼迪(Bobby Kennedy)的葬礼正好在那个周末举行。在若干个农业州,一些当地电视台在转播葬礼车队漫长的行进过程中,正在插播当地商业广告。
  • 全民蠢萌的美国

    全民蠢萌的美国

    《全民蠢萌的美国》是《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代表作。比尔·布莱森作品入选《卫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100本书”书单。享誉世界的文化观察大师亲身经历,戳破固化的美国印象,近距离观察普通美国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轻松诙谐的吐槽,意想不到的脑洞,比尔·布莱森延续一贯的嬉笑怒骂,给你一个画风清奇的美国。翻开这本书,从美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读懂一个真实的美国。客居英国二十年以后,文化观察大师比尔·布莱森举家迁回美国。此时的美国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布莱森用熟悉又陌生的眼光,重新观察普通美国人的生活点滴,还原一个真实的美国。
热门推荐
  • 檀香引之木兰

    檀香引之木兰

    一缕奇香,引两世情缘,倘若三生河畔,四处难寻卿笑颜,五度回眸灯火阑珊,愿折六枝木兰花,永困于七层塔,长醉八梅香,不见九天!那年红梅映雪,貌似桃花,只一眼,便定终生是她!刹那芳华,兜兜转转,难解痴乱,你,究竟是缘是孽!信我,无论相距多远,相隔多少年,我都一定能找到你!
  •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纪录片《中苏外交档案解密》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后,受到观众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中苏关系对中国当代历史的影响非常重要,本书的出版,迎合了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并被多家媒体关注。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等专家也为此书写了推荐。”
  • 中日战辑选录

    中日战辑选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玉照神应真经

    玉照神应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之所往

    神之所往

    吴远晖与袁苑,高中同学三年一共说过四句话。永远一副漫不经心的吴远晖,一看见袁苑,眼睛便会转向别处。在袁苑看来,这位神一样的吴远晖同学对她教的歌没什么兴趣,对自己也是敬而远之,好在她并不以为意。然而少年的心里藏着秘密,随着岁月的流逝,秘密一一被她解开。本文延续了其姊妹篇《明月逐人来》优雅清新的行文风格,配以活泼幽默的细节,情节起承转合干脆利落,继续让读者拥有阅读的快感。文章中刻画的人物情感动人心弦,不论是青葱少年的淳淳心意还是多年后深沉热烈的情感都值得一看。
  •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Dust

    The Du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个葫芦

    一个葫芦

    一个大能者闲着没有事做,随手丢了“宝贝垃圾”。却被凡人界中的凡人们误以为是流星,还有一个小孩子被这种流星“垃圾”砸出了屎尿,还把气海给砸破裂了。这个倒霉的孩子就是叫江星儿,他因为气海破裂,所以没有修真者教他修练,那他只能自己乱来了。修练本来是严肃的事情,但被江星儿这个完全不懂的人乱搞,出现了很多笑话。新手作者求收藏,关注,现在实在太难了。
  • 剑血

    剑血

    十年前,遭血魔妖孽荼害,全家惨亡。流浪十几年,卧身于虎威帮,在一次剿灭行动中,遇上剑仙孤影,经过一系列摸不着头脑的事情的发生,寻到多年流失的唯一亲人妹妹诺霞,至此二人开始寻找灭门仇人。却因身带传世之宝“风云无量”和“锦绣风云”,又偶然得到上古神器“血剑”。一时间江湖各路,魔教妖孽疯狂前来抢夺,关键时期,岂料到伴随身边的妹妹诺霞竟然是魔教派来的奸细,报仇之路,人生何悲。